马祖岛游记 马祖岛

马祖岛游记

福州马尾与马祖近在咫尺,两地官方民间来往密切,前不久马尾区政府出资组织了“万人游马祖”活动,我的工作单位也参与组织了马祖岛二日游,而且可以带家属。

我工作单位在福州市马尾区,地处闽江入海口,而马祖岛就处于闽江入海口外的海上,直线距离近得很。但曾经的政治藩篱,使得两岸近在眼前,却骨肉分离不相往来,马祖岛成了不可触碰的“敌占区”。如今政治藩篱不存在了,民间可以走亲戚般正常往来,马尾、马祖之间每天都有客轮往返,去马祖岛观光旅游很方便。从福州马尾港出发,出闽江口向东航行90分钟,就到了马祖岛福澳码头,而从马祖岛到台湾本岛却要9个小时的海上航程。

对台湾当局而言,“金门、马祖”是台湾地区的“离岛”,却分别十分靠近福建省的厦门、福州。马祖列岛又分别由“南竿、北竿、东引、西引”四个岛屿组成,台湾当局的地方行政中心设在“南竿”。可惜我们这次只能游览“南竿”、“北竿”,其他两个岛屿没有去成。

到达马祖岛福澳码头大概是上午十点多,出了海关一眼就看到了在特定政治氛围下的“旗帜”与标语,在内心里的感觉还是有点怪怪的,还好这个当地姓廖的中年女导游很热情、健谈且直率,这种怪怪的感觉很快就被她抚平了。

导游作了自我介绍及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就先带我们去吃午饭,途中步行穿过一个标准的公共体育场,看到了一个明显缺字头的大字(至少有两层楼高)标语“一中国”,导游看到了我们觉得疑惑便解释说,因为建设需要把前面五个字“三民主义统”给拆掉了。这是我上岛后看到的第二个不同语境氛围下残缺的政治大标语,也开始有点见怪不怪了,看样子在现时台湾当局管治下的马祖地区这种政治大标语也是可以残缺不全的,当地人对此也一样见怪不怪。

导游带我们去的饭店是一家典型闽东风格全木质结构的民居建筑,估计是私营性质的,工作人员(也许还包括老板)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标准的福州话。我们这旅行团中有不少是外省籍的人不会福州话,而我却与他们有着共同的乡音。私下里我用福州话问了他们的祖籍地,他们告诉我他们祖上来自福州长乐江田,与我仅一江之隔呀。饭菜很丰盛且典型的福州菜系,当然也为来自大陆各地游客准备了不同口味的调料,只要有需求就提供。

参观游览的序幕是在午饭后的下午,饭后导游带我们穿过一条民居小巷,先进入了一家特色小吃店,只有一个略显老年却明显精明能干的妇女接待我们,她用略带福州口音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了她所经营的特色小吃的制作工艺,这时我按以往多次参加国内组团旅游经历的经验,猜想她下一步将推销什么时,她话锋一转说请我们免费品尝她所制作的特色小吃,并祝大家旅行愉快。她什么也没有推销只有免费品尝!我错怪了!但我在离开这家小吃店时仍然不忘询问她的祖籍,她愉快地告诉我她祖籍是福州南通。又是一个我的老乡。

跟着导游不知转了几个小巷,又上了专程接送我们的旅行车,到了一处相对开阔的地方,这是一个纪念公园,是我乘坐台马轮到达福澳港出关后第一眼就看见的矗立于海边的照壁,面对大海上书“枕戈待旦”四个大字,背面则书写着蒋先生于1958年来马祖岛督战的历史记录,我想这一定是马祖岛地标性构筑物吧。我们下车的地点实际上是这个纪念公园的背面,第一眼的印象除了主题突出的照壁和周边园林绿化景观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朝着大海的方向往前走,又见到了一些新的构筑物。以这些构筑物为背景,面对大海,我为我的太太拍了一张照片,并且在我太太左侧下方远景画面上,为蒋先生的塑像留了个位置。蒋先生塑像为站立姿势,右手握着手杖(权杖?),面向大海远方,据导游解释说,蒋先生面对的方向是他的老家浙江奉化溪口。可惜蒋先生的塑像处于前方,我所处的位置在后且居高临下,只能看到塑像的背面,塑像的正面形象我就不知道了,这也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才看到蒋先生的塑像,据说在台湾地区能保留下来的蒋先生塑像已经不多了。

现在大陆类似的领袖塑像也不多了,许多黄金地段早就让位给房地产开发了。想当年大陆“三忠于”表忠心时期,全国各地立起来的“伟大领袖”的塑像几乎千篇一律,现在仍然保留于福州五一广场的那尊塑像可以见证当年的版本。

回到旅行车上,又过了几分钟的车程,再下车时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座新建的与民居不同气派的建筑,匾额上书“马祖民俗文物馆”,大门一侧摆放着十二生肖的雕塑。导游似乎并不急于带我们直接进入参观,而是在喋喋不休地讲述这座建筑的同时适时地不忘赞美当地“政府”的“政绩”。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直接进入参观了。当我参观完这个馆的里外全部展品设施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公共场所出奇的安静且干净,馆内、馆外各犄角旮旯看不到任何游客丢弃的垃圾,馆内没有任何专职解说员或管理员,这专职解说员或管理员也许就是各旅游团的导游。窥一斑而见全豹,在这儿就能感受到普遍讲究社会规则和公德的氛围下,依靠人们自觉地自我约束,对净化周边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马祖民俗文物馆”内展示的主题是介绍马祖原住民的生活习俗与文化和所陈列的可资见证的文物,让我惊讶的是这些文化习俗许多在我幼年时都曾经听说过或者见识过,所谓“文物”许多是我幼年时我家曾经有过的或者祖上传下来的相同物品。在我这个旅游团中也有好几个与我同年龄的老乡,大家都由于引发了内心的共鸣与激动而兴趣盎然,与其说我们是在参观了解一个民俗文化,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来自对岸的我与几个同龄人在马祖岛对自己曾经的童年生活经历的“怀旧”。两岸同根同祖同宗呀!

参观完“马祖民俗文物馆”旅行车又把我们带到了号称全球最高大的妈祖神像,据说这尊妈祖神像是近年来刚建成的,作为闽台两岸民间共同推崇信仰的妈祖文化,把我们带到了这里来参观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学工科的我除了对这尊神像高大雄伟和建造工艺难度印象深刻,且深为赞叹以外,对导游叙说的神像建造完成举行开光庆典时神像显灵场面娓娓动听的传说,我只当是一桩神话故事来听。我更注意到周边与环境氛围极不相称的明碉暗堡和几艘登陆艇,用照相机望远镜头拍了照片。据说福澳港未建成前这里就是出入马祖岛的门户,既是军港,又是渔港和商港,所以能看到这些曾经的军事景观也不足为奇了。

导游就近把我们带去看了一个小型的“坑道”,取名叫“祈福坑道”,这明明是一个与军事有关的构筑物,却硬生生地要与妈祖扯在一起,让旅游团的所有人在妈祖面前都要低头弯腰地从“轿”底下进入“坑道”,还好这个坑道并不长,很快我们就从另一端出来了。其实这个小坑道在整个马祖旅游行程中简直不值一提。

我们还被带去参观马祖的“天后宫”,这种供奉着民间神灵的建筑物其实在福建闽东、闽南地区随处可见,只是从其建筑外观富丽堂皇的雄伟来看,这个建筑物的造价一定不低。其实参观“天后宫”更深层面的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海峡两岸历史源远流长,同宗同根,只不过曾经人为的政治对立使两岸割断。

一路上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了民居、街道、学校等。民居房子都不高,街道狭窄,但很干净,没有看到在大陆“城镇化”后司空见惯的高楼式单元住宅,这当然是因为马祖的地形地貌和人口较少决定了当地民居不可能也是“大陆模式”的。学校建筑和操场看起来都很新很漂亮,据说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和师生配比与大陆学校的现状不是一个概念,学校里学生人数不多,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强。当然这只是在当地听说的,不足为证,只留下几张“国中”的照片。

远距离地拍摄了几张“国军”兵营和几个“阿兵哥”的照片,特别是其后在马祖最高峰“壁山”上“国军”的雷达站,拍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但是没有直接接触这些“阿兵哥”,还是算不上有什么了解。据说根据台湾地区的兵役法,他们是在服义务兵役时不走运抽到了“金马奖”,才被分配到金门、马祖服役的。

在整个旅游行程中真正的重头戏在于当天下行四点左右参观“北海坑道”,安排这个时间点参观据说是因为此时海水已经退潮了,适合游客进入,否则涨潮时坑道内水位太高不适宜游客进入。

参观这样的景点我会注意看坑道口的展板,且把展板文字内容拍了下来,进入之后就有的放矢了。借用展板上的说法:“若无造访北海坑道,便如同没有来过马祖”。

我原以为台湾地区所说的“坑道”就是大陆所说的“防空洞”,军事上以防御功能为主,看过这个“北海坑道”后才明白,这个浩瀚工程实际上还扮演了一个地下码头的功能,可以深藏百余艘小登陆艇,一旦地面受到“入侵”攻击之后,就会从水下冒出大批战斗人员,以反包围之势,达到出奇制胜的军事效果,可见当年国军长官们用心良苦。

进入坑道,我首先看到了一组反映当年国军官兵施工场景的雕塑和小型登陆艇模型,再往下走,就看到了舶船用的小型码头,对面的岩壁上明显可看到吃水线,离现有的水面高度至少有两人以上的落差,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涨潮时水面高度。坑道内横竖交错,错综复杂,下面是不知深浅的水,游客只能沿着岩壁开凿的步道前行,在昏暗的灯光下还得提防落入衣领的冰凉水滴。坑道内摄影的效果很不好,所以改作摄像,这样可以揺镜头拍场景。我并没有全程摄像,将近一半的时间只看不拍,可是这段视频竟然拍摄了十五分钟,也就是说我在坑道内转了一圈大约花了半小时。

据说挖掘“北海坑道”工程花了三年多不分昼夜的时间,除了炸药爆破以外,全靠人工一凿一锄地挖掘花刚岩石壁而成,最终以部分国军官兵的牺牲为祭奠来完成此项工程。

走出坑道后,我和我的太太在“北海坑道”的纪念雕塑前合影留念。此时我心里并不想赞叹或者赞美这项工程之浩瀚,气势之壮阔,我深感人类作为地球上拥有至高无上智慧的高级生物,其实也会犯傻,在兄弟相争,自相残杀的政治氛围下搞了这么一个工程,老天爷最终并没有让它发挥本来的作用,到如今只能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最多只是承载了一段曾经的历史记忆,而沦为后人评说与耻笑的证据。

坑道多是马祖岛的特色,刚参观完“北海坑道”我们又被带去参观“八八坑道”,在这之前我只知道“八八坑道”只是一个酒的品牌,途中导游不忘告诉我们“八八坑道”酒只是被抢先注册的非“八八坑道”生产的酒,真正从“八八坑道”生产出来的酒是在马祖岛。我不喝酒,对酒的品牌不感兴趣,但是导游介绍“八八坑道”这项工程的来历和最终的变迁却听得仔细。

据说开挖“八八坑道”的立项意图是作为战时隐蔽的军事指挥所,工程完工后却发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坑道内虽然常年恒温却极端潮湿,人和设备在里面根本就无法长时间存在,战时这个坑道只能算报废,和平时期转送给几个单位都不要,唯有适合作酒厂的贮藏酒窖,于是马祖酒厂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过程充其量我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来听,但却让我想起当年“深挖洞”时期在大陆发生的多起相同事件与经历。

福州属于中国南方潮湿地区,记得当年某机关大院内就开挖了一个“很高档”的防空洞,据说也是可以屯兵的指挥所,建设时是军事保密单位,不让进,后来有一次夏季偶然的机会我进去看了,里面十分阴凉,但墙壁上到处渗水且长滿了青苔,人呆在这样的地方肯定要生病!现在这个“工程”早就被铲平让位给房地产了。可想而知当年的国军、共军都在干着同样的傻瓜事!

“八八坑道”内的参观比起“北海坑道”当然平淡很多,除了空气里飘来阵阵酒香以外,导游和酒厂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告诫我们不要触碰码放整齐的酒坛,以免惊扰了坛内沉睡的美酒,大家都挺配合的,真不忍心成为一个扰梦人。

马祖岛游记 马祖岛

参观完“八八坑道”算是完成了当天在南竿岛的全部旅游活动,要安排住宿了,回旅馆的路上导游适时地又给我们讲了旅馆所在地“介寿村”的故事。其实这里原地名不是这个,某年某日当地行政长官在蒋先生寿诞之日改名为“介寿村”,以此向蒋先生贺寿表忠,可惜第二年蒋老先生却乘鹤西去,只留下了这个村名。马祖岛的行政中心就在这里,相对其他村居,这里常住居民比较多,各种生活设施也比较齐全。

安排好住宿后就属自由活动时间,赶紧带上太太上街溜达去了,所见景观如同游走于大陆某乡镇街道无异,只是看到了一个全玻璃通透式装修的门面,里面除了一张办公桌、一部电话机和两个人外没有其他可以说明身份的东西,如果不是玻璃门上有“XXX立法委员”的字样,我只会把它当作在大陆随处可见的房产中介的门面房。我对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一窍不通,这个像“房产中介”的门面房到底是干嘛的,我说不清楚。

在一排插满“旗帜”后面是马祖行政中心大楼(在大陆这种三层楼比比皆是,根本算不上“大楼”),大楼前本应是行政长官的风水宝地,却是飘着糞臭又有点杂乱无章的菜地,这种景象对我这个陆客来说真是不可思议,除拍照以外又赶紧作了全景摄像。此时田园里来了一个典型福州近郊装束且擅长田园劳作的妇女和一个壮实的男子,我赶紧问他们:为何当地“政府”不把这块地给征收了?这个男子说:这块地“政府”买不起,且这块地归好几个地主所有。这个妇女还说:她的祖籍是长乐鹤上人,她有好几个马祖邻居赚了钱后都到福州买房子,在福州生活了。

当我走出这块菜地后,在外围看到了这“菜园子”四周矗立着某种艺术流派的木栅栏,“菜园子”路口一侧的一块景观石上刻着“马祖山陇蔬菜公园”几个朱红大字,我从一开始的不可思议到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这飘着糞臭又杂乱无章的地块竟然成了一个公众休闲的“公园”,既体恤了民情,又留足了面子,更成就了官府的政绩,这地方官真是“智慧”呀!这种政治制度的外表够华丽了!

这就是海峡两边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差异,所有中国人何必禁锢在一种政治制度之下呢?中国人可以做出选择呀?不就是“一国两制”吗?中国人就是有智慧!

与“政府大楼”左侧隔一条街是“县党部”,办公楼的建筑规模更是在“政府大楼”之下,与周边的民房商店没有什么差别,只是门前的山墙上描绘的中国版图在大陆根本看不到这种版本,明显地把外蒙古划入中国。这勾起了我童年时期的一段回忆。

60年代初的一场记者招待会,有一位西方记者把外蒙古与西藏相提并论提出了一个极具挑衅性的问题,记得我国外长答复的大意是:外蒙独立这是前政府干的事,现政府只是继承了这个义务,西藏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中国领土。后来又听说:国民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独立;还听说:这是“共产国际”干的事,因为屈从于当时的国家地位与压力认了;我少年时期的地理教科书上,外蒙、内蒙之间是一条未定国界。我不懂历史,也无力去查证事实真伪,只是国民政府不想承认外蒙古独立在这里得到佐证。

在旅馆睡了一晚,第二天刚蒙蒙亮,还算是自由活动时间,我又出去逛街了,且刻意到“政府大楼”右侧的县警察局去走走,警察局门前的斜坡上除了我以外,街上空无一人,我的溜达就显得特别显眼,我还怯生生地在警察局门口往里看个仔细,只有一个值夜班的警察,警察很友好地问我:“有什么事吗?”我说:“没事,只是出来随便走走。”简单的对话就让我感受到公务人员与平民之间的一种和谐。

第二天的行程主要是参观北竿岛。南竿、北竿之间的交通主要靠轮渡,仅十余分钟航行时间就可达,因为此地还在国军治下,所以登岛不再需要任何体现管治权的手续。很快我们就被带去参观一个民居建筑。

这个于民国九十八年(2009年)重新整修过的古民居匾额上书写着“坂里大宅”,左下方落款是XXX“立法委员”与XXX“议长”同贺,立在房屋右侧的“重修坂里古厝”石碑上记载着这个古民居的历史,门前左右两侧的墙上很显眼地砌着一付对联式的“反动标语”,进入大门迎面是个露天的天井,再跃上一级石阶就是厅堂,厅堂木屏风后面就是后厅,以天井和厅堂为中轴,厅堂左右两侧就是主卧,天井两侧则是厨房或工作间,除外圈围墙外房子几乎是全木质结构。当导游又在那里口若悬河地介绍这房子时,我心里在想,我幼年时我姥姥家的房子不就是这个样吗?还有福州被保护下来的“三坊七巷”呢?

回头我特意去看了房子右侧石碑上的文字,大意是:“这屋主的祖先是福州长乐县金锋乡白眉村一个王姓人家,于清朝同治年间迁居于此,历经数代生息繁衍,落地生根,民国三十八年(19449年)国民政府迁台,在马祖实施战地政务,房屋被征用作为军事人员居所,数年后虽予以归还,但疏于照料,破败不堪,子孙后代多方奔走,建议重修保存,终由马祖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整修古厝,以促进地方旅游观光。”等等,这时我注意到了,这房子的正对面就是处处充满现代风格的马祖旅游服务中心,原来这“古厝”就是这个旅游服务中心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这是旅游服务中心的一个人造“景点”。

随后我们被带到了马祖岛的最高峰“壁山”,最高峰的最高点上有国军的雷达站,游客的观景平台与雷达站近在咫尺,军事禁区却可以拍照,我想这个雷达站一定是已经没有多少“敌情”需要它发挥功能作用了,现实作用的意义只在于表明国军仍然对这片土地享有管治权。

游客观景平台居高临下,远方是一个飞机场跑道,可现在大概也没多少飞机需要在这跑道上起降了,于是有人提议把这地方建成一个赌场,据说这个提议还经过了全民公投,居然高票通过,马祖想成为第二个澳门,以博彩业作为经济支柱。后来我又听说马祖的地方长官正在卖力推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与马祖北竿岛之间的直接通航,跨海之间的航程只需二十余分钟。很显然,马祖岛真把赌场建起来了,这赌徒的客源在那里?不在大陆还会是什么地方?我背上真有点出冷汗了。

观景平台下还有一个很显眼的娱乐场所式的建筑,外观就很“金碧辉煌”,诨名叫“831”,这个诨名大陆人听不懂,台湾人听了一肚子坏笑,经导游解释我们才闹明白。原来在马祖实施战地政务时期,岛上主要居民都是年轻力壮的“阿兵哥”,在高度戒备下难见女色,生理需求的臊动无处发泄,影响军心,于是长官们就动了恻隐之心,动员监狱内刑期很长的女犯自愿来马祖岛“慰劳”国军,实为军妓也!其实“831”的字面含意是指军妓本人、政府管理、医疗保障这三者利润分成的各自比例数。当然这只能作为八卦故事来听,花边新闻而已。

我担心在这“两岸三通”之下,如果马祖的政客们把北竿岛的这些蓝图规划得以实施或者实现,就海边这么一小块区域,一边是赌,一边是嫖,嫖赌扯在一起,皇道乐土,不知又会有多少大陆人的一生将栽在这上面。

我们又被带去参观了一个有人居住的小渔村,但人不多,这小村子特别之处在于有些规模的祭祀场所和一个能反映原住民文化习俗的“博物馆”,但是有了前面参观的铺垫,这就提不起大家特别的兴趣,只是向当地人买了一些海鲜鱼获,其实福州满大街都有这些海产品,只不过这些海产品是从马祖带来的,便于向亲友展示到此一游。

真正值得仔细参观的是芹壁村,这村子承载了许多马祖岛的前世今生。这个村子很大,背山面海,却十室九空,根本就无人居住。据说这里曾经是渔获的集散地,后来由于渔业资源匮乏,特别是战时的严格管制,民不聊生,管制稍有缓和后,人们想方设法纷纷迁台而去了,只剩下这些无言的空房。

走进这个村子让人感受最深刻的是永久性设置的“反动标语”特别多!据说当地行政主管当初对开放大陆旅游观光有些担心,这些敏感的政治标语会引起陆客的不满,于是用红布或者其它遮挡物予以覆盖,由于数量多,像贴膏药一样,反而引起注意,游客们掀开来看,原来是两岸对峙时留下的政治标语而已,见游客们都能接受,当局就把这些遮挡物都给拆了,于是这些“反动标语”反而助成了马祖游的一大景观。

因为绝大多数房子没有人住,我可以很随便地进入房子内部,多数房子内部并不显得很衰败,但都杂乱无章,有些甚至连祖宗的牌位遗像都来不及搬走,可想而知屋主人外迁时的迫不急待。

据说军事对峙时期这里长时间实施严格宵禁制度,决不允许留宿外人或在外留宿,天黑以后当地居民是不许离开家门,实在有急事外出要报告,并从基层行政长官那里领取当天的口令,擅自外出会被当作共党敌特遭到无警告处决,居民苦不堪言。这里既然不是人呆的地方,人们有机会当然都跑了。

人都跑了,房子却搬不动,于是到了现在和平时期就有了如何原样保留保护的话题,这又成就了当地行政长官的政绩。据介绍长官们在芹壁村是下了一些功夫的,也吸引一些台湾的影视节目来此作为外景地拍摄,既提升了旅游品牌的价值,又扩大了对外界的影响,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财源滚滚,于是又有一些已经外迁的人动心思想回来了。

芹壁村还有一个“海盗屋”,房屋明显的经过了修缮,它的故事与军事对峙时期无关,故事的年代更久远。房子刻意建在这高处,是因为视野宽阔,所有经过的船只都能尽收眼底,海盗取的是不义之财,但钱财虽多,娶了三房太太却无子嗣,后来被官府镇压了。这是海盗屋的故事。但是在这“海盗屋”里还同时展出了一些当年蒋先生犒军视察的照片,从中得知蒋先生也曾经提倡过妇女晚婚的道德说教,蒋先生提倡的“晚婚”与大陆提倡的“晚婚”完全是两码事,蒋先生的“晚婚”完全是为了征召更多的战时炮灰的需要。

参观完芹壁村也就完成了在马祖岛两天的全部行程,全程陪同的旅行车带我们匆匆离开后又回到福澳码头,登上轮船,我心中呼唤了一句“再见了马祖”!原路返回九十分钟,再次踏上福州马尾港。

我家有一个我父辈的叔伯堂亲,当年随着溃败的国军到了台湾,两岸关系稍有缓解他就回乡省亲了,而且在福州买了商品房用于居住,虽然在台湾还有许多割舍不下的东西,但晚年这半个身子也算是回乡定居了。我想他一定不是个政治人物,所以没有政治做秀方面的现实需求,他回大陆不会把自己的身份看作是“外国人”,否则他将如何面对祖宗?面对自己的亲戚大小?

可是我从媒体上总会看到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他们若干年前都有过我这个堂亲的经历。他们总是以衣锦还乡的高调,回故土,进祠堂,拜祖先,耀祖光宗!可是一旦回到了台湾,犹如一条变色龙,声称自己不是或者不再是中国人,为选票而标新立异地玩弄一些政治概念,耸人听闻,这些人数典忘祖还自以为荣!

对我来说马尾、马祖,人文民俗、地理风景并无质的区别,只是因为曾经的政治对峙制造了这么一个又一个的战地景观,见证了两岸之间曾经的一段历史记忆,马祖旅游的价值亮点仅此而已,但我对马祖一游还是依依不舍,且难以忘怀。我和我的太太约好了,一定要再去台湾本岛走一走,看一看当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台湾人民如今生活得怎么样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2843.html

更多阅读

走遍欧洲——大西洋的田园风光:葡萄牙马德拉岛

有着“大西洋明珠”美誉的马德拉群岛(Madeira Islands)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西南方向900公里,而距离非洲西北角却仅为500公里,于1402年成为葡萄牙领土。马德拉岛是马德拉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东西长57公里,南北最宽处22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沙巴攻略:沙皮岛、马穆迪岛sapi、mamutik(二)

Sabah周边的南部海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超然世外,这让它更能保持美丽的纯度,经过我们详细的研究,第一天海岛游,我们选择了Sapi和MamutikIsland(沙皮岛和马穆迪岛)双岛游。沙巴的重要的景点之一是“东姑阿都拉曼国家公园”,这个印度洋上的海

马恩岛的岛屿 马恩岛

马恩岛Man,是在英格兰与爱尔兰间的海上岛屿,是英国的属地。位于54°09′N 4°29′W。马恩岛一译“曼岛”或“人岛”。1828年起为英王领地。南北长52公里(32英里),东西最宽处22公里(14英里),面积572平方公里(221平方哩)。中部山地最高

塞舌尔一岛一精彩--马埃岛博瓦隆海滩 塞舌尔马埃岛

塞舌尔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最大的马埃岛(mahe)是首都维多利亚(victoria)所在岛,有着世界排名第三的沙滩——博瓦隆(BeauVallon Bay)。其次是普拉兰岛(praslin),五月谷盛产的海椰子举世闻名。拉迪格岛(ladigue)上的主要交通工

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的思想意蕴 马祖道一

(2013-01-19 16:31:54) 转载▼标签: 杂谈禅 心 前言----唐朝被世人奉为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契此禅师,曾为世人留有一首著名的《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马祖道一(约709~788年

声明:《马祖岛游记 马祖岛》为网友以时光为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