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治病 华佗治病译文

29.华佗治病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译文:

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太守很多的礼物却不给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辞而别,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郡太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使吏不要追赶。太守更加生气,接着吐出很多(数升)黑血,病就完全好了。

出自:《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瘥:(chài 病愈)

货(财物)

无何(不多久)

逐(追赶)

嗔恚(chēn huì 愤怒)

要点导引

1)华佗,三国时名医。医技精湛,擅长利用针灸疗法治病;自创麻沸散,使人麻醉后再进行手术,后被尊为“外科鼻祖”。后因不愿继续为曹操诊疾而惨遭杀害。

2)本文中有多处助于省略的现象。如“(家人)即如佗言,(病人)立吐‘蛇’一枚,(蛇)县车边,(病人)欲造佗。主语的省略有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在自述或对话中叶常常省略说话人。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常常前后并不一致,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或翻译时要注意区别。

3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原文

读书如同销 ② 铜,聚铜入炉,大鞴 ③ 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 模④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⑤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注释

①“劳于读书”与“逸于作文”都是状语后置,即“于读书劳”,“于作文逸”。劳:用功。逸:轻松。②销:熔化。③鞴( b è i ):古代用皮制成的鼓风器。④随模:按照模型。⑤懂得 【译文】

读书就像是熔化铜,将铜放进熔炉,用大鞴鼓风,(铜)不熔化就不停止,用尽了力气。写作就像是浇铸铜器,铜已经熔化了,就按照模型浇铸器具,一冶炼就成功了,只要能够识别模型,毫不费力。这便是所说的读书多用工夫,才能轻松写作的道理。

简析

这一则短文运用比喻,形象地论述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关系。正如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进行大量阅读,对中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多读、多记、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 写作水平。

译文

读书就像熔化青铜,把铜块收集起来放入熔炉中,(然后就)用皮风箱(给炉火)扇风,不到铜(全部)熔化就不停止,(所以)非常地费工夫。(而)写文章就像铸造铜器,(这时)铜已经熔化了,按照模具的形状来铸造成(各种各样的)铜器,(那是)一经冶铸就能成功(的事情),只要识得模具,(铸造过程)全不费力。(人们)常说的“在读书方面费力了,在写文章方面就省劲了”,就和这(熔铜铸器)是一个道理呀

31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32. 王冕僧寺夜读

原文

王冕僧寺夜读 选自宋濂《王冕传》

王冕者,诸暨(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2)牛陇上,窃(3)入学舍,听诸(4)生诵书;听已,辄(5)默记。暮归,忘(6)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7)。父怒挞(8)之。已而(23)复如初。母曰:“儿痴(9)如此(10),曷不听(11)其所为?”冕因去(12),依僧寺以居。夜潜(13)出,坐佛膝上,执策(14)映长明灯(15)读之,琅琅达旦(16)。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7);冕小儿,恬(18)若不知。

会稽(19)韩性(20)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21).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

(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

(2)牧:放牧牲畜

(3)窃:私下的意思

(4)诸;许多

(5)辄:总是(常常)

(6)忘:丢失

(7)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8)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9) 痴:入迷

(10)如此:这样 (11)听:听任 (12)去:离开

(13)潜:暗暗地、悄悄地走 (14)执策:策通“册”,拿着书

(15) 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16)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7)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 (18)恬:安静的样子

(19)会稽:古地名,故吴越地,今绍兴境内   (20)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21)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22)陇:同“垄”。

(23)己而:不久。   (24)琅琅:形容响亮的读书声。 (25)遂:最终。

(26)依僧寺以居:同“而”,连词  恬若:安静的样子。若,……的样子。

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2.通假字

曷不听其所为 曷,同“何”,何故。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许多学生诵读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依靠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信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信死了以后,韩信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信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孩子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



赏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33.锡饧不辨

注音xī táng bú biàn

原文

明(1)名医戴原礼尝(2)至京,闻一医家术(3)甚高,治病辄(4)效,亲往观之。见其迎(5)求(6)溢(7)户,酬应不暇(8)。偶一求药者既(9)去(10),追而告之曰:“临(11)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12)其故。曰:“此古方尔(13)。”

殊不知古方乃(14)饧(15)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

嗟乎(16)!今之庸(17)医妄谓(18)熟谙(19)古方,大抵(20)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

1 明:明朝。 2 尝:曾经。 3 术:技术。 4 辄:总是。 5 迎:迎接他出诊的人。

6 求:上门求诊的人。 7 溢:满。 8 暇:空闲。 9 既:已经。

10 去:离开。 11 临:等到。 12 叩:询问。 13 尔:同“耳”,罢了。

14 乃:是。 15 饧(táng,同糖):糯米所煎熬的糖。 16 嗟(jiē)乎:唉,叹词。

17 庸:平庸,此指无技术。 18 妄谓:胡说 。 19 熟谙(ān ):熟悉。 20 大抵:大都。

翻译

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看见那迎接病人出诊的人有满满的客户,没有空闲收报酬。偶然一个买药的人要走,(名医)追了上去告诉他说:“在煎之前加入一块锡。”戴原礼听了以后心里感到奇怪,便恭敬地问那个医生是什么缘故,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说的(其实是)“饧”字,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当今的平庸的医生胡说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饧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

出处

《冷庐医话》

《冷庐医话》为清代医家陆以湉所撰,其一、二两卷论述医务道德、保生慎药和诊法、用药等项,以及古今医家、古今医书足资取法者。卷三至卷五系摭拾历来名医对多种病证的治验医案等,间附己意,加以发明,推究原委,详其利弊,言多中肯。其补编一卷,系民国曹炳章氏就作者所著《冷庐杂识》中有关医事者择要录入,附列编末,使本书更为充实。

陆以湉(1802-1865年)。清代医家。字薪安,一字定圃,号敬安。浙江桐乡县人。幼年攻读四书五经,多闻博识。青年即教授生徒。尝于道光年间中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丙申)进士,并以知县分发湖北,后以父命改从教职,并选授浙江台州教授、杭州府教授。后以母老请辞回乡,家境不佳。嗣后又赴上海、杭州执教讲学,不久即辞世。曾主持分水(今桐庐)近圣书院以及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其弟及子因病误治亡后,专心钻研医道,医术精湛。编著有《冷庐杂识》,《冷庐医话》,《再续名医类案》、《冷庐诗话》、《苏庐偶笔》、《吴下汇谈》等。《冷庐医话》载医范、医鉴、慎疾、保生等内容。全书多以病名为纲,叙述杂症之治疗及亲身所见所闻,且多有医史文献资料,颇有历史价值。另又有丰富个人经验,叙述其切身体验,诊断强调望、闻、切、问,并要求四诊互参,治病主张全面分析病症,机变活用,反对一己之偏,滥用或喜用某种药物,其议论亦多中肯,切中时弊。

议论句今之庸医妄谓熟谙(ān)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作用:表明作者观点

启发:这个故事不仅引人发笑,更启人深思。讽刺一些不高明的医生。它说明了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不清医书的锡、饧,轻则影响医疗效果,重则伤及性命;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心、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不然也很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本文还讽刺了那些盲目从众,听信传言,去看庸医的百姓。

34凿壁偷光,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不求偿⑨。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⑾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遂⑿成大学⒀。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③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⑤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⑦与:给。

⑧佣作:被雇佣劳作。

⑨偿:值,指报酬(回报)。

⑩怪:感到奇怪。

⑾遍:尽

⑿遂:最终

⒀大学:大学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经》了,匡鼎他来啦,老匡他说的《诗经》,能把人下巴说掉啦!”鼎是匡衡的小名,(因为他对《诗经》的解说很精当,)当时的人都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到的人没有不发出会心解悟的欢笑的。匡衡的老乡里也有一个解说《诗经》的人,匡衡去找他辩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把这个人说得(大败而归)没顾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匡衡追上去,说“请先生留下来听我说,我们再从头说起。” 这个人说“我实在没的可说了!”于是这个人走了,再也没回来说《诗经》。

35,李广射石

原文

养由基射先,中石,矢乃饮羽,诚乎先也。——《吕氏春秋·精通》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①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②象其形为③溲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④矢饮⑤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余尝以问⑥杨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向者孤洲。乃大鱼。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西京杂记卷五》

编辑本段译文

《吕氏春秋·精通》 译文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神射手,“百步穿杨”的缔造者也。根据注释,这段话里的“先”为“兕”的误字,也就是“老虎”。翻译过来就是:
华佗治病 华佗治病译文

养由基看到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结果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羽露在外面。

《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

李广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结果整个箭杆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镞露在外面。这个故事的后面是:李广觉得当时自己的表现之出色,超出以往,在原地多次重复,但是箭没再能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虎,老虎跳起来伤到了李广,李广也射杀了它。

《西京杂记卷五》译文

李广和子弟们有一次在冥山的北面打猎,发现一只老虎爬在草丛里,李广拉弓射虎,一箭就将老虎射死。李广用老虎的头骨做枕头,用来显示他的武勇。并将自己的便器用铜铸造成老虎的形状,用来表示老虎不过如此(被自己一箭射死)。后来,李广他们再次在冥山南面打猎,又发现一只老虎负在地上,李广再次拉弓射虎,箭矢的尾羽都射进去了。他们大着胆走进去细看,发现原先以为的卧虎竟是石头,李广见箭射入石头,于是乎试射了几箭,箭头都射钝了,石头也没有射入。我曾经将这件事告诉杨子云,杨子云说:”金石也畏惧做事诚恳的人啊!”,我和杨子云说:”以前有人在东海出行,海面突然起了大风,船被风浪推动让船上的人不能控制,最终船顺着风浪漂到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去了。就这样漂了一天一夜后,人们发现了一个小岛,同行的都非常高兴。人们放下缆绳和沉船石,将船靠在小岛上,并到小岛上做吃的。谁知吃的还没有弄熟,小岛就不见了,船也有被拉沉的迹象,留在船的人赶忙将缆绳砍断,船又随着风浪飘荡。原来人们以前以为的小岛是头大鱼,那头大鱼因被火烧疼,激怒之下迅速的沉入水下,登上小岛的十几人都死了。还有我所知道的砍柴陈缟,陈缟有一次到终南山去砍柴,回家时天已经黑了。快到了家时,路过张丞相墓。天太黑,他将张丞相墓前的石马误以为是鹿,他便用斧头去砍,结果斧口砍缺了,斧柄折断了,石马还是没有损伤。这两个例子上的人物做事够诚恳吧,最终还是溺死的溺死,斧头还是坏了,哪儿见到金石被他们感动?”杨子云回答不出我的提问。

编辑本段点评

本意解释是,当人在遇到危急情况的时候,能作出超出以往的表现;

同时也借以形容人或者团体,能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就能避免出现死于安乐的情况发生。

与"至诚则金石为开"这句话相关的成语是什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词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注音】: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出处】:《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事例】: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字译①髑髅:头骨 ②象:模仿 ③溲:排泻小便 ④矢:指箭头

⑤饮羽:指箭竿上的羽毛正好露在外面 ⑥扬子云:扬雄,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

36. 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

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只)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冤枉、贬低)一世之人?”

举,可解释为1、作“起”讲,2、确立、建树,3、兴起、发动,4、提拔、推举,5、列举,6、检举,7、全。从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荐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义项只能舍去。诘,可解释为1、询问、追问,2、责问,3、责罚。因为封德彝“久无所举”,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问题是询问、责问还是责罚呢?再根据下文阐述的用人所长的观点看,应为“责问”。患,可解释为1、生病,2、祸害,3、担忧。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张后,批评没有举贤是不了解人才,这正是我们国家所担忧的,该选择何项,不言而喻。知,1、知识,2、知道,3、认识,4、了解。至此,毫无疑问选择“了解(人)”。

所以翻译如下:唐太宗命令封德彝推举有才能的人(可是)很久也没有推举出人。唐太宗责问封德彝,(封德彝)回答说:“(我)不是不尽心竭力,只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奇特的人才罢了!”唐太宗说:“君子用人就好像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它的长处。古代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吗?只担忧自己不能了解人,怎么可以冤枉委曲一代的人才?”

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出自何艺浩之手,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37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加点字解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李太白:即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成:完成。 去:离开。 媪:年老的妇女。 欲:想要。

铁杵:铁棍,铁棒。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杵:棒 木追。

感:被......感动 去:离开。 逢:碰上。 方:正在。

氏:姓…的人。 还:回去。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之:代老妇人。

原文扩展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后有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胭脂扣》等多多部小说作者李碧华原名李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4380.html

更多阅读

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 华佗与曹操

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丁启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医华佗,据文献记载,是被曹操杀死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一个能给自己治病的医生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华佗为了得到官职要挟曹操,惹恼了曹

华佗再造丸:用药答疑

问: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华佗再造丸?使用华佗再造丸对降压药有何影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高颖教授:一般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在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可以服用华佗再造丸。但应注意,若患者血压不稳定,或持续偏高,伴有头

三国杀纪事——郭嘉+八卦阵+华佗不死的神话 八卦阵图

又来三国杀啦!贴一张图图先……今天,我忍不住要来介绍一本反贼华佗和另一反贼郭嘉如何在完美配合下获得全胜的战斗过程。我一直认为郭嘉是个很废柴的人,此役让我彻底对他刮目相看。八人游戏,四个反贼两个忠臣一个内奸一个主公。

声明:《华佗治病 华佗治病译文》为网友缺點诗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