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宦海浮沉 国民党元老董世乡



吴铁城

“国父”的小同乡 “蒋校长”的心腹

吴铁城,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平湖乡人,与孙中山是小同乡。但他并未在故乡长大,而是于1888年3月9日生在离香山有千里之遥的江西九江。

吴铁城早年入九江同文书院读书,经林森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策动新军标统马毓宝于九江独立,任参谋次长兼外交部长,为统一江西立下了显赫功勋。同年12月,吴铁城以江西代表身分,到南京商议国是,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受到孙的接见。当孙中山得知这位年轻的革命者是自己的香山同乡,便将他留在身边工作。

孙中山成立广东护法军政府时,吴铁城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后改任总统府参军。

1923年1月,孙中山发动讨伐陈炯明叛军的战争,吴铁城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军司令。2月,孙中山回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吴被任命为广州市公安局长兼警务处长。10月25日,他又被孙中山指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

1924年9月,孙中山誓师北伐,吴铁城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参军长,率部保卫孙中山的安全。10月,广州商团叛乱,吴铁城率领警卫军星夜回师广州,与蒋介石领导的黄埔军校学生军一起,平息这场叛乱。

这是吴铁城与蒋介石的第一次合作。蒋介石对这位“书生”的果敢坚毅非常赞赏。

由于孙中山的信任和器重,平定商团叛乱后,吴铁城重兼广州市公安局长、市党部委员、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等职。对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吴铁城从思想上不赞成,故竭力反对国共合作。

吴的这种坚决反共的右派态度,受到孙中山的批评,但却得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的欣赏。

为了支持蒋介石办黄埔军校,吴铁城将自己举办的警卫军讲武堂学员送给蒋介石,作为黄埔二期学生。当时,黄埔军校经费拮据,蒋介石为此大伤脑筋。身为广州市公安局长的吴铁城,从公安局经费中专门拨出一笔款项,以每天伙食费五百毫洋的标准,源源不断地供给黄埔军校。

孙中山逝世后,吴铁城所在的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一度成了反共的大本营。吴铁城、孙科和伍朝枢等人成为广州国民党右派的中坚。

利用任公安局长的便利条件,吴铁城将苏联顾问及在广州的知名共产党人登记造册,探清在广州的住址,准备寻机一网打尽。1926年3月初,吴铁城与孙科、伍朝枢一起到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密谋清除广州的共产党事宜。经过一番严密的策划,扣押了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派兵解除了苏联顾问团卫队的武装。

可出乎吴铁城意料的是,就在他准备在广州大捕共产党人的时候,他却被蒋介石下令逮捕了。

原来,吴铁城与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欧阳格等人策划的“中山舰事件”爆发后,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纷纷抗议和谴责,要求严厉惩办肇事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感到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不敢立即与共产党公开决裂,遂采取“舍卒保帅”的办法,借惩处制造事件的右派分子,以示其作为国民党“第三者”的“公正”。结果,吴铁城作为“替罪羊”之一,被免除本兼各职,押解到虎门横档炮台禁锢。吴铁城对此百思不解。但时间一长,他逐步琢磨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蒋介石逮捕自己是“挥泪斩马谡”。

1926年双十节,吴铁城获释后投居上海的孙科家中。鉴于吴铁城在最困苦时刻仍不出卖自己的“义举”,1927年6月,蒋介石决定再次起用吴铁城,任命他为广东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

游说东北,助蒋完成统一大业

1928年4月,蒋介石举行第二次北伐。6月4日晨,日本悍然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东北能否易帜归附,是国民党政府能否统一全国的最后标志。蒋介石派吴铁城北上,游说张学良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吴铁城沿京奉路乘“蓝钢花车”由浦口经济南到北平,与张学良所派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然后经山海关直驶沈阳。张学良及东北政要看到吴铁城如此豪壮的排场,不禁刮目相看。吴铁城利用与许多东北将领的旧交,感以私谊,晓以大义,几经折冲,始排万难,达成易帜协议。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冲破日本阻力,通电全国宣告“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终于使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国统一。

1929年9月,蒋介石策动张学良挑起反苏的“中东路事件”。为了鼓动张学良的反苏情绪,蒋介石决定任命吴铁城任东北劳军宣慰使,再赴东北劳军。

此时的吴铁城,正与林森忙于主持将孙中山的灵柩由北平奉安南京。他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后,立即冒着零下50度的严寒,秉节出关,驰驱于冰天雪地中,往来于中东路,遍至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各地。

吴铁城到处发表演说,疾呼:“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机。”

这两句话,一时传颂全国,成为流传甚广的名言。

此次东北之行,炫耀了蒋介石的中央政权的声威,加深了他与东北人士的关系。

1930年,阎、冯、桂、汪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联合反蒋,中原大战爆发。坐视关外的张学良,对时局有举足轻重之势。所以,交战双方都不遗余力派出说客云集沈阳。蒋介石第三次派吴铁城出关游说。

吴铁城至沈阳后,缠住张学良不放,向东北军政当局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伐交”。

此时,辽宁国民外交协会正召开“追悼抗俄将士大会”,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都派代表参加致祭。按照吴铁城的要求,蒋介石命令南京政府拨款50万元,褒奖东北边防军对苏作战阵亡的东北军将领。吴铁城代表国民党中央政府向张学良、王树翰授勋。

6月3日是张学良的生日。吴铁城宣读了蒋介石的贺电:“汉卿兄及凤至夫人赏鉴:贤伉俪华诞,中正等远道未能趋贺,谨电祝福寿连绵,德泽广被!蒋中正、宋美龄同叩。”

对于蒋介石的关怀,张学良表示:“决愿为国家、为介公效命”。

但张作相、张景惠等老派将领认为:“我们吃高粱米的,哪能斗得起南蛮子,最好离他们远远的。”他们主张东北军的任务是保境安民,不与任何方面合作。故此,张学良为摆脱群集沈阳的各方代表的纠缠,避居葫芦岛。

吴铁城觉得,要想使“伐交”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有强大的雄厚的金钱作基础。所以,他回到南京向蒋介石建议:要舍得花钱才行。

蒋介石立即命令财政部长宋子文,给吴铁城拨了600万元现金,作为“伐交”费。

吴铁城利用手中雄厚的金钱,对东北军政大员发动了强大的“银弹攻势”:他一次就将百万元巨款送给张学良,惊得张少帅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在一次赈灾会上,以4万元买下一朵少帅夫人于凤至所做的纸花,令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他又与东北政要们豪赌,一夜之间赢得他们一无所有,但又如数奉还,他更会故意输掉数十万,令这些东北政要们心花怒放。

有人说:“张学良的副官、马弁都被吴铁城收买拉拢了,以致于张的一切行动,吴铁城都了如指掌。”

在吴铁城等人的劝说、利诱和催逼下,张学良终于表示:“待中央军拿回济南时,可以考虑出兵。”

8月15日,蒋军夺回了济南,并从9月6日起,展开陇海线上的总攻。9月15日,张学良召开的东北军政会议最后决定:“我们为整个大局计,必须从速实现全国统一,早停内战。最近阎、冯的军队已退至黄河北岸,蒋军业已攻下济南,我方应实践出兵关内的诺言。”

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巧电”,令东北军大举入关。腹背受敌的冯、阎联军迅速土崩瓦解,蒋介石终于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10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张学良在沈阳宣誓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职务,800多人参加了这个隆重的庆典。吴铁城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做监誓人,向东北各界致词:“本党政府特以此重任,付托张副司令者,知张副司令笃信本党之主义,接受国民革命之使命故也。”

他在表彰张学良自东北易帜以来的功绩后讲道:“任重道远,惟望张副司令辅助蒋总司令,同心协力,共策进行,党国前途,实利赖之。”

卖国挨揍,励精图治建上海

1931年12月,上海市长张群因学生反日运动高涨,被迫辞职。蒋介石命吴铁城接任上海市长职务。

就在他上任不久,日寇挑起“一·二八事变”,蔡廷锴率领十九路军被迫抵抗。蒋介石仍竭力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月31日,蒋介石授意军政部长何应钦电告吴铁城:(一)各国领事既出而调停,不得任意射击;(二)通令蒋光鼐、蔡廷锴等将领,没有上官命令,不得任意射击;(三)亲善各国军队与侨民,以取同情;(四)对假托爱国主义之捣乱团体,应严加制止;其他民众爱国之行动,须周密注意,以防“共匪”从中利用机会。
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宦海浮沉 国民党元老董世乡

2月15日,何应钦再次致电吴铁城,让他以私人资格与攻沪日军将领商定“和平”方案。

唯蒋介石之命是从的吴铁城,立即多方拜见,竭力媾和。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在签订这个卖国的协定前,爱国律师吴迈曾亲晤吴铁城,义正辞严地告诫:“阁下如不顾民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协定,到时杀市长头者就是我吴迈!”

然而,《淞沪停战协定》还是签订了,这使吴迈悲愤交加。他率爱国学生、群众500余人直赴上海市政府,声讨吴铁城。一见到吴铁城,就怒斥道:“日前,市长向市民保证不与日军签订城下盟约;今日食言自肥,阁下有何理说?”

吴铁城窘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说:“这都是中央的命令,我是实难违抗呀!先生何不进京向行政院表达民意,吁请收回成命?那么,不仅协定条款可以从长斟酌,连我也当解厄之情,对得起民众了!”

吴迈听后怒火中烧,禁不住脱口问道:“倘若中央命你施美人计,派夫人、令爱前去慰问白川大将,我断言阁下必将犯颜抗争,以全家声。然而,近年来东北诸姑姐妹,被兽军凌辱蹂躏者何可计数?阁下却知而无动于衷。两相对比,岂不是重家耻、轻国耻的汉奸惯常行为吗?汉奸人人皆曰可杀,今天我与你同死报国!”

说着,吴老先生操起席前痰盂,猛然朝吴铁城砸去。

只听“嘭”的一声,痰盂击中吴铁城左肩。吓得吴铁城连声呼救。预先埋伏在室外的上海市警察局长吴芷贤,急忙率便衣警察

破门而入,将正欲穷追猛打的吴迈拦住,并抓进了看守所。

吴迈被营救出狱后,上海律师协会组成律师团,依法具状控告吴铁城、吴芷贤利用职权侵犯人身罪。

吴铁城知道众怒难平,也采取了当年蒋介石玩弄的采取“舍卒保帅”之计,将吴芷贤当作自己的“替罪羊”,撤职查办,才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经过上任短短几个月的紧张忙碌,吴铁城开始知道上海市长真难当。还好,他没有像他的前任张群那样灰溜溜地下台,而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终于渡过了“难关”。

上海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上海又是江浙财阀的重要据点,是南京政府赖以存在的支柱。所以,蒋介石特别提醒吴铁城:“上海非普通都市可比……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若上海特别市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则不能有头绪。”

吴铁城奉行蒋介石的意旨,在上海停战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推行黄郛在1927年任上海市长时所拟定的“大上海计划”。

为了建设大上海,吴铁城曾两度发行公债,第一次300万元,不到十天便已销完;第二次600万元,也很迅速的筹足。他运用了这900万元,建设新的市政府、各局所、市医院、市体育场、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使市容面貌一新;他建筑虬江码头,港深可泊巨大商轮,对外贸易,日趋发达,工商百业,随之繁荣。全市人口也由1932年的290余万人,激增到1937年的500万人,使上海不仅成为全国第一大都市,也成为东亚举足轻重的重要商埠。

吴铁城任上海市长5年多的时间,便完成了蒋介石赋予的“整理”大上海的使命,将上海建设成了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喊出悲壮口号,发明“吴铁城条文”

1939年春.蒋介石调吴铁城到重庆,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1941年5月,吴铁城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党中央秘书长。

中央秘书长,实际上是“管家婆”。对于吴铁城任职期间的工作辛劳情况,陈立夫曾感慨地说:“无日无夜的开会,舌敝焦启的讨论,党内的意见,要不惮辞费的求沟通。党友的意见,要接纳,要让步。共产党的意见要争辩,要驳斥。国际友人的意见要尊重,要解说。直到国民大会开会的前夕,我和铁城先生,简直到了日夜不得休息,身心交瘁的境况。”

吴铁城既有坚强的毅力和原则性,又八面玲珑、善于交际,很会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不久便赢得了国民党上下的好感和蒋介石的欣赏。

1944年,日寇发动湘桂战役,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到12月时,日军在占领桂林、柳州后,一度侵入贵州境内,陪都重庆告急。正是在这种困难时刻,蒋介石发起了“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发布文告号召大中学校的青年学生“投笔从戎”,踊跃参加青年军,准备最后大反攻。同时,他给吴铁城下了一道手令,命他全力宣传并发动这一运动。

吴铁城立即遵照蒋介石的指令,通令各地党部积极行动,在短期内完成了蒋介石的使命,并以“用美式武器装备青年军作为反攻的主力部队”,以“青年军将享受比一般军队更好的待遇”之类许诺来吸引青年。

在宣传“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中,吴铁城作出的最突出贡献,是将蒋介石的这一运动用两句口号加以概括:“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两句口号,深深打动了当时许多知识青年的心。吴铁城这两句简短有力的口号,与他在东北所发表的“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博大;不到东北,不知东北之危机”一样,成为传颂一时、流行全国的名言。

抗日战争结束后,吴铁城是国民党政坛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被称作“全党的幕僚长”,专以调停国民党内各派系之间的纷争为务。1946年1月,吴铁城以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的身分当选为国民党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当各方代表在审议宪法草案时,对“国民大会”的职权问题产生异见,互不相让。结果,吴铁城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令各方都能接受,达成协议。这一方案,被负责起草宪法草案的张君劢写入《宪法原则》第27条,称为“吴铁城条文”。

以一个人名命名一条法案,这在近代中国还是第一次。

党国“铁老”顶撞“总统”服药自杀

1948年11月26日,蒋介石批准行政院长翁文灏辞职,提名孙科组阁。这样,孙科留下的立法院长的位置便理所当然地要由吴铁城来继任,蒋介石也表示同意。可出人意料的是,在孙科开出的组阁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铁老”,要他当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并且向蒋介石表示,“非铁老同出不拜命”。

吴铁城走马上任未久,蒋介石下野了。但蒋介石仍在溪口通过电话向孙科内阁发布指令,以孤立代总统李宗仁。对此,吴铁城甚不以为然,与蒋介石之间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

为了取得美国政府的援助,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吴铁城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进行了一次会谈,请求美国贷款。

司徒对吴铁城说:“美国国会对中国政府内部不团结表示忧虑,如果蒋先生不出国,南京无从集中权力,因而和谈也就没有希望。”

对此,吴铁城也有同感。他认为,必须尽快劝说蒋介石出国,才能将权力集中在李宗仁和自己的内阁手中。于是,他请曾当过蒋介石机要秘书的李惟果,到溪口转告自己急切希望其出洋的意思。

吴铁城没想到,他的这个建议,蒋介石非常恼怒,大骂吴铁城忘恩负义,几天以后,他逼迫孙科内阁辞职,而吴铁城的中央秘书长一职也被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的名义下令撤销。

国民党政权迁到广州以后,美国希望李宗仁在广州组成一个与蒋介石截然分开的政府,但蒋介石无意帮李宗仁保广东,暗中指挥从上海、青岛等地撤出来的军队往沿海一些岛屿驻防,吴铁城对此痛加责难。

当美国政府公开发表给蒋介石当头一击的白皮书之后,这位早已不再是外交部长的党国“铁老”,又应麦克阿瑟的私人邀请,悄悄到东京访问。麦克阿瑟向吴铁城提出,美国政府已放弃对蒋介石的支持,但对李宗仁仍寄予希望。

借财政税收等问题,吴铁城向受到蒋介石支持的阎锡山内阁猛烈开火。

吴铁城尽管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提出批评,但对蒋介石仍是忠心耿耿。一位朋友问他:“那你今后作何打算?”

吴铁城凄惨地苦笑说:“到不得已时,恐怕只有到台湾去再说了!”

1949年底,吴铁城到了台湾。次年3月,蒋介石复任“总统”职,吴铁城被任命为“总统府资政”,继续辅佐蒋介石,苦心经营台湾孤岛。

1953年11月,“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为收容顾孟余、张君劢等人到台湾诸问题,与蒋介石父子产生了矛盾,蒋介石下令将王世杰免职查办。吴铁城与王世杰关系密切,闻听此事,立即特地跑进“总统府”替王世杰求情。并与蒋“总统”正面顶撞。本来,从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蒋就对吴铁城支持李宗仁的做法大为不满,现在又来顶撞更是怒火中烧,将吴铁城骂了个狗血喷头。吴铁城也不是那种随便服输的人,他毫不示弱,据理力争。

蒋介石气急败坏地摔碎一个茶杯,把“总统府资政”赶出了总统府大门。

吴铁城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大辱”?感情一激动,夜不能寐。他本来就患有高血压病,平日每晚只吃一粒安眠药即可入睡。但因对蒋介石一腔怨气,却连吃两片仍睡不着。

1953年11月18日夜,吴铁城服了三粒安眠药,方才入睡。次日早晨,家人发现这位党国“铁老”真的长眠不起了。

(责任编辑 庄建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7746.html

更多阅读

含铁高的食物有哪些? 哪些食物含铁高

含铁高的食物有哪些?——简介人体内的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而且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最重要的一些酶的组分,与能量代谢关系十分密切。它的功用并不仅限于造血,还能促使胡罗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清除血脂;产生抗体;合成体内

官场枭雄 世家子弟腥风血雨的宦途人生 官场枭雄txt全集下载

世家子弟腥风血雨的宦途人生作者: 分类:简介:   主角陈功为官场世家子弟,但性格刚强、耿直,虽有一点小聪明,其父觉得他并不适合混迹官场,便安排到企业平凡岗位上上班,远离官场。  但条件优越的陈功并不喜爱这种朝九晚五、行尸走肉的日子

宦海弄波全文阅读_宦海弄波TXT下载 宦海无声全文免费阅读

宦海弄波作者:石板路 下载:宦海弄波TXT下载《宦海弄波》内容简介:看普通干部子弟冯志,走出象牙塔,如何演绎精彩人生。第一章请张竹雅跳舞第五章大姐夫和二姐夫第二章离开江城第六章上班了第三章分到政府办第七章到食堂吃饭第四章打扑克第

转载 吴绛雪的《春夏秋冬》回文诗_youandme youandme 郭富城

原文地址:吴绛雪的《春夏秋冬》回文诗作者:淮泗静水今天给大家看的诗,是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夏秋冬》。一共四首。这组诗的趣味之处在于,每首仅用十个字,却是七言绝句:《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声明:《国民党元老吴铁城的宦海浮沉 国民党元老董世乡》为网友资深宅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