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最后的探戈》:一曲绝唱,艳留影史


  在非功利的人际里,性的发生只和机缘有关,在两个人的无意里留下有染的一瞬,之后,将是孤绝,将是无尽的彷徨。
——题记
爱是一个超越世界一切文化领域的概念,无论是心理学、哲学、文学、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无论你从哪个领域给“爱”下个定义似乎都是对的,又似乎都是错的。
  因为爱是一种最极端的状态——就像加缪说有一些人生来就是为着生活,而有些人生来就是为着去爱的。生活总能继续下去,它或是毁掉爱,或是被爱毁掉。其中的一个总会被另一个毁掉,而你大抵只能从二者中选择其中之一,如果你想二者求全,除非你是魔鬼,或是像浮士德那样与魔鬼定下契约。
  当然我们看到这类最极端的爱,多是在那些艺术品之中。有人会说艺术难道不是来源于生活吗?但我们或许该更信服另一个论断,那便是艺术是对生活的否定,就像爱在大多时候也是对生活的否定一样……
  在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的1972年的那部《巴黎,最后的探戈》(Last Tango InParis)之中,影片最后的探戈舞比赛赛场,当比赛评委驱逐在比赛舞池里与情人如醉鬼般肆无忌惮地狂舞的保罗时,保罗对那位老女人说这是爱情,老女人说但这里是在比赛不适合爱情,去电影院里去寻找爱情吧。
  或许正是如此,因为就在贝尔托鲁奇的这部不朽经典之中,我们便会寻找到那种最为极端的爱情。而在我数次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会认为沐浴爱河之中如置身天堂之类的话完全是一派胡言,因为那种真正的极端的爱情就像是地狱般灼热而晦暗……
  欢迎你来地狱,欢迎你来到这个存在主义的黑暗隐喻世界,在这里爱比死更冷。
这是一个被时间推迟的故事,当他成为中国人故事的时候已经在30多年后,第一次听到这个电影还没有受到现代派思潮的影响,当时,在传统未庄的教育下,觉得丫怎么这样不要脸。读了一些著作学会了用文绉绉的词句去粉刷所见,换词说,这反映了资本主义腐朽没落的人际关系,这种疏离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30年后我彻底明白,那是几率,那是维系生命一生的宿命。
  既然是最后的探戈,那么,此后就是寂寞和空虚;那么此后就是死亡“冗长的回声”。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l909—1992),这位以描绘人性扭曲和残酷著称的画家的画似乎完美注解了影片对于他人不可知的命题。
  在非功利的人际里,性的发生只和机缘有关,在两个人的无意里留下有染的一瞬,之后,将是孤绝,将是无尽的彷徨。
  贝尔托鲁齐很了解男人的孤独,无论本片还是《末代皇帝》、《戏梦巴黎》他的内核始终是男人的孤独。
  《巴黎,最后的探戈》里男人试图用爱和肉体的力量来锁闭女性,然而,这种本能却在夏娃走出伊甸园的时候已经悄然埋葬,女人发现原来赤裸的不仅有亚当,悲剧因此发生,而导演在70年代制造的男性泪水,在21世纪已经成为普遍,黯然忧伤的不再是女人,男性在失落的时刻,孤单和泪水将自己吞没。
  高大的保罗(马龙·白兰度)独行在巴黎街头,失落是自己才能明白的感受,当没有抚慰(肉体和精神)的时候,心伤会让生命轰然倒塌,没有多少人可以杠住抛弃的滋味。那同样孤寂的老房子需要两个人,需要男欢女爱证明存在的鲜活。
  电影分成了两部分,暮气沉沉的保罗和青春的让娜在公寓里的厮混以及她介入拍摄影片的《一个年轻姑娘的生活》的过程。
  保罗的回忆和让娜的拍摄是互为镜像的,甜蜜的青春和保罗的颓废其实正是生命的过程,巴黎,也已经没有梦。
  苍老的肉体和年轻的生命触碰的一刻,我们对于死亡有了崭新的认知,婚姻更像是一块变质的牛肉,只有锋利的刀片切入才能得到热度和热血,在逐渐死亡的婚姻里,一个被鲜血覆盖的惨烈就是两性关系最后的答案。
  热度会随着尸体冷却,文本和影像也会陈旧,生命需要的接纳和力度,在巴黎的床榻上完成一段旅程。
  老的一代和新的一代存在着严重的代沟,就像60年代的中国人和80后巨大的鸿沟,保罗的死亡太好了,他警示了所有在代沟里的人们:一夜贪欢,千万不要把责任扛在肩上,那会压垮你的心智和未来。
  这话有些操蛋却正是我们经历的年代,我们曾经幻想在床上锁住梦想却发现活塞之后还是活塞,所有的感觉不会是性本身造就的。
  巴黎的老大楼里存在多少这样的故事,在保罗的视线里,在让娜的视线里,我们都有故事,我们却在肉欲里遗忘了所有的名字,不是记不起,而是太沉重。
  生命的本质是戏剧的,一出你无法逃避的戏剧,演员是要明白上场和落幕的意义的,不然,你就将被吞噬。
  美丽的让娜在戏中戏上演青春的激情,没有束缚的年龄是不甘心被保罗所控制的,安稳在让娜的年纪是不会明白的,他们唯一的交集是童年的记忆,然而,这是往事,这是被埋葬的往事。
  读解《巴黎,最后的探戈》其实就是解读自己的年龄,青年在床上看见肉体和插入,中年却在同样的床上嗅到岁月的无常和爱意的蜕变。
  保罗和亡妻尸体的对话比那些肉欲的交合更加震撼,他道出男人的心声,爱情很多时候没有原则,也没有道德规范,有的就是缘分!有的只是对于自己的闭绝,从那日起,心死了,留下的就是行尸,留下的是慢慢毁灭自己的过程。
  马龙·白兰度支撑起了整部片子,他那黯然的眼神和充满感染力的念白把沧桑真实再现在银幕上。
  总有结束的时候,那一刻,我们看见风吹动保罗的头发,卷缩的他回到了子宫,回到了比童年更遥远的幸福!
“我们约会,我们再会,没想到再没有拥抱的机会”
  离开以后,我们学会许多说法来掩饰不碰的伤疤。
  把发肤交给我,不要把名字告诉我,因为它太沉重,我脆弱的记忆承受不起。
  把你的故事对我述说,不要透露你是谁,我怕我敏感的神经无法坚韧到底。
  因为我会想起你,我害怕面对过去。到不如这样只有角色没有定位,只有片断没有终身,我们的生活流落到陌生人的嘴。
  片子开始是无头无绪的,互相隔膜的人们摩擦交错,故事仿佛没有根蒂。之后中年人和少女的相遇和相处,琐碎而沉闷。
  就是这样,不要名字,不要任何有意义的语词加重彼此的负担,只需要文明以外的原始激情。抚摩对方的身体唔我拥有着你,却不必承担任何时空与情感的重量。没有名称,渐渐丧失了概念,渐渐模糊了面目。消失而不沉淀,发生而不怀念。  
  规则是保罗提出的,将规则完成的却是尼娜。他被过去束缚而拒绝任何可能成为沉重过去的东西;对她而言,这个不知名的中年男子只是风流成性的匆匆过客,他的父性威严和神秘过去使她着迷,感到新鲜刺激。他是沉重的,她则是轻松的,她可以配合他的欲望却无法了解他的情感。
  分手之后,走在街上的尼娜某天忽然被人从身后拍了一下,回头一看竟然是神采奕奕的保罗。重逢,意味着一段过去已经进入记忆的领域。从这里开始,影片节奏加快,变的活跃。  
  跳完最后一支探戈,原是最完满的结局,然而不够,他对她穷追不舍,他狂热地对她说我爱你。
  逃避爱情的保罗,死在拒绝爱情的枪口下。   
  情与色,在这里是僵硬而隔膜的,象片子中一男一女隔着铁轨叫嚷,忽然一列车驶过,说的什么都被声浪盖过,彼此的表情亦稀释在呼啸而过的光影中难以分辨。是这样,除了直接传达欲望,人们无法领会互相的需要。  
  这部片子是这样,抓紧每一个细节不禁使我昏昏欲睡,一走神又怕错过大师的什么灵光一闪。然而我想说它是鸡肋到底有点亵渎大师。
  所以凑合着吧,努力着吧,谁让人家是大师,谁让大师一次次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有理由扯淡。
  影片的开始,与字幕同时出现的是英国画家培根的两幅具有强烈现代风格的画作。画面上或赤裸或穿衣的男子,可怕地扭曲着面庞和身体上的肌肉,面目模糊地蜷缩在苍白、封闭、倾斜的室内空间里。画面的笔触凌厉,用色鲜血淋漓。在这样的引用中,不难想象我们将会看到怎样一个故事。
  当片头字幕隐去,我们将看到马龙·白兰度,此时的他已不是《欲望号街车》中的叛逆青年了,此时的他看上去已经已有些衰老,但这却让他的脸多了一种如雕塑般的沧桑美感。他在片中饰演一位从美国来法国定居的中年作家保罗,他在巴黎的街头失魂落魄地独行着,他诅咒着从城市半空疾驰而过的有轨电车发出的巨大噪音。随后我们可以得知,他深爱的妻子在此前不久刚刚自杀身亡,且自杀现场异常恐怖血腥。
  这时保罗与如母兽般敏捷矫健且青春艳丽的让娜擦肩而过。在一间待租的空旷公寓里两人再次相遇,几乎没有说过几句话,两人便倚着窗台有些狼狈不堪地性交……  
  此后让娜经常去那间公寓与保罗幽会,虽然她的未婚夫汤姆此时已经回到巴黎。让娜想了解总是郁郁寡欢的保罗,但保罗拒绝告诉她想知道的一切,保罗也不想了解有关让娜的一切事情,连彼此的名字也不例外。
  当让娜试图从保罗那里问出什么时,她得到如下的答复:他说下个周末他就要满93岁了,他说他曾在刚果大学读过书,主修鲸鱼如何做爱……
  保罗这个有着超强性能力的种马式的恶魔情夫,试图在巴黎第16豪华区的这间阴暗公寓里建构一个绝对隐秘的空间,一个只是与兽性有关的极端虚无的空间,他要拒绝彼此的姓名,并拒绝由此引申而出的理性、人性乃至人类的一切文明,同样被他拒绝的还有世人眼中的所谓时间或空间的定义……
  于是他们在那间只有一张床的公寓里终日赤裸相对,两人如动物般疯狂交媾,如动物般向对方嘶叫。而保罗时常会有一些残忍怪癖或性虐待行为。例如他用奶油作为润滑剂鸡奸让娜,例如他要求让娜用剪掉指甲的手指去抠自己的肛门……
  让娜有时很不解,有时也愤怒和伤心,但她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神秘而粗暴的男人。影片的副线是两人各自的混乱记忆,让娜的记忆是墙上的霉菌或是笔记本上的“月经”、“阴茎”等词的定义——其中后者的定义是“男性名词,性器官,5到40公分之间”——那是少女时代的她从百科全书上抄录下来的,还有她的军官父亲留下的制服和手枪,还有她在13岁时奔跑于上学路上时获得的第一次性高潮。她说成长是一种罪恶……
  而保罗的记忆则要更加混乱,那其中有童年的记忆,那其中有美国的农场和奶牛,此外还有挥之不去的童年创伤,他说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喜欢打架、嫖妓,异常剽悍。他说他的母亲非常浪漫,但却同样也是酒鬼。而之后他曾是不走运的拳击手、演员、鼓手、南美的革命志士、驻日本的记者,然后他学法语,来到巴黎,遇见一个有钱的女人,同她结婚并开始吃“软饭”的生活……
  保罗去找他妻子生前的情人,却发现那人和自己有着相似的气质,甚至穿着的睡衣也同自己的完全相同。
  应该说随后保罗对着死去妻子的尸体的那一大段独白,成就了马龙·白兰度的不朽——这应该是他一生最伟大的表演之一,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表演,则只能是这部电影最后的那段华丽高潮——马龙·白兰度在探戈舞比赛大厅里的那段放浪形骸的舞蹈。虽然在这之后,马龙·白兰度出演了科波拉导演的《教父》和《现代启示录》,但他最伟大的表演只能是上述两处。  
  在对死去妻子尽情倾诉之后,保罗似乎获得了救赎。他要摆脱过去的阴影,于是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衣冠楚楚地去找让娜,准备与之共同生活。
  但让娜此时却决定结束与保罗之间的这种混乱关系了,并不是因为她不再爱这个始终也不知道名字的男人,而是她不敢面对这爱了——因为他的爱是如此的疯狂,似乎有一种可毁灭一切的原始力量。
  让娜开始和汤姆开始筹划两人的婚礼,却在街头遇到尾随而来的保罗。保罗想与之重新开始的请求遭到了让娜的拒绝,让娜说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保罗继续纠缠不休着,两人追逐着来到一个大厅,那里正在举行探戈舞比赛。终于说到这场舞会了,这是这部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场景。在两人狂饮一番之后,保罗背着让娜走进了探戈舞比赛的舞池中间,开始旁若无人地开始狂舞,那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妙而粗俗的探戈舞步了,那感觉就像性爱高潮痉挛时刻的疯狂、混乱和扭曲……
  如前文所述,两人被衰老而古板的评委驱逐出了舞池,完全失控的保罗对着那位老女人暴露出自己的臀部。而后保罗和让娜回到了黑暗中的座位,在黑暗中保罗喃喃地说再见母亲的眼睛,在黑暗中让娜再次说一切都结束了。然后她用手为保罗手淫,然后她转身离去……  
  随后两人奔跑追逐于巴黎阳光明亮的大街上,如同恶魔般的保罗在让娜的身后穷追不舍着。他跟着让娜来到了她母亲的家中,他对让娜说无论你在亚洲、非洲或是印度,我都将找到你,我爱你,我想知道你的名字。
  让娜简短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让娜,”与此同时是一声枪响——让娜用父亲留下的手枪击中了保罗。
  “那就是你的名字,那就是你的名字,我记住了,”保罗踉踉跄跄地走出了那个阴暗的房间,他倒在了阳光照耀着的阳台上,艰难地说出了他生命里最后一个(也应是第一个)词汇:“母亲”——而后他如同婴儿般蜷缩着身体,死在了那个阳台上。
  而在暗影笼罩的死寂房间内,依然握着手枪的让娜喃喃地练习着准备对警察说的话:“我不认识他,他在街上跟着我,他想强奸我,他是疯子,我不知道他的名字……”
  她说的这并不全是谎话——她确实不知道他的名字。
《巴黎,最后的探戈》:一曲绝唱,艳留影史
时常能想起这部电影中急促却又充满着遥远乡愁的爵士音乐,那些仿佛自原始蛮荒的场景中传来的鼓点,夹杂着岁月流逝的沙沙声,与时而情绪激动歇斯底里,时而平滑如水行走如风的萨克斯一起在这部极为“贝托鲁奇式的”影片中带出迷人的色彩影像,魅惑而不动声色的镜头运动,男女主人公疯狂爱欲……,这些让人眼花缭乱,困惑撩人的元素,使这部电影乍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谜团。
的确有许多谜难以解释,除了隐约的猜测和直觉的感受之外,我们只有满腹狐疑了,从影片一开始,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因为妻子死亡而痛苦万分的中年美国男人—保罗,在大街上哭泣,他的头顶是一辆呼啸而过的天桥轨道电车,此时年轻的让娜从后面走过来……随后的场景中,一个女佣一边用心擦洗着保罗妻子的自杀现场中的血迹,一边喃喃自语保罗一生的漂泊经历,而保罗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沉默地听她的低语,在她挑衅般地把那把自杀用的剃刀递给保罗时,保罗一把把女佣摁在了墙上,那姿势好像是要杀了她一般……公寓的管理员,那个黑女人怪异的笑声……保罗的岳母闻讯赶来,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更为让人困惑,镜头在他们之间来回摇动,似乎在暗示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般,包括保罗粗暴的态度,岳母过分地低声下气却又疑虑满腹……,还有,保罗的妻子为什么要自杀?年轻的巴黎姑娘让娜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到保罗粗暴充满发泄性质的怀抱里?片头的美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那些油画又暗示什么?这些众多的谜一样的表情场景与难以解释的感情,混乱,苍凉,欲言又止,一如漂泊着的爱欲,发生在这个漂浮中色彩恍惚的电影巴黎之内。
在很多次地观看这部电影后,我逐渐看见了几个清晰的空间,但是,这几个空间里发生的事情仍有些晦暗不明。主要的空间就是让娜与保罗相遇的那个公寓,保罗此时只是想逃避那个无可逃避的情感深渊,逃避妻子的死亡而带来的情感断裂,与这种断裂带来的巨大空洞,身体上的,情感上的。而让娜,大概只是为了男友从外地到来而想租个临时住所而已,她在公寓遇到这个神情憔悴哀伤的美国人,由于他不肯透露姓名,由于他的表情与粗壮的体魄,神秘感油然而生,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偶然而充满随机性的场景提供了事情发生的氛围,这间待租的,空荡却又充满莫名回忆的巴黎公寓,隐藏在都市冷漠充满秩序的表情之下,就像一个洞穴,爱欲和逃避之洞,而让娜和保罗就在这个偶然的秘密洞穴中里会面了,就好像冥冥中先有了一个神秘安排般,所以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使他们分别在两个房间里用分机接了,但是电话那头只是传来彼此的声音,让娜如梦魇般拿着听筒听着保罗的呼吸声,而保罗正悄悄放下听筒,向她走来。
我想,在这个空间里,两人的情感指向还是清晰的,保罗分明是为了逃避,他想把自己埋葬在无尽而疯狂的欲望发泄里,而且,他只要偶然,所以他绝不要姓名,绝不要偶然爱欲以外的东西,而让娜,就是让保罗所带来的这种神秘感迷住了,在这个只有一张做爱用的大床的公寓里,她曾无数次感到害怕,欲望满足后的空虚,与保罗的态度所带来的羞怒,但是她仍不由自主回来到这里,乖乖地脱衣,这种极端矛盾着的东西一如欲望本身,令人害怕又令人着魔。那个后来令导演贝托鲁奇声名狼藉的肛交场面的确令人瞠目,这些私密极端的东西令这个公寓更加压抑,也让我们对保罗表面强硬粗暴其实内心脆弱孤独的状态有所了解,而让娜,她的报复手段,就是一个小恶作剧:她骗保罗帮她摆弄唱片机,保罗被插头漏出的电狠狠击了一下。
保罗与让娜的一场对话很重要,在让娜穿着婚纱冒着大雨来公寓找保罗后,保罗像对待小女儿般给她洗澡,让娜说她找到了一个神秘,高大,强壮的爱人,保罗说:
你需要有人照顾你,保护你?
是的。
你需要伟大的战士,建立堡垒让你躲进去,令你不觉得害怕,寂寞,空虚。
是的。
……你找不到这样的人,你永远也找不到。
不,我找到了。
不久后,他就需要你帮他建立堡垒,从你的胸部,微笑,毛发和味道建立起来,一个让他觉得安全和舒适的地方。
但是我找到了。
不,你是孤单的,你永远孤单,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
仔细聆听!从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窥见保罗内心的秘密,和由此带来的另一空间,就是保罗和妻子经营的小旅馆(我们也该模糊地想到了保罗妻子的死因),我猜,那个在巴黎的旅馆就像是一个寓言,保罗曾经在妻子的尸体前说:“昨晚我关灯,你所有的客人都跑出来了,我也是这些客人中的一个,对吗?”这个客人——主人川流不息的场所,是保罗的家,也是都市中的某个旅馆,在那些窗户上的毛玻璃背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漂泊的旅人,而保罗也是这些旅人中的一个,只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留了下来,但是他永远也没能了解他的妻子,那似乎也是不可能了解的,他连她究竟为什么自杀都不知道。这种彻底的疏离感,多次透过保罗的双眼,映照在旅馆这个空间的每个角落之内。
影片处处流露出都市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漂流感,在这个经历复杂的美国人身上,在旅馆这个空间之内,在街上的各种肤色的行人之中。
让娜和未婚夫汤姆所处的又是一个空间,大多是在室外,相比较而言,比较正常,就连汤姆某些时候表现的神经质,也是这个年龄段“文艺青年”的正常做派,那是一种略带表演性质的,害怕被人注意又生怕别人不注意的心理所导致的行为和说话方式,这种一本正经却又带有神经质的劲头使汤姆和让娜之间的感情不易深入,而随汤姆而来的拍摄小组,就好像一组无处不在的窥视的眼睛(这却是使汤姆激动的原因之一,而他自己恰恰是这场窥视下的爱情戏充满激情的拙劣导演),紧紧盯着这对年轻人,看着他们在室外表演爱情,在汤姆的“引导”下,让娜带着摄制小组在乡下的老屋拍摄,她在老屋中讲述的童年回忆也充满了表演性,(这与下一场戏中,让娜和保罗在公寓中的对话形成对比,与汤姆相比,保罗更乐意刺入事物的内部,他直逼让娜更为隐秘的回忆—初次的性萌动和与之有关的成长经验)
让娜与汤姆的关系暗指了一个充满秩序但却冰冷无趣的现实世界,当让娜想要飞翔时,汤姆却要她“像个大人一般严肃”,所以让娜一次次从汤姆那里逃出,来到保罗的爱欲洞穴,在地铁的一场,当让娜第一次想冲破这现实之网大声对对面的汤姆说“我要离开你”时,飞驰而过的巨大钢铁机器—地铁使让娜的表白只剩下了无声的叫喊,后来汤姆突然出现在气急败坏的让娜面前,两人像个拳击手般相互打斗,这些观念性的场面都是使影片成为充满魅惑的谜语的原因。
“拳击”或“探戈”就像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用来暗喻爱情,的确能反映出两性之间相互折磨,相互争斗又相互依存,相互伴随的关系,激烈如拳击,仪式化如探戈,在这些观念性的语汇中,爱情难道必然有悲惨的结局?在影片中让娜和汤姆准备结婚,在婚纱店试衣,周围是忙碌的店员,还有始终是如影随形的拍摄小组,让娜和汤姆“通俗的婚礼”在众人面前通俗的预演,汤姆激动地喃喃自语,夸赞未婚妻的美丽,爱情的纯洁,他甚至走出门去,夸张地站在雨中诉说自己内心的激情,他陶醉在自己的激情里,而让娜,早已跑到了保罗那里,告诉保罗她对他的迷恋和爱。
一直沉溺在妻子自杀所带来内心的疼痛和迷茫中的保罗仿佛死后复活,在这次会面后,他搬出了公寓,这使让娜悲伤万分,连不知情的汤姆都能闻见这间人去屋空的公寓中的“悲哀的味道”。在影片的最后一场戏里,(与第一场戏对应),让娜走在大街上,重获新生的保罗从后面赶上了她,但让娜却说:“一切都结束了。”
保罗坚持说一切刚刚开始,两人在一个探戈舞场谈话,保罗告诉了让娜自己的身份,神秘感被消除,“一个旅馆先生”
“这是够糟糕的,但是房子,旅馆,城堡,有什么分别,我爱你就够了。”
探戈舞场内,一个盛大的探戈比赛正接近尾声,一个带着眼睛的滑稽老女人评委宣布:祝福最后的探戈!而让娜和保罗也走进了舞场,保罗对让娜说:“如果音乐是爱情的食物,那么就请继续演奏吧!”喝醉的两个人在一对对一本正经的舞者面前就像两个胡闹的小孩子,老女人急忙干涉,保罗对她宣布:“这是爱情!”
“但是这是比赛,不适合爱情,去电影院看爱情吧。”
保罗被拉出了舞场,但是他脱下裤子,用屁股表示抗议,这时让娜已经彻底怕了保罗,她又逃了出来,但是保罗穷追不舍,脸上始终带着玩闹的笑容,让娜越来越怕,她跑回了家,保罗竟然也追了进来,他并没有看到她手中已经握住了手枪,在保罗充满激情的示爱中,让娜扣动了扳机,保罗被打中后走向了阳台,仿佛一句话没有说完:“我们的孩子……”,面对巴黎空虚而又拥挤的城市景色,他茫然说了一句:“妈妈!”就倒地了,保罗死在了阳台上,身体蜷缩着,好似又回归了母体。也许这部电影就是一场可怕而神秘的梦魇,也许根本没有男女主人公的相遇与媾和,一切都是让娜的幻想,就如同电影开头她对保罗好奇的关注一样,她只是臆想出与这个陌生男人媾和的故事,她只想摆脱沉闷的生活,放弃孩子气的未婚夫,这么一来,保罗便是一个绝好的替代目标,但只是她梦想中的保罗,一个略像父亲的中年成熟男人,但是她(他)拒绝透漏姓名和真相,这又是让娜内心潜藏的道德观念在隐隐作怪,好了,我们不问姓名,只是疯狂、荒唐的做爱,但是梦想终究有幻灭的一天,当这个中年男人真的开始纠缠自己,我们只好坦诚相见了……
我想,这部电影的一个隐含的主题是漂泊的保罗的爱,是他的飘荡的心灵无所依托下的感情与身体的经历,而导演贝托鲁奇,这个意大利人,老是拍摄拍摄那些关于异乡和异乡人的影片,我也十分迷恋他影片中的氛围,那些“在别处”的色彩和影调,包括他对那个时期美术,政治,音乐,文化背景的把握与呈现,我仿佛能穿透时空的重重迷雾,感同身受地体验那种漂泊。海明威,斯坦因,乔伊斯,毕加索,巴黎左岸,新浪潮电影,那个喧闹中的巴黎,毛玻璃透出的暖黄色灯光使人感到片刻的温暖,却又能加剧漂泊中的寒冷,在影片中,让娜曾问保罗为什么不回美国,保罗含混地说:“我想,是一些不好的记忆吧。”在保罗的讲述中,我们看到这个强壮的男人的童年,其实,那是我们能体验到童年,这与巴黎人让娜奶油蛋糕式的童年截然相反,保罗其实是个孩子,他一直处在童年爱的缺失所带来的遗憾之中,这种遗憾使他宿命般地寻找失去的爱,就像他对让娜说的:“不久以后,他就需要你帮他建立堡垒,从你的胸部,微笑,毛发和味道建立起来,一个让他觉得安全和舒适的地方。”
那个堡垒,就是女人,就是爱情吧。
这绝对不是贝托鲁奇自身感情的简单投射,我更不想说这是我观看到的镜中的自己……作为一部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早已经成为经典,它拍得很美,精致的构图,色彩,始终回旋激荡的恰如其分的爵士音乐使它的每一个场景,镜头都成为令人回味不已的诗篇,不光是影像的诗篇,还是氛围和情感的诗篇,它有种带人离开现实,走入时间深处的魔力。
2011年2月3日,女主角玛利亚·施奈德(MariaSchneider)与世长辞,年仅59岁,当年19岁的她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塑造了最活色生香的巴黎野玫瑰,这个15岁离家独自打拼的私生女,叛逆、固执、自以为是太适合“让娜”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她与48岁的马龙·白兰度(在1972年,他同时拍摄了名垂影史的《教父》和艳留影史的《巴黎,最后的探戈》。)之间的畸恋,暧昧地徘徊在主流艺术与情色之间。这个角色定义了玛利亚的职业,也毁了她的职业。“我演了50部电影,演了30年电影,可是人们只记住了它!”,新千年之后,玛利亚多次说,如果再给她一次选择的机会,她会推出《探戈》剧组。但那部戏的确让她红了,第二年她就与安东尼奥尼·杰克·尼克尔森合作了《记者》,然后迅速坠落,此后她身陷毒品,与布努埃尔合作《欲望隐晦的目的》之时,因为吸毒被开出了剧组,后来她长期身陷毒品和混乱的男女、女女关系之中,但是在银幕上她再也没有裸体过。待到90年代复出时,婴儿肥脸蛋,眼神倔强的女孩早已变成了历经沧桑的大妈。如今她在天堂与教父(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2004年7月1日逝世)重逢,携手共舞一曲未完成的探戈!让我们用一曲绝唱告慰英魂!愿他们一路走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8621.html

更多阅读

转:《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侯卫东官场笔记》:一本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文祝和平写题目时,我犯了下难,本想叫官场版的《士兵突击》,但我觉得这有抬举《士兵突击》的嫌疑。从我犯难的踪迹上,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  没错,这是一本现代官场的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文/宗芷伊初次看到片名,我首先想到耶稣,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母亲受苦受难的悲情剧,看完后才知道判断错误。并不是说和苦难没有任何关系,广义一点是讲所有热爱生活和祥和的人奋力挣扎战胜自己寻找

转载 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原文地址:转摘:《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作者:磐石校尉0112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作者:周洛华    大约一个月之前,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油价接轨,房价暴跌”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反馈,怀疑者有之,反对

声明:《《巴黎,最后的探戈》:一曲绝唱,艳留影史》为网友折花几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