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实例解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本文节选自“独一无二→ 社会广角 → [讨论]美国到底侵略了多少国家,劫掠了多少财富?”这个帖子。看来课本上说的“特殊条件下可以跨阶段发展”确实牵强点了。现在当我们地经济体制更靠近市场经济的时候,事实证明政治体制已经对中国地发展开始产生阻碍作用了。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很紧迫的事情了。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是对的,但政治该给从农村开始或许会是个失败的试验。以下是原文:——————————————————————————————————————-守冲2006-9-19 17:43:00

小卒的前提和基础的我无法评判,但我总觉得还是疏忽了一些东西,我引用一个伟大人物的观点: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一切内部矛盾。在这对矛盾中,经济基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上层建筑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就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当着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时,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巨大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实例解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这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它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即它是起进步作用还是起反动作用),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文章比较乏味,但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为了直观的印证一下文章的观点,我比较了一下欧洲,中国,俄国,印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后资本主义慢慢壮大,直到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上层建筑也就是封建体制彻底不能满足而且已经严重阻碍了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产业的发展,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然后从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封建势力被暴力或者和平的方式赶下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最符合我引用的经典的学说的演变历史。即:并不是先出现资本主义的法律法规等等上层建筑的东西,而是先有了自发的资本主义经济,然后为了适应这个经济,才慢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

中俄的演变是典型的跨越演变,也就是违背发展规律地突然用一个更高级阶段的上层建筑来支配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所以变的不伦不类,先进的上层建筑对落后的经济基础同样是起到了阻碍的作用。这两个国家后来认识到了自己犯的错误,所以回过头来降低了自己的上层建筑来服务现实的经济基础。更何况这个所谓的现今的上层建筑也是凭空创造的,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嫌疑。那么中国目前采取地是什么方式呢,我个人感觉,政治体制不是完全地民主体制,这个体制在我们刚刚开始该给地时候确实还能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经济发展。那么现在当我们地经济体制更靠近市场经济的时候,,事实证明政治体制已经对中国地发展开始产生阻碍作用了。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很紧迫的事情了。

而印度的演变也挺有意思,从殖民地统治中独立出来,政治体制采用了高级的民主自由的选举制度等等资本主义的体制,但经济还处在很不发达的封建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离市场经济还差的很远,特别严重的是他的多民族矛盾问题非常激化。所以,印度在独立后以资本主义的政治体主发展了那么多年后,经济一直没得到太大发展,或者可以说,他的政治体制制约了他的发展,他一直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就是到现在,他与中国比较,他的基础工业体系也要差很多。但不排除他以后可能会赶上或者超过中国的经济,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他的政治体制开始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中国政府人为的放缓对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改变,那么就可能渐渐落后于加速度发展的印度。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经被证明了是真理。我冒昧的发展一下这个观点:除非出现非正常的,暴力的事件,上层建筑在很多时间里是落后于经济基础的。美国的法律法规,经过短短的百十年,已经被修改了不少,这正式对上层建筑的修改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

所以,我请大家仔细学习一下我引用的话,重点思考一下两个问题:

1。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就是谁决定谁的问题,我觉得还可以从某一方面理解为:先有经济基础还是先有上层建筑的问题。还可以引申为:经济,法制,民主谁决定谁的问题。当经济基础变化的时候,上层建筑是必须要变化的,否则,就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所以,民主法制和经济,到底谁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角,谁是起促进作用的配角,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很多落后的国家,实行独裁

反而更容易促进经济的发展。台湾,韩国是我目前可以找到的例子。而非洲呢?我记得尼日利亚军政府当权时期经济发展的很好,反而现在民主选举后出了很多乱子,经济明显后退了很多。

所以说”好的“法律法规,并不一定是最完善的法律法规,而是一定要适应于当前形式的法律法规。那么怎么去适应呢?没有人能凭空想出一套完美的法制法规和自由民主的制度,一定是看针对现实出现的问题,慢慢完善最后趋于稳定的法律法规,自由民主等等政治体制才会是最好的体制。打个比喻,小学有小学的制度,中学大学的制度又不相同。小学生就管的很严,而你对大学生要求一定要每天带手绢上学就有点不和情理了。

我对中国目前试行的基层民主不敢苟同,基层:村民乡民,在中国的所有阶层中,是最没有民主的概念,他们的需求大多还处于马斯洛的第一,第二层,政府选择从他们开始试点民主,效果肯定比不上在城市中。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是对的,但政治该给从农村开始或许会是个失败的试验。我们从经典理论中可以找到根据:农村的经济基础并不太适合高级的上层建筑,所以,效果不会太明显。我无意歧视农村和农民,但我想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话。最适合民主的应该是城市的所谓中产阶级。

这只是我偶然看到的一段文章,即席发表一点看法,我自己都觉得非常幼稚,而且思维比较混乱。但我愿意跟大家共同探讨。对于民主法制和经济的关系,我确实很关心,也想搞明白,希望有兴趣的一起探讨。这个帖子我不想再做争论了,只想找高手认真学习。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79526.html

更多阅读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王娜(苏红教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我准备用3个课时完成。本来我打算用第二课时来开汇报课,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第七课第一框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本目从西藏民主改革前后鲜明对比中提出三个问题作为情景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及对西藏的历史性跨越作深层次的思考。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说课稿 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

“数”山有路巧激趣学海无涯“乐”作舟------《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说课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一、说教材,说学情:(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

中印关系的“瑜亮情结” 瑜亮情结

2013年5月19日至22日,李克强总理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这也是他就任总理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显示出中国政府对中印关系的空前重视和对印度崛起历史性的肯定。由于前不久中印边境刚刚发生了“帐篷对峙”,李克强总理此行格外引人注目。201

声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实例解析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网友搞怪之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