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7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七军

可参见 国民革命军第2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5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68军来龙去脉

1937年8月以原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第一三二师改编而成,冯治安任军长:该军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原为冯治安,冯升任军长后,刘自珍接任师长,1938年2月张凌云接任师长职;第一三二师,师长原为赵登禹,1937年7月赵在北平南苑同日军战斗时殉国,8月王长海继任师长职:第一七九师,1937年9月以第三十七师独立第二十五旅、第一三二师独立第二十八旅与第二十九军特务旅一部编成。何基沣任师长:1938年6月因何抗战负伤.吉星文代理师长12月何又回任师长.

1940年5月冯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后仍兼军长职.1943年9月免冯军长职,何基沣任军长.该军辖第三十七、第一三二、第一七九师和骑兵第九师.1940年骑兵第九师改为暂编第五十三师,改隶第五十九军:该军先后参加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鄂西、豫中及豫西鄂北等会战.第三十七师,师长张凌云.1939年1月张升任副军长,吉星文代理师长,1941年4月实任.第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第一七九师,师长由吉星文代理.1939年1月何基沣任师长职.1943年9月何升任军长,许长林接任师长,该师于1945年6月裁撤.

1946年5月由第七十七军整编成整编第七十七师,军长何基沣改任师长。11月何基沣调升,王长海接任师长。该师辖:整编第三十七旅,旅长吉星文;整编第一三二旅。旅长王长海,1946年11月王长海升任师长后,由过家芳接任旅长。

第七十七军军长王长海,该军辖第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1948年1月李宝善接任师长,第一三二师,师长过家芳。该军于1948年11月8日起义。残部逃往徐州,编入第115军.

该军前身是西北军宋哲元部。1930年9月中旬,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入关,为蒋介石赢的中原大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同年10月,冯玉祥部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宋哲元率残部退入陕西,被张学良改编为第29军,下辖第37师、第38师。1933年上半年,该军在参加长城抗战后调至北平、冀中和察哈尔省,收编了原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大量部队,将其所辖部队先后扩编为第37师、第38师、第132师、第143师和骑兵第9师。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将第29军第37师、第132师和师部特务旅合编组成 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不久,又以第59军第37师、第132师扩编为第77军。冯治安任军长,张凌云任副军长,封裔忠任参谋长。下辖:第37师,冯治安兼任师长;第132师,赵登禹任师长。该军组成后隶属第1集团军。

1938年上半年,该军参加徐州会战后,新建第179师拨归该军,吉星文任师长。此时,该军下辖第37师、第132师、第179师。5月至11月,该军又先后参加了豫鲁皖边战役和武汉会战。同年12月,该军隶属第33集团军时,冯治安任集团军副总司令兼该军军长,何基沣、张凌云任副军长。

1939年春,新建骑兵第9师拨归该军。此时,该军下辖:第37师,吉星文任师长;第132师,王长海任师长;第179师,何基沣兼任师长;骑兵第9师,张德顺任师长。

1940年春,骑兵第9师改隶第59军后,该军下辖第37、第132、第179师。同年5月至1943年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和鄂西会战等。

1943年9月,冯治安免去兼军长,何基沣继任军长,陈继淹、刘自珍、李宝善任副军长。下辖第37、第132、第179师编制不变。同年底,该军在参加常德会战后,调驻湖北远安、峡口地区休整。

1945年春,第179师被裁减后,该军辖第37师、第132师。3月,参加了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由鄂西调至徐州台尔庄,隶属第3绥靖区。

1946年春,何基沣升任绥靖区副总司令官,由王长海继任军长。同年3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77师,王长海任师长,。原第37师改编为整编第37旅,刘自珍任旅长;原第132师改编为整编第132旅,过家芳任旅长。该师整编后隶属第3绥靖区,主要担任徐州外围守备和附近地区作战任务。在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后,该师在苏北和鲁南战场上,先后参加了台枣路战斗、鲁南战役、鲁张战役和津浦路战役等。

1948年9月,该整编师恢复第77军番号,王长海任军长,许长林任副军长,李延昭参谋长。下辖第37师、第132师。主要担任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的防御任务。同年11月18日,该军在徐蚌会战中,军直和第132师、第37师第111团、第109团1个营等部队,在第3绥靖区副司令长官何基沣、张克侠等人率领下,在其防区内举行战场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残部逃往徐州,编入第115军。

冯治安军长(1896年—1954年), 河北省故城县东辛庄村人。自幼贫苦,少年从军,投身于冯玉祥将军麾下。历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国民革命军7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悍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时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冯治安,毅然指挥其37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战斗,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的帷幕。1949年随国民党去台湾,任“中枢战略顾问”等职。1954年因脑溢血在台北病逝。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冯治安任国民联军第五师师长,奉命援陕解西安之围,在孙良诚指挥下,奋勇战斗,11月27日解西安之围。

1927年5月1日,冯治安升任第十四军军长,移驻河南确山 信阳。1929年北伐结束后,冯治安进入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师师长。正值冯玉祥 阎锡山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冯治安部先在郑州以南的平汉线上作战,后调去增援张维岳部。在新乡一带被包围,被迫向蒋军缴械。中原大战后,西北军的残部接受张学良的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由宋哲元出任军长,冯治安任第三十七师师长,驻地晋南。“九一八”战争后以日本侵略军为演习的攻击目标,坚持刻苦训练。[2]

长城抗战

喜峰口抗战

1933年1月,日军侵占山海关,2月又进攻热河。第二十九军奉命到河北的通州、三河、蓟县、玉田一带布防。3月初,日军继续攻击我长城各要塞。第二十九军编为第三路军,以张自忠为前敌总指挥,冯治安为副总指挥,星夜奔赴喜峰口、罗文峪一带迎击敌军。当急行军到达喜峰口南的三屯营时,日军已抢先占领了喜峰口外的山头。冯治安派一〇九旅旅长赵登禹率领大刀队袭击罗文峪,大败日军。喜峰口各山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者多次,血战3昼夜,敌我相持不下。11日午后,冯治安和张自忠、秦德纯等商讨作战部署时,冯治安主张抽调两个团绕道出关,夜袭日军阵地,乃决定当天黑夜行动,从赵登禹旅和王治邦旅挑选500名英勇善战的官兵,组成敢死队,从潘家口、董家口攀越无人的险峻山区,抄袭日军侧背,以夜袭、近战,突然冲入敌阵。官兵奋勇砍杀,发挥了大刀队的威力,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1个大队,破坏其野炮18门,坦克多辆。日军始终未能越过二十九军扼守的长城各关口。[3]敌之增援部队又被二十九军阻击,伤亡惨重。此后日军多次反扑,终未得逞,至16日被迫退去。喜峰口的胜利,得到全国各界人民的赞誉,冯治安等二十九军的高级将领,获得南京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4月,二十九军奉令退守平东,日军乃占领冀东22县及察东北数县。

1936年,冯治安任第三十七师师长兼河北省主席,派何基沣旅驻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刘自珍旅驻北平城内,以防日军和汉奸的袭击。是年冬,何基沣旅击溃刘桂堂匪部的窜拢,1937年2月又剿灭了企图西窜的的宁雨时的冀东“民团”3000余人,并活捉3个日本人。[4]

七七事变

在日本策划“华北自治”阴谋之际,地方性军政权“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宋哲元任委员长。日本特务机关,将29军及冀察政权首领们作了分类,计有“亲日派”、“知日派”、“抗日派”三类。冯治安不但被划为“抗日派”,还单独加戴“顽固抗日派”的帽子。日军经常制造挑衅事件。1936年6月,日军开始不断向二十九军官兵挑衅,进而由虚弹演习变为实弹演习,昼间演习变为昼夜演习,多次进入二十九军步哨线百米以内,见二十九军严守阵地乃撤回。一次,日军全营出动。其散兵线冲入二十九军步哨线,其侧翼数骑,也侵入二十九军步哨线。步哨长和哨兵加以阻拦,几乎动武。日军乃借口军马跑到我方,要丰台守军撤走。师长冯治安和旅长何基沣,命令张营作好工事,严阵以待。日军混合营于9月18日猛攻丰台。张营与日军展开激战。冯治安令戴守义从西苑率一、三营跑步到丰台,包围敌左右翼,日军见势危乃撤回原阵地。日军随即要求张营撤回西苑,改由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的陈光然一个营接防。日军借此增兵丰台,并煽动汉奸在丰台与卢沟桥中间的大井村买地,妄图建飞机场及营房。宛平专员王冷斋及代县长洪大中,发动爱国农民,誓死抵制,粉碎了日军的阴谋。[2]

此时三十七师分驻西苑、丰台、卢沟桥、长辛店、保定、北平、八宝山。1937年7月6日,日军要求通过卢沟桥东端的宛平城到长辛店演习。二十九军不许通过,双方相持十几小时,至晚退去。7日,日军外出演习,枪炮配备弹药,情况异常。冯治安从保定赶回北平,与何基沣议定,部队准备应战。7日,日军白天演习到宛平城外,占领了城外的沙岗。冯治安下令吉星文团长:养兵干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报效国家的时候。卢沟桥为平津咽喉,必须确实固守,不许敌人前进一步,不许放弃一寸国土。守宛平卢沟桥的是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第三营。营长金振中令十一连防守铁桥东端及以北的龙王庙一带;十二连在城西南角至南河岔一带;九连在城内;十连为预备队,位于卢沟桥以西大王庙内;重迫击炮连在铁桥西端,任务是歼灭日军战车及密集队伍;轻迫击炮连在东门内,支援各部队;重机枪连在城内东南角及东北角,以便支援前方。全营官兵吃饭前都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以激励士气。[2]

1937年7月7日夜10时许,从日军演习地方发出一阵枪声后,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驻军第二一九团第三营拒绝,日方即调动驻丰台日军第三大队包围了宛平城。当地驻军向冯治安请示办法,冯当即指示:“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8日凌晨4时50分,正当中日双方代表在宛平城里谈判时,日军突然炮轰宛平城,二十九军当即自卫还击。当天击退日军三次进攻,用鲜血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日军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发生后,二十九军猛烈还击。8日10时,日军攻城顿挫,即以猛烈炮火掩护步兵转攻铁路桥。经过激烈战斗,日军占领了铁桥东段及龙王庙。下午2时,牟田口来信,要二十九军西撤10华里。金振中在来信上批示:"我军决心与城桥共存亡。"8日晚5时,日军炮轰宛平和卢沟桥三小时,金振中受伤。冯治安与秦德纯、张自忠等紧急会议,冯积极主战,获得全体的赞同。8日下午,宋哲元从乐陵电令先消灭当面之敌。冯于当晚下反攻命令,午夜,三十七师一一零旅从长辛店调来第二营,与第三营配合,首先截断日军的后路,并组织大刀队夜袭龙王庙和铁路桥上的日本侵略军,大获全胜,坚守了阵地。当时日军兵力单薄,害怕被歼,立即派人疏通,答应撤兵,因而全面反攻命令没有执行。冯治安、张自忠、秦德纯当天又致电南京何应钦,除报告反击日军战况外,还表明决心:“彼方要求须我方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免事态扩大。但我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现仍在对峙中。倘对方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之竭力周旋。”冯下令北平各城门紧闭,派兵扼守,各重要路口都堆积沙包,随时准备消灭入侵之敌。

至10日,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日军不断增兵,中方军民死伤严重。10日上午,中日双方在北平秦德纯宅会商,我方到会的有秦德纯、冯治安、何基沣、冀北保安旅长程希贤,绥署参谋周思靖,宛平代理县长洪大中。日方有樱井、中岛、笠井、斋藤。冯治安指斥日军实未撤军,而且夜袭宛平。日方应迅速撤军,否则,一切后果由日方负责。斋藤说是为了寻找日军尸体。冯反问,找死尸哪里用很多队伍?还留许多机枪何意?斋膝说为了防我袭击。秦德纯说,这事好办,我们替你寻找死尸。樱井竟要求撤换我方有关军政官员,还要向日军赔礼道歉。何基沣忽地跳起来,掏出手枪向桌上猛拍,愤怒指斥:"卢沟桥事件完全是日本有预谋、有步骤的侵略行动,每次都是日方先开火,是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动。日方应向我们赔礼道歉,撤退军队,并保证以后永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否则,只有全部消灭你们。"洪大中说:"你们一方面和谈,一方面却天天把关东军调来平、津、丰台,目的何在?"到此,日方人员借口去打电话,偷偷地溜走了。

这时,日军由榆关、大沽、古北口等处向平津集中。但是,日本侵略者提出所谓“就地解决”和“不扩大方针”的缓兵之计,愚弄和欺骗了二十九军的某些高级将领,贻误了战机,致使全军没有主动出击,陷入被动挨打,坐待日军调集优势兵力对北平城实行包围,直到日军发动全面攻击时,才仓促应战,虽曾在廊坊、丰台等地一度获胜,随即又被日军击退。7月28日,日军出动飞机轰炸南苑,继以坦克和炮兵配合进攻,二十九军伤亡惨重,副军长佟麟阁和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英勇牺牲。同一天日军又攻占了清河镇等地。蒋介石电令宋哲元二十九军移驻保定。平津防务,交张自忠负责。宋于当晚偕同冯治安、秦德纯由西直门经三家店至长辛店,转赴保定。[2]

7月30日,宋哲元在保定致电蒋介石,托病请假,并荐冯治安代理第二十九军军长,获准。冯即率二十九军开往唐官屯、马厂一带集结,军部移驻河间,担任津浦线上的防务。8月中旬,第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哲元任总司令,冯治安任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和第七十七军军长。9月初,日本侵略军向津浦北段发动进攻,第七十七军在冯治安的直接指挥下,以阵地战配合游击战打击敌人,三十七师的第二十五旅,在静海县周围阻击日军,其中第六五七团与日军激战5昼夜,在争夺阵地中四出四进,全团2400多人只剩下700多人退到县城以南,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开展游击战争;第一一一旅向闸口和流河镇的敌军发动猛烈进攻,夺取了日军两个重要阵地,痛击日本侵略军。第一三二师的官兵组织大刀队,夜袭日本侵略军。9月中旬宋哲元请假赴泰山休养,由冯治安代理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指挥部队与日军苦战约1个月,以重大的牺牲阻止日军南进。10月中旬,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撤至大名,冯治安被任命为第十九军团军团长。10月下旬,宋哲元回到大名总司令部,调动主力部队进攻邢台,冯对宋的指挥不满,托病请假前往开封疗养。直到1938年3月,宋调任第一战区副总司令长官,第一集团军的番号撤销,冯才回部队,率第十九军团在黄河北岸开展抗日战争。十九军团调徐州与五十九军并肩作战,位于孙连仲第二集团军的左翼,在台儿庄会战中重创矶谷师团及坂垣师团。冯治安奉授三等云麾勋章及海陆军一等勋章。[1]

中原鏖战

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伤愈后,隐居山寺,有遁入空门之念头,冯治安深表同情,派刚从延安回来的原一七九师参谋处长连玉岗(中共党员)去看望何,鼓励何访问延安,向八路军学习救国救民及练兵之道。在中共党组织安排之下,何顺利抵达延安,并受到毛择东、刘少奇、朱总司令等中共首长的热烈欢迎,进行了亲切交谈。何后回到七十七军,向冯治安作了详细汇报。冯治安对于八路军生气勃勃的精神及军事教育、群众工作,深表钦敬和羡慕,支持何用八路军的先进办法改造七十七军,并希望吸收一部分八路军人才,使七十七军也成为蓬蓬勃勃的队伍,以扩大影响,发展实力。他委派何兼任七十七军教育处长,首先把七十七军的军事训练团和军官教导团改造好,为全军培养优秀骨干。

1938年3月24日至4月3日,冯治安部在临城枣庄地区迎击日军。4月下旬冯率部防守淮河北岸。5月,日军向冯部猛烈进攻,冯部退至苏皖边界。5月18日,冯部随孙连仲经灵璧、泗县、定远、六安到达潢川。徐州于5月19日失守。冯部从潢川经商城、金家寨到流波布防。这个山镇已被日军飞机炸成瓦砾堆。七十七军军部来到后,几乎天天有日本飞机来轰炸扫射。8月,七十七军在豫鄂边大别山新县以南布防,由于日军沿平汉线向武汉前进,又奉命经七里坪、花园向钟祥西进。在花园西,遇上汉奸刘桂棠的骑兵,被七十七军击退。日本飞机正在云梦、安陆、应城轰炸。冬初,七十七军到达钟祥一带布防。10月25日武汉失守。

何基沣负责的七十七军军训团1938年春在后方新安县,6月移驻信阳。延安派来共产党员邱晓亭(邱静山)、萧林、赵玉之、张天标、崔济民等36人,分别在军训团各大队、各中队任职,成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七十七军工作委员会。邱任工委书记。军训团的课程有《论持久战》、《大众哲学》、《抗日战争的战术问题》、《社会发展史》等。干部和学员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军部的进步官兵,也能读到延安的小册子。信阳书摊上,也可以买到进步书报。6月,竹沟镇八路军办事处处长彭雪枫派李荫南(连玉岗)向何基沣联系给八路军补充武器的事。冯治安批准此事,派朱大鹏往确山县竹沟镇八路军办事处送去捷克式七九新步枪200支,子弹50箱及大批药品。在鄂西,抗日战争处于相持状态,部队驻地较稳定。在汉水两岸及鄂西山区各地,冯治安一直重视时事学习,订有《中央日报》、《大公报》、《新华日报》和八路军的一份刊物,还有英文《泰晤士报》。从重庆寄到鄂西的报刊,太不及时,为了及时听取各方面消息,包括延安、南京(汪伪)的消息,1939年春,冯治安托人从香港买来一部美造直流电收音机,每晚有专人负责收听、记录、复写,一直到日本投降才结束。[2]

1938年9月,何基沣向冯治安申述,只有国、共合作抗日,才可以得到全国人民的赞助,也是保全实力的途径。为了便于和友军新四军联系,建议成立"七七抗敌工作团"。冯很赞赏这一意见,令何基沣放手去干。何委派共产党员朱大鹏为"七七抗敌工作团"团长,责成过家芳团长由军训团供给经费和弹药,在豫鄂交界的桐柏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团员都是全副武装。工作团迅速发展到600多人。工作团与中共中原军区取得联系,并由中原军区统一领导。10月,武汉、广州先后沦陷。张自忠、冯治安痛感国难日重,两人发誓,从此戒纸烟,抗战不胜利决不吸烟。冯治安为了保持部队的年青化,也吸收了许多军校毕业生和陆大毕业生。年底一些军校毕业生向冯治安告密说,邱晓亭、萧林、赵玉之等36个共产党员把持了军训团。军训团已经“赤化"。冯治安怕事情宣扬出去,立即责成何基洋迅速妥善处理。何基沣把告密人都升迁出去,排除了军训团内的反对因素。

坚守鄂西

1938年12月,冯治安任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1940年,冯治安升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从1939年到1943年,每当日军无暇进攻鄂西时,蒋介石就密令冯治安部进攻远安、当阳及汉水两岸的新四军。冯治安密示何基洋师长:1、不作蒋家的牺牲品;2、搞好和友军的团结;3、要适时写战报应付老头子(指蒋介石)。何基沣每次都派部队到日军占领区游击一周,并和新四军紧密联系,或送些武器弹药、药品去,回来写假战报搪塞过去。1942年冬,冯治安把何基沣治军从严,军事训练结合实战,战勤准备适应实战,纪律优良,考核成绩优于蒋嫡系部队的情况,呈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接着又为何基沣一七九师连续出击,屡次战胜日军,上缴战利品,向六战区请功,申请提升何基沣为七十七军军长。1943年9月,国防部免去冯治安七十七军军长的兼职,副军长何基沣升七十七军军长,仍兼一七九师师长。何推荐过家芳升一七九师副师长,仍兼五三七团团长。

1945年夏,冯治安要去重庆述职,从南漳沐浴村出发,沿途视察了南漳、远安、当阳各地的部队。到了巴东,办事处主任报告,日军以优势兵力猛攻五十九军及七十七军全线阵地,日军配有飞机坦克及炮兵,两军官兵已浴血激战一昼夜。冯乃从巴东经兴山回部队,沿途接到军事失利消息。五十九军一名团长在激战中牺牲,两军营、连、排长牺牲很多,士兵伤亡更多。日军已占领南漳县城及总部所在地沐浴。日军所到之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横尸遍野,遍地瓦砾。南漳沐浴及日军所占其他各城镇乡村,全被夷为平地。天气炎热,到处是腐尸;冯治安下令两军全线出击,一定要夺回失地。冯兼程回防,在保康县境沮水右岸马良坪以东山村,遇到总部各处室及冯的家属。两军经过猛烈反击,已经夺回原阵地,到处在清扫战场。南漳一带的房屋已全被日军烧毁,总部即分布驻扎在马良坪镇以西沮水右岸各山村。冯和家属住一个大户内院,前边客厅两端各一间屋。冯治安此时兼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和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从1939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他率第三十三集团军一直坚持防守着鄂西、江北地区。[2]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当日,蒋介石令冯治安部"清剿"花园与安陆之间的新四军游击队。冯密示七十七军何基沣军长避免作战,保存实力,搞好友军关系。何基沣命令过家芳师长率领一三二师游而不击,打空枪,放空炮,写假战报,向上交差。冯治安率领总部从马良坪东进,人们所熟悉的南漳城已是遍地瓦砾,在汉水东岸宜城县的方家集,吊祭了张自忠将军及为国捐躯的将士。在隋县城西,冯视察了日军弃守的隋县外围野战地堡群,随后进入隋县城内。时该部正在接收日军的城门岗哨。隋县城内除冯住的原日军旅团部房屋较完整,其余地方是野草丛密的荒凉瓦砾堆。

不久,冯与家属到平汉线花园站上车,到汉口四明银行三十三集团军办事处住下。办事处长是少将高级参谋尹心田,担任过冯玉祥将军抗日同盟军团长。然后冯从汉口乘客机去重庆。途中,客机遇上大风,从铜梁转来重庆,晚上才到大厦饭店。次日冯治安移住罗田湾美国空军招待所。冯从重庆回河南后,即去信阳视察部队,向军长、师长指示,一定要避免和八路军、新四军接触,要保存实力,还要应付好老头子(指蒋介石)。此后,何基沣、张克侠、吴化文、孙良诚、张岚峰、郝鹏举、刘汝明、曹福林等人,互相串连,准备组成以冯治安为首的反对内战的反战大同盟。他们多数人都说,只要冯仰之干,我们都跟着干。后来因意见不一致,冯不表态,事情落空。在重庆时,蒋介石当面告诉冯治安到徐州接受日本投降。可是,当冯到了徐州时,陈大庆早已在徐州受降完毕,劫收净光。陈大庆不但抢劫抗战胜利果实,抢光所有日伪物资,而且,凡为敌伪做过事的家属财产,也成为劫收范围,民怨沸腾,人心不安。冯对战犯以外的、民愤不大的日本人,尽遣返回国。第三十三集团军开到徐州接受日本投降落空,面临的只是内战第一线。冯治安愤怒地大骂骗他到徐州来送死,全军官兵感到置于内战前线是蒋介石消灭杂牌军队的阴谋诡计。为了全军之计,冯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在徐州略事布置,就带着家属到上海常熟路(善钟路)善钟里私邸过春节。随从人员住底层,冯和沈丽英(沈随之)、家庭教师雷淑华及4个孩子住二楼,老友过之瀚全家住三楼。笔者和一排手枪兵,住在善钟里里边。[2]

春节过后,冯返徐州,专车经过蚌埠时,副总司令李文田带着乐队及许多人在车站上欢迎。专车到徐州,冯选定长期的住址,在徐州公园对门老商会南邻的一座小楼里,由一排手枪队警卫。此时,冯的三十三集团军改称第三"绥靖"区,冯为司令官,副司令官有地下共产党员张克侠及李文田,参谋长陈继淹,下辖仍是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司令部先设于贾汪老矿。冯住于煤矿医院内,不久移住新矿内。新矿及老矿都有石围墙,墙上有昼夜通电的电网。冯与军长何基沣、刘振三议定,对于"剿共"的命令,采取避战、观战、迟进、应付,当面交代的办法,公文、电报只作应付的参考,不要打真仗。他把上海常熟路善钟里那楼房让给原配夫人解氏及其子女居住,另在愚园路买了楼房,经常和从配夫人沈随之母子住愚园路,很少去徐州或贾汪。

1947年夏季,冯治安在蒋介石的压力下,放弃了避战方针,下令翟紫封师长,率领三十八师开往费县前线,钻进解放军布置的大口袋。解放军包围了城内三十八师主力,消灭了城外三十八师余部,在费县以南布下了打援的部队,然后全力攻费县。五十九军对于冯把三十八师派去送死是抱怨的。为此,当翟紫封呼救时,冯即派吉星文率三十七师驰援费县。三十七师遇到解放军埋伏,副师长张席卿及刘建勋团长阵亡,三十七师几乎全军覆灭。费县城解放后,三十八师师长翟紫封被俘,后被国民党的轰炸机炸死,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年青力壮,赤足只身逃回贾汪。三十七师副师长杨干三被俘后冒充伙夫,也逃了回来,升了师长。冯遭此严重损失,精神上受到重大打击,在全军追悼会上只是痛哭流涕,以发泄难言之苦。

自三十八师覆灭后,冯将司令部从贾汪新矿迁进徐州都天庙,在贾汪设指挥所,令何基沣副司令官负责贾汪指挥所工作,全权指挥五十九军及七十七军。不久,在苍山以西向城一带,解放军包围了快速纵队第二十六师马励武部。冯电告何:"剿总命令我们增援二十六师,请按咱预定的决议妥善行动。"何说:"我明白。"何赶往一三二师,悄悄对过师长说:"你务必接受三十七师的教训,要机动灵活,把完成任务的战报要写好上报。"过率一三二师每天以行军30华里的速度前进;到半路二十六师已全部被歼。冯见二十六师配备最现代化的坦克部队也被歼灭,就将一三二师调任徐州城防,并推荐副司令官张克侠担任徐州城防司令。笔者曾随冯巡视徐州周围城防,并未见有什么防御工事。张克侠叫参谋处把徐州城防工事及兵力部署、重要地形、地物,绘制详图,派人送往解放区,也送给冯和"剿总"各一份。冯让何自己买了个好收音机,冯也到何家听共产党的广播。自从二十六师被歼灭后,冯完全听从何的避战原则,而且补充了兵员及装备。冯早就知道张克侠是共产党员、并和共产党不断来往,冯不声不响地诚意掩护。他知道部下有一些共产党员,但他从不过问。[2]

1948年10月底,冯接连召集团长以上干部会,不外是稳定军心,要听从指挥。张克侠到冯处密谈,何基沣在电话上和冯交谈,要冯到贾汪去,都是为了争取冯一同起义。1948年10月蒋介石令第三"绥靖"区家属全部迁江南作人质。冯的家属也去了上海。凡没有参加起义人员,都盲从了命令,只有决定起义的人有明确的认识。11月7日晚,张克侠上楼与冯密谈,这时何从贾汪来电话和张说,要张去贾汪。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孟绍濂、过家芳等已领导第三"绥靖"区部队在贾汪起义。并己把台儿庄至韩庄的百里运河防线让解放军通过,截断了黄伯韬兵团的退路。当时他们对于冯治安则严守秘密。

11月9日天刚亮,冯就叫吕凯带上行李,回到冯的住所,谁也没送行,谁也未阻挡。9日晚上,冯到了徐州东南的飞机场。杜聿明刚下飞机和众多的将领一一握手,他是来接替刘峙"剿总"司令的。无人理睬冯。随后冯登上客机,飞往南京,住秦德纯处。次日冯治安先去何应钦家,后又到总统府参军长孙连仲家,还去了俞济时、宋子文家。10日晚上,冯治安由秦德纯陪同晋见蒋介石,几十分钟后冯和秦一同出来。冯似乎流过泪,但心情好像不沉重了。1948年底,第三"绥靖"区既已撤销,冯回上海愚园路,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之职,随从人员也在这警备司令部军需处领饷。冯治安仍然日夜担心追究军队起义的责任,茶饭无心,胡须老长,不外出,也无客来访。有一夜冯宅官兵通宵打麻将。天刚亮,人声噪杂,说是二楼冯卧室外大沙发上的虎皮褥子被人偷走了,人们指点着说,小偷是从北邻跨到二楼凉台上进屋偷走的。冯治安一人瞅着大沙发出神,然后一言不发扭头进了卧室。此事后,冯怕有刺客,叫王德仲副官秘密找房子,未成。不久,冯治安即带着全家飞往台湾。 任“中枢战略顾问”等职。[5]

1954年12月16日(59岁诞辰),突发脑溢血逝世。逝世后被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3年他率部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与日寇多次血战,据说一夜之间用大刀砍杀日寇5000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何基沣旅长向冯治安(师长)报告敌情后,冯星夜赶抵驻地布置了应战准备。他下令说:此地为平津咽喉,华北锁钥,至关重要,务必固守,不准日军一兵一卒进入,不准放弃一寸国土。他命令驻宛平的吉星文团长:一旦日寇挑衅就坚决反击,为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可采取武力自卫断然处置,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吉星文团在冯治安、何基沣指挥下,打响了神圣的全民族抗战第一枪。中共中央对冯治安坚决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通电中说:“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这是党和人民对他抗日爱国热情的肯定。

抗日战争期间,冯治安与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保持了较好的统战关系。何基沣秘密访问延安后向他报告了此行经过,并建议他仿照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治军方法,他既未同意,亦未将何出卖。后来从延安来了许多共产党员秘密进入该部,说他一无所知也不见得,不过他基本上采取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他还暗中批准何基沣将一些枪支弹药赠送给新四军第四师和第五师。这些情况陈毅都是知道的。但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作为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冯治安的基本立场是保存实力,为此他巧妙地周旋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他曾对人说:“冯玉祥下台是过于亲共,宋哲元垮掉是抗日太突出,张自忠阵亡是反蒋太卖力。”他认为自己的高明之处是既对蒋介石不满并保持若即若离,但又不公开反蒋;既和共产党搞统战,又不显得太“红”;既抗日,又保住了部队实力。[1]

八年抗战,冯治安大部时间在鄂西北与日寇周旋,艰难拼杀,官阶升到33集团军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冯治安奉调徐州,任第三绥靖区长官,被推上内战前线。1948年底淮海战役刚打响,冯治安最亲密的助手、多年的拜把兄弟、后来成为秘密共产党员的何基沣将军,会同张克侠将军,策动起义成功,拉走了大部人马,冯治安一下成了光杆司令,遭到蒋介石的痛斥和国民党将领们的责骂,大有皆曰可杀之势,冯遂身败名裂。后来他随蒋去台,郁郁苟活,于1954年突患脑溢血病逝,终年58岁。

张凌云副军长(1895~1946),字步衢,今项城市新桥镇刘营村人。

清末,其父张连山为抗粮抗款,打死衙役一人,被捕入狱。为此,倾家荡产。后迁居现址刘营村当佃户,生活困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荒严重,人自相食,张连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将13岁的张凌云送给张埝村的张子荣为义子。张凌云在义父家的药铺里辛勤劳动,长大成人。

一日,他看到药铺中挂着“济世活人”的招牌,自言自语地说:“在这个年头,开个小药铺,当个医生,能救活几个人呢?我不如当兵,用枪杆子和热血去救活更多的人!”于是,在他19岁时,投到冯玉祥部当兵。

在部队里,他除白天参加紧张的操练外,还在夜间苦练杀敌本领。因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由班长、排长、连长,升任冯玉祥司令部的手枪营(即警卫营)营长,后又升任第2团团长、第8混成旅旅长。1925年(民国14年)12月,率部在天津杨庄车站同奉系军队交战,时值烟雾弥漫,寒风刺骨,他身先士卒,连冲破奉军两道防线,使部队迅速占领了天津。在这次战斗中,张凌云三处负伤,住院医治月余出院。他在医院写了《病榻吟》一诗:“戎马生涯乃宜人,浴血奋战廊房门。彩花三挂不知痛,笑指奉军惊落魂。”

1926年(民国15年)1月,冯玉祥部控制了热河、察哈尔、直隶、北京、天津、绥远、甘肃等地区。这时,张凌云的部队驻守京畿。3月18日,京师发生镇压学生的武装行动,凌云得知后,急派一个警卫营跑步到总统府门前保护游行示威的学生和群众。

1927年(民国16年)张凌云部奉调去豫东剿匪。当时,史万成匪部固守商城,曹福林旅屡攻不下,由第八混成旅接防后,在张凌云指挥下,经两天激战,攻破城池,匪部溃逃。他遂晋升第6师师长兼南阳镇守使。

1936年(民国25年),张凌云在陆军29军(宋哲元部)任骑兵司令,兼独立25旅旅长驻守北京南苑、西苑。抗日初期,其部在靖海与日军接火,他以一个旅浴血奋战,阻击20余天。1938年(民国27年),凌云任77军副军长兼37师师长,部队在兖州战役中,全师荣获国民党中央军委嘉奖。之后,部队移防老河口,在随枣战役中击溃日军一部。

1942年(民国31年),张凌云任59军副军长兼安徽省怀太师管区司令。后其部过项时,司令部驻在老城东街。当张凌云得悉新桥的乡亲熊兆祥兄弟,为争地边兴讼时,立即派警卫员到县司法处抽回诉状,并邀请双方在司令部设宴解和。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怀太师管区撤销,张凌云奉调回南京图中,行至安徽桐城不远的新安渡,不幸遭当地土匪袭击遇害,时年52岁。

封裔忠参谋长:广西容县杨梅镇红珠村民国时期国民党中将国民党军令部次长、汤恩伯第二十军团、第二十四集团军参谋长、五战区参谋长、国防部作战部参谋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作战部参谋长,后不详。

何基沣军长(1898—1980),河北藁城人。1933年春,赴喜峰口抗击日军,以战功升为第110旅旅长。卢沟桥事变前夕,率部驻守卢沟桥一带,多次挫败日军。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直接指挥驻军抵抗。以机智顽强的作战赢得时人赞誉,成为一代抗日名将。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11月,同张克侠一起率领国民党第七十七军和第五十九军共两万余人在贾汪、台儿庄驻地起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948年12月10日,毛泽东、朱德向在淮海战役中举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发出贺电,祝贺他们起义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局局长,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是第一、二、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0年病逝于北京。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向华北侵略。 宋哲元部二十九军负责喜峰口带的防务。1933年3月8日,何基沣率所部赶到喜峰口面对强敌压境,何基沣为激励官兵士气与入侵日军展开浴血奋战。11日晨,何基沣与援军针对日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制定了出其不意的迂回战术。当日深夜中国官兵手持大刀,趁日军熟睡之机,突入其营地猛砍猛杀,并将日军的火炮和辎重,粮秣烧尽。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不久,何基沣因功晋升为一一O旅旅长。 1936年6月6日,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举行的招待日军驻北平部队连长以上军官的宴会上,狂妄的日本军官始而舞蹈、唱歌,继而舞刀,炫耀“武士道”精神。应邀出席的二十九军在北平的团以上军官个个义愤填膺,争相出场与日军一决高下。何基沣也按捺不住满腔激愤,纵身跳上一张桌子唱了一支《黄族歌》,二十九军军官们斗志昂扬,有力地震慑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晚10时,驻丰台的日军借口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一名士兵失踪,蛮横地要求进入宛平县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严正拒绝,日军向宛平的中国驻军发起攻击。第二一九团吉星文部奋起还击,经过数次拉锯战,终于打退了敌人。日军包围宛平城,何基沣于8日黎明即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并向所部官兵发出了与卢沟桥共存亡的命令。战斗开始不久,平汉线铁路桥及其附近龙王庙曾被敌人攻占。8日下午何基沣亲率突击队从长辛店以北及八宝山以南一齐向敌人发起反攻,并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终于打退了敌人,夺回了铁路桥及龙王庙等地。当日军诡称和谈以待援军时,何基沣受命与日军谈判。会上,日方代表樱井等公然提出要中方撤出宛平县城、撤换有关军政指挥官,并向日方赔礼道歉的无理要求。何基沣听了拍案而起,拔出手枪往桌上一拍,樱井等人面面相觑再不敢开口。

1937年7月21日,日军后续部队到达,日军攻占北平。二十九军余部撤至长辛店一带。

1937年8月初,何基沣升任77军179师师长率部沿津浦线边打边撤,阻滞了日军的推进。11月上旬,何基沣率部退守大名府,与大举围攻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何基沣亲临前线,将士们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三天两夜,终因弹尽援绝而失守。何基沣悲愤已极,在被部下强拽上马撤到南乐县城后,拔枪自戕,不惜一死以谢天下。当时何基沣左胸中弹,倒在血泊中,幸得部属及时抢救方得脱险。[1]

秘密入党

1938年,何基沣离军养伤期间,认真思考探索救国之路,经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连玉岗的介绍,对中共及八路军有较深刻的认识。终于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当时经中共地下党员李萨南介绍,何基沣了解了八路军和解放区的真实情况,并阅读了斯诺的《西行漫记》,产生了到“共区”去看看的念头。何后在武汉经朋友的介绍,他会见了西北军的故旧,当时已是共产党员的赖亚力,并通过赖亚力的协助于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然后由周的安排于同年2月秘密到达延安。何基沣到达当晚,毛泽东去探望何基沣,赞扬了他抗日的功绩。何基沣向毛泽东详述了喜峰口、卢沟桥、大名府等各次战役,还应毛泽东的邀请在抗大作了一次报告。在延安一个月零五天的时间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多次和何基沣交谈,使他深受教益,感到自己终于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开延安前夕,他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是国民党军队里的旧军人。过去,我总认为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人人廉洁奉公,的国家就会富强起来。现在懂得,没有共产党中国无望。我恳求收下我这个新战士。”当时,党中央决定他回到国民党军队去工作。1939年1月,何基沣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实现了由一名爱国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并被党中央派遗返加国民党军队开展工作。

从1939年算起,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到1949年中共建国时党龄本已达十年。当时周恩来曾对何说过一句话:“基沣,过去的事,就让它作为党的一个秘密吧。”,所以何直至去世也不敢暴露其卧底身份。[2]

淮海起义

何基沣入党后为中共派遣打入国民党方军队中从事兵运的卧底,在新四军向鄂、豫、皖等地的发展和建立大别山根据地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何基沣在党的领导下,将这支旧军队引导到抗日救国进步的道路上来。1948年淮海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的何基沣,和张克侠一起率率第59军全部,第77军大部共两万多人于11月8日清晨在贾汪、台儿庄地区临阵投向中共一方,正式揭开了淮海战役(徐蚌会战)的帷幕。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出了全部的精力。此后,何基沣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副部长、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曾被选为人大代表,被邀为中国政协委员、常委。

起义后,何基沣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直捣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新功。1955年,何基沣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卸下戎装,先后担任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对他说:“基沣同志,过去的事,就让它作为党的一个秘密吧。” 从此,何基沣严格执行总理指示,保守秘密,从来不炫耀自己,就连他的子女都不太清楚他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

1980年1月20日病逝于北京。何基沣的骨灰则按照遗愿,一半洒在卢沟桥畔,一半洒在淮海战场上。[3]

战场起义

抗战胜利后,何基沣率部驻徐州。蒋介石接到军统密报:“何部进攻解放军不力。”蒋介石不满,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免去何基沣七十七军军长职务,改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实际削去他的兵权。

1948年10月18日,华东野战军派杨斯德潜入离徐州50多公里的前线指挥所,向何基沣传达了起义的指示:“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目前时机成熟,党中央命你在11月8日我军发起进攻之际,率第三绥靖区官兵就地举行起义。”这时离起义只剩20天时间。

何基沣听了传达,兴奋异常。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七十七军和五十九军23000余人在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的策动下,于贾旺、台儿庄防区宣告起义。何、张两将军和其他将领率所部退出两地战场,并联名通电全国。

蒋介石接到前方报告,气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

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撕开了国民党军防线的一道大口子,从根本上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一时间乱了阵脚。徐州惶恐,南京震惊,美国哀叹。何、张的成功起义,为我军胜利进行淮海战役奠定了基础,是全国内战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它开创了大兵团起义之先河。

起义后,何基沣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直捣南京,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新功。1955年,何基沣将军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在二十九军,何基沣不是多了不起的将领,卢沟桥事变中三十七师属浪得虚名,在整个事变中的战果并不及三十八师,何基沣却占了这个便宜,升为师长.观他指挥的一系列战事,宛平由吉星文防守,在谈判过程中时战时停,何指挥丰台反攻无功;大名之战表现出其为师长难孚人望.不要小看柴建瑞,团河之战可能就是他这个旅打的,现在的资料说是王长海旅我看不确,因为王旅接替的是八宝山阵地,也是重要方向,似不会先调南苑,一三二师真正先调南苑的应是没有作战任务的柴建瑞旅,柴在团河作战努力未得升迁,在大名不服何的指挥.有资料称何在徐州会战前归队,但这次会战七十七军表现极平常,冯在一个旅团日军面前丢盔弃甲自顾逃命,只有吉星文旅长表现尚可,未闻何有何表现,实与卢沟桥名师英雄形象不符;武汉会战前一七九师一度被撤销编制,何为副军长办军事教育.归三十三集团军后重任师长,指挥能力仍一般.有人称何在军中张将军不会殉国,毫无道理,因为黄维纲还在军中呢,何远较黄为差.何四三年九月升为军长,主要是靠了与冯治安的关系,不是因为有多了不起的战功.升军长后打了一仗,克侠称此战无丰功伟烈可言.事实上张自忠殉国后三十三集团军已很少打大仗和硬仗,七十七军更是平常,击毙一个日军副旅团长,何称为张自忠报了仇.但日军一个小小的副旅团长就能抵我们总司令的命吗?足见何之善于宣传,属沽名钓誉类型,这点张克侠日记中也有记载.陈继淹称何窃人之妻喝兵之血虽太过了,但何在本集团的资望确实一般,他还任过七十七军军长,但贾汪台儿庄起义时连七十七军都只能影响一部分;何还想与起义后的五十九军共组一军,他任军长,当即遭到五十九军将领的反对.用起义的五十九军副参谋长顾相贞的话说,何这人很怪,即不孚众望之意.他对冯治安的态度咱不说了,何在重庆受审,张总并未努力挽救于他,这导致了他对张总的不满,以至于六0年与戈定远结为一伙攻击张将军.当年七月九日,秦德纯本已于日军达成停火协议,他却要与冯密谋偷袭丰台,这违反停火协议,易使中方承担扩大事变的责任.张将军劝说取消了此议,下令”只准抵抗,不准出击”,这符合事变处置常规,无可指责.反观何,十日晚连东辛店等地都守不住,不思检讨,多年后反借政党宣传之力攻击污蔑张将军,人品缺失.其后人又与戈定远后人为保持不实之作的完整性与政协文史出版社对簿十年,无知之至.这种人不配与张将军相提并论.

抗战英雄王长海军长(1895—1971)

生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山东平原人,号子容。行伍出身。陆军检阅使署军官团、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高级班毕业。

1916年入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第2团1营当兵。

1921年8月混16旅扩编为第11师,升任第22旅43团排长。

1922年4月升任第25混成旅第1团连长。

1924年10月升任第11师21旅营长。

1926年3月调任第3师9旅营长。9月调任第4路骑兵团第1营营长。

1927年6月升任第4方面军骑兵团团长。

1928年9月第4方面军缩编为暂编第9师,任骑兵团团长。

1929年1月暂9师改称第28师,仍任骑兵团团长。6月第28师扩编为西北军第11军,升任第24师副师长兼第71旅旅长。

1931年1月16日所部接受中央收编,任东北边防军第3军11师1旅1团上校团长。6月1日,第1团改称第37师109旅217团,任上校团长。

1933年6月第109旅扩编为第132师,升任第109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5年5月1日叙任陆军步兵上校。

1937年8月升任第132师(师辖两旅)少将师长。9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

1946年4月第132师整编为第132旅(旅辖两团),任旅长。11月升任整编第77师(辖第37旅、第132旅)中将师长。

1948年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同月整77师恢复第77军(辖第37师、第132师)番号,任军长。12月升任第2兵团副司令官。

1949年2月调任国防部参议。

1952年10月22日退役。

1971年11月24日病逝台湾台北

十月二十五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整编七十七师向鲁南发起进攻,并占领峄县以东的傅山口地区。山东野战军决定以主力一纵(三个旅)、鲁南十师(三个团)发起反击。蒋军整编七十七师共37、132 两个旅,师长王长海,该部多次遭我打击,战斗力不强。傅山口反击战总指挥一纵司令员兼政委叶飞决心:一纵队从敌两个旅的结合部,正面突破。鲁南十师以一个团在侧翼助攻,两个团担任主攻方向二梯队,待主力突破敌第一道防线时,加入敌防御体系纵深战斗。傅山口反击战于十月二十七日打响,经三天激战,歼敌2000余人,余部逃往峄县、枣庄地区。傅山口反击战是鲁南十师在组建过程中打得第一仗,部队士气很高,战士们打得非常勇敢,受到一纵首长表扬。

陈继淹副军长(1898- ) 字希文。河北省阜平县人。1920年,冯玉祥入陕西,陈在陕西督军署任参谋,此后跟随冯玉祥入河南、进北京,由冯选入南苑军官高级教导团,后来入了陆军大学。冯说他“人很聪明,很知道是非,对于抗战很努力。”

1929年1月,蒋介石为削弱各地方实力派兵力,成立了编遣委员会。2月27日任命鹿钟麟为第二编遣区办事处主任,陈继淹为该处总务局局长。

中原大战后,加入宋哲元的29军,1933年8月任张北县长。

1935年9月,宋哲元任平津卫戍司令,派陈继淹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任北平市公安局局长。

1937年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北平宣布临时戒严,并成立北平及四郊临时戒严司令部,由冯治安任司令,石友三、郑大章、邵文凯、陈继淹等四人为副司令。

1941年6月3日,任陆军少将。

后任77军副军长、第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第三绥靖区司令部参谋长。

1948年何基沣、张克侠率59军、77军大部起义,陈继淹拒绝参加起义,与冯治安、李文田、许长林率残部南撤,1949年10月,与许长林一起被解放军俘虏。

忆张荩忱将军

陈继淹

同我二十多年患难相共的张将军,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为了神圣抗战之胜利,在鄂西襄河东岸宜城县境的南瓜店,在敌人重重包围中喋血搏斗,歼灭许多敌寇,终于重伤殉国!在抗战史上以战区某翼兵团总司令兼集团军总司令,位膺封疆的统兵大将,在第一线上血战殉国者,将军实为空前的唯一人物!这种临难不苟见危受命志决身坚成仁取义的伟大精神,真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种大智大仁大勇的气概,实在是中国军人的模范,中华民族的光荣!

在我与张将军过从中,到现在留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很多,最深刻的几件事情,时常引起我悲痛的回忆。

记得“七·七”事变发生之后,7月28日北平南苑血战,佟副军长麟阁,赵师长登禹两位将军殉国之后,宋公明轩为了整个战略计,决定移军保定。同时将我个人也解除北平戒丨严司令和**局长职务,随军同行。将军受命留平维持。在离别的一刹那间,将军满眼热泪,痛苦地对我说:“仰之弟同你,都是抗日英雄,我为何……”说到这里,他黯然泪落,接着说:“你们先去,我最大限度在此维持10天,到保定时再见吧!”当我俩分手时,将军所受的刺激,是无法形容的。

在将军乔装离平赴津,辗转到南京受命回军之后,抚伤问疾,严申纪律,尽夜不息,为时仅两个月,则率部到徐州,隶属第五战区。初战淮河,继援临沂。而临沂一战,将敌酋板垣所部杀伤殆尽,激发了全国胜利的信心。4月间我奉命赴临沂慰劳将军,相见悲喜交集,将军沉痛地对我说道:“多年患难的弟兄们,为国家牺牲了,这心里的难过,比油煎还狠!长官远道慰劳能不惭愧!但相信我领导他们走的是光明大道,虽死犹荣!军人报国,此其实也!谨请转禀长官,幸释远怀!”闻之使我肃然起敬。入夜后,敌人的炮火断续地射击。我俩在一张铺着地图的铺上,作终夜畅谈,他问我说:“我们受了国家多年的培养,值此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存亡的关头,我们只有三条路:第一是逃,第二是当和尚,第三是死。但是一、二两条路,不是我们应当走的。那么只有走第三条路以死报国了!我的心愿如此,你以为怎么样?”我当时对他悲怆慷慨的言语,无限地钦佩。我说:“目标选的再好没有,只是当死再死。鸿毛泰山,全在时间与事实的选择。目前责任事大,生死事小。”我劝他珍重。当时他认为语重情长,得到不少安慰。在距敌六百公尺的红土岗,欢聚了两天一夜,徐州情势紧急之后,我回郑复命。沿途我回想他的豪语,担心的不是怕他死,而是怕他早死,给予国家的损失太大了!

武汉会战的末期,将军受命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冯仰之军团长副之,辖七七、五九两军,后来转移荆门。我随宋明轩将军经湘至桂林。将军和冯将军派员约我,又托徐维烈先生亲临相邀,我乃由桂抵防。11月初,晤于荆门象山书院。别来已五个月,相见悲喜交集。将军殷殷以整军御敌相咨询,每论武汉转进,国军损失,军官的少责任心,唏嘘顿足,彻夜不眠,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任何人也受感动。

民国28年7月,委座召见将军,将军约我同行。进遏委座,应对恳切,丹心流露于言表。委座引作股肱指为同志,即命返防,移军当阳,遏制敌人乘“***”纪念西犯宜昌的企图。将军和我乘民政船东下,在观音滩遇礁,船只倾斜未沉。将军倾覆餐间内,我力行拔出。乘客争抢救生工具,吾等谈笑自若,不知大祸之将至,皆固视死生于度外者久矣。事后,相视而笑,至宜昌登岸。途中遇卜者,将军询之曰:“你能知我何日死否?”卜者诧异答曰:“人皆问富贵,君何自杀?”将军曰:“我乐死耳!请批之。”返旅舍后,我笑问将军曰:“求时与?求事与?”将军笑而置之。

斯年冬,大本营下达冬季出击命令,将军率部渡襄河与敌血战,歼敌逾万。敌反攻时,以战车冲将军的司令部,炮片破屋,不为所动,造房屋塌,始率幕僚移至张家集。敌终未得逞,开襄河胜利之先声。

民国29年1月,将军慰劳七七军,将军与冯副总司令商讨抗战大计,以“统一思想健全干部”为主要着眼点。三日聚晤,未尝见他好好地睡觉。当时冬季攻击,官兵单衣赤足,处雪地中,与敌拼死;入夜则卧稻草以御寒。景况十分惨淡,将军素与士兵同甘苦,目击心伤,他说:“若无改善办法,只好个人早点死,以谢官兵!”他这样的呼声,一直念念不忘地喊到死。

4月间,我因事同何师长基沣有重庆之行,向将军辞行。将军在办公室内,亲自为我设塌,作长夜谈。他说:“敌人连续炮火,一冬未停,到天暖时定有向我发动激烈攻势的企图。希望你往返的时间不要过两个月!”我马上说:“事毕一定早回,请你休息吧!”他说:“这个年月,见一次少一次,总是在一起多谈谈好!”又谈到远在绵阳养病的宋明轩将军。他说:“近接电报,病势沉重,倘有不测,我更不愿再生!”第二天,当我上汽车的时候,他骑白马来送我,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盼你早去早归,昨晚谈的话,千万请你注意。若是来晚了,也许不能相见!”我向将军郑重地行了军礼,共祝珍重。登车后,举首回顾,他还在擎着右臂,摇动不已。那种依恋的情态,使我几乎掉下泪来!

5月中旬,我料理宋将军丧事完毕,回到重庆之后,听到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读将军遗嘱,使我涕泅滂沱!拜将军遗榇,使我痛哭失声!不能偿者,将军厚望;不能见者,将军音容!三军失帅,国失元勋!

啊!将军,你安眠吧!你殉国后,我们承继你的遗志,和你英勇牺牲的精神,曾在鄂西会战歼敌巨万,并将你殉国之时的对头——横山旅团长击毙,虏获尸体,致祭灵前,以慰你在天之灵。豫南会战克服南阳,鄂北会战克服襄樊。你的家属的安全,子弟的工作求学,冯将军和我们,都尽心尽力设法办理。于今抗战胜利,国军凯旋在胜利后的今天,纪念你殉国六周年的时候,当你在天之灵看见这全国飘扬的国旗,无数纪念你的民众,你该含笑暝目了吧!

而且,我们将永远继承你的伟大的精神,我们将永远继承你的遗志,踏着你的血迹,奋斗前进!奋斗前进!

1946年5月16日

张将军所部歼敌数目和鄂西会战中击毙横山武彦之事存有争议尚待考证,作者原文记叙如此——白金手指注

许长林副军长字寿山,1895年生于直隶静海一个贫苦农民之家,自幼父母双亡,在法国人的教堂当童仆,14岁时投入冯玉祥的部队。因手脚勤快又有一定文化,很受冯玉祥器重,曾两次入模范连集训,后又两次入西北军军官教导团学习。后任第16混成旅4团1营排长。

2

1920年,冯玉祥入陕西,设立11师残废军人工厂厂长。后来石友三入高教团,改任许长林为厂长。 1922年冯任河南督军,许任督署参谋处参谋。年末,冯调任陆军检阅使,许任检阅使署副官。1924年任副团长,隶石友三部,南口大战失败后,石友三部被晋军改编,林任副旅长。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组建国民联军,石、许等人脱离晋军,重归冯部,参加了西安解围的战斗。

1927年5月1日 国民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许任第1方面军(孙良诚)第5军(石友三)第9师师长。

1928年秋,石部驻防河南南阳地区。编遣会议后,1929年1月第5军缩编为陆军第二十四师,石任师长,辖三个步兵旅,许任24师71旅旅长,

1929年5月,韩复榘、石友三发动叛冯投蒋的“甘棠西进”。石友三在河南叛冯时,石友三将不愿跟他走的过之庄、许长林、李殿林3个旅长和部分团长,以调动为名,骗入一节头等卧车内,加派卫队监视,从南阳押至郑州,宣布解甲削职。

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他加入宋哲元的29军,任团长,驻防冀东。1936年12月12日授少将军衔。

七七事变时任第29军37师副师长,驻守北平。事变后率部南下,一路参与了一系列抗日战役。1939年1月,任59军180师师长。1945年1月任77军179师师长,1948年8月任77军副军长。11月,何基沣、张克侠率59军、77军大部起义,许长林拒绝参加起义,与冯治安、李文田、陈继淹率残部南撤,1949年10月,与陈继淹一起被解放军俘虏,1960年11月28日,被特赦,1969年12月病亡,终年74岁。

李宝善副军长第77军第37师少将师长(第一批获赦人员共33名,国民党人员共30人)

观看央视电视连续剧《利剑》,其中有反面形象李宝善,一个破坏和阻挠兵变的国民党顽固分子。其原型是我的一个远亲,河北省满城县石井村人,也叫这个名字。不过,李宝善成了特务,而且被枪毙,是编导者的即兴创造吧。

石井是满城县西一个用鲜血书写过不屈和无畏的大村,日寇直到投降,对付石井村的碉堡也没有排上用场,成为半拉子工程。该村是全国著名的地道战三个典型之一,涌现出肖德顺、李全子等边区战斗英雄和革命烈士。那是我姥姥门儿,我小时候拜年,要到东头、西头两个姥姥家。母亲姓李,我的亲姥爷三十来岁就去世了。姥姥改嫁到东头孟家,母亲和她的大娘关系不错,那就是我西头的姥姥。母亲到了孟家也很受欢迎,但她的李姓始终未改,所以我后来填表中,母亲和孟姓舅舅让人不解。母亲曾提到过李家出了一个国民党将军,名字就叫李宝善。论辈份,李宝善是我母亲的伯伯。但在“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年代,这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们躲还躲不及呢,谁还有心刨根问底呢?

我喜欢历史知识,也很愿意看那些呈现历史的影视。过去看故事片《佩剑将军》,没有联想到李宝善。读过《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李宝善算不上名将,好像属于不显山露水的人,不记得有关他的具体描述。《利剑》里用的是真名,但和历史事实有差异,因为电视剧里的他又成了180师长,成了阴险的特务,结局是被杀。李宝善是1895年生,保定军校6期步科毕业生,长期在西北军任职,1937年9月任77军37师参谋长,1939年任77军少将参谋长,1943年下半年成为77军副军长,1948年1月为77军37师师长,有的说是副军长兼师长,和过家芳任职一样。他的卒年,很长时间在网上查不到,后来才知道是1973年病故。网上的帖子,曾有人排出国民党正面战场十大名师,37师赫然位居榜首。

小时候,我曾听到过不少关于李宝善的传说故事。“七七事变”前,他作为西北军,据说驻扎在北平一带,回家奔丧宴请乡亲们,骑马在村口改为步行,但不等办完事,即因军令,速回部队去打鬼子。有的说淮海战役时,李宝善坚持“一臣不保二国”,拒绝投降,在即将踏上飞机逃跑时,已谴散、枪毙身边一些人,而唯一可靠的警卫员却亮明中共地下党身份,李宝善在警卫员的枪口下成了战俘,成了罪恶滔天的战犯。这是编剧们多好的素材啊。据说在“文革”中,李宝善在石井村放羊,向喜欢听故事的小孩讲过用大刀杀鬼子的悲壮,还底气十足地哼起“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有时他对七跑八散的山羊感到无奈,自言指挥过千军万马,怎么鼓捣不了几十只四条腿的?当造反派要揪斗他时,他称自己属北京直管,斗与不斗,周总理说了算。后来,村里来了辆吉普车,来人一见李宝善即行标准军礼,原来是他当年那个警卫员,李宝善就被接走了……

现在才知道,这是真假混杂的故事。“七七事变”前,李宝善所在的29军驻守北平和保定地区,其中37师一部驻守泸沟桥一带,李宝善回家奔丧和接令速回应有可能。北平的南苑守军死伤5000多人,其中有29军副军长、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我们的高阳老乡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等壮烈殉国。李宝善部队一直作为国军的杂牌,他的升迁是缓慢的。按说,保定军校生也是受蒋介石重用的,委员长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嘛,所谓蒋介石“八大金刚”中,就有六位保定军校毕业的,即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陈继承,其中顾祝同就与李宝善同期毕业的。李却是淮海战役中贾汪起义的顽固者,是和77军军长王长海1948年11月8日率5000余人逃走的;1949年1月10日在今河南省永城市陈官屯被俘,并没有飞机和警卫员的传奇。李宝善作为1959年我国第一批特赦的战犯,30名国民党战犯中有17名将军,知名度高的王耀武、杜聿明、陈长捷、宋希濂、邱行湘、刘化南等,当时李宝善年过花甲,回老家是真,毕竟抗战后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南方度过,接他的是否为当年的警卫员,只是添枝加叶的民间创作吧。

《利剑》是艺术创作,其中不少的密林中接头镜头表现了编剧的无知,我不敢恭维。吴克峰是我军吴实、张克侠、何基沣这三名著名的卧底英雄的综合,各取一字,其中“峰”是“沣”的音字。王寒梅等成电视剧情感佐料了。王长海变成了王海,原132师长过家芳是地下党,在电视剧中是“郭家芳”,马淮安是否为冯治安的原型不得而知。

李宝善所在的77军属于西北军残存的血脉。由冯玉祥一手打造的西北军北伐时曾达到过40多万人,其中保定籍将军不可小视:西北军“老五虎将”中就有定州的鹿忠麟和清苑的刘郁芳;“新五虎将”中有雄县的孙连仲;“十三太保”中有高阳的佟麟阁,高阳的孙岳更是当过北伐军第一军总司令。西北军随着1930年中原大战的结束,宣告了一个强大军事集团的瓦解。后来的29军被公认为是西北军残存改编的,1933年3月的喜峰口大刀神威,37师长冯治安、38师长张自忠和团长王长海都是抗日名将,麦新由此创作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至今让我们缅怀当年的勇士们。西北军残存部队在抗战中被缩编五次,从抗战初期14万人到淮海解放,已经不到3万人。作为西北军的“残存”,59军、77军在抗战中可圈可点,出了不少民族英雄,李宝善一直在“西北军”,他没像保定市博野的张荫梧和清苑的刘郁芳以及韩复榘、孙良诚、孙殿英、庞炳勋那样当汉奸,也没有像董振堂、赵博生、吉鸿昌、高树勋等流芳千古,也应该算出生入死吧。你看看,自卢沟桥事变,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鬼子的枪弹是不长眼的啊。没有记载过抗日英勇,也没有记载过他的屠杀人民。我常常回味电视连续剧《亮剑》中八路军骑兵连长,即使独臂一人仍旧高喊的“骑兵连,进攻”声,实际上,国军中也有可歌可泣的勇士,甚至他们中的一些人出身就是土匪。

李宝善的“顽固不化”,全体现在对待起义的态度上。他和冯治安、王长海、刘振三同被划为一类,既和共产党没有深仇大恨,也对国民党怨言颇多。这样“顽固”的将军,在西北军中是少见的。印象中的西北军,因为找靠山,出现反复的是见怪不怪,比如郝鹏举背冯投蒋、背蒋投伪、投共又叛变,石友三之类的小人比比皆是。当时第六绥请区的两个副司令张克侠与何基沣都是地下党,李宝善不如他的阜平老乡59军副长孟绍濂,孟将军是积极参与组织起义的。我以为李宝善是一个符合古代标准的军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很多的盲从就是不识时务了。名将粟裕评论贾汪起义道:如果起义再晚四小时,放走黄百韬兵团,那淮海战役的结果就可能不一样了。贾汪地区国民党59军两个师、77军一个半师2。3万人起义,为解放军开放了一个80多公里的大口子,我军可以直捣徐州,拦腰斩断黄百韬的退路,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最终歼灭黄第七兵团四个军10万余人。

书籍和网上关于李宝善的信息少之又少,倒有一则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在抗战后期办西北军子弟学校的,名叫自忠中学,1943年3月创建,李宝善为董事、干训班教育长。这所学校不能与西南联大相提并论,但在抗战时期,也是随部队转移,当时教抗日歌曲,文化学习是开放的,直到1948年贾汪起义,绝大多数师生投奔解放区、参加了革命,不少教师本来就是地下党。

刘自珍副军长(1882--1960)中将。号智庵,河北天津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骑兵科肄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1期毕业。1924年10月任国民第1军卫队旅参谋处长,1927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铁甲车司令,1928年10月任第2集团军暂编第4师军官教导队队长,1929年1月改任第23师高参兼军官编遣处主任,2月保送陆大学习,9月离校任西北军铁甲车司令,1930年10月返回陆大学习,1931年10月陆大毕业后任第38师111旅少将旅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战爆发后兼任北平城防队指挥,在北平抗战,1937年9月任第29军37师中将师长,1940年3月任第33集团军参谋长,1942年5月任第77军副军长,1945年10月任第3绥靖区办公厅主任,1948年2月任第3绥靖区干训团中将教育长,11月8日在淮海战役中参加贾汪起义。1960年3月26日在上海病逝。

吉星文师长 一九0八年,四月十四日生于河南扶沟县。

· 一九二三年,受族叔吉沸鸿的影响,中止县立中举的学业,以十五岁之龄投笔从戎。

· 一九二五年,升任为季鸣钟旅工兵营排长。

· 一九二八年,升任营长。

· 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之间,驻防华北,因功晋升为二一九团团长。

· 一九三六年,参加中央军校高级班受训。

·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件,与日军对峙二十余日,震惊中外。

· 一九四六年,改任陆军七十七师三十七旅旅长。

· 一九四九年,随国民政府撤退来台,调任东南长官公署少将高参及国防部高参。

· 一九五0年,担任第五十军战斗团长。

· 一九五五年,调升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

· 一九五七年,国防大学联战系结训,获蒋总统召见嘉勉。

· 一九五八年,晋升为陆军中将,派充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八月二十三曰,因中共炮轰金门,不幸受伤,后因流血过多而死,享年五十一岁。

· 一九五九年,三月二十日获总统令表扬,并入祀忠烈祠。

1908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字绍武,乳名黑星,在家中排行第三。

说到吉星文,首先还得从他本家族叔吉鸿昌谈起。1913年吉鸿昌投军入冯玉祥部队,之后逐步升任为冯军的著名将领。吉鸿昌升迁后不忘家乡,先后出钱为地方修水利、办学校,深得地方人民爱戴。1922年,吉鸿昌回老家扶沟县吕潭镇探亲,地方欢迎场面十分隆重。少年吉星文看到叔叔的荣耀和光彩,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从此立志学习叔叔为国效命。就在那一年冬天,吉星文在吉鸿昌的引荐下,在灵宝县文地镇投到冯玉祥部宋哲元旅当了一名骑兵。由于他自小练武,身材伟硕,再加上勤奋好学,很快就得到长官的偏爱与提拔。1926年,吉星文被提任为连长。

吉星文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穿草鞋,吃干粮,常常靠一块大头菜、几个冷馒头充饥,就是连续跋涉上千里,他也从不觉得辛苦。他的士兵,每人背一把鬼头刀,惯于肉搏和夜战。一次,部队在甘、宁道上行军,一个星期没有东西吃,士兵们连累带饿病倒了一半。吉星文却忘了累饿,亲自照顾他们,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偶尔兄弟们寻到些野生食物,他总是先煮给患病的士兵吃,然后再分给大家享用,自己却吃得很少。士兵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由于他的照顾,吉星文所在连的士兵,除了病死两个外,其余的都到达了目的地。

1932年3月,已经升为营长的吉星文率部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对日作战。这次作战是中国军队自九一八后以弱势装备击败强劲敌人的第一次,战果丰硕,震惊中外。喜峰口作战的指挥官是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九旅旅长赵登禹,打硬仗的是第二一七团团长王长海。3月11日夜,吉星文营奉命绕袭敌后,配合第二一七团作战。吉星文部绕过日军右翼,在凌晨4时先后攻占了王冢、瓦房等村,将正在村中宿营的日军全部歼灭,并缴获小口径炮多门、机枪十多挺,取得了一次完全彻底的胜利。

喜峰口战斗之后,政府奖励有功人员:赵登禹升任第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升任第一○九旅旅长,吉星文升任第二一七团团长。当时,吉星文不过24岁。此次立大功使年轻剽悍、英勇善战的吉星文获得了“抗日英雄”的荣誉,他的名字开始经常出现在平津的各大报纸上。1934年元旦,第二十九军在北平阅兵,吉星文被推举为阅兵总指挥,因他军容严整、声音宏亮、指挥有方,博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赞誉。

1936年5月,吉星文被调到南京中央军校高级班学习,主要是学习研究以日军为假想敌的山地战、平原战攻守战术。吉星文学习刻苦认真,弄不懂的问题就虚心求教师长。他文化水平较低,上课时有些字不认识,心里很急,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特指示两位教官为他“开小灶”补习国文。在南京学习期间,蒋介石曾两次在黄埔路官邸接见吉星文,并给予奖励,以示器重。在南京的一年里,吉星文曾应邀去孝陵卫中国童子军集训营、中央大学、中央教导总队等十余个单位作报告,介绍自己在长城抗战中杀敌取胜的经过,颇受大家的欢迎。在南京期间,吉星文曾陪同妻子沈嘉斌去妇幼养济院,看望了父母死于日寇铁蹄下的战争孤儿,并为他们捐款。

1937年5月,吉星文学业期满,临离开南京前夕,市民代表10人偕同河南在宁同乡会人士于龙门酒家设宴为他饯行,鼓励他多杀日寇,为家乡和国人争光。吉星文十分感动。1937年6月,吉星文率第二一九团奉命驻守北平(即北京)宛平县城。宛平县是北平通往内地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37年7月7日,日军诡称在军事演习时有一士兵失踪,无理向中方要人,声称要到宛平县城搜查。面对日军的无理要求,吉星文当即拒绝。随后,日军向第二一九团防守宛平县城的卢沟桥阵地发起军事进攻。吉星文立即向冯治安副军长请示,冯当即表示:“为维护国家主权,寸土不能让,可采取武力自卫。”

于是,吉星文严正拒绝了日军限令于当晚7时前投降的通牒,并下令官兵:“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坚持抗战到底。”他鼓励部下:“卢沟桥就是我们光荣的坟墓,守土有责,我们决不放弃阵地!”在吉星文的指挥下,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日军在卢沟桥遭到阻击后,竟然派兵杀害了宛平县附近平汉铁路桥上的国民党守桥官兵,并占领了铁路桥桥头堡。吉星文非常痛心,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因为铁路桥是宛平县的“咽喉”,该桥一旦失守,整个平津局势将动荡不安。在这民族危急的关头,吉星文提出,铁路桥坚决不能丢。7月8日晚,吉星文进行了精心安排:(一)将日军要进宛平县城搜查的事,交给王冷斋专员应付;(二)宛平县城防务由姜团副负责;(三)自己带人悄悄出城,直奔第三营营长金振中部,召集连以上军官商议。他分析形势,鼓舞士气,决定组织敢死队夺回桥头堡。在他的号召下,官兵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当场报名参加敢死队的就有300多人。吉星文亲自挑选出150名精干人员,编成5个组。敢死队每人带步枪1支、手榴弹2枚、大刀1把,随时准备出击。

8日夜,吉星文率领敢死队用绳梯爬出城外,沿永定河两岸向铁路桥靠近。深夜12时,突击队秘密接近铁路桥,出其不意,两头夹击,一阵大刀猛砍,将日军一个中队几乎全歼在铁路桥上,一举夺回了桥头堡。在指挥战斗时,吉星文头部被弹片击伤。他略事包扎,便又立即召集各营、连干部进行战斗部署。日军吃了亏,疯狂向中方阵地炮击,企图再次夺回桥头堡。由于第二一九团的坚决抵抗,日军的阴谋未能得逞。第二天,北平、天津各大报纸纷纷用特大号标题刊登了第二一九团官兵奋勇杀敌的事迹及吉星文的戎装照片。从此,吉星文成了名噪一时的民族英雄。

从11日起,日军用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县城及附近一带,吉星文指挥城内居民向城外安全地带疏散。当日军的迫击炮弹落在发放赈粮的人群周围时,吉星文大喊:“赶快散开!隐蔽!”他与百姓同生死、共命运。正因为此,日军对吉星文恨之入骨。他们提出所谓“停战谈判”的条件之一,就是撤换卢沟桥守军,并指名道姓要“接替吉团防务”。这当然遭到了我方的断然拒绝。

当时,吉星文还给军政部长何应钦写信,表示决心:“星文等只有抱定牺牲到底之决心,荷枪实弹,誓与宛城共存亡,决不以寸土让人。”由于南京政府的妥协,7月26日下午,吉星文奉命将卢沟桥防务移交给地方保安部队。就在第二一九团撤离的数小时后,卢沟桥失守。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第二一九团誓死保卫卢沟桥的壮举,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吉星文也从此英名远播,作为抗日英雄,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颂。戏剧大师田汉曾专门写了话剧《保卫卢沟桥》,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团长,是用真名实姓展现在舞台上的。当人们在剧中看到北平学生跪在吉星文面前,痛哭失声地要他保卫卢沟桥时,大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吉星文也因此更加名震华夏。之后不久,吉星文晋升为第一○九旅旅长。

1938年5月初,吉星文奉命开往安徽宿县,急进涡河,占领赵家集、芦沟集,迎战蒙城以北进犯的日军第九机械化师团。到宿县后,虽然吉星文旅连夜急行军,但仍赶不上敌机械化部队的进度,日军先占领了那两个集镇。为完成阻击日军的任务,吉星文将全旅及配属的一个团分成两路投入战斗,并亲自指挥一路进攻赵家集,利用地形迅速接近敌人,将敌人死死缠住。这次战斗使日军未能快速推进,为在徐州附近的中国数十万大军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整个抗战期间,吉星文由于作战勇敢,先后被国民党政府授予胜利、光华、云麾、干城、忠勤等勋章,也曾受到蒋介石的亲自接见。但他毕竟不是黄埔出身和蒋介石的嫡系,再加上其族叔吉鸿昌因为“通共”被蒋介石杀害,蒋介石迟迟不愿委任他更高的职务,所以他在抗战中一直没有受到重用,长期以来只能在权力中枢的外围打转。为此,吉星文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但也无可奈何。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改编,吉星文改任第七十七师的少将旅长。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吉星文于1947年10月进入南京孝陵卫陆军大学第八期学习。在南京街头,身材魁梧的吉星文仍时常被市民认出来,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称他为“抗日名将”。1948年七七事变11周年之际,吉星文获邀来到南京中央大学大礼堂作报告,回忆当年空前惨烈的卢沟桥保卫战,控诉日寇的侵华战争罪行。

1948年4月结业后,吉星文奉命率部到山东沂蒙山区“戡乱”。淮海战役中,他的部队被解放军击溃,吉星文头部中弹负伤,被送下了战场。1949年,吉星文全家9人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吉星文虽然在大陆与解放军的作战连连失败,但蒋介石在赴台后因急需一大批军事人才,他终于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先后出任第五十军军官战斗团团长、“澎湖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

1957年,吉星文进入“国防大学”深造后,晋升为陆军中将,调赴金门,任“金门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成为司令官胡涟的副手。1958年,为了支援中东人民进行反美斗争和摸清美台1954年签定的“共同防御条约”的真正底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做出了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解放军459门大炮将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大小金门岛上。

此时,胡涟为了给前来金门视察的台湾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接风洗尘,正准备在“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太武山麓的翠谷水上餐厅举行一个盛大的晚宴。吉星文等4人先去餐厅查看,走到中途即遇到炮击,吉星文在逃往防空洞的途中被炮弹击成重伤。在被救回设在坑道内的战地医院后,军医立即为他做了手术,取出了身上的弹片。由于伤情比较稳定,医生认为他没有生命危险。不料,有一小块弹片尚未取出,3天后伤口感染恶化,吉星文终于不治身亡。

随后,胡涟派专机把吉星文的遗体运送到澎湖埋葬。当初,吉星文任“澎湖防卫部队”副司令长官时,澎湖公园军人公墓落成,他在主持祭墓时曾对另一位副司令开玩笑说:“我们当中,不知谁将先躺在这里?”孰料,还是他自己捷足先登了。

在“八二三”炮战中,与吉星文一起身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还有两位副司令长官赵家骧和章杰。胡涟因为被俞大维叫住而没有先去水上餐厅,侥幸未被炸死。一年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公布了他们的死讯:

“……在这次猝然炮战中,金门防卫司令部的3位副司令官,陆军中将吉星文、赵家骧和空军少将章杰,因襄助司令官部署防务,不辞辛劳奔走策划指挥作战,在某地因身先士卒不幸先后阵亡。”

与此同时,蒋介石明令对吉星文等人进行褒扬,并追授吉星文为陆军二级上将,入祀“忠烈祠”。

骑兵第九师简史

国民政府时期共出现过二次骑兵第九师的番号:

壹、张德顺所部(1937年8月——1940年5月)

贰、李荣春所部(1940年10月——1946年2月)

壹、张德顺所部(1937年8月——1940年5月)

一、部队沿革

1937年8月由察哈尔骑兵编成骑兵第九师,师长张德顺。1939年7月骑兵第3军军长郑大章率领投靠日伪,骑兵第九师部队拨隶第77军。1940年5月撤消番号,骑兵第9师一部拨补第180师,另补新兵并该师原有部分编为暂编第53师,仍以原师长张德顺为师长。

二、隶属关系:

骑兵第3军(1937年8月——1939年7月)

第77军(1939年7月——1940年5月)

三、序列沿革:

四、主官简历:

张德顺,原为冯系将领。1927年任第2集团军骑兵师第1旅旅长,1929年任骑兵第1师师长。1937年任第1骑兵旅旅长、参加平津地区抗战,1938年1月任骑兵第9师师长、参加徐州会战,1939年11月13日晋升少将。1940年5月任暂编第五十三师师长。

贰、李荣春所部(1940年10月——1946年2月)

一、部队沿革

该师原由绥东骑兵司令部所属4个团于1940年10月与骑兵第12旅2个团合编成骑兵第9师,李荣春任师长。1941年5月又将骑兵第14旅并入该师,以张占魁为师长。1943年6月施建康接任师长。1945年4月白海风继任师长。1946年2月,因士兵严重缺额与骑兵第7师一起被缩编为新编第2旅,旅长张士智。不久又改为骑兵第2旅,旅长白海风。1949年12月在四川接受和平改编。

二、隶属关系:

骑兵第3军(1941年1月——1945年10月)

第1战区(1945年10月——1946年2月)

西北行营(1946年2月——1948年春)

第5兵团(1948年春——1949年12月)

三、序列沿革:

四、主官简历:

李荣春

张占魁

施建康

白海风

白海风,黄埔1期步科,内蒙古卓盟喀喇沁右旗人

施建康,黄埔6期骑兵科,浙江建德人

张德顺师长自徐州大战后归第二十七军团,所部在每次战役中多担任截断敌人交通补给的任务,贡献不可忽视.张将军殉国后,骑九师也因战马损失过多变为步兵师,张德顺将军最后回老家了,在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张宅东村。张将军一子一女。三个孙子,长孙张华坤,重长孙张天亮。张将军在老家应该是气死的,因为文革时期村里的人把家里老坟上的汉白玉碑给砸了。张将军的儿子是因为偷听敌台叫共产党给枪毙的当时也就三十多岁,后来平反,想知道张德顺师长的下落,因为先父在5月16日目睹张自忠将军殉国而身负三伤突围后,5月17日早晨被张德顺师长派出的侦探救回师部,首先沉痛的向张师长汇报了总司令壮烈殉国的情况。后来被文史资料张师长回忆张自忠将军的一段话证实——大意是说,在南瓜店附近碰到一个手枪营的士兵,大哭着向他汇报了总司令牺牲的经过云云。

现在总算知道了,张师长的结局比被枪毙的李文田、陈继淹也好不到那里,更惨的是连儿子都被枪毙了。

淮海战役中第一个战场起义是在贾汪、台儿庄一线驻防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何基沣、张克侠起义,而第一支起义的部队是驻守运河大桥的是国民党军第三绥区77军37师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

王世江,山东乐陵县人,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起义时他潜伏国民党军营已达十年之久。

1936年,29军到乐陵县招考学员,读过两年私塾和三年小学的王世江应招从戎,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1937年7月7日,王世江跟随旅长何基沣参加了拉开全国抗战序幕的战斗。同年9月底,何基沣旅撤至河北改编为179师,王世江在师部手枪连当班长,一次日军包围了师部,王世江所在手枪连掩护师长何基沣安全突围,王世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伤愈回部队时,何基沣已从延安回来并成为中共特殊党员,他随后在部队中陆续安插了很多中共地下党员。王世江就是经中党地下工委书记邱晓亭介绍秘密入中国共产党的。他的任务是给何基沣当通讯员,担任党与何基沣之间的联络工作;另一地下党员李明远被派给何基沣当卫士。1943年初,何基沣提升王世江为536团3营副营长。抗战胜利后王世江随部队开到徐州,并与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派来联络何基沣的地下党同志取得联系。1946年,何基沣提升王世江为少校营长,并将王世江的第三营留在运河北岸,一来是为了方便与我军联系,再则也便于我军渡过运河。负责贾汪起义联络的中共党员杨斯德就是在王世江的掩护下,多次通过其防区与何张联系起义事宜的。

那么王世江又是因何提前起义的呢?

淮海战役打响后,11月7日,华野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为了掌握战场情况,在战斗打响前亲自到最前沿侦察敌情,他与政委刘培善一起带着警卫员,乘坐一辆吉普车,趁着夜色,先于大部队向南开去,一直开到运河北岸。当他们刚打开地图,正要核对地形地貌时,忽然几声枪响,一群国民党兵蜂拥而至,团团围住吉普车,并用枪口对着车上的人说“缴枪不杀,抓活的”。宋时轮和刘培善一楞,心想坏了钻到敌人窝里来了。透过朦胧的夜色一看,原来他们的吉普车已经开到运河边的一座桥前。

这时,奉命守桥的国民党军111团3营营长王世江,听到桥北的枪声和骚动急忙赶快来到跟前,问道:“你们到底来这干什么?”宋时轮的警卫员说:“我们都是侦察兵。”王世江微微一笑,心想:“侦察敌情还要坐吉普车?”口中却说:“既然是这样,请诸位到鄙人的营部详谈。”到了营部,王世江向宋时轮等人盘问:“你们到底干什么来了?”宋时轮大声说:“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宋时轮,这位是政委刘培善,我们到这里,就是为了招降你们。”王世江听说是宋司令、刘政委亲临,不由又惊又喜,立刻立正敬礼,说:“我是国军第59军111团3营王世江,请长官作训示。”宋时轮说:“我部已完成对运河桥的进攻准备,到了预定时间,就要发起攻击,大炮一响,玉石俱焚,你们后悔也来不及了。希望你们立即撤出桥头工事,为我们的大部队南下让开道路。”这时王世江又一个敬礼,说:“报告司令员、报告政委,我是中共地下党员王世江,是受党组织派遣到敌人内部做策反工作的,从现在开始我的一切行动听司令员、政委指挥。”

宋时轮:“好,我命令你立即起义,率部开过运河,由我另派部队接防。”

王世江立刻下令,全营集合,起义部队于当夜一点钟左右全部撤出运河桥,让开道路,为包围歼灭黄百韬兵团赢得了时间。

若干年后,宋时轮提及此事,还十分庆幸说:“多亏碰到王世江同志,不然,我们就可能在淮海战役中就'光荣’了。”

精心策划的贾汪起义

1948年11月9日下午,一封急电从淮海战场传到西柏坡。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一手拿着电报,一手端着茶缸,走到周恩来副主席的办公室,高兴地说:“恩来啊,贾汪的何、张二将军起义成功了,晚上得弄点酒喝喝啦!”

1948年11月6日,华野各路大军挥师南下,淮海战役打响。11月9日,防守在徐州东北韩庄、台儿庄、贾汪一线国民党第三绥区59军、77军3个半师,2.3万余名官兵在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率领下在徐州东北贾汪地区运河前线举行战场起义。

第三绥区部队的起义及时让开了国民党在徐州东北的运河防线,徐州北方门户洞开,使国民党徐州“剿总”失去了东北运河屏障,华野山东兵团各部得以顺利迅速地通过运河防线,及时切断了黄百韬兵团撤向徐州的退路,切断了国民党徐州“剿总”同黄百韬兵团的联系,为包围黄百韬兵团赢得了时间。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将军战后曾说过:“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呆4小时,我们的战机就丢失了。”

何基沣,抗日名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1923年和张克侠同时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国民党中坚决主张团结抗日,反对内战的军人之一。1933年,喜峰口长城抗战时,任副旅长的何基沣率部大败日军。1937年7月7日,日军向芦沟桥中国守军进攻,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反击日军的挑衅,打响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游少将,致使田代中将剖腹自杀,日军伤亡惨重。在坚守河北大名府战斗中,时任179师师长的何基沣率军浴血奋战,终因孤军无援,寡不敌众,致使大名府失守。壮志未酬的何基沣痛心疾首,含泪写下“马革裹尸去,不演风波亭”的诗句后拔枪自射,幸亏身边的警卫员机灵,快步冲过去用力一推,使两枪均未击中要害。这一事件一时震惊国民政府朝野。何基沣到武汉养伤期间,见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共领导人。在周恩来的热情邀请下,1938年春,他秘密到达延安考察学习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张闻天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交谈和鼓励。1939年何基沣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特殊党员的身份,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内部。

张克侠,192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次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张克侠冲破重重险阻南下广州,并担任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少校科员兼陆军讲武堂教育副官及军士队队长等职。1925年北伐开始,张克侠任营长。不久冯玉祥部队也誓师北伐,张克侠离开广东回到了西北军。1927年春,他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又就读于陆军大学第十期。1929年,已领国军上将衔的张克侠加入共产党,成为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共特别党员。张克侠奉命到任第59军参谋长时,叶剑英是党确定的他的联系人。抗战中,他先后担任集团军参谋长、副总司令等职,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抗日。从1929年入党到1948年公开起义,张克侠潜伏敌营整整20年。

1946年夏,因冯玉祥出国考察,张克侠作为冯玉祥的连襟,专程从徐州到南京送行,通过在冯玉祥身边工作的共产党员王冶秋与周恩来取得联系并商定会面,地点选择在冯公馆附近一个偏僻的公园外面。这次会面是在行驶的汽车里进行,周恩来说:“我们不但在战场上狠狠回击他们,也要从敌人内部打击顽固派。要争取策动高级将领大部队起义,这样,可以造成更大的声势,瓦解敌人的士气。”

1946年秋,何基沣回北平料理父亲的丧事,当时在北平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领导人叶剑英得知后,跟军调部徐冰一道去何家吊唁,传达了同样的指示。

当时何基沣、张克侠都不知道对方真正的政治身份,也不知道对方都接到了党的秘密指示,但是两人心照不宣,在率军起义的问题上很快达成共识“不谋而合”。

张克侠长期在国民党第59军任职,又担任着徐州市区守备指挥官和城防司令两个职务。何基沣长期在国民党第77军任职,善于带兵打仗。二人就此作了分工:张主要活动在徐州市区,了解整个徐州敌人的活动情况,兼做第三绥靖区司令冯治安的起义工作。何基沣主要活动在前线部队,以第77军为基点。

张克侠、何基沣到华东后,中共中央即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了中共华东局。1948年周恩来密电华东局,对开展第三绥区起义的工作作出指示。10月,华东局派出华野第13纵政治联络部长兼民运部长杨斯德和李连成、孙秉超3同志向何基沣、张克侠分头传达了陈毅司令员的指示并通过地下党组织作了11月8日起义的布置。

其实早在抗战胜利以后,张克侠一直在国民党军队上层军官中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活动。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阴谋,并动员过几起西北军高级将领起义。为了笼络张克侠,淮海战役前夕,顾祝同还乘专机赶赴台儿庄,代表蒋介石授予他象征荣誉与信任的“中正剑”。何基沣加入中共后,也不断将中共党员秘密安插到77军的各个岗位上。抗战结束后,何基沣率77军开抵徐州时,有意识的经常与手握兵权的西北军老同仁接触,宣传反对内战的情绪,并提出了建立“西北军大同盟”联合起来共同反蒋反内战,为起义做准备。

1948年11月7日,这一天对于张克侠来说,也许是潜伏敌营20年的地下工作中最惊险的一天。济南战役胜利后,张克侠已经被冯治安严密监视控制在徐州,处境非常困难。因为张克侠多次劝说冯治安起义,引起冯的戒心。再加上不久前冯玉祥夫人在解放区发表广播讲话,号召西北军的将领起义,因此,冯治安就更加严密的控制张克侠的活动自由,千方百计地不让他接触部队,也不许他去部队驻守的防区。在距发动起义还有十几个小时时,冯治安却将两个军的高级将领召到冯的住所开会,由张克侠主持,第三“绥靖”区参谋长、军统特务陈继淹在旁监视。会议一直开到晚上。贾汪那边着急了,何基沣打电话来催,张克侠以前放情况紧急为名要返回贾汪,遭到冯治安的拒绝。其实贾汪那边已经行动了,11月6日夜,何基沣开始在上层军官中进行起义动员。为了起义成功,何基沣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和杨斯德一起派专人去南方转移安置军官家属,为了解除一些人的顾虑,华野代表杨斯德亲自与起义军官见面,说明共产党的政策和承诺,解除了许多人的疑虑,参加了起义。

正在这时,华野山东兵团七纵攻占了从韩庄到台儿庄一带运河上唯一的桥梁孔道——万年闸,消灭了59军据守桥头的一个营,解放大军火速通过运河,向贾汪、台儿庄一带逼近。何基沣便以此为理由,向冯治安报告,请求让各军、师长返回前线,并提出让张克侠到前线指挥。7日夜,前来开会的军、师长从徐州返回贾汪,何基沣便和他们共同商量起义,以争取尽可能多的官兵参加。第2天早上,也就是11月8日,张克侠摆脱了冯治安的监视,从徐州来到贾汪,于8日下午4点,在徐州贾汪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指挥部所在的二层小楼内下达了起义命令,同时明确地表示:“凡不愿意随军行动的人,听其自愿,决不勉强。”

张克侠、何基沣共同举起了光荣的起义大旗,并通电全国。2.3万官兵翻穿着军装棉袄,让出防区,北入山东,开向鲁南解放区休整,正式加入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派飞机跟踪轰炸,何基沣的吉普车被机关枪打了好多弹孔,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何基沣、张克侠起义完全出乎国民党政府的意料,一时间震惊朝野,一片哗然。这无疑是对蒋介石、徐州“剿总”刘峙的沉重打击。后来张克侠将军在《第三“绥靖”区部队起义经过》一文中这样说:“起义开放了台儿庄一带运河上通道,使徐州东北大门敞开,让解放军得以迅猛地直捣徐州,并切断了黄百韬兵团撤守徐州的退路;占领了阻击邱清泉、李弥东援的有利纵深阵地,造成了国民党军上下混乱,人心浮动,对徐州战局及淮海战役起了一定作用。”

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同志的电报中说:“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周恩来说:“淮海战役我们又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朱德说:“冯治安部的起义,对战局影响很大,使敌人原来的部署大为混乱,这是兵家的大忌,特别是对大部队,更是不能马上把部署调整好的。所以冯部的起义正适时机,是我们同志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第59军起义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3军,张克侠任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上海解放后张克侠又兼任上海淞沪警备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在1954年任林业部副部长兼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同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年7年7日在北京逝世。

第77军起义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何基沣任军长,参加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何基沣先后担任南京警备区副司令员,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务,当选为一、二、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一、三、五届委员和五届常委。1958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1980年1月20日,何基沣这位在淮海战役中演绎过一次惊心动魄秘密战争的英雄,因病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嘱,他的骨灰一部分撒在芦沟桥畔,一部分撒在当年的淮海战场上。从此,他永远地长眠在淮海大地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所属淮南、淮北军区部队发展而来的。其前身是华东军区所属江淮军区部分部队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而成的。

1948年5月,华东军区将所属淮南、淮北军区合并为江淮军区。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和第34旅、独立旅等部,共1.9万余人。6月至9月,江淮军区所属部队转战于徐州以西的津浦、陇海路段的两侧,牵制和打击当面的国民党军,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开封、睢杞、济南战役。11月,参加淮海战役,先是围攻赵墩,阻击黄百韬兵团西逃,而后配合第13纵队解放灵璧,全歼国民党军第238师。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77军第132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何基沣任军长,赵启民任政治委员,饶子健、过家芳分任第一、第二副军长,吴宪任副政治委员,张秀龙任参谋长,王德贵任政治部主任。以起义的第132师为基础改编为第100师,孙名泉任师长,王学武任政治委员;以江淮军区独立旅为基础组成第101师,叶道友任师长,杨汉林任政治委员;以江淮军区第34旅为基础组成第102师,李木生任师长。廖成美任政治委员。全军共1.6万余人。

第34军成立后,部队经编组整训,4月下旬参加渡江战役,会同第35军攻占瓜州、浦口、浦镇、镇江、牵制南京正面国民党军。

6月,第34军进驻南京,担任警备任务。7月,军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第100师调归第33军建制。11月,第101师调归第10兵团。12月,第102师调归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后改为炮兵第3师。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教导师6个团调归第34军军部直属部队,军部仍兼南京警备司令部。同时,军机关一部组建华东军区航空处。11月,军机关及直属部队改编为华东公安第13师。第34军番号遂撤销。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七军远安抗战时期大事记

1、民国28年4月至民国34年8月(1939年4月~1945年8月),因抗日战争,国民军三十三集团军第七十七军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和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等三个师驻防远安。

民国28年(1939年)4月,国民军三十三集团军七十七军副军长一七九师长何基沣(中共党员)率部驻防远安,直至民国34年(1945年)1月。驻防期间,以各种方式团结教育官兵与新四军互通情报,并肩抗日,并给以物质支援。

2、民国29年(1940年)6月8日,日本侵华军于5月(枣宜会战)突破襄河防线后,由南漳窜入远安,分兵侵宜昌、当阳,过境数十里,烧杀淫掠。宜当既陷,远安成为国防最前线。为防日军侵犯,民国31年(1942年)至民国34年(1945年),远安沿沮河一带及其它主要交通要道,无论平原高地,道路、沟渠、田园或高丘,均挖坑筑垒,构筑阻塞工事。在民族危亡之际,人民修公路、背军粮、运弹药、筑工事等,协同驻军七十七军肩负起守土抗战的重任。

国民革命军第7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是月6日,国民军退至当阳县境,日军13师团分三路进犯,以一旅应援。国民军19师师长张琼于水田湾白露桥(宜昌县属地)一带迎击日军吉罔联队,血战一昼夜,毙敌200余名。张部伤亡过大,奉令向清溪(原属远安,后划当阳)王大岩转移。日军尾追而至,两军遂隔河交战。时国民军第33集团军创办的干部训练班(共9个中队)绕道参战,激战两天,重创日军,打死日军400余骑。迫使其弃尸500余具,仓惶撤退。

是月上旬,日机14架连续三次轰炸县城。

夏,一七九师五三七团团长过家芳亲自带领士兵在程家滂挖水井一口,供100多户饮用。

11月下旬,日机16架轰炸远安,并投硫磺弹,县城化为废墟。自6月至本月,日机炸死平民354人,伤141人。

11月,何基沣以给国军运送物质的机会,利用木船3次将500多条枪、300箱余子弹、600多套棉衣及法币5万元,由刘保田秘密送交新四军五师(师长李先念)及鄂豫挺进纵队,充实了抗日前线军事力量。

3、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23日,驻当阳日军一千余人向我军防地进攻。国民军一七九师五三七团(团长过家芳)在扬旗岩击退进犯银子岗的日军十八旅团,三营九连一排长陈云龙巧妙设伏击毙日军副旅团长横山武彦少将。5月16日,该团与日军二联队激战于黄茅岭获胜。

1941年3月,日军自当阳纠集步兵、骑兵、炮兵四千多人,兵分三路向我军阵地进犯,声称为横山少将报仇。日军避开我军地雷防区,从庙前、丁家畈之间隙爬山而进,突破我军防线,下午三时左右,日军先头部队抵达远安县城。我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立即组织反击,命令五三五团团长刘廷勋率部队从城关西侧;命令五三七团团长过家芳(中共党员)率部队从城关东、北侧;实行两面夹击,重创日军,激战一天,我军收复远安县城,日军抵挡不住,连夜撤回当阳。

1941年5月8日,荆门、当阳日军向我襄河西岸发动总攻。驻扎在当阳一带的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分两股北犯。一股日军沿远当公路攻陷木瓜铺,被我一七九师五三五团在远安县以南地区击退;另一股日军进犯到横店子、瓦仓之后,经我五三七团迎击回窜。是役,两团苦战一周,敌我伤亡均重(连长陈云龙殉国),终将日军锋芒挫尽。

1941年8月,日军从荆门、当阳两地纠集八千多步兵、骑兵、炮兵。在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三路向我军阵地进攻,敌众我寡,日军突破我军防线。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命令五三七团撤出远安县城,诱敌进到棚镇,实行三面夹击,当日军先头部队到达棚镇时,师长何基沣亲临指挥全师反击,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击溃,日军连夜撤回荆门、当阳。

1941年冬,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争取老观窝帮会首领冯国屏,建立地方游击武装远当自卫总队,发挥人地两熟优势,与日军周旋,增强正规军应变能力。

4、1942年1月,一七九师五三七团二营在营长徐桂森的率领下,夜袭九里岗日军,激战一夜,徐营长身负重伤,四连余连长、五连赵连长同时负伤,五连中尉排长李宗英手刃日军数人后,当场阵亡。是役,战斗极为惨烈,二营伤亡惨重,连排长伤亡过半,毙敌约百余名,天亮后,在新四军五师人员的协助下,朱副营长指挥二营北归,日军也窜回当阳。

1942年夏,日军纠集重兵从南漳县东巩,当阳县庙前,南北两路夹击远安县的洋坪、南漳县的巡检地区。日军炮兵首次向七十七军阵地发射了催泪弹和窒息弹,我军士兵中毒很多,伤亡过大,部队只好后撤转移,在撤退中,日军骑兵多次反复冲击,均被我军击退,给敌以重大杀伤。日军正面攻击失败后,改从两边侧翼进攻。我军撤到金镶坪一带高山,日军连续三天进攻,无法前进,只得龟缩远安县城一带。

1942年10月下旬,日军仍从荆门、当阳两地向一七九师旧县前沿阵地大举进攻,激战三、四天,部队奉命向远安西北回马坡山中转移,沿罗汉峪经回马坡到达广坪、香油坪后,构筑工事,加强防御,我军利用两边高山有利地形埋伏于此,诱敌进沟歼灭。日军攻到山口时,见两面高山险峻,怕中埋伏,不敢进入罗汉峪,只好退回当阳和荆门。

1942年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何基沣在驻远安县洋坪镇罗汉峪口胡家冲(现为徐家棚村六组)的七十七军军部,召开团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确定三十七师一0九团长程立志率部夜袭当阳日军机场。经过连续两天的行军战斗,部队胜利返防。是役,共砍杀毙伤敌200余人,烧毁敌机3架,重创数架,捣毁敌机场设施和敌大型军用仓库一座,毁坏敌数吨军用物资。中国军队也付出了较大代价,第三营营长丁象乾阵亡,伤连长两人,排长以下士兵阵亡150余人。

国民政府中央统帅部对七十七军参战官兵通令嘉奖,并授予一0九团长程立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此役战后,何基沣倡议并指导在远安洋坪夜红山上给阵亡的丁象乾营长修立一座“衣冠冢”,为阵亡的百多名官兵修建一座高10余米、雄伟壮观的抗战纪念塔,此塔全部青石构成,该塔于1943年4月完成。

何基沣亲笔提书“浩然正气”,刚毅遒劲。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亲笔题写主塔碑文:《陆军第三十七师抗日战役鄂西历年阵亡烈士纪念塔》。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张克侠将军(中共党员)亲笔敬题“丹心不死”四个大字。(此塔毁于文革时期,今找回不全,主塔体尚存。)

5、1943年8月15、16日,大雨倾盆,洪水为灾,全县大小河堰均被冲毁。县政府成立水利协会,在驻军国民军一三二师支援下,于次年2月动工修复,历时3个月完成,将工程最大的长丰堰改名“长海堰”(一三二师师长名王长海)。

6、1945年8月14日,县军政机关、团体、民众在徐家棚广场召开大会,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8月中旬,久踞荆、当、远三县边境的日军撤至荆、当县城以南,待命交械投降。长驻远安的国民军七十七军3个师,先后开赴前方接受日军投降,远安出运输民夫3180名,为时40余天。

是年,统计抗日战争期间,远安服兵役45858人,伕役2180万工,工匠109万工。人员死亡1460人,难民24108人,荒芜田地26046亩,损失耕牛1098头,损失房屋8200栋。

近5年时间,远安县供给驻军军粮12万余石(1420.8万斤),蔬菜1834.56万斤,黄豆70余万斤,香油菜油2700斤,柴5400万斤,木炭窑361口,军鞋45.56万双,军袜23.21万双,猪6.5万头,羊1560只,鸡18.54万只,运送猪3.52万头,军鞋、袜2.5万双犒劳前线,有45858人光荣参加抗日军队。

资料来源—摘自《远安县志》、《政协远安文史》

注:七十七军前记: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即震惊于世的“七·七事变”。驻扎此地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打响抗战第一枪。1937年8月,国民政府为纪念“七·七事变”,将三十七师升格为军,授予七十七军称号,(下辖三十七师、一三二师、一七九师),始称“抗战第一军”

过家芳少将师长

西北陆军干部学校、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长期在西北军任职,1933年任第29军37师109旅217团3营营长,参加长城抗战,抗战爆发后任第29军军事训练团团长,参加徐州会战,1940年任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参加枣宜会战,1943年9月兼任第77军179师副师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第77军132师少将师长,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中于徐州北运河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77军副军长兼132师师长,第34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公安学校副校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大校军衔。因彭雪枫已牺牲,无人证明,起义后党龄从恢复党籍算起,55年仅大校军衔

过家芳,1908年出生,安徽蒙城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国民党军队做地下工作。参加过中原反蒋大战、太原暴动、喜峰口战斗,曾是蒋介石“亲赐”佩剑的将军。1948年11月在张克侠、何基沣领导下于贾汪率国民党部队一个师起义,后曾任第三十四军副军长、南京警备区参谋长等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中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激情澎湃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取材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过家芳所在的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的大刀队爱国官兵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气壮山河的战斗事迹。

阳春三月,江南已是姹紫嫣红,我们沿着紫金山麓一条曲折的小径,走进南京军区司令部某干休所一幢散发泥土芳香的小楼,翻开了这位久历风雨,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的革命老人在抗战中辉煌的—页。

彭雪枫介绍入党,秘密加入西北军

1924年,16岁的过家芳就读于北平育德中学。育德中学的前身是冯玉祥将军创办的十六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教员多是进步人上。在那里,过家芳结识了同学彭雪枫。

1926年,正值奉系联军进攻西北军时,育德中学宣告解散,彭雪枫和过家芳先后辗转进入北平汇文中学.随后又一起转学至北平今是中学高中部就读。在那里,过家芳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和《人类进化史》等进步书刊,并经常同彭雪枫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一起探讨国家兴亡的真谛。在这里,他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并郑重地向中学党支部书记彭雪枫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慎重考察后,1927年,过家芳在彭雪枫和另一位同志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7月,由于北平城内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奉上级命令,中学党支部被迫解散,党员分头转移、分手时,彭雪枫对过家芳说:“你是西北军出身,又有你爸作后台(当时过家芳之父过之翰任西北军宋哲元手下的财务处长),我看,你先在那里落个脚,如能站住脚跟,就在那里开展工作。”

分手之后,过家芳找到父亲过之翰。随后,过之翰找到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过家芳谋个差事、结果,过家芳被介绍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路总指挥部参谋处,任二等四级参谋。第四路总指挥就是宋哲元。

血战喜峰口,大刀劈杀日本大佐

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深入,继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准备大举进攻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权衡再三,不得不利用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长城一线布防。1933年3月上旬,接防喜峰口和罗文峪时,过家芳任三十七师一O九旅二一七团三营少校副营长。

过家芳的三营起初为团预备队,当他看到兄弟部队在喜峰口东北主峰与日寇的争夺战打得异常艰苦,便请缨前往增援。在一个30多米宽的缺口处,过家芳率部与日寇展开了拉锯战,日寇见久攻不下,便集中12门野炮,向缺口处猛轰,接着几十名鬼子乘机爬上缺口,过家芳大吼—声,手举钢刀,杀向敌群,率先劈杀了一名正在指挥进攻的日军大尉,尔后领着士兵们猛冲猛砍,直杀得日寇晕头转向,阵脚大乱,扔下10多具尸体,仓惶溃逃。如此拼杀了几次,日寇被大刀队吓得魂飞魄散。

3月12日凌晨,一O九旅在蔡家峪偷袭口军兵营.过家芳率大刀队冲在前面.日军—炮兵大佐躲避不及,被劈倒在地。过家芳还夺取了敌大佐的自卫手枪、望远镜和行军图囊,并缴获了一张日军“长城作战图”,图上写着日军近期作战计划、进攻路线和进攻日期等,过家芳立即把它上交军部。在以后的长城抗战中,这张地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望远镜和行军图囊分别被北京军事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收藏。

过家芳因在喜峰口血战中战功赫赫,深得宋哲元军长的赏识,被保荐到军高级教导团深造,1936年又考入陆军大学第十三期。

奔赴抗战前线,泊头镇痛击敌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二十九军官兵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消息传到南京后,过家芳坐不住了,他多次找校方要求回老部队抗日。但均被学校以“陆大是最高军事学府,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断陆大正常的教训计划”为由驳回。随后,中共中央发表声明,号召全国民众支援二十九军抗日,过家芳觉得自己是共产党员,更该响应党的号召。于是,他动员另两位二十九军青年军官一起,提着简单的包裹,乘夜色悄悄逃离陆大,回到了北平。

军长宋哲元开始安排过家芳到赵登禹的一三二师当副师长,但因赵师已赶到南苑抗战前线,日寇也已截断了去南苑的路线,过家芳只得随军部转移到保定,到保定时间不氏,前线就传来南苑失守,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以身殉国的消息,宋哲元军长即任命过家芳接任由佟麟阁兼任的军部军事训练团团长。军事训练团由1936年底招收的一批青年学生组成,主要任务是培训下级军官,补充军队指挥人才。

过家芳担任军训团团长之后,首先便决定着手加强防空力量和研究歼灭敌机的方法。当时,由于制空权由日军控制,敌机在空中如人无人之境,经常前来轰炸,给部队造成很大损失。一时间,各种各样的防空手段应运而生,过家芳制作了一种对空射击的人工支架,并很快得到普及。

随后,军训团奉命向津浦线上的泊头镇转进。离军训团驻地300多米远就是泊头镇火车站。一到驻地,过家芳就提醒大家说:“要抓紧练习防空射击,这是津浦线,一定会有敌机来空袭。”果然,及几日,敌人就派出7架轰炸机,轮番袭击泊头镇。过家芳立即命令各战斗小组伪装隐蔽好,等敌机飞到最佳位置再射击。

敌机见没有防空炮火,便放心大胆地向泊头镇俯冲而来。过家芳沉住气,等敌机进入最佳射程,他把手中令旗一挥,大喊一声“打”!顷刻间,数十个对空射击架掀去伪装,各种武器一起朝天怒吼,—架敌机当即被击中,拖着黑烟尖叫着栽了下来、接着,又有两架敌机被打中,拽着浓烟,仓惶逃遁。余下的飞机也赶紧爬上高空,灰溜溜地走了。事后查明,这次防空射击,击伤敌机两架,击落敌重型轰炸机一架。机上少佐1人、大尉1人、中尉2人、曹长1人;航空兵2人,共7人,均命归黄泉。

抢回张自忠遗体,枪杀敌横山少将

1937年8月,第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下辖七十七军,五十九军和六十八军,过家芳的军训团编人七十七军。1930年初,军训团撤销,过家芳任五三七团团长。随后,七十七军和五十九军编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是张自忠将军。

1940年5月初,日寇集中了7个师团的兵力,发动“襄阳攻击战”,向第五战区防地全面进攻。5月7日.总司令张自忠率两个团及特务营,与敌战于四家、黄龙岗等地,在混战中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被敌重兵包围:5月8日,过家芳奉命率五三七团由长西向敌后方袭扰,向张总司令靠扰;途中,过家芳得知张自忠已于5月16日在南瓜店牺牲,尸体落入敌人手中。过家芳强忍悲痛,命令官兵们要拼死夺回张总司令的遗体。在与敌追打了30多公里后,日寇不支,弃下张总司令的遗体,并把遗体裹上白布装入棺内,棺前还插了一块木牌,上书:“支那总司令张自忠之灵”。过家芳立即派人将张自忠的灵柩抬回,并连夜护送后运。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三十三集团军官兵悲愤不已,发誓一定要报仇。不久,过家芳所在的师,奉命凋往湖北远安前线接防,与日寇十八旅团对垒。该旅团就是打死张自忠的罪魁祸首,联队长横山也因此由大佐晋升为少将。

不久,横山率千余日寇,向过家芳的五三七团阵地进犯:三营九连排长陈云龙在战斗中率两个班向敌右翼移动,前进不久,他们发现山路上有敌约一个连队,前面有四个穿呢大衣的军官骑在马上,陈排长立即指挥部队隐蔽起来,等敌人走到约200米的距离时,陈排长当即命全部轻重武器一起向敌群齐射,骑在马上的四个军官当场被击落马下。敌兵拼力枪回尸首,无心恋战,仓惶回窜。

过家芳闻讯后,立即嘉勉众官兵,并将陈云龙由少尉排长晋升为中尉连长。很快,国民党中央政府来电,询问过家芳是不是打死了日军一少将。当时情况不明,直到三天后,侦探人员报告过家芳:“被我击毙的敌指挥官是十八旅团代旅团长横山少将。敌人在开追悼会时扬言,横山是被五三七团打死的,一定要报仇。”后来,敌人果然向五三七团阵地连续猛攻了四次,均被击退,但陈云龙连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给新四军暗送军火,蒋介石派要员追查

在那段特殊而艰苦的岁月里,过家芳和其他隐蔽在国民党部队的共产党员一起,积极为党工作。

随着战线的西移,过家芳的军训团移驻平汉线上的信阳。一天,七十七军副军长、曾指挥著名的卢沟桥抗战的何基沣将军(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找到过家芳,递给他一封信。信上说,党中央决定.加紧扩大抗日武装,到敌后开展武装斗争,希你尽力帮助彭雪枫和李先念解决枪支困难……看完信,过家芳与何基沣相视而笑。何基沣说:“现在需要派遣一个人先去和彭雪枫联系。”

“我愿意去。“过家芳立即回答说。

“不,还是先派朱大鹏(军训团教育长,后改名朱军,1927年入党的中共地下党员)去吧,他对竹沟的情况比较熟悉,你抓紧准备一批武器弹药。”

他们叫来朱大鹏,交待有关联系事项后,何基沣对过家芳说:”过团长,你派一个班护送他,今晚就走。”

竹沟与信阳距离不到百里,第三天朱大鹏顺利归来,向何基沣转交了彭雪枫的来信,何基沣命人把早准备好的200支步枪、50箱子弹送往彭雪枫处。不久,他们又用同样的办法,给李先念部队也送去一批枪支弹药。

过家芳他们虽然隐蔽得很巧妙,但在龙潭虎穴之中,也曾多次遇到令人捏把汗的险情。

1938年,何基沣将军和过家芳分批秘密安排了20多位从延安来的共产党员到军训团任职,随后又决定留一支武装在桐柏山,以便和新四军联系,名义为“七七抗敌工作团”,团长由军训团教育长朱大鹏担任,人员也从军训团抽调。后来,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接到密报,一口咬定军训团内共产党活动猖獗,密报还到了蒋介石手中,蒋介石命令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派要员彻查。

调查人员到达前,从延安赶来的布风友同志传达了刘少奇同志的三条指示:“七七抗敌工作团撤销番号,巳暴露的人员撤退,今后工作以灰色不暴露为好。”遵照这个指示,军训团部分暴露得共产党员及时撤退。因此,调查组一无所获。但有个随从官不死心,单独对过家芳进行了盘问。

过家芳三言两语介绍完军训团的情况后,那名随从竹征如拍桌子:“过家芳,你听着,我们是有备而来,你还是把军训团的共产党活动痛痛快快地讲出来!”

过家芳声音更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你们既然掌握了什么证据,何必还要来问我?”

“你这个顽固的东西,当心老子教训你!”随从官咆哮着举起了拳头。

“当心我宰了你!”过家芳呼地站起身来:“你要是再敢胡言乱语,我绝对饶不了你。要不,我就不是过家的子孙。”

几十分钟的盘问,那名随从官没有讨得半点便宜,灰溜溜地走了。

抗战胜利后,过家芳升任少将师长,并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跟随何基沣、张克侠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贾汪起义”,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77军“七七抗敌工作团”团长朱军(1908- 1999 )原名朱大鹏。直隶(今河北)景县人。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天津地下组织保卫队队长、情报队队长。参加北平南苑抗日作战。同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在豫南桐柏山、四望山地区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第3团团长,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1局3科科长、第3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辽纵队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独立第8师师长,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参加锦州、赤峰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和辽沈战役。1949年5月后,任安东海军学校政委,海军快艇学校政委。1953-1957年,在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历任海军军事学院副院长,海军工程学院院长,海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海军学院院长。1955年授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朱军(1908—1999),又名朱大鹏,河北省景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上海、天津地下党组织保卫队长、情报队队长。

1938年9月任桐柏县委副书记(书记方德鑫),这一年,曾在卢沟桥事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国军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整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七十七军,1938年8月驻桐柏;中共中央通过河南省委指示七十七军中的地下党组织,利用七十七军的名义,拉出一支武装,组建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以备桐柏沦陷后打击日伪军,扩大武装建立桐柏山抗日根据地。同时,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也派人与副军长何基沣(特别党员)接洽,建议他留下一支部队在桐柏山打游击,何将军欣然同意。于是党组织便通知在军军事训练团担任教育长的中共党员朱大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已向何副军长建议,要他留下一支部队在桐柏山打游击,何副军长已同意。你要积极争取领导这一组织,就地发展武装,独立的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正当朱大鹏同军训团内的党员商量如何建立这支队伍时,何副军长把朱大鹏找去,指着峰峦起伏的桐柏山说:“你看桐柏山好不好?我看打游击非常理想,我到延安就学到了这一条。我打算留下一部分人在这里打游击,想把你留下,同意吗?”朱大鹏答:“完全同意”。何副军长责成朱大鹏和崔济民(军训团第二大队政治教官,党员),刘湘泉(军部教育处干事)3人具体负责组建这支武装。

朱大鹏从军训团12个中队中,每中队挑选几名政治上进步,且经过战争考验的学员共70人,装备50支步枪,3挺机枪,2个掷弹筒,5万发子弹,重迫击炮弹20个(做地雷用),于1938年9月16日在桐柏文庙成立了七十七军桐柏山区工作团(简称“七七工作团”)。朱大鹏任团长,崔济民任副团长,刘湘泉任参谋长。大部分成员为党员和民先队员。河南省委对“七七工作团”的工作非常满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1938年11月,七十七军撤离桐柏,何副军长特意派一个营的兵力留在桐柏,配合“七七工作团”工作。工作团每到一地,这个营就相随前往,因此国民党桐柏当局及地方头面人物不得不给予支持。特别是何副军长临行前嘱咐桐柏县长朱旭光:“七七工作团是我留下的队伍,负有特殊使命,他们的供给你全部负责”。为加强对“七七工作团”的领导,豫南特委派方德鑫到“七七工作团”任政治部主任,党内任县委书记,朱大鹏任副书记。1938年冬到1939年3月,“七七工作团”还协助党领导的“河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在桐柏县开展工作;战教团由河大史学家范文澜率领。

“七七工作团”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发动各阶层民众,组织和扩大抗日武装力量,举办青年军政训练班,培训青年200余人;在桐柏县第二区和回龙分别建立了3000人抗日自卫团和600人桐柏区抗日独立大队。在朱大鹏的领导下,“七七工作团”在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从成立时的250人快速发展到1250人。1938年11月,“七七工作团”在朱大鹏等的领导下,分批撤离桐柏。加入信阳挺进队(信阳县常备队和警卫队,竹沟留守处一个分队,“七七工作团”的两个分队组成),信阳县长李德纯兼司令员,朱大鹏任副司令员,竹沟留守处参谋长王海山任参谋长,信阳县委书记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养马畈会议后,信阳挺进队改编为信南三团,朱大鹏任团长,任质斌任政委。从此进入新四军的正规编制。

七十七军军部副官处长,一三二师副师长孙名泉(1901~1984),原名孙长坡(波),河北省景县人。3岁丧母,幼年时祖父早亡,由祖母抚养成人。9岁进私塾读书,12岁入本村高小学习,15岁毕业后考取中学,因家境贫寒未能继续学习。

1917年,16岁的孙名泉离家从军,在冯玉祥先生任旅长的北洋陆军十六混成旅当兵,从排长、连长升至团长,经历了讨伐“张勋复辟”、“曹锟贿选”“南口战役”和“北伐战争”等事件。历任国民党二十九军团长,七十七军军部副官处长,一三二师副师长。在蒋阎冯大战中,冯玉祥失败,孙名泉因不满蒋介石的所作所为,而投效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1925年开始接触三民主义。1926年开始了解中国革命运动史。1927年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把宋哲元部队放在冀鲁皖鄂抗日第一线,解放战争中又把宋部调去打共产党,孙名泉看清这是蒋介石消灭异己的狠毒用心,对国民党军队的腐败逐渐感到失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往。终于在淮海战役打响之时,在张克侠、何基沣的领导下,孙名泉于1948年11月8日做出了“抛弃黑暗走向光明”和“昨死今生重新做人的”的重大抉择,率部在徐州西北地区起义,投向人民的怀抱。

起义后,孙名泉的部队被整编到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孙名泉任第100师师长,既参加了淮海战役阻击青岛的国民党部队,又参加了最终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渡江战役。解放军南下后,孙名泉于1950年调任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任教导团团长。1951~1954年,任华东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副校长。1955年,孙名泉调来浙江工作,先后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副主任。

孙名泉起义后,迫切要求参加学习。1956年孙专门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要求参加学习。1956年7月,孙名泉加入民革,在民革学习中常剖析自己。他性格耿直,有意见就提,提错了则敢于开展自我批评。在反右派中,他消极抵制,批判“右派”时,他不发言。

在“文革”中,省革委会某办的“造反派”要孙名泉带头“批邓”,当时孙是民革省参事室支部主委,拒绝批判邓小平,这位“造反派”对他也没办法。

粉碎“四人帮”后,孙名泉愤怒声讨“四人帮”罪行,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积极参加民革省委会各项政治活动,他写信给去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宣传祖国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1980年7月起,孙名泉被选为民革浙江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委,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政协浙江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4年9月19日,孙名泉在杭州病逝。

樊兆甫

1923年 出生于安徽凤台县

1939年底 加入国民革命军,为77军179师537团团长过家芳的卫士,后任团部文书

1941年3月 保送到黄埔军校学习

1943年 任537团2营营长参谋

1948年 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102师师部译电局局长,1950年回乡

进入低矮的院门,左边是一间茅草屋,里面是一些破旧的农具,上面落满灰尘。右边是一间面积约20平方米的瓦房,地面高低不平,里面摆着一张床和桌椅箱柜等家具,都已经旧得发黑。平房的墙壁上挂着一个相框,相框的左上角有一张年轻军官的照片。

“这是我表哥过家芳。”82岁的主人樊兆甫指着相片说,“我16岁的时候,就是我表兄过家芳带我加入张自忠部队的,那时候,他是国民党537团团长。”

16岁的樊兆甫加入部队后,经过3个月的简单训练,就参加了抗日名将张自忠牺牲前的最后一次出征。加上目睹张自忠的遗体,樊兆甫只见过张3次,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樊兆甫多次说:“张将军真的是个好人!”

表哥带我入伍

与樊兆甫一起参军的30多名家乡青年中,有15人在抗战中牺牲

1940年4月中旬,盘踞于武汉的日军,从湘北、赣北抽调第六师团及第四十师团各一部,连同原驻湖北省境内的第三、十三、十六、三十九等师团,再加上特种部队,分别集结于湖北的钟祥、随县、信阳各地,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襄东方面主力部队发动进攻。

对此,国民革命军作了周密的兵力部署。而由张自忠任总司令的第三十三集团军之第五十五、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担任襄河守备。此时的樊兆甫是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过家芳的卫士。

前一年的1939年,樊兆甫还是安徽省凤台县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面临着毕业,但是日军的入侵,使得樊无法继续学业。那时,他的表哥(他大舅舅的儿子)过家芳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因为回家省亲,顺便从家乡蒙城和凤台带走30多个青年一起参军(其中15人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先后牺牲)。从1939年底到1940年1月,樊兆甫与同乡们一起从安徽蒙城徒步走到湖北的钟祥县。随后经过了3个月的训练,学习射击、夜战、村落战和山地战等等。

1940年5月1日,日军兵分三路向襄河东岸国民革命军五战区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枣宜会战正式开始。入伍只有三四个月的樊兆甫随即奔赴战场。

连日来,国民革命军虽进行顽强的堵击、侧击,使得日军吃了不少苦头,并时而收复失地,但明港、长寿店、田家集、随县高城、安居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

5月7日,张自忠亲率74师过襄河,赴东岸督战。在河东,已有38师和179师。渡河后,天降大雨,张自忠挥师北向,一路疾进。此时,179师在钟祥北直河以北与日军对峙。5月8日,过家芳率领的537团奉命由长寿店以西向敌后方袭扰。9日黎明,张自忠率部继续北进,在二郎庙与敌遭遇,将敌击退。上午,黄维纲师长率38师前来会合。尔后,张自忠指挥该两师马不停蹄,继续向北攻击前进。途中,在新街、白庙、方家集等地与日军发生激战,毙敌甚众。经过两三天的努力,张自忠与河东各师陆续取得联络,逐步控制了局势。

但张自忠的积极作战行动,引起日军的严重不安。5月11日,日军第十三师团和第三十九师团掉头南下,集中力量攻击张自忠部。

13日晚,179师和180师先后来电告知,两师师部分别被敌阻于田家集、老河口。因此,两个师均需接应。为接应上述两师,张自忠决定把部队分为左右两纵队:黄维纲师长指挥38师为左纵队,向田家集方向推进,接应179师;74师为右纵队,由他亲自指挥,先接应180师到方家集集中,然后向南追击。

之前,179师副师长吴振声令537团肃清敌人后,继续向新街前进,与38师会合,归38师师长指挥。

5月14日拂晓,日军在新街向537团发起猛攻,战况激烈,537团陷入重围。此时,东面的38师也与敌激战,西面二十多里处的枪炮声尤为激烈。后来得知,那正是南瓜店,就是张自忠将军与日军激战的地方。

5月15日,日军用炮火掩护步兵向537团猛攻,并用3架飞机参战,战斗更为激烈。16日,日军继续向537团发起进攻,但至中午时分,38师方向炮火沉寂,张自忠方向炮火也已消弱。此时,537团周围,日军援兵增加,攻势更烈,537团被迫向东北突围。后奉38师师长黄维纲的命令,向西进袭,向总司令张自忠靠拢。

但5月17日下午,537团经方家集到吴河营附近时,得知总司令张自忠已于16日牺牲。

白天睡觉晚上突袭

枣宜会战日军伤亡也很大,鬼子尸体在晒谷场上堆成一座小山

枣宜会战期间,作为一名普通卫士的樊兆甫,并不知晓他所在的537团,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也不知道该团是怎样与张自忠短暂会合后,又迅速离开的。但樊兆甫记得很多战争的细节。

1940年5月中上旬,樊兆甫每天都在战斗中度过。“白天,我们打不过日军,日本有飞机,他们的大炮火力非常猛,还有坦克,鬼子也非常多。”樊兆甫回忆说。

相对于日军来说,当时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武器装备还相当差,只有手榴弹、手枪和大刀,还有汉阳造步枪,“我们只有破机炮,但威力相对于鬼子的大炮要差远了”。

因此,537团所采取的战术是,白天不打,而是躲在树林和深草间睡觉、休息,或者直接抱着枪靠在树上睡觉。此间,537团一直处在连绵的山间,但一旦碰见日军就打。夜晚来临,537团变被动为主动,偷袭日军。

连续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士兵们吃的都是炒米,喝冷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只装炒米的袋子,吃完了,部队临时再炒。“但由于条件不好,米都被炒焦了。”

5月的湖北,正值雨季,时降小雨,战士们仅一身衣服,湿了又被自己的体温烘干,不久又被雨水淋湿。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日军伤亡一样惨重。樊兆甫还记得,打扫战场后,日军士兵的尸体在老百姓的晒谷场上堆成一座小山,然后浇上汽油烧毁。

5月17日,樊兆甫随537团赶到钟祥。张自忠的遗体被运到钟祥。日军用白布将张自忠遗体包裹装入棺材,棺前插一木牌,上写“支那总司令张自忠之灵”。

“我看见了张将军的遗体,很惨,头部被子弹打了一个窟窿,腹部被鬼子刺了几刀。”2005年8月4日,樊兆甫比画着说。

根据日军战史资料显示:日军一等兵藤冈,端着刺刀向中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5月17日,过家芳派人将张自忠的灵柩抬回,并由38师连夜护送渡过襄河。

张自忠写信“照护我”

一个平易近人的高个长官拍着樊兆甫的肩膀问:“小兄弟多大?”

1940年5月17日,是樊兆甫见到张自忠的最后一面。而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至今还清晰地刻在樊的脑海里。

1940年3月1日,入伍不久的樊兆甫和另外7名新兵,在副排长杨拱斗的带领下,到襄河渡口去领口粮。樊扛着竹竿走在最前面,突然看见五位长官模样的人在襄河沿岸观察地形,樊立正向他们敬礼。

其中一位高个长官拍着樊兆甫的肩膀问:“小兄弟多大?”“16。”“读了多少书?”“初中。”“叫什么名字?”高个的军官又问。“樊兆甫。”“什么时候入伍的?”“今年一月份。”“家乡在哪里?”

“家乡在安徽蒙城。”樊回答的是他表哥过家芳的家乡。高个长官对樊兆甫似乎很感兴趣,他接着问:“蒙城到这里有两三千里路,你是怎么来的呢?”

“是跟着我表哥过家芳一起来的。”樊兆甫回答道。

一番询问之后,高个长官拿过纸笔,写了一张短信让樊兆甫转交给过家芳。樊兆甫一看才知道,眼前这位平易近人的长官模样的人竟是当时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纸条上写道:“家芳兄:你的表弟樊兆甫还很年幼,千里援军抗日,且伶俐俊秀,又有文化,可照护他,以后有机会提拔他上学。此致,张自忠即日。”

这是樊兆甫凭着自己的记忆记录下来的文字。樊以前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在“文革”期间,日记全部烧毁了。

1941年3月,樊兆甫果真被保送到黄埔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后,樊兆甫被安排到537团二营开展敌后游击战,樊给营长徐桂森当参谋。

左臂被机枪打了个洞

“我就用一只手上子弹,先用腿夹住枪把子,然后用右手装子弹”

1943年冬的一次战斗中,徐桂森的左胳膊被日军的机枪打断,樊兆甫的左臂也被日军的一颗子弹打穿。这个子弹穿过的洞,在以后的岁月里虽然长了新肉,但是在手臂的两面,至今都还留下两个窝。

那天正值黄昏时分,天上高高挂着月亮,湖北当阳的李家冲浮动着腊月的寒冷空气。徐桂森带着全营500人,趴在山冈上伏击一路日军,日军人数约为400人。

头戴钢盔,手握手电筒和长枪的日军越走越近。二营的士兵们迟迟等不到开枪的命令,有些不解。樊兆甫对徐桂森说,不要急着开枪,等日军到了我们跟前的时候,我们才打。

当日军逼近到几十米远的时候,随着徐桂森的一声令下,手枪、步枪、手榴弹一起打响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日军瞬间被打乱了。

“这次战斗只打了1个小时就结束了,日军被打死300多人,有的鬼子还没死,有的当兵的用石头把他砸死。我们也牺牲了100多人,都是很年轻的。”樊兆甫说。

但是在这次战斗中,营长徐桂森的左臂被打断,樊兆甫的左臂也被机枪打穿了一个洞。“左手抓刀就抓不住了,也不能上子弹。我就用一只手上子弹,先用腿夹住枪把子,然后用右手装子弹。”82岁高龄的樊兆甫用十分生猛的动作演示着,好像又回到当年他年轻时的战场上。

直到抗战结束,樊兆甫一直在湖北的当阳、南漳等地跟日军打游击。“都是选择夜间和刮风下雨的日子打。这一带的日军据点都不大,到抗战结束,我们基本上把这一带的鬼子都消灭掉了。”

随表兄参加解放军

一次回乡彻底改变了樊兆甫的命运,他3个年幼的儿子后来被饿死

1946年1月,樊兆甫随国民革命军第77军进驻徐州,守卫运河。那时,他的表兄过家芳已经是77军132师师长。

过家芳,早在1927年便加入共产党,和彭雪枫、过家和等人在西北军29军从事兵运。后彭雪枫的身份暴露,不得不经上海到江西苏区随红军主力征战。过家和被派到安徽。过家芳因其父过之翰在西北军地位较高,利于掩护他的真实身份,所以继续从事兵运。一次,宋哲元拿着清查名单指着过家芳的名字对过之翰说:“你儿子怎么会是共产党呢?”随即拿毛笔圈去。因此,过家芳一直深入到国民党内部。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过家芳和同为中共地下党员的何基沣、张克侠一起,组织国民革命军第59军和第77军共同起义。起义后,过家芳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4军副军长。

“李先念来过很多回,和我表兄说话,我不知道是谁,等他走了之后,我表兄告诉我说,这个人就是李先念。”樊兆甫回忆说。

跟随过家芳一起起义的樊兆甫,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102师师部译电局局长。樊应该有更好的前途,但是1950年的一次回乡彻底改变了樊兆甫的命运。

那年,樊兆甫请假回家,安葬去世的父亲,结果族中的长辈都劝他不要再回部队了,留在家里教书,村里的一所小学有100多个学生,但没有老师。在长辈们的劝说下,樊兆甫最后选择留在家乡教书。因为樊的名声,导致附近学校的学生都转到樊兆甫的学校里,因此,樊被人怀恨在心。有人偷偷向当地政府告他,说他是“黄埔特务”,樊因此被关了几个月。

1958年,樊兆甫更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他被打成“右派”,强制参加义务修路,而他的3个年幼的儿子,都在此期间饿死,仅剩下一个女儿。

樊的老伴现年84岁,他们的女儿帮他们种了4亩地,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凤台县政府给樊每月发放360元的生活费。

“当地政府对樊还是相当照顾的,其他的黄埔军校的学员(指非退休人员),政府只发100多块钱的生活费。”淮南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袁国兴说。

国民革命军第37师抗日烈士

胡重鲁 中校团附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喜峰口夜袭牺牲

冯庆远 少校团附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喜峰口夜袭牺牲

王霈林 中校团副 29军37师22团陕西 1938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牺牲

王合春 营长29军37师祁志远团 1933年3月18日喜峰口战役,罗文峪向山岔口西部吧敌人阵地进攻牺牲

王宝良 营长 29军37师217团特务营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苏东元 营长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喜峰口夜袭牺牲

丁象乾 营长 三十三集团军七十七军三十七师一○九团第三营 1942年11月中旬,湖北远安夜袭当阳日军机场牺牲

王凤芝 代营长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喜峰口夜袭牺牲

王?? 代营长 29军37师110旅217团1营 1933年3月喜峰口牺牲

冯庆远 代营长 29军37师110旅217团1营 1933年3月喜峰口牺牲

王连长 代营长 29军37师110旅217团1营 1933年3月喜峰口牺牲

张海东 副营长 29军37师 1933年3月19日喜峰对峙壮烈殉国

王延立 连长 29军37师217团3营12连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赵炳榜 连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牲

李奉先 连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

侯德兴 连长 220团3营 1933年3月13日喜峰口牺牲

杨博济 连长 29军37师 1933年3月19日喜峰对峙壮烈殉国。

钮吉辰 连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9连 1933年春,喜峰口抗日战役,争夺喜峰口东侧烟筒山牺牲

耿锡洲 连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1连 1933年春,喜峰口抗日战役,争夺喜峰口东侧烟筒山牺牲

刘庆安 连长 29军37师佟泽光旅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右翼铁门关牺牲

孔宪全 连长 29军37师219团3营10连 1937年7月在卢沟桥战斗中牺牲

高玉龙 排长 29军37师佟泽光旅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右翼铁门关牺牲

郭银涛 排长 29军37师217团3营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穆宗贤 排长 29军37师217团3营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张心忠 排长 29军37师217团3营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张汉祥 排长 29军37师217团3营 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牺牲

侯凤鸣 排长 29军37师109旅3营9连 1933年3月喜峰口,在血战中手刃数敌后壮烈殉国,

宋发俊 排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牲

宋长龙排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牲

孙鸿宾排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牲

李万珍 排长 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 1933年3月11日喜峰口西侧高地牺牲

李怀福 排长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喜峰口夜袭牺牲

常保存排长 29军37师110旅 1933年3月14日攻击喜峰口东北长城牺牲

金德芳 班长 29军37师110旅217团3营通讯班河北省良乡县人,1933年3月10日喜峰口夜袭敌人胜利后,掩护部队向兰旗地转移时,他率王福全第二人殿后,击毙击伤敌三人后壮烈殉国 年21岁,

侯万山 班长 37师109旅500壮士,1933年3月喜峰口壮烈殉国。身边战友回忆,侯挥舞大刀。连续砍倒了7个日军,直到大刀全部卷刃而无法再用,才中弹牺牲。之后,宋哲元果然把侯万山夫人生下的双胞胎认做亲子,并且带回宋家抚养。宋哲元给二人取名为宋纪峰和宋纪峪,以纪念其父在喜峰口罗文峪的牺牲到了二人18岁成年的时候,宋家出于对侯万山的尊敬,又让其恢复了侯姓!

薛跃坤 司务长 29军37师109旅3营9连 1933年3月喜峰口,在血战中手刃数敌后壮烈殉国

索金玉 战士 29军37师220团3营12连山东省定陶人 对日作战胳膊受伤,牺牲于千阳【可能是106后方医院】赵登禹,字舜城。1898年7月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六)出生于山东菏泽。1918年1月毕业于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模范连第二期。积功累升至第132师中将师长。1937年7月28日在河北大兴指挥部队突围时遭到日军伏击殉国。 赵登禹于1914年入第16混成旅当兵,被编在佟凌阁连,因表现出色被保送入模范连受训。毕业后调到冯玉祥的司令部当亲兵,到1922年被任命为排长。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赵登禹以功升至团长,可谓西北军中之佼佼者。北伐胜利前夕,赵登禹被提拔为第27师师长,但马上又碰上部队编遣,被免去了军职,成了副旅长。一直到西北军反蒋后才又被重新任命为25师师长。可又因反蒋失败,部队被缩编为一个团。好在宋哲元和冯治安都比较赏识赵,于是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第37师109旅少将旅长。长城抗战爆发时,赵登禹指挥大刀队夜战喜峰口,曾被媒体大肆报道,被誉为抗日英雄。但在战后的授勋名单里,赵登禹仅得了三等云麾勋章,有些没有参战的却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实在有些奇怪。好在他的109旅因战功被扩编为132师,赵登禹也就第三次当上了师长。

七七事变爆发时,赵登禹的132师驻防河间。7月27日,赵登禹奉命率部接替友军在南苑的防务,并被任命为南苑地区驻军的最高指挥官。赵登禹接到命令后立即驱车前往南苑组织司令部,但没曾想日军第20师团所属部队行动迅速,后期出发的部队被阻挡在了团河。当28日日军第77联队对南苑发起进攻时,赵登禹只能硬着头皮指挥友军组织反击。当时的南苑驻军除了副军长佟凌阁指挥的三个教导团外,还有军直特务旅、38师的三个团。战斗打响后,佟凌阁急忙找赵登禹商讨反击事宜,但没曾想赵根本指挥不了别的部队,而赵自己的132师又遭到日军阻击无法到位。经过一阵无力的抵抗之后,佟、赵二人只得商定分道向北平突围。当天下午,当赵登禹指挥师部人员撤至大红门时,突然遭到了奉命迂回包抄南苑国军后路的日军中国驻屯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也)的伏击。赵登禹急忙组织反击,不幸胸部中弹身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官长赵国治、副官主任李先池和随从副官赵登高等人。赵登禹死后被埋葬于龙泉寺。7月31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迁葬至卢沟桥以东两公里处的西道口山坡。

李宗英 连长 一三二师三九四团徐营机枪连.黄埔军校第八分校,18期的学员 1944年腊月初八黄昏.与日军激战于李家冲,阵亡

吴敬修(1910-1938)河南沈邱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民党第五战区骑兵第九师一旅一团任中尉副官。

1938年4月15日,800余日军乘120辆汽车,在5门大炮的掩护下,向一团阵地发动猛烈进攻。所部奋勇迎敌,激战数小时。当全团发起冲锋时,他高擎团旗向敌阵冲去,全团官兵也乘势攻入敌营,击毁敌汽车30余辆,歼敌过百,使日军惨败撤退。他不幸于激战中阵亡

抗战开始后,侵华日军推进至湖北宜昌、当阳一线,使远安县一下子成为当时的“国防最前线”。当时,国民政府派三十三集团军第七十七军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和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三个师驻防远安。几年间,国民政府七十七军和远安县人民在此坚守,与侵华日军进行了无数次殊死搏杀,成功地保卫了大后方,使敌人始终无法实现其从陆路进川的战略企图。

自1940年起,日军向驻远安的国民政府七十七军发动了多次试探性进攻,均被击退。1941年1月,驻当阳日军千余人又向我军防地进攻。一七九师五三七团三营九连一排长陈云龙巧妙设伏,击毙日军副旅团长横山武彦少将。日军4000多人为了给横山报仇,兵分三路向我军阵地进犯,其先头部队抵达远安县城。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立即组织反击,命令五三五团团长刘廷勋率部队从城关西侧,命令五三七团团长过家芳率部队从城关东、北侧,实行两面夹击。经过激战一天,我军收复远安县城,日军撤回当阳。

1941年5月8日,日军再向我襄河西岸发动总攻。一股日军沿远当公路攻陷木瓜铺,被我一七九师五三五团在远安县以南地区击退;另一股日军进犯到横店子、瓦仓之后,经我五三七团迎击回窜。这场战役打得非常艰苦,敌我均有大量伤亡。

这年夏天,日军集中6000多人,在远安栗溪区(今属湖北荆门地区)向我军防线进攻。我军一三二师携第五十九军一八○师联合作战,击毙击伤日军近千人,一三二师虽伤亡惨重,但始终没有放弃一寸阵地。

三个月后,日军从荆门、当阳两地纠集8000多人,在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三路向我军阵地进攻。一七九师师长何基沣命令五三七团暂时撤出远安县城,诱敌进到棚镇,实行三面夹击,当日军先头部队到达棚镇时,师长何基沣亲临指挥全师反击,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击退。

1942年1月后,我军开始主动向敌人出击。一七九师五三七团二营在营长徐桂森的率领下,夜袭九里岗日军,激战一夜。战斗极为惨烈,二营伤亡惨重,连排长伤亡过半,徐营长身负重伤,四连余连长、五连赵连长同时负伤,五连中尉排长李宗英手刃日军数人后当场阵亡,但也毙敌百余名,天亮后,在新四军五师人员的协助下,朱副营长指挥二营北归,日军也撤回当阳。

日军为了报复,再次纠集重兵从南北两路夹击远安县。战斗中,日军炮兵首次向七十七军阵地发射了催泪弹和窒息弹,我军士兵没有防毒设备,中毒很多,部队只好后撤转移。在撤退中,遭到日军骑兵的多次追杀,但均被我军后卫部队击退,并给敌以重大杀伤。日军正面攻击失败后,改从两边侧翼进攻。我军撤到金镶坪一带高山后立即修筑工事阻击敌人继续进犯,日军连续强攻三天,但始终无法攻克我军阵地。

1942年10月下旬,日军仍从荆门、当阳两地向国军一七九师阵地大举进攻,激战三四天后,我部队有计划地向远安西北山中转移。日军攻到山口时,见两面高山险峻,怕中埋伏,结果只得撤退。

1942年11月中旬,七十七军军部召开团长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会上确定了向敌反击的计划,决定由三十七师一○九团团长程立志率部夜袭当阳日军机场。一○九团接到命令后出发,经过连续两天的行军,到达敌机场外围,发起进攻。此役共消灭敌200余人,烧毁敌机3架,重创数架,捣毁敌机场设施和敌大型军用仓库一座,毁坏敌数吨军用物资。但我军也有较大伤亡。

后来,七十七军在远安洋坪夜红山上给阵亡的三十七师一○九团第三营丁象乾营长修了一座“衣冠冢”,为三十七师阵亡的百多名官兵修建一座“鄂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国民政府中央统帅部对七十七军参战官兵通令嘉奖,并授予三十七师一○九团团长程立志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在七十七军驻防期间,与当地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据当地的胡延勋老人回忆:他家的青砖大瓦房曾经是三个师的师部和军部所在地。吉星文、何基沣、王长海等七十七军将领在他家住过。当时国军部队身着灰军装,后改为黄军装。脚穿草鞋和布鞋,每天吃两顿饭,以馒头和面条为主,不开菜、不加盐,每人发几瓣生大蒜,弹药和粮草补给全靠马匹驮运,条件十分艰苦。老人说:“他们打仗都是为了国家,那时每天都有部队来往穿梭,广场上的军号声和河边的操练声此起彼伏。”

在七十七军驻防的时间内,远安县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远安服兵役者多达45858人,出动夫役多达2180万人次,工匠109万人次。近5年时间,远安县供给驻军军粮12万余石(1420.8万斤),蔬菜1834.56万斤,黄豆70余万斤,香油菜油2700斤,柴5400万斤,木炭窑361口,军鞋45.56万双,军袜23.21万双,猪6.5万头,羊1560只,鸡18.54万只,运送猪3.52万头,军鞋、袜2.5万双犒劳前线。

1943年8月15-16日,由于连续暴雨,山洪暴发,导致远安全县大小河堰均被冲毁。县政府成立水利协会于1944年2月动工修复河堰、桥梁。国军一三二师给予大力支援,抽调了大批人力和物资,使工程在3个月内顺利完成。为了感谢一三二师的支援,县政府水利协会将工程最大的长丰堰改名为“长海堰”,以纪念国军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

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久踞荆门、当阳、远安三县边境的日军撤至荆、当县城以南,待命缴械投降。而长驻远安的国民政府七十七军3个师,先后开赴前方受降。远安县动员出动运输民夫3180名,花了40余天的时间,帮助七十七军收缴日军武器。

抗战胜利后,为了纪念阵亡的抗日将士,远安县的父老乡亲远赴距洋坪镇十几里路的河口乡大红岩的深山里,历时三四个月采出一块块青石,人工抬下山后用牛车驮运、人抬肩扛送上夜红山山顶建设纪念碑塔。该塔为一檐式七层碑塔,高10米有余,具有碑的风骨,塔的外形,由塔座、主塔碑和塔冠三部分组成。塔座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由条形青石垒砌成圆形的底座,第二层由八块青石拼装成八棱形的塔身,一方雕刻一字共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大字,在第二层上方是一圆形的祭台。

祭台上四层塔碑正立面由上至下镌刻着“陆军第三十七师抗日战役鄂西历年阵亡烈士纪念塔”22个大字,四周镶刻着祥云边框。碑冠由一块巨大的青石打制而成,四角翘起呈檐状,两颗宝珠高高在上,构成塔的完整外形。每块碑石之间有凸凹榫,由糯米浆牢牢地粘连浑然一体。主题碑文由三十七师师长吉星文题写,另有三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张克侠亲笔敬题的“丹心不死”等字。

纪念塔(全景)正面主题词全文:陆军第三十七师抗日战役鄂西历年阵亡烈士纪念塔. 战后,七十七军在远安县洋坪镇夜红山上特意为丁象乾营长修了一座“衣冠冢”,并为此役阵亡的一百五十多名士兵建立了一座“陆军第三十七师抗日战役鄂西历年阵亡烈士纪念塔”;塔体镌刻何基沣将军、张克侠将军“浩然正气”、“丹心不死”,吉星文“袍泽哀思”题字。以彰表功绩,启迪后人。纪念塔毁于文革时期。

为纪念陆军第三十七师在鄂西历年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七十七军选定原远安县县政府所在地洋坪镇东北面的夜红山,开始建立三十七师抗战烈士纪念塔,并举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0743.html

更多阅读

国民革命军第42军来龙去脉 第42军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2军一、国民军方振武部一部组成的第42军该军前身是直系军阀张宗昌所属部队一部。1925年12月,张宗昌所属方振武部投奔冯玉祥的国民军后,被改编为国民军第5军,方振武任军长。下辖:第1旅,方振武

国民革命军第46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6军。一、黄埔军校教导师等部组成的第46军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等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后,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黄埔军校教导师,黄

国民革命军第74军来龙去脉13 国民革命军74军军歌

忧郁的齐克果作品“出来混迟早要换”,第44军溃败,许国璋殉国石门的失守终于让日军打开了前往常德的大门,之后日军各师团如潮水一般涌向常德,王瓒绪曾经率领川军将士在枣宜会战等会战中血战沙场,为抗战也算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本次常德会战却

国民革命军第35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35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5军。分别为湘军和晋军。湘军湘军第8军第2师组成的第35军该军前身是湘系唐生智所属一部。1926年3月,湘军军阀唐生智起兵赶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自任代理省长和善后督办。同年4月,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69军。一、北洋军“五省联”一部组成的第69军阮肇昌第69军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江苏陆军第6师和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

声明:《国民革命军第77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为网友倒不出的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