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 老北京话

北京话

动作、形容、语气

能干儿: 能哏儿, 干(gen,音:哏),如"他不是挺能干儿的吗,他怎么不敢来了";

念秧儿:有事、想达到一个目的,却不直说,只在一旁暗示性地念叨,如:“人家做得好好的,马上就要成功啦,你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别在这念秧儿”;

没瘘儿: (瘘loú,字面应该写做:漏,漏洞的漏)进展顺利、万无一失;

拽咧子: 对不满意的事不直说,在一旁一直说些牢骚、不受听的话;如:“看不顺眼咋地,愿干就一起干,你拽什么咧子”;

多咱:什么时间 如:“你多咱给我买手表了”;

抽不冷子: 冷不防、突入其来,如:“你抽不冷子进来,吓了我一跳”;

撩着崩儿: 遇事不沉着、不讲道理、暴跳;如:“你有话好好说,别撩着崩儿”;

有里儿有面儿: 懂得人情世故、办事周全、不失礼;

底儿掉:没完没了、问到底;

褶子了: 坏了、完了、无可挽回(似熨烫衣服压出褶子)

歪了:坏了、完了、无可挽回,同“褶子了”;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里:“您家里(音:Lou读四声)挺好的”。

一照面儿就得(音:Dei读三声)打招呼。

“起了您恁?”。

沏:“我哪儿正沏着哪,没喝我哪儿喝去(音:QI读四声)”。

俩:(音:Lia读三声)人。

得:“没哪,得(DEI读二声)会儿哪”。

滚包: (发音:guň bāo)“滚包”通常指棉衣被褥里的棉花使用时间久了棉絮压实棉丝紊乱;或者指棉衣因行线断而棉絮聚集在一起生活中借用棉絮破旧来形容屋里杂乱不堪。(博友《瑛子》提供)

沦湿:(沦lūn)淋湿;

悠:慢一点儿,迟缓一些,如:“这活儿,您悠着点儿干,给我留点儿”。

掰哧: 理论

伍的: 什么的、等等、之类,如:“往篮子里装点儿东西伍的”;

姥——姥: (姥laā,平声,姥laá,上声)不同意的语气,如:“姥——姥,他敢”前音长,后音短、轻;

六猴:轻蔑,瞧不起 如:“六猴,甭听他瞎吹”;

臭皮囊:(发音:choù pináng)是贬义词,形容有的人脸皮厚不懂羞耻。但有时也用来形容有些人为人大度心胸宽阔,对于旁人的讽刺讥笑毫不介意不屑一顾。(博友《瑛子》提供)

刮:(发音:guǎ,第三声)通常指鸡鸭鱼肉吃得过多身体积存脂肪造成肥胖,这就需要节食或多吃粗粮把身体里的脂肪消耗掉,在北京土语里就叫“刮”。(博友《瑛子》提供)

归拢(发音:guilèng)“归拢”从字面上看就很明确是把各种物品收拾整齐,或分类,或分种,清楚整齐的收拾起来就叫“归拢”(博友《瑛子》提供)。前声略长,后声轻。

担待:(发音:dāndài)负责、担承的意思。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错误、缺点不计前嫌。进而对别人理解、原谅就是“担待”。比如有的年轻人言语不周冲撞了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年轻人的家长就会为老人家赔礼道歉,同时说道:“请您担待”(博友《瑛子》提供)

央给儿:(发音:yānggèr)态度诚恳的央求。“央给儿”是多义词,其中含有赔礼、央求、哄求,说尽好话使对方原谅、应允、转啼为笑···诸等意思。(博友《瑛子》提供)

趿拉:(发音:tālà)“趿拉”即是名词也是形容词还是动词。在北京土语中“趿拉板儿”就是拖鞋的别称;生活中有的人走路抬不起脚跟,走路时使得鞋经常擦地就形容为是“趿拉脚儿”;还有的人经常穿鞋不提鞋后跟,把鞋后跟踩在鞋里就叫“趿拉鞋”;有時还形容有人走路拖泥带水声音很大,北京土语就形容是“踢里趿拉”。(博友《丹顶鹤》提供)

没咒儿念: (发音:méi zhòrnia)(“咒”本是佛道专用术语,佛道家不会咒语也就失去了法力神术。生活中借用佛道家们的“咒”来形容人们有时候思想空洞缺乏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感到棘手无措,通常就说“我已经没咒念了!”博友《丹顶鹤》提供)

瞎咋呼: (发音:xiā zhàhu)(这里的“瞎”是盲目;“咋呼”就是虚张声势。“瞎咋呼”无疑就是形容没有真才实干,表面上轰轰烈烈实则空洞无物。博友《丹顶鹤》提供)

大半儿: (发音:dàbàr)(北京土语里的“大”有时候表示成分很“多”;“半儿”当然就是表示多于百分之五十。“大半儿”就是“大约”“大概”“估摸”“可能”“也许”“猜测”···诸等意思,但最终意思仍是模棱两可犹豫不决不能肯定,比如:“咱们别等他了,天到这般时候大半他来不了!”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末拉尾儿: (发音:mò lèyr)(“末拉”主要意思在“末”字,表示最后的意思,而“拉”是没有内容的助词;“尾儿”读音:“以儿”,意思也是“末尾”,这句北京土语也是重叠性的形容词,更加深了人们对于“最后”一词的深刻理解。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茛:(发音:geň“茛”读第三声),原意是形容含水分低又辣又硬不好吃的萝卜,后来引申到生活中形容有的人脾气耿直说话直率性格倔闷不善交谊,这样的人大家就会说他很“茛”。(博友《一帆风顺》提供)

魔症:(发音:mózhèng),“魔”是走火入魔的简化,“症”当然就是病症的意思。对于做一件事情思想过于集中废寝忘食已经达到入迷的状态就可以说他是“魔症”;生活中对于疯狂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精神不正常者也可以说他是“魔症”。(博友《凡鸽》提供)

死鱼不张嘴:(发音:si yú bù zhāngzǔi)(鱼儿生活在水里嘴的一张一合吸进水流含有的氧气通过腮的吸收到达血液传遍鱼的全身,鱼儿死了也就不再有张嘴的动作,所以说“死鱼不张嘴”。这样来形容有的人不喜欢张口多说话,平时有性格偏执的孩子对于家长或老师提出的问题拒不回答就可以形容为“死鱼不张嘴”。(博友《凡鸽》提供) )

拿大顶: (发音:ná dàdiňg)“拿大顶”是身体倒立的动作,通常在表演杂技的时候演员们表演头朝下脚朝上的超常节目就是“拿大顶”。(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翻扯 :(发音:fānchè)又写“翻车”,“翻”读重音“扯”读轻音。一般形容话不投机突然发急、翻脸、发火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翻扯”还包含翻老账、揭老底的成分。(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掰扯:(发音:bāichè)褒贬两意,理论、狡辩、追究;

把不住边儿: (发音:bǎbūzhù biaār)北京人管传达室的门卫人员叫“把门儿的”,这句“把不住边儿”是说门卫人员没能尽职尽责使得各色人等随便出入给单位造成不安全因素。运用到某些人身上是形容有的人说话大言不惭侃侃而谈,爱吹善侃说话云山雾罩没有一定准谱儿,就如同单位里缺少了门卫一样嘴边没有“把门儿的”。(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挑费: (发音:tiaǒfèi)“挑”读第三声,是“支撑”的意思;“费”是“费用支出”,“挑费”是指家庭日常生活必要的花销用度的总称。(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迄小儿 (发音:qíxiǎr)(“迄”可以写成“起”,是根源起始的意思;“小儿”是北京方言“孩提”的俗称。合在一起“迄小儿”就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意思,比如说:“他们俩迄小儿就天天在一块玩,直到现在仍然经常在一起。”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没门儿: 不可能;

溜边儿:在边上走;

拉晚儿:延误、延迟、加班;

骨里: (发音:gúlì)圆溜儿;

麻溜儿: 利索、快速、别耽搁;

晕乎: (发音:yūnhù,晕,长音;乎,轻音)一时大意、发懵、糊涂;

咋乎: (发音:zhàhú 乎,轻音)没必要地张扬,发出大的声响;

砸窑:留着不给别人的意思。

局器: 仗义,大方,豪爽。

点卯 :到那儿报到或看一眼,打个照面儿的意思,北京土话。

言语:说话的意思,言语的读音是元义,北京口语。

翻车 :即翻脸的意思,北京土话。

炸了庙:惊愕,急眼的意思。

瞎了:倒霉了、完了。

出现场:[gongan]人员赶到事发现场,处理问题。

念央儿:跟人说自己的意思,但又故意让旁边的人听见。

摔咧子:发脾气。

这程子:这一段时间。

拉了胯:服软。

半不啰啰:半截儿,事情做到一半,尚未完成。

大拿:能作主管事的人。

抹不丢地:难为情,面子上不光彩。有时,也说成抹咕丢的。

大限:即寿数。过去人们迷信,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大限已到“就是数已到,快到死的意思。

火筷子:老北京人捅火炉子的铁棍,也叫通条。

末末了儿:最后、最终,有时也简化为“末了儿“。

概儿不论:京城新土语,一概不管的意思,论,读“吝“。

颠儿了:撒腿跑了。

勺上:“勺“是北京土话,打,打架的意思。“勺上“,就是连带着把他也给打了。

横:北京土话“横是“的简化音,“横是“是“横竖“的变读,有大概、反正、也许的意思。

唏溜儿:北京土话,说话用鼻子吸气,即不利落的意思。也可写作吸溜儿。

点儿背:北京土话,“点儿“,指不幸的遭遇、运气;即所谓的背时。“点儿背“的意思是运气不好,倒霉。

脏了房:老北京人迷信,认为人被凶杀,死在屋子里,会带来晦气。

咕容:在地上蠕动的意思,北京方言。

遭践:埋没、糟踏的意思,自己把自己给淹践了,即自杀的含义,北京土话。

业障:作孽、罪过。
一绷子: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北京土话,。
片子:“片“读骗,片子即名片,北京新土语。

猫着: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北京土话。
怯勺:不懂行,闹笑话。
全活儿:即卖身,也就是暗娼,京城隐语。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葛: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北京话 老北京话
晚嘛晌儿:晚上。

日咕:是“做”和“弄”的意思。

咕倒、倒腾:咕倒(daǒ)、倒(daǒ)腾:一般意义上都是“做”和“弄”的意思,生产、生活上常用;只在特定环境,视情况而言,咕倒,则有琢磨、研究之意,倒腾,或有反复研究、反复做之意。

呲瞪:(呲cī,略微长声,瞪dèng,轻声),批评的意思(这是句满语)。

挨呲儿:(呲cī)是受批评,挨瞪是受嗔怪的意思。如:“你别老呲瞪孩子行不行”。

奥不噔的:形容东西太甜不好吃的意思。如:“瞧你买的甜瓜,奥不噔的!怎么吃呀。”

巴不能够儿:求之不得,非常希望。如“这档子事交给他,您别瞧表面不言语,心里头,巴不能够的呢!”

白水窦章:这是《百家姓》里的一句四个姓氏,原文是“柏(bo)水窦章”,北京人借“柏水”俩字特意念成“白水”形容茶水不酽的意思。如:“您给我们预备的什么茶呀?连点色儿(注:shai)都没有,合着我们上您这儿白水窦章来啦!”

半彪子:不庄重,好开玩笑的人。如:“今后你少理他,这人是半彪子,整天一点儿正行儿都没有”。

不得烟儿抽:行容被歧视,受到冷落的意思。如:“就你这死心眼子,别瞧你这么玩命干,到死也是不得烟儿抽”!

不论(lin)秧子:不管不顾的意思。例:“他竟敢欺负咱们爷们儿,惹急了我可不论秧子,非拿板儿砖招呼他不可”;

不醒腔:不明白的意思。如:“说你这么半天了,你怎么还不醒腔啊”;

藏蒙哥儿:捉迷藏的意思。如:“妞子,今天咱们不拍洋画儿了,还是玩藏蒙哥儿吧”;

蹭棱子:消极怠工的意思。如:“我告诉你,这差事要干就好好儿干,甭整天跟我这儿蹭棱子”;

叮噹五四:行容速度非常快的意思。如:“您还别说,就这点儿活儿,没几下儿,叮噹五四就干完了”;

独闷儿:独吞的意思。如:“这小子真不地道,把钱给独闷儿了”;

二五八档:指事情没办完就放弃了的意思。如:“瞧你这事办的,怎么二五八档啊”。

肥得噜儿:通常指肥肉,但在北京也有对胖人的一种贬称。如:“你瞧你肥得噜儿的这身肉,将来怎么给你说媳妇呀”;

嘎七马八儿:指混杂的,不三不四的人。例:“瞅你们这帮嘎七马八儿的东西,以后跺我远点儿”。

肝儿颤:害怕的意思。如:“想起打仗我就肝儿颤”。

怯混儿:对外地农民的贬称。如:“就你这模样,怎么跟怯混儿似的”。

唧噔嘎噔:行容一种走路的声音,北京人一般常用这个词讽刺来那种爱臭美的人。 例:“你瞧他整天穿着双皮鞋屋里屋外唧噔嘎噔的,不知道怎么臭美好了”。

鸡一嘴鸭一嘴:形容人多嘴杂纷纷乱说的意思。如:“瞧你们这鸡一嘴鸭一嘴的,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人嫌狗不代见:令人生厌的意思。如:“你这孩子太淘汽,真是人嫌狗不代见”。

抠屁股嗍手指头:北京人常用来形容那些极为吝啬的人。如:“就你这抠屁股嗍手指头的主儿,也舍得买带芝麻的饽饽”。

拉老婆舌头:形容好传闲话,搬弄是非的意思。如:“你这人怎么专好拉老婆舌头呢?唯恐天下不乱是怎么地”?

来不来:形容经常的意思。如:“你怎么来不来的就训人呢”?

满盘子满碗:形容圆满成功的意思。如:“今天这档子事可以说是满盘子满碗,无论是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沫沫丢丢:形容叫人难堪,不好意思有话说不出。如:“你瞧他那沫沫丢丢的样子,真让人难受”。

鸡贼:小气,吝啬,暗藏私心。

翻车:北京土话,即翻脸的意思。

炸了庙:北京土话,惊愕,急眼的意思。

裹乱:从中插入干扰的

搂:控制。见怂人就搂不住火,见到软人控制不住发火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干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褃节儿:裉(kèn),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过去的人不讲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交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

走迹: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同"走板了"一词。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角,读:juěer,音"觉儿"):扮演的是什么角,去是当的意思。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猖狂的意思。

找根绳儿:上吊自杀的意思。

硌窝儿:指鸡蛋、鸭蛋在出窝之前受到破损。

迟登:犹豫的意思。("登"念轻声)

熬可:煎熬的意思。

联手儿:合伙、合作人。

这会子:会(hǔi,音:悔)。这会子表示时间很长,即这么半天的意思。(红楼梦里有出现过好多次这个词)

没正型儿:多用与贬意,指调皮,没正经的。

麻利儿:利(liú,音:溜)北京土话,赶快,快点的意思。此语必须加儿化韵,"利儿"读轻声。

嘿喽儿着:(嘿:hoú),如:让小孩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忤窝子:生性怯懦,腼腆,胆儿小的意思。

闪:北京新流行语,闪开,躲避,舍弃的意思。

张八了样儿:不稳重的意思,多指女人性乱。

错来:其实的意思。

老着脸:舍脸的意思。

不顺把:把(轻音带过,bà),事业上不顺利的意思。

披虱子袄:形容遇到了扯缠不清的麻烦事;

二意思思:犹豫不决;

晕菜:晕眩的意思,引申为真是没办法;.

见天:天天的意思;

轴:指脾气执拗、干事不灵活的方式去做事,如“这人真轴”;

不着斤不着两:北京人常说的俗语,即没头没脑的意思。与"不着四六"一个意思;

甩片汤话:甩闲话或风凉话;

跑头子货:不正派的女人,"跑"有私奔之意,所以这个词有与男人私奔的意思。(这我也没听说过);

说话要走:说话,就是马上,很快的意思,这是北京人常用的一个口语。例如:“我说话就当小组长了”;

出杠子、杠了: (gàng四声、le轻声)出彩虹,;

撂蹦儿:疼得、急得捶胸顿足、一个儿劲儿折腾;

打这儿、接这儿:“打”(jiě三声),接(jiě,三声),意为:从,如:“从这儿往东去有一石头桥”;

在: “在”,(zǎi 三声),如:“你在这儿坐着”;

界壁儿:(界jiè,四声,壁儿biěr,三声,带儿化音)住家的隔壁、邻居;

比:(发音pǐ三声或者bǐng三声)比较,如:我比他大;

傍着:即依附,“傍家儿“一词由此引申而来。

打漂儿:-即无职无业,在社会上闲逛。北京土话。

葛: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葛。

见怂人就搂不住火:见到软人控制不住发火

猫着:闲呆着的意思,也有躲藏的含义。

怯勺:不懂行,闹笑话。

晚嘛晌儿:晚上。

一绷子:即很长时间的意思,有时也说一绷儿。

搓火 :惹生气

寒碜 :尴尬,难堪,难为情,出丑

捯扡 :

死乞白咧 :过度勉强,强人所难

较劲儿 :与人过意不去

臊眉搭眼 :尴尬,难堪,难为情,出丑

卧槽 :卧底

歇菜 :不可能,不成功

别介

忒 :特别

搓火 :加剧矛盾、没事找事、制造别扭


名词、称谓

起子:面肥、苏打、发酵粉,用于蒸馒头、包子发面;

胰子、洋胰子: 肥皂 ;香皂 香胰子;发小儿:(发音:fàxiǎr)“发小儿”又称“发孩儿”,老北京话称梳小辫撒尿和泥的顽童,孩提时代一起长大的玩伴长大以后都可以称呼对方是“发小儿”。(博友《华山化缘》提供);

取灯儿: 火柴;

鸡子儿: 鸡蛋;

练家子:练武术的人。

小力笨儿:在店铺或车站码头做粗活、杂活的学徒。

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称呼,解放前送水多为山东人。

孙儿:被泡的男孩。

尖孙: 漂亮的男孩。

练家子:练武术的人。

理门儿:老北京一种禁烟酒的民间社会组织,形式近似“理门公所”管理事务,加入者称为“在理儿“,对外人推辞烟酒时就说“我有‘门坎’。”

管儿劳: 肺结核,破旧不结实的物件;

土鳖:指没见过世面不开眼的人。

童蛋子儿:童贞之意;

洋镐苍果:老太太;

果儿:被泡的女孩;

尖孙:漂亮的男孩。

尖果:漂亮的女孩;

涩果:难看的女孩;

戏果:泡妞,嗅蜜;

鸡:野鸡、暗娼的简称,也被称为“鸡婆”;

全活儿: 即卖身,也就是暗娼,京城隐语。

傍家儿: 情妇,现在官称二奶。

号:监狱或拘留所的别称;

垫窝儿:猫、狗产仔时最后一个出生的叫垫窝儿;而生活中的北京人往往善意的取笑其最小的兄弟时,就管他叫‘垫窝儿’;

板儿锹:铁锹;

王老五:单身汉的谑称。。

蝴蝶: 蝴蝶(蝴:hù四声,蝶:tiě三声,互铁儿);

唧鸟儿:(唧:jì,四声)蝉,北京最常见的是蝉,正名是黑蚱蝉;

伏天儿:全身黄绿色,多见于夏末秋初,个头比黑蚱蝉小一号,学名蒙古寒蝉;

小热热儿:浑身晦暗杂色,抓住手感麻不楞登,是北京出现最早的蝉,见于北京近郊山上,六月初九开始鸣叫,学名是蟪蛄;

乌英哇:叫声是“乌英,乌英,哇”,八、九月才多起来,只要不下雪能存活到十月,学名 鸣鸣蝉;

蛐蛐儿:一种蟋蟀,学名迷卡斗蟀;

二尾(yǐ)儿:雄性迷卡斗蟋,两根尾须;

三尾(yǐ)儿:雌性迷卡斗蟋,三根尾须;

老米(劳迷):一种蟋蟀,不爱斗、爱吃,龅牙大,正名长颚斗蟋,个别有后翅;

棺材板儿:脸怪平阔而倾斜,不会斗,只会顶,正名多伊棺头蟋,有大、小两种,个别有后翅;

飞禽:蟋蟀,能飞的各种蛐蛐;

蚂螂(mā liān):所有的蜻蜓,即蜻、蜓、蟌,都是差翅亚目昆虫。蜻、蜓的关系较近,蚂螂尤指典型的蜻、蜓,体大、粗壮、飞得快;

豆娘:蟌,一种体形小的蜻蜓目昆虫,纤细柔弱、飞行缓慢,属于蜻蜓目均翅亚目;

红辣椒:蜻蜓有的很红,有的不太红;

老杆儿:蜻蜓,雄性蜻蜓,数量少,个儿大,色彩好看、很贼、迅捷,会躲人;

老子儿:雌性蜻蜓,数量少,个儿大,色彩好看、很贼、迅捷,会躲人;

黑锅底:多在北京西山、门头沟、密云,有人叫黑老婆,但是,并不是真正的黑老婆儿,包括两种色蟌科蜻蜓;

小黄:体小蜻蜓,用手揪能抓着,雷雨天到处都是;

膏药:体大蜻蜓,只能用大抄子才能逮着;

黑老婆儿:最少见的一种蜻蜓,翅膀宽大如蝴蝶,飞翔时可反射彩色光泽;

白老婆:蜻蜓,通体灰白,正名是钱痣灰蜓;

灰儿:蜻蜓,有黑尾巴尖,不好看,数量多,仅比小黄少一点儿;

小辣椒、小老虎:分别是雄性赤蜻、雌性赤蜻,雄雌长相近似;

琉璃鼠儿:蜻蜓,蟌科,多属种,身有蓝色的色斑纹,体小,不及小黄的翅膀大,大多栖身在芦苇、杂草丛中;

水蝎子:蜻蜓的幼虫,长相凶狠,人手去捉拿,水蝎子就用屁股上的三根硬刺儿扎人,因此得名;

刀螂、刀楞:体大、凶猛,学名是螳螂,北京有六、七种;

蜇死牛:大黑蜂,体型壮硕瘆人,不主动攻击人,毒性极大的马蜂,胸有黄毛,屁股肥大黑亮,飞行时有沉重的嗡嗡声;

铡草妞儿、铡草牛儿:嘴如老虎钳,能咬动坚硬的树干,能真刀实枪伤害人,虽不主动攻击人,但是,人要捉它,则毫不留情地蜇人,是柳树的主要寄生虫,学名星天牛;

臭大姐:对人无伤害,长相儿吓人,有异味,蝽类 半翅目 蝽科,秋凉时,常进屋,稍微遇到惊扰酒释放出异味液体,倍人讨厌;

花大姐;瓢虫,受惊后,释放橘黄色异味粘液;

吊死鬼儿:国槐尺蛾幼虫;

火夹子:蠖螋;常见于石下、砖缝里,很少再砖石面上见到,在捉蛐蛐、土鳖时常见蠖螋,对人无伤害;

大钳子:脑袋上长有巨大夹子的硬壳虫,山区常见,但凡咬住人的手,立即洞穿,学名褐黄前锹甲;

水妞儿、水牛(niú)儿:蜗牛,北京儿歌唱道;“水妞儿,水妞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不下雨时在墙上、树上偏高的地方,还在壳口有一层白色薄膜;一下雨就出来,尤其在墙和树的下部,北京常见的体形较扁,壳的侧面有一条红褐色的线纹,学名条华蜗牛;

夜么虎子:蝙蝠,北京常见的四种蝙蝠是普通伏翼、东方蝙蝠、山蝠、大棕蝠,其中普通伏翼最多;

蝎了虎子、夜猫虎子:壁虎,平时在房檐下、窗纱上,蚊虫多时总爱溜进房间;爱溜进房间,平时长久静伏不动,只是蚊虫出现时才迅捷扑去捕食,北京壁虎只有无蹼壁虎一种;

钱串子:山蛩,一种蚰蜒,黑色多足节肢小动物,黑色体侧有黄边,北京人认作蚰蜒的其实是形似蚰蜒的山蛩,就是近年报刊上误传的“马陆”,让人隔应,却不敢也不愿去打,因为北京人认为山蛩很吉利,见到山蛩是财运亨通、发大财的,而打死山蛩,则家里会面临破财;

地蚕:金龟子的幼虫,土里的白色肉虫,咬植物的根,农田和家植花草的害虫,北京人捉来喂鸡,北京所说的金壳郎(jinkèláng音:金克啷);

金刚:天蛾的蛹,红铜色,外壳硬筒状,没胳膊没腿儿没赤膊没脑袋,一捏它,它就会扭动,羽化后就变成挺大个儿的扑棱蛾子;

大肚子蝈蝈:有绿色蝈蝈,有黑褐色的铁蝈蝈,雄蝈蝈才会叫,叫声单调,学名优雅蟈蠡;

驴驹子:雌蝈蝈;

吱拉子:近似蝈蝈,翅膀长过屁股,学名暗色蝈蠡;

油葫芦:音油呼噜,除了眼睛和头顶都是黄色,常见于田间、平房、院落,体似蛐蛐,但比蛐蛐个大、粗壮,叫声清幽,学名黄脸油葫芦;

金钟:南方人叫它马铃儿,叫声清脆、空灵,常见北京山石缝里,晚上藏匿在草窠,也溜到洞口、墙角,学名日本钟蟋;

蚂筝:蚂蚱,常见于北京山区、草甸,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

呱嗒扁儿、担担沟儿:个大、绿色、尖头,个别的也有绿色发红、灰色、褐色的,长有半拃(4厘米多),学名中华剑角蝗,呱嗒扁儿是中华剑角蝗的雌虫;

绿蚂蚱:指一般个小、绿色的十几种蚂蚱;

土蚂蚱:是体形和绿蚂蚱一样正常的蚂蚱,包括学名为小车蝗、疣蝗,小车蝗大腿后半截是红黄到蓝白逐渐变色的,疣蝗是通体迷彩一般的土色,体瘦小;

土墩儿:土色,体形敦实、憨傻、粗胖,行动笨拙,易捕捉,成虫体很大,学名笨蝗;

蹬倒山:个子与呱嗒扁儿不相上下,更粗壮,平原不常见,笨拙,容易捕捉,但土蚂蚱被捉就猛蹬,易划破人的手,一排刺儿豁开人的皮肉,学名棉蝗;

磕头虫:被天地捕捉会假死从树上掉下去,常常仰面朝天,用头部反弹地面,让自己翻身,被人抓住会一个劲儿“磕头”,人故意反放地上,它会表演反跳老高,扭正身体,拔腿开逃,学名多种叩甲科虫;

花蹦蹦儿、跳棋子儿、花大姐:臭椿树干上褐色、会蹦、一蹦会露出鲜红翅膀的昆虫,害虫,危及臭椿树,半翅目、同翅亚目,学名斑衣腊禅;

退儿:会倒行,蚁狮的幼虫,巢穴在沙土上漏斗形小坑,制造漏斗形坑引诱蚂蚁等昆虫以捕食,饱食后在陷阱里化蛹,脉翅目,蚁蛉科,学名蚁狮;

铜壳郎:铜绿色甲虫,有鳃金龟、丽金龟,常在柳树上、烂果子上,学名蜣啷;

屎壳郎:黄色的金龟子(壳啷,是北京队金龟子的统称),常见于果林、田间,学名白星花金龟,与铜壳郎相似,难以区分,比铡草牛儿、磕头虫硬;

雁么虎:蝙蝠。北京方言。

家巧儿、老家贼:麻雀,喜食谷类,北京的麻雀学名是树麻雀;

老鸹:聪明,高智商,懂得让汽车把自己的坚果碾碎,会利用路灯发现自己的天敌,夜间聚集在长安街,清晨回答山,黄昏集体回城,学名乌鸦,常见小嘴乌鸦、秃鼻乌鸦、大嘴乌鸦;

柳串儿:体形娇小,近似柳叶的黄绿色,是夜莺类鸟的统称,常见的有黄腰柳莺,繁殖期鸣叫动听,北京各大公园均有;

锛达儿木:学名啄木鸟,北京常见的有大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一般是黑白斑纹,大斑啄木鸟有的是红屁股,有的雄鸟是红脑袋,星头啄木鸟;

臭姑姑;漂亮的羽冠竖起,嘴长而弯,土黄色的身子后部有黑白条纹,常见于北京市区绿地,鸟窝恶臭,老远就能闻到,最爱吃喇喇蛄,长嘴探进喇喇姑藏身的地洞采食,学名戴胜;

老等儿:各种鹭长久站在水边,尤其是常见的苍鹭,一动不动,缩脖伫立,等鱼、蛙游过来采食,学名鹭;

河溜儿:河边滩涂、沼泽、泥地的一种小型涉禽,都很漂亮,体形小巧,小腿跑得极快,一见人就两腿紧捯,就跑远了,学名鹬鸻;

户不喇:极凶猛小型猛禽,常见于郊区、农区、山区、旷野,捕食小鸟、小兽、虫类、蛙类、蜥蜴,多余的食物和食过将残骸都挂到灌木枝头上,学名伯劳;

蛤蟆:北京管青蛙、癞蛤蟆都叫蛤蟆,青蛙、蛤蟆在二环内原来东城区、西城区沟沿、城墙边排水不便形成的水坑、二龙路湖面、象来街的太平湖里都有,现在只有公园里有,常见于北京内二环以外、崇文区、宣武区、护城河外的田地、道路、大的院落间;北京有六种青蛙,北狭口蛙是唯一可以远离水边的蛙,在没河、没湖的人家(尤其在城里民居)附近地方,如楼群、小巷、大院、厂区杂草地里听到的蛙声肯定是北狭口蛙,天冷了,北狭口蛙就冬眠于地下,后来,北京冬季开发降方掘土时掘土机一铲一铲挖土时,就发现了大批冬眠的北狭口蛙。

介了哈子、疥堵子:北京指蟾蜍,主要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

蛤蟆骨朵: 蝌蚪;

脖朗盖儿:(bō一声、lāng一声gài四声)膝盖;

语音

虽(suí二声)然,虽然(虽:suí二声);

眼晕(yùn四声)眼晕(晕:yùn四声);

符(fǔ三声)合,符合(符:fǔ三声);

潜(qiǎn三声)伏;

惩(chěng三声)罚;

乘(chèng四声)客;

圈(juān一声):把小孩圈家里头;

晃(huǎng三声)眼;

暖(nǎo三声)和;

沦(lún二声)淋湿,如:这雨把我沦了个净湿;

耕(jīng一声)如: jīng di 耕地 ;

流脓(néng二声);

客:来客(qiě三声)来客(qiě三声);

学(xiáo二声)习;

样册(chǎi三声)子;

侧(zhāi一声)歪着睡;

栽歪: (栽:zhāi一声)侧歪着睡;

圈着:圈(juān一声),把小孩儿圈在家里;

逮:(déi)捕捉;

嗳:“嗳,我说”:这个词是北京人常挂在嘴边的,它总是在北京人说正常事之前出现,这三个字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打个招呼,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例如“嗳!我说,昨儿晚嘛晌儿你干嘛去了!”“昨天晚上你做什么去了!”同“嗳!我说”一样还有一个词也是北京人离不开的就是“您猜怎么着,昨儿我碰到老兄弟(注:弟字读轻声)了”。

儿化音

今儿个: 今天;

明儿个:明儿明天;

打盹儿: 睡个小觉;

遛弯儿: 散步;

眼镜儿、板凳儿、马扎儿、耳挖勺儿:小物件均儿化;

门、门儿:门:正式、庄严的城门是不能儿化的,如:前门西直门、东直门、阜成门、朝阳门、左安门、右安门等;儿化的是两个不甚庄严的城门:西便门儿、东便门儿。私家住户的门,均儿化,如:前门儿、后门儿、旁门儿等;还有就是指明具体方位的门都要儿化:如:大门儿、小门儿、前门儿、后门儿、侧门儿、旁门儿。

店、店儿:按北京人的,店里经营是不常使用的、非日常的东西,店儿里经营的是日常生活;不儿化的有咖啡店、茶叶店、布店、文具店和后来的副食店,儿化的有小吃店儿、杂货店儿。

铺、铺儿:铺里经营的是重要商品,铺儿经营的是零散的、无足轻重的商品;不儿化的有肉铺、菜铺、馒头铺,儿化的有小铺儿。

摊子、摊儿:摊子,按北京人的理解是非商业的活动,摊儿是一种商业经验场所;需要说明的是摆摊子、摆摊儿是完全不同的,“摆摊子”完全没有商业含义,一是说要开始干点儿什么,二是说项目、施工、作业、干活和做什么的面积很大,而且有故意、有意张扬的架势;“摆摊儿”是商业、买卖,无经营房间、露天、就地的买卖。

“洋”

(管众多机制的、非手工的商品叫“洋”什么的说法自清末在北京一直沿用至改革初)

洋火:火柴;

洋胰子:肥皂;

洋油:煤油;

洋布:细布;

洋锹:木把铁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3530.html

更多阅读

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 回锅肉的家常做法

去了老北京,就不能不去尝一尝它的炸酱面,那可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菜谱上的一道名招牌啊!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工具/原料主料:面条;辅料:五花肉,胡萝卜,黄豆芽,黄瓜;调料:蒜,甜面酱,大葱,黄姜,白砂糖,水。老北京炸酱面的做法大全——步骤/方

寻味京城——说说老北京的那些清真小吃 老北京清真菜

今儿图多,菜猛,料多,闲言碎语就少说了,主要是给您介绍介绍老北京的清真小吃,很多朋友说来北京没啥可吃的,原先是遍地川菜,现在更杂了,那说什么我也得尽一下地主之谊给您先介绍介绍北京的清真小吃。牛肉烧饼或者叫烧饼夹牛肉这个好吃不好吃,

老北京涮羊肉之起源 老北京涮羊肉哪家最好

老北京涮羊肉之起源老北京涮羊肉起源自元初。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御驾南征,期间于一次激战过后体虚无力、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于是乎喝令大军止步于山林之中杀羊烧火,以解饥渴。正值此时忽有探马来报,敌军大队人马寻踪而至,距此地不足十

浅析老舍作品中的北京韵味 老舍的作品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提起老舍,人们就会起想他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北京。老舍深爱着这里的城墙巷道、风情民俗、四季景色和同他一样生活在这里的平民百姓。在他41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始终痴情不

声明:《北京话 老北京话》为网友半遮面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