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国的经典文化汇聚了中国文化最基础也最精粹的智慧。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曾在自己的物理著作的扉页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位外国人,而且是物理学家对中国的经典文化是如此熟悉,甚至顶礼膜拜,作为扉页的题记,确实让人感受到中国经典文化令人震撼的伟大。

最近读《论语》,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深的触动了我.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了解他不如喜欢他,喜欢他不如以他为快乐。
  在工作中经常面临教与学的矛盾。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的教,学生却在讲台下三心二意的听。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于是努力想让学生喜爱阅读,并且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我常会给学生开出一堆书单,并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们这是经典,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仍然不得不看到孩子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沉迷在看漫画、看电影、看电视,玩电脑中。看到这些,我往往会责怪孩子不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然后强制他们读书,规定写读书报告。结果却是他们更不想读书。一位自告奋勇当图书管理员的孩子,甚至跟我说读书没意思,当图书管理员更没意思,管着一堆大家都不喜欢的书。她的妈妈也曾着急的给我打电话商量让孩子喜欢阅读的方法,家里买的一大堆书,她都不读,甚至表现出厌恶的情绪。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困惑了。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当我读到《论语》中的这句经典时,我不禁反思:强制孩子们读书,不如让他们喜欢读书,不如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可是,我怎样才能让他们喜欢,甚至真正感受到快乐呢?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他们的内心的深处到底需要什么?
  这样一想,我不禁汗颜。我深深爱着的孩子们,我竟不知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内心深处需要的是什么?于丹的一句名言提醒了我: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爱,而是一种更深的懂得,懂得比爱更难得。是呀,作为师者,爱着他们的师者,我懂得这些孩子们吗?曾有幸听到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老先生的讲座,他提议每一位儿童工作者要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最简单途径是阅读儿童文学。于是,我开始捧着儿童文学的经典如饥似渴的读起来。在这些经典的童书中,我终于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月亮的味道》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天上挂着一轮月亮,小动物们都想去尝尝。一只小海龟决定去摸摸,可是他到了山顶够不着,于是依次请来大象、长颈鹿、斑马等动物帮忙,最后小老鼠终于尝到月亮,并且分给大家。小动物们尝到月亮最后心满意足的睡觉了。可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居然于1996年获日本图书奖,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议会第22次“好图画书”。成为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图画书,入选日本《亲子共读图画书300本》,入选日本儿童童书研究会的书目。有位日本妈妈介绍到她的两个小孩,一个从两岁,一个从一岁开始听这个故事,居然非常喜欢,每天都要读,一直读到现在一个六岁,一个五岁。资深儿童文学评论家彭懿认为没有别的理由,就是两个字:童趣。即使“童趣”这个词被用得泛滥成灾,他还是慎之又慎的说,《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真正充满童趣的书。孩子喜欢他,理由一:这是一本关于吃的书。吃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什么都吃过,可是这挂在天上的月亮他们却没试过。这样的话题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理由二:这是一本关于玩的书。除了吃,另外一件头等大事就是玩,就是游戏。故事中小动物们一个叠一个搭天梯吃月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趣呢?更有意思的是搭天体的动物中最下面的是一只小乌龟,然后是大象、长颈鹿、斑马……还有什么游戏比这个更惊险呢?最后结尾,作者还巧妙的留给读者思考:水里的小鱼看到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那么费力气,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在水里,在我旁边就有一个呀。”这本书说到底受欢迎就是因为既好吃,又好玩,还让人动脑筋。可是这个简单的故事确又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呀:小动物们不团结合作怎能尝到月亮的味道?为什么偏偏小老鼠才尝到了月亮?小鱼的疑问不也发人思考吗?读了故事,看了书评,我才明白,孩子心目中喜欢的是什么?吃与玩。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不正是巧妙抓住这样的特点,将生活中的哲理蕴涵其中,让孩子们在好吃好玩中学到吗?让日本这对小兄妹一遍又一遍的读,去感受吗?麦克·格雷涅茨真可谓天才的儿童文学家,天才地贴近儿童的生命和行为。
  回头看看自己的做法,我自认为用心良苦列出的书单,对他们来说有多少吸引力?不过是冰冷的书目,不过是成人意志的强加。曾问过一个把《窗边的小豆豆》捐给班级图书角的孩子,为什么捐这本书,她的回答却是:“妈妈买的,我不喜欢。”我不得不反思,当我把打动自己的经典推荐给孩子的时候,我告诉过他们这本书曾拨动我心中最温柔的那个心弦时的感动吗?也许我们不过认为他们只是小孩,不值得与其讨论吧?
  麦克·格雷涅茨的成功启示我,应该贴近孩子的生命和行为。《论语》的经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我,应该摸住他们跳动的脉搏,挑选他们喜欢的主题,相机推荐书目。在阅读了语文书中节选自《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试胆量》后,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那个出试胆量主意的小林校长。我于是相机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课堂上给他们读里面的更多故事。那个曾经因为书不好看就随意捐出来的孩子,特意跟我说,好后悔自己没阅读,没想到那么吸引人,现在她要把书再带回去仔细读读。在一次班级订书活动中,竟有20多个孩子,最想订的书就是《窗边的小豆豆》。这可是我过去梦想的读书景呀,正是在经典的启示下,我实现了这个梦。有了这样的经验,我立刻有了极大信心,看到孩子们喜欢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我趁机给他们推荐法国作家戈西尼的《小尼古拉的故事》孩子的视野又伸向的更广博的世界,他们知道了远在千里之外也有个淘气可爱的孩子尼古拉。当知道他们喜欢漫画,我又推荐给他们经典的漫画《父与子》并读感人的《父与子》故事,推荐世界各种经典绘本《爱心树》、《流浪狗之歌》……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贴近孩子们,阅读不再是孩子们厌恶的事了,在阅读经典,发现经典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现在每天语文课堂五分钟的读书时间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也是我们师生共享的甜蜜时刻。在最近的班级图书角推荐书目的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最喜爱的书目,侃侃而谈,从《资治通鉴》到《大国的崛起》;从《科幻世界》到《太空之迷》……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书读得更经典了,读书的视野更广泛了,很多书甚至我也没读过。接下来,我们还筹划着举办各种主题的读书月活动。
  最近读到美国教育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时,还给我一个很深的启发。当我们在贴近孩子的趣味展开教学活动时,不要忘了,启发孩子的“好之”“乐之”心理,老师应该天天做,年年做,不断去刺激孩子的兴趣。《朗读手册》中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美国知名企业麦当劳几乎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但他从未削减过他的广告预算。麦当劳每年花在广告上的费用都比前一年有所增加;平均起来,每一天的广告费用超出100万美圆。麦当劳的行销人员从不会有这样的念头:“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麦当劳了,他们应该会自动上门,所以我们不必再在广告上花大钱了”。每一次老师给孩子们推荐书目,朗读故事就是在为阅读的乐趣做广告。但不同的是,往往老师认为孩子们兴趣了,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结束了。实际上,常常会因为我们的结束,这种“好之”“乐之”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吉姆·崔利斯认为朗读是给阅读做广告的最好办法,当孩子在自己阅读中不理解的或没感受的材料,当听到别人念时,很容易理解,并且被朗读的声调所感染,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我试着这样做,每天五分钟的朗读时间,孩子们非常喜欢,每次总能在教室里安静、期盼的等待着我的到来。我所念过的书籍,往往他们听过之后,都想亲自去读读。这次“六一”节,有个孩子非常高兴的告诉我她得到的礼物是一套《纳尼亚传奇》,这是我们刚刚在课堂五分钟朗读时间分享过的故事。
  阅读经典,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遵循中国精粹的智慧所教导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教学规律。教师才能如北师大教授郭华讲的那样,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将枯燥、抽象、无趣的内容与有趣、生动、与生活联系搭建起来的桥梁。教与学的矛盾,才能进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教师的教学才能不断感受到惊喜与快乐,与学生共同成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7573.html

更多阅读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感悟

4月8日晚偶然看到青歌赛王立群“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讲解,感觉很不错,现在根据记忆复述,以飨朋友。一、出处出自孔子《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二、关于“乐

为何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为何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的经典文化汇聚了中国文化最基础也最精粹的智慧。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曾在自己的物理著作的扉页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一位外国人,而且是物理学家

声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为网友爵士兵长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