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难得糊涂》赏析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郑燮行书横幅《难得糊涂》



郑燮行书横幅《吃亏是福》

清代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等,被人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会于诗文书画之中,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绝不去趋炎附势,粉饰太平。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的那首画竹题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做官者的座右铭,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板桥诞生的时候,清朝的武力征伐业已结束,他所生活的“康乾盛世”实则是一幅在繁荣背后由各色人等组成的众生图,即奴才走狗、市侩、狂生、考据迷、理学家等混迹一堂。之前,郑板桥曾于扬州鬻画;待到罢官后,再来扬州,其画受欢迎的程度虽远非从前可比,但卖画养家糊口却是相同的。因此,他用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来表达人世瞬忽而我依然如故的感慨。既傲于自己不曾因当官而稍改自己为人的风骨,亦悲叹于自己卖画糊口终老的实际境况。

其实,板桥起于青萍之末,是很想用自己进仕机会为民众做点有益的事。科举应试是彼时士子腾达的惟一途径,故尔板桥于此用心尤多,用力甚勤,一句“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就是他苦学历程的一个缩影。本来这样的苦苦追求,对于长于寒素之家,生于草莽之间的板桥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猛烈的追求,所寄希望越大,其失望就是命中注定的,因此当他想以寒微之躯为劳苦大众做点事,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时,现实对他的教育却是无情的。要达到在官场游刃有余的境界,除非你与大批的贪官庸官同流合污,打成一片,否则生活在官场上就于心不安。而要想救民于水火,又谈何容易?想以德泽加于民,而又不善于趋迎阿谀,溜须拍马,在官场哪有不失败的呢?板桥为官后,正是做不到糊涂圆融,常常得罪上峰,尽管他耿介地自称为“橄榄轩主人”,以放言高论、臧否人物自许,但最终就在他书写“难得糊涂”一年后而去官。鲁迅先生说,他只不过“叉手叉脚”地“表现了一点名士的牢骚气”而已(鲁迅《淮风月谈·难得糊涂》)。但是板桥万万没有想到,他的那些神出鬼没的艺术创造,竟然不如这句牢骚话能得到更广泛的响应,而被今人所青睐。

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神奇的来历。郑板桥在山东任上,一次游览莱州的去峰山,本想观赏其山中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人”。主人家中陈列一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次日晨,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于刻于砚背。郑板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大,尚有余地,板桥就请老人写上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见之大惊,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由于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板桥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两人如遇知音,相见恨晚,遂谈文说词,畅谈人生,结为挚友。

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从“一官归去来”,到“三绝诗书画”,人们可以看出,政治抱负与艺术创造,虽然所需要的素质和评价标准不同,而要将其集于一身,其难度可想可知。当官,有的时候甚至需要不惜手段地洞明人事,而且还须具备运筹于股掌之间的本领,而对艺术创作则需要一副与世无争的“在野”心态,能不时以民间的活力,作为一块浇灌自己心灵的圣地。郑板桥正因为有“一官归去来”的经历,最后才有“三绝诗书画”的收获。虽然我们不能就板桥绝大的艺术成就而感谢官场对他的“修理”,使他及早迷途知返,但官场的失败,带来了艺术的幸事,却是不争的事实。板桥的晚年生活,在他自己的《靳秋田索画》里曾作过详尽的表述:“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非以供天下人之安享也。”其实板桥作为一位狂放的文士,活在那个暗昧专制的时代,不合时宜的命运是铁定了的。他的苦处不仅在于“我于困顿已无辞”,而且还在于他的艺术创造对时代的超越性,所带来的对他无尽的误解。即使他与世俗社会妥协,且向它们投降,世俗社会仍然认为他不够彻底,“束狂入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自遣)。既然事情是这个样子,板桥也就只好放野,一路的狂怪下去了。

“难得糊涂”是什么意思?



“难得糊涂”总是与郑板桥联系在一起。郑板桥(1693-1765)写这幅字的时间大约在1752年,距今255年。那年,郑板桥59岁。“难得糊涂”下面还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现在,很多人也把“难得糊涂”当作一种处世哲学,常挂在嘴边,挂在墙上,放在书案上。但是,“难得糊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对于“难得糊涂”的理解常常因人而异,郑板桥的本意究竟是什么,也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我只能说说我的理解。

“难得糊涂”的一个含义是与“吃亏是福”连在一起的。有点睁一眼、闭一眼,假装看不见,眼不见为净,明哲保身的意思。这种含义比较消极,但却是人们最多接受的含义。生活中大多数人口口声声,或身体力行的,大多都是这个意思。因此,“难得糊涂”的第一层含义是针对自己的一种消极态度。

“难得糊涂”的第二个含义是针对别人的,有点骂人不带脏字的意思。比方说某人太精明,从来不肯吃亏,任何事情都很会算计,“难得糊涂”对于这种人,就是反话正说,听的人不一定听得出来所包含的嘲讽。因此,说自己“难得糊涂”是一种自我解嘲,说别人“难得糊涂”很可能就是拐着弯骂人。

“难得糊涂”的第三个含义一般很少用,属于委婉的自我批评。比方说某个一贯精明能干的人,偶然失误,某件事情没办好,或者考虑不周,也可以用“难得糊涂”向别人自我解释一下。

“难得糊涂”的第四个含义是谦虚地自夸,意思是说,本人一向心明眼亮,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很少浑水摸鱼,或拿原则作交易。郑板桥晚年用这四个字给自己做总结的时候,一生“难得糊涂”,到也符合他的性格。

对于“难得糊涂”的不同理解,其实是对“聪明”、“糊涂”含义的不同理解造成的。“聪明”有时候是夸赞,有时候是暗讽;“糊涂”有时候是批评,有时候是自嘲,有时候是一种境界。因此,“难得糊涂”的含义自然也就多种多样。我相信,以郑板桥的智慧,他在世的时候,自己也是知道这四个字的其中奥妙。“难得糊涂”含义的丰富性,不说白了,反而让这四个字更具魅力。因此,当现在的人们在标榜“难得糊涂”的时候,最好多想一下,自己符合哪一层含义。

这是多年前的一篇旧文,原稿找不到了,今天重新简单写一下。

郑板桥和“难得糊涂”

郑板桥 --《难得糊涂》赏析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2006年09月03日01:54 舜网-济南时报

郑板桥曾留下了“难得糊涂”的墨迹,这已为很多人所熟知,但郑板桥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难得糊涂”及聪明和糊涂的那一番话,恐怕知其原委者不会太多。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做官时题写过多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

据考,“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莱州地处潍县东北,面临大海,县城的东南有座云峰山。这座山上,多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碑刻。有一年秋天,郑板桥专程从潍县来此地观碑,他主要是想来观赏郑文公碑。由于碑刻深深地吸引了他,所以,盘桓至晚,不得不于当晚借宿山间茅屋。

屋主为一位神态儒雅的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却出语不俗。老人室中陈列了一尊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使得郑板桥大开眼界,暗暗称奇。攀谈中,老人得知来客是潍县县令郑板桥,不禁肃然起敬,因为郑还是当时诗书画三绝的大家。老人遂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亦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不便多问,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落款,他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很大,尚有些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似还应写一段跋语。老人思忖片刻便写下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老人也拿出一方印钤盖于落款处,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大惊,方知眼前的老人确有来历,乃是一位隐退的达官,与之细谈,方知原委。有感于糊涂老人的自命名,郑板桥见尚有些空隙,当下便步老人之神韵,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看后仰天大笑:“真乃高士也。”郑板桥亦称:“得遇老人家,实实三生有幸!”从此,郑板桥留下了他的“难得糊涂”和“聪明糊涂论”。

由此悟出,做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堪称悟透了人生。然有些“聪明人”往往拿得起却放不下,做事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至身枯力竭仍在拼命。还有些人干大事糊里糊涂,但在小事上聪明,为蝇头小利而费尽心机、锱铢必较。如此说来,效法先贤采菊东篱,难得糊涂,方是人生之佳境。□陈书斌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魅力何在?

(用心沟通)

也许自己姓郑,很巧合与郑板桥同姓,很早以前,就极为欣赏他的“难得糊涂”与“聪明糊涂论”。

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活动在扬州一带的郑燮(号板桥)、金农等,被人称为“扬州八怪”。“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都融会于诗文书画之中,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绝不去趋炎附势,粉饰太平。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的那首画竹题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做官者的座右铭,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做官时题写过多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

据考,“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莱州地处潍县东北,面临大海,县城的东南有座云峰山。这座山上,多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碑刻。有一年秋天,郑板桥专程从潍县来此地观碑,他主要是想来观赏郑文公碑。由于碑刻深深地吸引了他,所以,盘桓至晚,不得不于当晚借宿山间茅屋。

屋主为一位神态儒雅的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却出语不俗。老人室中陈列了一尊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使得郑板桥大开眼界,暗暗称奇。攀谈中,老人得知来客是潍县县令郑板桥,不禁肃然起敬,因为郑还是当时诗书画三绝的大家。老人遂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亦以为老人必有来历,不便多问,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落款,他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很大,尚有些余地,郑板桥说,老先生似还应写一段跋语。老人思忖片刻便写下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老人也拿出一方印钤盖于落款处,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大惊,方知眼前的老人确有来历,乃是一位隐退的达官,与之细谈,方知原委。有感于糊涂老人的自命名,郑板桥见尚有些空隙,当下便步老人之神韵,补写了一段“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看后仰天大笑:“真乃高士也。”郑板桥亦称:“得遇老人家,实实三生有幸!”从此,郑板桥留下了他的“难得糊涂”和“聪明糊涂论”。

如今材料大多是互相转载,具体情况已经无法考究,只能权当是如此。反正无伤大雅,大同小异。

问题是,同样一句“难得糊涂”,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环境的人,往往理解领会感悟是大不相同的。

曾经有网友评论说: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专家学者的看法不一。其中以下几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一是自我解嘲说。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其二:抗议之声说。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其三:心安理平说。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

还有网友指出,智者“难得糊涂”,弃小异而存大同,成千古功绩!恶小“难得糊涂”,弃大义而求小私,多人格沦丧!庸人“难得糊涂”,弃实事而图安乐,叹碌碌无为!权贵“难得糊涂”,弃百姓而泄私欲,更遗臭万年!

对此笔者不敢完全苟同,只是觉得有些说法不无道理。针对不同的评价、不同的理解,笔者有自己的想法与感悟,现发于文中,供大家品读点评。

难得糊涂为人,是一种境界



我们常说,做人难,难做人,关键就是面对纷纷扰扰的名利地位金钱美色诱惑,很难把握适当的度量,很难掌控适合的分寸,不到位不好,而过又犹不及,确实费番脑筋、花些气力。古代对做人,常常分“人上人”、“人中人”、“人下人”三类,今天我们不能这样区分,却对怎样做人的问题不可小视。做人可以很简单,也可以极复杂。若是抱着玩世不恭,游戏人间的态度,尽可以嘻嘻哈哈地过日子;假如认为生命实在可贵,应该好好地度过才有意义的话,那就不可能简单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标准与原则,没有必要强求一致,但大致的为人原则却总是大同小异。只要抱着“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一切但求无愧于我心”的愿望,做人就能面对权贵不低三下四、面对朋友不目中无人、面对百姓不趾高气扬。做到了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自然就是值得欣赏的人生境界。

“难得糊涂”之所以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因为它是浅薄之人所不具备的,是势利之人没把办法拥有的,是金钱不能买到的,它凝聚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实践,是浪里淘沙的结果,也是人生智慧的结晶。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现实生活中,有人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看问题尖锐、入木三分,其中不乏领悟深刻的作用,所以人们常用“姜还是老的辣”来形容为人的老道、处世的老练。因此,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难得糊涂”是人成熟干练的标志,是人心胸豁达的象征,是人深思熟虑的体现。它使你沉着冷静,深谋远虑;使你为人大度,做事执着;使你思路开阔,曲径通幽;使你的灵魂得到进一步升华。

难得糊涂处事,是一种涵养



若说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则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一般看来,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做人要能吃得起亏、受得了委屈,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丢掉应有的幸福。人生一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徒然给自己增加痛苦而已。不如看淡得失、放下名利,享受生活的快乐。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乎“装傻充愚”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质性的“福利”。人世间有太多的事实证明,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贪看无边月失落手中珠。

经常在媒体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某某”遁入空门心止如水……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曾经红极一时、前途无量、为世人所倾慕的成功人士,到头来却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经常在报端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领导因贪污腐败被拉下马,“某某”官员为美色迷惑跌入泥潭……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些位高权重、一言九鼎、让群众既怕又恨的事业“蛀虫”,到头来只能步入了不归路?有道是“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不糊涂,则难以在芸芸众生中保持超强脱俗之态;不糊涂,则难于避明枪暗箭之伤害;不糊涂,则难以尝人生之真快乐;不糊涂,则难以成人生真正之大业。”

难得糊涂立业,是一种智慧



古往今来,唯有大聪明,才能装糊涂;唯有大智慧,才能真糊涂。精明反被精明误、糊涂自有糊涂福。做大事,立大业,需有大志向、大目标,小肚鸡肠者、斤斤计较者都难以有成就。大度能容,才能一分糊涂一分超脱;扬长避短,才能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叶末节不屑一顾,只着眼大方向,为全局负责,做中流砥。但现实中,有些“聪明人”往往拿得起却放不下,做事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至身枯力竭仍在拼命。还有些人干大事糊里糊涂,但在小事上却十分聪明,为蝇头小利而费尽心机、锱铢必较,实在不可取。

实际上,认真做事、真诚待人,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小事不计较、佯装糊涂也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其实,认真办事和佯装糊涂,二者并不相互对立,而是互补的。装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明哲保身或达到成功之重要手段。装糊涂本身不是目的,成功才是目的。如果装糊涂更易于事业的成功,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难得糊涂做官,是一种气度



做官智慧有千条,为民的本分不可忘;做官的智慧有万种,“难得糊涂”不可丢。今天,我们学习郑板桥“难得糊涂”经中“积极的糊涂”、“灵活的糊涂”、“宽容的糊涂”,而扬弃其中“消极的糊涂”、“晦暗的糊涂”、“真正的糊涂”,真正在实践中去掌握和了解为官之道、从政之道,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好事和多办实事,才是唯一正确的要求与目的。

陈先义先生早年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郑板桥的墨宝“难得糊涂”,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崇尚“难得糊涂”者,并非都理解了郑板桥的本意。作为一句哲理名言,郑氏用意在于劝导人们不必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遇事要着眼长远。他所推崇的是一种处事美德,并非为某些人所理解的“识破红尘”的处世哲学。实际生活中的郑板桥,在原则问题上非但不糊涂,而且心明如镜,清醒得很。他晚年的时候,书画日富,诗词盈箱,朋友劝他结集刻板付印,以流传后世,遗财子孙。而郑板桥检视自己的作品时,发现不少非称意之作,欲付之一炬。朋友反过来用“难得糊涂”开导他,郑板桥却以为用良莠相混的作品敷衍读者,费了纸张,误人时光,于社会于读者无补,那无异于害人。他亲手对自己的作品“刳形去皮,搜精抉髓”,经过一番严格筛选,才挑出少量诗作付梓。他还郑重向朋友及家人声明:“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拦入,吾必厉鬼以击其脑。”如此较真儿,岂能说郑板桥乃“糊涂”之人!

做官者,肩负重担,任重道远,深刻理解“难得糊涂”是极为需要和必要的。世间多少失意人,幡然醒悟须谨记;错错错,错在斤斤计较;莫莫莫,莫再耿耿于怀。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正是难得糊涂的警醒,才能使人们在当今的纷争世界里,闲看庭前花飞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以豁达之情笑看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用超脱之心欣对暴风骤雨,云开日出。我们当牢记----最重要的处世箴言:难得糊涂!最聪明的处世技巧:学会糊涂!最实用的处世原则:成在糊涂,败在糊涂!最灵活的处世策略: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决不糊涂!毕竟,命运并非天定,成败自在人为。

朋友,你深刻体会到“难得糊涂”的魅力了吗?

“难得糊涂”是人成熟干练的标志,是人心胸豁达的象征,是人深思熟虑的体现。它使你沉着冷静,深谋远虑;使你为人大度,做事执着;使你思路开阔,曲径通幽;使你的灵魂得到进一步升华。

有道是“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不糊涂,则难以在芸芸众生中保持超强脱俗之态;不糊涂,则难于避明枪暗箭之伤害;不糊涂,则难以尝人生之真快乐;不糊涂,则难以成人生真正之大业。”世间多少失意人,幡然醒悟须谨记;错错错,错在斤斤计较;莫莫莫,莫再耿耿于怀。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792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苏轼《赤壁赋》赏析 在赤壁赋中 苏轼用

苏轼《赤壁赋》赏析《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声明:《郑板桥 --《难得糊涂》赏析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为网友初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