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简介 山东梆子李霞

山东梆子简介

山东梆子流行于鲁西南一带,过去我认为山西四大梆子与我们河南梆子差别较大,而山东梆子从唱腔板式、行当划分、演出剧目等各个方面,都与河南梆子无大差别,甚至我一度认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剧种,而河南人叫河南梆子(即解放后改名叫豫剧),山东人叫山东梆子而已。因为它们血缘太近了,唱豫剧的无需重新学习,唱起山东梆子绝没有多大问题,反之亦然。后来翻阅资料,由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域生活习惯、使用方言等有所差别,使豫剧和山东梆子也就产生出一些区别来。

当前鲁西南还有许多家豫剧团(我在转帖的《梳理鲁西南豫剧团》一文谈到了),也有几家山东梆子剧团,从这里也说明山东梆子和豫剧是有差别的,不过我难于区分。

下面从网上资料,对山东梆子做一简介。

基本介绍

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是山陕梆子流传到山东后,唱腔受山东语音的影响而形成的剧种。山东地区位于南北水陆通衢,长期以来是贸易运输要道,各地戏曲往往因通商贸易而在此交流沟通,逐渐荟萃集中,并在此生根流传,形成本地的声腔剧种。

山东梆子是山东一个古老剧种,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山东的地域特征,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的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河南豫剧的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江苏的江苏梆子以及山东另一个古老的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历史沿革

山东为历代贸易运输的主要通道之一,山西人来山东经商为时甚早,济宁、荷泽、聊城在明代就已有了规模宏大的山西会馆。这些山西商人,经营典当、钱庄行业,在山东境内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长期定居山东,在这种形式下,在这种情况下,山西的戏曲和班社自然也流入山东鲁西南一代,在不少剧目中也反映出当时山西商人到鲁西南等地做买卖的情形。诸如《奇错》、《换妻》等。因此,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西梆”,早期流入鲁西南济宁、菏泽等地后,受到当地文化、方言、习俗的影响,加上当地及其他戏曲形式的影响。也就顺其自然地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山东梆子。

据清乾隆(1736—1795)时人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载:“院本之后,演为曼绰,为弦索。……弦索流于北部……陕西人歌之为秦腔。……至于燕、京及齐、晋、中州,音虽递改,不过即其本土所近者少变之。”其中的“齐”,就是指山东。又据乾隆五十年刊印的吴长元《燕兰小谱》载:“花部四十四人”中,有于永亭(即墨人)、孟九儿(历城人)是山东人。其中孟九儿隶大春部“演百花公主,戎衣结束,秀媚中颇饶英气……。其他杂部则梆子腔,俱多为京班别派。”后面的附诗中还有“筝阮调高蛙漏促,踏摇娘苦月三更”句,可知当时是用筝、阮等弹拨乐器伴奏的。所谓“京班别派”的“梆子腔”,多为山陕梆子。据嘉庆十五年(1810)刊印的留青阁小史《听春新咏西部》“金庆儿”条:“姓金名元庆,字菊人,又字绣卿,年十五,山东兖州人(大顺部)。”该条附诗说:“齐歈不唱唱秦声,怯怯玉喉度玉筝。”说明山东艺人进京后,不唱“齐歈”而改唱山陕梆子,也使用弹拨乐器(筝)伴奏。就两书所述的伴奏乐器,也与山东梆子早期用大弦(八楞月琴)伴奏是相吻合的。

 上述文字资料可证明,至迟在乾隆年间山东境内已有本地梆子存在,且有山东籍演员到北京演出。这一点,与山东梆子老艺人追述中的时间较接近。

 据资料考证,济宁财神阁的高调老班“五福班”,是明朝万历皇帝登基(1573年)以前由李翰林创办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为证实这段历史,1957年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曾专门调查走访了山东梆子老艺人段广才(艺名段珩,1889年生),他讲:“听我老师张恩普说(济宁人,花脸),济宁财神阁的高调五福班是明朝万历皇帝登基以前由李翰林创办,至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这个班垮了不过五六十年”。另据巨野大姚班最后一代班主姚保员介绍:“姚班始建于清代,姚孔绰是第一代传人,到我已是第九代了。姚班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再综合其它的一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山东梆子约在清初就相当流行了,而它的产生,则可以推溯到明代的后期。

可见,时至今日,济宁东门里财神阁高调五福班,汶上县大曹班、崇圣府班,巨野县田家班、大姚班等,成班均有300多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过去,不少职业班社和著名演员经常到豫东、苏北、皖北、冀南一带流动演出。

清代中叶以后,是山东梆子繁荣发展的时期,许多地方组织了职业班社,培养出不少优秀演员。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梆子开始有女演员登台演出。巨野县的女班中,小冷儿(旦)、小景儿(旦)的表演曾轰动一时。这期间,曾有一些山东梆子艺人到临近的河南、江苏等地演出,并受到欢迎。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有人常到鲁西南邀角前去演唱。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山东梆子艺人以戏曲为武器,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中,并陆续排演了《过年》、《不作亡国奴》、《参军光荣》等一批现代戏。
1930年前后,河南东部(包括开封)等地常到鲁西南邀角演唱。王锡堂(旦,艺名“桂花油”)、刘德润(红脸娃)、黄儒秀、孙子高(黑脸)、赵义庭(小生)以及女演员崔云芳等,都曾在开封、商丘一带演唱多年。王绍明(红脸、黑脸)与孙致平(旦)曾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过标名“山东梆子”的唱片。之后,因鲁西南地区战乱频繁,山东梆子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相反河南梆子著名演员陈素真、常香玉等相继崛起,编演新剧,改革唱腔,发展迅速。40年代初,反而从开封等地邀约李金娥、徐凤云、陈素花等到菏泽地区巡回演出。据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工作组1953年调查,全省43个梆子剧团的演唱,很多都吸收了豫西调的成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省仍有不少职业剧团在流动演出。业余剧团也很普遍,仅菏泽县就有梆子业余剧团一百余个。据1953年山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组的统计,全省尚有四十三个梆子剧团。1958年,山东省文化局组织“山东梆子剧目工作队”,对山东梆子传统剧目和唱腔、曲牌进行挖掘整理。同年,以菏泽专署人民剧团为基础,并从济宁地区调集窦朝荣、卢胜奎等著名老艺人,在济南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山东省戏曲学校也设立了梆子科。通过整理传统剧目和创作现代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唱腔、表演、音乐伴奏等方面均有所改革和创新。

1960年,山东省梆子剧团至北京汇报演出时,《墙头记》、《万家香》、《玉虎坠》、《两狼山》等剧目受到好评。

此后又先后编演了一些现代戏,如《三回船》、《前沿人家》、《老王卖瓜》、《铁马宏图》、《柳下人家》等。

1982年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省梆子剧团演出的《程咬金招亲》分别获优秀剧本创作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乐队伴奏奖,剧中主要演员获表演奖。至1983年,这一剧种除山东省梆子剧团外,梁山、郓城、巨野、泰安、肥城、新泰、曲阜、嘉祥等地,仍有专业剧团巡回演出。

已传唱300余年的山东梆子,如今却成了“濒危物种”,截至到到2005年,全省仅剩3个专业剧团,泰安市山东梆子剧团、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菏泽市地方戏剧院山东梆子剧团。

2006年山东省开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山东梆子成功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给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的复兴注入了新的希望。

科班分布

三百年来,各地先后组成不少职业班社,据初步调查,主要有:

一、菏泽地区(以曹州梆子为主)。曹楼曹家班,锅饼口刘惠廷班,张丕荣班,龙王冯班,马庄马家班(以上菏泽)。牛家班,吕围子班,曹家班,王堤圈班,蔡兴科班,火神台班,李同百班,大张楼张班,孙老家班(以上曹县)。姚楼大姚班,田庄田状元家班,姚念集班,大义集孔班,马庄班,孙班,女班(以上巨野)。福盛班,王沙窝班,八班(以上郓城)。西三义堂班(东明)。黄鹤楼班,四班,朱家班(以上单县)。吕家庄大吕班,董口班,鸡山王二麻子班(以上鄄城)。寿张集井班(梁山)。三班(成武)。孔家班(后改大兴班),东三义堂班(以上定陶)。

二、济宁地区(以汶上梆子为主)。大曹班,崇圣府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岳楼岳家班,黄石店孔家班,陈村孔班,萱楼班(以上汶上)。财神阁五福班,孙家班,冯家班(以上济宁)。东郭张天师府班,洼斗得胜班,龙峪福盛班,宁阳店班,东郭韩典班(以上滕县)。管庄孔班,圣公府班,新庄孔家班,吴村福盛班(以上曲阜)。全盛班,石祥庄班,双盛班(亚圣府班),后屯班(以上邹县)。歇马亭吉庆班,西关赵元琴班(以上兖州)曾班,吴侍尉班(以上嘉祥)。大苏班,小苏班,羊山李家班,周班,李班(以上金乡)。

三、泰安地区。张瑞祥班,宋庄班,王玉千班(以上泰安)。张班,东阿长升班,小曹班(以上平阴)。夏锁班(东平)。由翰林家班(肥城)。义气班、陈宝忠班、阎班、葛石店张洪邈班(以上宁阳)。

此外,黄河以北的莘县、临沂地区的费县以及河南的范县等地,也都先后成立过梆子班社。

传奇科班

1。大姚班

  大姚班成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管主为清代翰林姚舒密。大姚班建班时属于科班,全部招收14岁以下穷人家的孩子,在巨野县姚楼坐科学戏,共培养学员六、七期。大姚班在1760年至1949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培育出不少名艺人,这些名艺人大致分三代,具体为:
 第一代有张学为(人称“大麻子”,黑脸),能演各种内容的剧目,后被梁山县大井班聘为教师;岳登鹏(又名“岳十儿”,红脸),擅演《临潼山》等剧,文武皆通,唱作俱佳,人称戏子状元;薛中奎(人称“小黑头”,活杨七),擅演各种剧目中的黑头角色,声情并茂;张西棚(外号二妮,青衣);倪封太(青衣)等。演出水平都相当高,在鲁西南称雄一时。
 第二代有宋玉山(又名立楞,青衣),由演《铡赵王》中的包婆出名,在群众中有“金马驹子银铃当,不及立楞一晃荡”之美谈;段广才(又名段航,红脸),张恩普的徒弟,擅演《太白醉酒》、《斩莫成》等;窦朝荣,自幼入巨野大姚班学艺,初学小生,后改红脸。其唱腔浑厚圆润,高亢激越,擅演《太白醉酒》、《摔琴》、《大辕门》、《两狼山》等剧目;谢瑞春(又名谢兵,红脸),李富贵(外号“二穷儿,红脸),丁宪文(小生,后改黑脸),明全兴(花脸),岳兴路(公子丑),擅演《小锯缸》。
 第三代有刘云亭(又名刘三,青衣),能演旦角中的许多角色,唱腔别具一格,擅演《老羊山》、《反西唐》、《贺后骂店》、《樊梨花征西》等剧;任心才(艺名“红十二”,红脸),功底深厚,擅演《吊孝》、《摔琴》、《闯幽州》等戏;李玉亭(小名石头,小生),韩新才(又名韩小,小生),李翠喜(人称老丁,花旦),姚月芝(花旦)等。
 大姚班演出剧目相当丰富,其中以“老十八本”、“十七山”、“十二关”、“五阵”、“六州”最为常见。这些传统剧目剧情大都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大兴班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廪生孔昭荣投资购置戏装道具,在定陶城隍庙组建了一个山东梆子班社,起名孔家班,后为了图吉利,改名“大兴班”。聘请艺人张保山、邵万明掌班,主要演员有郑义山(外号郑二麻子,艺名老先头)、刘明德(艺名刘占儿,红脸)、李秀俊(艺名铁锤,小生)、张保山(艺名老粗,丑)、李月亮(艺名黄马褂,青衣)、王明山(红脸)、李大山(青衣)、小金、小银(花旦)等,阵容整齐,唱作俱佳,声名响遍曹州。当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宇宙锋》、《紫金镯》、《一捧雪》、《阴门阵》、《赵高篡朝》等。
  1905年,掌班换了李大山(又名李振奎),主要演员增加了侯德山(艺名一阵风,旦)、吴锁(旦)、岳兴(艺名花脸兴)、孔凡海(艺名孔七,武丑)、郭四(艺名郭四大刀,武生)、许忠新(艺名新头,红脸)、刘德润(艺名红脸娃)等。演出剧目三百余出,活动区域由曹州扩展到河南、河北、安徽三省。
 1921年,掌班又换了李大山的师弟王明山,在他掌班二十多年间,培养了一批新秀,有李迎生(艺名戏子状元)、王金荣(旦)、薛六(生)、刘兆伦(红脸)、张玉彬(净)、高如意(小生)、小才(旦)等。1946年10月,又从河南兰考请来五位女演员,分别是桂云、巧云、爱云、秀云、红云,群众称为“五云”。从此,女演员开始登上大兴班的演出舞台。
 在四十年代战争动乱时期,大兴班数易班主,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艺术特点

山东梆子的传统表演程式与鲁西南一带的其他古老剧种如柳子戏、大弦子戏、平调等一样,表演动作粗犷,架式夸张。如黑脸上场亮相时,双手举过头顶,五指分开;推圈走圆场时,右手推圈,左臂随之有节奏地摆动;表示愤怒、急躁等情绪时,有吹胡子、瞪眼睛、带活腮、晃膀、跺脚、捋胳膊等动作。其他行当“推圈”时,动作不尽相同。

在脸谱上则根据人物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更有一个角色在同一出戏中随剧情变化而不断变换脸谱。如《白蛇传》中[收青]一场,小青由花脸扮演,连变三次:先为花脸,后变为一半花脸,一半俊脸,最后才变成旦角脸形。

山东梆子的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各种板式均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其唱腔中的基本板式有[慢板]、[流水板]、[二八板]、[一鼓二锣]等。辅助板式有[起板]、[栽板]、[非板]、[一串铃]、[倒反拨]、[亢令亢]等。在板式的运用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单一板式的应用,即根据剧中情节和人物情绪,选用某一种基本板式作为一个独立唱段,主要适用于情绪比较单一的唱词。另一种形式则是通过不同板式的有机组合和转接,构成节奏变化明显、旋律对比鲜明的大段成套唱腔,这是山东梆子唱腔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法。专用曲调有[杀己调](《哭剑》)、[流水捻子](《兰花山》)、[叫门板](《宇宙锋》)等。伴奏用的唢呐和丝弦曲牌有180余种。山东梆子还曾演出过昆腔、笛戏(近似“吹腔”,用横笛伴奏)、大笛罗罗(用唢呐伴奏)的剧目。

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旦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也有用“大本嗓”(真声)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净行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犷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

早期伴奏乐器是大弦(八楞月琴)、二弦(杆短筒大,皮弦,用弓拉奏)、三弦,后来改以板胡、二胡为主。

角色行当

山东梆子传统的脚色行当有生、旦、净、末、丑五大类。现行的脚色行当按生、旦、净、丑四大门头划分。末行归入生行,称“外脚”。

生行含红脸、外脚、小生三类。

勾红脸的生脚,称大红脸。重唱功,发音高亢浑厚,讲究做功身段,着重刻画角色的英雄气势,如《哭头》中的赵匡胤、《临潼山》中的秦琼等。

净面大王是红脸行的一种,因戴黑三髯又称胡子生。重唱功,行腔流畅圆润,表演稳重大方,多扮演帝王、官员一类角色。如《反徐州》中的徐达、《摔琴》中的俞伯牙等;
跑马生,红脸行的一种,又称马上红脸、架子生,因常有跨马及多种趟马套路而得名,剧中大多扮演武将,如《大名府》中的卢俊义等。

大外脚,外脚行的一种,俗称老外。该行常扮演将帅、官员等角色,气派较大,故称大外脚。演员唱腔高亢激昂,道白苍劲有力。如《两狼山》中的杨继业等;二外脚,外脚行的一种,主要扮演剧中平民百姓、员外等角色。

文小生,多扮演年轻的公子、儒生,以念唱为主,常用真假嗓结合;

帅生,文小生的一种,多扮演年轻的统帅人物,讲究风采气度,扮相英俊潇洒,唱腔常用本嗓。如《拜帅》中的韩信;官生,文小生的一种,多扮演年轻的文职官员,亦称冠生,要求道白清晰、唱腔圆润、做功秀美;

包头生,文小生的一种,扮演剧中男扮女装的角色。其表演摹拟女态,举手投足均同于旦脚,唱念用小嗓,行腔婉转;

靠架生,武小生的一种,其动作讲究脆、帅、漂,唱念作打并重,多扮演年轻气盛、威武雄壮的将帅角色。如《截江》中的周瑜;

娃娃生,小生的一种,扮演年龄幼小的生行角色。

旦行,包括青衣、花旦、小旦、帅旦、闺门旦、刀马旦、泼旦、彩旦、老旦。

青衣,因该行角色常穿素色女帔而得名。多饰演中年妇女。重唱工,多用真嗓和假嗓相结合,唱腔委婉细腻、字正腔圆。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等。

花旦,扮演的角色大多为穿红挂绿的青年女子。其饰演的人物性格活泼机智、大胆热情,唱念甜润,身段灵活,扮相俏丽,举止轻捷。讲究扇子、手帕、辫子等功夫。如《柜中缘》中的许翠莲。

小旦,饰演年少女子的角色。其表演的人物大多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或小家碧玉,性格温柔含蓄,举止端庄文静。如《蝴蝶杯》中的胡凤莲等。

帅旦,主要饰演擅长武艺,统兵打仗的女性角色。其表演唱念具备、文武兼长。如《破洪州》中的的穆桂英等。
闺门旦,多饰演有教养的闺阁小姐。其表演念白娇柔,唱腔委婉缠绵,身段端庄文静或妩媚娇羞。如《哭剑》中的苏妲己等。

刀马旦,因饰演的角色提刀跨马而得名。多扮演女侠、女妖、女寨主等。其表演文武兼备,唱念嗓音洪亮。如《姚刚征南》中的黄金婵等。

泼旦,多饰演泼辣女性角色。其表演的人物性格或粗俗强悍或爽快风趣。如《墙头记》中的李氏等。

彩旦,又称丑婆子、彩婆子。饰演的大都是滑稽可笑或刁钻丑恶的女性角色,如媒婆、后娘、傻丫头、丑小姐等。唱少而念白多,主要通过白口或噱头表现角色的性格。如《双玉镯》中的刘媒婆等。

老旦,主要扮演剧中老年妇女。

净行,内有大净、奸净、毛净、童净等行。

大净,因本行饰演的角色大多勾画黑色脸谱,故又称黑脸、黑头。其所表演的人物性格多刚直不阿、粗犷豪放。做功注重气质架式,举止沉稳老练,嗓音高亢洪亮。如《铡美案》中的包拯等。

奸净,因勾画白色脸谱,又称白色脸谱。多扮演奸诈阴险、专横跋扈的角色。如《老边廷》中的潘仁美等;

毛净,因饰演毛手毛脚的粗鲁武将而得名。又称二花脸。其所表演的人物性格多豪放耿直。如《滚鼓山》中的张飞等;

童净,扮演剧中年少的净行角色。其所饰演的人物性格大多憨厚耿直、卤莽剽悍。如《两狼山》中的杨七郎等。

丑行,含公子丑、官丑、武丑、老丑、娃娃丑等行。

公子丑,多扮演行为不端、其貌不扬、放荡好色的富家公子。身段表演迂腐作态,念白口语化,唱腔花哨。如《日月图》中的胡林等;

官丑,因扮演官宦角色而得名;武丑,饰演擅长武功、性格机警、语言伶俐的人物;

老丑,多扮演男性老年角色。其所饰人物大都诙谐善良,语言幽默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如《黄牛分家》中的卢万仓等。

传统剧目


【剧目概况】

山东梆子传统剧目极为丰富。剧目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多为成本大戏。其中描写反抗强暴、大忠大奸、杀富济贫、锄暴安良的剧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反映了鲁西南人民敢于斗争,争取自由的骠悍个性。
山东梆子简介 山东梆子李霞
据老艺人讲,汶上县大曹班经常上演的戏就有600出之多。建国后,山东省戏曲研究室挖掘记录的共437出,其中艺人通称的“老十八本”为:《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驹》、《全忠孝》、《江东》、《战船》、《宇宙锋》、《玉虎坠》、《百花咏》、《老边庭》、《金台将》、《富贵图》、《龙门阵》、《佛手橘》、《双玉镯》、《虎丘山》、《天赐禄》、《马龙记》。这些戏在群众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故而民间编出一些很流行的顺口溜来,有“头冀州、二冀州,姚刚征南,对抓钩”,“打金枝,骂金殿,曹庄杀妻、牧羊圈”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编创的现代戏有《白毛女》、《父子婚姻》、《小女婿》、《老王卖瓜》、《万紫千红》、《万家香》、《前沿人家》等。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墙头记》、《程咬金招亲》等。其中《墙头记》于1982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片场摄制成彩色影片。

·四大征

有“四大征”,即《穆桂英征东》、《秦英征西》(《对松关》)、《铫刚征南》(《双枪缘》)、《雷镇海征北》(《刀劈三关》、《北城头》)。
其实,“征东”还有《薛礼征东》(《龙门阵》、《西城头》)、《刘连征东》、《马三保征东》。
“征西”还有《木兰女征西》(《小番国》)、《雷镇海征西》、《樊梨花征西》(《反西唐》、《三上关》)、《卢明征西》(《困雪山》)、《狄青征西》(《烈火旗》)、《火神爷征西》。
“征南”还有《雷镇海征南》(《征黄龙》)、《李炳征南》。
“征北”还有《苏云妆征北》(《青石岭》)、《罗通扫北》、《燕王征北》(《开国图》)等。

·大套剧
山东梆子不少剧目系成本大套剧目,长的可连演十几个小时,如《江东》一剧,包括《讨荆州》、《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芦花荡》等。《战船》一剧,包括《鲁肃过江》、《舌战群儒》、《盗书》、《借箭》、《打盖》、《借东风》、《火烧战船》等。《薛刚反唐》包括《打金冠》、《阳河摘印》、《法场换子》、《举鼎观画》、《徐策跑城》等。《回龙鸽》包括《抛彩》、《三击掌》、《降马》、《别窑》、《鸿雁捎书》、《赶三关》、《武家坡》、《回龙鸽》、《大登殿》等。《老边庭》(《杨家将》)包括《金沙滩》(《双龙会》、《闯幽州》)、《两狼山》、《李陵碑》、《雁门关》、《撺御状》、《拿潘》、《提寇》、《审潘》、《阴审》、《密松林》等。

·传说故事剧
山东梆子的传统剧目中,保存了许多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传说故事。一些剧目往往以“反”、“打”、“骂”来体现剧目的主题思想。以“反”为剧名的有《反五关》、《反潼关》、《反西凉》、《反阳河》、《反徐州》、《薛刚反唐》;以“打”为剧名的有《李刚打朝》、《红打朝》(《陈平打朝》)、《花打朝》(《国公图》)、《黑打朝》(《庆功图》)、《马天官打朝》(《千秋灯》)、《鞭打楚王尸》、《打城隍》、《打督邮》、《打保府》、《打三关》(《敬德打虎》)、《打金枝》、《二打金枝》、《打銮驾》、《打状元》、《打南阳》、《打北京》等;以“骂”为剧名的有《骂庞涓》(《马陵道》)、《祢衡骂曹》、《徐母骂曹》、《贺后骂殿》、《胡迪骂阎》等。另有演包拯循律断案、以“铡”为剧名的有《铡四国舅》(《下陈州》)、《铡包勉》(《跪寒铺》)、《铡美案》、《铡赵王》(《胭粉计》)、《铡郭槐》(《对龙指》)、《铡郭松》(《天赐禄》)《铡田二横》(《白马告状》)以及以刘墉为主角的《铡阁老》、《铡西宫》等。

·民间生活小戏
在现存的437种抄本中,还有一部分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如《三劝》(《老于婆劝架》)、《三怕》、《王小过年》、《奇错》、《打棒槌》、《打沙锅》、《挂门牌》、《借妻》、《钻瓮圈》;神话戏有《白蛇传》、《天河配》(《黄牛分家》)、《天仙配》、《白莲花落凡》等。此外,也有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剧目,如《铁冠图》、《擒方腊》、《双开膛》等。

·笛戏和罗戏
山东梆子除用梆子声腔演唱的剧目外,还保存了一部分笛戏和罗戏(大笛罗罗)。笛戏有《六国封相》、《酒楼封官》(《访赵普》)、《天台山》、《连生三级》、《犯相》(《花子犯相》)、《借麦子》(《麦里藏金》)、《黄桂香推磨》(《侯七推磨》)、《佛手橘》、《假金牌》(《绞岳飞》)、《戳姐夫》、《掰扣鼻》(《报喜》)等。此外,《宇宙锋》、《万花船》等剧中,均插有部分笛戏。罗戏有《打面缸》、《锯大缸》(《百草山》)、《拐妗子》(《沙州迁民》)、《胡小放羊》、《打灶王》(夹有“跑娃娃”调)等。另有个别昆腔剧目,如《赐福长春》、《九江口》、《斩铫期》等,均已失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8640.html

更多阅读

著名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简介_wenxuan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6

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简介  李斯特音乐学院创建于1872年,是一所有着古老传统的著名公立音乐高校,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完整和专业的音乐教育体系的现代音乐学院。学院专业包括所有的管弦乐器,指挥,声乐,吉他,竖笛,钢琴,手风琴,爵士乐,音乐教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李商隐『作者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837)进士,授校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当时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

李自成简介 怀化李自成

2011.11.13 来源:永恒的曙光1.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末农民起义领袖2.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编辑本段李自成简介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古

李照雄简介 台湾李照雄

]介绍  [1]绰号“憨面大”,综合台湾媒体报道,被封为台湾黑道最后仲裁者的纵贯线(台湾传统铁路干线,起于基隆,止于高雄,全线贯穿整个台湾西部走廊,将台湾西部的各主要城镇全部联系于一体。)教父级黑道大哥李照雄,晚年深受肝癌所苦,2010年4月1

声明:《山东梆子简介 山东梆子李霞》为网友温柔執政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