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及其传说 华佗麻沸散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1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华佗神方》,由唐代孙思邈编集,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砍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荣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O.9克,水煎服一碗。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说明麻醉作用还很强。由此可知华佗当时对于脑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学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个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使用“毒酒”麻醉,给两个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对换手术。只可惜“毒酒”由什么成分组成没有文字记载,否则我国麻醉剂的发—现还要早得多哩!

传说华佗曾经试图利用麻沸散给关羽刮骨疗毒,遭到了关羽的拒绝,结果他在没有接受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后来华佗建议曹操进行开卢手术,也利用麻沸散,曹操不相信华佗,将他处死。麻沸散的配方被狱卒的妻子烧掉。

麻沸散

最早发明麻醉药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雄,军队和老百姓受伤有病的很多。华佗是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治疗。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破腹、截肢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他不灰心,继续摸索。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前后忙了好几天,才把手术做好。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叫夫人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佗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得个酩酊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夫人可吓坏了!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总是没有什么反映,好象失去了知觉似的。他夫人急坏了!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得还都正常。这时才明白华佗是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夫人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夫人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先扎针还是没有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反复地试验了多次,得了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先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患奇怪病症的人:病者瞪着眼,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攥拳,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人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的。”

华佗听了病家人介绍,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了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背着走了。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夫人说:“这回我找到了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夫人一看,说:“嘿,我说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哪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留我配制麻醉药用。”

就从那天起,华佗又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要数果的效力最好。华佗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他又发现,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破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只可惜的是华佗的麻沸散自他死后就失传了。

麻沸散

提起华佗,人们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一位能治百病的医生。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专门描写华佗为蜀国名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其实,华佗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此,他在医学上的创见,领先于西方1000多年。

华佗生于我国东汉末年,距今有1700多年。他是沛国谯郡(现在安徽省毫县)人。他热爱医学,从小就钻研医术。他立志要做一名为人排忧解难的医生,曾经有人推荐他到官府做官,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背起药箱,云游四方,为百姓们治病。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有一次在行路途中,华佗见一群人围在路旁。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名车夫倒在地上。只见那车夫面色蜡黄,两脚蜷曲,双手捂肚,不住地发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声音。华佗见状,立即放下药箱,蹲在地上为病人检查。过了一会儿,华佗转身对围观的人们说:“他这是患了肠痈(阑尾炎),如果早些治疗,针灸就可以了。”“难道他现在无望了?”周围的人急切地问。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别急,别急,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不过,我需要将他的肠子取出来治疗。”听说剖腹取肠,有的人吓得伸了伸舌头,还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们想像不出剖腹将有多么疼痛。华佗自若地取出一包药末,叫人取些酒来,给病人冲服下。不一会,病人安静下来,又过了一会,病人竟酣然大睡进人了梦乡。华佗让人把车夫抬到附近的一个房子里,用手术刀,将车夫的肚皮划开,取出病人的肠子,切掉溃烂的那一段,缝合以后,敷上生肌的药膏。这一切工作完成以后,病人睡醒过来,睁开双眼,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肚子不再疼了。当他得知刚才发生的一切时,感激地拉着华佗的手连声说道:“您救了我的命,我真不知如何感谢您才好。您真是一位神仙呀!”旁人问华伦在手术前给病人吃了什么,使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觉。华佗笑着从箱里拿出一些粉末,说:“就是它,叫做‘麻沸散’。吃了它,任凭你做什么手术也不会感觉疼痛。”有个小伙子大声问道:“是哪位神仙下凡送给您的?”华佗微笑着指指众人,又指指自己,说:“说到神仙,那可多呢,我就是根据乡亲们的提示,自己加以总结以后配制而成的。”

几天以后,车夫的病完全好了,又和其他的人一样出现在大路上。华佗医术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麻沸散”的神效功能也随着华佗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

麻沸散是华佗制造的一种很有效的麻醉药,这种药如果和酒一起服用,则效力更大,能起到全身麻醉的效果。而医学上现代采用的麻醉药剂,仅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很早以前,欧洲人作手术,用的是放血的方法使病人休克,然后再进行手术。用这种方法,非常危险,血放多了,病人就永远醒不过来。即使不发生危险,病人也因手术前大量失血,造成身体极度虚弱,对于恢复健康是很困难的。1842年,法国人黑克曼开始用二氧化碳作麻药,但这只能用在动物身上,而不能用于人。过了两年,美国人柯尔顿用一氧化二氮做麻药,效果也不太好。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才开始用乙醚做麻药,今天西医还用这种药物。我国神医华佗使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至少比西方早1600年左右。但可惜此方失传,幸有史书记载了这一奇迹。我国历史文献《后汉书》中记载:“若疾病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可见,麻沸散的发明及其使用,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华佗麻沸散说起

《三国演义》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写到曹操患了头风病,头脑痛不可忍,急传圣旨遍寻良医治疗,然而终不见效,众官皆忧。华歆向曹操推荐了华佗,说“华佗医术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药,或用针,或用灸,随手而愈。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复矣”。于是,曹操派人星夜请华佗来诊治,酿出了“神医身死”的悲剧,曹操因无医救治,也因头风而死,这是后话。

《三国演义》中的麻肺汤或麻肺散,即医学书上的“麻沸散”。麻沸散并非罗贯中的杜撰,它源于《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上面写道:“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华佗的这个发明决非偶然,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在战争时代,必然有许多战伤。由于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十分痛苦。华佗为了解除人民的疾苦,刻心钻研医学古籍,并勇于实践。他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莨菪子、麻蕡、羊踯躅等功效的记载,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造了麻沸散。这是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组成的一个复方,经过多次试验,确有良好的麻醉作用。华佗又从多喝酒能使人醉而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将麻沸散和酒在外科手术前一起吞服,加强了麻醉效果。这一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据记载,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做过肿瘤切除、胃肠吻合等手术。

非常可惜,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麻沸散的配方,以致它的药物组成,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据现代研究,麻沸散的主药是莨菪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莨菪子“多食使人狂走”。莨菪子是莨菪的种子,“狂走”是由于服了一定量莨菪子之后,发生了麻醉作用而出现神智错乱的现象。现在,人们已经弄明白了莨菪子中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碱。东莨菪碱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应用较大剂量后,可产生催眠作用。《神农本草经》还记载了“乌头”,说“其汁煎之,名‘射网’,杀禽兽。”可见乌头也具有麻醉药的作用。

宋代以后,文献中屡有记载的曼陀罗花(又称风茄花、洋金花),是中药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公元1146年)简要记述了曼陀罗花的麻醉功效,说“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后来,李时珍亲自试服了曼陀罗花,进一步证实了它的麻醉性能。曼陀罗花之所以能产生麻醉作用,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明确了其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碱。

麻沸散及其传说 华佗麻沸散
临床麻醉学是外科发展的开路先锋。近三四十年来,临床麻醉学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并为外科手术深入到人体各个“禁区”创造了条件。如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展,使许多复杂的心脏血管手术、颅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使无数患者因手术治疗而重新获得健康。

现代临床麻醉学,与华佗的麻沸散比较,已发展得今非昔比了。它还将继续创新,并推动外科学的发展。(医圣网)

麻沸散缺席的四种可能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每每读至关云长饮酒弈棋,刮骨疗毒一回,莫不由衷钦佩关老爷的大丈夫气概。自然,华佗的医术,也成全了盖世英豪的完美形象。这也算是数百年来的定评,不大会有人去较真儿的,何况夏日炎炎,人人憋着把火,容易心烦,更不是适合较真的季节。近日闲来无事,浏览《三国志》一通,本为消夏,只因不经意间,对书中华佗医术的章节多扫描了几下,竟反季节地想较一下真了----华佗果真为关公刮骨疗毒过吗?

众所周知,麻沸散系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因而使之成为世界麻醉手术的先行者。《后汉书·方术列传》介绍华佗的医术时说:“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既如此,回过头看看《三国演义》里对华佗做手术的描写,却让我们深感疑惑:关公是在完全清醒而非“醉无所觉”的状态下,一边与马良弈棋饮酒,一边伸臂让华佗刮骨的,并因此博得了神医一句“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的赞叹。

研读至此,我们无法不问:华佗于心何忍,竟至不用麻沸散,让关公身受生割活刮之苦?较真的疑窦自然浮出水面。于是沉吟再三,倒是推测出如下四种解读麻沸散缺席的可能原因。

其一,华佗救人心切,急于赶时间,一时疏忽,竟忘了往药囊里搁麻沸散。不过,这种解释未免太幼稚。华佗先生是何等样人物?搁在今日之世,他是有资格被人用宝马车接到家中诊病的国家级医学专家,决非草菅人命、流窜江湖骗钱为业的庸医,他可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况且小说里分明写着,华佗是“因闻关公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的,本来就对病人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又对心中偶像的病情了如指掌,哪有专程上门动刀刮骨的神医,竟会忘了带他自己发明的、情深意重、得心应手的麻醉药呢?这种可能实在说不通。

可能之二。我们不妨推测,罗贯中是故意让小说中的华佗不用麻沸散就动手术,硬是让关公身受这份活罪。这一招挺一箭双雕的:唯有麻沸散缺席,关云长显示英雄本色的平台才得以构建;唯有麻沸散缺席,作者旨在人为地打造一个“真天神”让人顶礼膜拜的目的才能达到。真可谓不着一滴麻药,尽得风流。诚然,这种推测说出来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很容易受到罗大师后人的非议。且不管他,一吐为快,我是小人我怕谁。

关公中毒箭一事,《三国志·蜀书》确有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至于关羽求医一节,该书仅云:“医曰:‘矢镞有毒,毒如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一个“医曰”,既不曾点明此医的真实身份,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暗示此人即为华佗。反过来说,倘若华佗确实替关公刮骨疗毒过,那么,这例手术因为和一位被神化的民间英雄相连而广为传诵,无疑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次医疗实践。按理说,像范晔、陈寿诸史家,是绝不会将它轻易放过,定然要留驻青史,彪炳后代的。惜乎,遍查《后汉书》、《三国志》,尽管其间记述华佗高超医术的实录颇多,却唯独没有替关公疗伤一事。正史如是,征之野史,也一无所获,未免让人对华佗刮骨疗毒的真实性生疑。据此,第三种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华佗从来不曾替关公刮骨疗毒过。罗贯中欲以神将配享神医,珠联璧合,使他笔下的关云长熠熠生辉,就把那位无名医生的事移植到了华佗身上。

如果第三种可能成立,那么最后一种可能,也是笔者最为得意、有据可依的一种猜测从此诞生。华佗此来,治疗方案早已成竹在胸,他诊视伤情后当场向关公将医疗方案交底:“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瞧瞧,医术高超的名医华佗,给人动手术,竟要借用柱子、铁环、麻绳固定手臂位置,还要用被子蒙住病人的头。何以如此大动干戈?原因不说自明:他的治疗方案,只是因袭的原始方法,他不知道世上还有更先进的麻醉手术方法,完全可以免去如此麻烦的手脚。于是,站在我们面前的《三国演义》里的华佗,是一个既拿不出麻沸散,也不知道用麻沸散的华佗。这个没有麻沸散的华佗的形象的隐含之意是什么?我们大可理直气壮地指证----他只是一个一直被人们误以为是华佗而实际上是另一个因循原始手术方式的外科医生,而非华佗本人。至此,我们倒是解开了疑团:替关公刮骨的,并非华佗,而是与华佗同时代的另一位医生,只是他的生平与麻沸散一样的缺席,故留下了悬疑。

罗贯中先生不曾料想,小说家言的戏说重复千遍,竟会忽悠成了一段史实。最具说服力的例证就是,华佗庙里至今还贴着一幅对联:“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后人见了,无怪乎一心以为华佗就是操刀人了!

华佗和麻沸散

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国医学中已经有了麻醉药和醒药的实际应用了。《列子·汤问篇》中记述了扁鹊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术再用“神药”催醒的故事。

华佗和麻沸散

扁鹊,姓秦,名越人,尊称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

据《列子·汤问篇》中记载,扁鹊曾经给两个患者喝“毒酒”后使之失去知觉3日,并对其施行剖胸手术,随后又给二人喝下“醒药”,二人苏醒后均愈。生活一如往常,这个手术发生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很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胸部外科手术。扁鹊精湛的医术让人叹为观止,而在手术过程中扁鹊所用的“毒酒”应该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在外科手术中起麻醉作用的药物。但是,关于“毒酒”的具体成分,后人却不得而知。

华佗和麻沸散

继扁鹊发明的“毒酒”之后,我国东汉时期的另一位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后汉书》等中的描述明确的告诉我们,华佗曾经成功地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他为了完全摘除肿瘤,还曾做过肠胃部分切除吻合术。我们知道,这样的手术即使在今天,仍然算比较大的手术。而大的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和麻醉是否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佗在1700多年前之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这样高明的腹腔外科手术,和他已经掌握了麻醉术是分不开的。

麻沸散是什么药物组成的?至今还无定论。中、日两国学者都曾推测麻沸散的组成,但他们大多将后世证明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并不能直接证明华佗时代麻沸散的组成。有一种观点值得重视。近人杨华亭《药物图考》(1935)认为麻沸散的“麻沸”,就是麻黄,即大麻的雌花,一名麻勃。杨氏认为麻沸、麻蕡、麻勃,字音相同或近似,都是一物。经过亲身体验,杨氏认为麻蕡确实具有麻醉作用。麻蕡是一味很古老的药物,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该书记载本品“多食令见鬼,狂走。”说明古人发现本品具有令人致幻、兴奋的作用。大麻现在属于毒品,古人记载它使人“见鬼”,可能就是毒品引起的幻觉。不过唐代的药学家们把麻蕡用花改为用果,所以大麻作为毒品始终未能在中国流传开来。但用麻蕡作为麻醉药在宋?窦材的《扁鹊心书》“睡圣散”中仍在运用,当时称之为“火麻花”。李时珍对窦材的麻药方最为重视。这说明麻蕡在古代确实曾经被作为麻醉剂使用。直到清初的张璐,还记载“麻勃治身中伏风,同优钵罗花为麻药,砭痈肿不知痛”。

可惜后来麻沸散的配方失传。根据中医师承授受的传统,一般最宝贵的东西大多在老师临终前交待给最信赖的学生,由于后来华佗意外入狱被害,生前没来得及传授麻沸散的配方。而相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麻沸散的特殊功能,能用来做手术救人,也能用作蒙汗药谋财害命,即使华佗传授了,弟子们也不会公之余众,写之于书,因此渐渐地也就湮没了。

注:本文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郑金生老师的许多帮助,并引用了郑老师所著《药林外史》中的部分内容,在此特表感谢。

作者:撰文/张婷婷责编孙晓洁照片由《生命世界》杂志社提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3711.html

更多阅读

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 华佗与曹操

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丁启阵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医华佗,据文献记载,是被曹操杀死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一个能给自己治病的医生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华佗为了得到官职要挟曹操,惹恼了曹

华佗治病 华佗治病译文

29.华佗治病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译文:有一个郡太守病了,华佗认为他的病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就会痊愈,于是就接受了

华佗再造丸:用药答疑

问: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是否可以使用华佗再造丸?使用华佗再造丸对降压药有何影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高颖教授:一般合并高血压的中风患者在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可以服用华佗再造丸。但应注意,若患者血压不稳定,或持续偏高,伴有头

声明:《麻沸散及其传说 华佗麻沸散》为网友半熟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