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环境赏析 小说阅读 环境

考点例析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它们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有:交代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时代背景等。

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一定要注意赏析其在形象塑造和主旨彰显诸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具体的做题步骤应当为:一、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二、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三、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四、联系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五、深入、全面赏析其作用。

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环境描写: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这是一段典型的环境描写。作者通过对作品中重要人物鲁四老爷书房的具体描写,间接地表现了人物形象。作者通过三个细节写书房:鲁四书房壁上的朱拓“寿”字,赫然醒目,鲁迅交待这一笔,意在讽刺鲁四只愿自己长寿,不管祥林嫂死活的冷酷;半副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平和”表面上是标示主人的品行修养和处世态度,实际上,鲁四老爷对屡遭不幸的祥林嫂是厌恶、憎恨、咒骂,是蔑视、轻贱、侮辱,是冷漠、冷血、冷酷,最后剥夺了她的劳动和生存的权力,迫使祥林嫂走上绝路,这种行为态度既不见鲁四“通达事理”,也看不出‘心气平和“,半副对联无情地讽刺了鲁四冷酷自私,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三本书(《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点明鲁四的身份和思想爱好——崇尚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学,捍卫封建道统。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小说环境的赏析。

一、 概括景物特点及其作用

这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作品景物的能力。景物特点可

先找出景物描写的句段,然后筛选重要语句整合作答。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故作用可从营造氛围、渲染人物心情、映衬人物形象等方面作答。总之,景物描写是为人物的活动布置场景的,人物和景物是紧紧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来看几个典型例题:

2009年浙江卷(《魔盒》):

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我们先来看该段景物描写: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参考答案: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

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

我们先来看该段景物描写: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廊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窈的一尊倩影。

参考答案:.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请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面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二、分析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的手法多样,是考查考生鉴赏文章表达技巧能力的重要内容。做这类试题,首先要深入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句段,其次正确把握景物描写中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最后结合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之间的关系,就不难得出答案。

2008年浙江卷(《乌米》):

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风吹稻浪

徐晓佳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一摇一摆,像荡秋千。

娘咧嘴笑。

是哩,稻子熟哩,要收哩。

娘就打来电话:囝,回来吧,收稻哩。

我不情愿:快毕业了,投简历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回乡做苦力?

又不能回绝——家里只娘一人。

只得收拾一番,踏上北归的火车。

到家。前檐屋后找不见娘,却在田间稻浪里发现了。娘朝我笑着说:来了好,来了好,穗沉得要断,正等人割哩。

可我心里满是忧虑:真要割稻?两亩多稻田,单靠两个人两把镰刀,割到猴年马月?

急啥?娘站在田埂上说,这么些稻,还怕割不完?你爹在的时候,他一人就给收拾利索了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就是人来疯。

一阵风吹来,窸窸窣窣。

我可受不了——怎么叫人受得了?我说:娘,都啥年代了,现在全都机械化,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收稻,谁还脸朝黄土背朝天傻干?告诉你,你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听我的,叫收割机,保管比爹快。

娘脸偏一边说:啥叫收割机?我和你爹咋没听说过?

这开哪门子国际玩笑!人类都计划登陆火星了,娘竟说不知道什么是收割机!我四下张望,指着远处一台在田里工作着的收割机说:快看,就是那个,那就是收割机,一边朝前开,一边把稻脱粒装袋。

娘低头对稻田说:娘是啥也没见着哩,囝。

不抬眼去看,怎么看得见?

我终于有点气恼,说:娘,你肯定舍不得那几十块收割费,别顽固了,都什么年代了,该偷懒就偷懒,两亩多地靠人割怎么吃得消?

娘把手放到额头上,说:真的啥也没哩,囝。

存心不想看,怎么看得见?——娘铁了心不想看见!

我不甘心,我说:娘,别心疼那几十块收割费了,现在几十块钱算个啥?不够领导抽包烟,不够老板吃顿饭,不够学生买双鞋。

娘不做声。

又一阵风吹来,稻浪汹涌澎湃。

娘还是不出声。

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无奈,我只得转身朝家踱去。可以想见,我将不得不套上破外衣,戴顶烂草帽,揣把磨得锃亮如新的镰刀,然后龙虾似的弓背弯腰流血流汗地劳作。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拼命学习,考上大学,想在城里找工作,然后买房,安家,再买车,娶妻,生子……彻彻底底变成城里人。
小说阅读之环境赏析 小说阅读 环境

可眼前竟逃不掉这恼人的活儿!

我故意拖拖拉拉,磨蹭了半个多小时,才穿了那可恶的行头出门。

令我始料未及的一幕出现了:老远,一台收割机正在娘跟前的稻田里轰鸣,稻子成片消失,唯留下车轮碾过的两行干枯印迹。

我走过去,站到娘身边。娘揉着眼睛说:囝,你不晓得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倒是人来疯……

秋风又一次吹来,但再也吹不起稻浪汹涌,只微微撩起娘耳边几根老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5143.html

更多阅读

小说阅读之环境赏析 小说阅读 环境

考点例析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

断章·卞之琳赏析 卞之琳的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作者简介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直接进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接触新文化。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

小说类文本阅读序列一文学类文本阅读之课内小说阅读知识概述目标:通过课本的复习,掌握小说的基本特点,了解小说鉴赏中的基本知识,为课本外的拓展阅读打好基础。过程:一、回忆课本中的六篇小说,归纳小说及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一)小

声明:《小说阅读之环境赏析 小说阅读 环境》为网友无压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