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      长春观里春长在      ——记湖北省道 湖北省省道路线图

·报告文学

长春观里春长在

——记湖北省道协会长、中国道教史上首位女方丈吴诚真的求真之道

金虹

引子

这里是楚地诸侯奉祀祖先、礼拜天地山川、风雷云雨之所。

这里是道教始祖老子讲学传道的古老道场。

这里是道教著名的“十方丛林”。

这里是一片清静玄虚而又春意盎然的土地。

位于武昌的道教圣地长春观,依滔滔长江水,靠巍巍双峰山。元朝初年,全真教龙门派弟子以纪念创派祖师丘处机(号长春子),改此观为“长春观”,希望道教能在这里更广泛地传播与振兴,以普照众生万物。据乾隆《江夏县志》记载:“长春观在宾阳门外,宋真人丘处机结庵处,今成大观,周围三里许上供老君,显应非常,岁按往来,行众一二百,其庙宇之壮丽,供奉尊严,实甲乎一郡。”宋、元、明时,长春观最为辉煌,规模宏大,“东起卓刀泉、南含宾阳门、北盖白鹤观、西连黄鹤楼”,数十平方公里皆有其宫观、茅庵、庄田等。其中心位置双峰山,名著三镇,是著名的“江南洞天福地”。然而,在近代,尤其是清末、民国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长春观惨遭破坏,东、西两院断壁残垣;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建造长江大桥,拆除了黄鹤楼旧址上的吕祖阁;观前武珞路扩建,灵官殿遭到拆除,使原有五进殿宇缩为四进;文化大革命期间,神像法器悉数被毁……漫长的历史浩劫,仿佛凄风苦雨,长期笼罩在长春观古老而又坚实的基石上,这座饱经沧桑,几近焚毁的道教圣地,该如何拂去尘埃与创伤,再现昔日的蓬勃与春光?

1982年,政府拨款重塑神像、修缮殿宇。1984年,恢复宗教活动并对外开放。1999年,重修道藏阁。2001年,于西面新建曲尺形碑廊。2002年,重建山门,改建临街房屋为古肆一条街。2003年,于碑廊北面增建仿古茶寮,碑廊西边栽植紫竹、斑竹以及多种细竹,造成“梦竹春影”景观。2004年,新建国内最大的财神殿……长春观本着出家人先修庙的祖训,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节省开支,多方筹措经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春”为品牌,全方面、多层次地显现“春”文化、打造“春”景观、增添“春”姿色、丰富“春”气象,终于使古老的道观重现生机。很多道长都是长春观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人,尤其是现任住持吴诚真。

在春风拂面的日子走进长春观是一种福气,记者有幸在朋友的引荐下,见到了名誉遐迩的,全国八大坤道之一的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长春观住持吴诚真。明媚的阳光下,吴诚真神采奕奕、面带桃红,迎面走来仿佛春风拂面;青衣、白袜使她看上去年轻、洒脱,全然不像一个年逾半百之人。她笑道,1980年,自己第一次走进长春观的时候,尽管满目荒凉,却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句感慨:“这就是我的家!”当时,年仅23岁的她应该没有想到:20年后,自己会成为“当家”的,更没有想到会成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

她热忱、率真的举止有一种感染力;慈善、柔和的目光有一种亲和力,而丰富的知识以及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更具凝聚力。一时间,你会觉得自己遇见了一个亲人、一位故交,一名老师。经云:“上善若水”,在这位没有任何架子的住持面前,我陷入了沉思:她不仅是百废待兴的长春观走向振兴繁荣的见证人,还是用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修持为长春观注入春色的新一代道人,更是在度己的同时,济世利人的名师高道。追溯她的人生履历,探索道之奥妙以不虚此行、不负春光的愿望油然而生。

第一章慧缘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一)

农历1957年1月,一个寒风凛烈,白雪弥漫的日子,武汉市新洲区吴家的幺女儿降生了,取名元真。

吴家在当地是一个大家族。据说,明代出过一个宰相,亦为湖北县令王,后来传说宰相爹爹成了神,族人建了一座很大的祠堂。清末的时候,元真的二爹在江苏衙门为官,曾做过料行、染铺和木材生意;祖父、祖母酷爱老庄思想、道教文化;外婆、外公佛道双修;她父亲1917年出生,幼年便被祖父送到私垫,苦学到21岁,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忠孝礼义,娶妻也格外重视女方的思想品德,吴元真的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却十分善良仁慈,她接受的是基督的福音。

道教、儒学、佛教和基督教,多重信仰、多种文化在这个大家庭里融合,滋润着元真幼小的心灵。在那个自然灾害严重,生活极其艰难的岁月,对家里最小的这第六个孩子,母亲表现得格外疼惜和怜爱,从不让她饿着,有一块糖也要给她吃;更不让她累着,一切家务,包括扫地、刷碗都不让她做。姐姐哥哥们也十分呵护聪明伶俐的小妹妹,从不惹她生气。更深情的是她那受过私塾教育,饱读诗书的父亲,好像从渐渐长大的小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读书求学的童年,四五岁就教她识字,六岁就让她与半大的孩子一起上学。

在阶级斗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吴家后代有的被划为地主批斗,有的戴上了“封建迷信”的高帽子,元真的父母却因为乐善好施,人缘极好,落得个中农成分而躲过一劫,似乎应证了“集善之家,必有后福”的古话。在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聪明的父亲不再以经书传道,而是以唱戏教化人们尊老爱幼、积善成德。他常常对孩子们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这些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对元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修行中她之所以能够坚强隐忍,能够无私奉献,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至今她还念叨父亲的孝,不仅仅是一般人家那样的赡养父母,而是每天晚上,侍候着祖父祖母先睡了,她父亲才会回屋睡觉。而“道”在她心里最初植入的萌芽是孝顺、是慈悲、是诚实,是古老中华传承的种种美德。

农村的女孩子最多上个小学,父亲却不仅让元真读了初中,而且还读完了高中。在当时没有恢复高考的年月,这已经是最高学历了。父亲不知道社会上还能教女儿什么,便将自己珍藏起来的三箱子古书、典籍一本一本拿出来,让女儿悉数阅读。元真不仅爱学而且记性好,至今还能随口说出《三国演义》、《水浒》、《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父亲培养女儿知书达理当然不是想让她出家,但女儿最后选择出家修行与家庭环境的熏陶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一个对元真思想影响很深的是她的二姐。清秀纤瘦的二姐从小就做饭扫地、下田劳动,没有读过一天书。父亲是读书人,体质弱,在生产队里劳动一天只能挣8分,而人家挣10分;母亲小脚,干不了田里的活,所以二姐要拼命干活挣工分养家。同样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二姐虔诚修道,经常跑附近的小庙。那时候,烧炷香是封建迷信、说个花木兰都是黄色,二姐喜欢“道”,只好偷偷摸摸的,怕生产队知道挨批斗,常常晚上跑到庙里住上一宿,早晨5点便往回赶,回来后还要参加生产队一天的劳动。一晃,二姐成了老姑娘,没有出嫁,也不能出家,而是默默承担着屋里所有的活,不仅侍候父母,还给弟弟、弟媳带孩子。元真最喜欢也最心疼二姐,在二姐身上,“道”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与奉献之中,没有一点儿虚华和奢求。

1978年,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父亲鼓励离开校园,在家闲赋3年的元真参加高考,却没想到女儿已经沉迷在《道德经》、《玉露金磐》、《大小圆觉》、《观音济度》等经书典籍之中。她开始食素、放生、留辫子。很快,两条又粗又黑又长的辫子引起了女友们的好奇。一次,邻村一女友说:“现在流行烫发、短发,你还老土,看我哪天把你的辫子剪一条下来。”

“你敢?要我的命啊?那是我的信仰!”元真在为出家盘头做准备呢。

随后,在中国大地兴起的农村土地责任制改革中,文化程度高的元真当上了村里的会计。因为工作好,相貌俊,远近八方的常有人来提亲,但元真却抱定了终生不嫁、一心修道的决心。

她在第一本日记的扉页上写道:“天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以及“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心法,只种心田养自身。”

父亲说,你二姐不嫁人,一心修道,我们不说什么。但是你才貌双全的,不能再独身啦!不止一次,老人恼怒地拿起大扫把,追着、赶着要女儿去相亲。元真感到十分委屈,只好扑到二姐的怀里哭。

“别学你二姐,老鼠下地就长个尾巴,姑娘生下就是要嫁人的。”她嫂子不愿意看到家里留着两个老大不小的姑娘,常常粗声大气地表达心中的不满。

元真不想像二姐这样在家里修行,最初修道的时候就想着要出家。十五六岁的时候,当父亲用浑厚的嗓音唱道:“金锁金炉台,师等问我哪里来。我今来问生死事,不问生死我不来。问声哪里是十方,问声哪里是爹娘,问声哪里是家乡,问声哪里是安身处,问声哪里是躲无常?”她就会脆生生地对唱:“横子上下是十方,昆仑顶上是家乡,紫门宫里安身处,无字真经躲无常。”

读过几遍《七真传》之后,吴元真更加坚信:宇宙世间之一切事、理,造化于幽、明,并含之神光、法尘,成为阴阳、五行共运兼施之表现;天道、人德之前识、实践,在神光法尘其玄一不二之中进行体验、认识。是以大道无为、和光同尘,上德若谷、广廓充盈;而能解济开兌、凝祥化真。所以,她要寻找颐养心田的那个家园。

1980年的阳春三月,二姐终于带着元真西去武昌。元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走进了古老而又神秘的道教圣地——长春观。

(二)

经历十年浩劫之后的长春观,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显得更加荒芜与清静,六七个年逾古稀的道长守着中轴线上仅剩的几间殿堂。这几位道长都是文革时期被遣回老家,近年才回来的老修行。

元真忐忑不安地走上残破的石级,目光流经瓦砾成堆的一处院角的时候,停了下来。她久久注视着一簇顽强地展示着春光的小花。忽然,从心里发出了一句感慨:“哎呀,这就是我的家!”

接待她们姐妹二人的是道协秘书长,70多岁的蔡爷。因为当时长春观可谓百废待兴,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入道、挂单等等制度,蔡爷给她们倒了杯水,说了些温暖的话,请她们先回去等待消息。

蔡爷不知道自己一杯无味的白水、一些温暖的话语给年轻姑娘元真带来的巨大欢喜与安慰,更没有想到牢记父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元真,从1984年正式入道以后,就为那水、那话自愿照顾服侍体弱多病的自己整整7年。老人羽化前拉着元真的手久久不放。

等待,等待使日子显得格外漫长,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漫长的等待让元真感到入道的遥远。有时候她很犹豫,因为不知道缘分究竟在哪里?愁眉不展之际,她听说某庙里一位七旬的老修行有先知之明,能预测未来。1982年的秋天,便独自一人骑自行车,行10华里,赶到老修行的家。

老人默默端详着她,良久才说:“你的缘分在西方。你有两个师父,一个木头方方脸,头发披着的,道性很高,”老人伸手比了比面前的神龛,用方言说:“比樵头高。”还有一个穿灰衣服,是个大麦肚子脸。”

西方?家乡以西,莫非就是长春观?两位师父也似依稀见过,后面一个人可以肯定了,那就是蔡爷。

尽管老修行说她缘分未到,须要等待,但是元真心里却非常愉快,觉得从此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更有了足够的耐心。

1984年的冬天显得格外漫长,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元真或许没有读过,但当西风消停,姗姗来迟的东风终于催醒了门前的柳树,元真也终于等到了长春观的入道通知,并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步入新家,拜一代高道,时任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的谢宗信为师,为全真道龙门派第二十四代弟子,赐号诚真。

谢爷爱才,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亲自买来宣纸、笔墨,经书让他们潜心学习。一再强调他们是新一代的道人,不仅要有好的道行还要有扎实的文化和历史功底。

因为殿宇竂房已行衰朽,从来居室之固,为人生安住之本。谢会长为谋合观内道众之安丹,以古稀高龄,担当辛劳,主持重建房舍、殿堂。于是,灵官殿、太清殿、七真殿、三皇殿一一修缮;随后,重建“地步天机”、会仙桥;改善斋堂,扩其功用,兼营素餐。作为弟子的吴诚真因为懂财务管理,入观不久就担任长春观的出纳,从门票、公德箱、小卖部的收入,到木材、砖瓦等建筑队的核算和落实宗教政策之后长春观房产的收租,以及往来业务的托收手续等等。工作繁忙而又劳累,同年同期进来的八个坤道,到第二年年底就只剩下她一个了。吴诚真始终要求和勉励自己:“出家来修炼成神,要立三千功,八百果!”

(三)

每一位道友的离开,吴诚真都会或轻或重地感到难过,感到依依不舍。她知道有人是因为忍受不了老修行们冷淡而怪异的坏脾气才离开的。这些旧社会出家,文革期间被迫遣送回乡甚至遭到批斗、摧残的老人,经常出言不逊地难为她们,让她们干这干那的。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家地不扫、碗不刷,什么家务都不会做的诚真,当然更没少受到委屈,每次遭“贬”,想到自己因此学会做活,也就平和了;想到前辈们因特殊年代的磨难而性情怪僻,也就释然了。

刚来到观里的那阵子是最难过的。有一天,一位老师父让她沏茶,她不会,不知道一杯水里应该兑多少茶叶,就将小茶筒里所剩的茶叶都倒了进去,结果水苦得没法喝。还有一次,道长让她看水开了没有,她打开壶盖,伸着脖子往里瞧,结果蒸汽熏疼了脸;种种笨拙之举被师父们挂在嘴边,动不动就数落她:啥子都不会做,出个什么家噢!

二姐心疼地为她辩护说,我这妹妹被母亲和我惯坏了,在家里横草不端,直草不拈,得慢慢学啊!

“不好!”

二姐又说,我妹妹也挺能干的,在村里当会计,什么难做的账她一算就清呢。

“不好!”

老师父面前难做人啊,左右难落得个“好”字。诚真从小就不爱吃面,到了观里,常常早、晚两餐都是面条,她说了句:“我不爱吃面。”被严厉呵斥,说她不该说,不懂事。她委屈地想哭。不久,母亲在二姐的陪护下,颠着小脚来看她。观里人少事多,师父们没让她陪母亲去黄鹤楼。到晚上5点多,天快黑了,母亲、姐姐还未回来,诚真急的在大门口巴望,担心不认道,不识字的两位亲人迷了路,或者城里车多、人多的出了什么事。师父们劝她吃饭,她不吃,一个劲地哭。出家之后,这是她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哭,好像积压在心里的委屈也像断了线的珠子。

对于诚真出家之后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经受的磨练,师父谢爷是心知肚明的,他没有批评也没有过多的安慰,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修道之人,万事不求人,自己学着做!”

诚真不仅做到了隐忍与宽容,更做到了自立自强,在道友们不断离开的时候,信仰更坚。但蔡姓道友的离开,很让诚真情绪低落、难过了一阵子。两人虔诚修道,同住一舍,蔡师兄身体不好,总觉得有邪气袭身,经常在床铺和枕头底下放些剪刀、扫把之类的东西;诚真认为主要是身子虚弱的缘故,常把家里带来的红枣、芝麻分给她吃。道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原不足挂齿,可是1984年夏天的一个深夜,一名流窜犯突然撬开房门抢劫,使两人有了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夜深人静,两个出家不久的女孩正在里屋熟睡。外屋不足十平方米的地上,摆着三口从老家带来的木箱子,案犯撬开箱锁,将值钱的东西分几次搬运到附近双峰山的小树下。最后,他悄悄走进里屋,黑暗中,看不清床上的人影。按说诚真的床正对着房门,手腕上一块价值不菲的夜光表还在闪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去抢那块表,而是径直走向里面小蔡的床铺。

很快,诚真被一声紧似一声的“嘎——嘎”声惊醒,好像鸭子的叫声,怀疑自己在做梦,以为蔡师兄被邪气缠住说梦话呢。忽然,她发现一条瘦高的黑影扑在对面床头。一个惊吓明白了。想开灯,可是灯绳在小蔡床头;想拿武器,可惜身边连块木头都没有。

怎么办?没有办法,怕更是不行,只有救人——救命!念头一起,力量油然而生,她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疾呼:“蔡师兄——蔡师兄!”

黑影猛地直了,转身朝向诚真。诚真做好了搏斗的准备,但是,很奇怪,瘦高的影子突然走向门口,顷刻间,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诚真赶紧打开灯,看见失魂落魄的蔡师兄还在大口大口地喘息,她的脖子被掐出了几道血印。

突发的抢劫案,引起了道协和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案发蹊跷,侦破便从两个当事人的社会关系入手。小蔡的社会关系比较复杂,为此她不得清静,感到忧心和痛苦;诚真不久前“露”富,将家里带来的2千元现金存入银行,知情道长都成了排查对象,她也为给师父们带来的麻烦感到不安。

很多个夜晚,因为害怕也因为烦恼,她们睡不着觉,便谈心,说到很晚很晚,直到两个多月后案子告破,抢劫者是一个与长春观和道人毫无瓜葛的流窜犯,揪心的日子才总算过去。但过去不久,小蔡却要走,不知道是因为委屈还是担忧或者什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如今事过二十来年,吴诚真回忆当初的情景如同昨日。她说,当时确实害怕,但是更想救人。这小小的一劫比起前辈们坎坷的磨砺算不上什么,但却是我修道生涯中一段特殊的经历。毕竟,那时候刚刚离开父母的安乐窝,独自面对生活。

“要修仙道,先全人道。这场劫案,是不是神灵对自己的考验呢?”诚真知道做人不仅要有吃苦耐劳、善良忠厚的品德,更要有勇敢坚强、舍己为人的精神。在她的卧室里,一直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无疑,这是她安身立命的座右铭。

有人走了,有人来了,名副其实的十方丛林长春观汇集着南来北往的道众,吴诚真不仅没走,而且像一朵蓓蕾随着长春观的春色渐渐丰盈,浮动暗香。

(四)

1985年初,来长春观视察的中道协的余老师,看见一位相貌端庄的小道姑蹲在水池边洗衣服,问她为什么修道?吴诚真认真地回答:“我从小就会喜欢读《道德经》。”余老师感觉这孩子不简单,便让她背一段。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背得一字不错,但余老师担心她不能理解。因为当时入道的女孩子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人对道的信仰还停留在烧香拜佛的浅层意义上;出家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存在因生活艰难、父母逼婚或者悲观厌世者将庙观当成避难所的现象。当得知吴诚真受过高中教育,而且家境良好的时候,余老师惊喜自己发现了一个人才。她此行在全国各地宫观考察,目的就是发现和培养人才,尤其是坤道。于是,当年,吴诚真被推选为武汉市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会代表;1986年9月,中道协来电,点名通知吴诚真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全国道协第四届代表大会。

出乎众人预料,“怎么会是她呢?她才来几天呢?”也出乎吴诚真本人的预料,她感到纳闷,不知道命运从此便将她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条叫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道路正期待着年轻的她。

1988年,新中国第一届坤道学习班将在北京白云观举办。5月,筹备工作紧锣密鼓,中道协有关领导先将吴诚真唤去,告诉她不仅是学员而且还要当辅导员,配合曹老师管理班级,组织安排好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60多名坤道的生活与学习。

6月17日上午正式开学,诚真满怀激动的心情,在当天的日记写道:“今天是开学典礼的第一天,我们全班学员身穿蓝色道袍,头戴各样道巾,脚穿白袜、双脸鞋,齐整进入教室就座。主席台上两盆文竹抱圆对一,还有君子兰、海棠及名贵花草摆开‘一’字,向学员们问好,为坤道高兴和祝贺……黎会长还赠给学员们一首诗:‘君有凌云壮志,甘为道教争光。首先爱国不忘,牢记莫负众望。学习还须实践,经常阅读文章。取长补短良方,禁忌高高在上。’这首诗诚恳朴实,语重心长,我一定要牢牢记住。”

满怀求知的愿望,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诚真坚持“天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一天,在日记中她不无遗憾地写道:“测验来的突然,大家都没有复习。出家人本身对政治也不关心,坤道的知识面狭窄一些,所以全班考试成绩不好,最低分34分,最高81分……”她要求自己从此要关心国家大事,要丰富地理、历史等领域的知识面,总之,不能坐井观天,只有广学博闻,立志精修,方能普利群众,从善如流。

正是有了这种乐学、勤学、博学的态度,2001年,吴诚真就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五)

1988年8月14日,北京的天空阴云密布,风雨阵阵。正在紧张学习的吴诚真接到老家来的加急电报:“母得脑溢血,病危,速回。”

她要哭,天在哭!当晚6点她上了火车,次日10点半到武汉,下午1点坐上回老家刘集的长途汽车,4点多终于赶到了家。

进门一眼看见了师父谢爷,眼泪便“哗”地流了下来。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好像想睁但睁不开;耳朵像是在听但听不见。她知道母亲的心是明白的,一定也在伤心地哭!这是诚真有生以来最悲伤,最痛苦的一天,幸好有谢爷他老人家的慈悲在场,她才抑制住悲痛,并向师父汇报了学习情况。

在母亲身边的最后几天里,诚真像个乖女儿,给她扇扇子,喂水果,母亲只要不吃,她心里就格外难受,便不住地喊母亲,与母亲讲话,可惜母亲说不出一句话来。诚真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脸上说:“我回了,元真回了,你最疼爱的小女儿回了!”曾有一次,母亲吃力地睁开了眼来看她,好像是让她高兴,但是母亲的眼睛没有光、没有神,其实她老人家什么也没有看到!诚真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的不孝,刚刚出家的时候,还每月往家里写一封信。母亲盼信,接到后总是往怀里一揣,踮着小脚,喜滋滋地赶回家让父亲读给她听;往年探家的时候,母亲想和她多说几句,她有时候却不想说。母亲曾说:“这时你不想跟我说话,到时候想跟我说想不到啦。”此时此刻,回想起这些,诚真心如刀绞,悔恨万分!

二姐安慰她:尽忠就不能尽孝,劝她回去,继续学习。20号,诚真回到长春观,谢爷让她次日回京,安心学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十几天后,噩耗传来,母亲过世。白云观里的诚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她默默地在走廊的黑板上,用粉笔一笔一划写下了一首《痛母联》:

“冬孝霜雪冬不孝,

春回大地春不回。

我别娘时娘还在,

再见娘时娘不来。

秋风落叶归根去,

淡月巧遇乌云载。

寒夜三更思亲泪,

深秋午夜梦娘归。

九月秋菊时正茂,

唯有芦花尽白头。

寒露催雁归乡去,

留下杜鹃苦哀悲。

寂寞寒窗深回忆,

白云唯独吾自悲。

七月南天门开处,

我娘永别赴天庭。”

教导员曹老师——这位五尺高的汉子读完诗后,眼眶湿润了。他没有想到一向开朗乐观的诚真内心深藏着如此缠绵凄美的情愫。因为自己是男性,对坤道的管理上缺乏经验,生活的照顾上又多有不便,所以,几个月来是诚真协助他关照学员们的学习与生活。诚真干练、热情,没有一点儿女儿家的矫情,以至于此刻,他找不出合适的言语来安慰她;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诚真有如此细腻优美的文笔,觉得她完全可以向诗歌方面发展,说不定将来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呢。诚真或许也这样想过,从她日记中摘抄的唐宋诗词和信手写下的诗词来看,我们不难想象她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憧憬与思考。这些阅读和语言的锻炼,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来自心灵上的灵动,如涓涓溪流取之不尽;来自精神上的修养,如浩瀚江河永不枯竭。使她在今后的人生中,不仅能够运笔如风,而且可以出口成章。不少道友惊叹她讲话和写作的表达能力,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做过的那些必要的准备与积累。

(六)

初秋,二姐来到白云观为母亲做超度。在道友们喃喃的经唱中,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风雨交加,须臾又雨过天晴,众人惊叹,诚真顿然有悟,知道母亲的亡灵终于可以归安了,知道自己今后要做的不仅仅是度己,更要顺应天地之大道而度人。

1989年,诚真参加全国解放后中国道教第一次传戒活动并受戒;同年10月,当选为武汉市道协第五届代表会副秘书长;1992年当选为武汉市武昌区人民代表,出席中国道协第五届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理事;1994年当选为武汉市道教协会副会长;1995年被中国道协第二次传戒活动聘为提科大师。

当她接到中国道教协会聘请她为乙亥坛的大师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既感到高兴又感到惭愧:高兴的是领导对自己如此信任,是鼓励也是鞭策;惭愧的是怕自己年轻识浅,徳薄行差,有失厚望。重阳佳节,吴诚真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常道观。

当晚的会议便由她主持,在三百多平方米的戒坛上,与500多戒子学习戒坛清规,以及日期安排和注意事项。此次活动担子重、责任大没什么,令她为难的是一些年长的道长路上遇见总向她作揖打躬,有的还磕头称大师,如此尊重令她过意不去,见了就很想躲起来。又想老道长们这种尊人屈己的高尚品德,是在教育自己,他们一生经受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正是年轻道友学习的榜样,而他们不顾年迈、远道而来接受三坛大戒,也正说明了受戒的重要性,自己应该加倍做好戒期的工作。作为大师,她对道友们说:今天的道教要与时代接轨,时代在向我们挑战和召唤;今天我们身逢盛世,要抓住机遇,携手未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弘扬道教事业,继承优良传统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同登道岸,共赴蓬莱而登攀!

我们知道,恢复宗教政策之后,中国道协对新一代道士的培养高度重视。可以说,吴诚真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沐浴着前辈的殷切希望,如花如羽,绽放在长春观的满园春色中。短短几年里,她在《中国道教》上发表多篇论文,以精辟的语言《谈道家人生观、道德思想与现代文明作用》,用饱满的激情论《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用虔诚的修道体会《从“知止可以不殆”说起》,等等文论充分表现出她对道教文化更深层次、更高起点的认识。

首先她相信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思想体系来教化人们、规范行为,是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的。从供奉的神像来看,有文、武、财神;从斋蘸科仪来看,有上表疏,这都是从精神上激励人们知书达理、发财致富、健康向上的。上层修炼,也离不开法、财、侣、地四个基本要素。这一思想与现代文明是相吻合的,所以,生活道教在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尤为重要。当然,随着经济的搞活,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会出现道德素质的失调,假、恶、丑的现象十分严重,道教的度人济世的思想更应该发扬光大。那么,道教应该如何去促进现代文明,起到积极作用呢?她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好道教的组织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并与现代化管理相适应,改进那些陈旧的、封建的、不适应新形势的成分。

二是,继承和发扬道教优良的传统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人才、重视教育,阐扬道法,达到道化社会的作用。

三是,敞开山门,传播文化。不要因循守旧、师徒承授的老观点,应找准舆论宣传导向,从殿堂烧香磕头的低层次信仰,转向课堂传授文化信仰的方式,向高层信仰传化。

有道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998年,吴诚真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武汉市政协委员。不久,又被誉为新中国八大坤道之一。2000年元月,在武汉市道协第七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会长,同年6月在湖北省道协第二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道协副会长。

(未完,转下篇)

第二章善缘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韩琦《中书东厅迎春》

(七)

新世纪的曙光照耀在焕然一新的长春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武汉市加快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长春观也迎来了前景灿烂的发展机缘。身为长春观主持的吴诚真一方面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培养、爱护人才,大胆起用来自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

经乐班高功雷宗南第一次来长春观是1997年正月,来看邱祖庙会。之后,在泰山、崂山呆过。他说,1999年仲夏再来长春观的时候是吴会长接待的我,问我过去在庙里做什么?来这里想做什么?我说会高功。她想了想说,正好下午有一个法事,就让你去做怎么样?我说我没带法衣、簪子也不合要求。吴会长笑了,当即让人去准备。下午,她认真观看了法事,对我的动作、唱腔以及礼仪气质给予了好评和鼓励。第二天,我就上岗,从此成为长春观的一名高功。随后不久,便成为经乐班的班长。

吴会长惜才、重才,提倡无为而治。2002年10月中秋,受中国道协和辽宁千山五龙宫的邀请,吴会长带领经乐班担任了新中国道教的第三次传戒法会的主经重任,时间长达一个月。可是,在开坛六天后,吴会长因为忙于长春观灵官殿修缮和开光事宜不得不提前离开。当时中道协副会长黄信阳、五龙宫方丈王全林甚感担忧:此次活动十分重要,国内外嘉宾、记者很多,明天还有4千多道众、信士赶来,吴会长一走,经乐班群龙无首,会不会影响法会活动?吴会长对经乐班说:我们祖师历来主张无为而治,相信长春观经乐班一定会顾全大局,识整体,圆满地完成任务。临走,她将乾道召集在一起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于国内,你们代表长春观;于国外,你们代表中国全真派,相信你们会克服困难,严守礼仪;又将坤道召集一起,当时有两个道友闹矛盾,彼此不说话。吴会长语重心长地说:要用包容之心化解矛盾,解决不了,回家解决。谁要是把矛盾闹到这里,别怪我不客气,咱家有家规!

恩威并重,管理有方。在后来的二十多天里,长春观经乐班30多人齐心合力,每天早晚课、午朝法事、朔望朝参、过堂都认真虔诚地进行。最后一天的法事,天空中惊现五色祥云,五龙呈瑞,在场的二百多戒子和信众无不称奇,新闻记者争相拍摄。事实证明了祖师“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正确。此次传戒活动,长春观不负众望,名扬千山,受到了中道协和千山五龙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也得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宫观戒子的好评。他们说:长春观经乐班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全国第一流的;长春观收入不多,衣单费那么低,才一二百元,怎么有这么好的一个经乐班?怎么能留得住这么多敬业的人才?!

三清殿刘诚玄15岁初中毕业来武汉打工,在社会上当过木匠、锁匠、电工,工作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一次在旧书摊上买了本《中医学基础》,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他从“阴阳五行”和“奇经八脉”中认识了道教,觉得不是中学老师所说的“封建迷信”。1997年正月,25岁的刘诚玄辞了社会工作到长春观出家。时任武汉市道协副会长的吴诚真鼓励他继续学习中医。当年夏天他考取了湖北中医大学,学制四年。有领导和师父对此颇有微词:才入观就去上学,毕业后如果离开长春观怎么办?吴会长为他力争说,收了人家就要信任人家,只要信仰虔诚,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是弘扬道教,都是为道教服务嘛。

从此,刘诚玄早出晚归安心学业,一晃四年过去,学成归来的他成了道友们的保健医生,谁有病只要喊一声,他立马就到,从不计较利益得失。

经乐班张世缘虽然道龄长,但和其他道友相比仍觉得自己“优势”不足:一来年纪较大,二来体弱多病。2002年初夏,他从甘肃某宫观来到长春观,不久就病倒了。吴会长闻讯上门看他,充分肯定了他虔诚修道的精神,送来水果和补品,临走还留下200元让他看病。炎夏到来的时候,北方人怕热,吴会长特地给他的丹房里安了空调。一次,他睡觉忘了关空调,结果醒来的时候浑身酸痛,风湿病加重,觉得自己是北方人实在难以适应武汉的气候,犹豫许久后终于于2005年春离开去了庐山。但走了仅仅两个月,他发现自己不适宜留在庐山,有心回来却感到很难为情。一天,他打电话问候吴会长,婉言说了想回来的愿望,没想到吴会长没有一点指责和为难,反而劝他放下包袱、安心修道,发挥自己在符录和科仪方面的特长。

“回来就好,你的信仰是大家的一面镜子。”吴会长对张世缘的高度评价,让这个有些羞怯的汉子增添了自信,从此更加谦和,也更加敬业。

“道由人显,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啊!”深入研究道教的吴诚真明白,道教在历史上的前进和发展,无不因为优秀人才的推动和弘扬:东汉时期的张道陵,魏晋南北朝的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到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等等一批玄门精英,历史证明:人才是道教得以传承的关键所在,更是当今道教振兴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吴诚真用敏锐的目光,不断地洞察、培养、扶持后继人才,先后有20余人当选省、市、区人大、政协、青联等组织的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2004年,长春观接管荆门太晖观,她派去十余名年轻有为的乾道,任命道学院毕业的年仅24岁的徒弟刘信峰当家。正在恢复建设中的太晖观使年轻的刘信峰感到压力重重,想打退堂鼓返回长春观。吴会长情真意切地说:“不管怎么样,有师父给你顶着!师父当年刚当家的时候,没人顶,靠自己……别怕压力,压力会使你尽快成长!”

经过将近5年的艰苦创业,太晖观正在年轻人加倍的努力下焕发青春,绽放生机。2009年4月19日,刘信锋道长礼请吴诚真会长为其冠巾。冠巾礼由长春观高功雷宗南道长主持,吴会长为监度大师。之后吴会长又向新入道不久的徒弟们说:“冠巾是全真道士出家修道途中的一件大事,刘师兄是你们的榜样,出家人冠巾之后对信仰更加虔诚,修道之心更加坚定,你们要认真学道,好好修行。”

(八)

2006年1月12日,一篇名为《社会公民都需社会帮助长春观为道士申办社保》的消息发表在《楚天都市报》上,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记者报道:昨日获悉,武汉著名道观长春观已为道士们申办社保。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长春观住持吴诚真说,道士也是社会公民,年老危难时也需要社会帮助。

其实,吴诚真为道友办理社保、医保的愿望由来已久。近年来,几位道友突发重病,由于没办保险,道友们的压力很大,长春观的医疗费陡增。长春观现有道士50余人,平日布衣素食,根据游住时间的长短,每人每月发放100-200元不等的生活费用。如遇到突发疾病,道友们难以支付高额医药费,长春观也难免会力不从心。

2001年腊月,管理观内树木花草十年的道长周先进,突发脑溢血,医药费一万四千多元;2002年冬天,吴会长带经乐班去新加坡参加法事交流活动,道友詹志信突发胆结石,在新加坡医院治疗半个月,之后回国手术;2004年腊月,从河南来的挂单道友李洁胃出血,医药费九千多元;不久,一向身体健康的余诚智检查出胰腺炎……吴诚真坦言,入道修行,照样食用五谷杂粮,方外之人也不可能不得病,“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不申请一定的社会保障,何以解决道友们的后顾之忧?”

道教主张以人为本,性命双修,吴诚真作为当家人更是把道友们的健康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每天在观里坚持锻炼的周先进道长感慨地说:“我当时住院整整24天,吴会长和道友们捐款捐物,白天、晚上都安排两位道长轮流看护。出院半年里因为左手、左腿不听使唤,还安排人照顾我,给我做饭、洗衣。到现在,也没让我干活,什么都不做被养着。我才40多岁,心里过意不去呢,就是亲人之间也照顾不到这个份上啊!我现在每天坚持锻炼,就盼着好起来能再护理花草。”

詹志信回忆在新加坡病倒的事情更是充满感谢,法事活动十天,她第一天就肚子疼,以为是气候的原因,当时武汉是冬天,很冷,而新加坡气温20多度,忍了三天,几乎不吃不喝,吴会长看出来了,联系当地道友陪我去看病,我说还是忍忍吧,国外看病太贵,坚持几天回国看。吴会长却说拖延不得,钱是身外之物,身体要紧。后来医院诊断为急性胆结石,也吓了我一跳,如不及时就诊治疗,后果相当严重。活动结束的时候,我还不能出院,吴会长特意留下两名道友照顾了我十天,炎症消了回武汉,又为我联系医院做手术。

“救人要紧,送医院抢救!”2004年腊月,挂单道友李洁胃出血同样得到长春观的关心和照顾。当时吴会长正要去市政府开一个重要会议,立刻安排江河等道友护送病人,并掏出兜里的三百元递给江河,让他先急用。会散后又匆匆赶到医院看望,安排人员轮流陪护。

爱心和真心如春风、春雨,滋润着古老的长春观。社保办下来之后,道友们更觉得这个家有了保障,这个家因为温暖祥和而更加春意浓浓。

(九)

“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莱以行。”适逢盛世,天地人和,吴诚真认为因历史原因封闭了很久很久的道教,再也不能沉默了,避世就是自取灭亡。她一再强调说:“在外来宗教文化的冲击下,如果道教还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我们的信徒、我们的本土文化,甚至我们的道源就都不会有了。”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广发愿心,无量度人是长春观的优良传统。相传春秋时期,祖师老子在此设坛,老子尚农,取名“先农坛”,老子讲学十分生动,坛下出现了数不清的陌生而和蔼的面孔,有的年龄很大,胡须拖到了脚背,有的还是七八岁的稚童。后来,老子又设一坛,取名“神祇坛”。老子在此传道数个春秋,一日飘然而去。人们一直不能忘怀老子的传授,便在山上建立了一座老子宫,用以追思这位先哲的公德。如今,老子石像依然屹立在西苑中央。史载,两晋时期有“天长观”,隋唐年代有“老子宫”、“太清宫”;宋末元初,全真教龙门派祖师邱长春来双峰山修心炼性、弘道传法,其弟子更是秉承师愿,弘扬道法。

弘扬道教文化就是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说过中国的根祇全在道教。吴诚真说当代弘扬,首先就是不自恃清高、不故弄玄虚,更不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目前,她用诚心、真心接纳了千余名弟子,其中有不少是城市和农村的俗家弟子,有教授、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有国营和私企的经理、老板;有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还有偏远乡村的农民。对每一个虔诚入道者,她都一视同仁,一样善待。从给他们测八字起道号,到举行庄严的拜师礼仪等等一丝不苟,她诚恳地说:“不能忽视啊,对我们不过是辛苦麻烦一点,对他们则意味着新生。”许多人在拜师之后问:“师父,我今后要为您做点什么?”她总是回答:“师父什么都不要你做,只要你的诚心和真心!”

拜师者之多不仅仅因为吴诚真是功成名就的住持,更因为她的品德。经乐班的张信明

拜吴诚真为师已经整整18年。那时候,吴诚真只是一名普通的道人。“我拜师不是看职位高低而是德性的高低,我佩服师父,有徳有才。2002年,我们在新加坡做法事交流的时候,詹师兄病了,吴会长送她去医院,赶回来就要登台演讲。上千人的坛场啊,她不用稿子,出口成章,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坛下掌声四起,作为她的徒弟我们都感到非常荣幸和光荣!”

2005年初走进长春观的吴信婷,她的拜师经历颇有意味。这位经过高等教育,在某大型企业做职业培训工作的现代女性,第一眼看见吴诚真的时候,突然忍不住要哭。吴诚真忙说:“别哭,别哭,屋里去坐。”在丹房里住下之后,吴会长不仅给她送经书,还经常在中午放弃午休和她谈心。话题可以小到吃什么,也可以大到人对外界的认识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甚至谈社会上兴起的“时代光华”和曹操的管理理念。整整两个月,吴会长没有安排她干什么事,只是希望她静下来,从浮躁中归于平静,比如一杯水,只有静下来,才能看见上清下浊。而且,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天,吴会长执意给她200元钱,并笑眯眯地说:“我刚发的丹钱,你才来,先用我的。”

“在别人看来,是师父在观察我,其实是我在观察师父。”聪明的吴信婷心里有数。一次,她发现吴会长在清理竹林附近的一摊狗屎,十分惊讶,问干嘛不让清洁工打扫?吴会长道:碰巧看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嘛。4月15日,来长春观近三个月的她终于决定拜吴诚真为师。那一天她有些激动,师父却平静地一笑说:“好,把八字报上来,我给你取个道号。”测过之后是个“亭”字,师父讲解:道教在哪里都建有亭子,亭子有“止”和“立”的意义,正应了“行如止水”,你八字纯银,加个“女”字旁更好,尤其对身体等都有好处。“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师父用心良苦,更因为她使我顿悟,使我忽然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现年33岁,有过丰富社会经验的信婷对入道之后的感受颇深,对人的认识也与众不同。她笑道:“后来我发现,师父不仅善良、睿智,而且还挺憨厚、幽默和风趣的。每次外出,无论在路途中还是火车上、飞机上,她都是压阵的,走在最后,像家长生怕哪个孩子掉了队。途中休息,她很乐意给大家唱歌,说笑话,有她在,大家就不寂寞,很开心。有时候,我们也拿她开心。她这个人心软,遇到街头乞讨的残疾人、小孩、老人的总要给钱,我们说那是骗子,师父你怎么老上这个当?!她嘿嘿一笑说,他们还是有困难的。我们又说:师父你在助长他们不劳而获呢?她又是嘿嘿一笑答;老弱病残的,还是比我们困难嘛。总之憨憨的、不认为自己是上当受骗。”

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的吴诚真并不沾沾自喜,她谦和地说:“雷锋讲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道家讲无量度人,要是能把恶人、坏人度成好人,才是为社会做贡献呢。”

(十)

镜头一

2006年4月27日

两位老年妇女相互搀扶着走进道藏阁一楼吴会长的办公室。76岁的王氏自幼信道,吃斋念经,退休前一直在某童装厂工作,终身未婚,如今老来无依;另一位74岁的居士,子女都已各奔前程,成家立业,晚年寂寞,甚是孤苦。她们知道吴会长慈悲,希望能让她们住庙修行,干点杂活以安度晚年。

吴会长慈善地说:“庙里的活也不轻松,你们年纪大了,操劳了一辈子,应该静养啦。我有个徒弟在新洲区,他在庙旁建了一座养老院,你们愿意去吗?”

两位老人连连点头。

吴会长立刻给那位徒弟打电话,一再说要把老人的吃住和宗教生活安排好,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回头又安慰道:“如果他们照顾不好,我会去找他们的。那里环境优美,空气比城区好,你们每天都可以进庙烧香,心情也会好。有空我用车先拉你们过去看看。而且,不是把你们送去住下之后就不管了,你们百年之后的事,我们也会负责的。”

两位老人顿时热泪盈眶,连连作揖。

镜头二

2006年4月28日

上午9点,一位七旬老人带着个十来岁的男孩在吴会长的办公室等了很久,孩子面容清秀,神态腼腆,始终坐在椅子上低头玩手中的东西。老者原来是吴会长中学时期的校长和政治老师,退休后仍热爱教育事业,更喜欢孩子。这孩子幼年丧娘,父亲不管,近年来,他一直靠不多的,只有250元的退休金支持孩子读书。现在眼看孩子要上初中,他已经无能为力,所以才带孩子来找自己当年的学生,现在的会长吴诚真。

吴会长进来的时候,没想到老人家口称师父,躬身施礼,吴会长赶忙还礼,老人家回头冲屋里的客人笑道:过去我是他的老师,现在她是我的老师。她出家的事我原来不知道,2000年,我偶然来长春观看看,没认出她,倒是她一眼就认出了我。而且她还记得有一年评上三好学生,我带着学生敲锣打鼓往她家送喜报的事呢……

“拜自己的学生为师,没有难为情吗?”有人笑着问。

“不,我从心里感到自豪。”

吴会长先从自己身上掏出200元钱递上,答应老校长,孩子的事她会想办法,善事无论大小自己都会尽力做好。

吴会长的司机阮贤斌最清楚吴会长对孩子的苦心。几年前,他们开车路过新洲区一个叫站桥的希望小学,学校前的小土路坑坑洼洼的,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吴会长自己捐款1万元给学校修路。钱不够,一有机会就请国内外的信士帮忙做善事、积功德,终于集资5万元,为孩子们修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镜头三

“五·一”长假期间

有因为情感挫折找吴会长倾诉的,有因为家境困难希望帮扶救助的,还有看破红尘渴望出家的……接连几天,正是“五·一”长假期间,也总有男女老幼、这样那样需要帮忙的人找来。

吴会长没有架子,不嫌麻烦,一一耐心劝导,尽心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她说:“这也是工作和修行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自己兜里总装着一点善款,说实话,这些钱有些是自己平时节约的,但多数是徒弟们塞给孝敬师父的,但这些钱我从来不据为己有,十方来,十方去。私心是知足常乐,不缺钱花;公心是从善如流,帮困扶贫。”

在吴会长的带领下,长春观集体和道众支持赈灾救济、支持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善举比比皆是:

2000年,开展献爱心“一日捐”活动,筹款8千余元对新洲区冲辛镇“敬老院”进行专项扶贫帮困。

2000年,任宗权道长与红安县杏花乡星光小学二年级学生秦选冰开展“一对一”活动,至2008年已为该生捐学费约3千元;

2001年4月,向灾区新洲区辛冲镇捐款4千元,其中,王军副会长个人捐款2千元;

2002年,向甘肃省民勤县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捐款1万元;

2003年,为防非典捐款1.2万元,其中,吴诚真个人捐款2千元;

2003年,向蔡甸区军山镇压龙虎村捐扶贫款1.8万元。

2006年印尼海啸,长春观踊跃为受灾地区捐款。湖北省属于长江流域,湖泊众多,常有水患,长春观几乎每年都要向省内受到水患的地区捐资捐物,以助人为乐,以慈善之心利济各方。

2008年2月,特大雪灾席卷中华大地,吴会长代表长春观向灾区捐款2万元,以弘扬中华道教慈爱济人、关怀众生的优良传统。

2008年6月初,为“5·12汶川地震”的灾区人民举行超度和祈福法会,为现场捐款的人们举行赐福法会,并与湖北省道教协会、武汉市道教协会、湖北楚天画院联合举办“悼念逝者、重建家园——民间收藏鉴赏、书画义卖、捐款赈灾”活动。书画家们共捐书画作品40多幅,所得收入均作为善款捐献给四川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十一)

2004年初夏,黄冈日报的记者何志弘女士为当地一名苦修“老斋公”之事,专程到长春观找到吴诚真。

老斋公原名夏至炼,1921年出生于湖北麻城盐田河一贫苦农家。据说,12岁忽然双目失明,其父请医求神百治无效。一日,他跌跌撞撞摸到村头普济寺的神像前,发誓:“若菩萨慈悲,让我双目复明,我愿出家学道,侍奉菩萨结神缘,食斋烧香伴青灯,终身不悔!”奇迹发生了,夏至炼双眼复明!之后,拜天山派邱祖真人门下第二十代传人尹明清道人为师,从此勤学苦读,师常带他到武汉大道观参访修学,后允他一人徒步南京访道,1944年秋奉师命回家乡普济寺任住持。

厄运在1951年降临,菩萨神像被毁,他被误作反动会道门首领缉拿,残遭棍棒和踩杠子等殴打折磨。次年,又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被牵连入狱劳改三年。出狱后,老斋公在栗阳河山上寻得一石洞,一住就是十几年。后又隐入罗田境内一天然巨石下,自己种庄稼,缝百衲衣,并为周围四方百姓看病疗伤,分文不取,片物不收,被当地百姓所敬重。直到2000年春回大地,经历五十年劫难之后,年逾八旬的夏至炼才重披道袍,回寺住持。2003年羽化前留下遗愿:要在普济寺后山建一座高11层的巍巍石塔,预言:“此地此塔可连三山五岳之气脉,兴中华大地之祥瑞。”何记者拜访吴诚真是想帮助老斋公尽早实现生前夙愿。

作为同道中人,吴诚真为老斋公历尽磨砺,道心不改的精神所感动;作为省道协副会长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道教服务。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她都尽可能地参加地方庙观的开光和法事交流活动,有时候资金紧张,礼物不多,但她还是去。她说:“去,是一种态度,是支持,比物质更重要。”

此去普济寺的路,接二连三,比她想象的还要艰难。

第一次是夜晚8点多,他们先到武汉火车站接老斋公广州来的一名弟子,然后一起赶到黄冈接上何记者,到麻城已经是深夜12点多,吴会长一行没有停留而是连夜上山,夜色沉沉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将手机丢在了什么地方;

第二次,到盐田河的时候突然风雨交加,车不敢进,河水齐腰,吴会长带头趟水过河,她高唱经乐,鼓励众人在山水之间整整走了20多里。

第三次,听说离老斋公修行的天然巨石不远住着一位苦修的比丘尼,她又动了菩萨心肠前去看望,并留下了身上所有的零钱……

何记者说,老斋公旧居里有个伺候过他的道姑,那天,她突然口出男音,音似老斋公,说:“去,去把吴姑娘找来。”我们说:“哪有吴姑娘?”她指指门外:“就是刚刚出去的那个。”原来她指的就是吴会长。

吴会长回来一看,小道姑的言谈举止非比往常,明白这是老斋公在“附体圆光通事意”。只听小道姑吩咐众人将一口箱子抬来,众人合力抬来箱子,她却摇头道:“不是这个,是大箱子。”众人便又去寻来。她吩咐:“里面有一件道衣,只穿过一次,拿出来送给吴姑娘吧!”

吴会长接过这件衣服的时候,明白了继承“衣钵”的深刻含义,更明白从此以后自己肩上挑着两个老人的重托:一个是自己的师父谢宗信,另一个是道心坚固的夏至炼。

2006底,中道协找到吴会长,希望长春观能够帮助南京恢复已经荒芜很久的天后宫。尽管这不属于湖北省道协的义务,但是心怀道心、视天下道人为一家的吴诚真还是将这份重担挑在了自己肩上。2007年元月,正值岁末年初工作繁忙、政协会议召开之际,南京来电话,恳请吴长立刻来天后宫,说:“您要是不来,南京就不可能有道场了……”一席话,令吴会长动容,从来出家人以庙为家,偌大的南京不能没有这个家!自己不去,心里会难受的。

她去了,因重感冒开了三天的吊瓶,只打了一瓶就匆匆赶去了!带去的不仅仅是一颗诚真的诚心、真心,更有对天后宫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人员与资金上的帮扶。2008年4月,天后宫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建设,终于迎来了开光大典。

2008年10月,在“吴天祥爱心帮扶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吴诚真得知地震灾区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葛仙观受灾,于是代表长春观捐款5千,以帮助灾区道众渡过难关。

2009年初,长春观与武汉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恢复龟山道教活动场所的事宜,长春观负责活动场所软件设施方面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史载龟山上的禹王宫、文昌殿、南岳殿、玉清殿等宫观将以全新的面貌对外开放,屹立在荆楚大地上。

(十二)

熟悉吴诚真的人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真情自然,谈到开心时可以引亢高歌,触到伤感处常会低首动容。尤其对亲人,对师长怀有深切的情愫。

忘不了受戒时,教诲她们的大师王理仙方丈。方丈灵塔落成之际,她感慨万千,提笔赋写了一首《桂枝词》,发表在1998年第四期《中国道教》杂志上:

“西安终南,正周至楼观,太上圣地。此处人间仙境,观星望气。道德箴言老君墓,划地丹炉真亭栖。女泉三鹰,福地洞天,数千遗壁。

公灵塔,今又落,为古观添辉,垂范教理。余曾律师亲诲,坛下戒益,未报天恩公仙去,留下宏愿吾辈。金科玉律,循道效德,同舟共济。”

忘不了含辛茹苦的二姐,誓不嫁人,在尘世中苦修。二姐以种菜为生,赡养父母,当1997年嫂子中风瘫痪之后,又不计前嫌,精心伺候,并抚养照看了三个侄儿。家里的脏活、累活几乎全是二姐一个人担着。吴诚真有心将姐姐接到观里修行,但是家里离不开二姐啊。直到父亲去世,2001年嫂子又被送到敬老院之后,才将二姐接到自己并不宽敞的,一室一厅的丹房。姐妹俩同居一室,同睡一榻。操劳大半生的二姐闲不住,给妹妹洗衣、做饭,在观里见到什么做什么,不计报酬、不要丹钱。吴诚真感怀道:“二姐像父亲一样守孝道,不仅对父母老人,还对弟妹和晚辈,二姐曾对我说忠孝不能两全,她以自己的孝,成全着我的忠啊。”

更忘不了恩师谢宗信。师父是一代大师,2000年以海内外首推之德高望重,被北京白云观请任为第二十三代方丈。自恩师2005年羽化仙去,吴诚真有着太多难以言表的哀思与苦衷。修道二十多年,从没有过的忧虑、沉痛与压力经常让她辗转反侧、夜难成寐,她觉得自己似大病了一场,着手主编并出版了记录师父一生仙踪高德的书籍《光与尘的追踪》之后,仍未感到轻松。2008年,经多方筹措出资出力,恩师方丈塔终于落成,玄塔高耸,与松竹为邻,上契三清、下合道情。诚真广邀全国各地名山道观、港澳台、马来西亚道教界的高道名士,5月2日齐聚武汉长春观,举办了“谢方丈宝塔落成暨登真三周年纪念法会”,并同时奉上了亲自命名、为恩师主编出版的第三本书《玄门仙踪》。该书装帧精美大气,图文并茂,记载了谢宗信真人弘道立德、教化众生、爱国爱教、度人无量的一生。作为大师首徒的吴诚真,不仅诚邀道界知名人士为师父撰文,还亲自提笔,饱含深情地写下了长诗《玄门仙踪——恩师驾鹤三周年纪念》:

“太上立教,度化后人;玄门弟子,依教奉行;尊师重道,不忘前贤;奉承全真,龙门派下,白云堂上,二十三代,大德方丈,上宗下信,温和文雅,简朴无为,仙风道骨,长须飘髯,鹤发童颜;而今真人,追随道祖,驾鹤仙游,已有三载,后辈我等,怀念真人,一生悟道,修真历程。循师脚印,勇往直前,发愿编著,玄门仙踪,一书留世,教化众生,名垂千古,以示后人……”

全诗共一百九十九句,七百九十六字,概括了谢宗信真人曲折的人生历程与不朽的丰功伟绩。当记者翻阅时,身边的吴诚真深情地,逐字逐句朗诵起来,如同再一次跟随师父的踪迹,再一次领悟师父的教诲……

忘不了啊,甚至忘不了第一次走进长春观的时候,蔡爷递给的那杯水、说过的那些温暖话……

二十多年的修行生涯,是一条上下求索的曲折之路,也是一条求诚悟真的成长之路。精通经乐的宗权道人满含敬意地为吴诚真题写了一首曲词《大师赞》,并将“诚真”二字巧妙地融合进去:

“一片菩萨心,

立志苦修行。

为证玄妙理,

誓愿度众生。

诚为群迷仆,

真发清静意。

青灯煮黄芽,

黄卷遗道风。

惟愿大慈悲,

永渡爱河津。”

(未完,转下篇)

第三章凤缘

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

——唐·杨巨源《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

(十三)

红墙绿瓦、飞檐层叠,居尘而超尘、在闹市却清幽。走向新世纪的长春观不仅是道教徒修身布道的著名活动场所,也是武汉市的旅游胜地之一。作为武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春观近年来的拆迁和环境创新工程尤为引人注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出面协调并投入资金,为长春观的规划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坚定了吴诚真振兴祖业,改革创新的信心,以“春”字立意的长春观的发展蓝图在她的心里已经酝酿了很久很久。

长春观地处华夏中部,道教各派思想融汇其中,其建筑风格既有地方色彩又兼容四方;历史上长春观的建筑格局就是依山傍水,层层递进,呈东、中、西三路。俯视平面,犹如凤凰展翅,中为体,东西为翼。这种格局,无疑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吴诚真认为,未来长春观的设计总体上是为了重现古长春观的三路四院,“紫府琼台,屋宇千间”的宏伟景观,集中表现道教文化中的建筑、雕塑、武术、医药、养生、素食、茶道、音乐、书画等内容。落实在规划上,就是拟建三个各自独立,但风格与中路建筑相和谐的道教文化风景线。西路主要定位于道教养生、音乐文化,拟建西王母殿、《道德经》碑壁、邱祖画廊、孟宗祠、撞击金钟、道教养生茶寮、荷花放生池、古肆等;中路主要定位于道教朝拜区;东路定位于道教素食,人文风景区、武术文化区,拟在长春观最高处,恢复古观最早的祭祀建筑长春坛,在东侧拟建以“八仙过海”雕塑为内容的八仙湖以及水榭、道教纪念亭、客舍、停车场等。如此一来,东、中、西竞相生辉,百花齐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2000年,为这一新的规划,吴诚真广泛征求专家学者、道教界人士和各方代表的建议和意见,以长春观之“春”字立意,主要景观为梦竹春影、茶寮春茗、春满碧池、甘棠春读、五福迎春、春坛古碑、仙湖春波、涵养永春”等“春之八景”,集中反映长春观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以及“我命在我”、驻春延寿的生命观。同年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吴诚真邀集全国名家撰联,请书法家书写,制成三十余副木联,流光溢彩,成为观内一景;同时砌好周边约400米的围墙,维修了道藏阁,将中路主要殿堂整修一新;

2001年,于西面新建曲尺形碑廊,迎真茶舍,并在原省医学会的旧址上建成了一座两层楼仿明清古肆建筑;

2002年,重建山门,改建临街房屋为古肆形式,重修了灵官殿;

2003年,在市区政府巨资支持下,收回周边地域,使长春观中、西路形成一片整体。修建西王母殿,并于碑廊北面增建仿古茶寮,碑廊西边栽植紫竹、斑竹以及多种细竹,造成“梦竹春影”景观,搭配正在建造的坤道院,左倚道藏阁,后傍三皇殿为一系列,使之形成“瑶琳临春”景观。

2004年,新建财神殿,其殿宇为国内最大。

2005年,实施东区规划与建设。改造素餐馆、修建乾道院、开辟临街古肆(与西边现有的古肆相一致,形成两边对称)、东边最高点待建长春阁(为楼阁式多层大塔,作为双峰山的景观坐标)、竹园边修建谢大真人塔,丰富园林文化内涵,(与黄鹤楼、宝通寺形成一线反映儒、释、道三家文化象征)这四个项目工程为一系列,以形成“玉宇涵春”景观。使之与中区(原有的三路四进建筑群)、西区联合,恢复元明之时“阆苑金阙故清虚,紫府琼台仍缥缈”的宏观景象。

2008年,长春观西区王母殿主体工程建设已顺利完工,进行神像及附属设施建设,预计2009年秋将进行王母殿开光典礼。

西王母殿造型古朴、斗拱雕梁、飞檐翘角、宝顶凌霄,王母殿已成为长春观西区的标志性建筑,“瑶琳临春”的景观即将成为长春观的又一个亮点。

近几年来,在市政府以及各级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怀下,长春观得以良好的规划和发展。2000年10月,时任国家旅游总局副局长张希钦在武汉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曾评价长春观:“地方不大,结构紧凑,很有特色,宣传了自己,促销了自己,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春观的文化品味挖掘到了登峰造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吴诚真以及全观道众的不断努力下,长春观将以承古创新、继往开来为路线,结合武汉市的旅游情况,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产业和资源作用,恢复发扬曾经已有八百多年的民俗传统,挖掘财神信仰,展示东方母神崇拜。以“春”为品牌,全方面、多层次地显现“春”文化、打造“春”景观、增添“春”姿色、丰富“春”气象。未来的长春观将以其崭新自然、人文环境和古朴、凝重的文化魅力成为武汉城市景观中的一块“福地”。

(十四)

从古到今,长春观以得天独厚、水陆通达的地理位置,汇集长江中下游以及全国的道众,而成为中国道教有名的四大丛林之一。长春观在明朝就“仙真代出,为湖北丛林特著,屋宇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观内珍藏之全套明版《正统道藏》,解放前是全国唯一四部之一。清乾隆年间,著名音韵学者钱大昕慕名前来阅查《道藏》,在来城楼写下了《三洞旋华序》,这时长春观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1865年(同治四年)在北京白云观主持传戒的大律师张耕云不辞千里来观开坛说戒。1952年,22代龙门正宗传戒律师高嗣授与监院侯永德携手开坛说戒,度弟子454人。黎元洪赠匾:“大愿圆满”,萧跃南赠匾:“道岸同登”……

所谓丛林,其本意是万物丛生,山林茂密之意。深山老林中往往有修真养性的霞子、高人、逸士隐居其中。因而,“丛林”便被引申为霞子、道众聚居荟萃之地。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要求弟子们出家,居庵受戒,建立了一套丛林制度。十方丛林也叫十方常住。是道教尚大同、平等、民主精神的具体体现。无论道友来自哪里,一旦挂上单,就如同游子回家,出住不收取任何费用。在挂单期间表现好的,还可以申请留下,成为常住道士。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丛林制度的优势,广结道缘,在兴庙的同时增强内部力量也是吴诚真关注的重点,“一留二培三送”是她的人才政策:

一留,留住人才:十方挂单,有可用人才,吴会长总是千方百计地挽留。诚恳相待,礼贤敬士,以至于有才识抱负的道友,闻风而至。长春观人才济济,晚辈迭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二培,培养人才:经常举办全省和全国范围内的道教文化学习班。比如每年两届、为期三个月的“全真斋蘸高功培训班”,为各地道友创造参学机会。同时,武汉市道协协助长春观、黄陂、新洲,先后选派18名道众送往中国道教学院学习;2名送往华中科技大学;8名送往武汉大学;8名送往华中师范大学。使他们成为市、区道教协会的骨干和宫观负责人。

三送,输送人才:四面八方的道友在学习或挂单期满后要回到自己宫观的,以物相赠,以礼相送,并希望他们像一粒粒种子遍布大地,开花结果,使道教文化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

长春观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经忏丛林,其法务活动在道教界享誉盛名。除每年观内农历正月初一的迎喜神、朝拜太岁,正月初五的财神会,正月初九的玉皇圣诞,二月十五的太上老君圣诞,三月清明的超度发会,四月初八的放生节、四月十四的吕祖会,七月七的鹊桥会等等20多个法事活动外,她们还经常应邀参加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内外大型道教重要庆典和法事交流活动。所以,经乐班的管理和发展壮大尤为重要。吴会长强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交流,构建和谐宫观”的主导思想,以弘扬道教文化为本,服务社会和广大信众。

仅以2008年主要活动为例:

2月25日,为纪念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诞辰860周年,深切缅怀长春真人大慈大悲、大仁大义、济世度人、一言止杀的丰功伟绩,湖北省道教协会与长春观共同举办“湖北、台湾、港澳三地道教文化交流会”,以祈祷祖国和平统一,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建设蒸蒸日上。这次文化交流会加强了两岸三地道教界的合作,促进了道教文化的交流。

10月31至11月3日,应澳门道教协会邀请,吴诚真会长率长春观经乐团赴澳门参加澳门道教协会举办的“2008道教文化周及庆祝澳门回归九周年”活动。庆典活动期间长春观经乐团主持了开坛祈福典礼,玉皇大表朝科祈福道场,并进行了音乐武术表演。道众们精彩的演出博得了澳门同胞们的阵阵喝彩。澳门道教协会吴炳志会长高度赞扬长春观经乐团道众道风纯正,技艺精湛。澳门特首何厚铧先生莅临会场观看演出。

11月9日—14日,应马来西亚砂拉越州民都鲁省华人慈善信托委员会,民都鲁福德祠理事会的邀请,吴诚真会长率经乐团一行十二人,前往参加“天恩亭福德祠”落成开光仪式,并为民都鲁省人民祈福。同时主持了中国全真龙门传统道教科仪活动。此次活动使马来西亚的华人对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和了解,使中国道教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喜爱。

11月15日至16日,长春观与兄弟宫观共同协办了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八届道教音乐汇演。

……

据经乐班高功雷宗南介绍,经坛收入约为长春观内年收入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以上,每年接待五千至一万多人次,大小道场四千多场,为周边地区和省内外培训经忏人员500多人。每年观里在经乐班的投资也很大,2002年10月的千山五龙宫传戒活动,就一次性投资十几万元,活动穿的法衣都是刺绣的,更显法事的神圣庄严和威仪神秘。平时,吴会长鼓励所有喜欢乐器的道友学乐,不仅给买乐器还到音乐学院聘请专业老师,并嘱咐高功不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现在经乐班白天做活动,晚上或休息时间组织排练已经形成自觉的制度。

声、乐、符、章、供品等凝聚着道士们的心血,渲染了宗教气氛和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意识,使人寄托于精神,通过作为神人契合的道人而达到自己对超人力量的幻想,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慰籍。这种曾经被视为封建迷信的斋蘸礼仪,究其本质应该是宗教心理。吴诚真和长春观就是要往人们的心里注入一份安慰、一种希望、一缕春风,一股暖意,让人们由此看到更加美好的明天!

吴诚真很是擅长经唱,不仅现在还自己坚持早晚课,而且,只要活动需要,从不摆会长的架子,而是作为普通道人登坛唱经。武汉市道协办公室主任肖奕说,当大部分人员外出法事交流,观里人员不够的时候,只要有空,吴会长就身披玄衣,亲自上阵;如果是外地活动,有道友病倒不能上场,她也会毫不犹豫立刻登坛,声音嘹亮、宽厚,绕梁三匝,就像她本人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也正是汇集在吴诚真身上的越来越深厚的这种道性,使省道协、市道协和长春观,上下一心,步调一致,共同开拓进取,营造着美好的春天。

(十五)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雕英雄传》,以及因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全真七子”,尤其是长春子邱处机。“一言止杀,功垂万代”的邱处机能够成为全真七子的佼佼者,不仅因为他以七十多岁高龄西行觐见成吉思汗,使中原百姓免受屠戳,还因为他上承王重阳、马钰,下开尹志平、李志常,对全真道理论的各个方面都有开拓,这不仅使全真道更适应时代需要,而且得到当时中国北方从士大夫知识分子到下层民众的普遍信仰。

国难当头之时,一个新兴的道教宗派挺身而出,承担了存续文脉的工作,并尽己所能保护百姓,这种贡献,只能用功德无量来形容。而当历史的脚步走进改革开放,继往开来的今天,走进物质生活日益繁荣、精神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全真派的弟子们又将如何传道,为社会做贡献?为此,2006年,吴诚真大师深情寄语:

“道文化,是道教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根本。

道,既是那么地远,又是那么地近,既是那样的深遂,又是那样的亲切,唯心所识,方可窥见一二。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道文化的传承使命,千百年来,历代道教先师们孜孜不倦,薪火相传,用青春乃至生命去证实着自己的虔诚与信仰。

做为道教重要道场之一的长春观,在新历史时期下,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与时俱进,以现代的语言和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道学文化,为富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2006年起,长春观将逐步将道学文化与百姓生活密切结合,开办系列道学文化及民俗文化活动,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诚挚地邀请十方信众及道学爱好者们与我们一起共同感悟道的玄妙与自在。”

多年来,吴诚真悉心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弘扬祖师经典,使道教深入人心,为当今社会服务的问题,很早就认识到生活道教的重要性,不止一次地疾呼,敞开山门,传播文化。她一再强调贴近生活,服务百姓的传道方式,使传道的课堂多角度、多形式地走向社会。此后,一系列围绕长春观开展的活动,不断成为社会新闻,引起大众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新闻回放(一)

观内举办“十大民间收藏宝物”活动

2008年2月15日至19日,武汉市评选“十大民间收藏宝物”的活动在长春观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武汉道教协会、长春观共同举办,参与鉴定专家包括武汉博物馆顾问蓝蔚、武汉博物馆副馆长万建新、武汉博物馆前馆长李家煜等。

600多名收藏爱好者怀着激动的心情送来藏品。经专家初步鉴定,有130余件藏品获准作进一步鉴定。其中一位市民送来的一串一米多长的珠子,是清朝四品以上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珠,由玛瑙、翡翠等制成,保存完整,是一件难得的出土文物,估计价值数十万元。另外,一件清代粤绣丹顶鹤藏品也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此次鉴宝活动发现了珍品也发现了很多赝品,专家现场分析,市民文物知识匮乏是导致大量赝品被误藏的主要原因,而文物投资市场火爆更是助长了赝品充斥市场的趋势,劝告并呼吁收藏爱好者应提高鉴别能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收藏。活动不仅为鉴宝提供了展台,还为市民提供了知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深受大众欢迎。

新闻回放(二)

春节到长春观逛庙会体验原汁原味“中国年”

连续三年,长春观庙会已成为武汉市民欢度春节、祈福迎新的一大出处、一大亮点。

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至正月十五,历时16天的“长春观中国年民俗庙会”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为宗旨,结合过年的传统习俗,传播推广华夏传统文化,展现道教文化在历史、科学、音乐、养生方面的成就。现场活动天天精彩纷呈,有转糖、蒸糕、剪纸、风车、汤圆、草编、面塑泥人、中国结、板糖等民间传统手艺,同时在每天的欢喜锣鼓、舞龙舞狮等民俗演出基础上,下午还专门增设戏曲表演,使爱好戏剧的中老年朋友能一展风采、一饱眼福。慕名而来的香客、信众、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接踵。长春观献给大众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年、是美轮美奂的中国情。

新闻回放(三)

长春观里搭鹊桥,佳节福地觅知音

2009年02月10日,《长江日报》以《到长春观求支爱情上上签》的醒目标题,整版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该报与长春观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姻缘会。而且组委会别出心裁:凡是参加长春观元宵白领姻缘会的报名者,均可获得一个超值大“红包”。这个“红包”包括:姻缘会当天,省道教协会会长、长春观住持吴诚真大师亲自给每位报名者赠送一个开光的护身符;由省道教协会副会长王平大师主讲一场道家文化与姻缘关系的讲座;报名者免费抽取姻缘签,由道长们现场免费解答;报名者还可以免费丢许愿树,烧许愿香,拜姻缘和合二仙,祈愿婚姻幸福美满。

9日下午2时,姻缘会准时开幕。长春观里挤满寻缘的俊男靓女,以及众多为子女寻找伴侣的家长。他们不时在人丛中、从相亲手册里寻找中意目标,现场大方地面谈或电话约见。一些相亲者还将自制的征婚、寻侣信息悬挂在树上、墙上,渴望在观内供奉月老的见证下,寻觅自己的人生佳缘。

《楚天都市报》也以《400余名白领聚首长春观寻缘》,详细报道了相亲会现场的热烈场面。正是“二月梅香清友,春风桃灼佳人”。据统计,一天内约有20对相亲者在现场成功牵手。

(十六)

“道教文化周”的活动更为江城旅游增加了新的亮点。

2004年9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和“2004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市积极整合各类旅游资源,首届武汉“道教文化周”活动由武汉市道教协会和长春观具体承办,举办了当代著名书画家道教文化作品收藏展、长春园茶寮开业仪式及茶艺表演、道教音乐表演、财神殿开光大典、道教武术表演、江城八怪绝技表演等多项文化活动。

为了营造道教文化周的节日气氛,长春观门前悬挂“道风神韵”的主题横幅,财神殿内横挂四个幢(龙凤呈祥)福禄喜和五路财神宝幡,殿外对联是“兴家立业财源立,治国安邦福禄神”、“裕国裕民万姓构千秋香火,同心同德三神利百倍财源”。茶楼、圣迹碑廊均挂大红灯笼,西区道路两边及花坛周围设置彩旗、标语等,使长春观里里外外呈现出一派节日气氛,让来往行人刮目相看。吴诚真在动员大会上强调,协会工作人员和全体道众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微笑待客,有问必答。很多游客说:“长春观的面貌变了,出家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更像心里想的那个吉祥、欢乐的长春观了。”

节后统计,在主题为“道风神韵”的道教文化周期间,长春观共接待游客、香客11000人,门票、经忏、公德及其他收入合计20万左右。长春观素菜馆、百草堂、古肆一条街也都生意兴隆,人财两旺。

与旅游事业竞相开放的还有围绕道教文化的各类“主题讲座”。经过翻新和改造的道藏阁不仅是长春观文化培训中心所在地,更是长春观对外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陆续开办了各类道学讲座,并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通力合作,举办道教、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

新世纪初,吴诚真在《中国道教》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名为《谈道家人生观、道德思想与现代文明作用》的论文,她说,道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科学、医学、环境学、养生学等,都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对社会文明进步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二十一世纪是全面进步的世纪,我们应该去继承、弘扬博大精深的道教思想和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更具重要的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所以长春观的“主题讲座”与众不同,涉及到生活的多层次、多领域,既深入现实,又深入人心。比如2006年初开办的“家居和谐之道”系列讲座,贯穿着道教“以德治命”的理念,同时,主题细化,不仅涉及忠孝、仁义而且还扩展到居家装饰设计,将易学风水的理论与现代化家装设计相结合,并聘请市装饰协会专家讲课,共同提高和探讨居家环境及精品设计理念。还有触及现代经济理念的《太极图中看企业经营智慧》、《企业用人之道》、《道家思想和企业自主创新》、《易经中的智慧》等等系列讲座;更有关注身心健康的《道家养生》、《茶道与人生》等。

2006年2月,长春观文化培训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培训中心还携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通力合作,举办各种道教、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活动,依托道教文化培训中心这一载体,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道文化之魅力逐渐展现给世人。

2008年,长春观主办的《大道》杂志顺利出刊,精品迭出,佳作不断,为道教文化的弘扬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平台。

2009年春夏之交的长春观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从4月5日开始,长春观每周六、周日晚上,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下午举办道教文化专题的公益性讲座,邀请学者、教授、道长们系统讲述道教哲学、养生学、医学、音乐、武术等道教传统文化,免费为市民提供精神大餐。5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唐洲平教授作了《道德经与科学养生》的专题讲座。6月16日晚,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主任邓斌先生应邀作了《老子和谐之道》的专题讲座……华灯初上,灯火辉映下的道藏阁内外亮如白昼,书声琅琅,人们谈经论道、谈古论今,仿佛穿越时空,在冥冥大道上上下求索。

(十七)

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修行和历练,吴诚真成为中国宗教界,尤其是坤道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她广结道缘、慈悲为怀的美德也在社会上广为流传。2009年初,吴诚真被授予武汉市十大慈善家;4月29日上午,湖北省慈善大会、省慈善总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昌隆重召开,吴诚真当选为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

5月4日,长春观民管会为了进一步推动道教事业的全面发展,恢复丛林制度,健全教制,规范管理,并积极响应中国道教协会于2008年3月下达的《道教宫观方丈住持任职离职办法》,决定礼请现任主持吴诚真大师升任长春观方丈。

7日,武汉市民宗委、武汉市道教协会在长春观道藏阁召开礼请长春观主持吴诚真大师升任方丈民主评议会,并将民意测验问卷发放到每一位道长的手上。经统计,全观道众全票赞成。当市道协副秘书长万诚泉宣布“本次民主评议投票结果真实有效,长春观主持吴诚真大师升任方丈通过全观道众民主评议”的时候,会场上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7月中旬,记者见到即将荣升方丈的吴诚真。她看上去还是那么平静中带着微笑、言谈间透着仁爱,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在炎炎烈日,江城气温高达38度的时候,她仍然穿着整齐的道衣,系着白色长袜,而且袜子用绳子缠了两道,常常勒出血痕。记者不免关切地问道:天气太热,不穿袜子可以理解的,我看到有些道长没穿袜子。她说,今年确实太热了,我不忍批评其他人,但作为会长,我要以身作则,自己经常外出奔走,走动多了袜子很容易脱落,看上去就很不雅,所以多系一道,修道之人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

而她的丹房,仍然是一室一厅,相当简朴,仍然与二姐同居一室,同睡一榻。姐妹俩抱樸守真、知足常乐,过着身在尘中,心超物外的生活。

以小见大,吴诚真的求真之路是用无限的虔诚与操守铺就而成;而一贯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检自查的美德对道场和信众,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也彰显了一代大师的风采。在采访中,吴诚真总结了道教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六大意义:

一、用“清心寡欲”的思想净化人心;

二、用“道法自然”的主张美化环境;

三、用“无为不争”的方法优化管理;

四、用“身心兼重”的观念注重健康;

五、用“我命在我”的精神提倡实践;

六、用“济世利物”的行为关爱生活。

在今年7月召开的庆祝武汉市道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的大会上,吴诚真围绕“爱国爱教,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开拓创新”的主题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她相信,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土生土长”的道教一定会发扬光大,为和谐社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注入一缕缕春光。

(十八)

春在人间,春在长春观,春更在每一个人的心间。步入长春观,人们都会在“太上老君”的石像前凝神注目。“太上老君”慈眉善目,安然祥和,左手指天,右手指地,加上面前的“人”字形石径,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合一。我们可以联想到“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联想到在和谐之中的美丽、富裕和幸福——而这,正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正是长春观撒向人间的永不消失的神韵。

作者简介:

金虹,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97级青年作家班。系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多次获奖,出版专著《倾听与倾诉》、《风生水起》等;热爱道家文化,2007年,深入武当山采写的20万字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发表于《报告文学》杂志。现就职于湖北省十堰市《十堰晚报》。

电子邮箱:yeluyy@tom.com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中路58号《十堰晚报》

邮政编码:44200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7751.html

更多阅读

1977年·阎阳生·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再没有婴孩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象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  常言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象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

人在千里,家在心里 家在心里简谱

人在千里,家在心里。我知道,不论我走多远,永远走不出家人的那份惦念;不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对家的那份眷恋。家在千里,人在心里。那种切切的思念,既会让我彻夜难眼,也会让我在他乡的夜里睡得很甜。文中说到:“不管”是最好的管,一个被管

费里尼《宽恕就是爱》学记 费德里科.费里尼

保罗·费里尼《宽恕就是爱》学记(2011年8月10日更新,82-87)1我以为自己渴望的不过是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性快感、更大的肯定,或更加健康;其实我真正渴望的只是爱。我以为只要证明你是错的,我就变对了;其实我真正渴望的是爱。我以为你若因

中国的克里米亚在哪里 郑浩克里米亚中国态度

中国的克里米亚在哪里收复领土联盟2014年3月,在乌克兰危机中,面对西方的战略挤压,俄罗斯绝地反击,通过“独立、公投、入俄”等形式,轻取克里米亚,创造了领土回归的所谓克里米亚模式。克里米亚入俄,是苏联解体后地缘政治的重大变化,兹事体

声明:《·报告文学      长春观里春长在      ——记湖北省道 湖北省省道路线图》为网友临时演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