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诗歌常识与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歌诗歌常识与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它不属高考考查内容,此不赘述。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因此该派也称“苏辛词派”,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上古——口头歌谣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

三、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鲍照、谢朓、庾信

五、隋唐五代——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2、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国诗歌的两座高峰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3、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4、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六、宋代——

1、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

2、苏轼(北宋时代最有成就的诗人)

3、“诚斋体”:杨万里

4、陆游(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

宋诗特点(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

七、元代——杨维桢(铁崖体)

八、明代——高启、李梦阳与前七子、李攀龙与后七子

九、清代——

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2、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

3、诗界革命(黄遵宪、梁启超等)

词的发展史

1、晚唐:温庭筠、韦庄

2、南唐五代:冯延巳、李璟、李煜

3、宋——

发展(以人物为线索):晏殊、欧阳修——柳永(长调慢词)——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善于用典,数量居两宋词人之首)

派别:婉约: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豪放:苏轼、辛弃疾、张元干等

4、金元:元好问、萨都剌

5、清: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6、元曲(小令、套数)

前期(质朴自然)——

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后期(典雅工丽,远离现实)——

张可久、乔吉、雎景臣等

总结诗词发展规律

1、发展规律:

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2、诗歌形式发展:

四言为主、二二节拍(诗经)

五言为主、二三节拍(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时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盛时期,阮籍五言咏怀组诗)

七言歌行(鲍照)近体诗(绝句,律诗,七言律诗在杜甫手中正式成立)

词(小令中调长调,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曲(小令、套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049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西神话与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沟通障碍的内在原因是

连锁销售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原因中国连锁销售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行业的存在不仅有内在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这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结合决定了中国连锁销售的根本价值,也因此孕育了巨大的产业机会。但我们也深知中国的国情决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 (1)上 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3)两 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骈文等(5)唐 代 时 期:诗 (6)宋代时期:词 (7)元代时期:曲 (8)明

中国古代诗歌诗歌常识与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

中国现代漆画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现代科技发展

该文曾发表于《美术》2007年第11期“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栏目内容提要:中国漆艺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不乏包含漆画形制在内的作品。而中国现代漆画从萌创、成熟到壮大,则只有短短五六十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自觉的创造也有外

声明:《中国古代诗歌诗歌常识与发展脉络 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为网友打板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