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中高尔基的三部曲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连环画中高尔基的三部曲

昨天在电视里看到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6周年。雄壮熟悉的军乐,坚定有力的步伐,高昂向上的头颅,响彻云霄的“乌拉”声,仿佛还在眼前和耳边。虽说是外国的,但看后仍感到热血沸腾,可以说是除了我们自己的阅兵式以外我最喜爱的阅兵式了,你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前苏联的影子,历史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割断的!

前苏联十月革命和伟大的卫国战争不仅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也诞生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的一个。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身贫穷的他,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在24岁那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那是刊登在《高加索日报》上的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小说反映了吉卜赛人的生活,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期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同列宁会晤。十月革命前后高尔基还写了许多重要作品:《夏天》、《三人》、《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以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于1934年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在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连环画中高尔基的三部曲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1053.html

更多阅读

「内圣外王」—中国企业家的至高境界 中国企业家排名

「内圣外王」—中国企业家的至高境界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學者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苏勇教授 /纪文龙[1]《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出

小剧场话剧的探索者——高行健及其剧作 小剧场话剧比萨斜塔

小剧场话剧的探索者——高行健及其剧作30年前的今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极大的魄力,顶住了来自多方面的批评意见,在首都剧场三楼的排练厅首次内部演出了由高行健(执笔)、刘会远编剧、林兆华执导的无场次话剧《绝对信号》。该剧在内容

声明:《连环画中高尔基的三部曲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为网友頖亂灬冭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