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家陈小波的访谈 美国著名访谈节目

陈小波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摄影专修班,198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87年赴美攻读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于美国乔治亚洲Savannah艺术学院,获得摄影艺术硕土学位(Mastof FineArt)。之后在纽约建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主要从事广告及风光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发表。现居国内,在大学任教。


出 国

记者:当时你在国内条件不错,为什么想出国了?

陈:说来我可能是比较幸运的,就像我考八人民大学一分校时,我的摄影水平并不高,但是我们部里却分到一个去考试的名额,我考上了。那时我们班里摄影界的名人非常多,可谓高手林立。在那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认为我的摄影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就摄影的艺术思维来说,我认为并没有得到什么,甚至有一些误导.例如那时强调“摄影是瞬间艺术”,这就把摄影定了性,直到今天我还在一些摄影的杂志,报纸上看到这句话。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只能说这是摄影的某一门类的特点,不能把它说成是摄影艺术的整体。如长时间曝光、多次曝光、针孔摄影、重叠、暗房制作等等,这都不是瞬间形成的。另外我个人认为摄影的功能更多的是记录性质而不是艺术功能。说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乃至风光摄影是艺术,我实在不敢苟同。如果说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不是艺术可能还有人同意,但是如果我说风光摄影不是艺术,在今天的中国可能会招致许多人的反对。但是仔细地想一想,艺术是什么?艺术是要经过人的大脑创造出来的。而在风光摄影中,摄影师创造了什么?
著名摄影家陈小波的访谈 美国著名访谈节目

我在毕业前半年开始准备出国留学,主要因为自己在摄影的本质这个问题上是模糊的,应该出国进一步深造,去读研究生,去看看西方的摄影水平是什么样的。那时国内在摄影专业上连本科都没有,更别说研究生了。我当时就想出去两三年读一个摄影的硕士学位。这样回来可以更上一层楼。但是实际上并非这么简单。我们这个年龄层次的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更别说英语了,再说也没有经济支撑。因此在头两年里主要是打工,学英语,找奖学金。但是很困难,因为学艺术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是很难
事到资助的,特别是对外国留学生,所以在刚开始的几年里那种艰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我在美国的第一站是旧金山,朋友们在北京机场把我送上飞机后我的心就开始打鼓了。我担心如果没有人来接我那可怎么办,因为我一句英文也不会。下了飞机后我在一位同机去美留学的留学生的帮助下通过了美国的海关。终于见到了接我的人,心中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在他们家住了一天后,第二天他带我到学校注册,并把我送到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我在那里住了10天,天天吃泡面。因为没有做饭的地方,也不敢下馆于。身上带的200美元还想着要租房子付租金呢。在领事馆的10天里我的吃住已经花掉了70美元。我天天看中文广告,也请求同屋的人帮我找,愚后终于在不远的唐人街找到了一个位于楼梯肚处的小房间,大约只有三四平方米。一个月的租金是170美元。就这样我算是有了落脚之处。找到住处的同时学校也开学了,我在美国的第一所学校是旧金山艺术学院。去了之后,由于我一句英文也不会,学校让我去读英文班,班里一共有9个学生,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缅甸和越南。记得上课的第一天老师就让我们去买英文字典。到书店一看吓了一跳,49美元一本。怎么也下不了决心掏那银子,此后的每一堂课老师都要求我们几个没买的人去买字典。一周后,我们几个中国学生还是没买,老师忍无可忍,把我们3个大陆来的学生赶出了课堂。没有办法,我们找到了一家旧书店,每人花10美元买到了老师要求的那本书。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读书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解决吃饭问题。我的学费是一个亲戚帮助交的,但是我还要还呀。那时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挣钱吃饭还债,连睡觉都睡不好更别提上学学英文了。记得到美国的第一次找工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到旧金山没几天,我每天都在为工作的问题犯愁。一位新结识的朋友告诉我松树街有许多中国餐馆,可以到那里问问。一天傍晚我来到那条街,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发现那里确实有许多的中国餐馆。但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有走进一家餐馆。想想过去在国内当摄影记者是多么风光,怎么今天竟然沦落到要靠别人的施舍来过活呢。这样的想法在今天可能不可理解,但是在当时由于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的观念是与美国那个社会格格不入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餐馆打工,每天只有25美元收入。可是要工作十四五十小时。切莱、洗碗、打杂、当服务生,什么都干。每小时的工资只有1.8美元。而当时加州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3.5美元。我的感觉是真的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一个中国摄影界第一批毕业生,一名中国的摄影记者怎么会掉入美国社会的最底层?当我第一次章到工钱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尽快地考过托福拿到硕士学位。几个月后学校放假了,我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暑假的3十月时间里,我挣了8000多美元。带着那笔钱我找到一家专门学语言的免费成人学校去读英文。在以后的两年里我一边学语言,一边在社区大学里修习摄影课。最终通过了托福考试,并在遥远的东海岸找到一所艺术学院而且答应让我免学费读书,那时我兴奋得好几天没睡觉。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我带着我的尼康相机和全部家当,开着用800美元买来的尼桑小跑车上路了。我花了13天时间,从太平洋的日金山横跨美洲大陆,穿越南部9个州,行程6000多公里来到大西洋岸边的乔治亚州的Savannah,走进了美国艺术学院的大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2878.html

更多阅读

MATLAB中提升小波变换 图像小波变换 matlab

传统的第一代小波变换是在欧式空间内通过基底的平移和伸缩构造小波基的,不适合非欧式空间的应用。因此小波的提升方案应运而生,它是构造第二代小波变换的理想方法。提升的形式给出了小波完全的空间域的完全解释,它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结

王小波的意义 有关论语的论文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似水柔情读后感

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默水【提要】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

王小波与菲尔丁(李建军)_ 菲尔丁说不好的书

王小波与菲尔丁(李建军)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1年02月21日08:53 文学报 李建军一说起来,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的一位藏书家朋友,喜欢上了一份名叫《东方》的杂志。在他看来,这家创办不久的杂志“有些像‘五四’时的《

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

1 个人简介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

声明:《著名摄影家陈小波的访谈 美国著名访谈节目》为网友愿都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