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走进布达拉宫,穿越千年文化沉淀 拉萨布达拉宫门票


布达拉宫这个字眼,对于像我这样居住在西藏以外的人来说,永远是一个神秘神圣得遥不可及的符号。印象中它的外表庄严、雄伟、挺拔,其内部又充满了神秘,想不到,现在我竟然就站在它的门前,马上登堂入室,一窥究竟,而这并不是梦境。

看看百度是怎么解释的:

布达拉宫(英文译音:the PotalaPalace)俗称“第二普陀山”,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1961年,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感觉上面字体标注为红色的部分明显有大中华沙文主义色彩。各种历史材料明确记载着,文成公主在远嫁吐蕃之前,松赞干布就已经迎娶了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最重要的,当时随同尺尊公主来到西藏的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8岁等身镀金像,为了供奉这尊佛像,修建了大昭寺。而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像,则被供奉在小昭寺。直到文成公主去世30年后,在另一位从唐朝入藏和亲的金城公主的授意下,将两尊佛像供奉地点对换,才有了今天大昭寺里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小昭寺里的那尊8岁释迦牟尼等身佛像最终毁于文革。另外,从对尺尊和文成两位公主的称呼上也可以看得出两人的地位也有区分,尺尊公主的正式称呼为赞蒙(王后)。据说在大昭寺里,松赞干布、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三人的座像中,尺尊公主的位置要稍高于文成公主,因为俺始终没进大昭寺,也就缺少了亲眼求证的机会。至于修建布达拉宫,在文成公主入藏前就已经开始,因此,如果说为了迎娶尺尊公主才修建布达拉宫倒还差强意,而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的说法还不如把它看作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了宫殿规模更为合适。唉,打不赢的嘴上找,嘴上也找不回来的就书上写,一般政治、军事、经济领域里的斗争基本都遵循这个自然规律。

扯远了,上片是正经。


布达拉宫的入口处是一座三层小楼,前面到北京西路之间是宽敞的广场,广场上有行人、有游客、有鸽子,呵呵,还有拦住你打着低廉价格、自告奋勇的黑导游。


清康熙《御制平定西藏碑》碑亭

石碑刻有藏、汉、满三种文字,记载了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平定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的历史。


清乾隆《御制十全记碑》碑亭。

碑文记载着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兵在福康安率领下驱逐廓尔喀侵略军出境的历史。

感觉中国历史上,最有气度的当然是唐朝,而另一个就是康熙到乾隆时期的清朝,把击败强敌的丰功伟绩如此自信地镌刻在石碑上以留后世,这种做法可不是随便哪一个皇帝或是朝代敢于做得到并且能够做得到的。


  布达拉宫对面北京西路南侧另一个有名的碑亭-达扎路恭纪功碑。

  公元8世纪,虽然此时已经历经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但吐蕃与唐朝之间仍旧经常发生战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大将达扎路恭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表彰其功绩而立,故名纪功碑。碑文中赞扬了其才能与功劳。达扎路恭纪功碑北、东、南三面有字,均为藏文正书。看来在历史上,我中华帝国的首都被攻破、掠夺,甚至被捣毁都是家常便饭一样的平常事。

基本上已经过了旅游旺季,但要参观布达拉宫还需要提前一天办理好预定购票卡。第二天参观的开始时间从前一天办理时间前的半小时起算,但整个参观时间不受限制。始终没搞明白,右边空着的25个小格子做什么用。






我在拉萨的一周时间里,天空总是这么清澈,清澈得甚至令我产生出些许失望,俺是好“摄”之人哪,天空没云彩,出来的片子不好看啊!

红宫顶上有一面飘扬的国旗。那感觉就像在北京故宫太和殿上插国旗一样的不伦不类。

小时候以为照片上布达拉宫一层一层的东西是台阶,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沿着山势一级一级的墙头。




布达拉宫的附属建筑很多,大多在前面的山脚下,有世袭贵族的住所,有各种札仓、印经院、粮库、铸币厂,甚至还有监狱、马厩等等。


布达拉宫入口,进了这个红门向工作人员出示预定门票,向右通过安检门就算进入布达拉宫了。因为里面的横向空间偏小,藏民身上的酥油味道很大,初次来参观的朋友们对此要有个心理准备。


【拉萨】走进布达拉宫,穿越千年文化沉淀 拉萨布达拉宫门票
绕过安检门可以看到这个,布达拉宫的安检很严格,连随身携带的饮用水也不可以带入。


院里原来是这个样子滴!

  布达拉宫内部第一个景点-比喜宅。因旧西藏地方政府俗贵族比喜家族居住于此而得名,现已辟为《西藏概况展》,以图片、文字等综合介绍西藏经济社会的演变及发展,反映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院子里只有一个藏族小伙低头在雕刻着木板。




  布达拉宫脚下的这片附属建筑叫作雪城,占地面积很大,现开辟有珍宝馆等,但需要另行付费。

  贴满硬币,不知道是什么信仰。


  向上爬吧,据说布达拉宫的海拔高度为3700多米,一阶一阶地向上走还是比在内地爬楼梯要累一些。





  天空蓝得深蓝。



  前不久西藏刚刚庆祝和平解放60周年,布达拉宫重新粉饰一新。

石板铺就的道路,显得古朴稳重。














事后据我的估计,布达拉宫向游人开放的部分尚不到全部的五分之一,很多地方(包括金顶)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或是用绳子拦住,没法进入。


向下看一眼布达拉宫广场


尚未完全开放的雪城部分






中国联通的标志原来是打这儿来的。


进入半山腰的第一个大门。


墙上彩色的壁画,基本上都是与佛教故事有关。



漂亮的千绳结拴在门上

穿过这样的通道继续向上走。




门口有这样一个设计,不知道出自什么原因,排水?


这道门算是布达拉宫的真正入口处,需要到左边的售票处,用手中的预定门票去购买门票了。






继续向上拐啊!


白宫出现在眼前。


想不到在布达拉宫内部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广场,目测一下,至少得有个1500平方米。从门口处那个非常陡的梯子进去就到了布达拉宫内部,我的相机从那一刻起,就开始了休息,里面不让照相。


小卖部里卖的雪域矿泉水每瓶人民币5元,没超出我的想像范围,可以接受。

休息一下,回回神,运运气,准备进去。




因为没找导游,所以内部参观过程漫长且不明就里,数不清的佛像、酥油灯、经堂,还好,遇到一个来自美国的旅游团,跟着说英语的藏族导游听了个大概。

参观内部总共耗时1个半小时,出来后站在有名的布达拉宫厕所门前回头照下这张。












跟着这对年轻的华裔美国人沿着后面的路下山。




如果说布达拉宫的外墙表面很粗犷,倒还不如说很粗糙,如果不走近看,想不到是这样。




有水的地方是宗角禄康,汉语译为了一个根本不靠谱的龙王潭公园。




当年的六世达赖是从这条路偷偷下的山吗?







后山的山脚下,一排看不到头的转经筒。




布达拉宫的东侧,山脚下还有小一些的寺庙和商店、甜茶馆。


有新人在布达拉宫前面的草坪上拍婚纱照,呵呵,这倒是个不错的背景。


站在北京西路药王山脚下,再一次眺望布达拉宫,视觉上有一种高大雄伟的感觉,其实药王山原来是和布达拉宫脚下的红山连为一体的,后来为了修建眼前的这条马路,才被打通成现在的样子。

药王山的经典摄影角度,这也是被无数人拍过无数次的画面。


如果要获得更好的角度,应该站在药王山的山顶,可以看到在布达拉宫的远方,还有大山作为背景,更加衬托出布达拉宫的雄伟不凡气质,但药王山上面现在已经被封闭,上不去了。


布达拉宫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仰视它,总能感觉到它与世无双的雄伟挺拔和从容大气。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4338.html

更多阅读

国宴主食扬州炒饭 ,穿越千年的一碗皇家碎金 一碗蛋炒饭 泰国

母亲节要到了,我早就收到了小女的N张手工贺卡。小朋友经常给我示爱,不会写字的时候给我画画,会写字了三天两头给我写小纸条表达感情。这一点比我这一代大部分人强,我们常常是把爱埋在心里,做在手上,但羞于表达。反正我没跟我妈妈说过“爱

穿越千年的爱恋——《女娲传说之灵珠》 穿越千年的爱恋电视剧

又看完一部电视剧,还是又一部穿越剧,最近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最早的该追溯到十年前吧!从不太红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到一部《寻秦记》,后来几年又播出了《魔幻手机》、《神话》,到今年的可以不算穿越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和红遍大江

穿越千年的淮扬美味清炖狮子头 天天饮食清炖狮子头

淮扬菜中最广为人知的菜肴当属狮子头,有些同学可能很有些不屑:不就是大肉丸子么,为啥还要起这么个惊天动地的名字?其中的渊源,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容我细细道来。多少有些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块的肉类虽然好看,但是烹调起来并不简单,既

声明:《拉萨 走进布达拉宫,穿越千年文化沉淀 拉萨布达拉宫门票》为网友薄暮凉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