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光陵——前汉就是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刘渊渟

永光陵

开放分类:十六国王陵

编辑词条分享

新知社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腾讯微博

移动说客

网易微博

开心001

天涯

本词条由刘彻 创建,共有2位协作者编辑了1次。最新协作者:刘彻 ,张延伟。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汉太祖光文皇帝刘渊(-310年),字元海,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北)。为五胡十六国时代中,汉国(后改为前赵,亦作汉赵)的开国君王。刘渊是西汉冒顿单于的后代,本姓栾提,因汉太祖刘邦嫁公主给冒顿单于和婚并约为兄弟而改姓刘。刘渊亦是东汉末年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部元帅刘豹子。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直至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汉国,五年后称帝。刘渊逝世,由太子刘和继位。九月辛未日(10月20日)下葬永光陵,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后改太祖。

刘渊

百科名片

刘渊

刘渊(?-310.8.29)即汉光文帝,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建立者。○另清代有同名名医,当代有同名拳击运动员。

中文名: 刘渊

国籍: 中国(十六国·汉)

民族: 匈奴

出生地: 新兴(今山西忻州)

目录

一、十六国时期汉国君主 简介 生平介绍 《晋书·刘元海载记》

二、清代名医 基本简介 论精气神 论痰

三、拳击运动员 基本资料 运动经历

一、十六国时期汉国君主 简介 生平介绍 《晋书·刘元海载记》

二、清代名医 基本简介 论精气神 论痰

三、拳击运动员 基本资料 运动经历

展开

编辑本段一、十六国时期汉国君主

简介

刘渊(?-310.8.29),即汉光文帝,字元海。匈奴人。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生平介绍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刘渊自称是匈奴冒顿之后,《晋书·刘元海载记》载:“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又载,刘渊出生前就有祥瑞出现。魏嘉平年间(249—253),刘豹之妻呼延氏去龙门求子,忽然有一条大鱼,顶有两角,跃鳞炫髻进了龙门祭所,久之方才离去。是在,呼延氏作梦,见有鱼变人,十三个月后,遂生元海。元海之名,由此而来。刘渊自托冒顿之后,又编了一套类似刘邦斩蛇的这样一个谶语故事,为日后起事制造舆论依据。刘豹

刘渊少年时代,酷爱读书,以当时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大名土崔游为师,遍习《诗经》、《周易》、《尚书》等儒学经典。又博览《史记》、《汉书》和诸子学说。常对人们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

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咸熙年间(264—265),刘渊以侍子(即人质)身份留居洛阳。西晋泰始初,鲜卑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上党李熹建议署刘渊为大将军,发五部匈奴,西征凉州。大臣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几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齐王司马攸见刘渊才智出众,劝晋武帝司马炎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刘渊赖王浑等帮助,才幸免于难。司马炎

刘渊作了五部帅后,推诚接士,轻财好施,幽、冀名流,纷纷不远千里,前来拜附。晋惠帝继位后,由杨峻辅政,杨峻署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晋惠帝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其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刘渊的从祖父刘宣对其族人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刘渊回到离石后,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二旬之间,拥众五万。西晋永兴元年(304)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经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干大陵(今山西文水县),聂玄大败,司马腾大为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县)、屯留(今山西长子县)、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晋永兴二年(305),司马腾再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今山西壶关县)。

光熙元年(306),司马越为太傅,进表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时,侍中刘殷、王育等向刘渊进言说:“殿下自起兵以来,已历数载,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战,拿下河东,建立帝号,再挥师西南,攻克长安,然后以此为都城,征发关中之兵,取洛阳,灭西晋则易知翻掌了。这也正是高祖皇帝创立基业的方略。”刘渊听了大喜,遂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刘渊的堂祖父、右贤王刘宣看到晋庭大乱,互相残杀,以为反叛的时机已到,便对族人说:“自从汉朝灭亡以来,我们的单于都是徒有虚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余的王侯,地位却降到与老百姓一样。现在司马氏骨肉亲人互相残杀,四海动乱如同鼎中沸腾的开水,光复呼韩邪的事业,这正是时候!”于是互相谋划,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邺城去告知他。刘渊知道后,十分高兴,当时他正在邺城,便以会丧为借口要求北归会丧。司马颖不允许。刘渊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刘宣等人,让他们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积蓄力量,加紧准备,伺机反晋。

公元304年8月初,刘渊找了个理由瞒过了司马颖,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刘宣等人立即给他上封大单于称号,二十多天时间,有了五万人马,建都离石县。10月,刘渊又将都城迁到左国城。称国号为“汉”。接着,刘宣等人请求刘渊上一个尊号,刘渊说:“现在四方都没有平定,暂且按照汉高祖那样称汉王吧。” 于是,刘渊祭天于南郊,登上汉王王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熙。

永嘉二年(308),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为汉。宗室刘氏以亲疏远近为等级,都封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动相次封为郡县公、侯。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

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

永嘉四年(310)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庙号高祖;谥号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号: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凤(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刘渊

《晋书·刘元海载记》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冒顿之后也。名犯高祖庙讳,故称其字焉。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建武初,乌珠留若鞮单于子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入居西河美稷,今离石左国城即单于所徙庭也。中平中,单于羌渠使子於扶罗将兵助汉,讨平黄巾。会羌渠为国人所杀,於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属董卓之乱,寇掠太原、河东,屯于河内。於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於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左部居太原兹氏,右部居祁,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兴,中部居大陵。刘氏虽分居五部,然皆居于晋阳汾涧之滨。

豹妻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于龙门,俄而有一大鱼,顶有二角,轩鬐跃鳞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景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寤而告豹,豹曰:“吉征也。吾昔从邯郸张冏母司徒氏相,云吾当有贵子孙,三世必大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手文有其名,遂以名焉。龆龀英慧,七岁遭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时司空太原王昶闻而嘉之,并遣吊赙。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降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于是遂学武事,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须长三尺余,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有屯留崔懿之、襄陵公师彧等,皆善相人,及见元海,惊而相谓曰:“此人形貌非常,吾所未见也。”于是深相崇敬,推分结恩。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咸熙中,为任子在洛阳,文帝深待之。泰始之后,浑又屡言之于武帝。帝召与语,大悦之,谓王济曰:“刘元海容仪机鉴,虽由余、日磾无以加也。”济对曰:“元海仪容机鉴,实如圣旨,然其文武才干贤于二子远矣。陛下若任之以东南之事,吴会不足平也。”帝称善。孔恂、杨珧进曰:“臣观元海之才,当今惧无其比,陛下若轻其众,不足以成事;若假之威权,平吴之后,恐其不复北渡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任之以本部,臣窃为陛下寒心。若举天阻之固以资之,无乃不可乎!”帝默然。

后秦凉覆没,帝畴咨将帅,上党李憙曰:“陛下诚能发匈奴五部之众,假元海一将军之号,鼓行而西,可指期而定。”孔恂曰:“李公之言,未尽殄患之理也。”憙勃然曰:“以匈奴之劲悍,元海之晓兵,奉宣圣威,何不尽之有!”恂曰:“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机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帝乃止。后王弥从洛阳东归,元海饯弥于九曲之滨。泣谓弥曰:“王浑、李憙以乡曲见知,每相称达,谗间因之而进,深非吾愿,适足为害。吾本无宦情,惟足下明之。恐死洛阳,永与子别。”因慷慨?#91;欷,纵酒长啸,声调亮然,坐者为之流涕。齐王攸时在九曲,比闻而驰遣视之,见元海在焉,言于帝曰:“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王浑进曰:“元海长者,浑为君王保明之。且大晋方表信殊俗,怀远以德,如之何以无萌之疑杀人侍子,以示晋德不弘。”帝曰:“浑言是也。”

会豹卒,以元海代为左部帅。太康末,拜北部都尉。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五部俊杰无不至者。幽冀名儒,后门秀士,不远千里,亦皆游焉。杨骏辅政,以元海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元康末,坐部人叛出塞免官。成都王颖镇邺,表元海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

惠帝失驭,寇盗蜂起,元海从祖故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干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于是密共推元海为大单于。乃使其党呼延攸诣邺,以谋告之。元海请归会葬,颖弗许。乃令攸先归,告宣等招集五部,引会宜阳诸胡,声言应颖,实背之也。

颖为皇太弟,以元海为太弟屯骑校尉。惠帝伐颖,次于荡阴,颖假元海辅国将军、督北城守事。及六军败绩,颖以元海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并州刺史东嬴公腾、安北将军王浚,起兵伐颖,元海说颖曰:“今二镇跋扈,众余十万,恐非宿卫及近都士庶所能御之,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曰:“五部之众可保发已不?纵能发之,鲜卑、乌丸劲速如风云,何易可当邪?吾欲奉乘舆还洛阳,避其锋锐,徐传檄天下,以逆顺制之。君意何如?”元海曰:“殿下武皇帝之子,有殊勋于王室,威恩光洽,四海钦风,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何难发之有乎!王浚竖子,东嬴疏属,岂能与殿下争衡邪!殿下一发邺宫,示弱于人,洛阳可复至乎?纵达洛阳,威权不复在殿下也。纸檄尺书,谁为人奉之!且东胡之悍不逾五部,愿殿下勉抚士众,靖以镇之,当为殿下以二部摧东嬴,三部枭王浚,二竖之首可指日而悬矣。”颖悦,拜元海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元海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已五万,都于离石。

王浚使将军祁弘率鲜卑攻邺,颖败,挟天子南奔洛阳。元海曰:“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然吾与其有言矣,不可不救。”于是命右於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等率步骑二万,将讨鲜卑。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单于积德在躬,为晋人所服,方当兴我邦族,复呼韩邪之业,鲜卑、乌丸可以为援,奈何距之而拯仇敌!今天假手于我,不可违也。违天不祥,逆众不济;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愿单于勿疑。”元海曰:“善。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今见众十余万,皆一当晋十,鼓行而摧乱晋,犹拉枯耳。上可成汉高之业,下不失为魏氏。虽然,晋人未必同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能抗衡于天下。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乃迁于左国城,远人归附者数万。

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以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其余拜授各有差。

东嬴公腾使将军聂玄讨之,战于大陵,玄师败绩,腾惧,率并州二万余户下山东,遂所在为寇。元海遣其建武将军刘曜寇太原、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皆陷之。二年,腾又遣司马瑜、周良、石鲜等讨之,次于离石汾城。元海遣其武牙将军刘钦等六军距瑜等,四战,瑜皆败,钦振旅而归。是岁,离石大饥,迁于黎亭,以就邸阁谷,留其太尉刘宏、护军马景守离石,使大司农卜豫运粮以给之。以其前将军刘景为使持节、征讨大都督、大将军,要击并州刺史刘琨于版桥,为琨所败,琨遂据晋阳。其侍中刘殷、王育进谏元海曰:“殿下自起兵以来,渐已一周,而颛守偏方,王威未震。诚能命将四出,决机一掷,枭刘琨,定河东,建帝号,鼓行而南,克长安而都之,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指掌耳。此高皇帝之所以创启鸿基,克殄强楚者也。”元海悦曰:“此孤心也。”遂进据河东,攻寇蒲坂、平阳,皆陷之。元海遂入都蒲子,河东、平阳属县垒壁尽降。时汲桑起兵赵魏,上郡四部鲜卑陆逐延、氏酋大单于征、东莱王弥及石勒等并相次降之,元海悉署其官爵。

永嘉二年,元海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内,改元永凤。以其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刘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州郡公,宗室以亲疏为等,悉封郡县王,异姓以勋谋为差,皆封郡县公侯。太史令宣于修之言于元海曰:“陛下虽龙兴凤翔。奄受大命,然遗晋未殄,皇居仄陋,紫宫之变,犹钟晋氏,不出三年,必克洛阳。薄子崎岖,非可久安。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愿陛下上迎乾象,下协坤祥。”于是迁都平阳。汾水中得玉玺,文曰“有新保之”,盖王莽时玺也。得者因增“泉海光”三字,元海以为己瑞,大赦境内,改年河瑞。封子裕为齐王,隆为鲁王。

永光陵——前汉就是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刘渊渟
于是命其子聪与王弥进寇洛阳,刘曜与赵固等为之后继。东海王越遣平北将军曹武、将军宋抽、彭默等距之,王师败绩。聪等长驱至宜阳,平昌公模遣将军淳于定、吕毅等自长安讨之,战于宜阳,定等败绩。聪恃连胜,不设备,弘农太守垣延诈降。夜袭,聪军大败而还,元海素服迎师。

是冬,复大发卒,遣聪、弥与刘曜、刘景等率精骑五万寇洛阳,使呼延翼率步卒继之,败王师于河南。聪进屯于西明门,护军贾胤夜薄之,战于大夏门,斩聪将呼延颢,其众遂溃。聪回军而南。壁于洛水,寻进屯宣阳门,曜屯上东门,弥屯广阳门,景攻大夏门,聪亲祈嵩岳,令其将刘厉、呼延朗等督留军。东海王越命参军孙询、将军丘光、楼裒等率帐下劲卒三千,自宣阳门击朗,斩之。聪闻而驰还。厉惧聪之罪己也,赴水而死。王弥谓聪曰:“今既失利,洛阳犹固,殿下不如还师,徐为后举。下官当于衮豫之间收兵积谷,伏听严期。”宣于修之又言于元海曰:“岁在辛未,当得洛阳。今晋气犹盛,大军不归,必败。”元海驰遣黄门郎傅询召聪等还师。王弥出自轘辕,越遣薄盛等追击弥,战于新汲,弥师败绩。于是摄薄阪之戍,还于平阳。

以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刘延年为大司空,刘洋为大司马,赦其境内。立其妻单氏为皇后,子和为皇太子,封子乂为北海王。

元海寝疾,将为顾托之计,以欢乐为太宰,洋为太傅,延年为太保,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于平阳西,以其子裕为大司徒。元海疾笃,召欢乐及洋等人禁中受遗诏辅政。以永嘉四年死,在位六年,伪谥光文皇帝,庙号高祖,墓号永光陵。子和立。

事迹另可参阅《十六国春秋·前赵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0502.html

更多阅读

汉元帝刘奭一生最痛心的事 刘奭故事

汉元帝刘奭一生最痛心的事感谢“草根名博”首页头条推荐!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西

永平陵——晋穆帝司马聃 穆帝

永平陵目录永平陵简介晋穆帝简介编辑本段永平陵简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位于今南京市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永平陵依山建筑,陵墓地宫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室系砖砌建筑,为圆弧形券顶。墓室长凡5.5米,宽2.6米,高3.05米。墓室明显地分为前后两

汉渭陵——汉元帝刘奭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

汉渭陵百科名片汉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陵墓。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前40)。陵园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底边长约120米,顶边长50米,高29米。

声明:《永光陵——前汉就是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刘渊渟》为网友阳光下的阴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