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 罗庄 杏鲍菇炒木耳

下面是杏鲍菇实际的成本核算和操作规程。

杏鲍菇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培养料的配制→预湿→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催蕾→疏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装→销售

一、菌种生产规范

菌种的生产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这三个级别,严禁扩大级别。形态上分为固体、液体和流体(半固体)三种,本公司将用固体菌种用于生产,液体菌种用于试验。

菌种的来源必须是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及自己分离后经过出菇试验的品种,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来源、生产及活化日期、生物特性、制作人、监制人、生产及储存记录。

菌种生产的配方要严谨,严禁私造配方,有详细记录,定期复壮,防止退化,出菇试验记录要详细及照片备档。

母种采用PDA或PDA加富,每转三个批次要复壮一次,试管使用18或20型号管,采用化纤棉或胶塞,斜面占试管的2/3,严禁使用潮湿染杂菌的试管塞。

每试管母种可转扩30~40支试管,必须在无菌前提下进行转扩,禁止使用管内有蒸馏水及杂菌的试管,在22~24℃全暗通风良好,二氧化碳含量1000PPM以内培养10-12天,斜面采用0.15兆帕30分钟灭菌,菌丝异常的试管禁止使用,余管冰箱4℃存放。

原种以小麦90%,麸皮8%,石膏2%的配方,先将小麦浸泡4小时后煮15分钟,0.15兆帕2小时高压灭菌,每瓶干料250克,以每支试管2~3瓶的接菌量,在瓶内温度达到  30℃以下时无菌前提下接种,在22~24℃、湿度65%以下、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以内,无光通风良好的前提下培养25天便可以令菌丝长满瓶,使用菌龄为30天的原种,瓶内有杂菌虫害的菌种禁止使用。

栽培种以棉籽壳35%、麸皮15%、木屑25%、玉米芯20%、玉米面3%、石膏1%、白灰1%、过磷酸钙1%的配方,PH值6.5~7.5,0.15兆帕4小时高压灭菌后,每瓶原种转扩30袋栽培袋,在无菌前提下接菌,在21~24℃、湿度65%以内、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以内无光的前提下培养25天可长满袋,对栽培种及时检查,发现有杂菌焚烧或深埋,严禁使用。

菌种生产量是需求量的120~130%,要有详细的去向记录。

对菌种必须认真挑选,杜绝混进带有杂菌和质量不好的种源。

灭菌后的袋子、接种工具、菌种等一切接种需用物品一并装入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不得遗漏。

装箱后用透明胶带封箱口,点燃气雾消毒剂。开启紫外线灯。箱内灭菌30分钟,灭菌时间到关闭紫外线灯,接种人员双手伸进接种孔,在箱内用75%酒精棉擦拭双手及接种工具后方可接种。

接种时首先处理好菌种,母种、原种拔掉试管、菌瓶塞,要对口部及接种工具进行火燃灭菌,稍许降温片刻,开始接种,原种的老化皮去掉。要求接种动作迅速,接种工具碰触其它物品时,必须再次进行火燃灭菌。

接种时菌种不慎掉下箱底,不能捡起使用,接种过程中发现菌种内有污染的立即封口放置一边,接触物彻底灭菌消毒。

接种出箱的菌种注明名称、菌号、日期,安全的放在培养室内培养。

2、培养袋生产规范

原料的选用上,严禁使用发霉、生虫的原料,木屑禁止使用针叶质的,阔叶质的要存放并软化三个月以上,玉米芯、棉籽壳使用前四小时要预湿。原料储备应不少于1~2个月。

原料的领取要有详细记录,并及时通报库存量。严格按照配方及生产量进行备料,误差为0.5%。

搅拌时湿度严格控制在64~65%之间,误差为0.5%,先干料搅拌十分钟,再加水搅拌30分钟,一定做到干湿一致各种料搅拌均匀,PH值为6.5~7.5,有质检员详细检测登记。

拌料场地每日都要清扫,定期喷洒灭菌灭虫药剂,每日检查并且维修。

培养袋生产者每日先检查装袋机,领取当日生产量的生产袋、菌棒及无棉盖体,并做好记录。

每七人一组一台机器,每分钟为25个标准袋,袋子规格为17cm×33cm×0.05cm的丙稀袋,装袋子高度为17cm,干料重500克,湿料重1250~1300克,每个批次必须经质检员检测登记。

装袋的基本程序

上料 均匀地往装袋机里送料,不可时多时少;菌袋重量不均匀时,必须检查装袋机下料口是否有杂质,把杂质掏干净后方可继续;装袋机启动期间操作者不得离开装袋机。

套袋 按时开机,中途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关机;不用有质量缺陷的袋子,如大小不一,漏破袋等。

接袋 控制菌袋的长度在17cm左右,松紧适中,如果太多或太少应提醒上料人员;不得把破袋漏袋装入框中。

套圈 要把套圈尽量往下拉,防止料面松散。

打孔 不得漏打;必须打到位(菌棒与套圈严密接触)。

盖盖 每个盖子都要盖到位;把空车拉出灭菌锅时必须把车上的盖子放在室内,防止大风乱刮。

装车 菌种必须装在第一锅的最后一车;装满一锅时及时把炉门关好。

袋子的破损率为千分之四,掉盖率为千分之一,随时检查因其破袋、掉盖导致的菌包污染,追查其生产者的责任,所造成损失从生产者工资中扣除其成本。

根据我们公司目前的生产量必须在五小时内完成5200袋子的任务(其中二百袋为三级菌种)。

做好生产详细记录,把生产完标准的袋子及时推进高压灭菌柜,打扫好环境卫生,维护好设备,每天喷洒灭菌、灭虫药物确保环境卫生。

袋子、无棉盖体、菌棒来源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并且每批次都要进行压力检验后方可使用,有检验记录及样品存档。

一旦有剩余的培养料,加入2%的生石灰,拌匀薄薄的摊开在太阳下晾晒与下次搅拌的料一起使用,严禁丢弃或随处乱放,一旦发现根据其重量从相关责任人工资中扣除成本。

3、灭菌工艺要求

锅炉工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假证上岗,与出柜工进行协调,保持步调一致。

每天检查仪表,管道及锅炉,严禁漏气、漏水、漏电生产,严禁危险生产,及时清理煤渣,储存引火原料,节约用煤、煤储情况与主管及时沟通,严禁因缺少燃料而影响生产,并保持环境卫生,同时定期进行锅炉维护及水处理。

及时记录锅炉升温升压、保温保压情况,此记录与高压灭菌柜温压一致,此记录存档,严禁漏记,假记及串改。

认真做好交接班,严禁闲杂人出入锅炉房。严禁脱岗离岗。

装满一锅时立即开始灭菌,防止培养料发酸。

当压力达到0.15兆帕时排放凉气,反复两次方能关闭阀门进行升温升压,当压力达到0.15兆帕时停气停压,不降低于0.15兆帕维持四小时后方能排气降压出柜,严禁降压或升压或缩短灭菌时间。

排气降压时一定要慢慢进行,防止快速降压使袋子破损及降低含水量,压力降为零时方能出柜送至预冷室,打开柜子前打开排风扇,快速将热气热量排出,当温度降至40~50℃时再将袋子送至冷却室。

当温度(料袋内温度)降到30℃以下,生产前2小时分别进行每立方米4克的烟雾消毒及紫外线杀菌的二次消毒灭菌,

整个灭菌过程要有详细记录,关柜时间、冷气时间、达到压力时间、维持压力时间、出柜时间、入柜数量、粘连数量、破损程度及掉盖程度及降温到30℃以下时间,灭菌时间及操作者签字等。

灭菌结束把蒸汽排完时要立即把阀门关好,防止冷空气倒吸入灭菌锅造成二次污染。

严格按规定去操作,因操作者脱岗造成粘连、降压及灭菌时间不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均有操作者包赔其经济损失,如生产过程中出现异样现象及时与生产主管和维修工联系。

4、菌包接菌生产规范

接菌室工作人员必须树立高度无菌观念,丝毫不放松警惕,坚决杜绝接种操作污染

菌包接菌生产的主管,每天提前30分钟到厂,对更衣室的工作服、鞋帽、手套、口罩、工具及工作场所进行烟雾和紫外线杀毒灭菌,检查接菌室的无菌系统,开启其系统。

生产主管领取当日生产量的栽培种,领取量比生产量要多20%,并且对栽培种袋外面用酒精或来苏儿进行消毒,并且有领取量和品种记录。

工作前必须先洗手(手指甲长者,事先剪短)更换操作服、鞋、戴口罩进入风淋室25秒消毒,风淋过程中要不停转动身体进入操作区。严禁穿戴未经消毒的操作服、帽、手套、口罩,严禁穿戴外面的衣服鞋帽。

操作者操作前手套、刀等工具必须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在无菌区前迅速抽出打孔棒,将菌种放满料孔及料面,扣上无棉盖体,尽量减小菌包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接菌量为5~10%,接完菌迅速贴生产标签送至周转通道。

严禁在操作期间喝水嬉闹,交谈及外出,接种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进出接种室内。

操作者在操作时严禁使用栽培种中的原种部分,严禁将栽培种洒落在君宝外面,严禁使用洒落的菌种,发现有感染的菌种,立即封口放置一边,接触物彻底灭菌消毒。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破袋、掉盖、粘连时不必接种,放在一边,详细记录追查上一环节的责任,对生产的数量、日期等相关数据要有记录,以便存档。

此环节污染率为1%,如超过指标从操作者工资中扣其成本,如降低其指标,将此部分成本奖励给操作者,每天迅速将接完种的菌包送到培养室整齐摆放培养。

保护好接种室、冷却室、更衣室、周转过道的卫生,定期进行平板检测,严禁杂菌指数超标,每日要定时消毒灭菌,平板检测接种室杂菌指数为0,冷却室杂菌指数为0,更衣室杂菌指数小于等于2个,周转过道杂菌指数小于等于1个。

接菌室内温度为21~23℃,湿度为60%以下,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PPM以下,每天记录接菌室的温度、湿度。

当日菌包必须当日接完菌种,严禁隔日生产,接菌前检查袋中料温,严禁30℃以上高温接菌,剩余菌种已打开袋的必须用尽,没有打开袋的可以明日再用。

接种室、冷却室、更衣室、周转过道拖地后迅速擦拭干净,用消毒剂消毒,严禁增加空气湿度,拖布要每日消毒灭菌,严禁使用未经消毒灭菌的拖布,地面墙壁要一尘不染。

接种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子洗涮干净,保持清洁,放入更衣室。

5、培养操作要点

培养室由专人来监管,每间培养室的培养参数每天均有详细记录,早、中、晚巡视三次。

培养室的温度为21~24℃,湿度65%以下,二氧化碳含量1400PPM以内,要求无光、无虫,空气新鲜,墙壁地面洁净,袋摆放整齐。

巡视员对培养室每天进出菌包、菌丝情况认真记录,仔细观察,一旦发现杂菌产生及时挑出并且妥善处理,查清污染原因及时上报给经理,严禁漏记、谎报,对菌丝的生长速度、粗度、洁白度、爬壁力,及时汇总上报给技术负责人。

严禁外人及未经总经理批准进入培养区域,巡视员每日用专用吸尘器、拖布和消毒液擦拭培养室及走廊地面做到一尘不染,以保证室内空气中的无菌量及湿度。培养室平板检测杂菌指数小于等于2个。

坚持原则,严禁未长满袋的菌包出库,严禁已长满袋吐黄水的菌包不出库,培养期为30天,违规操作者包赔因其所造成的损失。

培养期间污染率指标为1%,降低其指标其成本奖励给培养者,超标则从其工资中扣去成本。

周转车辆、框摆放整齐,定期消毒,培养室在空室时进行气雾、水剂、紫外线三项结合消毒灭虫灭菌,严禁培养室内及走廊有杂物,一经发现予以重罚。

菌包经过30天的培养后接种点出现黄水珠,为进入生理成熟期,进行物理性刺激出菇,经周转通道进入催蕾室,严禁损坏及菌袋脱皮;严禁未长满及有杂菌的袋子入室,并做好交接手续记录清楚,菌包在催蕾室摆放整齐。

6、疏蕾操作规程

准备工作:每次上班前必须用酒精把小刀消毒一遍。

疏蕾时间:菇蕾长度不得超过2.5厘米。

疏蕾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菇蕾挑选步骤:(1)如果只有一个长的特别大时(超过2.5厘米),就留一个;(2)有两个明显最大的,留这两个菇蕾(这两个菇蕾长大后和周围的菇蕾不得互相顶撞)(3)超过两个以上一样大小时:第一把互相顶撞的去掉,第二保留的两个菇蕾尽量分开。

疏蕾方法:看准留哪两个以后,先把贴着这两个菇蕾的其它小菇疏掉(不要疏得太深,防止伤着保留菇蕾的根部)第二用小刀尽量贴着袋面把多余的菇蕾割掉。

疏蕾标准:(1)不得漏疏(2)不得把保留的子实体碰伤,割伤(3)子实体长大后不得互相顶撞(4)每个袋子留1~2个菇蕾(5)疏小留大,去弱留壮(6)两个菇蕾尽量分开(7)不得伤及培养基(8)刀口尽量平整(9)尽量缩短一个库的疏蕾的时间。

卫生清理:(1)每天疏蕾下来的碎菇小菇必须清理干净,疏蕾下来的碎菇小菇下脚料属生物转化率之内,称重登记交保管员。菌袋上不得有割下来的碎菇。(2)地面必须先扫干净再用水冲干净,然后用消毒液喷洒地面。(3)用来垫地板的纱网必须每天冲洗一次,上面不得有残余的碎菇(4)通风管道里的碎菇必须用手掏干净。(5)门口走廊必须保持干净,每天最少要清扫两次。(6)库房内严禁有工作需要以外的杂物。

7、采收工艺要求

当子实体长到菌盖直径与菌柄直径基本一致时即可以采收,因为完全成熟后菌盖平展,边缘上翘菌柄组织变疏松,其品质下降,并且没有分量,将子实体摘下袋装入塑料筐内,要轻拿轻放,避免菌盖破碎,降低商品质量如发现人为破坏追其生产者责任。

采摘要有技术人员监督、检查、分配,子实体采摘的数量、质量要有详细记录,严禁未成熟前乱采乱摘,采摘完毕时把库内清理干净,每日必须将当日采下的菇包装完毕,按质量认真包装,包装误差为正负百分之一。

用白钢或不锈钢质刀(禁止使用铁刀)削去菌柄基部杂质,并使其平整光滑。一级菇为菌盖直径与菌柄一致或略小于菌柄,菌柄长度在6厘米以上,粗3厘米以上,无病斑、无虫害、菌盖完整;二级菇标准为菇体较一级菇小,其它指标同一级菇其余为等外菇,如菌盖完全长大展平、菇体不完整、菌体损伤、菇体畸形等。保证下脚料的干净度。

每包2.5千克每箱10千克,分纸箱和泡沫箱两种,箱上标明级别,夏季远途运输时内置冰瓶或冰袋来降温保鲜,用不干胶密封。

包装后要有时间、重量、等级分化、去向、包装人、负责人的详细记录。包装、财会、销售定期对账。

6、杏鲍菇的鲜菇产量,包括疏蕾的下脚料,小菇、碎菇;包装时的下脚料,商品菇及畸形菇,其生物转化率=鲜菇产量干料

成本核算及回报率

一、以日产5000袋为单位成本预算

配方:杂木屑30% 豆柏8% 麸皮20% 甘蔗渣35% 玉米面4% 石膏1% 生石灰2%

以百袋成本计算

杂木屑400元/吨 0.2元/斤×30=6元
杏鲍菇 罗庄 杏鲍菇炒木耳

豆柏 2、00元*8斤=16元

麸皮 0.9元/斤×20=18元

玉米面 1元/斤×4=4元

石膏 、石灰 0.3元/斤×3=0.9元

甘蔗渣 0.2元/斤×35=7元

合计51.9元那么每袋为0.519元

每袋工资 0.2元

设备折旧/每袋 0.05元

17cm×35cm×0.05cm聚乙(丙)烯袋 0.07元

盖体/袋 0.03元

燃料/袋 0.05元

电费/袋 0.1元

损耗/袋 0.03元

消毒/袋 0.05元

菌种/袋 0.05元

包装运输/袋 0.1元

合计每袋总成本为1.249元

每斤杏鲍菇成本2.5元

1、每日生产5000袋成本为6245、00元

2、以60天为周期那么流动资金为374700元

3、以每袋5两的产量计算每天生产5000袋×0.5斤/袋=5000斤

4、以每斤6元的价格来计算每天获利(0.05斤×6元/斤-1.249元)×5000=8755元

5、每年360天来计算每年获利3151800元

二、设备投资

三级搅拌装袋生产线 6万元

2m×2m×5.8m的高压灭菌柜1台 16万元

培养架 20万元

培养筐 10万元

各类推小车 2万元

实验室 2万元

流动资金 40万元

其他 4万 合计:100万

我们将采取工厂化生产完的菌袋,大棚覆土二次出菇,每天淘汰5000袋,那么覆土后每袋至少可采等外菇4两,以1元/斤来计算每袋应纯收入1元,那么这块每天应有2000元的收入,每年以100天来计算应有20万的收入,加上工厂化生产每年所获得的315万元,总计335万元。我们管理得当,市场运作稳妥,那么应在一年内收回我们的投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1223.html

更多阅读

口感清脆营养丰富的猪肚菇炒肉 金铃清脆噬血误

我这人平时就很喜欢尝试一些没吃过的菜,这样不会显得单调而且做出来的菜更招大家喜欢。前几天和孩子去超市买菜,看到了这种叫猪肚菇的,出于好奇我就买了两盒,因为之前没吃过而且我这人就是喜欢尝试没吃过的东西,所以想回来试试这味道,刚结

野生滑子菇滑菇珍珠菇 炒滑子菇

滑子菇又名珍珠菇、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滑子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附着在滑菇菌伞表面的粘性物质是一种核酸,对保持人体的精力和脑力大有益处,并且还有抑制肿瘤的作用。滑子菇含有粗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

干木耳泡发有窍门儿-凉拌东北黑木耳 凉拌黑木耳

  前一阵儿去长春出差,走的时候去超市买了点儿木耳、猴头菇还是木耳酥糖等特产,买回家后一直也没时间捣鼓着吃,买的时候想的到是挺好,准备用猴头菇煲点儿汤啥的,可到现在也没付诸行动,木耳也就做过一次,唉,这样不行呀,本来新鲜的东东都被我

罗贯中 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罗贯中雕像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

声明:《杏鲍菇 罗庄 杏鲍菇炒木耳》为网友難莣訡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