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理念是“教之道,贵以专”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学贵以专

净空老教授主讲 编辑: 弟子规公益网

圣贤的祖宗们把这些理念、智慧、方法、经验都写在文字上,《三字经》前面八句,就是中国传统教学的理念跟方法。首先要承认、要肯定人性本善,说人性本恶是错误的,人性本善。我们过去在汤池做实验,实验出来了,我们不再怀疑,人性真的是善。所以,“性相近,习相远”,相近,大家都一样,本性大家都一样,都是本善;习性变了,习性是习惯,养成不好的习惯很难改,那是习性。古人看到这个情形,才想起教育重要,“苟不教,性乃迁”,你要不好好教他,他变坏了,他本来是个本善的人,以后变成不善,变成恶人。教育多重要!中国在千万年前,老祖宗就发现了,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怎么教法?“教之道,贵以专”,这是中国教学的理念,不能教很多,教很多教杂了,不行。教杂了孩子会胡思乱想,他同时装东西太多了,所以不可以,只能教一门。一门什么?他能专注,决定不能同时教两门东西。像唱歌跳舞这个没关系,这等於是运动,体育。教他读书,决定是一本,一本念完之后再念第二本,不可以同时两种东西同时教。现在学校排课它就不一样,第一堂课跟第二堂课就科目不一样,头一堂语文,第二堂数学,第三堂外国语,乱了,小孩很辛苦,很难学到东西。中国人教法是一样一样教,你看语文,语文最重要,所有一切学术的根本,所以它排在第一。教孩子从哪里教起?认字,识字教起。把《说文》可以跟游戏合在一起,他学得很有兴趣、学得很快乐,他就学会了。三年能够把《说文解字》五百四十个部首学会,根扎下去了,以后学什么东西都好,他就有悟处,他才会开悟。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是“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方法好,这是理念。

方法呢?“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部书,就叫他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叫他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有杂念。小孩再小,你不用方法,他也会胡思乱想,他也有妄想、有杂念,这就不好了。如何把他妄想杂念堵死?就叫他读书,一遍一遍读,不必讲解。读上一千遍,他开悟了,他自己明白了,为什么?智慧开了。所以读书的方法,就是对於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就叫你念这部书,天天念,一直念下去。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完全在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开悟,开悟就是读的书,老师没有讲,他全懂。这个时候讲给老师听,老师给他印证,点头,对,或者哪个地方错了。就是错了,不必讲出来,让他下一次再悟入,你要把它说出来了,悟门就堵塞了,他就没有机会悟了。所以老师不告诉,老师只叫他念,好好的一直念下去,念到最后全明白了。老师的任务,读书是持戒,一遍一遍的去念是修定,戒定慧,定了之后开智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fx_ljs_150310.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净空老教授演讲录02-041-0186 2015/3/2

感恩老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1737.html

更多阅读

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无形的东西。《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而上”指无形的精神本体(道),“形而下”指由道派生出来的具体事物(器)。“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过长期的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全文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解释

1、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2、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穿越为妇之道 妇贵荣华

278.《穿越为妇之道(我的如意狼君)》作者: 八月薇妮小说男女主角的爱情属于“冤家路窄”型,是一部“冤家与情侣”的情爱纠葛的故事,读者范围广泛。小说情感细腻,情节、伏笔设计比较吸引人,文字流畅,充满古香古色的气息。男主人公形象立体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意思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旧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 “形而上学”一词与传统用法中的玄学、理学大体相通

声明:《传统教育理念是“教之道,贵以专”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学贵以专》为网友梧叶飘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