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水泥厂遗址建立中国水泥博物馆 华新水泥厂



图为:百年华新,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摇篮”。

湖北日报讯 走进华新水泥厂遗址,如同走进一个近代工业博物馆。运转了半个多世纪的“华新型”窑窑头,依然堆放着还未处理完的窑灰。

2007年7月,最后一组熟料磨停止旋转,华新老厂区全线停产。

4年来,在20多名老员工的看守下,这块地处繁华市中心,占地600亩的厂房里,价值上百万的设备都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

以华新水泥厂遗址为依托,建立“中国水泥博物馆”,打造“黄石国家工业遗产保护片区”的计划,正在申请列入“十二五”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项目。

新闻现场

15日,黄石大道145号,参天的法国梧桐树环绕两旁,街道指示牌上赫然写着“华新水泥旧址”几个大字。厂门口,5位奶奶扒着铁门朝里张望,“我们是退休员工,就过来看看,没拆就好。”

戴着厚厚的眼镜、穿着破旧迷彩服的叶师傅为我们打开这扇紧闭的铁门。

厂门口偌大的花园里杂草丛生,将升旗台笼罩其中。沿坡而上,一路只听得到发动机的轰响。斑驳的墙面上,依然悬挂着“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害三代”的蓝色标语牌。

三层小楼的质检部门口,是一个空旷的平台,取货点就设在这里。“当年,排队等水泥的车子从厂区一直排到了江边”,辉煌的过去让每个华新人都引以为豪。

在装包站台,地上的铁轨依稀可辨。阳光透过破损的雨棚洒在茂密的野草上,新绿点染了整个灰白黑的世界。装包机上,最后一个水泥袋还挂在上面,仿佛触动脚踏板,机器就会轰鸣地运转起来。

“什么,磨坊的报警器响了!好,我马上过去。”叶师傅挂掉电话,骑着三轮车匆忙赶往磨坊。

65岁的董培璋、36岁的左剑已打着手电筒在现场排查。

董培璋从随身携带的工具包里掏出金黄色的细线,熟练地将撞断的线路接起来。这个曾在部队修过19年战斗机的老师傅,在看守旧厂期间,最得意的事就是利用厂房废旧器材发明了这套报警器,“在厂区几乎所有小偷可能进来的路口,我都设置了细如发丝的报警线,只要报警铃响,我们就可迅速判断哪个区域有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现在的小偷很厉害,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以前花几千块买的系统都不管用,反倒是董师傅自己发明的这套报警器管用。有了它,我们现在轻松多了。”排查归来的左剑对报警器赞不绝口。

“技防、人防、狗防”,这支20多人的队伍,短短4年时间,排查案件2000多起,抓获小偷400多人。

“其实,我们也常感力不从心。400多亩巡查面积,百万块钱的设备,不能少一钉一线,这样的使命如果不是咱华新人,根本没人承担。”左剑告诉记者,华新旧址将被打造成为“中国水泥博物馆”,这一喜讯让他们激动得彻夜难眠。

守了4年,盼了4年,这块他们用生命呵护的土地终于有了好归宿。

因为爱,所以留守;因为不舍,所以甘愿付出。已是夜深时分,漆黑宁静的厂区,3个孤独的身影仍在踽踽前行。



图为:背着工具包的董培璋,拿着警棍的左剑,骑着三轮车的叶强胜是守卫队的核心人员,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地守卫华新水泥旧址,“我们要让这些设备装上马达就能运转!”



图为:20多只狗也加入了守卫行列。



图为:厂房后门,叶师傅细致地将小偷撞断的线路接起来。全厂81个报警点一年报警千余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3667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历史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网站

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历史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1371年明洪武四年-1433年宣德八年)塑像 航海历史馆是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重点展馆。位于一楼东侧,该馆以时间为主线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展区。同时历史馆以技术副线为隐线,将

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门票及领票办法 国家博物馆参观攻略

为避免零散观众排队领票等候过长时间,建议参观观众推迟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计划,错开参观高峰时间。团体观众预约及零散观众领票方法如下:参观门票参观门票及领票办法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开放期间观众领票办法国家博物馆《

声明:《华新水泥厂遗址建立中国水泥博物馆 华新水泥厂》为网友叶舞翩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