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隔距兰、尖喙隔距兰、蜈蚣兰、广东隔距 广东隔距兰

  本物种生于海拔980-153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和河谷疏林中树干上。形状特征



茎直立,长2-4厘米。叶革质,扁平,狭长圆形,长5-18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叶鞘,在上面中肋凹陷,在背面隆起。花序下垂,比叶长,具分枝;  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序柄粗约1.5毫米,中部以下被3-4枚短鞘;花苞片小,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向外伸展或下垂,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约5毫米;花小,淡紫红色;中萼片长圆形,舟状,长3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侧萼片稍斜卵圆形,与中萼片等大,先端钝,具3条脉;花瓣多少镰刀状长圆形,长2.5毫米,宽1.5毫米  ,先端钝,具1条脉;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向前伸;中裂片箭头状三角形,先端钝,基部两侧向后伸长为三角形的突片,在两侧裂片之间隆起1条脊突;距角状,近劲直,长约5毫米,末端钝,内面有发达的隔膜,  而在背壁上方具3裂的胼胝体;胼胝体远离隔膜,长远大于宽,侧裂片很小,呈短耳状并且紧贴于中裂片;中裂片为两侧压扁的长圆形,上面中央纵向凹下,基部稍2裂,无毛;  蕊柱长2毫米;蕊喙2裂,裂片近镰刀状三角形,下弯;药帽前端稍向前伸长,先端截形并且具宽的凹缺;粘盘柄狭楔形,长约0.8毫米,纵向对折,粘盘近圆形。花期5-9月。

分布

产云南南部(勐腊、景洪、勐海)。印度东北部、泰国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东北部。

  尖喙隔距兰

本种以其叶的形态,尤其近叶先端处稍缢缩来看,很似短序隔距兰Cleisostoma striatum(Rchb.F.)Garay,但叶的质地较薄,花序轴纤细,唇瓣的裂片和距内胼胝体 的形状都不同。



茎伸长,近圆柱形,长20--45厘米,粗约5毫米,有时上部分枝,具多节,节间 长2—3厘米。叶二列,革质,扁平,狭披针形,长9—15厘米,宽7—13毫米,先端 急尖,近先端处骤然缢缩而向先端收窄,基部稍收窄,具1个关节和扩大成鞘;叶鞘革 质,紧抱于茎。花序对生于叶,出自茎上部,  斜出,比叶短,不分枝;花序轴纤细,总状花序疏生许多花;花苞片很小,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长 约5毫米;花开展,萼片和花瓣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中萼片近椭圆形,舟状,长5— 5.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锐尖,具3条脉;侧萼片稍斜倒卵形,等长于中萼片 而较宽,  先端钝,具3条脉;花瓣近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2毫米,先端钝,具3条 脉;唇瓣紫红色,3裂;侧裂片直立,近三角形,先端骤然变尖为钻状;中裂片稍肉 质,狭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而翘起,基部两侧无伸长的裂片;距近似漏斗,劲直,等长于萼片,向末端渐狭,末端钝,具不甚发达的隔膜,  内面背壁上方具长圆形的胼胝 体;胼胝体两侧具很短的角状物,中央纵向凹下,基部浅2裂,无毛;蕊柱长2毫米, 基部具短的蕊柱足;蕊柱翅在蕊柱上端稍扩展;蕊喙狭三角形,长约1.3毫米,先端尖;药帽在前端伸长为长约1.5毫米的喙;粘盘柄纤细,上部稍扩大;粘盘很小,近圆 形。 花期7—8月。

  产香港、海南(三亚市、陵水、保亭、琼中)、广西南部至西北部(龙州、凤山、 十万大山)、贵州南部(罗甸)、云南东南部至南部(屏边、勐海)。生于海拔350---500 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石灰山的灌木林树枝上和阴湿岩石上。分布于泰国、老挝、 越南。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地点不详)。

本种提示:本种以其叶的形态,尤其近叶先端处稍缢缩来看,很似短序隔距兰Cleisostoma striatum(Rchb.F.)Garay,但叶的质地较薄,花序轴纤细,唇瓣的裂片和距内胼胝体 的形状都不同。

蜈蚣兰

蜈蚣兰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细长匍匐,多节而质硬,分枝处疏生条状气根。叶互生,革质,稀疏排列成2行,线状披针形,长3~6毫米,叶鞘短,与茎合生,又名齿牙半枝莲。  附生于岩石上或树皮上。分布浙江等地。

植物信息

  药材名:蜈蚣兰

拉丁名:SarcanthusscolopendrifoliusMak.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隔距兰、尖喙隔距兰、蜈蚣兰、广东隔距 广东隔距兰

  名称考证:石蜈蚣、狗牙半枝、齿牙半枝莲(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金百脚、白脚蜈蚣、飞天蜈蚣、蜈蚣草、柏子兰(《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

  药用部位:蜈蚣兰的全草

编辑本段来源



为兰科植物蜈蚣兰的全草。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植物体匍匐。茎细长,粗约1.5毫米,多节,具分枝。叶革质,二列互生,彼此疏离,多少两侧对折为半圆柱形,长5—8毫米,粗约1.5毫米,先端钝,基部具长约5毫米的叶鞘。花序侧生,常比叶短;花序柄纤细,长2—4毫米,基部被1枚宽卵形的膜质鞘,总状花序具1—2朵花;花苞片卵形,长约0.5毫米,先端稍钝;  花梗和子房长约3毫米;花质地薄,开展,萼片和花瓣浅肉色;中萼片卵状长圆形,长3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  侧萼片斜卵状长圆形、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具3条脉;花瓣近长圆形,比中萼片小,具1条脉;唇瓣白色带黄色斑点,3裂;侧裂片直立,近三角形  ,上端钝并且稍向前弯;中裂片多少肉质,舌状三角形或箭头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先端长急尖,基部中央具1条通向距内的褶脊;距近球形,粗约0.8毫米,末端凹人,  内面背壁上方的胼胝体3裂;侧裂片角状,下弯;中裂片基部2裂呈马蹄状,其下部密被细乳突状毛;距内隔膜不发达,  远离3裂的胼胝体;蕊柱粗短,长1.5毫米,上端扩大,基部具短的蕊柱足;  蕊喙2裂,裂片近方形,宽而厚;药帽前端收窄,先端截形并且凹缺;粘盘柄宽卵形,基部折叠,粘盘马鞍形。花期4月。



生境分布

附生于岩石上或树皮上。分布浙江等地。

广东隔距兰

  广东隔距兰,特征是不同于原变种在于唇瓣中裂片浅黄白色,距内背壁上方的胼胝体为中央凹陷的四边形,其四个角呈短角状均向前伸。生于海拔240—124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沟谷林下岩石上。

英文名: Cleisostoma simondii

种质中文名: 广东隔距兰

种质外文名: Cleisostoma simondii colony(jianfeng)

科名(中/拉): 兰科/Orchidaceae

属名(中/拉): 隔距兰属/Cleisostoma

种名(中文): 广东隔距兰

种名(拉丁): Cleisostoma simondii var. guangdongense Z. H. Tsi

种质原采地: 亚洲-中国-海南-乐东

种质来源地: 亚洲-中国-海南-乐东 [1]

不同于原变种在于唇瓣中裂片浅黄白色,距内背壁上方的胼胝体为中央凹陷的四边形,其四个角呈短角状均向前伸。

毛柱隔距兰

  毛柱隔距兰是兰科、隔距兰属植物。

中文学名: 毛柱隔距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科: 兰科 亚科: 兰亚科

族: 万代兰族 属: 隔距兰属

种: 毛柱隔距兰

毛柱隔距兰 - 植物信息



毛柱隔距兰

种中文名:毛柱隔距兰(原变种)

种拉丁名:Cleisostomasimondii(Gagnep.)Seidenf.var.simondii

中国植物志:19:329

组中文名:大盘组

组拉丁名:Sect.Complicata

属拉丁名:Cleisostoma

亚族中文名:指甲兰亚族360pskdocImg_34_xyz

亚族拉丁名:Subtrib.AeridinaePfitz.

族拉丁名:Trib.VandeaeLindl.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拉丁名:Orchidaceae360pskdocImg_35_xyz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毛柱隔距兰 - 形态特征

植株通常上举。茎细圆柱形,长达50厘米,粗约4毫米,通常分枝,具多数叶,节间长1--2.5厘米。叶二列互生,肉质,深绿色,细圆柱形,斜立,长7—11厘米,粗约3毫米,先端稍钝,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长鞘。花序侧生,比叶长,斜出,不分枝或有时具短分枝,花序柄被3—4枚鞘;鞘膜质,筒状,长约3毫米,先端斜截;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具多数花;花苞片膜质,卵形,长约2毫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通常粗壮,长7—10毫米;花近肉质,黄绿色带紫红色脉纹;萼片和花瓣稍反折,具3条脉;中萼片长圆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形;侧萼片稍斜长圆形,约等大于中萼片,先端钝,基部约1/2贴生于蕊柱足;花瓣相似于萼片而较小,先端钝;唇瓣3裂;侧裂片直立,三角形,上部骤然收狭,先端急尖并且朝上弯曲;中裂片紫色,厚肉质,卵状三角形,向前伸,先端急尖,基部中央具三角形隆起的突片;距近球形,两侧压扁,粗约4毫米,末端凹人,具发达的隔膜,内面背壁上方的胼胝体近T字形3裂,其侧裂片三角形,向外伸展,与中裂片在同一水平面上,先端钝,中裂片近楔形,其上面中央稍凹下,而基部浅2裂并且密被乳突状毛;蕊柱长约3毫米,基部前方密生白色髯毛,具短的蕊柱足;蕊喙膜质,宽三角形,伸出蕊柱翅之外;药帽前端稍伸长,先端近截形;粘盘柄近半圆形,基部折叠;粘盘大,马鞍形。花期9月。

毛柱隔距兰 - 产地分布

本种的基名尽管Lindley的种(Vandateretifolia)要早,但本属在1864年已经有了与Lindley的种相同名称的加词(C|eisostomateretifoliumTeijsmetBinnend)存在,故只能采用Gagnepain的种(Vandasimondii)为基名。[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1755.html

更多阅读

路边常见野生植物志 铁苋菜

植物陪伴,特别是在村口路旁、荒郊野外,甚至城市的很多地方,旺盛生长的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和野 菜……只是,我们很多人或者对其不甚了了,或者已经习焉不察了,也或者因为我们后来的成长经历与它们逐渐疏远,而更靠近维生、实用的东西了。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鲎 鲎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猜猜这是什么???刚看见的时候还被吓了一跳!看着这个中间像长了一只螃蟹似的的大“水怪”,真是太吓人了!看了名字才知道“人家”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和恐龙一个时代的生物呢!鲎也称为“中国鲎”,是一种栖身于海洋的节肢动物,血液呈蓝色。它

声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隔距兰、尖喙隔距兰、蜈蚣兰、广东隔距 广东隔距兰》为网友霸气小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