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的中国人 巴西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巴新的华人形成了一个非常多样性的群体。2008年时,约有1,000名老移民,他们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的后代,现在许多人移民去了澳大利亚。但是现在来自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的新移民大量迁入,另外还有一小部分移民来自台湾。


移民史


起源:自1888年开始,德属新几内亚公司(GNGC)开始从中国厦门、香港、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招募了上百名中国劳工来此开拓可可种植园和烟草种植园,由于热带疾病和雇主虐待,大约有高达40%的人死亡。自1898年后,德国开始在新几内亚建立殖民统治,他们开始招募自由移民,包括木匠、船舶建造师、工程师、裁缝和商家开始涌入这里,广泛分布于拉包尔、科可波(kokopo)、卡维恩(kavieng)、莱城(lae)、马丹(Madang)等城市。与香港之间还开辟了定期航线。中国人口自1890年的200人增加到1913年的1,427人,其中女性只有101人。


澳大利亚入侵:1914年澳大利亚入侵并占领德属巴新直到1919年,这期间中国人被禁止迁入。1920年,巴新成为国联委托澳大利亚进行统治的地区,适用澳大利亚的法律,特别是1901年实行的《1901年移民限制法案》,使得中国人更难以进入巴新。1922年以前迁入的中国人获得永久居住的权利,但是那些后到的中国人只能拥有暂住权。1921年统计,当在有中国人1,424人,其中女生229人,这种性别失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移民法案对中国人迁入的严厉限制造成的,其影响之一就是许多中国人被迫娶当地女性,其子女一般在华人社会长大。同一时期,大约有100名中国人生活在巴布亚,但是新几内亚与巴布亚之间的迁徙也被严厉限制,所以华人社区一直保持着比较小的规模。1933年的统计显示只有5名中国人生活在巴布亚,菲律宾人成为当在亚裔的主体,总数有88人,莫尔兹比港竟只有一个中国家庭,名为LukPoi Wai,是一名裁缝。


日本入侵:二战中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日本人开始入侵新几内亚,当地的澳大利亚政府开始撤离他们当地的妇女儿童,但中国人却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1942年初由于华人团体的请愿,澳大利亚政府终于有所妥协,撤离了300名中国人到澳大利亚,但是大部分的华人妇女却不允许离开,而随着日本人的占领,华人女性受到的暴行远远超过当地妇女。根据华人社区领袖ChinHoiMeen记载:华人女孩被迫听命于日本人,生活在暴力、死亡等威胁或被关押起来作为慰安妇,而华人男子则被关进集中营作劳工。整个战争期间,有86名华人死亡,其中37名是被日本人直接杀害,其中包括国民党在新几内亚支部的领袖。
除了对当地华人的暴行为,日本人还将1,600名中国俘虏遣至拉包尔作劳工,许多人因此在这儿死亡。
二战后的发展:1946年生活在巴新的华人数量达到2,000人左右。1948年又新分布了移民法案,来到新几内亚的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国人必须每年要达到1,000英镑的商品交易额才可以,若达到2,500英镑,则可以多带一名中国人。这个门槛标准每5年更新一次,若要离开还须委托一名临时代理人,代理人的时间须达到3年。自1921年进入巴新的华商的妻子可以享受豁免,其它人有三年的豁免期。离开巴新的华人家属可以有再次入境居住五年的期限。不过二战和中国内战的爆发切断了许多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即使到1949年后当地华人再次与中国取得联系,他们发现已经很难将他们的子女送回中国,因为中国与澳大利亚那时还没有外交关系。1966年统计显示有566名中国出生的华人生活在巴新,其中有64名男性和17名女性在巴布亚,297名男性和188名女性在新几内亚。288名有中国国籍,其中男性206人,女性72人。有2,455人宣称自己为中国人,其中男性1,391人,女性1,064人。1970年代末,许多当地华人男性还返回香港聚中国女性,然后一起带到巴新。


1950年代时,澳大利亚政府曾给予当地华人可以有选择澳大利亚国籍的权利,这是一直以来奉行白人政策的澳大利亚的一个突破。


独立时期:1975年独立后,大量华人选择前往澳大利亚,但1970年代末期由于新移民的到来,华人数量又有大量增长,到1980年代初,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的华人来此经商或作木材贸易。1990年代,由于当地货币贬值,人数有所减少。此年中国大陆移民的迁入使当地华人数量有所增加。


群体结构


政治:在巴新独立以前,当地华人在政府中没有权力,他们的政治参与更多的是针对中国。中国国民党巴新支部是当地华人实际上的领导,即使后来中国内战中国民党失败,新中国成立,多数当地华人仍然支持国民党。直到1960年代开始,他们才开始感到解放大陆的愿意不太现实,但是出于被认为是共产党份子的担心他们仍然支持国民党,直到1972年新中国被联合国所接受以前,当地华人一直派代表去参加台北的中国民国国民议会。巴新独立后,一些持巴新国籍的当地华人开始当地事务,主要是作为当地政客的中间人或资金赞助人,只有少数,特别是有中国血统的混血华人在政府中有一席之地,其中最出名的是前途政府总理SirJulius Chan。


商业:由于外国劳工工作准证的麻烦,许多公司雇佣的中国人是非法的,人数大约有300左右。


组织: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拉包尔的一些华人成立过类似于同乡人的组织。而莫尔兹比港由于华人结构的多样性和定居时间较短,则没有任何华人组织。1960年时曾成立了一个华人俱乐部,名为theCathay Club,许多新移民加入,这个组织一般组织成员进行些体育活动。


教育:拉包尔曾有两所华人学校,都是基督教会学校,老师由中国政府指派。1922年开始其中一所华侨学校开始由卫理公教会支持,另一所圣特蕾莎-养正学校(YangChing School)由天主教会的支持建立。此外在马丹和卡维恩也有华人学校。一些当地华人将子女送回中国进行高等教育,不过由于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中断,之后再也没有继续过。华人中的富人也将他们的子女送往澳大利亚进行高等教育。1950年代,巴新的澳大利亚当局开始允许当地华人入读澳大利亚的学校,主要目的地是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


文化


语言:绝大多数的华人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操各种广东方言或客家方言,但主要以四邑方言为主。现在许多移民的后代开始忘记母语或者再也不学习。1970年代开始,许多华人家庭雇佣当地女儿作保姆,教他们子女皮钦语(TokPisin )。


宗教:绝大多数生活在巴新的华人信仰基督教。德属时期第一批中国人改信天主教,1920年代开始,在拉包尔开始有华人的天主教堂和卫理公会教堂建立。相对比的是,整个巴新只有一座佛寺,名为曼珠精舍(theManjusri Buddhist Centre ),位于首都莫尔兹比港,由马来西亚华人于1994年建立,现在由台湾的佛光山(FoGuang Shan)任命主持,诵经以汉语进行。


民族和身份认定:由于性别失衡,许多中国男性与当地女性通婚,其在华人社区成长的后代也被认为是华人。不过,当时许多华人轻视当地人,认为他们是野蛮人。在独立以前,华人是当地社会的中间阶层,被白人所歧视,但又视华人高于当地人。独立后,华人憎恶当地人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政治权利。
即使是在华人社区内部,也分成许多群体,当人华人常指责大陆移民破坏了以前他们与当地人之间形成的平衡。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不但在当地人中间享有恶名,而且在当地老华人移民社区中间的名声也不好,他们被称之为骗子,因为新移民非常开店,如一些低端的零售店,这使得其与当地居民之间形成了竞争。2007年9月,巴新第三大城市哈根山(MountHagen)曾爆发过反华骚乱,一些华人仓库成为暴民的目标。


名人
Sir Julius Chan,陈仲民,前任总理,1980–82 and1994–97
Byron Chan,前总理Julius之子,新爱尔兰省纳马塔奈区(Namatanai District)议会议员
Chin Hoi Meen,商人和华人社区领袖,曾获自由勇气国王勋章(King's Medal for Courage in the Cause of Freedom)
巴新的中国人 巴西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Robert Seeto:曾任新爱尔兰省省长
Ni Yumei Cragnolini:华人联合会主席
Perry Kwan:巴新三级议会发言人,20th April 1972 -22nd June 1972。同时也是新爱尔兰省议会议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3034.html

更多阅读

新西兰人对皮肤癌警惕不足 皮肤癌的症状图片大全

新西兰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全球最高,而新西兰男性在户外时涂抹防晒霜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一位癌症专家说,数据表明新西兰男性未足够重视太阳光的危险,总是一种“不会有事的”态度。新西兰黑色素瘤基金会(The Melanoma Foundation of New Z

牛人对《普罗米修斯》详解 对普罗米修斯的评价

牛人对《普罗米修斯》详解,看完你会觉得这电影剧本真的很用心点顶的都有15分钟首先得说,这部鸿篇巨制的《普罗米修斯》,虽有着商业片那气势磅礴的镜头与高端3D效果,但它更多的闪光点在于哲学层面上,对人类的追本溯源。对造物者和造物进行

俄罗斯人的幽默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

(七)幽默风趣,几乎人人都会说笑话——幽默在俄罗斯人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没有幽默,也就没有俄罗斯的生活(俄罗斯记者)。——俄罗斯人喜欢自己开自己的玩笑。他们把这种自己开自己玩笑的幽默称作“黑色幽默”(白俄罗斯图书馆工作人员)。—

巴西人怎样看中国, 不玩足球玩地球 巴西人眼中的中国

巴西社会学家说:“当巴西玩转足球时,中国正在玩转地球。”某君疑问:“巴西人如何看中国?”我稍微踌躇,然后莞尔一笑道:“一句话,乌龟看绿豆。言之巨细,这取决于那个阶层的巴西人看中国,他们是在什么年代看中国。”的确,飞速发展的中国令世界眼

声明:《巴新的中国人 巴西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为网友指间轻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