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代郑氏-状元-宰相-驸马郡马 -皇后名妃 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摘自《荥阳郡郑氏章龙堂》(P139-144)

附1:中华历代郑氏状元〔限于学识人力,未能收齐,仅供参考〕

⑴ 唐代十三位:据《中国历代状元录》(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载,自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至僖宗光启四年(888)历213年中,郑氏考中状元共13名,郑氏状元盛于唐代,简介如下:

【郑 益】高宗上元二年(675)乙亥科,此科进士及第45人,考官为考功员外郎骞味道。

【郑全济】德宗贞元元年(785)乙丑科,此科进士及第33人,考官为礼部侍郎鲍防。

【郑巨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丁丑科,本科进士及第12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西掖瑞柳赋》和《龙池春草诗》。

【郑 遚】字蕴山,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丙申科,此科进士及第33人,考官为中书舍人李逢吉。考取状元后,历任山南东道掌书记,开州刺史,金部郎中等职,著有《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郑 冠】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此科进士及第28人。

【郑 确】(一作郑璀)。文宗大和九年(835)乙卯科,此科进士及第25人,考官为工部侍郎崔郸。

【郑 颢】(?~860年),字养正,武宗会昌二年(842)壬戌科,此科进士及第30人。〔按:中国历代状元600多名,驸马状元有史书记载仅郑颢一位,是被皇帝与权臣白敏中逼骗而成的婚姻。〕

【郑 言】字垂之,武宗会昌四年(844)甲子科,此科进士及第25人,续放1名。有《平剡录》一卷,另与杨绍复,于皀(大中三年状元)等撰《续会要》四十卷。又工于书法,撰并书《唐文宣王新庙碑》。

中华历代郑氏-状元-宰相-驸马(郡马)-皇后(名妃) 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郑洪业】懿宗咸通八年(867)丁亥科进士第一人,此科进士及第30人,同榜有著名诗人皮日休,韦昭度等,考官为礼部侍郎郑愚。《全唐诗》存其《诏放云南子弟还国》诗。

【郑昌图】字光业,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此科进士及第30人。昌图身材魁梧,不拘小节,胸怀大度,本欲罢举不试,在亲友好言相劝下被应试。赴考时,朝廷因应试者之车马服饰过于奢侈,下令应试者均不得乘马,改骑驴。郑昌图因身材高大,颇感难受,曾作诗嘲讽此事。后一举得中状元。

【郑合敬】僖宗乾符二年(875)乙末科,此科进士及第30人,考官为中书舍人崔沆。《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诗》:“春来无处不闲行,楚润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

【郑 蔼】字虞风,僖宗广明元年(880)庚子科,此科进士及第30人,考官为礼部侍郎崔厚。

【郑贻矩】僖宗光启四年(888)戊申科,此科进士及第28人,考官为尚书右丞柳笿。

⑵ 辽宋九位:

【郑云龙】辽·统和八年(990)庚寅科。

【郑 獬】字毅夫,宋皇祐五年(1053)廷试;

【郑 侨】(详细见宋宰相);

【郑 矸】(具体未详);

【郑公侃】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四月二十六日,“试武举进士,得正奏名郑公侃已下四十六人。公侃补秉义郎,方震、孙应龙补保义郎,並赐武举及第。余悉武举出身,补承节郎。”参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八·举士·亲试》。

【郑性之】(详细见宋宰相);

【郑子聃】(具体未详);

【郑维城】(具体未详);

【郑言善】(具体未详)。(宋计八位)

附2.中华历代郑氏宰相〔限于学识人力,未能收齐,仅供参考〕

东周一位: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郑子产】郑国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任。

两汉四位: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郑 崇】字子游。西汉哀帝时官至尚书仆射,《汉书》中有传。

【郑 弘】字巨君,后汉山阴人,重义名闻。汉明帝元和二年(85)累拜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郑 季】字少卿。汉赵国相。

【郑 澄】字志清,东汉尚书左仆射。

三国一位: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

【郑 冲】字文和。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大将军曹爽引为从事中郎,转散骑常侍、光禄勋。嘉平三年(251),拜司空。俄转司徒。常道乡公即位,拜太保,位在三司之上,封寿光侯。与何晏等撰有《论语集解》,今存。

两晋南北朝五位: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郑 球】(?~308年),字子瑜。少辟宰府,入侍二宫。成都王司马颖征讨赵王司马伦,球自顿丘太守为右长史,以功封平寿公。累官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卒谥元。

【郑鲜之】(364~427年),字道子。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后迁为御史中丞。性刚愎,不阿强贵。与刘裕善。裕仕晋为宰相,时或言论,人不敢难,惟鲜之未尝宽假。时人谓为“格佞。”自右长史转奉常。刘裕即帝位,迁鲜之为太常都官尚书。鲜之为人通率,在帝坐言无所隐,人甚惮之。又出为豫章太守。元嘉三年(426)王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翌年卒。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十三卷”)。

【郑 彬】南北朝齐王国相;

【郑先护】(?~531年),北魏荥阳开封人,郑羲从孙。起家外散骑侍郎。北魏孝庄帝即位,封平昌县侯,除广州刺史。元颢、陈景之如洛阳,以捍御功进爵为公,迁豫州刺史。而后作为膘骑将军、大都督讨伐尔朱仲远,兵败奔梁,为尔朱仲远诱杀。

【郑 译】(540~591年),字正义。在北周以给事中士起家,累迁至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及入隋,任隆州、岐州刺史。参定律令、礼乐。位至上柱国。《隋书·郑译传》云,为其贪赃,文帝下诏曰:译“鬻狱卖官,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以定策功加赏赐而未委以重任,卒于岐州刺史任。尝奉诏参与撰律令,又参与仪定乐,名《乐府声调》,凡八卷,已佚。

唐代廿一位: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郑 愔】字文靖,中宗景龙三年(709)任。〔按:《朝野佥载》云,郑愔本姓“鄚”, 后来冒姓为郑,所以被时人称为“鄚郑”。〕

【郑善果】唐贞观间(627~649年)任;(按:郑氏唐相简介者可查《二十五史》。下同)

【郑 回】唐南诏清平官,相州人。举明经,天宝中任西泸县令。至德元载(756),阁逻凤攻陷嵩州,被俘至南诏。因通儒学,为阁逻凤所重,赐号“蛮利”,使教王室子弟。异牟寻等从其学。阁逻凤死,其孙异牟寻嗣位,他任清平官(宰相)。劝异牟寻叛吐蕃归唐,终使唐诏结盟和好。

【郑余庆】字居业,德宗业贞元十四年(798)任; 【郑珣瑜】字元伯,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任;

【郑 絪】字文明,宪宗永贞元年(805)年末任; 【郑 覃】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任;

【郑 肃】字义敬,武宗太和九年(835)年任;【郑 朗】字有融,宣宗大中十年(856)年十月任;

【郑 涯】《唐纪》六十六载,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十月,任命御史大夫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十一月,又加同平章事衔,为使相。

【郑 畋】字台文,僖宗乾符元年(874)任;【郑从谠】唐僖宗朝任;

【郑昌图】史书记载伪皇帝李煴时之伪宰相(未详);【郑 綮】字蕰武,昭宗光化初(898)任;

【郑元寿】唐贞元间任;【郑维忠】唐中宗朝任;

【郑 虔】唐玄宗朝任;【郑 浣】唐中宗朝任;

【郑裔绰】唐宣宗朝任;【郑延昌】唐昭宗景福元年(892)任;

【郑处诲】字延美。太和八年(834)登进士第。释褐秘府,转监察、拾遗、尚书郎、给事中。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出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观察等使,卒于汴。撰集至多。今存《明皇杂录》三篇,为校书郎时所撰。

五代二位:五代基本都是以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各部尚书、侍郎及他官加同平章事均为宰相。只后唐和后周有例外,或加“同中书门下二品”的名号。

【郑 珏】后梁末帝朝、后唐明宗朝,两朝宰相。

【郑 珙】(?~952年),五代时青州人,北汉世祖朝宰相。刘文为太原尹时,任为留守判官。劝文收豪杰,籍民益兵,据太原自固,以防郭威。文建北汉,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次年,以礼部尚书奉使,厚赂谢辽,钦酒过量死。

宋代九位: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辽朝设立北南两个官制——北面:北面又分北南两枢密院,北院掌军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枢密院分别下设北、南宰相府和宰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为正式官名)。

【郑 雍】(1031~1098年),字公肃。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海集》卷三四《郑公行状》)。除开封府判官。神宗熙宁间知池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七)。改诸王府记室参军。哲宗元祐三年(1088),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六年,为左谏议大夫,迁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五六、四六四)。绍圣二年(1095),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北京留守。坐元祐党,夺职知郑州,改成都府。元符元年(1098)提举崇福宫,卒,年六十八。《宋史》卷三四二有传。

【郑居中】(1059~1123年),字达夫。徽宗大观元年(1107)至四年官拜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1113)至七年再拜知枢密院事、太宰,宣和二年(1120)至五年三拜领枢密院事。

【郑 珏】(1080~1133年),字致刚,闽建安人。北宋政和元年(1118)戊戌科王昂榜进士,宋高宗擢为监察御史,再迁谏议大夫、签枢密院事(位同宰相),特封建安开国男,食邑四百户。珏忠君爱国、疾恶歼邪、拨乱反正,为安定南宋偏安局面贡献重大。为国日夜操荣,辅政百日,终致身亡。高宗不胜哀悼,曰:“朕丧元子,犹能自身排遣,于珏殆不能释也。”遂亲笔诏谕:“赠太师、谥忠穆。”绍兴三年(1133)十二月,敕葬建州城南紫芝山,立祠祭祀。

【郑仲熊】字行可,高宗绍兴二年(1132)进士(清嘉庆《西安县志》卷二六)。二十三年,为国子监主簿、监察御史、右正言兼崇政殿说书。二十四年,权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四、一六五、一六七,《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

【郑 闻】(?~1174年)字仲益。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历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刑部侍郎、权刑部尚书兼侍读。乾道九年(1173)正月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十月除参知政事。次年三月罢,以资政殿大学士宣抚四川,七月又除参知政事,十月卒,谥正献。

【郑 侨】(1144~1215),字惠叔,号回溪,闽仙游人。郑樵从子。南宋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状元,授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光宗、宁宗两代国师,升任吏部尚书及参知政事(副宰相)。耿直敢谏,体恤民情,多次奏请朝庭赈灾减赋。工书法,尤擅长行书。著有《书史会要》、《历官表奏议》1卷,《书衡》3篇,《西垣词稿》10卷、《锦机诗话》、《郑鲁公词草》、《郑忠惠遗文》等传世。

【郑昭光】闽县人,资政殿学士、江南西路安抚使。(具体未详)

【郑清之】(1176~1251年),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嘉定二年(1210)登进士第,调峡州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六年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祐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郑性之】(1172~1254年),初名自成,字信之,一字行之,号毅斋,福州人。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状元,授平江军节度判官。历官知赣州,知建宁府。端平元年(1234),召为吏部侍郎,擢为左谏议大夫,迁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致仕。著有《端平奏议》,《编年备要》(与陈均同修)行世。

明代五位:明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郑 涸】(具体未详); 【郑 启】(具体未详); 【郑 晊】(具体未详);

【郑以伟】(?~1633),上饶人,字子器,号方水。万历进士,授检讨,累迁少詹事。泰昌元年(1620),官礼部右侍郎。天启间(1621~1627年),官礼部左侍郎协理詹事府,与魏忠贤相忤,上疏告归。崇祯二年(1629),召拜礼部尚书。五年,兼东阁大学士,与徐光启并相。廉洁自好,票拟非所长,累乞休不允,卒于官。有《灵山藏集》、《互泥集》。

【郑三俊】字用章、号元岳,系今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洪方村人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元氏知县,累迁南京礼部郎中,归德知府。崇祯元年(1628)拜南京户部尚书,兼掌管吏部事。后又任北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崇祯十五年召为北吏部尚书。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被委以重任,在当时实为三部之首,拥有宰相之权,所以乡人称其为“郑天官”。

附3.中华历代郑氏驸马(郡马)〔限于学识人力,未能收齐,仅供参考〕

北朝一位:【郑文宽】配西魏平阳公主。

唐代八位:【郑敬言】配高宗安定公主;【郑孝义】配睿宗鄎国公主;

【郑万钧】配睿宗之姑代国长公主; 【郑潜曜】配临晋长公主;

【郑 颢】配宣宗万寿公主;【郑 巽】配肃宗肃国公主;

【郑 沛】配肃宗纪国公主;【郑 河】配顺宗梁国靖公主。

五代二位:【郑 迁】后晋驸马,配敬塘石氏公主; 【郑体恭】南唐驸马,配后主李煜高阳公主。

宋代二位:【郑 南】北宋驸马,配徽宗赵玉公主;

【郑仕懿】南宋驸马。字从之,号定斋。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详见《宁德县志》)。

明代一位:【郑廷玉】明郡马,配郡主朱氏公主。(详见《宁德县志》)。(宋、明均宁德福首郑氏)

附4.中华历代郑氏皇后(名妃)

【西施】春秋战国,吴越。西施姓郑名旦,字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简文皇后】东晋。郑阿春(?~326年),荥阳人。祖父郑合为临济令,父郑恺为安丰太守。初嫁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建武元年(304),被琅琊王司马睿纳为夫人,甚得宠爱。晋元帝死后,称建平国夫人,咸和元年(326)死,葬嘉平陵。太元十九年(394),晋孝武帝司马曜下诏,追尊为简文太后。

【天王皇后】十六国,后赵。郑樱桃(?~349年)。后赵武帝石虎之妻。初为优僮,深得石虎所爱。咸和八年(333)七月,石虎专权,受封魏王,遂被立为魏王后。咸康三年(337)正月,立为天王皇后。

【冯翊太妃】北朝,北齐。郑大车,荥阳人。北魏鸿胪卿郑严祖之女。初为魏广平王元怀妃。天平元年(534),东魏迁都邺城,改嫁高欢。宠冠后庭,生冯翊王高润。高欢死后,尊为太妃。

【贤妃】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妃嫔之一,无子。《唐会要》卷廿一记载,“贤妃郑氏”陪葬昭陵。

【荣 王 妃】唐朝。《册荣王郑妃文》载,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二月壬子朔二十七日戊寅,皇帝以前相州邺县令郑博古第二女,素闻淑哲,自禀幽闲,习玩不华,图史成则。宜其发祥茂族,高选当代。俾因邦媛之求,式叙阃闱之化。今遣使侍中裴耀卿、副使吏部侍郎席豫持节册尔为荣王妃。

【孝明皇后】唐朝。郑氏(?~865年),丹阳人。才貌双全。初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侍人,元和二年(807),锜反被杀,没入后宫,为懿安皇后侍女。后为唐宪宗宠爱,生子李忱(即唐宣宗)。李忱封光王,册为王太妃。宣宗即位,尊为皇后,居大明宫。懿宗立,尊为太皇太后。咸通六年(865)十二月死,葬景陵旁。谥孝明皇后。

【永 王 妃】唐朝。唐永王妃郑氏。《女孝经·卷八·十三》载:“唐永平间,郑(朝散郎陈邈之妻郑氏)之女侄策为永王妃,精神至贯,无所不逹,上至皇后,下及庶人,不行孝而成。天地之性贵刚柔,夫妇之道重礼义,仁义礼智信者是巾之礼,乃述经史正义,祖汉曹大家之言编《女孝经》一。郑虑其少长闺闱不闲诗礼,欲教以为妇之道,申以执。”

【显肃皇后】宋朝。郑氏(1080~1131年),开封人。直省官郑绅之女。原为钦圣殿押班。徽宗即位,被钦圣向太后赐予徽宗。入宫后,爱读书,能自制章奏。崇宁初,封贤妃,又迁贵妃。政和元年(1111),立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皇后”。金兵破汴京,与徽宗一齐被虏,越五年,死于金国五国城。绍兴七年(1137)高宗得悉死讯,诏立重成服,谥显肃皇后。梓棺归,与徽宗合葬永祐陵。

【郑 安 妃】明朝。郑氏。明太祖朱元璋妃,生福清公主。

【郑 贤 妃】明朝。郑氏(?~1536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年(1532),册封为贤嫔;十五年(1537)三月己未去逝,追封为“贤妃”,葬于孝洁皇后悼陵侧。见《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五。

【恭恪贵妃】明朝。郑氏(?~1623年),北京大兴人。明神宗朱翊钧宠妃。万历初入宫,册封为贵妃。万历十四年(1586)生皇三子朱厂洵,进封“皇贵妃”。美貌多智。外朝与群臣猜疑她谋划立己子为皇太子,引起门户之祸,党争不止。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储君,仍无法消除怀疑。明神宗遗命封她为“皇后”,因臣下力争,只得作罢。至崇祯三年(1623)七月去世,葬银泉山。谥恭恪贵妃和靖皇贵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44422.html

更多阅读

认识郑曼青之廿一郑曼青与史密斯师徒对话 郑曼青太极拳

郑曼青与史密斯师徒对话史密斯先生,美国人,为西方世界中著名的武术家之一。先后曾着有十本有关各种武术的书籍。一九五九年起改随郑曼青大师学习太极拳,自此以后勤练此拳并教授此拳至今。他认为太极拳带给他一个谦和的自我及健康的体

中华历史十大名将: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于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

书稿《旁听在北大/郑球洋著》第1-19章 北大教授 四大名著

北大旁听生郑球洋文学简历及作品介绍  郑球洋,男,客家人,“80后”青年作家,九江市作家协会成员。1983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市太窝乡元岭村石壁下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系郑氏始祖郑桓公第104世孙,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第70世孙,福建汀州永

声明:《中华历代郑氏-状元-宰相-驸马郡马 -皇后名妃 中国历代宰相大全》为网友画唐轻赋临江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