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汇考拙参》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共和道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原文】

8·19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8·20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8·21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8·22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训诂注释】

8·19

巍巍:崇高、高大。《广韵》:“高大貌”

有:《玉篇》:“有,得也,取也。”

与:《说文》:“与,党与也”,有结党营私之意;徐仲舒先生主编的《汉语大字典》中,“与”字的第十二义项有“争”、“战”之意。今本注兼取二义。

8·20

则:效法之意。《字汇》:“法、则,效也。”

荡荡:广远、宏大。《史记·五帝纪》:“荡荡洪水滔天。”

焕:光明灿烂之意。《玉篇》:“明也。”

8·21

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

斯:指周武王时期。

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应该说,周文王时周国已经获得大多数诸侯的倾重。

8·22

间:非難、批评之意。

菲:菲薄、微薄、不丰厚。《小尔雅》:“菲,薄也。”《礼记·坊记》:“不以菲废礼”。

致:极力、努力。《康熙字典》:“又極也。《书·盘庚》:‘凡尔众,其惟致告’。《传》:‘致我诚,告汝众。’”

黻冕:音fǔ miǎn,《说文》:“黻,黑與青相次文。”《釋名》:“黻冕,黻,紩也。畫黻紩文綵於衣也。此皆隨衣而名之也。所垂前後珠轉減耳。”古时天子临朝或祭祀,所穿的礼服名为黻,所戴的礼帽名为冕。《尚书·虞书·益稷第五》中说礼服的上衣下裳绣以日、月、星辰、宗彝、黼黻等十二种文采,名为“十二章”。黻是用两个己字相背而成,一个己字绣成青色,一个己字绣成黑色,黑与青相次而成黻文。黻“在十二章”最后,因此就以黻字代表礼服。

沟洫:古时井田制,井间有灌溉水沟,大沟名为洫,沟洫代表农田水利。《说文》:“洫,田间水道也。”

【解释】

8·19先师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政权不是依靠结党营私争夺而来的。”

8·20先师说:“伟大啊!尧这位君主!崇高啊!唯有运化万物的天道最为高远博大,唯有尧帝效法天道的法则。他的功德广大啊!人民无法找到恰当的词语来称颂他。崇高伟大啊!他所创建的隆盛的功业;光明灿烂啊!他所创立显赫的文明!”

8·21虞舜有贤臣五人因而治理好天下。周武王说:“我有治理国家的大臣十人。”先师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后以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十个大臣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功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8·22先师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隆重祭祀表达对鬼神的敬意;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的礼服礼冠却很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简陋,却尽力修治水利,建设农田排灌系统。对于夏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评析】

民主、共和、廉洁、勤政、注重文教的德政,是华夏族早已有之的政治传统,是辛亥革命以来所有志士仁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追求的理想。

【讨论】

这四个章节,皆陈述唐尧、虞舜、夏禹至于周武王所传承的优秀政治传统,因此综合讨论。

先秦时期, 儒家、墨家等“显学”皆以尧舜为号召。尊奉尧就为古昔圣王,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唐尧,是由部落联盟议事会推举产生的联盟首领。传说中尧与四岳讨论治水人选和继任人选,最后尧禅位于虞舜,是原始民主作风的遗存。恩格斯曾指出,在这个阶段每个文化民族都要经历自己的英雄时代,而尧、舜、禹正是华夏民族的英雄人物。

尧、舜、禹三代禅让天下的开明政治,以及周文德政与周武革命,开创中华文明的辉煌局面。因此儒家进一步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标帜;到唐代韩愈以至于宋明理学,大倡“道统”之说。

唐尧的开明民主政治

尧是《尚书》开篇首载的仁君,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三皇五帝”之一。尧执政时期制定夏历、推广水井、促进农耕、在政治上设立诽谤木以听取各方的批评、实行民主选举与禅让制度,开启了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文明。

《尚书》和《史记》记载,尧姓伊祁氏,名放勋。曾先后被封为陶候和唐侯,因而又称陶唐氏。亦称唐尧。尧的父亲是黄帝曾孙,在位执政70年,卒后由尧之异母兄挚继位。挚在位9年而不能胜任,禅让于德才非凡的尧。

尧即位后使政务井然有序,因此政治清明,天下安宁,世风祥和。我国流传最早的歌谣《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讴歌的就是帝尧时期太平盛世的安逸生活。

《尚书·尧典》记载尧执政时首次制定历法,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他与他的臣工们通过大量的勘测工作,确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劳动人民就能够依时按节从事生产活动。促进了华夏族农耕文明的进步。

《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后羿杀死那些野兽,并射落九日。尧不但文治昌明,而且武功显赫,他曾亲自出征作战,讨伐南方蛮族,《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晋代崔豹《古今注》中记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对于华表,《辞源》中的解释为: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相传帝尧时代,尧为鼓励臣民上谏,在宫殿前面的交通要道上立一木柱,起名诽谤木,让人们把意见写在上面或者敲击诽谤木,尧王便出宫接待听取意见。诽谤在帝尧时代是大胆提意见的意思。现在则专指诬蔑、不实之辞。臣工向帝王报告叫“奏表”,因此诽谤木也称表木、谤木。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诽谤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华表,成为建筑的装饰和权力的象征,失去了最初纳谏的美德含义。追溯华表的由来,人们感叹的是早在4500年前,上古尧帝就有如此开明的政治作风。

尧的传说最为后世称道的,是他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通过多年的考察,证明舜的能力与品德确实可以承担领袖的责任,于是尧就禅位退居,28年后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这样的领袖人物确实值得赞叹。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宣传部副部长乔忠延评价道:“帝尧可以说是中国的文明始祖,对上他继承了炎帝黄帝的农耕,对下呢,他在发场光大文明的基础上,也就是进一步推进农耕的基础上传承给了舜和禹。他钦定历法、推广水井,他设立诽谤木,至于尧舜禅让,可以说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千古美谈,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民主,由于帝尧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或者说在文明的进程中贡献很大,因而历代的皇帝尊崇他、祭祀他,不仅汉民族这样,少数民族也是这样,元代曾经立过一块碑,就是说在平阳这个地方祭祀帝尧,人们一直祭祀到现在。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尧那个时候充其量也就是农耕文明,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呢?尧的文化里面也就是它的文明里面,包含了创新精神。在中国封建时代,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帝王是唐宗宋祖。而在当年的唐宗宋祖心目中,他们效仿的榜样就是上古时期的帝尧。正因为帝尧的存在,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才显得那么纯美,那么辉煌……”

虞舜以五大贤臣而平治天下

所谓“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是指禹、稷、契、皋陶、伯益五大臣。根据《史记》、《尚书》等记载,将他们的事迹简述如下:

后稷是个出身民间而精通种植技能的人物,帝尧推举他做“农师”。后稷辛勤地教导人民耕田、种地,发展农业,家家户户都有了丰盛的收获,他是周朝的始祖;

契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帝舜任命他为司徒来教导老百姓,并封契于商,他是商朝的始祖。

《论语汇考拙参》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共和道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皋陶是东夷族首领。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并让他处理政务,但皋陶先于禹亡故,未继位。后来禹又举荐益为继承人。

伯益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系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也是后世秦国王族世系的始祖。善于狩猎与畜牧而被推为虞官,负责治理山泽、草木、鸟兽,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建议德武相济、恩威并施,感动了三苗部族而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参与革命的武王十臣

所谓“吾有乱臣十人”是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和邑姜这十位贤臣。其中邑姜是女性,即孔子说的“有妇人焉”。她是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周成王姬诵和唐叔虞之生母。周武王去世后,邑姜以母后的身分教导年幼的周成王,尊重大臣,爱护人民,成王早逝,邑姜又教导年少的康王。初创的周朝不但没有败亡,而是更加稳固、兴旺、强盛。周初的国泰民安,固然是文武大臣辅弼之功,而隐身在宫帷之后邑姜也起了重大作用。但对于周武王而言,邑姜大多处于帝国第一夫人的贤内助的地位,并非直接站在政治前台处置军政事务,她的品格与才华是在武王去世后才表现出来,因此孔子说“九人而已”,并非如近数十年的人们所认为的孔子有轻视女性的倾向。

孔子说人才难得,周文王时以德治国,尊重贤士,许多贤士投奔到周国,已经是人才最盛的时期了。但也不过只招揽到九个能够经略天下的贤臣而已,还有一个是女性呢。

周文王依靠这些人才对内对外实施德政,在国际上赢得荣誉。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边界争执,就一同到周国来请求周文王的仲裁。进入周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还有谦让长者的民风。虞、芮两国发生争执的人惭愧地说:“我们所争的,正是人家周国人以为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于是各自返回,都把田地让出。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西伯恐怕就是那承应天命的君王。”

当时商纣以淫威暴恶强迫各诸侯国进贡大量珍宝供他享乐,以至于周武王继承王位后,天下诸侯有三分之二都倾向于为政以德的周国,但因为朝歌政府还是有一些贤臣在守护商朝,商纣还没有完全地失去天下人心,因此作为臣子的周文王、周武王还是要对商纣尽臣子的礼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分有其二,以服事殷”。

直至商纣将敢于进谏的忠臣残杀殆尽,他的暴政已经令天下人难以忍受,周武王才领导已经受够商纣威迫盘剥的诸侯,组成不过五万人的联军,奇迹般地一战击溃七十多万商纣军团,这是因为商纣的暴虐已经到了人心离散的程度,被迫上前线的数十万奴隶们发动哗变,反戈一击帮助诸侯联军进入商朝首都朝歌。

周朝建立以后,武王命毕公释放关押在囚牢里的无辜百姓,命令南宫括散发鹿台的钱财和钜桥的粮食来赈济贫弱的民众。推行一系列德政,使周朝在成王、康王的时代出现天下安宁的局面,据说有四十馀年不用刑罚,早期也出现了周穆王等一些很有作为的君王。姬姓一族从始祖后稷开始,积累了数代人的功德,赢得天下归心,才终于击败暴纣,成就了八百余年的周朝基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久的王朝。正如孔子在《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可以说:“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虽然十几代后,周王室丧失了强大的力量,却还能保有天下共主的地位,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受到诸侯国的尊重,没有立即灭亡。传统观念中,周朝一共三十二代三十七位君王,历时八百多年之久,都是往代先辈的功德余荫福泽所致。

虽然周武王以下犯上讨伐商纣,是吊民伐罪、除暴安良而无损于至德。所以《孟子梁惠王第一下》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就是孔孟儒道以天下民生为本的革命精神。

大禹治水的壮丽史诗

在大洪水时期,西方人只能到上帝所赐的方舟中躲避,而东方华夏人却有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这体现禹的奉公忘私的精神。禹为天子以节俭为特色。他的饮食菲薄,衣服粗恶,宫殿卑陋,自奉甚为俭约,但对朝政大事、国计民生丝毫不加吝惜,祭祀办得隆重,礼服十分美观,更注意水利,特别尽力修整田间沟渠,以利农业。可见节俭是为了治国安民。

大禹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中第一位杰出的卓有成效的治水专家。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绩,使他成为当时华夏族的英雄。他被推选为炎黄部落联盟领袖的继承人,禹接替了舜的职位。他注意农时,发展生产,克勤克俭,埋头实干,部落联盟日益强盛。为了保卫华夏族的生存,禹征伐三苗部族。华夏族势力也从黄河流域扩展到了长江流域。由于战争的胜利,禹的个人权力也远远超出了在部落联盟中行使的范围,开始向君主转化。他举行了建国典礼,国号曰夏后。标志着东亚大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诞生,时间大约在西元前21世纪。

这时的国家已经有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共权力。禹实行分封制度,如封尧的儿子丹朱于唐、舜的儿子商均于虞。他不断到各地巡视,他召集各方诸侯到涂山聚会,把诸侯、方伯进献的青铜,铸成9个鼎,用来代表九州万国,成为统一的国家政权的象征。禹晚年来到了会稽山,举行祭祀天地祖先仪式。南方部落首将领地之一的防风氏迟到,而且态度傲慢,禹行使君主的权力下令将防风氏斩首。大会结束后,禹因操劳过度而病倒。不久,死于会稽。他的儿子启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创了王权世袭和帝王家天下的先河。

民主共和为华夏族古已有之的政治传统

根据历史的事实,民国时代的佛教大师释印光法师在《明因果之事》中谈到:“如商周之王业,实肇基于稷契弼舜佐禹之时”,认为舜处理政务时,稷帮助天下百姓发展农业,大禹治水,契、伯益也在治水与其他政治事务中作出相当大的贡献。这四个人合作,共同完成普遍恩泽人民的事。因此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功德,使他们的后代分别建立起夏、商、周、秦四个朝代。禹是夏朝的奠基者;契、弃、伯益分别是商朝、周朝的远祖、秦朝的远祖。实在是为天下民生服务而积累功德所致。

“舜禹之有天下”是靠着早期良好的民主政治选贤任能而提名,并且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考验,他们的品德与才华获得整个部落联盟的认可,最后才能继位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不是如后世政治野心家依靠阴结死党、策动叛乱。用阴谋与血腥暴力来夺取政权。尧、舜、禹、周国姬氏王族都是以德为政,尊贤纳士而成就功业。

中国传统概念中的政治文明,除了经济、科技、军事以外,还强调道德文化的建树。孔子在这四节中极力赞颂尧、舜、禹、周武王的政治业绩,指出他们的恭谦礼让、尊重人才、勤俭奉公、举贤任能等等功德业绩,而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不少贵族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骄奢淫逸、醉生梦死,无视人民生活和国家政治,孔子不但是在缅怀往代的开明政治。也是在向当时及后世统治者提出警告。真正的政治成功,是靠诚敬精神以福利天下而创建,并非如后世封建王朝企望急功近利、虚伪浮夸、暴力淫威来维持长久的统治。与本节相对的,是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等无道暴政的历史教训。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行迹,与本篇之首的泰伯一致之处,就在于“谦让”之德。不靠权谋武力来巧取豪夺,而皆以谦逊之德来为人行政,因而获得天下人心的拥护,创造华夏族的政治文明。孙中山自承继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相继传述的道统精神,开创三民主义,致力民主共和革命,创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先生指出:“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宗仰他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他在那个时代,已经知道君主不必一定是要的,已经知道君主一定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便判定那些为民造福的就称为‘圣君’,那些暴虐无道的就称为‘独夫’,大家应该去反抗他。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民权的见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经早想到了。不过那个时候还以为不能做到,好像外国人说‘乌托邦’是理想上的事,不是实时可以做得到的。”(1924年3月9日《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一讲》)

  

综合上述四章可见,民主、共和、廉洁、勤政的德政,是华夏族早已有之的传统,是辛亥革命以来,所有志士仁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追求的理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5642.html

更多阅读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

陈少明:心安,还是理得?——对《论语·阳货》“问三年之丧章”的解读标签: 论语思想史上有些意义深远的观点,不一定是以长篇大论的形式,或者是在庄严圣洁的殿堂发表的。有时候,一些日常性问题或者偶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感慨,也可能导

《神鬼八阵图》之千家庄庄主——千魁 庄庄实业

我之所以喜欢《神鬼八阵图》中千魁这个角色的由来,在前篇《武林外史》之快活王——柴玉关中已经提到过了,除此之外,其实角色本身的魅力更是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好巧啊,笑面阎罗千魁喜欢的人是朱玉婵,曾为人妻;快活王柴玉

《爱丽丝19岁》之吉斯篇 艾吉斯之盾

关于《爱丽丝19岁》这部漫画和吉斯,我在今年1月21日的博文两位容易被忽视的正太 曾有介绍(望天中,好遥远啊)。《爱丽丝19岁》的作者是渡赖悠宇,就是在上一篇博文刚刚让我很伤心的那位。现在想来,那时渡濑的故事虽然还很纯洁,但已经埋下了

佛教 《六祖慧能传》之禅语 佛教禅语

《六祖慧能传》之禅语2011-03-10 08:37:12|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订阅(一)慧能出世 ­­两僧人送名字:上慧下能。 ­慧能父亲:慧能?你们为什么要送给他这个名字? ­两僧人:慧者——施慧众生。 ­能者——能弘扬佛法。 &#

声明:《《论语汇考拙参》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共和道统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网友二次元学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