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 初中课内外文言文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练习(刘占英)

一 对比阅读【甲】《 口技》原文略

【乙】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①,六姑之声缓以苍②,四姑之声娇以婉③,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④。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注释】①清以越:轻亮而高扬。②缓以苍:缓慢而苍老。③娇以婉:娇柔而和婉。④了了可辨:明白清晰的样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⑴会宾客大宴会:⑵不能名其一处 名: ⑶两股战战股:⑷反身入室 反: (5)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6)侧目,微笑 侧目: (7)妇抚儿乳 乳:

10.跟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夫呓语

A.既出,得其船 B.吾视其辙乱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⑵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⑶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6)而试其方亦不甚效。

12.指出甲文中首句“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答:

13..开头结尾都交代道具简单的目的是什么?

14.乙文中女子表演口技有何目的?(3分)答:

二 对比阅读 [甲]《口技》原文略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①,余在扬州,一友挟②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钳,郭起请奏薄技③,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磨刀声,杀猪声,出血声,浔④剥声,历历不爽⑤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猪腹脏者,又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⑥然一声,四座俱寂。

【注释】①庚申:清康熙19年。②挟:邀请,偕同。③薄技:鄙薄的技艺,郭对自己技艺的自谦。④浔(xún):褪毛的声音。⑤历历不爽:清清楚楚,没有一处不像的。⑥ 砉(huā)象声词,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 分)

(1)会宾客大宴 会: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3)于席右设围屏 于: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

(2)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译文:

11.甲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交代了表演道具的简单,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概括乙文中口技者表演的主要内容。(2分)

答:

13.根据甲文画线句子,完成下面探究:在描写角度上,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3分)

答:

三对比阅读

(甲)《狼》原文略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将舐其喉 (3)信不诬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 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14解释

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场主积薪其中( )

7、苫蔽成丘( ) 8、弛担持刀( )

9、眈眈相向( ) 10、一狼径去(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 12、屠暴起( )

1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14、又数刀毙之( )

15、乃悟前狼假寐( ) 16、盖以诱敌( )

17、禽兽之变诈几何( ) 18、 狼亦黠矣( )

19止有剩骨( ) 20一狼洞其中( )21、其一犬坐于前( )

2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3 恐前后受其敌 ( ) 24盖以诱敌( )

25 一狼得骨止( ) 26止有剩骨( )

27 久之,目似瞑( ) 28又数刀毙之(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西蜀之去南海( )

28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9、狼不敢前( ) 恐前后受其敌( )

30、屠自后断其股( )3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对比阅读

【甲】《狼》原文略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 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五对比阅读

【甲】《狼》原文略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 (2)眈眈相向

(3)将啮其喉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狼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缀.窘.苫.眈.瞑.尻.黠.少.时隧.弛.寐.二、释词。1.缀.行甚远()2.投以.骨()3.一狼仍从.()4.两狼之并.驱.如故.()()()5.屠大窘.()6.恐前后受其敌.()7.顾.

野有麦场()8.场主积薪其中()9.苫蔽成丘()10.奔倚.其下()11.弛.担持刀()12.眈眈相向()13.一狼径去..()()14.其一犬.坐于前()15.目似瞑.()16.意暇..甚()()17.屠暴.起()18.又数刀毙.之()19.方.欲行()20.一狼洞.其中()2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22.屠自后断其股.()23.乃悟.前狼假寐.()()24.盖.以诱敌()25.狼亦黠.矣()2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6.止.增笑耳()27.止.有剩骨()28.少时、久之、顷刻()

三、翻译句子。

1.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6.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8.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1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四、问答。

1.本文节选自代文学家的代表作《》

2.全文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4段,运用的表达方式,写了的故事。即屠户遇狼、屠户狼、屠户狼、屠户狼。第二部分是第5段,运用的表达方式,点明故事的主题,即(用原文回答)
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 初中课内外文言文

3.写出两处表现狼狡诈的句子:

4.写出两处表现屠户机智的句子:

5.找出文中描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5个动词:

6.有两三个形容词分别评价狼和屠户。

狼:屠户:

7.写出5个与“狼”有关的成语。

.、、、、

8.本文所讲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9.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5677.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自己的教学实践,静下心来做以反思,以期在今后教学中改进。一、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初中学习生活还不能了解,所以我

转载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 第一课《散步》 第一课 散步

原文地址:人教七年级语文(上)第一课《散步》作者:静静的乐园散步莫怀戚余映潮说课之《散步》【课文品读】《散步》写作模式欣赏《散步》的写作模式非常好,通俗、精致、实用。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声明:《七年级文言文课内外对比 初中课内外文言文》为网友無極卍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