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中的“参”读音以及其他 曾参立节

辑录:gl

______________

目前我赞同第2个读音

1、音应该是can

作者:佚名

“参”是多音字,《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收了6个读音。一读“shēn”,为二十八宿之一;为人参、党参的总称,二读san,是叁的古体字。三读can,原指成三个的事物,后来引申为多种义,如参加、配合、参拜、比勘、研究、弹劾等。四读cen,为“参差”之“参”。五读can,为鼓曲名。六为san,是“糁”的别写。在生活中,以一、三、四为常见。
有意思的是,中国古代名人中,单名为“参”的有3位:曾参(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曹参(汉初大臣。他跟随刘邦起义,被封为平阳侯。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岑参(唐诗人,擅边塞诗),这三位的名字中的“参”读音是?
  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信箱主持人杜永道先生认为:这三个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是“参”,都读为“shēn”。(“中国语言文字网”)

  我们认为,杜先生的说法太武断了。对待古人名字读音的探究了查阅经典文献或字书、韵书外,还有两个办法:一是名字解诂。即依据“名为字表”的原则,通过人物的名与字的关系来推断。二是查看人物姓名出现在后世的韵文作品中的例子,通过韵脚所在韵部来推断。

  我们先看第一种办法

曾参中的“参”读音以及其他 曾参立节
  曾参,字子舆,与晚于他的孟轲同。宋人高似孙在《子略》卷一“曾子”条:曾子者曾参……予读先太史《史记注七十二弟子传》参字子舆,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之参”因并及之。高似孙的观点是——曾参之“参”通“骖”(独辕车所驾的三种马),念can;

  曹参,字敬伯。“敬”是关键字,这“参”毫无疑问应是“下见上”的参拜之“参”,念can。

  岑参,其人资料缺乏,故很难从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信息。已故文史学者蒋逸雪先生认为“岑有高峻义,故连类相属,名参商之参”(王骧:《痛悼蒋逸雪前辈》,《镇江史志通讯》1985年),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来进行推断,岑参以“参”为名,其前贤以此为名者——曾、曹,假定岑参取名是取效曾参的。笔者查到他曾祖文本、伯长清、父植,特别是兄岑况颇有文名。刘长卿写过五绝《曲阿对月别岑况、徐说》,杜甫诗赞曰;“岑参兄弟皆好奇”。岑参幼年丧父,由兄教养长大30岁,应举登进士第。与哥哥取名“况”(效法儒家荀况,或者“况”作“比况之况”义)相联系,岑参之“参”(效法儒家曾参,或者参有“比勘、验证”义。《荀子》“参稽治乱通其度”)应该念can

  再看第二种方法

  《全唐诗》无“曾、曹”之“参”为韵的,现仅以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作品为例:

  一、“曾参”出现在韵脚上

  王安石《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燕人候望空瓯脱,胡马追随出蹛林。万里春风归正好,亦逢佳客想挥金。(《全宋诗》卷556)

  王安石《初去临川》: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卷562)

  这里“参”和“侵”同韵,一般是读成shen。

  二、“曹参”出现在韵脚上

  苏轼《再和二首》: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卷81)

  苏轼《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卷804)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楚地怪须留汲黯,萧规疑欲付曹参。从来贵势公何慕,自是贤名上所贪。未信逸身今以老,且当忧国每如惔。论心邂逅胶投漆,搔首低徊雪满簪。镇抚未惊移岁月,追攀曾许赏烟岚。余欢遽隔新亭饯,宿惠难忘旧馆骖。(卷562)
刘过《赠永嘉张相士》:青城游遍蜀中山,归看公卿饱已谙。桀骜稍能儿德祖,兴亡何阙百曹参。诸公富贵纸上语,满座风雷终日谈。我似北人君记取,偶然留滞在东南。(卷2703)

  刘克庄《寿建宁太守》:官府升平戟卫严,退衙惟与客清谈。宽和却笑闽溪急,苦硬翻嫌建茗甘。南国只今歌召伯,汉庭早晚相曹参。情知金鼎催调燮,驿路梅开雪意酣。(卷3081)

  朱继芳《庚戌寿意一先生》:江涵秋色碧潭潭,饮马胡儿不敢南。宥密老臣功第一,缉熙天子岁登三。身扶紫极星辰正,手拆黄封雨露甘。见说年来淮尾涨,汉庭可要百曹参。(卷3279)

  以上“参”属于覃部,读音应该为can。

  三、“岑参”出现在韵脚上

  孔平仲《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雪天冻坐痴于雀,雨夕春眠困若蚕。不是本来忘世味,便投闲寂亦难甘。(卷926)

  洪皓《戏用迈韵呈吴傅朋兼简梁宏父向巨原》:忧患二毛侵,目睫亦毵毵。篇什弃置久,遑暇阅龙龛。吴侯主诗盟,欲从靳如骖。古风风格老,叙事若绮谈。宦情既淡薄,世故应饱谙。置驿复郑庄,好奇过岑参。(卷1702)

  廖行之《书怀》:莱衣喜气着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复似岑参。(卷2524)

  刘克庄《又和感旧四首》:老马虺隤不服骖,累然病起泛溪南。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种柑。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卷3052)

  以上“参”属于覃部,应该读can。

  上文分按人物分3批举的例子都是宋诗,作者也大都是南方人,其间反映的肯定是一个音系,我们如从总体看来应该认定王安石诗中曾参的“参”读音也是can,理由是“覃部”“侵部”在中古音系中相近,韵尾为m,属于闭口韵,分属一等韵和三等韵。古代诗歌押韵并不是要求韵母完全一样,有时亦可放宽要求,如“覃部”“侵部”在上古原为1部(侵部),本来就存在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曾参、曹参、岑参三人名字中的“参”普通话读音应该是can为妥。

2、读shen

曾参的参的读音,王引之从训诂的角度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认为参结合“子舆”的字应当读骖,即折合成今音cān的这个音,之后每有人疑此字的读音必引这个例子,确实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我们看一下前人的例子:
说文:骖,驾三马也。从马,参声。仓含切。
说文:森,木多皃。从林从木,读若曾参之参。所今切。
许慎在解骖字时,标的是仓含切,折合成今音即是cān。在解森字时,明确地说此字读如“曾参之参”,给它标的是所今切。所今切折合成今音,却是shēn一类的音了,可见许慎时代对曾参的参的读音是和今音shēn一类的。
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从白居易的这首诗看出,他押的是广韵中的侵韵
,此字他的读法也是所今切,今音shēn一类的音。因为如果他认为曾参的参应读如仓含切的话,那样就属于覃韵的字了,可见他是读所今切。
王安石《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初去临川》:“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王安石这两首诗作的押韵和白居易一模一样,还是侵韵。
车万育《声律启蒙》:“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他把曾参的参的读音也划入了侵韵。
东汉人许慎,唐朝人白居易,宋朝人王安石,清朝人车万育从古及今一律把曾参的参读为了所今切,而不是仓含切。可以想见,并非只是清代才有优秀的训诂家、经学家,前代的大学问家如许慎郑玄颜师古孔颖达张守节们对曾参这个儒家的著名人物,他的“参”通“骖”,可与“子舆”义通这个并不算很难发现的问题为什么都视若无睹,没有发出一点见解来?我以为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可能曾参的参不读仓含切有三个原因:一,从上古到今天,人们一直讹读。二,名从主人,曾参自己大概就把自己的参读为了所今切,其他人尊重本人的读法,不曾改过,于是传续下来。三,“参”并非不可与“子舆”义通。《汉书·艺文志》录有《堪舆金匮》十四卷,堪舆者何谓?颜师古注汉书时引用了许慎注:“堪,天道。舆,地道。”后世的地图亦多有作“舆图”者,就是以舆为地的用法。而“参”本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说文》:“参,商星也。”《左传》:“迁实沈于大厦,主参。”可证参为星宿。星之在天,舆之为地,亦可成一显见的对应关系。因此曾参,字子舆,参字未必一定通骖,其音也未必一定读如仓含切,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210.html

更多阅读

曾参中的“参”读音以及其他 曾参立节

辑录:gl______________目前我赞同第2个读音1、音应该是can作者:佚名“参”是多音字,《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收了6个读音。一读“shēn”,为二十八宿之一;为人参、党参的总称,二读san,是叁的古体字。三读can,

《诗经》中的拟声词 漫画中的拟声词

关键词:诗经 拟声词构成形式内容摘要:本文以《诗经》中出现的拟声词为研究对象,从摹拟声音的对象的不同把《诗经》中的拟声词分为九类,即“九种声音”;从音节的角度概述了《诗经》中拟声词的三种结构形式,即单音节拟声词、单音节重叠式拟

声明:《曾参中的“参”读音以及其他 曾参立节》为网友无所事事等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