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简案

一、课前预习:

1、 简单介绍老舍先生

2、 现代中国知名作家你知道哪些?

3、 全文分哪几大部分?概括段意。

4、 字音字形:

廿几乎黏合旷嫩蝌蚪僻静海棠都城 菜圃

二、研读课文:

文章结构图:

三、

1、 分析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2、第2段开头“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两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爱,同时也是全文的文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 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对母亲的爱?

提示:其目的是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说明作者对北平的爱无法言传,看似平常实则奇崛,不仅道出了爱的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语言通俗质朴,独辟蹊径。

4、 作者为什么要写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提示:作者写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是将北平与它们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北平之美。因为作者对北平的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理性、有认识的。要写出一个地方的特点,包括一个人对某个地方的喜爱,往往要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

5、 北平的布置比巴黎匀调得多,具体表现有哪些?

提示: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建筑的布局上处处有空儿;建筑的四周都有美景;视野开阔,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都可远远望见。

6、 第6段中“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总领下文,不仅点明了北平物产丰富,还表现了作者近乎平民的审美情趣。

7、 第6段在选材上有何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选取最具有日常生活特点的画面和事物:牵牛花、靠山竹、草茉莉、韭菜叶上的泥点……沙果、海棠,展现了老舍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平民化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渗透着作者对它们极为自然、极为深刻的喜爱与思念。

8、 第7段中化用陶渊明的诗句,目的是什么?

提示:这里化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田园风味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接近自然的北平的极度喜爱、眷恋之情。

9、 课文运用了不少比喻和对比,各举出1——2例赏析。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愆伏(qiān) 亵渎(xiè) 空旷(kuàng)殷红(yīn)

B、采掇(duō)贻误(yán)挈妇(qiè) 绵亘(gèng)

C、菜圃(pǔ)信札(zhá) 青冢(zhǒng) 惴惴(zhuì)

D、纯粹(cuì)果脯(pǔ)干瘪(biě) 僻静(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迥然不同励精图治针贬时弊 不径而走

淋漓尽致广袤无垠熙熙攘攘 矫柔造作

谈笑风生文过饰非获益匪浅 纷至沓来

仓惶失措相形见绌遐思迩想 理尚往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人文是“化成天下”的学问。它包括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精神,激励人的意志,人的行为,以及促进人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乃至发展社会经济、

人际关系等等学问。

A、启发 规范 维护调整B、启迪 规范 维护 协调

C、启迪 规定 维持协调D、启发 规定 维持 调整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个人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虽然但B、由于因此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虽然但D、如果而即使 也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 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我们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机勃勃,干劲冲天。

D、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几乎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经验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歌唱演员重视。

B、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

C、我以为你有事情,不能按时来,你反而提前来了。

D、每个单位都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杜绝不应有的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7、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1、C 2、C3、B 4、D5、B 6、C7、B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廿年(niàn) 菜圃(pǔ) 黏合(nián) 僻静(pì)

B.辜负(ɡū) 救济(jì)否泰(pǐ) 禅让(chán)

C.木讷(nà) 渎职(dú)作坊(zuō) 濒临(bīn)

D.面颊(jiá) 颈项(jǐnɡ)氛围(fēn) 谄媚(xiàn)

解析:选A。B.“禅”读shàn;C.“讷”读nè;D.“谄”读chǎn。

《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简案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大慨 脾气 蜻蜒 礼上往来

B.辜负 疲乏 部置闷心自问

C.僻静 喘气 愧杀名副其实

D.咖啡 拉扯 悠然走头无路

解析:选C。A.慨—概,蜒—蜓,上—尚;B.部—布,闷—扪;D.头—投。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组是(  )

A.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B.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

C.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

解析:选C。“刺激”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九牛一毛。

B.据经营者透露,近几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C.北平并非毫无缺点,只是我从不求全责备它不尽如人意之处。

D.他后来回忆起那段岁月,还会为当时那宵衣旰食的悲惨生活而大发感慨。

解析:选A。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B项,慷慨解囊:指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C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不能带宾语。D项,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此处与语境不符。

1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B.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C.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

D.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解析:选B。属于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渐渐”不能修饰“爬”,而应改为“慢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雅 舍

梁实秋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篇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旁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940年11月15日《星期评论》第一期,有删改)

13、“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文章第二、三自然段极力描绘“雅舍”之“陋”、缺点之多,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章表现的就是作者在简陋的环境中乐观、淡泊的情怀,“陋”与“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文章重点写简陋,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也使得下文作者的雅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超然物外。

答案:①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

14、文章末尾“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一句应该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题关键点:对雅舍有了好感、喜爱、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或领悟到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

答案:“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生”;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5、文中说:“‘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作者认为“雅舍”有哪些“个性”让人觉得可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于心境的超脱,环境的艰苦在作者笔下呈现出幽默、从容甚至优雅的色调。所以,与其说是雅舍有个性,不如说是作者的心境赋予了它个性。解题结合第二~五段的描写具体阐释这种简陋与典雅的矛盾统一即可。

答案: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16、有人说,本文表现了作者这样一种人生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依为命、须臾不可相离的伙伴和朋友,不论他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还是一个有生命的人,我们都必须能够容纳其缺点和不足。”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就本文表现的尺度而言,所谓“容纳其缺点与不足”是完全合理的。回答本题不要脱离原文作者的命意尺度及题目用词的尺度而空泛论述。

答案:(示例)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地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点或长处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

三、语言表达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对画线句作简要点评。

有位部长,出身贫寒,学历不高,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有记者调侃他,故意问:“请问部长先生,做部长与做泥瓦匠,两者有什么共性?”部长意味深长地回答:两者都必须站在高处而不头晕。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点评时要点出这句话的妙处所在——一语双关,然后分别说出“站在高处而不头晕”的两重意思。

答案:含蓄幽默,一语双关,点出了两者的共性。泥瓦匠要高空作业,站在高处不头晕才能把活干好;做部长,身居高位,要高瞻远瞩、头脑冷静,才能把握时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47231.html

更多阅读

《宝黛初会》导学案 连环画宝黛初会

《宝黛初会》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与曹雪芹,熟悉与节选部分相关的情节;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3.掌握文中一些生字生词的读音,以及一些词古今词义的不同。【知识链接】1.中国四大著名古

《旅夜书怀》导学案 旅夜书怀 阅读答案

《旅夜书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小组展示—学生评价—教

声明:《《想北平》导学案 想北平简案》为网友紫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