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君英纪事 景帝纪事

发布时间: 2011-10-24 被阅览数: 2170 次

编者按:本文以俞君英博士的成长过程为经线,以她在2008年冬在北大生命科学院的讲座和2009年春回故乡探亲期间在母校湄池中学的活动为纬线,多角度地展示了俞君英博士的成长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虞亦生与俞君英博士同属诸暨市阮市镇檀溪村人,曾担任俞君英初二、初三和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著有27万字的散文集《歪文集》。

幼年:逆境中修炼“童子功”

“自古雄才多磨难”,英才亦然。俞君英这位世界顶尖级的英才,打出娘胎那一天起就受到了磨难:她是带着一身红色的湿疹来到这世上的。从此,贫困而劳碌的父母,为医治好她这身湿疹,经常抱着她到六七里外的一位老中医处求医。很长很长时间后,湿疹被治好了,可是,头上长满了水泡。老中医说,这是她体内的湿毒由横向进攻转为纵向进攻了,便教给她父母拿菜油调和冰片等中药涂敷的办法。又是很长很长时间后,水泡被治好了,可是,她的头发竟然不翼而飞了!更糟糕的是:大概因为长湿疹时,衣服常被脓水粘在身上,不得不换洗得勤一些,因此她不断着凉,落下了不轻的哮喘病。这使得她在上小学五年(当时学制)的时间中,请病假待在家里的日子比在校学习的日子还多。待在家里,她修炼着“童子功”:除了自学小学功课外,还学会了煮饭烧菜洗衣喂养牲畜等家务活,学精了一门编织毛衣的本领。

俞君英的爷爷奶奶和外婆早已去世,她的哥哥才长她一岁。那时,父母每天都要出生产队的工挣工分,他们兄妹没有其他亲人照料,父母只得把她哥哥和一把椅子带到田畈,把他和“它”用块布巾绑缚在一起放置在田塍上;俞君英呢,就托一位“五保户”老人照料,每天给老人两角钱的报酬——那时,她母亲出工一天也挣不到五角钱呢!

凤凰涅槃,新细胞分裂,坏死细胞脱落;俞君英继承父亲的遗传基因,重新长满了浓黑的卷发,还扎起了一对香蕉辫;患有这病那病的丑小鸭出落成为白天鹅。身体也真正地“好了”!长到三十几岁,幼时每天两角钱价值的她竟然成了无价之宝!今年3月26日,她赴美十二年后的第一次探亲假结束了,早晨,我们到宾馆送她上车后,他父亲禁不住流泪了。我劝慰说:“培土,你不要太难受,你应该十分高兴。你女儿不仅是你们夫妻的宝贝,也是全世界的宝贝!”

初中:显示生命的张力

小学时请病假日子比上学日子还多的十二岁的俞君英,居然以高分考上了朱家站中学!

朱家站中学是当时县属区管重点初中,每个年段才两个班,在四个乡的众多小学生中才招一百来位学生,录取率为十几分之一。

学校离她家(也是我的老家)有十六七里路。旱走七八里路后再坐小船渡白塔湖才能到达。毛孩子们来学校“安家落户”,几乎都是由父母送来并安顿好生活的,像俞君英那样独自担着行李来校,可以说是个例外了。初到时,杂事是很多很麻烦的,她都干得井然有序。

2007年12月,就在知道她和她的助手在《科学》杂志上宣布了已开发出将人的细胞转化为干细胞方法的翌日,浙江省诸暨市湄池中学的陈尧校长代表她的母校向她发去了贺信,并请她给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讲几句勉励的话,她回信的主题就是“自主学习”;2009年3月24日,在跟湄中的学弟学妹们座谈时,她又强调说,独立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想要去国外发展尤其得如此。

初一时俞君英的数学成绩并不冒尖,这反而激发了她那喜欢挑战疑难的斗志。三年的初中生涯中,她跟她的班主任、教数学的黄丽春老师往来最多:请教——研习,研习——请教;她纵横驰骋在数学习题中,课内练习不必说,课外的也找来做。数学成绩冒了尖,也带动了其它学科。那时各类学科竞赛繁多,她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任课老师定为参赛选手,而且每次都取得好名次:数学——华东六省一市二等奖,诸暨市二等奖,湄池区一等奖;化学——诸暨市一等奖……

作为住宿制学校,朱家站中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少。初中阶段的俞君英同时也是个“玩家”——见缝插针地玩。这次她回母校湄池中学,我们也请来了早已退休的黄丽春老师陪同她吃中饭。俞君英笑着对她说:“黄老师,我那时被你批评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去后山钻山洞的事。”我和在座的她的同学朱彩英笑了起来,那往日趣事也叠映在了眼前:朱家站的村后有座不高的山,那里能眺望到白塔湖的全景,因此成了我们学校的师生们晚饭后的乐园。山脚有几个“备战备荒”时留下的防空洞,已经废弃或坍圮了。某次,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俞君英和几位同学向黑咕隆咚的山洞张望一阵子后,便率先钻了进去,而且是最后一个钻出来的。

那时学生洗澡都是在白塔湖,男女学生港湾不同。俞君英的同学何雅敏回忆:有一次,她看着俞君英在游泳,觉得很羡慕,便也试着学,不知不觉中到了深水处,惊慌中灌了好几口生水;幸好俞君英急中生智,把一个面盆丢了过去,大喊着要她扶着,接着便和同学黄小慧一起游过去,牵着面盆的边缘把她拉到了岸边。

她还学下象棋、学吹口琴、学划船,而且都能在短时间内学得有点模样,然后才“拜拜”——毕竟要把精力投入到她也同样喜爱着的文化课中去:娴静时心无二用藏身书堆,如闺媛绣花;活动时神思入定偃仰啸歌,似侠女练剑。静为主,动为辅,主辅结合。“童子功”日益长进,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显示着生命的张力。

2008年冬,她在北大生命科学院回答学弟学妹们的问题时曾说:“趁着年轻,扎扎实实、快快乐乐地做PHD(博士后)吧。”2009年春天,在回答母校湄池中学学弟学妹的问题时,她强调:评价一件事情,不能只评价结果,还得评价其过程;就一个人的学习和素质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对当时学生阶段的俞君英,可以这样概括:趁着年轻,扎扎实实、快快乐乐地学习和放松吧。

高中:做好全新生活的准备

我于1989年从朱中调到湄中,俞君英也在那一年由朱中升入湄中。

“君英,你还记得我们去湄池菜场劳动的事吧?”在这次她探亲期间的闲谈中,我问她。“你说起这件事我也就记起来了!”她答。那是在她高一第二学期时,在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日子里,学校安排我们班去清理湄池菜场。我带着男生,她这班长带着女生,到了目的地一看,那菜场的脏乱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一大片泥地,由一条条一尺来宽的沟渠纵横分割开来,沟渠中积满脏水脏物;拿铁锹、锄头等工具一接触这些脏东西,臭气便直钻鼻子;这对我们来说还算不上什么,更让人为难的是汇集所有脏水脏物的总沟渠也被堵死了!我们赤脚捋袖清理着。好在看到这场面的许多群众,特别是那些菜贩们,也纷纷参与进来,清理进程也大大加快了!待我们带着浑身泥浆、疲惫不堪地回到学校时,连晚自习都开始了。我们盛着熟饭的饭盒,早已被其他班级的待蒸早饭的盛着生米的饭盒覆盖上了,大家只得买点饼干之类充当晚饭。

那时学校劳动课特多,入学通知上就规定新生得带上一把锄头。作为班长的俞君英总是以身作则,待劳动结束后,还担负着检查、补差等任务。

平时,她和团支书等其他班干部要记载好班级的事项,每星期一的读报课前她和我一起整理好内容,由她上讲台总结班级一周情况。

“我好像记得你曾经在校运会上得过个跑步冠军?”也是在这次闲谈中我问她。“一百米的。”她莞尔一笑,“因为有些女同学不愿报,我就凑个数。得冠军算是运气好。”

六年中学生涯中,初二、初三她担任团支部书记,高一到高三她担任班长;她的才智,她的踏实勤勉,不必说年轻易骚动的同学服她,就连老师也服她。

组织能力和领导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是下命令,发号召,提口号;但其效果往往是很有限的,甚至会起负面作用。对于俞君英的助手——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汤姆森实验室的人员来说,他们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加之对于“权威”的价值观念不同,想要凝聚他们的才干和智慧,作用于“万能细胞”的研究,除统筹兼顾等等以外,业务上行为上的表率作用尤其重要。俞君英娇小的身躯把这些“珠”“玉”吸附着组成个圆球,她作为圆球的轴心,既不息地自转,也带动着整圆球公转!魅力无限,潜质无限!

高中阶段,俞君英依然每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还评上了绍兴市级三好学生。学科竞赛的“专业户”身份没变;本来嘛,高中时的尖子生就是初中时的那些尖子生,所以对手也基本上没变,所以顺理成章,她的战绩依然可以列上一长串。“没变”中有变——新的突破:在傅巨涛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捧来了含金量很高的数学“期望杯”。

那时的高考,是在分数线揭晓以前填报志愿的,俞君英底气十足地填上了北京大学。几乎同时,她也领到了成人的标志——身份证。北大录取通知书成了她进入成人队伍的丰厚见面礼,也代表着她宣布:我成人了,我已经做好了全新生活的准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俞君英的成功,还在于她把常人视之为“苦”视之为失败的事,看作人生必经的历练去对待,甚至当作一种乐趣。去年冬,在北大作讲座时,她指着自选的幻灯片中一个撞墙的小人解释:这就是从事科学工作的大部分工作状态——超过99.9%的工作都是在碰壁;选择这个职业,需要足够坚韧的内心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情商:光风霁月的胸怀

上初中时,因为经济原因,俞君英和一般同学一样,在每个周末返校时,带回不少自家晒制的霉干菜之类将就充当一周的下饭菜。而学校为失去父母的一对困难姐妹捐款时,任团支书的她和同班任班长的朱彩英各捐了二十五元,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是个大数字。看了钱江晚报上的《吴青銮,请回到我们的中间》的报道,包括她在内的可爱的学生干部又带头为患白血病的异地贫困少年捐款,寄给报社转交……上高中时,学校两星期放一次假,待俞君英返校的时候,她母亲每次为她准备好四十元钱,她最多的一次才拿了二十五元:“够花的了!我会安排好我自己的生活的。”

俞君英是自费留学的,在参加北大毕业考以后,连几千元的奖学金也没拿,就要赶赴美国。赶在她动身前,她哥哥送去三万多元钱,其中三万元是向亲友借来的。她在美读博士期间,不仅归还了这三万元,还每年向家里寄一千美元。父母嘱咐她别寄了,她总是回答:“我把自己的生活紧一紧,省下的钱寄给你们,这笔钱你们得花多少力气才能挣得来啊!”而她自己那时也并不宽余,她曾经为找工作而花了一年左右时间,交给某单位一千二百元美金,然后又离开该单位,投身于现在工作着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汤姆森实验室。

现在,俞君英的名字轰动了全球科技界。在家乡更是显赫,还得了绍兴市市长奖的证书和五万元奖金。可是这次探亲,就连在哥哥面前她也乖得像个小孩。她哥哥在石家庄开五金店,这次特地赶来和她相聚,但心里为妹妹和家里很少联系而生气。

俞君英回老家那晚,我也婉转地请她以后尽可能给父母多打几个电话,她大概是想到了我在2007年12月给她的电子贺件中提及的相同意思的话,便微笑着说:自己已经不会讲家乡话了,甚至连普通话都退化了,父母听了会别扭;当然,跟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关系也很大。说这些时她瞟着父母,似乎想求得他们的谅解。她父亲后来向我补充了她不打电话的另一个原因:他家的电话号码前多了个“8”字,他们没有把这消息及时告诉她,以致隔膜了好久。

那晚,和我同行的陈尧校长向她提出了回母校搞些活动、以激励学弟学妹们学习的要求。“湄池中学是我的母校,尽量吧!”她盘算着时间,“下个星期二吧。反正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吧!”

来湄中那天,她除了和师生座谈这一主要活动外,还成了一个合影、签名、题词、应付众多媒体的机器人。正是“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吃中饭时,我不无怜惜地调侃说:“君英哪,你好可怜啊!在美国以实验室为家;好不容易回一趟中国,却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自由!”“明天我就属于我自己和爸妈的了!”她笑着说。她说这次回国不带电脑,为的是静下心来放松几天,可是能放松吗?得“尽量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啊!才十天的假期啊!

我们一起谈起了学语文的事情。她说她语文学得不好,我说你中考、高考语文成绩都不错。你读了六年中学,我教了你三年语文,你这样优秀的学生,要说语文学得不好,责任在我;你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能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老师只有教你高三语文的吴江辉老师。她说那是大环境造成的,哪里能怪老师。我说我脾气不好,要骂人。她说你从“一”骂到“十”,都笑死大家了。我说我确实不点名地骂过有些学生像庙里的泥菩萨:一声不吭,两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不动,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除“三餐不食”外,其余都有点像。她听着又笑了——微笑。

她总是微笑着,说话也总是慢声细语的。我从来没听到过她开怀大笑或高门大嗓地说话,也没看见过她得意、愤怒、抑郁等神态;内敛,低调,极不张扬;淡定从容,一如既往。取得更大更大的成果也这样。2008年冬,在北大作讲座时,在回答能否拿诺贝尔奖这个问题时,她的口气极为平淡:拿不拿奖,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只是一方面,还要看很多因素;而在她自己,只是解决了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同在这个讲座上,她说搞科研的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她要返美的前一天傍晚,学校派何丽女士把她在母校活动过程的录像,和一幅本地一位书法爱好者专门为她写的作品送去。去见这样一位素昧平生的大科学家,何丽不免有些紧张,况且怕打扰了她的什么活动。到了俞君英下榻的酒店后,何丽惴惴地向她说明了来意。俞君英问何丽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哪里人,请何丽代为打听一下这位作者的电话号码,说是得打个电话感谢他。有人为俞君英饯行,俞君英力邀何丽一起出席。晚上,何丽帮她一起整理行装,又拉了许多家常,她还告诉何丽以后的联系方式。“俞君英真是可爱可亲!还有点大孩子脾气。”何丽回来后对我说。

够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俞君英这次回国,我和她的接触不会超过十个小时,可是,时时处处感到,在西方生活了十二年的她,骨子里依然浸渐着中国传统文化!她因着那超常的才干,为全人类作出了超常的贡献;因着那平常人的血肉感情,热爱着父母亲朋师友和祖国乃至全人类!套用于丹《〈论语〉心得·后记》中的一句话,她绝对属于那种人:走近她,感受她言行的温度,不烫手,亦不冰冷,略高于体温。
俞君英纪事 景帝纪事

俞君英至今还是单身,这也引起一些人的议论。大多当然是出于关心,但也有一些人以为她不懂爱情。我在2007年12月的贺件中也提出了希望她在取得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建立一个温馨的“避风港”的希望。这次探亲,她母亲理所当然地催她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她是这样回答的:在美国,离婚率很高,如若因离婚带来痛苦,并且伤及了孩子,不如暂不结婚,或者说随缘分吧;特别是目前的事业也不容许她分心。我劝她父母说:她如果想到结婚了,就支持;她如果觉得单身为好,则要理解。她父母对我的话表示首肯。

古往今来,凡大贤大德和能成就大事业者,必有超凡脱俗的选取和舍弃。中国妇产科的两位泰斗——“南何北林”:何碧辉、林巧稚,凭她们的爱心和高超技术,接生或救活了许许多多孩子,因而被称作是“孩子最多的最慈爱的母亲”,可是她们自己终身没有结婚;而才三十多岁的俞君英如今已被称作“万能细胞之母”,那么一旦“万能细胞”应用于临床,且不断得到改善,其使用范围也如细胞分裂般那么扩大,俞君英又该被称作什么之母呢……

那次在北大作讲座时,有人问:“据说你这次是来国内考察研究环境的,你会回国工作吗?”

她回答:“最近几天,我参观了国内的几个实验室,确实有些人为了中国科研工作的发展做了很多事情。但就我个人而言,要不要回国还要回去好好考虑。在国内做PI的话,我的资金并不是问题。但我有几个顾虑——有没有一个好的研究环境;有没有与足够优秀的同行进行交流的氛围;能否招到合用的学生,尤其是好的postdoctor(博士后)。”

这次俞君英探亲期间,我对她说:你父母老了,我也老了;身体也差下去了。希望你的成果尽早能作用到我们身上。她笑着回答:尽力吧!

我和傅夏凉校长为她送行返校后,就从众多媒体上得知她又领衔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宣称:目前新开发了一项技术,这是目前唯一可培养不含病毒载体和外来基因的iPS细胞的技术,从而消除了人类应用iPS细胞的重大障碍。

是巧合吗……



俞君英博士与家人、侨联同志合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0729.html

更多阅读

闲谈历史:汉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推恩令、内朝、察举制

闲谈历史:汉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推恩令、内朝、察举制)一、郡国并行。汉初既沿袭秦代郡县制,又实行分封诸侯制。前朝灭亡,后朝总会汲取经验教训。刘邦认为秦朝灭亡在于未行分封,无同姓王护驾。另外,在楚汉之争时,刘邦为了分化项羽势力,

中国历代皇后 中国历代皇后介绍

两汉时期·吕雉(汉高祖刘邦皇后)··戚懿、赵子儿(汉高祖刘邦妃)·张嫣(汉惠帝刘盈皇后)·窦猗房(汉文帝刘恒皇后)·薄阿渝、王娡(汉景帝刘启皇后)·陈阿娇、卫子夫、李妍(汉武帝刘彻皇后)··赵钩弋(汉武帝刘彻妃)·上官小妹(汉昭帝刘弗陵皇后)·许

湖北美女王昭君的悲惨结局家乡人知否 我的家乡在湖北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

刘备有胡子吗?潞涿君! 刘备简介

刘备作为三国演义里的主角,他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形象人们也不陌生,可是他到底有没有胡须呢?《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没有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

声明:《俞君英纪事 景帝纪事》为网友白丝妖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