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儿童散文诗获奖 中国儿童散文诗画丛

全国首届“红帆杯”儿歌童诗大奖赛评选揭晓

特等奖(空缺)

一等奖:(2名)

王立春(辽宁)《白云也有小时候》(组诗)

唐以洪(浙江)《来自一个留守孩子的日记》

二等奖:(4名)

李德民(安徽)《在古诗里穿行》(组诗)

韩志亮(山东)《小花猫》(外五首)

丁云(江苏)《春天的诗行》(组诗)

麦子(四川)《熬一锅春天的浓汤》(外五首)

三等奖:(8名)

任小霞(江苏)《枕头影院》《外五首》

夜鱼(湖北)《我想做个稻草人》(外五首)

程谱(安徽)《春韵》(组诗)

张菱儿(北京)《金黄色的童话》(外四首)

金培瑞(河北)《让春姐姐知道》(组诗)

河东(贵州)《周小梅送我一只千纸鹤》(外三首)

魏 宗(甘肃)《衔在嘴唇上的春天》(组诗)

朱海兰(山东)《秋天的童话》(组诗)

特别奖:(18名)

安武林(北京)《读》(外一首)

金本(北京)《爱之交响》(组诗)

戚万凯(重庆)《风儿的心肠》(组诗)

谢采筏(安徽)《目光》(外五首)

滕毓旭(辽宁)《叮叮和当当》(外三首)

蒲华清(重庆)《小黑兔是个孤儿》(童话诗)

潘与庆(上海)《猎人与山羊》(外五首)

金黎(天津)《什么是祖国》(朗诵诗)

刘育贤(河南)《雀儿歌》(组诗)

陈发根(上海)《童诗一束》

张铁苏(上海)《妈妈记下的日记》(外五首)

鲁守华(上海)《清清的小河》(组诗)

蒋荣贵(上海)《拜年》(外五首)

范永昭(天津)《大山里的春天》(外二首)

常福生(上海)《两只娇凤》

廖弟华(重庆)《七斗星》(外五首)

残 文(山西)《山里孩子的诗日记》(组诗)

欧澄裁(安徽)《皱纹》(外五首)

提名奖:(25名)

高恩道(江苏)《妈妈的照片是本书》(外五首)

曹守旭(四川)《娃娃系列》(组诗)

黄宇(辽宁)《蒲公英的孩子》(外五首)

阿妙(辽宁)《看不见的树》(外五首)

李宏声(北京)《留住童年守住梦》(组诗)

蒋白鸽(湖南)《学校是个大厨房》(外五首)

庄青(江苏)《院子里有一群鸭子》(外五首)

老窗(辽宁)《 还有谁被春天喊醒了》(外五首)

翔之(河北)《咸蛋黄》(外一首)

殷允梅(山东)《波浪的种子》(外五首)

王慧歌(山东)《吵架的小云朵》(外五首)

保冬妮(北京)《保冬妮儿童诗画6首》

周淑红(河南)《得意的春天》(外五首)

徐豪(辽宁)《大地露水》(组诗)

冰岛(北京)《妈妈,放开我,让我飞吧》(组诗)

琪轩(吉林)《蒲公英的约定》(外三首)

林乃聪(浙江)《诗意校园》(组诗)

韩雪(河北)《在校园,我种下一棵树》(儿童朗诵诗)

渭北(陕西)《爸的胡子发芽了》(外二首)

葛维政(山东)《海是怎样打开的》(外五首)

池沫树(广东)《一只蚂蚁》(外四首)

徐光梅(安徽)《爬山虎和牵牛花》(外三首)

刘保法(陕西)《栅栏在地上画画》(外四首)

刘伯生(江苏)《乡村孩子的歌》(六首)

应拥军(浙江)《春天的故事》(组诗)

优秀奖(34名)

卢子璋(河南)《和妈妈从清晨开始的竞赛》儿童散文诗

黄鹏先(重庆)《春天好热闹》(外五首)

孙效增(安徽)《雪花谣》(外三首)

孙龙江(江苏)《我是一只红蜻蜓》(外四首)

洋滔(重庆)《太阳是个炊事员》(外五首)

华魂风(广东)《我是长不大的孩子》(组诗)

那朵(山东)送我一个妹妹(外二首)

陈梦敏(湖北)《郁金香》(外五首)

边寻(广西)《圣诞诗舞会》(组诗)
安鹏辉 (山西)《一封回家的信》(外五首)

林 蓝(湖北)《春天的插班生》(外二首)

戴俊马(吉林)《爸妈打工去了》(组诗)

梅子青(河北)《爱的口袋》(五首)

苏唐果(江苏)《七色彩虹滑滑梯》(外五首)

邹定(湖南)《风儿吹呀吹》(外五首)

苟念成(陕西)《老师批改作业》(外五首)

刘泽安(重庆)《大自然的精灵》(组诗)

张杰(安徽)《孩子,月亮是长脚的》(外四首)

红玥(福建)《淘气的小白云》(外三首)

王兴增(天津)《上学》(外五首)

戴念(湖北)《蜜蜂与蝴蝶》(外三首)

雪 梦(山东)《被上帝宠坏的孩子》(外五首)

张强强(重庆)《诗歌里的春天》(组诗)

程川(陕西)《早晨的山岗》(外三首)

周兴(江西)《浅绿色的少年》(外三首)

王纪金(江西)《我有一所房子在高高的树上》

郭中华(河北)《采蘑菇的小姑娘》(外三首)

王艳萍(河南)《谁把白云拽地下》(外五首)

王乃国(山东)《父亲的棉花地》(外五首)

凹凸(北京)《桃花开了》(外一首)

李海生(辽宁)《喜欢打架的小鱼》(外五首)

汤鸣(浙江)《谷仓里的蜘蛛》(外五首)

陈艳娟(辽宁)《月亮是一汪银色的泉》(外四首)

吴昌烈(重庆)《蜜蜂和苍蝇》(寓言诗)

贺维芳(山东)《小熊的哈欠惹了祸》(外三首)

创作奖(54名)

慈琪(浙江)《耳朵长长》

小笋子(广东)《花朵集》(组诗)

李正琼(江苏)《梳头》(外五首)

汤萍(云南)《森林狂想曲》(组诗)

李作华(江苏)《走进春天》(外四首)

王飞(陕西)《春天,给冬雪的一场葬礼》(外三首)

林永英(山东)《看蚂蚁》(外五首)

何晓欢(江苏)《你想住在哪里?》 

乌麦天(河南)《狼尾草》(外五首)

刘金龙(河北)《乌龟和小兔》(外五首)

王玉河(山东)《春雨》(外五首)

张 强(河北)《女儿的心里话》(外五首)

赵贵辰(河北)《被一只鸟瞧得起》(组诗)

陋岩(山西)《比聪明》(外三首)
李燕子(湖南)《冬雪》(外五首)

董琦(山东)《老师那扇窗》(外五首)

陈君英(福建)《住校的第一夜》

李俊琦(河南)《黑棉袄》

张力彬(河北)《田园》(外一首)

窦静(吉林)另一个我(外五首)

经绍珍(江苏)童年的小池塘(外五首)

千诺(辽宁)《秋天的邀请》(外五首)
侯泽俊(贵州)《营养午餐》(外一首)

李奇钊(河北)《月亮是妈妈的第三只眼》(外三首)

梁继平(重庆)《上楼下楼》(外五首)

王迩宾(山东)《干旱》(外一首)

王冲(河南)《春天的早上》(外三首)

陈晓虹(重庆)《白鹭》(外五首)

刘金英(天津)《绿色小提琴》(外五首)

林育能(福建)《爱表演的小星星》(外一首)

钱志芳(江苏)《抓住一米阳光》(外五首)

聂振生(山东)《蚂蚁从落花的布店里》(外二首)

袁华韬(广东)《收获》(外五首)

郭述军(天津)《阳光画画》(外五首)

关颖(北京)《奶牛》(外五首)

马莉(广东)《太阳》(外五首)

李海颖(江苏)《妞妞遇见美人鱼》(外五首)

王长敏(广东)《暖雪》(外五首)

田秀娟(北京)《夜晚的稻草人》(外五首)

辛秀芬(广东)《小鸟》(外五首)

陈柏有(上海)《本能启蒙》(组诗)

李秀岚(山西)《笑声,点亮了你的黑眼睛》(五首)

孙伟(黑龙江)《六月,汶川一棵小树给我打电话》

潘鹏生(安徽)《花蝴蝶》(外五首)

王成荣(上海)《书包》(外三首)

邓秀力(河南)《雄鸡是太阳的爸爸》(外五首)

杨玫(浙江)《千秋》(外五首)

张建斌(四川)《月夜池塘》(外五首)

翟阳(河北)《书,一把万能的钥匙》

刘杨(山东)《蛐蛐的家》(外五首)

朱晓双(河北)《太阳的头发》(外五首)

李新春(广东)《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外二首)

牛合群(湖北)《我不曾听见父亲的鼾》(组诗)

康伟明(湖南)《我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组诗)

徐霞(山东)《关注留守》(题画诗)

儿歌一等奖获奖作者名单(2名)
我的一篇儿童散文诗获奖 中国儿童散文诗画丛
滕毓旭《滑冰》

戚万凯《来来歌》

儿歌二等奖获奖作者名单(2名)

张春明《拉拉手》

范永昭《撒网》

儿歌三等奖获奖作者名单(5名)

张继楼《管风》

寒枫《画棵树》

经绍珍《塔吊》

王艳萍《稻田是个大舞台》

杨群《西瓜秧》

儿歌优秀奖获奖作者名单(39名)

金黎常福生陈绍孟张强巩汝林刘璇王秋生

梁临芳郭荣安王兆福李作华李秀清丁云林蓝

程谱王立春黄继先张铁苏刘盛云张伦韩雪

梁继平 杨从彪庄青李杰 马明波鲁守华高恩道

张佳羽袁秀兰廖弟华程逸汝钟锐朱海兰杨晓奕

张晓想周淑红慈琪张菱儿

儿歌创作奖(70名)

翟星彦彭华江彭华江张叶平陆秀红余 勇李丽

翟兰英吾乐之王玉河张素娟李艳祥张春安陈苗海

郜彬如刘秉刚陈辉苏海艳侯志涛马明波曲湘春

陈晓红莫一波李日伟陈彪邹景高李丽苏海艳

郭述军杨弈徐光梅李清泉窦晶陈石奇赵德民

陈志环杨朔潘桂兰郝庆华安鹏辉黄鹏先刘金英

王秀芳马莉王经涛钱志芳王成荣刘金龙李海生

李海颖黎俊生马千程喻克成时丽华许丽吕桂琴

郑小锋美人鱼雨兰高婷婷张琦韩景生王秀明

夏兴初叶金剑崔瑞丽王进明张剑波李正琼何荣国

少儿百花特别奖(12名)

何欣航(11岁)(福建)《春天里的第一封信》(外五首)

任蔷羽(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桃花雪》(外四首)

刘卿竹(江苏海安海陵小学)《我晾晒歌声》(外五首)

李雪(12岁)(重庆)《柳树的摆动》(外三首)

蒋婧婧(10岁)(湖南永州市冷水滩梅湾小学)《献给老师的花》

杨睿泠(10岁)(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太阳》(外五首)

连丛笑(浙江省乐清市实验小学)《手掌》(外二首)

曹宇禛( 7岁半)(西安市红星小学)《小秘密》

孟祥十(吉林长岭实验小学)《油菜花的梦想》

任奕豪(11岁)(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方第二小学)《风儿是我的好朋友》

杨佳琳(8岁半)(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温暖的家》(外五首)

李思妍 (6岁)(江苏常熟市谢桥中心幼儿园大5班)《三只青蛙》

少儿百花奖(37名)

党淼卉杨舒涵潘馨蕾周逸潇林雯雯 操润陈温潜赵培宇

张丽欣陈政阳陈永哲黄媛陈传棋李莹莹张瀚之林东禾

袁靖惠刘天健司敏敏黄菁菁何雨樵朱静张晓想范玲婕

汤星黎黄域座恬伊谢红山李秋石马千程钱紫婵杨承玥

丁忆霏曹宏伟杨静刘佳雯郭刘凝睿

教师指导奖(40名)

丁云包逢祺郑成南陈丽如李正琼高杰柯韶辉刘维雪

王杰 徐 霞王慧歌周淑媛史进林月红 罗敏

王云李 淼马明波 付巧巧杨清汉 何志华林伟赖文莲

李玉平凌明焰吴印涛王云薛蔚陈和生 林辉华陈生芳

谢珺张伦陈石奇高恩道张力彬岳贵军黄梅张小莉

说些掏心窝子的话

——全国首届“红帆杯”儿歌童诗大奖赛揭晓札记

王绍绯

“全国首届‘红帆杯’儿歌童诗大奖赛”评选结果已经两周前就基本评定了,作为主办者和独家出资人,我没有马上公布,而是关掉手机,躲在房间里,在邮箱里逐一将7000余件的参赛作品通读一遍,这样做不是不相信评委,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而是我想全面掌握这次大赛的整体的创作水准,力争不遗漏一件好的作品。虽然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举动,虽然许多朋友数次追问大赛的结果,但我还是沉住了气,尽管我的鉴赏水平有限,即便阅读了,也难免遗漏好的作品未被评上。近一个月来,我一直沉浸在儿歌童诗的海洋里,有慰藉,也有些许的遗憾。慰藉的是参赛作者有著名的老作家,也有活跃在当今儿童文学领域里佼佼者,可以说,参赛的作者几乎囊括了当今儿歌童诗创作的整体阵容。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新人的参赛作品还比较平庸,还没有真正发现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好作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和个人的鉴赏水平有关。

这次大赛的奖项和名额有了些许的调整,特等奖的空缺,这让人多少有些遗憾,但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这笔钱我们并没有节省下来,而是在童诗方面增设了“特别奖”、“提名奖”、“少儿百花奖特别奖”三个奖项。童诗的二等奖由原拟定的3名增加到4名;三等奖由原拟定的5名增加到8名;优秀奖由原拟定的30名增加到34名;创作奖由原来的50名增加到54名;少儿百花奖原拟定30名增加到37名;指导教师奖由原拟定的30名增加到40名,加之新设立的特别奖18名、提名奖25名、少儿百花特别奖12名,相信大家会理解我们空出的特等奖不但没有让我们节省,相反还成倍增加了资金的支出。儿歌方面:二等奖原拟定3名现是2名;优秀奖原拟定30名增加到39名,创作奖由原拟定的50名增加到70名。以上就是本次大赛获奖名额的情况,请朋友们核实。

参加这次大赛的作者600余人,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台湾除外)。年龄最大的是1332年出生的安徽含山县81岁的欧澄裁先生,年龄最小的是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的侯一飞小朋友,今年才3岁半。参赛的童诗作品近5000首,儿歌2000余首。

用作品说话是本次大赛评选的标准,无论名家还是新人;无论是长者还是孩童;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无论是儿歌童诗的专业作者,还是这个领域以外的作者,我们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有些人获得两项或三项以上的奖项,开始评选的时候,我们曾极力地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后来我们打破了这样的界定,只要作品好,就有同时获奖的资格。

老实地讲,这次大赛的作品,童诗的作品我审读花费的时间较多。

唐以洪的《来自一个留守孩子的日记》,是我在邮箱里发现的,当我读完这首长达111行的儿童叙事诗的时候,我震惊了。这样优秀的诗歌在博客上展示的时候遗漏了,险些被埋没掉,多少是个遗憾。唐以洪是四川仪陇人,现在浙江宁波打工。2010年获得过首届“中国十大农民诗人”奖,同时获得2009—2010年度郭沫若诗歌奖。对于唐以洪的名字我是熟悉的,他的作品我也读过很多,但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任何交流。我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儿童诗作品,看得出这首诗是他精心为这次大赛创作的作品。《来自一个留守孩子的日记》这首诗说不上有多高的艺术性,但读后却让我们震撼之余,也促使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儿童诗所抒发的情感无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如何才能在不甚宽阔的情感层面上表达情趣并创造独特的表达效果,我想这主要依赖于构思的新颖巧妙。这种依赖于生活积累和儿童式的想象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诗的艺术水平。“家里的人,愈来愈少/先是父亲到北京搞建筑/然后是母亲到南方的鞋厂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母亲回来的时候/父亲没回来。父亲回来的时候,母亲没回来/就像两辆在不同时间进站的班车/带回刺鼻的混泥土和胶水味。一回来就把我/抱在怀里,亲我的脸摸我的头。/我像一件丢得太久东西,他们重新拣起来/在擦上面的灰尘。爷爷去世后,我更加孤单/奶奶也更加孤单,我和她紧紧地靠着/就像一个大蒜剩下的最后两粒/相依为命的蒜瓣”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展开,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目光,让人不得不读下去。叙事诗大多依靠情节或人物串缀展开诗序,但不一定要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情节结构允许较大的跳动。唐以洪这首诗,不是单纯地为我们赘述一个故事,而是带着浓郁的诗情来展示留守孩子的内心世界。“村子里的磨儿梁并不高/几头羊在上面吃草,张望/我上学的时候要从梁的这边翻到那边/放学的时候要从那边翻到这边/无事我就坐在山梁上,一会儿看看那边/一会儿看看这边。那边是学校,再远一点的/是远方,父亲和母亲打工的我厌恶的地方/这边是我家的瓦房,奶奶在院子里咳嗽/喂鸡,喊我,她发出的声音像破棉絮塞在/瓦逢里。坐在山梁上,我就发现许多人/扛着行囊,从这边翻到那边/也有人从那边回到了这边。但回来的/总是比出去的少……”没有深厚的生活沉积,就不会逼真地表达出孩子的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稚嫩的思想。就不会写出这个乡村留守孩子对爱的理解、心事与心中的渴望。“爸从北京回来了/开着一辆小车,好像有钱了/还给我带回了一个不认识的妈/妈也从南方回来了/看起来比以前漂亮了,年轻了/也给我带回了一个陌生的爹/他们一回来就开始谈判/和争吵——我到底跟着谁/我到底跟着谁呢?不是他们说了算/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脖子粗/我跑进厨房,拖出一把菜刀/——你们一人一半/说完,就像瓜农对付西瓜,朝着/自己的脑袋劈了下”寥寥数语,形象逼真地为我们展示了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唐以洪深谙此道。“爸妈终于离婚了/我的家像去年的那架飞机/一样,飞着飞就解体了/只是飞机被解成了两大块/我的家被切成了三块/像一块蛋糕,多挨了一刀/这多挨的一刀,一直插在/我的身体里,拔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够帮我拔出来/就是这多挨的一刀/让我成了一个有家/有爸有妈的孤儿”。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诗人没有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这个留守儿童的身上,也没有过多的渲染、评判和议论。用“解体的飞机”、“被切成三块的蛋糕”等意象,形象逼真的将这个“有家、有爸、有妈的孤儿”内心的真实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有人说儿童诗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儿童的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但读完这首诗,我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关于儿童诗是否仅仅局限于“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的诗化世界里,是否在表现手法上,主题的挖掘上应该更宽泛一些呢?……

有人一辈子写了一首诗,人们却能永远记住,这是诗人的荣耀;有人写了一辈子诗,却一句也没被人记住。这是诗人的悲哀。据我所知,唐以洪很少涉猎儿童诗创作,但我可以肯定地说,这首《来自一个留守孩子的日记》一定会被许多读者记住。

王立春、安武林、戚万凯、李德民、韩志亮、丁云、程谱……这些作家、诗人的作品都是我喜欢的。他们是蜚声儿童文学领域里的名家,关于他们的参赛作品,在此我就不去一一解读了,因为我驾驭文字的能力有限。

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这次新增设的“特别奖”基本上都是儿童文学领域里的名家。虽然这个奖项不仅仅是给名家设立的,但他们的作品价值不是用奖次能来衡量的。他们辛勤地耕耘在儿童文学园地里,创作出许多耳熟能详的佳作。

他们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提升了大赛的规格,让我感动!

提名奖、优秀奖、创作奖的设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也没有排名的先后之分。我们不是耸人听闻,生硬地将大家的作品划为三六九等。大家的作品各有千秋、色彩纷呈,获得哪个奖项,都是对其作品的一种肯定。

令人欣喜的是,有很多不从事儿童文学的作家、诗人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或许会给儿童文学带来新的活力。

参赛的儿歌作品我也全部读了。说实话,我觉得好的作品不多,新的面孔更少。我是外行,对此不敢妄加评论。

少儿的参赛作品我也一一阅读了。有许多孩子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孩子的创作视野还不够开阔,语言机械、呆板,另外生硬地模仿、抄袭现象还比较严重。

浙江省乐清市实验小学二年级连丛笑小朋友的《手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爸爸的手掌,/好大,好大,/举起我飞向蓝天。// 妈妈的手掌,/好暖,好暖,/牵着我走进温馨的家。//我的手掌,/好小,好小,/ 抱着布娃娃摇啊摇。”

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西藏拉萨市实验小学杨睿泠小朋友委托爸爸发来了6首童诗,其中一首《太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阳是一块饼子,/我把它从天上摘下来,/给妈妈一半,/我一半。”读了这首诗,我突然想起30多年前,自己曾经发表过的一首《月牙儿》的小诗:“弯弯的月牙儿/像个桔瓣/我多想/将它摘下来/送给满头白发的奶奶”。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的诗没有杨睿泠小朋友的天然,似乎有些刻意。杨睿泠小朋友写《太阳》这首诗是10岁,而我写《月牙儿》这首诗的时候已经14岁了。

岁月不饶人啊!

江苏常熟市谢桥中心幼儿园6岁的李思妍小朋友写的《三只青蛙》同样让我过目不忘。“一只青蛙跳/一只青蛙笑,/一只青蛙学唱歌/呱呱呱/吓得荷花飘/吓得荷花摇/吓得小鱼合不上眼/睡不着觉”。小诗写得生动、形象,童趣盎然。

西安市雁塔区红星小学曹宇禛小朋友的《小秘密》写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世界上什么最硬/是钢是铁还是石头/我说 是妈妈的心最硬/小熊问我为什么/我在心里哭 我不告诉它//世界上什么最软/是水是云还是棉花/我说是妈妈的心最软/小熊问我为什么/我在心里笑 我不告诉它//妈妈搂着我/我抱着小熊/我在心里说秘密/我说小熊在听/妈妈不知道”。成都美视国际学校杨佳琳小朋友《冬天来了吗》写得玲珑剔透:“冬天来了吗?/去问南飞的燕子//冬天来了吗?/去问盛开的腊梅花//冬天来了吗?/去问落满雪花的大树//冬天来了吗?/去问小朋友堆的雪人”。在粗暴的现实生活中,读一读孩子们写的诗歌,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滋润着我们浮躁的心田。

李宏声、曹守旭、魏宗、阿妙、蒋白鸽、安鹏辉、慈琪、老窗、翔之、王慧歌、徐豪、琪轩、侯泽俊、贺维芳、渭北、葛维政、周淑红、王艳萍、陈艳娟、王玉河、林永英、田秀娟、刘保法、应拥军、洋滔、那朵、刘伯生、徐光梅、殷允梅、保冬妮、戴俊马、张强强、汤鸣、徐霞、钱志芳……这些人因出色的作品,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请原谅我来不及将印象很深的作者的名字在这里全部列出来。金波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一个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不必提醒自己蹲下来和孩子谈话,只要有适当的契机,他就可以全身心地复归到童年时代,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特征,他又变成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孩子。”我想,这些作者正是抓住了“适当的契机”,他们才写出令人拍案的好作品。

本次大赛总监,著名诗人、画家张怀存老师身在国外,心系大赛,她多次发来电子邮件,询问大赛的进展情况。并告诉我们,如果大赛资金有困难,她会用自己的版税支助我们。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我们要感谢为本次大赛担当顾问的老师们,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我们的大赛才显得分量十足。我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我知道仅仅“感谢”两个字是不够的。对于这些老师们,我会用一生的时间记住他们的名字。

我们还要感谢本次大赛的组织者芷涵、李俄轩两位老师,他们牺牲了自己参赛的机会,牺牲了很多时间来统筹本次大赛的作品,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才保证了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请允许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的文学创作是从儿童诗起步的,当时得到了圣野先生的热心指导和帮助,我的第一首儿童诗《太阳,贴在爸爸的脊背上》,是在圣野先生的帮助下,发表在上海的《小朋友》杂志上的,那时先生已经离休。记得我在信中曾大言不惭地说过,我想做第二个圣野。圣野先生复信说:“人是不能重复的,诗也一样。”后来我发现这封信被收入到圣野先生的一本文集里。遗憾的是,后来我转向了成人的小说和诗歌创作,远离了儿童文学。直到2009年开了博客,认识了无尘和李俄轩两位老师,才使得我亲近了这个圈子,尽管我写不出儿童作品了,但我喜欢阅读。那时李俄轩、无尘两人将儿歌、童诗圈办得有声有色,我经常进入这个圈子汲取营养,熟悉了很多作家、作者的名字。我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更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企业赞助的情况下,创办一个大型民刊;

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企业赞助的情况下,举办成人大赛的同时举办儿歌童诗大赛;

一个人,办的民刊,成人文学和儿童文学平分秋色,相互兼容;

……

我不知道这在全国是不是罕见,但我知道肩上的责任很重。

有人说我傻。有朋友劝慰我,别涉猎儿童文学圈子,他们不像我们搞成人文学的人那么单纯。但我不相信。

大赛举办之初,由于误会,曾引起一点小小的风波。有位老师断言,没几个人参赛。后来我在指导教师奖的名单中,看到了这位老师的名字,很欣慰!同时我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位老师能积极组织自己的学生参与我们的活动。

有好心的朋友常常质问我,投入这么大,浪费那么多的时间,举办这个活动,究竟为了什么?为名?为利?似乎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我不是圣人,更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

因此我不能说为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

我厌恶冠冕堂皇的套话!

我不是富翁,生活上有时可能还捉襟见肘。

其实,就是喜欢!喜欢做我喜欢做的事!

我没有读完小学,是文学确切地说是儿童诗将我从贫穷的山村引领到城市的生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创办过全国第一张民间张铅印的诗歌报《北极星》。冰心、艾青、臧克家、张志民、李瑛、文怀沙这些大师我都拜访过。当年冰心老人还通过其女儿吴青对我有过资助。要说荣誉,我曾经得到过很多。中国新诗讲习所、沈阳军军区、吉林省军分区、共青团吉林市委等单位都给我许多的荣誉。《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以及省市电台、电视台等30余家新闻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宣传过我。什么新长征突击手、精神文明标兵、优秀共青团员、市人大代表……这些荣誉我都获得过。如今,只差54年就100岁的我,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还有什么荣誉可需求的呢?

要说遗憾,总是有的,至今自己在文学创作上也没有大的突破。

淡定、从容地活着,应该是我这个年龄段的标志。

大赛的结果不是公布出去就完事了,承诺是需要兑现的。

我将它看作是一笔债务,是欠大家的一笔债务。

欠债总是要还的,这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我逃债了,那就是对获奖者的一种亵渎和玷污。因此,我不会做让人唾弃的恶人。

给我一点时间,我会将全球华语大赛和我们的儿歌童诗大赛的颁奖会合并到一起举行的,我想,我有能力做到。

也许,我们都要学习诸葛先生,运筹帷幄之中,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可他碰不上刘备,又能如何?

拉拉杂杂,断断续续,没有章法地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掏心窝子的话,大家自有自己的判断。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这次大赛的朋友!

2012年6月6日凌晨于吉林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2753.html

更多阅读

黄忠达一个有争议人物的一篇太极拳论文 黄忠达 凌空劲

黄忠达 一个有争议人物的一篇太极拳论文太极拳是拳,在古代拳就是一种用于搏击的技术。拳有内家、外家之分;拳的种类有很多,但在以前有共同的一点是必须有技击的含义。不能用于技击的,就不能称之为拳。拳是一种载体,它可以去承载不同的

你是我的一本书一班 你是我的一本书赏析

你是我的一本书陈希雯 你是我的一本书,教导我丰富的知识; 你是我的一本书,教导我做人的道理;你是我的一本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是我的一本书。因为有你,我的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因为有你,我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你是我的

我的“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参赛稿:二、王异(图)

我的“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参赛稿(图)二、王异很有幸,风潇潇于2012年2月到3月期间,参加了“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的武将技能设计活动。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本次参赛只设计了四个武将,其中:2月12日完成了华雄、王异、曹彰,各

我的一篇儿童散文诗获奖 中国儿童散文诗画丛

全国首届“红帆杯”儿歌童诗大奖赛评选揭晓特等奖(空缺)一等奖:(2名)王立春(辽宁)《白云也有小时候》(组诗)唐以洪(浙江)《来自一个留守孩子的日记》二等奖:(4名)李德民(安徽)《在古诗里穿行》(组诗)韩志亮(山东)《小花猫》(外五首)丁云(江苏)《春

我的“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参赛稿:三、曹彰(图)

我的“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参赛稿(图)三、曹彰很有幸,风潇潇于2012年2月到3月期间,参加了“一将成名2012武将设计大赛”的武将技能设计活动。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本次参赛只设计了四个武将,其中:2月12日完成了华雄、王异、曹彰,各

声明:《我的一篇儿童散文诗获奖 中国儿童散文诗画丛》为网友少年已不年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