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舞 贵州黔东南芦笙锦鸡舞

苗族芦笙舞 贵州黔东南芦笙锦鸡舞

苗族芦笙舞

朋友,你见过芦笙舞吗?特邀请你到我市的龙潭公园观看啦!芦笙,是苗族古老的吹奏乐器,苗族的传统节目就是吹芦笙,吹响的芦笙节奏明快、声音宏亮,其间伴以舞蹈,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闻名于全国。芦笙舞是苗族历史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宋史》中就已有记载:“一人吹瓢笙,……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苗人吹奏芦笙,必以舞蹈配合,故称芦笙舞,是由十几甚至几十个盛装打扮的芦笙手围成一个圆圈,边吹边跳,又称"踩堂舞"。

芦笙"踩堂舞",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一带苗族同胞喜闻乐见而最为流传的一种大型民间舞蹈。参加踩堂舞的多达上百人,少的也有几十人,全寨男女青年都参加。舞时,人们里外三层绕着雕刻别致的芦笙柱,围成一个大圆圈,吹大芦笙的站在中间,吹中、小芦笙的环绕圆周,小伙子们手持芦笙边吹边舞,时而欢腾雀跃,时而左右甩动,一跃一甩刚健有力,一音一节整齐合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手拿花伞或花带,伴随着芦笙曲翩翩起舞,她们时而向前,时而退后,时而左右摆动,舞姿轻盈而多变,举步紧快而整齐,百褶裙轻轻摇拽,银簪首饰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疑是仙女下凡。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踩堂舞的种类颇多:有春节期间"打同年"时跳的嘎任舞,“打同年”是苗族传统的交友方式,它不是单人单户之间进行,而是寨与寨之间互相邀请集体进行,是一种集体交友的联欢活动;嘎坐舞是节日时男女青年跳的舞,以大芦笙群为轴心,小伙子持笙围坐着轴心边吹边跳,姑娘们手持彩巾围成外圈,随着笙曲翩翩起舞,跳起欢快的舞蹈;嘎芦舞是一种双人舞,一人吹笙在前,一人持笙在后,配合起舞。还有一种"踢杆舞",是吹笙者围着场上的竖杆跳舞,每八拍踢杆一次,因此而名为踢杆舞。苗话舞蹈无不吹笙进行,吹芦笙和舞蹈融为一体,是苗族芦笙演奏的一大特色,反映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的艺术财富。千百年,聪明的苗家人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芦笙的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部门对传统的芦笙舞进行了改良,溶入新的动作内容,其表现内容和动作风格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外地的先进文化和本地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古老的传统舞蹈得到了继承和创新。融水县每个村寨都有芦笙队,昔日苗胞用以自娱自乐的芦笙踩堂舞如今成了他们增收的新路子。近十年来,先后有十多支芦笙队在本县的旅游风景区进行营业性表演;还有二十多支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川、南宁、桂林等地的民俗风情园进行长、短期营业性表演,既让城里人观赏到独具韵味的苗家传统艺术,也增加了苗家人的收入。融水苗族自治县政府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每年都举办“芦笙斗马节”活动。在我市的龙潭公园内也常能看到苗族芦笙表演队的亲情演出。

观看融水县芦笙节摄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4544.html

更多阅读

岜沙——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中国最后一个持枪部落

很多年前,曾经在国外的一个网站上看到一幅照片,几名黑衣男子背着枪,梳着发髻,穿着黑衣,一排站在山寨的前面,标题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地点是贵州黔东南的岜沙,那张照片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在今年的清明节,终于完成了贵州的岜沙之行,去寻

苗族姑娘千姿百态的精美头饰(图) 千姿百态的近义词

贵州凯里西江苗族头饰苗族主要聚居于中国西南部各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苗族的头饰都是银制品,类型十分丰富

怀念淘金--中国霹雳舞之王 斗鱼霹雳舞王杀马特

陶金(1961-1997)中国霹雳舞之王。1987年,当美国电影《霹雳舞》在中国大陆公映时,大陆的大街小巷里无数青年人都随之疯狂了。我那时刚上初中,凌源县城电影院和话剧院里经常有各地文艺团来演出,其中最火的就是霹雳舞表演。那时“太空漫步

声明:《苗族芦笙舞 贵州黔东南芦笙锦鸡舞》为网友屿蓝深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