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 适合孩子的故事书

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总是不舍得将它读完,读完了就感觉生活中少了很大的乐趣一样。这本书跟《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是姐妹篇,都是出自汪培珽之手。

书中除了列举了一大堆绘本书单以外,还列举了每天给孩子读故事的好处。早就听各路神人说过,感觉国内的绘本没有太好的,大家都力荐国外的各种绘本给孩子看,这本书中也是,她给出的绘本每本都标明着出处和作者,以日本和美国的居多,国内的一本也未被题名  。当然,这不是我要阐述的重点。这篇读后感,主要是用来跟各位妈妈们分享一下,给孩子读书所取得的收获和书中阐述的对与错。

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 适合孩子的故事书
1,“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经常给孩子读故事书,会培养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这是书中的原话。为什么不能随便批评别人?为什么每天要早起上学?为什么玩具要轮流玩?为什么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等等这些道理,父母当然可以用说道理的方式说给孩子听,但说道理要看时间、看场合,看孩子的心情,还要看父母有没有说道理的天分。其实,只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就好。故事书能潜移默化发挥功效。在此自己颇有感慨,大家都说当儿听话,懂事,我觉得故事书必定发挥了它的作用。当儿听故事虽然没有像书中说的一样每天三次如三餐式的听,但每天的读故事时间从未因任何事情间断,哪怕是自己心情烦躁,身体疲惫,也都或多或少的坚持着。

2,确立人生态度,必须趁早。这是书中第一部分中的其中一个小观点,之所以拿出来单独说说,是为了警告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书中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太在意孩子当前的问题,有时使出浑身解数还解决不了问题,牛角尖就会愈钻愈深,往往造成亲子关系两败俱伤。比如平时最常见的“橡皮擦妈妈”,每天跟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身边做功课,孩子写一个字,妈妈擦一个字,一个边哭边写,一个边骂一边擦。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中高年级之后才后悔,从前自己太重视某些东西,以为是在帮孩子的忙,其实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我觉得的,书中说一年级都晚了,现在有多少学前班的孩子就在饱受着这种折磨?趁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多花些心思,比20年以后再发现孩子的人生态度有问题省事的多。如果要问你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聪明的孩子?我相信大部分家长跟我一样会选择前者。但我们的目标是两者都要,然而教育和培养孩子好品格的道路上父母花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妈妈们只管着孩子着吃喝拉撒睡,学习进度,学校的功课,课外的才艺,升学的补习,以为这些都好了,其他的都可以等,可以再说。没有哪个妈妈觉得好品格不重要,但大家都觉得好品格是天上掉下来的,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告诉你,坚持每天为孩子读绘本故事,故事书,这两点你都能赚到。

3,故事书VS大能力。想象力,思考力,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机智能力,幽默感,专注力。这几点当中,我对观察力和专注力比较有感触,值得拿出来说说。想想一个还不认识字的孩子,在听绘本故事的时候,瞪着眼睛欣赏图画的情景是不是很感人。当儿经常在我读完一页以后,对我说,妈妈先别翻,我再看看。每每这时,我心里都跟抹了蜜似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认识字了,就会只看字,看图的时间就会相对缩小,而这一生中,他也就这么几年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观赏书中的美图。另外书中说,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美是最抽象最难教给孩子的,父母帮孩子念故事书,就等于在为美育播种。孩子爱这个故事,就会在心里产生感觉;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绘图,就是美的欣赏。孩子当然无法用言语告诉父母他感觉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但是那些深觉的美感教育,就会这样在一本一本的故事书中累积出来。对于专注力,这个是我通过实践可以证明的的。一个三岁的孩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打扰,可以坐在我身边听一个小时的故事。而没有天天听故事的孩子是完全做不到的。前几天邻居家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我想试一下,就把她叫到身边,找了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生动的读给她听,开始她听的也很痴迷,但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就跑开了。我又把当儿叫过来,同样读这本故事,虽然已经听了不止十遍,他还是安静我坐在我身边听完,合上书后还深深的叹了口气,好像有些意犹未尽。当儿的表现,让我很满足。书中提到:有位妈妈说,我的儿子看电视也很专心啊?认知科学学者洪兰曾提及:“电视屏幕每秒24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声光音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此时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但是听故事时,小孩子面对的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图,既没有声光音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将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4。故事书VS阅读习惯。别光叫孩子看书,请直接拿书念给孩子听.包括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因为这个阶段孩子认识字还比较费劲,一句话断断续续的读下来,会影响理解故事的意思,这样孩子大多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失去兴趣,所以书中老师建议只接读给孩子听.尤其是之前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家长们更应该用这种方法了.念得愈久,愈多,孩子就愈能体会阅读之乐.

5.最后我要对书中观点进行自我认识的批判.作者说,她会在孩子喝奶的时候为孩子念故事书,因为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得把奶喝完了,不用担心孩子不喝奶,或者是喝不完。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这跟让孩子边玩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吃饭有什么区别呢。很明显这是不对的,小宝宝吃奶就好比吃饭,就要专心的吃,这样有助于胃部消化,而且宝宝吃饱了自然就会不吃,作者方法会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消化不良,积食等都是有可能的。读书固然重要,但跟健康比起来,后者似乎更重要一些。而且还提到了大便时间也鼓励孩子看书。这一点就更让我费解了,孩子大便都是很快的,基本一分钟之内都能解决,当儿一般10秒之内就能完成。看来作者已经让她家孩子便秘了。入厕看书也是很不健康的一种行为,便秘,痔疮都是有可能引起的。所以,此书中的两个观点让我不敢苟同,也不能接受。

另外书中还列举了100多部优秀绘本书单,以及应该如何为孩子选书,读书之类的章节,在这里都省去了,因为我觉得那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有没有要为孩子读故事的心,有没有持之以恒的心。希望在这里罗嗦的这些,能够为身边的朋友带去一丝丝的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58914.html

更多阅读

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宋嘉铭) 小飞侠彼得潘读后感

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五(2)班宋嘉铭《小飞侠》彼得潘讲述了一个叫彼得潘的小男孩是印第安人部落的队长,他们生活在永无乡,那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一点也不拘束,可有一点美中不足,那就是他们没有妈妈。于是

读《老鼠记者—阴险鼠幽灵计划》有感 猫和老鼠幽灵又出现

读《老鼠记者—阴险鼠幽灵计划》有感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叫《阴险鼠幽灵计划》的书,这本书让我深有感悟。这本书讲的是妙鼠城大酒店的老板多普奇·多普奇斯被神秘鼠布佐·笨泽威胁,让他卖掉酒店。这一个月来,多普奇·多普奇斯一直很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_婴儿 读西游记有感

读《西藏生死书》有感 (2013年1月31日) 2011年暑期,我在北京探亲期间看了《西藏生死书》,书很厚,我却在一周之内看完,看后,舒爽地吐了一口长气。太美太好!西藏,从那个时候开始,深留在我心中。他的悠久古老、他的深沉厚爱、他的明净舒雅,使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 重生之我为书狂sodu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其一,考证前几日,读石涛编的《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9)。该书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书房》一文,文前有一段按语,曰:经过大约四十年的销声匿迹,到了九十年代,梁任公的文章才

声明:《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 适合孩子的故事书》为网友努力奔向目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