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代序——我为什么要写荀子

《荀子·尧问》篇有言:“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舜、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呜呼,贤哉,宣为帝王。”

《尧问》当是荀子之弟子或后人所编,观其为说者云云,再印证以刘向校对《孙卿书录》之序言:“孙卿善为诗、书、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

“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及韩非,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至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

“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呜乎!使斯人卒终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哀哉!可为零涕。其书比于传记,可以为法”。

刘向在序言中,尽情倾泻了对于荀子的推崇和赞许,毫无掩饰毫无保留地流露出对于荀子的感叹和遗憾,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整理完好的、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荀子》。

七百年后,唐代杨倞改《孙卿书》为《荀卿子》,其序言中说:

“仲尼定礼乐,作春秋;然后三代遗风弛而复张;而无时无位,功烈不得被于天下,但门人传述而已。

陵夷至于战国,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为痛心疾首也。故孟轲阐于前,荀卿振其后。但其立言指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拔乱兴理,易于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

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非徒诸子之言也。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虽春秋之四夷交侵,战国三纲驰绝,斯道竟不坠矣。”

我们从近代谭嗣同倡言“二千年之政,秦政也,二千年之学,荀学也。”之语更可证知综上所言,综上诸人对于荀子的认可绝非虚言。也正如郭沫若在其《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所言。

“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先秦诸子几乎没有一家没有经过他的批判。……这些固然表示他对于百家都采取了超越的态度,而在他的学说思想里面,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百家的影响。或者是正面的接受与发展,或者是反的面的攻击与对立,或者是综合的统一衍变。”

由此,所体现出荀子思想之博大精深,不止发扬了孔子思想的精华并且更超越了孔子的传承。另外,历代对于董仲舒《天人三策》中的“独尊儒术”误认为“独尊儒家”,由而产生的谬误长达千年,都认为汉武是独尊以孔子为主的“纯任德教”的儒家而罢斥百家,事实上,汉宣帝更挑明了“汉家制度”乃是《荀子·富国》中所谓的“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的“霸王道杂之”的儒术,而非儒家。殊不知正是后人抬错棺材哭错祖宗,居然以讹传讹把所谓“虚拟儒家”当正统主流以至到今。

从这二点历史公案为历史上的荀子“必也正名乎”。至少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传承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是后来者必超越前代者,不能以“一人尊”“一言堂”来论定文化精华。正如禅学大家所谓: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我更企望,中华民族的后人代代超越前人,正如荀子超越孔子,莊子超越老子,孙子超越“儿子”……

主要例证,我们可从荀子在当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所起到的承先启后的作用和影响而引申。

在荀子的时代,人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了结束列国纷争、实现统一的时代脚步声,即将到来的统一大帝国究竟应该如何来治理?这是时代向思想家们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显然,在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思想资源并进行整合和创新,是思想家们惟一可以选择的解决之道。对此,荀子提出的礼法互补、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实现了治国理念的优势互补,较好地完成了这一重大课题。历史证明,荀子的这一构想,为未来的统一大帝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国方案,为汉代以降历代王朝所实际奉行。

礼治与法治的联手,形成优势互补的治国模式理论,直到统一大帝国出现的前夜,才由荀子最终完成。(取自:白奚《先秦哲学沉思录》)

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

荀子能在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理论基础上,更为发展与完善,形成了适合大一统王权政治的需要,因而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采用的指导思想,更说明荀子与时俱进的智慧与思想,确然具有超迈孔子与前贤的风范与品质。

还可以这么说,发扬孔子、光大孔子思想的真正传承人应该是荀子而非孟子,没有荀子的传承就没有儒学的确立,孔子与后世成立的儒家并无直接关系,对于孔子的推崇,也只是汉代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而形成。当荀子在唐代之后被二程、朱熹等人刻意曲解、贬损后,孟子才被取替了荀子,孟子的地位被抬高,才有所谓的孔孟之道。

同时,从孟荀对待当时显学——杨朱墨子的心态和批判,明显可分出优劣。

孟子对于杨墨,只以市井野夫的俚语来批判: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与此不同的是,荀子在其《富国》中有理有序的确能指出杨墨的优劣成败之处,给后人对于杨墨有了一个真实了然的轮廓。

综合以上几个主要历史公案,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写荀子的主要原因——为荀子正名一个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荀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042.html

更多阅读

「内圣外王」—中国企业家的至高境界 中国企业家排名

「内圣外王」—中国企业家的至高境界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學者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苏勇教授 /纪文龙[1]《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摘要:「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出

何谓内圣外王之道 何谓王道

何谓内圣外王之道郭昊龙启明国学馆微信群中有时会有人发一些对于党和历史人物有政治倾向的事实或评论,之前,我在群内强调了一个原则:“政治是一时的,文化是永久的。希望大家把焦点放在永久的话题上。不要直指政治,请直指人心。顾炎武说

内圣外王王阳明 三国之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王守仁作者 黄大陆“这孩子怎么还不出生呀,都十四个月啦!”岑老太急着想抱孙子,几个月来她天天瞅着儿媳妇郑氏的大肚子念叨。昨晚,岑老太还梦见在一片鼓乐声中,从五彩云端飘下一位神人手抱婴儿交付给她。她说:“我已有子,我媳妇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与知行合一

《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这段话后来被儒家引用,成为儒家政治主张里的一个重要内容:“内圣外王”,一个人要对内圣明之后才能对外施行王道。儒家还对这种思想做了解释,在《

声明:《荀子——内圣外王之学:超越孔子的第一人》为网友美腿欧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