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教育的启示

转载一篇由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02级学生石春玉2005年10月份提交的一份论文,这篇文章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他的教育理念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借鉴,而且和我们现在推行教育思考非常吻合。我对华圣教育有这样的设想:传统文化教育以经典教育的经验为主;文化自然科学教育要充分借鉴芬兰教学模式;生活体验教育则要认真向日本、德国和韩国学习。

简介如下:

北欧国家芬兰是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双赢”的典范。在OECD组织的连续两届“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芬兰学生蝉联总分冠军,引起世人瞩目。国际测评结果显示,芬兰学生在阅读、科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不仅整体水平高,且没有两极分化现象。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芬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居发达国家榜首,与东亚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一时间,芬兰的教育尤其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吸引了众多国家的注意力,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思考如何从芬兰教

育中获得智慧。

本文立足于芬中教育的分析与比较,目的在于全面介绍芬兰的教育体系结构及在各教育阶段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初步总结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通过对比阐发出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以期对现实能有指导。本次研究采用访谈专业人士以及教学实践考察等多种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芬兰教育文献资料,深入SeponKoulu义务教育学校实地考察并听取阅读课,访查首都赫尔辛基及周边的10余家图书馆以获取教育专家学者提供的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芬兰各教育阶段的先进经验:

l、芬兰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就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高中教育阶段重视课程的灵活设置并在全国推行“无班级授课制”。

3、高等教育阶段则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使研究成果几乎是产生的同时即

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经过研究发现,芬兰教育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l、教育投资长期稳固并持续增长。

2、政府坚决贯彻教育平等并重视基础教育。

3、国家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

根据上述结论对我国教育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平等。

2、坚持创新理念,使教育向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3、改革传统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4、基础教育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加大教育投资并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芬兰的教育成功之路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前言

在众多国人的印象中,芬兰是一个遥远而又冰冷的国度。她地处北纬60—70度之间,国土有四分之一的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是一个人口仅有520万,面积仅为33800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国。虽然这里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严峻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却曾使个“千湖之国”沦为整个欧洲大陆中最为贫穷的国家。然而仅仅用了一个世纪,芬兰就重返世界强国舞台,如脱缓野马一般,向着经济顶峰冲刺,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中写下动人心魄的篇章。

如今,芬兰正以高度发达的科技事业和信息化程度而备受世人瞩目。据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发布的2002至2003年度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指出,目前,芬兰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信息化程度综合指数排名第一的国家。在2001年度《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芬兰被列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芬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银行系统,网络银行的客户达150万,按人口比例列为世界首位。另外,芬兰还是世界电讯巨人诺基亚的故乡。诺基亚的成功推动了芬兰乃至世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芬兰国内人均移动电话拥有量及因特网上网率均名列世界前茅,其有线电话网已实现100%数字化,90%的企业和公共部门已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此外,芬兰的林业产品、纸浆、纸张和板材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是当今世界造纸机的主要生产国,出口的纸张和纸板屠世晃第二位”。2001年,芬兰被瑞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最具国际竞争力国家”。“最具经济竞争力国家”意味着什么?在这项由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年末发放的成绩单中,芬兰能够考取第一名,正代表着他在未来的五年,拥有最佳的成长前景,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资环境。一个世纪的努力,翻天覆地的巨变,使我们每一个人真的不能不去了解芬兰,读懂芬兰。因为某种程度上,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足以影响全球人口将走进一个怎样的社会秩序及生活模式。

芬兰经济的崛起令世人震惊,然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地下资源并不发

达的北欧小国在短短一个世纪以世界第一的竞争力迅速崛起呢?援引在芬兰企业中流行的一句名言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这样的溯源,你一定不会惊讶于这五百二十万人口的社会群体中,全国识字率高达

百分之百,而其中百分之五十八点五的国民拥有商中以上的教育水平。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2003年对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15岁中学生进行的“国际学生测评”(PISA)调查结果中,芬兰学生在数学、科学、阅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方面均表现出色,继2000年之后再度蝉联PISA评比总分榜冠军。这个结果再次令世人震惊。曾经有一位犹太人这么讲:“犹太人因为没有土地,所以只能靠教育来立足于世界。”正是凭借这句话,今天的犹太人能够在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呼风唤雨,甚至可以左右每一届的总统的选举。如今的芬兰人视教育为”迈向进步之门的钥匙”。他们同样取得了成功,是教育的高品质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准成就了芬兰的今天,创造了“芬兰奇迹”。实践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占据主动的地位,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芬兰的成功源自教育,相信这对于正昂首阔步迈向发达国家的中国来说,既是震撼,又是启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这场改革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本文试就芬兰的教育状况及教育的成功经验做些论述,同时阐发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以期对现实有指导。

一、芬兰教育概况

(一)教育体系结构

芬兰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Pre-schoolEducation),九年制义务教育(CompulsoryEducation),高中教育(UpperSecondaryEducation)以及高等教育(HigherEducation)。高中教育实行“双轨制”,分普通中学教育(GeneralUpperSecondaryEducation)和初级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均为3年。高等教育继续并行“双轨制”,其教育机构分大学(University)与职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S),正常情况高中或职高毕业通过会考,学生19岁迸大专院校。每年在芬兰约有225,000学生就读32所职业技术院校(20所永久院校和12所临时院校),以及10所综合大学(其中有3所经济与商业管理院校、3所科技大学和4所文科大学)。大学提供学士、硕士、副博士、博上四级学位;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学士、硕士两级学位。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大学完成更高级的学位。所有这些层次都提供成人教育。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针对即将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6岁儿童所设置的专门教育。它是儿童拥有知识、技能、经验的基础,它使儿童通过游戏来获得对生活的认识。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创设学习与游戏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儿童创造同辈交往的机会。

学前教育工作重点是关注每个孩子正式入学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情绪以及认知的发展)。儿童可通过进入学校或日托中心来完成该项教育。

虽然芬兰学前教育强调为学校教育做好准备,但反对将学校教育内容移至学前,即反对对儿童过早的潜能开发。2000年,学前教育拟推出一项核心课程,设置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强调个性但不忽视个人作为群体一员所起的作用。核心课程没有划分具体的科目,但涉及科目众多,教学内容丰富。所涉科目有语言、数学、品德和哲学、自然与环境保护、身体保健、物理、艺术、文化等。通过开设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儿童的习惯、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

学前教育没有专门的官方评价系统,因此,孩子的发展状况成了评判该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学前教育属适龄儿童自愿接受之列。目前,芬兰已有90%的6岁儿童接受了此项教育并从中获益。

2、九年制义务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又称基础教育,是针对7—16岁学龄儿童进行的免费教育,要求适龄儿童必须参加。义务教育综合性学校分六年初级阶段和三年高级阶段,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16岁完成义务教育学业。每年上学190天,8月中旬开学,次年5月底结束。有秋季假、圣诞节假和一周滑雪假(家长陪同),任何假期都不给学生留作业。现芬兰有4千多所九年义务教育综合性学校(学生人数10一900不等),学生60万人,新生6万多人,教师4万多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本着家近的原则,无择校行为。

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是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儿童成长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基本知识和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成员。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极为丰富,有母语和文学(母语含芬兰语和瑞典语,都是必修),外语,自然与环境保护,市政学,宗教或伦理,历史,社会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视觉艺术,手工和家庭经济以及学习方法指导。以上课程由国家统一安排设置,各科所占比重及授课时间也由国家统一要求。除此之外,各地区还要结合自身状况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义务教育的前6年中,通常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负责教师,并由该教师教授几乎所有科目的课程。后3年中设学科教师,以教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另外,学校还设学生顾问,收集学生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意味着要修完国家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结束义务教育不进行全国考试。学生可以报多个志愿升学,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均可。高中根据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各学年成绩及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53%的学生入普通高中,33%上职业高中,4%上第10年级补习班以便能升高中,仍有8%不愿直接升高中学习。

3、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在芬兰,约94%的适龄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或职业学校教育,约82%的学生能够完成高中教育”1。完成高中教育被认为是开始职业生涯的最低要求。

(1)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16——19岁青少年的中等教育,学制三年,学生也可提前或拖后1年完成学业。

普通高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索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在高中教育阶段,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促进他们个性良好的发展。

据上述教育目标,普通高中设置的课程分为以下几大类:母语与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两门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其他任何语言),数学,环境和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与人类价值观和信仰相关课程(包括宗教、伦理和哲学),心理学,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美学(包括音乐和美术及其他视图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等。

高中的课程设景由必修课和学校提供的选修课构成。学校可以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开设选修课,因此,各校之间的选修课会有所不同。必修课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其教学目标要求、授课时数等均有统一要求。大部分的芬兰高中学校要求学生最低须修完75门课程,其中必修课45门,选修课30门,多选不限。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开设。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一考来决定,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着眼于综合素质,而且考试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分为开卷考试、论文考试、做实验考试等等。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和自我管理活动的表现也都补入学分。此外,学校还鼓励一些成绩突出或有特长的学生,根据学校与大学间的协议,选修大学课程或利用大学的教学、实验设备进行研究工作,其学习结果计入高中学分,大学日后予以承认。

目前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不再统一审查教材,所有教材都由国有、私有的出版社自行组织编写出版,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激烈的竞争和听取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得以不断改进。各高中学校的教材选定由任课教师来选定,报校长批准即可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有些学校还编写自己的教材和教材辅导材料。近年来,为与国际教育接轨,芬兰高中还采用了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和外文原著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

(2)职业高中教育(初级职业教育)

接受初级职业教育要上职业学校(即职业高中)。职业高中提供所有行业中13个专业的学习,同样为期三年。初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教授他们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其顺利的开始职业生涯。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的社会成员”,同样鼓励学生终身学习。职业培训的新课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学校的开办者享有很多的自主权,课程和上课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需求来安排不同的专业。学校开设约75种职业课程,完成所有的课程需修满120学分,职业课程和有关技能训练占90学分,公共课20学分,选修课10学分,其中至少要包括20学分的工作场所实习。公共课(核心课程)包括母语(芬兰语、瑞典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社会,职业与生活指导、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和文化活动。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完成三年职业课程学习后最终要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认证。普通高中学生完成了两到两年半学习后亦可考取得此类认证。由于职业高中三年的课程必须包括至少半年的实习期,因此学生们多半可通过实习取得认证。另外参加学徒培训也是取得初级职业认证资格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途径取得认证资格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每年大约有45000名学生接受以在校学习为主的初级职业教育,有6000名学生选择接受学徒培训。

2000年初芬兰全国共有226所初级职业认证资格培训机构,其中5l所为市属,68所为省属(市政联邦),其余107所为私立。初级职业认证资格的种类共有51种,涵盖以下七大职业群: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科技与运输:商业与管理:酒店与餐饮管理:健康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和运动教育。初级职业资格认证使获得者具备了处理其专业领域各种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了适应职业生涯需要和更高层次的资格认证所需的特殊职业技能。另外取得认证也就意味着具备了申请高等学校的资格,初级职业资格持有者可以直接申请入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其他普通大学。

4、高等教育

芬兰现有的高等教育系统包括两个部分:大学教育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

(1)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科技调查研究,并提供基于研究下的最高水平的教育,鼓励学生为祖国及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奉献。目前芬兰共有2l所大学,其中10所为综合大学,6所为专门学科大学,4所为艺术院校,还有I所军事大学”。综合大学设有不同的学院和系,包括人文、经济、工商管理、医学、自然科学、艺术等专业。据统计,芬兰现有在校学生约150000人,每年新生入学人数为14500人。女生人数从1890年的I%上升到目前的51%。从事基础学位的女性占48.5%,从事研究生或博士学位的女生占30%。全国共有大学师资7000多人”。五分之一以上是教授、副教授,讲师比例占五分之一以上,兼职教员及临时教师占四分之一。

芬兰大学学年为两学期制,秋季和春季。秋季学期从9月初开始至12个月底结束;春季学期从1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结束。芬兰大学教育授予的学位由低到高依次是学士、硕士、副博士(Licentiate)、博士。

芬兰政府对高等院校的学位授予办法有明确的法令和具体规定。根据政府规定,每一种学位的学习框架、学位目标、主要内容和学位名称都很详细,每一个专业都建立了一种或可选择的多种学位课程。各高等院校在授予学位时对不同的专业有自己单独的规定,该规定要得到芬兰教育部的批准。

大学实行学分制,一个学分单位要达到40个小时工作量,包括上课、实践、实庭作业、图书馆时间和其它形式的学习时间、绝大多数基础学位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达到160个学分单位。工程、建筑、心理学、咨询辅导、音乐和工业设计等专业要求学生的学分单位为180个。其他学位课程如兽医、牙医等学科则要求学生获得220或200个学分单位。农林专业的学生除要求达到160个学分单位外,还要参加实习锻炼。

芬兰学生要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通常需要至少5—6年的全日制时间,有些专业还会更长。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普通学习阶段足为了让学生熟悉科学理论和研究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广泛的基础,专业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学位目标集中学习基本技能,了解概念、理论、方法和选择专业面临的问题与结果,高级学习阶段学生要重点研究一些核心的与学位有关的科研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要想取得更高两级的学位需花费的时间更多。副博士(Licentlate)相对于博士学位而言是较低阶段的学位,获得该学位必须完成一篇综合性科研论文,攻读博士学位要首先获得Licentiate学位。在芬兰,要想在硕士学位基础上取得博士学位通常要花3—5年时间。

(2)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高级职业教育)

芬兰的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s)完成。其教育目标是为当地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使青年人和成年人掌握应对未来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是具有明确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各专业领域内的人才,如:自然资源利用,通讯技术,商业管理,旅游业,娱乐业,社会公共机构的管理人才等。学制3年到4年半,申请者须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初级职业认证资格持有者。目前在校学生中前者约占70%,后者约占3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位课程经由教育部审批,其认证的职业群种类覆盖面与初级职业资格认证的覆盖面基本一致。要取得学位需修140——180学分,学习包括基础和专业学习,选修科目学习,实践学习(至少修满20学分,约半年时间),最后要提交一篇论文。

学院的教师队伍分为两类,一类是首席主管讲师,另一类是讲师。首席主管

讲师必须具备Licentiate学位或拥有博士学位,且具备三年以上所教授专业的从业经验;讲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并且同样具备三年以上所教授专业的从业经验。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资金57%来源于国家,43%来自地方。学院的的承办者为地方当局或私人,但在筹办阶段,国家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如:兴建图书馆,补充网络设备等)。高等职业教育可提供硕士学位,如需取得更高学位可申请进入大学继续攻读。

(二)教育投资与管理

芬兰有448个城乡政府。义务教育综合性学校、高中属于城乡政府所有,由教育局负责行政和教学管理。中央政府根据各年级的学生数目拨57%的管理经费,城乡政府负担另外43%的费用(包括校长和教师等的工资),以确保充足的经费来源。教育局聘任校长,与不同的教师组签署集体合同,教师工会出面谈判工作量和工资问题。教育局给学校使用所获经费的自主权,在学校对每年经费效益进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意见。芬兰大专院校全系国立,经费悉由教育部编列,但多数工科大学与专科学校因有建教合作与专业性研究计划,部分经费来自民间与芬兰科学院。教育部管理和监督整个教育系统和国家的所有院校。教育部根据学生数量的不同提供年度基金,每个学生的费用(又称单价)反映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水平的平均支出,国家对教育投资给予补贴。

由于务兰实行全民免费教育,2001年政府平均为每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花费2700欧元“。学生享受免费教育、午餐、医疗服务、在学校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的医疗保险。为避免不必要的长途跋涉,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儿童就近接受基础教育。由城乡政府负责安排上学距离超过5公里的孩子及残疾儿童的往返交通。或提供50欧元交通费。北部拉普兰地区园旅途太远,学生可住校。

(三)教育参与情况与发展趋势

1、教育参与(2000年)

人口5200000

义务教育综合性学校在校学生591272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7767

职业高中在校人数126000

技能培训的在册人数6000

大学在校人数151900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校人数24230

参与成人教育的人数,主要是业余时间l700000

2、发展趋势

(1)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2)保证个人办学者的分权与管理。

(3)鼓励各个地方和学校层次的创新。

(4)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间的竞争。

(5)增加个人在教育和培训中的自由选择度。

(6)增加信息技术领域的录取人数和提高数学和科学的学业成绩水平。

(7)从对细节的管理转移到对教育系统、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成绩上的评估。

(8)加强成人教育的市场调节机制。

二、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

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是在全球范围进行的一项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PISA计划在所有OECO国家及4个非OECD国家中抽选26.5万名15岁初中生,以纸笔测验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又增解决问题能力),借此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PISA衡量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学校所传授的学科知识,而是他们能不能广泛了解基本概念,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所学,成年后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功能。这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跨国调查,被视为检验各国教育体制和未来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英国媒体将之喻为“教育界的世界杯”竞赛。而芬兰无疑是该项“世界杯”的最大赢家。

在2000年的PISA测评中,芬兰以三项评比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捧走了冠军。

2003年PISA再次对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15岁中学生进行测评,根据对学生数学、科学、阅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方面的得分进行排名,芬兰学生继2000年后再度蝉联总分榜冠军,在调查过程的四项评估指数中,芬兰学生的阅读和科学能力均为第一名,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列第二名。如此优异的成绩令世人惊讶。一时间,芬兰的教育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两次测评的结果表明芬兰的教育的确是完备且高效的,其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现就其成功经验,谈以下几方面:

(一)义务教育阶段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正如PISA研究报告指出的那样:“今天,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可能会影响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

事实上,国际成人阅读能力调查报告早已指出,阅读能力强的人不但比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薪水也比较高。学历高低固然会影响就业机会,但是当学历相当时,阅读能力强的人担任高技能白领工作的机率就明显高得多,而且阅读能力比学历高低更能准确预测个人在职场的发展。愈来愈多的科学研究发现,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经之路在阅读,而且愈早启蒙愈好。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和联想力、创造力、感受力、理解力、记忆力都有极大的关联。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将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

芬兰自90年代起重视加强阅读能力培养的工作。90年代中期,有关数字表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水平自8年级起开始下降。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决定有步骤地采取措施以增强阅读能力,先后制定:(1)重建学校图书馆计划(2)1997年——芬兰阅读年计划(3)2001——2004芬兰阅读优先计划。上述计划由政府参与并联合芬兰报业协会、芬兰杂志出版联合会、芬兰教师联合会、芬兰图书馆联合会及部分个人图书馆、芬兰书籍基金会以及出版界代表共同参与并实施。2001年起,“芬兰阅读”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这项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读写技能,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为实现这个目标,全国上下所有学校、教师均投身这项活动中,其他科目也对该活动积极配合。学生是否具有高的阅读技能也成为评判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尺。69个市政当局,6个教师培训学校以及1个国家教育发展机构以研讨会的形式制定出以下项可行措施(1)所有科目都要围绕提高读写技能及文学水平来制定课程。(2)增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并促进学校与地方图书馆的合作。(3)将提高读写技能作为基础教育与特别需要教育的合作成果。(4)要在所有科目中开展理解性阅读,特别是注重提高阅读推理能力及阅读策略。(5)在所有科目中安排不同写作类型的课文,并让学生通过写作训练来学习。(6)改善对男孩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7)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读书(8)倡导学校组织学生访问作家。(9)增加规定范围内的交叉课程。(10)促进所有教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加熟悉针对儿童与青年人的文学作品,并着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阅读教学技能。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措施的有利实施,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芬兰能在2000及2003年国际学生阅读能力测评中蝉联冠军的保证。

l、全社会总动员共同培养阅读能力

(1)富有特色的阅读课教学(以SeponKouIu学校的阅读课为例)

在芬兰的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表中,似乎找不到类似于中国的以讲读文章为主的阅读(讲读)课。芬兰学校的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每天除母语课之外另设一节阅读课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进“阅读室”进行自主的阅读活动。这一个小时里,教师一般安排10一15分钟进行阅读指导,其他时间主要用于学生自主阅读或小组合作阅读,以及阅读以后学生的交流。

课例:

阅读时遇到生词怎么办(义务教育一年级阅读课指导片段)

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阅读时解决生词的方法。

教学步骤:

a.出示投影(是一篇内容简单但有生词的小文章,并配有插图)。

b.教师提出学习任务:阅读到生词怎么办。

c.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认为有用的解决办法。(如:跳过生词,问老师或同

学,借助文章旁边的插图理解词义)

d.老师肯定借助文章旁边的插图理解词义的做法,并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e.学生利用老师肯定的两种方法理解被投影的文章中的生词。

f.教师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应用于其他的书本阅读。

g.学生自行阅读,如有其他解决生词的办法下节谋继续交流。

①关于阅读课的教学目标

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全班学生一些可以应用于独立阅读的方法或策略。目标非常明确而集中。比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出示的课文内容相当简单,课堂的教学目标当然不是理解这篇文章,而是教学生掌握阅读时如何理解不认识的词的方法,着眼于阅读策略教学。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会教给学生更加复杂的阅读策略。如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其阅读教学筻略的指导倾向于如何解决阅读中的疑问,如何从阅读中获取写作材料等等。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策略自己解决,以此强化阅读策略训练。而学生学到的这些策略性知识,可以广泛地运用于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经常用得到,真可谓是受益终生。

②关于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策略性知识掌握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检验学生策略性知识是否掌握,惟一的标志也是看他能否运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阅读方法或策略,教师一般采用先“理解”,后“操作”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策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这种策略。然后加以总结提炼,帮助学生认识这种策略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尝试。有的老师会将自己总结出的阅读策略直接读给学生听。他们的教学重点不在策略性知识的概念,而是重在这些策略的实际运用。因此阅读指导以后他们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词语,或在课外生活中运用这些策略性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③关于阅读课的教材

芬兰的学校没有统一的阅读课本,阅读材料的选择权通常留给学生。一个班级里,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和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分别阅读不同的材料:阅读水平接近,但是兴趣爱好不同,比如有些爱好科技,有些爱好文学,阅读的材料也可以自己选择。阅读的方式也因入而异,可以根据阅读兴趣,选择个人阅读,或形成不同的小组合作阅读。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自主决定阅读材料和学习的方法,阅读效率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但在阅读指导阶段,教师通常采用统一的阅读材料,或者是共用的课本,或者是老师统一复印的教材,或者将教师选定的一篇文章放大,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集合时就丌始阅读。当然这种统一的教材也仅仅限于阅读指导阶段,阅读指导结束以后,学生阅读材料又各不相同了。适合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文学作品、杂志、甚至音像制品都可以成为阅读材料。

(2)风靡全园的“读报周”活动

芬兰人酷爱读书看报。据统计,12岁以上的芬兰人中,阅读报刊的人达86%以上。近年来,芬兰青少年读报的兴趣一度急剧下降。为激发青少年对报纸的兴趣,提高他们读报的能力,并使他们在读报的同时了解时事,芬兰报纸联合会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配合下,从1995年开始每年在全国基础学校举行“读报周”活动。

活动期问,芬兰全国各地基础学校的教师将把报纸和报社免费提供的材料作为课堂教材,向学生们讲解芬兰报纸的基本情况、阅读技巧以及如何获取有益的知识。学生们将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给报社写信、制作剪报、举行仿真记者会等。每个班级或整个学校还将以本班或本校发生的事为题材出一期墙报,包括每日要闻、现场报道、专栏文章、人物专访等内容。与此同时,芬兰各地的报社还将邀请学生前往参观,或派记者和编辑到学校举行专题讲座,以便向学生介绍新闻写作知识和摄影技巧,解答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芬兰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还将举办读报知识竞赛和有奖问答等活动。

(3)社会、家庭重视培养阅读兴趣

能否乐在阅读,是继续保持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读过的书,喜不喜欢逛书店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强,首先归功于他们有着良好的阅读兴趣。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家庭的熏陶。心理学家科尔曼在研究中发现:“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家庭阅读环境会在4个方面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闶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以及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芬兰的父母恰恰是在这些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芬兰的家庭有着喜爱阅读的传统,父母通常订阅大量的报纸杂志,并乐于读报给孩子昕。尤其是芬兰的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女性的阅读水平高于男性,她们更有耐心和能力指导并鼓励孩子阅读。阅读兴趣的培养还得益于芬兰政府的大力配合,芬兰的电视台提供了充足数量的外语电影(主要是英语原版电影),并坚持以芬兰语做字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阅读机会,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双语能力,这种娱乐休闲中不忘培养阅读兴趣的做法真可谓一举两得。此外,年轻人喜爱的网上冲浪,电动游戏也被加入了读写机会,全社会总动员,难怪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么高。

2、芬兰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强调主体参与主体教育思想的提出,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产生的现代教学论,其基本特点就在于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十分注重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学论整个思想体系的主旨是在教与学的统一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教育的发展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掌握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芬兰的阅读课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学生的独立阅读或小组的合作阅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独立阅读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2)重视个体阕读能力和兴趣的整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引申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在芬兰的阅读课上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学生的独立阅读。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意向选择阅读的书籍,而不是由老师指定。由于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存在差异,教师时常提醒学生通过自己默读,独立读懂理解。对于个别不能坚持阅读30分钟时间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与能够阅读类似书籍的同伴一起读,这样可以相应延长这些学生的阅读时间。只有亲身参与过阅读,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与同伴讨论书本的过程中获益。学生们独立阅读时,教师则穿梭其间,与学生成组或单独交流。教师特别关心那些症状各不相同的阅读有困难学生,经常帮助他们在字体、释义和流利程度上的学习。此外,在学生独立阅渎的时候,教师有时还集合一些能够阅读类似课文的学生,组成有指导性的阅读小组。并且选取一篇略有挑战性的文章,推荐给该小组,当他们共同阅读时,进行观察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勤于辨别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能力,使用流动记录或分析、

阅读观察和谈话的方式,指导阅读者表现出的习惯和使用策略并理解他们已形成的部分理论。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支持和扩展学生们的能力,使教和学的双方达到清晰而明确的目标。

(3)阅读策略是教学的重点

阅读策略教学是近几年国际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策略教学观认为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是读者(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文章的信息相互作用而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的过程。因此,阅读是积极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发展,是读者(学生)形成阅读策略来理解文章的过程。好的策略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策略操作的步骤和机械地执行这些步骤。好的策略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运用策略的目的,策略怎样和为什么起作用,何时何地运用策略,也就是说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阅读课上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是芬兰学生在PISA阅读能力测试中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前面的课例我们也不难看出,芬兰学校阅读课教学目标相当明确且集中,即主要教给学生应用于独立阅读的方法或策略,在课堂上,老师也鼓励学生尽量运用策略去解决阅读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指导阅读主要不是在帮学生读懂理解文章,而是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以及对阅读困难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上。课堂上教师用于全班讲解的时间十分有限,用于个别或小组指导的时间大大超过全班指导的时间。

(二)高中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无班级授课制”

高中教育是在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得到个人的发展,以便成功步入成人社会的阶梯。芬兰把高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列中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在终身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中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水平和国民素质。

1、合理设置高中课程

为构建符台素质教育的新型课程教材体系,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于1094年1月5日颁布了《芬兰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大纲》的第二部分明确舰定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根据上述教育目标,大纲规定了相应的高中课程框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儿大类:母语与文学(包括芬兰语、瑞典语和萨米语),两门外语(可以是母语以外的其他任何语言),数学,环境和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与人类价值观和信仰相关课程(包括宗教、伦理和哲学),心理学,历史和其他社会学,美学(包括音乐和美术及其他视图艺术),体育和健康教育等。

综观芬兰高中的课程设置,我认为有如下特点:

(1)课程结构体现综合性、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及不同的兴趣和需要,芬兰的高中在课程设

置}.既重视综合性,又兼顾多样化。芬兰将普通高中课程按学科或课业领域统一分类,各学校就每一领域内再细分科目,灵活设置课程,做到校校不同。例如芬兰最著名的高中之一——罗苏高中就对谋程进行了细化,如语文被分为诵读、文法、文学和写作等,外语按语种及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级别课程,数学分为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等等,加上学校的自设课程,共开设了200多门课,有3种类型,即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应用课程。这样便于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自主

选择,学生选择科目的自主性比选择领域的自主性要更大一些。

(2)自主选择,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令性的发展

芬兰高中的课程安排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每一个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所提供的课程信息,选择要学习的课程,确定学习的基本进程,由此形成个人的学习计划。随羞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外部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使其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这就是“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该制度适应了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其意义不仅在结果上有助于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形成适合每一个高中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而且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会选择、学会人生规划。

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主体验,给学生困难让学生自主克服,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锻炼,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前进,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展。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去体验甜酸苦辣成功失败——这些对学生而言是一笔无法估价的“财富”。芬兰的高中教育正是将课程建构在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潜能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应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方法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和方法,并能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

(3)合理处理必修课程与选,参课程的关系

芬兰高中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应用课程。必修课程是在全国范围内都实施的基础性课程,郊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也不例外,它保障每个学生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是学校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必修课程之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执行,还因为课程学习完后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以便升入大学。专业课程实际上是一些专业性的选修课,它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教育,这些专业课程也是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课程。应用课程主要是一些结合实际的课程,由各个学校自行安排,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比重,使课程设置个性化”是近几年芬兰高中课程发展的趋势。这种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在学校的帮助和精心设计之下,分类选择自己修习的学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一面。例如在罗苏高中学生必须修满75门课程,其中45门是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至少30门,但多选不限。由于学校没有留级制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一考来决定,如所选某一课程没有按计划通过考试,可以在下个学段或间隔几个学段后重新选修,直到考试合格为止,所以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很高,有的选修甚至达到90门、100门。据了解,该校所有学生的课程安排都是不同的。

(4)加强合作交流,课程资源共事

由于各校开设的课程不尽相同,所以普通高中尤其重视与其他高中、职业学校甚至大学的合作交流,各校学生可互选其他学校富有特色的课程.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起作用。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只要有8~10名学生选择同一门课程,学校就要开设。罗苏高中就曾为满足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要求,专门聘请大学教师来校授课。此外,该校还积极开展同赫尔辛基市其他高中以及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以方便学生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想学习大学课程,学校也会予以安排。此外,芬兰的部分高中还经常与各高校丌展远程教学的合作,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综上所述,芬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兴趣,充分开发了每个学生的智能和潜力,培养了综合素质、自学能力的特长。实践证明这一体制也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不仅为有才华、成绩好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大程度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个性发展,同时也给予基础较差、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更长的学习期限,体现了对这部分学生的关爱,从而保证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无班级授课制

芬兰高中在灵活开设课程的同时,还积极推行“无班级授课制”。目前,芬兰全国各地的高中均取消了班级。无班级高中与过去普通高中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高中分成固定班级进行教学,每个班级有固定的3O名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样的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完全相同,学制为3年。无班级高中则完全不同,其授课形式同目前的大学一样。在无班级高中里,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修课程并掌握学习进度。上课铃响过后,在校园里依然可以看见有学生在草坪上边晒太阳边复习功课。有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图书馆、电脑旁,或从事其他增长知识和技能的课外活动。总之,学生根据自己今后深造的方向或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个人兴趣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新体制充分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罗苏高中学生会副主席佩特亚·奥雷说,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提供了机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差~些的也不必跟在别人后面“赶集”,相互没有影响不受制约。

此外,这一富有特色的高中教育模式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教育:一方面为有才华、成绩优秀的学生创造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良好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较长的学习期限,从而保证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已初步选定发展方向、每天需要大量时间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来说,“无班级授课制”给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罗苏高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优秀特长生,每天要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练琴5至6小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安排学习和训练,并将高中的学习期限适当延长。“无班级授课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享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教学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全面发展。但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毕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如何对在校高中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芬兰全国高中实行“无班级授课制”后,各学校立即对原有的教学和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除保留各教研室和行政办公室外,新增设了教导咨询办公室,同时还建立了以为学生服务为中心的学生顾问制度、指导员制度和学生自我管理制度。这3项制度成为芬兰高中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非常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宽松体制下的有效管理。各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学生顾问、学生小组的指导老师、教师以及新生辅导员都参与到改革后的管理工作之中,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高中“无班级授课制”的教学体制和授课方式。

(1)关于学生顾问制度

芬兰每所高中都设有专门的学生顾问,其主要工作就是解答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开学时指导新生选修课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平时,学生顾问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指导毕业生在毕业前如何圆满完成学业并对学生择业或继续深造等问题提供咨询。芬兰的高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咨询工作,有些学校的校长或副校长亲自兼任学生顾问。

(2)关于学生指导员制度

在没有班级情况下,新生入学后被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25名学生,由一名教师担任小组指导员。指导员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每周召集一次例会,向学生传达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集体活动,并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的学生顾问则定期召集小组指导员开会,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并讨论和解决有关问题。为配合小组指导员工作,有些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经选拔可以担任新生辅导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无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学习与生活。

(3)关于学生自我管理制度

芬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教育的启示

芬兰各高中都有学生会组织。学生会根据学生的意愿组织集体活动,并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会还可以分别派2名学生代表参加学校董事会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向校方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呼声。

(三)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芬兰的高等教育与科研及生产密切相关。芬兰“科教兴国”的直接表现即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共同制定和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使研究成果几乎是产生的同时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在大学里尤其重视以面向经济的技术开发型和应用型为主的科技教育,主张学研结合。学士和硕士能够自由阅读全球所有权威科技读物。各大学实验室都拥有最精良、最昂贵的仪器装备。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的学生做实验时每3人所需组装的“电驱车”,只有玩具车大小,但组装所需的上千个元件总价值几万欧元,足超过一辆真正汽车的价钱。另外,学生实验用的软件、硬件设备均为原版,学校及时更新其为最新配置。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前往实验室,无需证件、没有铁将军把门,也没有门卫,只要将学生证在电子锁前一晃,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心无旁骛地沉浸在科学的海洋里。夜晚lO点,我们在赫尔辛基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邂逅了一名俄罗斯研究生,他刚借助多频磁脑照影仪,研究了大脑对听觉及视觉刺激的反应。单是这一台仪器,造价就逾百万美元。这一特殊的仪器是赫尔辛基工业大学研制,glektaNeuroMag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的实验室享誉世界。芬兰人以拥有ElektaNeuroMag公司的高科技实验室而自豪。

在芬兰,高校不仅是教育中心,更是新知识的孵化器。关于新知识的所有基础性研究及部分应用研究都是在高校中完成的。在芬兰进行的所有科学研究项目,无一例外地只能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得经费。只有那些从事有应用前景项目研究的学者,才能从国家获得拨款。芬兰科学院主管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拨款。在芬兰,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必须遵循的原则便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要做就做世界最好。

芬兰企业非常愿意与科研机构及大学合作,对他们来说,这可谓一本万利。公司雇用一名技术员工,每年需要50万欧元,而如果指定高校开发一个项目,每年只需向一个研究生支付2万欧元。而且,高校学术实力雄厚,研发过程中还能得到学界泰斗及各路人才的无偿指导,获得有益的市场资讯。反之,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接触市场,参与最前沿的科技开发,这为他们所学提供了无偿实践机会,他们更是乐得为之。

产学研结合是科教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经济的全球化浪潮正在向纵深发展,如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芬兰以科教兴国,产学研结合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三、芬兰教育成功原因

(一)持续增长的教育投资

芬兰之所以耀眼于国际社会,关键在于其教育政策的成功,丽教育政策的实施则有赖于长期稳固并持续增长的教育投资。

芬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实行免费教育的国家之一,而且,学生只要接受教育便可以领到到政府的补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享受免费午餐、医疗服务,以及意外事故或疾病医疗保险。高中及大学阶段(均含职业教育)同样可受到财政资助。芬兰的大学生(含职业技术学院)每月可领取800欧元(合人民币8000多)的补助,免费住宿,如有需要,还可享受由政府担保的学生贷款。即使学生想出国留学,同样可以领到每月800欧元的补助并享受国内学生的一切优厚待遇。此外,国家还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发放不同级别的补助,以鼓励全民教育,倡导终身教育。如此肯为鼓励教育投资,难怪国家会从教育中收获巨大回报。

芬兰政府决心走“科教兴国”的路线,近年来,政府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资比例不断增加。1995--1999年,国家GDP保持在4.8%左右的增长率,2000年达到5.7%,而其公共教育事业的经费保持占GDP的6.6%左右,高于欧盟平均5.1%的比例。2000年其教育支出为46.95亿欧元,比1999年增长4.77%,在国家预算中占14%,仅次于占21.6%的社会福利支出(72.31亿欧元)。科研投资R&D(包括大学医院)从1989年占GI)P的1.93%,迅速达到1995年的2.3%,2000年已占

3.3%,超过了日本、美国,仅低于瑞典。

2000年芬兰教育部平均为每个小学生、初中生花费2700欧元,高中生2600欧元(课本自费),大学的学生(包括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5100欧元”。大学按计划培养一人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从科学院(教育部直属机构)得到7万多欧元(合100多万马克)的培养费。2000年大学的科研经费除教育部拨款1.72亿欧元外,芬兰技术发展中心投资8400万欧元。大学还从企业、各类基金、欧盟、国际组织、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等申请到5.62亿欧元作为教育科研经费。

2001年芬兰教育部预算为50.97亿欧元,比2000年增长8.56%。其中基础教育16.02亿欧元,占31.4%;大学教育和研究经费10.92亿欧元,占21.4%:高等技术学院经费2.99亿欧元,占5.9%;芬兰政府每年用于资助高中生、大学生学习的费用(包括学习贷款、奖学金)高达7.04亿欧元,占13.8%;职业教育4.49亿欧元,占8.8%;成人教育和培训2.71亿欧元。占5.3%:研究经费1.76亿欧元,占3.5%;文化艺术经费2.93亿欧元,占5.7%:体育经费0.82亿欧元,占1,6%;行政经费0,66亿欧元,占l^3%;青年工作经费0.21亿欧元,占0.41%;全国教育委员会经费0.17亿欧元,占0.33%;国际事务经费0。15亿欧元,占0.29%;国际交流中心经费0.07亿欧元,占0。014%:教会事务经费0.02亿欧元,占0.004%。

国土仅33.8万平方公里、人口520万豹芬兰,近几年来政府对教育科研投资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目前已居世界首位。虽然2001年国家GDP增长率仅为0.7%,但中央政府2002年教育科研预算仍比2001年增长7.2%,在国家预算中达15.5%,占2002年GDP的7%(欧盟国家平均6%)。

舍得为教育投资的芬兰政府真正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先做到“国兴科教”,保证教育,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主要依靠教育培养各类、各层次科技人才;然后再“科教兴国”,让各级各类的人才为国家服务。如此的远见卓识引领芬兰最终登上了“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的宝座。

(二)贯彻教育平等,重视基础教育

在芬兰,每个公民都有免费接受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平等机会。所有居住在不同地区、智力不等、性别不同、家庭经济背景不同甚至母语不同的同龄人,都有机会免费接受同样的教育。没有因贫困、交通困难、智力差或身体有残疾而上不了学或辍学的学生。同时,芬兰教育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有才华学生的求知欲和个人发展。

芬兰政府在总结“PISA成功原因”时,也把“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放在了第一位。正如芬兰教育部长哈泰妮恩女士所言:“学习好比玩冰上曲棍球,不分男女,所有人都可以玩,不一定只有好手才能玩。”的确,笔者眼中的芬兰教育是让学生立于平等的起跑点,不因家庭所拥有的资源不等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过早限制学生的学习范围,限制学生的发展潜力。在学习定向之前,让所有学生接受平等的教育,并有机会接受不同的技能教育。这一切是确保芬兰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国家拥有高素质国民的基础。

芬兰人历来重视基础教育。早在1917年芬兰独立后,1921年就开始施行九年义务教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芬兰政府讨论了如何保持全民族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战略,把普及教育置于国家政策的中心,于1976年开始采取小学基础教育和初中综合教育连贯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制。为使全国不遗余力地坚持7一16岁义务教育,1998年颁布了“基础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强制执行。在这个只有520万人口的国家里,共有4300所基础学校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些规模大的基础学校在校人数多达900人,最小的学校在校生则不足10人。学龄儿童一般都是就近入学,每年入学的新生达6万余人。学生在16岁之前都在同一所学校接受教育,16岁之后再根据其学习兴趣,决定接受学术教育或是职业教育。

这样的教育制度确保了在确定学习方向之前,所有学生都有权接受相同的基础教育,等方向确定后再从中发掘专长。

在基础教育中教育平等的原则体现的更为充分。所谓平等受教,就是要尊重个人不同的能力,因材施教。芬兰教育的宗旨是在不给学生为考好成绩、升年级和获证书的压力下满足孩子们天生的求知欲,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各类学校不设尖子班,不把学生分成优生、差生,但成绩好的学生容许跳班。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力超强,棼兰教育的做法是让他们一路“玩”下去,志不在竞争,而是为他们提供继续向前发展的机会。对于那些志不在此或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学校则有专门补习教室,由补习教师专门辅导,目的是使这些学生达到基本教学标准,而不是相互比较孰优孰劣,使其感受到竞争压力。同时学校还提倡让每个人可依据自己的志趣所在选出“我最擅长”和“我最不擅长”的科目,人人都可以有自己方向,没有强势力导,没有家长、社会的挤压,学生们始终乐学在其中,以圆自己的梦想。在学校里,教师没有权力挑选

学生,每个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好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系统坚持不给学校排名次、不办“重点学校”。因此,芬兰的教育是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而这是芬兰教育成功的首要因素。

(三)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

芬兰是世界上图书馆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图书馆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图书馆是公众免费获取文化知识的源头,是芬兰全民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芬兰全国共有935个固定图书馆和202个流动图书馆,人均占有图书馆的比例居世界首位。法律明文规定所有在芬兰居住的人(即使不是芬兰公民)均可免费使用图书馆。目前,芬兰的所有图书馆均有便捷的网络服务,每个市政当局可以自由独立地选择计算机系统来为其图书馆服务。近几年,政府更是花费巨资更新设备,并派出了由数字信息服务专家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全国近千所图书馆协助其改善网络环境,使其拥有更优质的网络服务。

芬兰人酷爱读书,并乐于享受图书馆的各种服务。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不少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按需服务”项目,即根据读者需要从多种文献资料中综合形成有价值的资料,而读者坐在家中就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服务收到所需资料。像“续借”、“预定”之类的常规需求,人们更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办理。有的图书馆还专门为孩子和年轻人开设了网页,满足他们的年龄需要。目前,大约95%的流动图书馆也使用网络服务。有80%的图书馆免费在网上公开其收藏目录,以方便读者查询。芬兰所有大学图书馆也都进入电脑化管理,学生可通过网络检索和查阅国内外数千所图书馆的有关藏书和资料。

作为一名暂居芬兰的客人,我曾经光顾过Helsinki及其卫星城Espoo的10余家图书馆,亲身感受了到那里便捷、热情的服务及当地人酷爱阅读的学习氛围。

在TspJola图书馆,出示护照后只花了2、3分钟时间,我便得到了一张可以在Helsinki及周边4座卫星城通用的借书卡。令人惊讶的是在我去过的10余家图书馆中,除了大量的芬兰语图书音像资料外,每一家都有上百册的中文图书,而且都是响誉当代文坛的新作。除中文书外,每家图书馆还收有英语、阿拉伯语、印度语、日语、蒙古语等多种外文书籍,而且,借阅这些图书的还多数是芬兰人。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周末还是平时,每次去图书馆,总会看到很多芬兰人静静地坐在那里读书、看报。除了周末,图书馆的人总比大商场的人多。芬兰人热爱知识,发奋读书的精神真令人感动。在Leppavaara图书馆,我采访了该图书馆工作人员LiisaSavolainen女士,从她的口中得知,在整个Helsinki地区共有65个图书馆,仅其卫星城Espoo就有14个。在2004年,Espoo的14个图书馆的借阅量达460万人次,有290万人光顾图书馆,仅Leppavaara一家图书馆每天就要接待3000位读者,而Espoo是一个仅有22万人的小城,如此高的图书馆利用率,难怪芬兰人在PISA中的表现那么出色。Liisa女士还告诉我们:为方便服务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大学及职业教育学院均有自己的图书馆),地方政府还帮助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建立广泛的联系。Helsinki地区所有的图书馆都成立了儿童流动图书车,每周在Helsinki及周边卫星城近40个服务点为学校和幼儿园提供图书服务。全市乃至全国所有图书馆的儿童藏书、音像带和光盘均在流动图书馆借阅范围之内。各中小学校及各教育机构也积极采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图书馆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及自学能力,让图书馆在各级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芬兰全国人口仅有520万,但2003年光顾图书馆的人数就达6950万人次,借阅图书1.2l亿本,人均23册。此外,上网浏览图书馆网页的人数也达到3520万人次。2003年平均每位公民每月至少光顾1.15次图书馆。据了解,电视、电脑游戏和因特网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年轻人阅读书籍,年轻人和儿童光顾图书馆次数反而增多。在所有借阅的图书中,儿童借阅图书的数量占38%。“。近10年内,芬兰光顾图书馆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从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到四五岁的儿蕈,从各种肤色的留学生到坐轮椅的残疾人,从风度翩翩的学者到家庭主妇,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人们都喜欢光顾图书馆,连尚在婴儿车中呀呀学语的孩童也跟随父母来到图书馆,感受那特别浓厚的读书气氛。每逢下班之后,光顾图书馆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的业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图书馆已成为芬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场所。

作为被最频繁使用的文化服务和信息传播机构,图书馆在推动“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的进程中正发挥者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教育平等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教育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的发展需要,而不能仅仅考虑着学生的分数、大学的入门要求等等。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所以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芬兰的学生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其教育的宗旨是在不给学生为考好成绩、开年级和获证书的压力下满足孩子们天生的求知欲,循序渐进地教授他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人人都可以有自己方向,没有强势力导,没有家长、社会的挤压,学生们始终乐学在其中,以圆自己的梦想,这在根本上促进了人的发展,实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为教育不仅要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应当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不应当只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应当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不要仅有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们的确应当学习芬兰的先进经验,树立平等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谈及教育平等,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力倡导“学习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的理念,而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更是现代民主国家一向崇尚的精神。尤其在知识经济及网络时代的冲击下,有些学习者无法获得同等信息来源,他们可能是存在先天的身心障碍,或在文化背最、经济、生存地区等方面处于劣势。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对待他们,家长和老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心力。但是仅靠小环境内家长、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大环境,使得“任何一个愿意上学的人,都不因为先天条件的弱势而被教育拒之门外。”这却是政府的责任。而芬兰的教育之所以成功其首要因素要归于其国民教育机会的均等。

反观我国,由于长期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各地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也导致了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面对这种历史形成的教育发展差距,有关部门本应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教育公平,缩小差距。但遗撼的是,长期以来的教育政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现实中的教育差距,造成了极大的教育不公,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首先,是教育投资“以城市为中心”。

长期以来,壁垒森严的城乡二元体制在一切公共资源分配方面都不遗余力地向城市倾斜,教育投入也毫无例外。以2002年为例,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其次,是重点学校制度人为制造差距。

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为了选拔少数“尖子”,而使多数儿童的利益受损、强烈竞争性的教育,是造成“应试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乱收费的主要来源。基础教育如此,高校也被人为地划分为重点或非重点,不同级别的大学根本不能进行竞争,人才和师资向高级别的大学集中,地方性高校的发展普遍面临人才和资金瓶颈。

再次,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

高考录取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区市的录取定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可以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加剧了碾本已经存在的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

然后,是民办教育在“夹缝中生存”。

与民营经济一样,中国民办教育也是在庞大的公办教育夹缝里生存的。但远不如民营经济幸运的是,民办教育至今还处在夹缝里。长期以来,民办学校没有取得和公立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不准民办教育营利,限制产权和学位授予权,大大拖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步伐。其实,中国是最富有民间办学传统的国家,民办教育的落后,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也使得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最后,是民工子女没有平等受教育权。

民工子弟进城上学,犹如他们的父辈进城打工一样,处处受到不公正待遇,也不能在就学所在地参加高考。

教育不公的表现还有很多,不仅限于上述几方面。究其背后,“精英化取向”是导致教育不公的基本原因。精英化在我国不仅反映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反映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以高考为指针的考试体系和培养模式,使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参与选拔和竞争,重点学校制度更是体现了教育的精英主义取向,并为选拔和竞争性考试提供了“用武之地”。而教育的精英化取向与教育公平是根本对立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李春玲认为,现代社会的分层是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相当的,教育水平基本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位置。社会的阶层分化是客观存在的,但教育不公会加剧和加强社会的两极分化。教育机会不均等,这种分化就通过代际传递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一辈子难以跳出,让弱者失去希望。

因此,教育不公不仅危及社会公平,而且危及社会稳定。所以说教育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大问题,现行的教育制度必须拿出足够的措施应对。

教育部长周济今年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谈到国家要着手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并承诺教育部将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虽然这些措施还难以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但政府能认识到这一问题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就我国国情来讲,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因为在教育不公的背后已形成一个庞大的获利集团,所以我们期待政府作为维护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社会主体首先应傲到的是不人为制造差距和扩大不公平。

目前,在国家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提出教育公平正当其时。如何改善和促进教育公平,我以为:

首先,对文化经济落后地区,政府应确保其“教育优先权”,在硬件设备与师资配备上优先解决。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政府与民间可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及更好的助学贷款。

其次,是改革现行高考入取制度,按照各地考生数平均分配招生名额。废除“保送生、优秀学生”等的加分制度,保障公平竞争。

再次,是针对身心残疾的学生,政府应当更为关注并为其提供最大限度的教育服务,更加重视特教师资的培养并号召全社会尊重他们。

最后,对农村地区重男轻女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公,政府应大力开展两性平等教育或强制执行,以确保女孩的受教育权利。

总之,确保教育公平是关系国家战略的大问题,保障教育公平应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职责。

(二)坚持创新理念,使教育向着多元化、科技化发展

在理念的方面,由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人奉行中庸之道,过与不足都会受人指责,这种淡然的处世态度,造成了中华民族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人们对即成事实的事物现象不敢质疑,表现在教育上即是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努力吸收的角色.对教师教授的内容很少抱有怀疑的态度,即使有,也坚持不露锋芒的原则,强迫自己忽略而听信及记忆课堂所学,放过了大量质疑问难、创造新知的好机会。这种保守的学习态度造成日后许多科研人员(包括学术及技术)在技术发明仓Ⅱ造上很难有大的突破。看来,被动接受、不敢创新的教育理念的确扼杀了不少人才。此外,我国长期以来推崇学历至上,忽视职业学校的教育。许多莘莘学子为挤“独木桥”而不惜“十年寒窗”,有的家长甚至从学龄前就开始向孩子灌输“考大学”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具有操作技能天分的孩子由于考不上大学而缺少发展机会,或考上大学去从事他们并不喜欢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虽然高等教育的扩大发展,增加了许多求学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的基本素质,但就长期来看,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企业界的基层专业人才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未见增加而严重缺乏,许多顶着高学历光环的求职者不愿意屈就而造成高学历高失业率的现象比比皆是。目前,多元社会价值体系已经形成,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因此,我国教育也必须配合培育多元化的人才开放理念,不断创新。正如一位美国小学校长所言:“在如今的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的是科学观的培养而非技术本身。技术只是一种教育工具,而非教育培养的终极目标。经过教育,我们希望孩子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他们应对世界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他们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

的确如此,2l世纪是计算机及数字化网络统治世界的世纪。在这样的情形下,知识的学习及传递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网络使知识变的没有距离、迅速流传,世界上的新发明或新商机,可透过网络在瞬间传遍全球各地。在这种状况下,善用网络信息及知识的入,就会掌握致胜先机;反之,后知后觉的人,就会错失学习及沟通的良机。芬兰在全球率先进入知识信息社会,信息和技能(skillsOFknowhow)保证了国家的成功。面对信息及学习的革命,我国教育除秉承开放创

新的理念之外,也应致力于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环境的建构与发展,在传统的教学及沟通方式之外,开辟了新的学习及沟通空间。

(三)改革传统封闭的旧课程观,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

芬兰高中的课程改革经验正在全球许多国家推广,其在课程设置方面秉承综合性,多样化的观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体制是由课程观决定的,有怎样的课程观就有怎样的课程体制。因此我国教育改革要实现课程体系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课程观念的现代化。从课程体制来看,具有普及功能的素质教育课程体制和具有筛选功能的“应试教育”课程体制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体制。前者“以学习者特性、社会变化和需要、学科内容为设计基础,课程组织以综合为原则”;后者“以学科结构为课程组织的原则,实行分科设计”,强调学科体制。从课程体制本身来看,我国课程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从教育观念和课程观念来看,我们这个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由于“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商”,读书为了科举应试、跳龙门、谋高宫的思想观念己根深蒂固,因此改革传统的课程观尤为困难。所以直至今日,作为

适宜“应试教育”的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在教育界和课程观念领域依然严重存在,课程即教学科目的观念似乎成为一种没有必要改革的公理。

因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制,就必须进行“课程概念再变革”,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丌放的大课程体制。

(1)摒弃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

在知识经济新背景下,为了克服学科课程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学科课程内部有关科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另一方面应加强新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树立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课都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的新观念。

(2)应当明确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应当使学生广泛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跳出学科看教学”,应避免学科的分类割裂了知识的广泛联系,造成学生认识的僵化和局限,妨碍学生知识、髓力、态度、情感的协调发展。

(四)基础教育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每个人都知道,世界已进入知识世纪,一切的竞争与价值都以知识为主,而一切知识的基础都自阅读开始。PISA报告中指出:阅读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多少未来公民具备最高的第五级阅读能力,关系到未来的国家竞争力。关系到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芬兰在PISA的成功也有赖于其学生超强的阅读能力。

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喜欢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但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悠久的阅读传统已渐渐消失。中国出版科研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表明,五年来中国国民的读书率持续走低。2003年,在识字者中只有51.7%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读1本书,这一体现国民阅读概貌的读书率比1999年下降了8.7%,其中城镇居民下降了7.8%,农村居民下降了9.6%。读刊率也从1999年的57%、2001年的49.8%下滑到2003年的46.4%。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在如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尤为重要。为此,从基础教育起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阅读首重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环境的作用。能否乐在阅读,是继续保持和

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要素。学生会不会为兴趣而阅读、喜不喜欢和别人讨论读过的书、喜不喜欢逛书店和上图书馆看书的频率高不高,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阅读习惯。而国际成人阅读能力调查发现,中学毕业后,若是长期不阅读,阅读能力仍会逐渐退化。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阅读的策略,鼓励学生对阅读抱着正面的态度,经常参与阅读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未来才能成功地终身学习。我们不妨借鉴芬兰的成功经验,改革中小学阅读课的上课方式,适当延长阅读课的时间;政府和企业、媒体连手推广读书计划,甚至送书到学校;另外倡导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孩子阅读,跟孩子经常讨论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以此来培养年轻一代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阅凄能力。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图书馆的作用功不可没。芬兰阅读能力居高不下与其拥有众多设施完备、利用率极高的图书馆是分不开的。公共图书馆在推广阅读风气,缩小城乡差距上,往往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而反观我国的图书馆现状令人担忧,据《文汇读书周报》报道,目前我国全国公共图书馆藏书仅4亿册,人均0.3册,不足0.3元,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标准: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农村的情况更不容乐观,2001年有6,97个县级图书馆没购进过一本新书,占总馆数的25.9%,2002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册,而且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旧书,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由此可见,缺乏基本的图书馆设施,哪谈的上极高的利用率?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加强图书馆建设绝对是当务之急。

英国前教育部长布朗奇(DavidBlunkett)曾说过:“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将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愿政府能够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鼓励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接受终身教育的可能。

(五)加大教育投资,减少资源浪费

1、重视教育投资

从芬兰教育成功的原因来看,大量的教育投资是促进教育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反观我国,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但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投入不够。衡量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公共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有数据显示,1985年世吴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是5.2%,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5.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4.5%,不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是2.5%,当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只占2.3%,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直至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才是4%幽1。我国2004年的教育投资居然低于二十年前的世界平均水平,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2003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总量为6208,27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3.29%,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08个和0.04个百分点,其中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要求。我们常说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说还是一句口号。就我国国情而言,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的程度远甚于其它国家;另外,国民教育质量的提升,义务教育免费,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终生学习社会的来临都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资。芬兰成功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在今天以脑力为竞争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肯为教育投资就是打开了未来成功的大门,忽略教育投资的国家,未来付出的成本将会更大。

近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GDP连年增长,2003年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可是对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的重视。4%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很可怜,但许多地区连这个数字都达不到。有些地方政府还擅自将教育拨款挪作它用。部分农村,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家长背上了沉重负担。有家长说,农村家庭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为家庭换来幸福;赌输了,就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来还债。对于贫困的农村家庭,要让孩子上大学,就得为交巨额学费四处借债,有的变卖家产,有的甚至背上民间高利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为了中国的将来,必须让更多的公民接受教育,为了让公民接受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政府一定要加大教育投资。

教育是百年大计,重视教育,就应务实。要实现小康社会,教育是关键。如果国家不加大教育投入,让教育举步维艰如何服务小康建设?如果让居民家庭为教育所累,怎样改善生活,如何谈得上实现小康?加大教育投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认为国家应该把教育当做最大的公益事业来做。经济起飞,教育先行,教育起飞,投入先行——这是芬兰成功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2、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一方面教育经费吃紧,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仅拿学生的教材来讲,在很多发达国家,都采用教材循环利用的做法。芬兰的孩子在教材刚刚拿回家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质地优良的包装纸做书皮,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也是倍加爱护。他们往往会在教材某个不妨碍使用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名字,为的就是假如后来的使用者发现书籍发生了破损可以向上追查责任,从这种细致的地方就开始树立个人信用的习惯与观念。因此,芬兰的很多教材都是经过了很多次倒手,而里面却根本没有折叠涂鸦之类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同时灌输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对于书籍负载的人类文明的敬重与维护。反观我国,目前课本的使用寿命仅有半年。大多数的学生课本在发挥完应有的作用之后,其最后的归宿不是进了废品收购站,就是被永远的压在了箱子底。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废品收购站原价20元的书只能卖几分钱。目前,我国在校学生共有2,2亿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平均使用lO册课本计算,一年就要用课本20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一方面是经费严熏不足,一方面是堂而皇之的大手大脚,有限的钱还花不到点子上,结果打了水漂。如果不注意减少浪费,中国的教育即使投资千亿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结语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梭罗曾经指出:“未来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对个人和国家而言,创造及运用知识的技术将成为竞争的关键。”然而知识的力量从何而来?当今教育,肩负着空前未有的使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我们能否在这场知识竞赛中保持竞争优势,全仰赖社会能否提供一个更优质的教育及学习环境。芬兰的教育兴国之路也向我们说明了“教育产生人才,人才催生科技,只有科技才能让国家强盛”的道理。

因此,新世纪里中国应当虚心学习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同时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振兴科技。只要坚持走这一道路,未来的中国就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接近和赶超国际一流强国,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672.html

更多阅读

许三多给我们的启示 士兵突击许三多

  这些年,我也看过象《突出重围》,《DA师》,《垂直打击》等作品,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失望大于希望,根本原因就是用一种超乎生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而又用一种游离战争的眼光去体会战争,把战争说成是儿戏,缺少对战争残酷的把握

宇宙自然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宇宙启示录的作者

人生长在宇宙自然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是受着宇宙自然天地规律对我们的影响。人是宇宙自然天地之间的人,是宇宙自然天地所产生的人,所以顺天而行则生,逆天而行则悖。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我们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对这种规律不了解,一味的按照

《钓鱼的启示》带给我们的思考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给我的启发府学五2 安子祺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叫《钓鱼的启示》。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我们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现在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父亲经过思想斗争后

声明:《芬兰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芬兰教育的启示》为网友烟雨相思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