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发音感想 粤语发音表26个字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粤语发音的规律,通过与普通话、英语等的比较指出一些不被多数人注意到的粤语发音微妙之处。涉及声母、韵母的读音,滑音现象,促音,音调的相对性等。旨在帮助粤语学习者掌握正确的粤语发音。

关键词:粤语,发音

Abstact: This article studys principlesof Cantonese pronunciation and points out something subtle which israrely noticed including the pronunciation of consonant,vowel,thephenomenon of portamento,something about cuyin and the relativityof the Cantonese tones, etc.by comparing with Mandarin Chinese andEnglish,aims to help Cantonese learners master the correctpronunciation.

Key words: Cantonese,pronunciation

引言:笔者是北方人,但请诸位先不要急着说:“你一个北方人,怎么好意思指导别人学粤语?”请听我讲下理由:我写本文并不是要介绍粤语的发音(这种介绍到处都是,我是假设读者已经对其有所了解),而是想探讨一下我自己发现的一些发音上的规律,尤其是跟普通话的区别(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粤普对应关系)。

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呢,一来对自己的母语太熟悉,发音的时候不会想这个音是怎么发的,所以往往不会注意到当中对北方人来说很微妙的东西;二来粤语人士对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了解也往往有这样那样和北方人不一样的地方,所以难以进行有效的比较。

笔者自学粤语一年,对语言学习兴趣浓厚,看过许多粤语教学方面的书籍甚至语言学书籍,自以为粤语发音没有问题,也得到了粤语人士的肯定。

正文:

先界定几个概念:

1.本文中“北方人”指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北方方言区与晋方言区的人。按这个界定,基本上除了江苏南部(吴方言)、浙江(吴方言)、福建(闽方言)、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湖南(湘方言)、广东(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广西东南部(粤方言)以及台湾(闽方言、客家方言)人以外的人都是“北方人”。

2.为了方便,本文把“以粤语为母语的人”简称“广东人”(请潮州、汕头等地、香港澳门等地以及广西南宁等地的朋友谅解。问题是,假如我简称为“广州人”,那么深圳、佛山、湛江、香港、澳门、南宁等地的朋友也会不满意)。

3.本文涉及的粤语拼音采用香港语言学会之《粤语拼音方案》。涉及声调的问题时,若数字使用汉字则表示普通话声调,若使用阿拉伯数字则表示粤语声调,如“第一声”指普通话第一声,“第1声”指粤语第一声。

4.讨论读音时,如果为加了引号的汉字,则说得是普通话的读音,如果是粗体的汉字,则说得是粤语发音,如“粤”的发音为yuè,的发音为jyut6。

5.对于拼音系统,如果为普通拉丁字母,则为粤语拼音,若为斜体拉丁字母,则为普通话拼音,若被//括起来,则为国际音标。

本文内容均为笔者个人比较思考所得,多数观点未见书中,所以可能难免有些许问题,欢迎对具体问题进行指正与讨论,但请不要扣帽子、侮辱或谩骂。

另外,本文不讨论粤语与普通话的孰优孰劣的问题,请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管好自己的嘴。

1.什么是“有区别”?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广东人认为有区别的音,而北方人不以为然,相反的情况也有。举个例子,很多广东人认为普通话第一声与第四声“区别不大”,甚至有人分不出当中的区别,而北方人往往认为粤语第2声和第5声没有区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粤语的九个声调中,不存在与普通话第四声一样的声调,同时,有的广东人在一定语气中,尤其在句末,存在把第1声说成53(音阶)调值的现象,比如:

好多

唔识听

它们可以与普通话第一声一样,也可以与普通话第四声一样(广东人可以想想是不是这样?)。因此有些广东人认为普通话第一声与第四声没有区别。

而普通话中只有第二声是上升的,当北方人听到粤语第2声和第5声的时候,觉得都是上升的调,所以觉得没有区别。

比较一下可以发现,

普通话声调的区分点主要在升降:第一声不升不降,第二声上升,第三声先降后升,第四声下降;普通话调号的写法也是根据这一点来的。

粤语声调的区分点主要在高低:第1、3、6(包括7、8、9)声都是不升不降的,但高低不同。2、5都是上升的,也是高低不同。

由此不难达到一个共识:“相同”和“不同”都是相对的,关键看区分方式。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常常用“诗,史,试,时,市,事”来学习粤语声调,因为在粤语中,它们的音调分别是1到6声,各不相同。

对于不甚了解粤语的北方人来说,si1和si3的粤语发音听起来相同,si2和si5的发音相同,甚至有人会连si4和si6也认为是相同的。

对于英国人来说,si1,si2,si3,si4,si5,si6的发音全都相同。

据说远古的腓尼基字母中,只有辅音字母而没有元音字母,那么很可能在腓尼基人听来,sa,se,so,si,su都没有区别。

所以,两个音相同不代表在各个方面都相同,只能说在以某种方式进行区分时,它们相同。这个结论很重要,后面的比较几乎都建立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否则在学粤语时常常感觉迷惑,有人说相同,有人说不同,因此难以发出正确的音。

2.关于z/c/s与j/q/x

也许广东人会告诉你,z/c/s与j/q/x没什么区别。确实,在粤语中z/c/s与j/q/x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有时读成zh/ch/sh都可以。比如“”可以读soeng,xoeng,shoeng。虽然广东人往往坚决认为广东话里没有“翘舌音”,但是有时他们确实在说,只是没有注意到而已。

大部分时候读成介于z/c/s与j/q/x之间(实际上有更学术化的拼音方案有这三个声母的写法,但是打不出来,请见谅);

在韵母以i,yu,oe开始时,声母的发音倾向于j/q/x,如:知ji1,住jyu6,张joeng1;此qi2,处qyu3,长qoeng4

在韵母为其他开口较大的韵母时,声母的发音倾向于z/c/s。

3.一些元音“真正的”发音

现在,几乎所有语言的发音都可以用拉丁字母来标注。但是同样的拉丁字母在标注不同的语言(尤其是亚洲的语言)的发音时,其发音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各中语言都有自己的发音习惯,拉丁字母在标注一种亚洲语言(方言)时,它们的读音以及拼读方式还是按这个亚洲语言(方言)发音习惯来的。这很重要,后面的例子会证实这一点。

3.1 aa和a

aa与普通话的a可以说一样,可以放心的发“啊”的音。

a往往不会单独存在,之后还有其他元音或辅音,如ai,au,am,ang,ap,at,它的发音就和“啊”有微妙的区别。我认为a的发音可以被描述成:介于国际音标/?/和/?/之间,发音短促,发音部位靠后,音质不甚饱满。

很多人喜欢粤语歌,很多北方人对粤语的初步印象可都是通过听粤语歌来的。比如我们都听过BEYOND的《海阔天空》,有的北方人也会唱。仔细听他们是怎么唱第一句“今天我……”的,就会发现,听起来像“刚”。为什么北方人对的直观印象是gang

的正确发音为gam,如果a和“啊”发音一样,gam听起来就不会那么像“刚”了吧。正因为a介于国际音标/?/和/?/之间,所以才听起来像“刚”。这可能和美式英语/?/的发音比较像,正是这个原因,美国的《韦伯词典》中把/?/和/?/都写成/?/。

e.g.cut/k?t/

courage/k?rij/

在粤语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天,我故意问一个广东的同学请入嚟(请进来)的读lai4还是lei4,不出我所料,她认为是lei4,可正确的应该是lai4。如果a和“啊”发音一样,ai和ei就不会那么像,正是因为a有点像/?/,且极短,才导致甚至连广东人偶尔都会搞错ai和ei。

同理还可以解释为什么au听起来像/?u/。

3.2 e

e与国际音标/e/发音很像,与普通话拼音的复韵母ai区别很大。虽然听起来就像“唉”,但是发e时口型较小,发音部位靠后,舌头平伸且紧张,如果非要在普通话拼音中找相似的,我觉得大概介于aiei之间(但只能说听起来像,发音部位和方式还是不一样)。如嘅的发音听起来似介于“该”和“给”之间。

同样的道理,粤语拼音ei和普通话拼音ei也不一样。粤拼ei为上面说的e逐渐滑向i(滑音的问题后面一小节会单独讨论),口型比发ei时要小,听起来似介于eii之间。如(mei5)的发音听起来似介于“美”和“米”之间。

3.3 aai、ai和ei

aai与/ai/发音相同。如(gaai1)和英文单词guy发音一样。

ai、ei上面已经具体讲过。补充一点,如果拖长音的话,注意这两个音拖得都是尾音都是i,例如,

如果把(gai1)拖长音,应该发成gaiiiiiiiiiiiiii.而不是gaaaaaaaaaaaaaai;

如果把(mei5)拖长音,应该发成meiiiiiiiiiiiiii.而不是meeeeeeeeeeeeeei。

可以听听陈奕迅的歌《七百年后》,第二段副歌之前的一句“虽则你我被每粒星唾弃,我们贫乏却去到金禧~~~~”的(hei2),eason就把i拖的老长。

3.4 ui

粤语拼音ui和普通话拼音的ui是有很大区别的。粤语的ui是u为主,渐渐滑向i,而普通话则u较短,后面跟一个ei,即这个普通话拼音虽然写成ui,但是实际上读的是wei

听陈奕迅的歌《黄金时代》时,副歌部分“你回来你不回来……”的时候,往往觉得字唱的怪怪的。这是因为广东人在读(wui)时,u发的较长,而i只是稍稍起个收尾的作用。

如果ui要拖长的话,则成了uuuuuuuui。可以听听陈奕迅《明年今日》中一句“例如学会(huuuuuui)承受失恋”。

3.5 uk/ung

在uk中,u不再是发u的音,而是发音有点像ou,即uk与/uk/发音一样(k不爆破)。如(luk6)听起来就是英文单词look(k不爆破),有点像“楼”,(kuk1)听起来就是英文单词cook(k不爆破),有点像“抠”。

ung中的u同上。

3.6ik/ing

粤语拼音i和普通话拼音i在多数情况下是一样的,但在ik和ing中,与国际音标短元音/i/一样。听起来似介于i和ei之间,发音部位靠后,发音短促。如:

夕(zik6),即(zik1),识(sik1),食(sik6)

(king4<与英文单词king发音一样>)(wing5<与英文单词wing发音一样>)

应特别注意这个ing和英语的ing是一样的,和普通话的ing不一样。如果你觉得英语的ing和普通话的ing一样,可以先看看本文第4节滑音现象。

3.7 oe

这里只是顺便说一下这个音,在普通话和英语中都没有这个音,貌似除了粤语还没有第二种语言有这个音,这个音的“奇葩”程度使足以使非粤语人士抓狂。英国人大概就是对这个音无语了,才只好把香港(hoeng1gong2)叫做Hongkong。

笔者一开始也不能准确的发这个音,后来经过仔细琢磨,终于找到了要领。我的经验是一开始可以分两步来,第一步撅嘴,嘴是张开的,嘴唇是圆形的,第二部用尽可能靠后的部位发/?:/,这样就可以发出正确的oe。

4.粤语的滑音现象

学英语时都知道英语的拼读方式和汉语拼音不同,这是因为英语双元音有明显的滑动过程,而普通话没有。举个简单的例子,

请出声读:an

我们先假设这是一个英语单词,它的发音为/?n/,你在读它的时候,是不是先发/?/,然后逐渐滑向/n/,如果拖长的话可以把/?/发长一点,也可以把/n/发长一点?(如果你不是这样发的,那么也恭喜你,你终于找道你的pronunciation和英美人士的差距在哪了。)

我们再假设这是一个普通话的拼音,它的读音同“安”,你在读它的时候有向英语一样先发一个音再滑向另一个音吗?没有!它就那么简单,一个音,安,纯粹的,贯穿始终的,拖得再长还是“安”。在普通话拼音中,an已经不可再分。

粤语和英语一样,都有明显的滑动过程。怎么样,是不是找到你的粤语发音的问题了?

举个例子,“单”这个字,粤语拼音daan1,普通话dān,由于aa和普通话的a发音相同,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单”这个字的粤语发音和普通话发音一样呢?这个问题我问过广东人,他认为一样,这是因为他并不知道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不存在明显的滑动过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广东人的普通话听起来和我们不太一样)。事实上,广东人是这么拼的,d-aa-n(d滑向aa再滑向n,三个部分都听得清清楚楚,与国际音标/da:n/一样),而北方人是d-anan不可再分)。
有听力较敏感的北方人或许会觉得粤语单的发音有点像“当”,这时候便会觉得单的发音时而向“单”,时而有像“当”,像蒙娜丽莎的微笑般无法捕捉。这是因为他直观地听出了aa-n(/a:n/),和an的区别,觉得aa-n(/a:n/)在anang之间飘忽不定。其实如果你的英式英语发音标准的话,这个现象不难解释,正如,

为什么can’t/ka:nt/听起来像“康特”,

为什么dance/da:ns/听起来像“当斯”。

他们确实有点像,但不一样。

同理,

ang不读“昂”,而是从a逐渐滑向ng(/a?/);

ong不读“翁”,而是从o逐渐滑向ng(/??/);

ung不读“翁”,而是从u逐渐滑向ng(/u?/)

……

复韵母也是从前面一个滑向后面一个。

你有没有看过陈奕迅2007年的Moving onstage演唱会?第二首歌《信心花舍》第二段副歌有一句“为你愿拖着沿路飞舞”,这个mou5字被拖了好长,但你听Eason拖得是ou(欧)吗?不是,而是u,这是因为ou这个复韵母在发音时是从o滑向u,而不是一个单元音。

基于上面的论证,我们可以知道,

1.粤语和普通话在发音上有本质的不同。粤语和普通话基本上不会有发音上的相同的音节(除了像daa,di这样“声母+单韵母”以韵母结尾,且这个韵母和某个普通话的韵母发音一样的音节)。

2.粤语和英语在发音上有很大的相似性。除了都存在 明显的滑动过程、元音的发音相似(a和/?/,e和/e/,uk和/uk/,etc.)之外,有研究表明粤语的清辅音持续时间与英语相当。入声的存在也增大了二者的相似性。

在我们的英语教育中,常常忌讳用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因为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几乎不可能和英文单词的发音完全相同。不过现在想想,广东人用粤语标注一些英语发音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一点从个别地名、人名的国粤语不同翻译就可看出。英国著名足球明星Beckham,普通话翻译成贝克汉姆(beikehanmu),已经和英文发音很接近了,但是粤语翻译为碧咸(bikhaam),发音与原文的接近程度大大提高。

同时学粤语的时候可以与英语类比,体会二者发音方式的相似性,可以使你的粤语发音更像广东人。

5.促音(入声)

促音可能也是北方人学粤语时的又一个问题,但不算很难,只要有这个意识,往往可以较快掌握。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促音的一些有趣现象,可能会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促音可以分为三种类型:p尾,t尾,k尾。它们在发音时使整个字发音短促,塞住前面的韵母,理论上并不爆破。

但是实际上,就我所听,p尾往往有轻微的爆破。大家听陈奕迅的歌《富士山下》,有一句“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其中(zip3),p尾爆破;陈奕迅的歌《Cringin theparty》有一句“在接下来就要收拾了”的(sap6),p尾爆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发p的音时必须闭嘴,但说后面的字时又要把最张开,因此自然会产生爆破。

t尾没什么特殊的,不爆破,但嘴巴一定要作出发t音的动作。

k尾往往是微弱的,甚至有时会忽略。举例:我问过一个广东同学,“”怎么读,她读ke6,但查粤语词典发现实际上应该是kek6,后来我告诉她,她表示很惊讶。我又问她“”怎么读,她说se3,实际上应为sek3。可见广东人常常忽略ek的k尾。

同样,我常常听到学hok6,客haak3,曲kuk1,觉gok3……的k尾常常被省略。广东人可以想一下,你在说唔使客气时,有k尾吗?
粤语发音感想 粤语发音表26个字母
陈奕迅的歌《防不胜防》中有一句“家中有这一个访客”的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也许这刻你仍然尚未发觉”的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

陈奕迅的歌《Cring in theparty》中有一句“哭崩排队舞曲”的没有k尾,而且被拉了好长。

再看陈奕迅的歌《信心花舍》,第二段副歌后的一段:

信心花舍特殊为你开铺(pou)

谁经过你面前都知道(dou)

长夜清早梅兰菊竹(zug)

甚至自己都可送到(dou)

第一二四句都是ou韵,而第三句是ug。陈奕迅在演唱时,(zug)的k尾没有了,u拉了老长,听起来就像ou,于是四句都押韵了。

但是ik中的k尾一般不会被省略。

6.粤语音调的相对性

前面提到过粤语的声调区分点主要在高低,而高低是相对的,所以我在听时发现粤语的音调其实不是完全绝对的。

比如说,我们知道第3声是中等高度的平调,可用音阶来表示为33。可是,请问33是多高?只有有绝对音感的人才能告诉你。广东人难道天生都有绝对音感?学粤语时难道旁边都要放一台钢琴?当然不可能。

我们确定第3声的高度时其实是这样的:第3声比第1声(55)低,比第6声(22)高,如果把第3声的字放在一个句子当中,只要把它和它前后字的相对高度说对,它就是对的。同理也可以把其他声调弄对。

如:意思yi3si1,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低些就可以了;

意义yi3yi6,第一个字比第二个字高些就可以了;

注意zyu3yi3,两个字一样高就行了。

不必管意yi3到底有多高。

举个稍微极端的例子:

听日teng1jat6和琴日kam4jat6的“”字的调,是不是在听日中听起来低,而琴日中听起来高?这是因为听是第1声(很高,55),为了找对的相对关系,必须把读的很低。而在琴日中,是第4声(很低,21),为了找对的相对关系,必须把稍稍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个听起来会有点不一样高。

另外,在记忆粤语音调时有个小方法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就是粤语歌往往是不改字原来的声调的。现在才知道这好像和“倚声填词”有关,是“词”这种文体的写作传统,可能是由于北方话音调较少,国语词无法保存这种传统。

转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720.html

更多阅读

解读郑国霖26个关键字母转自郑国霖吧 26个字母

Amiable亲切的锅子为什么要把这个词放在第一的位置,主要是因为这是你见到他的时候的第一感觉--一位亲切的大哥。无论是去探班的小米还是去片场遇到他,合影签名郑国霖总是很爽快,初次见他的小米总是很紧张,他总能打破沉静说很多有意思的

26个字母及音标 26个字母的音标怎么读

2 英语字母中有一些含有共同的元音音素,如:1)含元音音素[ei]字母: Aa Hh Jj Kk音标: [ei] [eit∫] [dZei] [kei]2) 含元音音素[i:]字母: Bb Cc Dd Ee Gg Pp Tt Vv音标: [bi:] [si:] [di:] [i:] [dZi:] [pi:] [ti:] [vi:]3) 含元

声明:《粤语发音感想 粤语发音表26个字母》为网友白满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