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新概念与四大文化分类 人际风格的四大分类

---访当代中国菜研发先行者——亚洲厨王孔祥道大师

作者: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网主编助理郝江华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经济部主任叶志刚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不仅味美、形美、丰富多彩,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就有了“烹饪王国”这样的美誉。中国菜系的划分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饮食文化特色,传统的八大菜系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菜系之间相互区别,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最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随着全球化,地球村时代的到来,生活在地球不同纬度和风俗环境下的人们交流交往更加频繁,饮食口味的变化由此产生;而今的中国菜系早以形成八大融合、十大改进、中西合璧惟符合客户口味为上的融合型菜;传统八大菜系的分法在当今社会已经概念模糊,不符实际。

记者怀着对中国菜重新定位分类的探究,深度采访了中国当代菜品研究先行者,中华伊尹食文化研究会会长,亚洲厨王孔祥道大师,孔大师结合当今社会中国菜之现状,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理念与菜品实际相结合,重新定位了中国菜的概念,拨乱反正。使我脑中本凌乱的菜系分类豁然开朗,对中国菜系分类有了“划时代”的感觉。



一、传统菜系的形成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中国传统八大菜系是怎样形成的?

孔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的国家。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南北风味;到了唐代,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高椅大桌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分餐制的进餐方式,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共餐制,促进了我国烹饪事业的飞速发展;到了清代初期,鲁菜(北方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已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地方菜,此时称“四大菜系”;随着饮食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地方菜愈显其他独有特色而自成派系,这样,到了清末时期,加入浙、闽、湘、徽地方菜成为“八大菜系”,以后再增京、沪便有“十大菜系”之说。实际上我国有多达数万种的各地风味菜和风味小吃,各地方风味菜中著名的又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协调统一。这些名菜大都有其各自发展的历史,不仅体现了精湛的传统技艺,还有种种优美动人的传说或典故,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传统中国菜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特定地域的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以及古代落后生产力和排外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物原料的不同、口味不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不同、心理和生理的排外性等产生了传统中国八大菜系的分类,这是特定历史阶段中国餐饮文化发展的结果,是无数餐饮前辈总结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餐饮得以向世界传播,获得“烹饪王国”赞誉的最好证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334.html

更多阅读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与鞑靼文化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内有无穷宝藏,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给养。中华文化之光,像繁星一样充满天地。如中华文化中的孔子,充满人性和哲理,为万世道德典范;老子,指出天人合一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什么是新词新语

一、教材分析:《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的“梳理探究”专题部分的教学内容。它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贯彻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念。它的教学,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

青少年版新概念与新概念 新概念英语青少年版1b

有四个家长在论坛里倒背如流新概念的帖子上问起过青少年版新概念的事情。因为我没有看过这个教材,就没有很仔细地回帖。结果,眼睛犀利的兰妈,来论坛一逛就发现问题了。兰妈发话了:“YY老师:请你解答一下“新概念青少年版”是什么书?很多

重庆的码头与“码头文化” 重庆袍哥码头老火锅

重庆的码头与“码头文化”还记得儿时的一句口头语——操码头嗦!?重庆是江城,历史上就以码头众多而闻名于世。但人们口头的“码头”,不仅是指以物理形态存在于世间的各个江岸客、货运码头,还特指各色人等赖以生存的“江湖”。操码头,意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如何打造强势的主流的专业文化?

     所谓专业文化,是指人们对待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态度,以及体现这种态度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及相关活动。人们常用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这种态度,以至于误将这些当作专业文化本身。无论宣传工作做得多么好,都只是其外在形式而

声明:《中国菜新概念与四大文化分类 人际风格的四大分类》为网友一个人过真实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