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倜傥廊庙才”_梅柳2012 夜来风雨声 梅柳渡江

“少年倜傥廊庙才”

——读史札记之十五

毛泽东曾经写过一首《七律·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在这首诗里,毛泽东对贾谊作了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是“少年倜傥”的“廊庙”之才,其政论文章抵得“雄兵百万”,其改革见识光照华国。同时对贾谊才高招忌,不得重用,最终英年早逝愤懑不平,痛惜不已。

贾谊是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他18岁时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20岁时,由于他的老师的推荐。得到汉文帝的召见,并被立为当时最年轻的博士。他才华横溢而又直言敢谏,开始很为汉文帝所赏识,想把他破格升擢为公卿,但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他们参奏说:这个从洛阳来的人,年纪轻轻的,就想专权,把各种事情都搞乱了。文帝为谗言所惑,不仅没有提拔他,反而将他贬谪为长沙王的太傅。被贬到长沙后,他常常独自面对奔流不息的湘水,怀想因遭谗被贬最终投江自尽的屈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后来,又触景生情,写下了在不胜伤感中聊以自慰的《鵩鸟赋》。汉文帝七年,文帝初步恢复了对他的信任,召其回朝,拜他为自己最喜爱的幼子梁怀王的太傅。但对贾谊来说,当时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职务升降,而是国家的政治形势。其时,西汉王朝面临着两个矛盾,并且逐渐激化和尖锐:一是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二是汉王朝与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的矛盾。贾谊透过表面稳定的政治局势,看到了其中潜伏着的严重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文帝上疏,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元前173年他从长沙回长安后所上的《治安策》(也称《陈政事疏》)。这篇奏疏被毛泽东称赞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汉文帝十一年,梁怀王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自责“为傅无状”,悲伤不已,短短一年多便抑郁而亡,年仅33岁。毛泽东对此甚感痛惜。他在另一首题为《贾谊》的“七绝”中曾写道“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谊不仅是个历史上罕见的青年政治家,而且是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和超拔的文学家。据《汉书·艺文志》著录,贾谊的著作有《贾子》58篇,赋7篇。但大部分已经亡失,只剩下存见于《史记》的二赋二文。即《吊屈原赋》、《鹏鸟赋》、《治安策》和《过秦论》。其主要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集中反映在《治安策》和《过秦论》中。《治安策》是贾谊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久安提出的政治谋略。《过秦论》则是他总结秦朝覆灭的经验教训,为汉文帝改革政治,克服社会弊端提供借鉴的杰作。贾谊的政论文章胸怀全局,高屋建瓴,目光远大,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而又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鲁迅先生曾赞誉这些文章“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

“大跃进”时期,毛泽东曾写信给他的秘书田家英,建议他读一读班固写的《贾谊传》和贾谊写的《治安策》,并提议推荐给陈伯达、胡乔木看看。他的目的在于鼓励在自己身边工作的人向历史上年轻有为的贾谊学习,解放思想,勇于作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建议,认真读一读老人家推荐的这几篇文章,不也是一件很有教益的事情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570.html

更多阅读

叫声猪头我爱你_梅菲斯特 梅菲斯特

他,高高的,白白的,瘦瘦的,工夫又好,又能下厨,他叫卓远之,他是我的梦中情人.我相信,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他符合我的远之的标准.我在等他,等到他之后,我希望和他完成属于我们俩的爱情.我希望做一个平凡的女子,一

古风其十 李白齐有倜傥生赏析 李白古风其三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

声明:《“少年倜傥廊庙才”_梅柳2012 夜来风雨声 梅柳渡江》为网友千万样野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