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酒令与李纹的命运 薛蟠酒令

“女儿悲、愁、喜、乐”酒令(一)薛蟠酒令

http://www.openow.net/details/e13315.html

李溪平 在 25-Sep-2008 21:55 发表于 细品红楼

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

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 x x 往里戳。

在这五支令中,薛蟠的这支令,是最重要的。它在曹雪芹先生所构思的红楼梦一书的书脉中,有着承前启后的担纲作用。有人说,曹雪芹先生写这支令是为了刻画薛蟠的愚昧无知。其实曹雪芹先生在其它的段落中,早已将薛蟠的蠢、愚、狠刻画的入木三分,大可不必在此用无聊的语言画一蛇足。之所以在此处用无聊的语言写此一令,曹雪芹先生真是迫不得已,其心之苦,焉是寻常之人所能体会到的。

薛蟠的这支酒令,同样是说自己的内眷的。看令"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此令的头两句是写薛蟠元配夫人夏金桂的。夏金桂的谐音就是"嫁今龟",而"今龟"无疑是个"活王八"。红楼梦书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这一回中薛大奶奶夏金桂伙同丫鬟宝蟮已经把家闹的翻了天了,薛蟠已经没法再在家中呆下去了,马上就得以做买卖为由,外出躲清静。八十一回起,就要紧针密线的了结薛家在贾府中的事,这起头就起在薛蟠、夏金桂二人的身上。薛蟠外出,夏金桂耐不得寂寞,苟且之事在所难免,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因为高兰墅老先生都看的出来,这是一条明线。"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专说夏金桂红杏出墙的事。第二句是承接第一句的"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男人是乌龟是起因,撺出大马猴是结果。大马猴是中国民间俗语,形容淘气的小孩子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得安静,丈夫外出做生意,长期不在家,女人在家中被搞的肚子大了,不但肚子大了,足十月,在绣房中生了个小孩子,这也实在是够夏金桂愁的了。薛家发生了这样的丑事,还能继续在亲戚家中住么?薛蟠被戴了绿帽子,老婆他还能接着要么?那答案都是肯定了的。女儿悲、女儿愁两句,结束了薛蟠第一任夫人夏金桂的故事,同时也完结了薛家在京城、在荣府的客居生活。第三句"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一转,就转到了几年以后,几千里之外的岭南。说的是薛蟠的新开端、新生活,说他又娶了第二任夫人的故事。薛蟠元配夫人红杏出墙,闹的沸沸扬扬,惹的众人耻笑,就连歌妓云儿都笑道:"下两句越发难说了,我替你说罢。"它的潜台词是说,看这薛蟠的过去和现在,推测他的将来也好不到那去。第一任夫人就给他戴了顶绿帽子,再往后娶的未必能赶得上第一任夫人。然而薛大傻子偏偏不服劲,对这未来颇有信心,因此薛蟠道:"胡说,当真我就没好的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外文再也没有此种力量,这是双关语,表面看是薛蟠遣词造句的功力,实则隐着他未来的婚事,薛蟠真是福将,阴错阳差真让这薛蟠得了好的。第二任夫人,那是品貌端庄,性情贤雅的才女——李纹。因此所有人听了,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韵?"这是对李纹嫁薛蟠"鲜花插在牛粪上"的这桩婚姻,初听到时的一种惊讶与怀疑。为了打消这种怀疑,做实这桩婚姻事,曹雪芹先生迫不得已,写下了第四句"女儿乐,......"。曹雪芹先生是位社会阅历极丰的人,对人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是极有心得的,才子、佳人、王八、绿豆,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造化弄人,常常是"乱点鸳鸯谱"。人们为表诉心中对理想婚姻的向往,派生出"连理枝"、"比目鱼"的故事,孔雀东南飞诗,钗头凤词,林林种种,千百年来,真是主题陈旧而故事常新。

下面是唱曲,这曲仅让薛蟠唱了两句,因为两句足矣,多了太浪费。"一个蚊子哼哼哼。"这个蚊子就是薛蟠的第二任夫人李纹,李纹的小名就叫纹子。老话说,"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李纹既然嫁与薛蟠做老婆,就得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薛蟠的蠢、俗、狠。几年之后,贤雅、端庄已荡然无存,这才女的才学也被无情的岁月缓慢但决不停息的吞食掉了,光秃秃的仅剩个"女"字了。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时的李纹,"哼"字真是形神兼备,妙的很了。"二个苍蝇,嗡嗡嗡",是形容薛蟠两个不成器的儿子,每日追腥逐臭。曹雪芹先生懒得多说,就给他们送了个"嗡"字,就给打发了。至此,薛蟠的令完了。恐怕诸位读者心中疑虑重重,要有疑问" 你单凭一句'洞房花烛朝慵起'的雅韵,一句'一个蚊子哼哼哼'的俗曲,就把才女李纹与薛蹒捏到了一块,真是异想天开,有谁相信。"

其实曹雪芹先生写书并不那么简单,单一个酒令就把事给完结了。笔者也不那么笨,凭此一令乱下断言,实在是二十八回薛蟠酒令在前呼,五十回李纹诗在后应。一令一诗,有如隔山对歌,声满空谷,余音袅袅,经久不息。有人要说了,"你净唬人,五十回李纹诗谁没读过,那与薛蟠有啥关系?我怎么没看出来?"世事茫茫难预料,如果谁都能看出来,那"红楼梦"还有什么意思?那曹雪芹先生所写还能叫神来之笔吗?

五十回李纹诗,五十回芦雪广联句后,又作了四首诗,那就是红、梅、花、红梅花。这四首诗讲究极大,首先这四首诗是"一家",它是两明两暗一家亲,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共同聚到"红梅花"下,焉能不是一家之人。两明是邢岫烟与薛宝琴,邢岫烟是薛蝌的未婚妻,在八十回书中已写的明明白白,宝琴未来的亲嫂子;两暗就是李纹与宝二爷,李纹将来是薛蟠的续弦夫人,宝二爷将来是薛宝钗的丈夫;一位是未来的大舅嫂,一位是未来的小姑子的丈夫。这四位将来要有一段一个桌子吃饭,一个锅里抡马勺的经历。再看红、梅、花是三女性,红梅花是一男性,泾渭分明,男女有别。这一男性先丢在外,单看三女性,这是两妯娌,一个小姑子。邢岫烟占红,李纹占梅,薛宝琴占花,这排列的也相当有讲究,因为本文是说李纹的,别人就不多说了。红、梅、花,李纹得"梅",占"中",那是李纹将来要做薛家掌家的大奶奶,这中心地位是当仁不让的了。而得"梅"字,是"梅子"酸心,李纹嫁薛蟠,才女配蠢货又怎能不酸心?再说这诗,日本人在形容机巧的时候有句话叫"一石二鸟"。曹雪芹先生的诗"一石二鸟"远远不够,常常都是"一石三鸟",就是说曹雪芹先生的诗蕴藏甚是深奥,往往都是有三层意思浓缩在诗中。李纹咏红梅花得"梅"字,从咏物诗角度说,把红梅花描绘的活灵活现,在历代的咏梅诗中,也可说是上乘之作,但这仅仅是曹雪芹先生用来掩人耳目的。它的第二层意思是隐家事,咏物与隐家都与本文无关,敬请诸位自己推敲。此文单说第三层意思,自我身世的感叹。先看诗,咏红梅花得"梅"字,李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慢疑猜。"

满族人的风俗是贵白而贱红的,也就是说,以白色象征高贵、典雅;以红色象征低贱、庸俗,这好像正与我们现代人的观念相反。贵白贱红之说,是研究满文化的民俗专家的论断,并非笔者在此瞎掰。诗的第一句开宗明义," 白梅懒赋赋红梅"。这时的薛家已从皇商的高贵位子上掉了下来,为了避难,遑遑然地逃到了岭南,成了躲起来的一家土财主。这一白、一红寓意深刻,由于宁、荣两府的倒台,多米诺骨牌连锁震荡,薛家为避祸而举家迁徙,一路难逃,心惊肉跳的终于到岭南有了落脚之地,安顿下来后的第一件喜事,就是薛蟠与李纹的婚事,薛家当然要喜滋滋的"逞艳先迎"了。这对薛家是喜事,但李纹恐怕要乐不起来,这一个"碎"字恐怕就是李纹当时的心态,几多不如意、几多伤感、几许惆怅、几许无奈。"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才女李纹嫁薛蟠是满心的委屈,心中不乐意,冷若冰霜之面如在眼前,心中的悲苦"料不啼清泪,常啼血"。冻脸之上常挂血泪,真是哀大莫过心死,心成死灰,波澜不起,何恨之有?短短一联,就把李纹婚姻的不如意和盘托出。"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李纹之所以能到岭南,嫁薛蟠,起因在"七艳南飞"。薛家因种种原因,不能再在荣府客居,借着探春海外和亲的机会举家南返,回石头城自己家。李婶娘带李纹、李绮与之结伴同行。薛家回到石头城后,薛姨妈以主人身份盛情挽留李氏母女小住几日,盛情难却,客随主便,小住几日也是常情。不料这其间贾府祸事迭起,株连甚广。石头城薛家是贾府众亲友中知道消息最早、最详细的一家,那是"金风未动蝉先觉",发觉不妙立刻处理家产,带着细软举家南逃。李氏母女,寡妇带着两个小姐,哪能经此大事,早已六神无主,张荒失措,稀里糊涂的随着薛家一道南逃。逃至岭南,人生地不熟,寡妇、孤儿寄人篱下,这本来是"国子监祭酒"族人之后,到此牺牺惶惶、形格势禁,李纹无奈嫁与薛蟠,从国子监祭酒家的千金小姐,终于成了已脱化成乡间土财主的薛蟠的第二任夫人。这一句"误吞丹药移真骨"含有几多的辛酸,几多的切肤之痛。嫁与薛蟠后,相夫教子,掌家管物,每日繁琐之事层出不穷,所接之人俗不可耐,日积月累就被锤炼成凶悍、泼辣的管家婆了。那温文尔雅、能诗能文的淑女形象,已被无情的岁月剥蚀的精光殆尽。"偷下瑶池换旧胎"说的是何等贴切,这一"移真骨"一"换旧胎"真是从灵到肉,从里到外都完全变样了。无情的岁月,无情的生存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无声无息的完成了对人的改造。惊回首,怎能不令人感慨万端。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慢疑猜。"这结尾一联,说的是下一代的事了。由于宁、荣两府的势败,食尽鸟投林,族人散落在大江南北。十几年过去了,时过境迁,离乱、流放、充官、伤痕、仇恨、悲痛......。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它使人们淡忘过去,经过了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散落在各地的各支、各脉都各显生机,当年的年轻人如今以步入中年,新的一代枝繁叶茂,蓬蓬勃勃,他们是全新的,上辈人的恩、怨、情、仇对他们来说是太远了,那是故事里的事。政治的松动,经济的宽裕,人们就要想起了亲情。历经了十几年的失散,就要经过各种渠道加以勾通,知道了住处就要往来,当小辈们成群结伴的千里迢迢来到岭南,看望这位从上一辈人口中传的神乎其神的温文尔雅,能诗能文的大才女,心中极为景仰的薛家大奶奶——李纹。见面后就要大失所望,大有"逛景不如听景"之慨。温文尔雅一点没感觉到,代之而来的是世俗的精悍;诗也没了,文也没了,满口的世俗家长里短。如此大的落差,小辈们大跌眼睛,是老辈们夸大其词,还是从根本上就传错了?满怀的狐疑,纷纷的猜测,那是在所难免的了。然而当年的李纹,家学渊深,大家闺秀,高贵典雅,才思敏捷,文才斐然,可用"瑶台玉人"四字相比,都是千真万确的。"寄言蜂蝶慢疑猜",小辈们,你们还太嫩了,还不知道岁月是什么。

薛蟠酒令与李纹的命运 薛蟠酒令
如此,前薛蟠酒令后李纹诗对看,大有"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的妙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9352.html

更多阅读

何 新: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 何英越剧

共和国历史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何 新(原载何新著《孤独与挑战——我的奋斗与思索》(第一卷))战争与革命我出生的年代,是新中国诞生的年代,共和国在我出生日之前84天成立。因此,我生命的全部成长历程,生活的全部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磨难,天命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声明:《薛蟠酒令与李纹的命运 薛蟠酒令》为网友静绾青丝待君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