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镜头 秋天的怀念名校课堂

“好好儿活”下的层层“怀念”

安徽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吴银乐

“不好好儿活”

师:生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身体无论是健康还是残疾,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一句话告诉所有人应该这样生活­——

生:(齐答)“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儿活”呢?

生:(齐答)因为作者“不好好儿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开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直接点出“我”“不好好儿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生:“大雁南飞”、“甜美的歌声”这些美好的事物原本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而文中“北归的雁阵”却让作者把玻璃砸碎,“甜美的歌声”让作者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因为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作者看来都是跟他过不去。

生:还有,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当他听到“走走”这个词的反应是:“不,我不去!”并且“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因为双腿残疾,不能“走了”,所以作者歇斯底里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是瘫痪让作者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要我“好好儿活”

师:是的,这些“暴怒无常”的行为都表明瘫痪后的作者的确“不好好儿活”。21岁,正值青春年华,却横遭不幸,其悲伤、痛苦,可想而知,行为上的偏激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的心情怎样,母亲又是怎样想方设法让儿子“好好儿活”的呢?

生: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落叶是生命终点的象征,作者看着窗外的落叶自然会联想到自己,从而心生悲凉,而这样一个细节,被母亲看到了,母亲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作者的视线,这个“挡”字用得“触目惊心”,母亲是想在生活中尽量不让儿子看到“不好”的事物以免儿子“触景生情”。

生:而母亲两次说“北海的花儿开了”,要带儿子去看看,则是想带儿子出去散散心,看看美丽的花儿,母亲觉得儿子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以后,心情也许会好些。

生:当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儿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就像小孩儿得到父母极大的奖励后的表现一样,甚至回忆起以前的事情“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连作者最忌讳的“跑着,一脚踩扁一个”也说了,这是一个人高兴到极点时的自然表现。可是“她忽然不说了”,此时母亲意识到在瘫痪的儿子面前不该提这些词语,于是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像一个犯了重大错误的孩子一样。不过这时的作者并没有“暴怒”,这也表明母亲的确做对了。

师: 母亲的做法,首先是不让儿子看令人伤心的事物,其次是想方设法让儿子接触美好事物,从而慢慢的让儿子能“好好儿活”。这样的母亲是睿智的。

“我”要好好儿活!

师:在秋天,母亲伴随着“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离去了,这成了作者心中永远的痛。母亲就这样带着一份牵挂一份“遗憾”离开了,从全文来看这一份“遗憾”是真正的“遗憾”吗?

生:(齐答)不是,因为作者终于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好好儿活”了。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你看,“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能走出封闭的家门,就是要好好活。

:作者描写菊花的色彩,“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这就暗示了生活的美好感受。

生:还有,“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里更是表达了要好好活的决心。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读读结尾,好好感受这秋风中开得灿烂的菊花,好好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江苏省睢宁县南门中学王俊章

“老师,作者在语言描写中为什么总是使用省略号呢?”课堂上,一学生这样问我。于是,我让大家找出“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一句,反复朗读,并思考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要坚强地活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镜头 秋天的怀念名校课堂

生:病痛并不可怕,挺一挺就过去了。别怕!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

生:儿子,你不要难过!你虽然不能走路,但你还有妈妈,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生:妈就是你的腿,你想上哪儿,妈就带你去哪儿。

师:我们读出了母亲的心声。假如用你刚才想到的语句替换省略号,好不好呢?

生:不好,内容过于简单,不如省略号能表达母亲对我的关心,也不能像省略号一样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

生:不如省略号更能真实地表现出母亲劝慰儿子时忍受着内心的悲伤与身体的疼痛以致无法继续说下去的情景,体现不出母亲说话时悲伤的程度。

师:将省略号换成感叹号,好不好呢?

生:此刻,母亲说话是强忍内心的悲痛,一定会尽量用温柔的语言宽慰儿子。感叹号表达的是强烈感情,就体现不出母亲慈祥的特点。

师:能不能改为句号呢?

生:不能。母亲说话时,内心充满着悲伤,但对儿子又充满无限的期盼。如果改为句号,就无法表达母亲内心的复杂情感,也无法体现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呵护的真挚情怀。

师:从省略号中,我们读出母亲未尽的心声,读出母亲真挚的情感。一个省略号,表达出母亲强烈的舔犊之情,让人感动着母亲情怀的真挚;一个省略号,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思念之情,让人领悟着作者情感的沉重;一个省略号,凝聚着作者的写作智慧与匠心,让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另外三处省略号,你又读出了什么呢?

生:“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省略号表明母亲说话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会伤害儿子自尊心而戛然而止的情景。母亲停止说话,是想消除刚才的话语带给我的不愉快。

生:母亲回忆我儿时的情景,内心充满甜蜜,忽然想到儿子的腿已经瘫痪,怕儿子伤心而不说话,表明母亲非常在乎我,非常爱我。

生:母亲是怕我想起往事而伤心,会又发脾气而不去看花。此时,母亲内心很后悔,对自己不当的语言深深自责。

生:母亲内心有点惶恐,又有点痛苦与无奈,想安慰我,但又怕再次伤害我,所以不再说话。

生:母亲因“我”勉强同意出游而高兴,以致犯了“忌讳”而突然停止说话。母亲的“敏感”,真切地再现出她的心里时时都在关爱着自己的儿子。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省略号真切地显示出母亲身体过度虚弱,呼吸十分艰难而只说出半句话,就昏迷过去的情景。

生:病危的母亲心里想着的还是儿子和女儿,而全然忘记自己的病痛,表明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

生:我认为省略号表明母亲昏迷过去,与前文“她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相照应。

生:可以看出母亲的一生非常艰难,内心充满无限的牵挂,儿子瘫痪、女儿还小,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生:“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省略的内容是“妈妈,请原谅我以前的不懂事。我一定会坚强地活下去,不会被困难打倒!一定会照顾好妹妹!”

生:生活的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战胜自我,生活就会像眼前的菊花一样“开得烂漫”!

生:省略号表明母亲去世后,“我”走出心理的阴影,抚平了心灵的创伤,领会了母亲话语的意义和分量,显示出“我”的成长。

师:原来,省略号隐含着这么多的秘密。“秋天的怀念”在省略号中摇曳多姿。省略号,流露着妈妈对儿女的呵护真情;寄托着作者对妈妈的思念深情。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字、词、句、章的品味领会文本的意蕴,也可借助对标点符号的揣摩进一步领会语句的内涵。今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让标点符号为我们的作文增添一分内涵与魅力。

从“悲春”到“怀秋”

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陈东生

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

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

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是想让儿子感受到菊花傲霜凌寒的生命力,“好好儿活”。如果“花儿”不是菊花,就不扣题了。

生:老师,我认为母亲第一次央求看的“花儿”是“春花”,何以见得呢?母亲央求“我”看“花儿”的缘由是“我”因病“暴怒无常”,文章中有“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的句子,大雁北归不就暗示大地回春吗?

生:还有,“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一句让我仿佛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的“都”字表明“花儿”的种类繁多。

师:看,两位同学从文中的两处细节上,品出此“花儿”非“菊花”。看来,以“看菊”为线索的说法真的欠准确。学习就要这样,于不疑处生疑,方为进矣。下面我们再来读读第一段,看看能否从中再提出什么疑问来。

生: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作者开头却极力渲染自己的“悲春”情绪,这与春天的美好是不是格格不入呢?是不是不够切题呢?

生: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写实的,现实就是这样,与季节无关。

生:这是故意以春景衬悲情吧?

师:的确,作者打破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俗套,营造出一种“悲春”情调,以春季的美景衬托瘫痪的悲情,更见悲凉,更有张力,更能感染人。大家再品读品读。

生:我的疑问是,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文中能体现出“怀秋”的只有最后一段,如何理解段中对菊花的描写?前文与“怀秋”又有什么关系?

生:所谓“秋天的怀念”就是怀念母亲吧?作者之所以采取到北海看菊的方式怀念母亲,是因为母亲生前爱花,并多次央求“我”看花,而“我”看菊就是告慰母亲,自己从悲观中走出,坚强起来。

生:此处盛开的菊花是多彩人生的展现和人性坚强的象征,从中,我仿佛看到作者坚定了要“好好儿活”“生如菊花之烂漫”的信念。

生:我从作者对菊花烂漫的描写中,还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爱花的母亲仿佛化作了菊花仙子,正在花中笑呢。

师:你们太有诗意了。再读读前面的内容,与“怀秋”有关系吗?

生:前文写“怀秋”的原因,那就是母亲的挚爱使“我”从“悲春”突围而出。

师:好一个“突围而出”,能否说具体些?

生:看落叶没有摔砸东西,母亲说错话也不再敏感。

生:我有不同看法。不再摔砸一是因为母亲的“挡”,二是“我”只是暂时平静,从平静到暴躁有个过程,就如开头写的“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一样,不会一“望”就砸的。

生:我还是认为作者在重病母亲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的精神感召下,在母亲的百般呵护下,情绪平静了。联系他去世时的表现,我觉得他看落叶恐怕在想“死如落叶之静美”。

生:我觉得作者的情绪不仅平静了,而且“喜秋”了。

师:喜秋?新鲜!怎么讲?

生:我是从“母亲也笑了”中的“也”字上推测出来的,因为只有“我笑了”在先,才应该有母亲的“也笑”。

生(读“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请注意,用了问号和叹号,很明显是在责怪母亲,表现得很不耐烦,哪里有“笑”?

生:虽然如此,但和“悲春”时的声色俱厉是大不同的,充其量是对母亲“赶紧准备准备”的嗔怪,嗔怪时面含微笑,敏感的母亲捕捉到了,所以“也笑了”。

生:作者的“喜”也可以从其语言中感受到。比如“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等句。

生:从母亲的言行也可以间接地看出来。第一段中母亲表现得小心翼翼,而此时轻松了,甚至有些“放肆”起来。很明显是“喜儿子所喜”。

生:我们与前文的母子对话比较阅读也可以发现作者的心态已变得“喜秋”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理越辩越明。看来,本文线索的“看菊说”不如改为“悲春——喜秋——怀秋”的“情感变化说”啊。

写,是读的延伸

江苏省泗洪县教育局教研室 范晓红

《秋天的怀念》教学即近尾声。我问学生:你可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他的怀念?学生真诚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的感动。懂了,就请你把这种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打出了一张PPT:

随文写话。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以下面的句式,写一段话:

又是一个秋天,(景色描写),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一段往事细节)。(抒情)!

学生安静地写,片刻,有学生举手发言。

生:又是一个秋天,草坪上一片金黄,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带我去“仿膳”吃豌豆黄儿!如今,没有人带我去吃了,我想念您!

师:很有感情,但这还不够。我们写的,要和文本有血脉上的联系。随文写话,因文写话,就像把文本的桑叶吃进去,吐出丝(思)来。但别忘了,这是桑叶的精髓化成的丝,要有桑叶味儿……

学生专注地听着,坐下修改,很快又站起来。

生:又是一个秋天,大雁排着队南飞了,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带我去“仿膳”,您给我买我爱吃的豌豆黄儿!如今,您不在了,我再也不想吃了!

师:景色描写和往事细节都是文中的,读得很细了。抒情是自己的感受,是替作者代言,嗯,是一个儿子的语言。如果景色描写这个起兴,能和后面的细节描写有联系,就更好了。

更多的学生举手发言了。

生:又是一个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要带我去看花,因为照顾我,您顾不上侍弄自己养的花。花儿真美,我多希望您也在我身边!

师:由“花开了”,到“去看花”,逻辑上有联系,好!

生:又是一个秋天,杨树叶又“唰唰啦啦”地飘落了,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春天时您带我树下玩耍,我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春去秋来,这些美好的往事我永远忘不了!

师:“春去秋来”,时间的推移过渡感,更增加了抒情的意味!

生:又是一个秋天,暖和的阳光照进我的小窗户里来,像您的目光陪伴着我。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悄悄地走进屋来,和我说话,又红着眼圈悄悄出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那时总是发脾气惹您伤心,我好后悔!

学生动情地朗读着,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这个景色描写是是创造性的,而且还有比喻,温暖的阳光,温暖的目光。怀念里有感激,还有愧疚!你的解读和表达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生:又是一个秋天,天上的月亮正圆,地上的人却缺了一个。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还活着,您已经走了!您一直鼓励着我,我却一直不知道您也在病痛中,我对您说过多少让您伤心的话啊,我错了!您原谅我吧!

学生读得泪光盈盈,声音哽咽。教室里许多学生低下了头。

师:好孩子,你已经沉浸在文本里了,你读出了作者藏在文字后面的苦痛的深情。这份怀念是摧心肝的,非常动人!

全班默然赞许。气氛凝重。

师:孩子们,抬起头来,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最后的景色描写吧,感受那深沉热烈、泼泼洒洒、烂漫的菊花里的怀念。让我们沉入词语,感知它的色彩、情绪和意蕴,品一品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然后,我们再写!把这段话写的与作者的心更贴近一点!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生:又是一个秋天,北海的菊花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风无情,菊花却依旧美丽!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说的那句“好好儿活”,您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您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懂得您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您放心吧!

师:你读出了“秋风无情,菊花却依旧美丽!”这一个细节体察入微,你是一个品味语言的高手!好一个“您放心吧”!这里是满满的刚毅和勇敢啊!

生:又是一个秋天,秋风萧瑟,大雁把小雁带在温暖的翅膀后面飞向了南方。母亲,我怀念您!我忘不了您看我的深情眼神,您的贴心话语!那是您给我的隐形的翅膀,让我能独自面对秋风,勇敢去飞。母亲,您在天上能够看见:我在飞!我要飞得更高!我要飞向春天!

……

多层比读,细品真情

黑龙江佳木斯市四中 付延声

教读《秋天的怀念》,针对学情,我采用了“课中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沉入文本,通过多层比读,品味朴实文字蕴含的真情。

师:有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艺术。仔细阅读课文,相信你会发现有多处对比。品味这些句子,你就拿到了一把打开作者真情之门的钥匙。请看看第一段。我暴怒无常,随手毁坏家里的东西,母亲呢?

生:母亲每次都“悄悄地躲出去”,当一切都恢复沉寂,又“悄悄地进来”。

师:对,这样就有了一个很鲜明的对比。“砸”“摔”这两个动词写出我在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而母亲无声的离开,突出了她的谨慎小心,怕儿子伤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我每一次的暴怒之火,都熄灭在母爱的大海里,一动一静,母亲的伟大就写得无比真实。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感受一下。

师:读出了对比,在读中品析,在品中感悟,这就是“比读”。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老师的做法,从文中找出可构成比较的内容,并说一说这些内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情。

……

生:在第一段,我发现一处对比。课文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写出母亲把所有的希望和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无暇去照顾那些花。说明儿子瘫痪以后,母亲的担子加重了,她往日生活中的乐趣都被操心儿子的生活所取代。从侧面写出了母亲的辛劳。

师:你很细心,给我们以启发。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找对比点,在分析时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生:我找到一处。母亲最后一次劝我出去走走和以前的情形是不同的。以前,母亲带着期待劝“我”,希望我能恢复理智,坚强地面对生活;而这一次,母亲竟不怕我生气,“挡”在窗前,而且“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似乎非让儿子答应不可。我想,她可能感到自己病得很厉害,怕支撑不到儿子醒悟的那一天了,所以才这样做,她是在用最后的生命来帮助儿子,了去自己心愿。

生:我说的对比内容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一段,作者写了“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在第三段写“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作者双腿瘫痪以后,陷入了精神的低谷,以为天下自己最不幸,不能体谅母亲的难处。与之相对的,是母亲什么都替儿子想到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都注意到了,可以说无尽的母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这种对比,也使我读出了一种悔恨。作者明白了母亲的心,但事情已无可挽回。

师:说得好!这就是古人说的“子欲养而亲不待”。

生:我进行的比读内容在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写母亲生前劝“我”去北海看花,“我”说,“不,我不去!”,而且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最后一段“我”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从不想活到“好好儿活”的对比说明,我已经走出低谷,能够乐观地生活。这是母亲生前最想看到的,如今,她会含笑九泉的。

师:谢谢你动情的分析。摆脱心理阴影,走上自强之路,怀念母亲,告慰母亲,生活中少了一个自卑的人,文坛上生起一颗巨星。而这种转变,耗费了母亲多少心血!

生:我分析一处。以前母亲要推我去看花,却没有成行,最后一段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这个比较让我想到,亲情得到了延续,母亲的心愿实现了,孩子们都懂事了。兄妹俩相依为命,用比花更美的生活来回报母亲。

师:这节课,我们采用了“课中比读”的方法来感受《秋天的怀念》,同学们开动脑筋,找出了多层对比,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背后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0068.html

更多阅读

张祖庆《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 穷人课堂实录 张祖庆

张祖庆《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板块一 —— 读成一句话师:(指着预先写好的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课文大家都已经读过了是吗?生:是!师:打开语文课本,再一次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把每一句话读通顺,碰

名师经典课例推荐六 :干国祥《斑羚飞渡》课堂实录

《斑羚飞渡》课堂实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7课◇授课教师:浙江宁波万里国际中学 干国祥 ◇授课班级:浙江省慈溪市实验中学初一(3)班◇授课时间:2004年5月24日上午第四节【教材分析】《斑羚飞渡》在课堂教学中一

《注意交通安全》课堂教学设计 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注意交通安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认知 1、交通警察、交通信号、标线和标志  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  各种交通信号、标线和标志的作用  2、遵守交通法规 情感 尊重交通警察、自觉爱护、保护交通设施教学过程

《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 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与评析 三峡之秋教学实录

《三峡之秋》课堂实录与评析富裕县友谊小学 张敏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设计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

声明:《《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镜头 秋天的怀念名校课堂》为网友我曾畏惧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