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人为啥不获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目前有10多位华人获得过最高的诺贝尔奖,但没有一位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本土接受教育或在本土获奖的华人,看看我们的周边获奖国家,日本有12位、前苏联有6位、印度有2位、巴基斯坦有1位获得诺贝尔奖

获诺贝尔奖之华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高行健,达赖等。除个别,绝大多数尤其科学类奖都是跑到美国以后才获得的,为何在本土不行?高行健,本土教育而不得不移居法国后获文学类奖,但中国政府极力反对,高本人也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了;达赖,和平奖,中国政府极力反对…

中国本土人士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俺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中国式教育存在大问题。

到2011年时,亚洲最佳10所大学还没有一家是大陆的,日本则有5所。而最近公布的亚洲最新的最佳10所大学,只有北京大学较去年大幅进步7位,排第6名,而弹丸之地的香港只有700来万人口,却有3所大学挤进前五(香港科技大学排第一,香港大学排第三,香港中文大学排第五),窥见一斑!

早2年看到报道,内地一些十万里挑一的高考状元,跑到香港读大学,成绩并不怎么样,综合方面比港学生貌似差些,有的读了一段时间后因不适应香港的教育,又回到内地了。他们认为去香港读书的最大改变是思维方式,“在国内读书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在港大许多事情都逼着你去做。”

2005年,11名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申请入读港大时被拒绝,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中国人大毕业后来到香港大学任助理教授的刘俏认为,港大的优势首先在于国际化。港大50%的教师都是来自海外,包括美国、欧洲等,教授的能力都是得到国际认可的,达到美国顶尖学校水平。反观国内的一些名校,教材老化,信息封闭,教师视野狭窄,质量当然有差距….

下面是阿不才对“中国本土人士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思考:

中国本土人为啥不获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般说来,一个中等人口的国家,建国20-30年内,科技应该有较大的发展,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实力,看看我们的周边国家,日本有12位、前苏联有6位、印度有2位、巴基斯坦有1位获得诺贝尔奖,而我泱泱大国、文明中华,却没有一个生存在中国大地上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再从人口比例上看,以色列犹太人有500多万,再加上世界各地犹太人,也不足1000万人,而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约占总的获奖人数(约500人)的25%,真是让人汗颜。

中国本土人不能获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本人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历史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漫长,西方国家14世纪就有文艺复兴,科技就开始迅速发展,15世纪就有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后有伽利略、牛顿等自然科学家涌现,而中国还处在明清封建时期,直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外国列强入侵,战火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解放后也有很长一段时期闭关自守,不和国外交流和学习,又经历了文革10年动乱,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极大干扰和破坏。

二、传统文化的原因

中国社会历史上,一直科举取仕,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很少涉及自然科学,不可否认,我国有四大发明,但是这些都是经验型的,根本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科学。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孔子、老子、孙子,但他们算不上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中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真正的哲学家,也没有真正的宗教。而基本和我国春秋战国同时代的西方,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重要的哲学家或自然科学家。中国历史上也有张衡等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但是都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中国有很多纪念历史人物的祠堂、庙宇,但大多都是政治家或将领的,很少见有纪念科学家的祠堂庙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一定问题。这一现象至今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善,曾报道一个乡政府统计本乡镇杰出人物,本乡镇出生的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副科级以上人物都登记在案,但是科技人员,哪怕是科学家、工程师、教授都不能上登记表的。各种会议上,你会发现主要位置上座着的都不会是学者,不管你水平多高。

三、体制原因

建国后,我国政治体制不十分健全,官员腐败,诺贝尔奖不管从名还是从利都不能激起大多数学者的兴趣。事实上,从政当官(现在叫考公务员)是中国人取得名利,显示自己生存价值的捷径,这一点中国人都知道。为什么人们都力争当官,那都是冲着特权和黑色收入去的,这一点中国人都知道。一个科学工作者,稍微有点成绩,就拿这些成绩作为升官的资本,拼命弄个大学校长,企业经理,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几年下来,轻轻松松弄个千捌百万,诺贝尔奖金几百万那能与其向背!弄个诺贝尔奖多难啊,全世界一年才几个啊!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的收入和政治待遇肯定无法跟校长比。同样一个省的科技骨干的待遇绝对不能跟省长比。

四、教育机制问题

高考制度压的中小学生和中小学教师直不起腰来,孩子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一切都围绕分数而忙碌,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了,一切个人爱好、各种特长、各种非应试的发展潜力都靠边站。在家长和老师的强制下,一切天才、个性、兴趣、创造性都逐渐变成了应试能力。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很现实,常对孩子说: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工作,考大学不考的科目都不学,何况那些业余爱好,个别的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出来的天分也被无情扼杀,因为每一门课在高考中都有最高得分限制,学那么深高考不加分。而这些对天才是最致命的,绝大多数杰出人物在小时候就在某些方面有出乎常人的兴趣和天分,多半都是在自己的兴趣支配下,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最终成长为杰出人物的,可惜中国现在基本不存在杰出人才的成长环境。

五、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由于生存竞争和社会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从社会整体到个人,都表现的极端浮躁,总想快出成绩,不惜丧失人格而去弄虚作假。这与对上负责的社会体制有关,领导在考虑问题时,优先考虑上级的态度,总想尽快弄些政绩以获得上级领导的赏识以便得到升迁,这些政绩当然也包括教育和科研方面,于是中学弄高考成绩,大学弄论文数量,不管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价值,只要有数量就可以,反正向上级汇报时,上级领导也不问真假,因为上级的上级也需要这样的高数据,于是弄虚作假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人们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从事教育和科研的人都知道,现在学校和科研部门没有多少真东西,大家都在造假,大家都在光明正大的造假、交流怎么造假,人人都心知肚明,领导也装作不知,你造假得利、不造假吃亏。只要你认真造假就能生存的很好,为什么要去拼命去搞那些鸟创新呢?抄别人都跟不上节奏,那里顾的上搞什么创新呢?当然国家支持的重点科研项目,有资金和其他保障,就另当别论,但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不能光指望这几个重点项目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0345.html

更多阅读

高丽人朴不花为什么要到中国当太监? 阜新高丽人遗址

高丽人朴不花为什么要到中国当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近日,一篇有关中国历史上外籍太监的文章通过网络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和关注。深宫之内,外

声明:《中国本土人为啥不获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网友心凉人未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