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保罗集市原唱

SarahBrightman歌曲简介

《Scarborough Fair》也叫《斯卡布罗集市》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1968年奥斯卡获奖斯卡保罗集市片《毕业生》(达斯汀·霍夫曼主演,其成名作)中的主题曲,由Paul Simon(保罗·西蒙)和Art Garfunkel(加芬克尔)作词作曲。歌曲原唱为三人,除Simon与Garfunkel之外,还有美国歌坛大师Andy Williams(安迪威廉姆斯),其三人天衣无缝的配合以及绝美的演唱,成为永恒的经典,莎拉·布莱曼有翻唱的版本,收于2000年的专辑《La Luna》。

作为20世纪最著名、最成功的民歌之一,必定将永远地在人们心中回响,不断地勾起人们那些或忧伤或欢乐的回忆来。

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保罗集市

创作历史

Scarborough是英格兰北约克郡的一座滨海小镇,本是由于维京人经常的登陆、作一些交换而形成的一个定期集市(Fair)。在历史上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小镇从每年的8月15日开始会有一个延续交易45天的集市,吸引着来自全英格兰甚至欧洲的商人。

《Scarborough Fair》原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其起源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保罗·西蒙在英国学习期间从英国民歌歌手Martin Carthy(马汀·卡西)那学会了这首民歌,并对其进行改编,加入了自己创作的一首《The Side of A Hill》作为副歌。由加芬克尔(Art Garfunkel)作曲并演唱的副歌做为歌曲的和音在听觉的感受上不是特别强烈,因此很多人对副歌不太留意,认为副歌只是歌唱的一种处理形式,实际上副歌却是整个歌曲的灵魂。西蒙用借尸还魂的手法把自己先前创作的反战歌曲《The Side of A Hill》嫁接到《Scarborough Fair》,实现了战争歌曲特别是反战歌曲常选爱情或亲情题材为载体的习惯,成功的把《Scarborough Fair》从单纯的情歌打造成一首反战歌曲。

Scarborough是英格兰北约克郡的一座滨海小镇,在历史上小镇从每年8月15日开始会有一个延续交易45天的集市,吸引着来自全英格兰甚至欧洲的商人,这就是Scarborough Fair的来由。Scarborough Fair还有一个谐音意思,与Scar-Borrow-Fair谐音,意为借来创痛的集市。现实中是不存在可以借来伤痛的集市的,但如果把它放在一首反战歌曲里面,Scar-Borrow-Fair就有了引申的意思了,那就是Battle Field(战场)。用Battle Field替换Scarborough Fair,这首歌的起始句子就变成了“Are you going to battle field?”(你要上战场吗?)了,直接开宗明义。

Simon and Garfunkel一直被公认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二重唱组合,而他们的和声也堪称人类所能接触到的最美妙的天籁之音。两人纯净完美的天衣无缝的合音,梦幻般的旋律及完美的低吟浅唱,轻易就可让人进入冥想状态。

《Scarborough Fair》这首歌是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Paul Simon & Art Garfunkel)创作并演唱的。西蒙以其严肃的创作主题,对流行音乐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多次获得美国的格莱美奖。他们二人于1989年获得了美国乐坛最高荣誉“摇滚殿堂名人”奖。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主要作品有The Sound Of Silence、Mrs. Robinson、The Boxer等。

这首歌在英国民谣中非常流行。保罗曾于1964-1965年期间在英度假,并经常出没于英国民谣圈演唱,这首歌实际上是回忆当时的演唱并重新谱写的。歌曲《Scarborough Fair》表现的是一位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对恋人的思念,士兵请求去斯卡布罗市镇的人带去给姑娘的问候。在每一段歌词的第一句后,插入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唱词:“那里有欧芹、鼠尾草、迷迭草和百里香”。正是这句歌词的反复出现,使歌曲的怀旧气氛被浓墨重彩,使人对斯镇自然纯朴的美丽风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在歌曲中出现的和声颂唱(Cantile)使得这首抒情歌曲韵味无穷。

这首歌作为20世纪60年代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电影《毕业生》的插曲,曾被那一代人特别是那一代青年学生视为至爱。在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和嬉皮士运动的叛逆潮流中,这首歌为什么会引得那一代人对它情有独钟?或许,一方面是对青春时代的清纯和爱情的缅怀,一方面是在用梦幻般的曲调和轻吟低诉的唱词,在编织着有关战争的童话。西蒙与加蓬凯尔用他们民歌式的朴素的歌词和动人心扉的吉他,再配以天衣无缝的和声,使这首充满情感梦幻般的歌曲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

英文歌词

(此处为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所演唱的版本)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Then 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im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and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中文歌词

(此处为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所演唱的版本)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请代我向住在那里的一个人问好

他曾经是我的真爱

告诉他让我做件麻布衣衫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不要用针线,也找不到接缝

然后,他会成为我的真爱

告诉他为我找一亩地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就在咸水和大海之间

然后,他会成为我的真爱...

......

告诉他用皮制的镰刀收割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并收集在一起用石楠草扎成一束

然后,他会成为我的真爱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请代我向住在那里的一个人问好

他曾经是我的真爱......

歌曲歌词

直译

(女版,其中最有名的是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添加了很多装饰音,Leaves' Eyes的09新专辑《Njord 》也演绎了此歌。更为正统的是男版,由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演唱,括号里的句子是男版的伴音,男版的歌词把所有的He改为She。)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里的一位女孩问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经是我的爱人。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叫她替我做件麻布衣衫

(On the side of a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绿林深处山冈旁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Tracing of sparrow on the snow crested brown 在白雪封顶的褐色山上追逐雀儿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上面不用缝口,也不用针线

(Blankets and bedclothes the child of the mountain) 大山是山之子的地毯和床单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熟睡中不觉号角声声呼唤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叫她替我找一块地

(On the side of a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从小山旁几片小草叶上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Washes the grave with silvery tears) 滴下的银色泪珠冲刷着坟茔

Between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s 就在咸水和大海之间

(A 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士兵擦拭着他的枪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叫她用镰刀收割。

(War bell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 (战火轰隆,猩红的枪弹在狂呼)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将军们命令麾下的士兵冲杀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将收割的石楠扎成一束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 为一个早已遗忘的理由而战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女孩问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她曾经是我的爱人。

斯卡布罗集市中文歌词

——“南阳历尘”作词

心中有过多少梦,梦中落下多少花红,春风吹呀吹落了花红;吹散了我的梦, 一滴相思,化作一抹血红,我的梦围绕着你春夏秋冬 ,过去的点点滴滴,牵出心中的多少痛

心中有过多少梦,梦中落下多少花红,春风吹呀吹落了花红;吹散了我的梦, 一滴相思,化作一抹血红,我的梦围绕着你春夏秋冬 过去的点点滴滴,牵出心中的多少痛

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青青的苹果青青的草,往事梦中几多萦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我泪流满面,我静思尘澜,一江东水不复还 一江东水不复还,一江东水不复还.......

诗经体译文

(版本译文作者:莲波)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伊人曾在,与我相知。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嘱彼佳人,备我衣缁。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勿用针砧,无隙无疵。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伊人何在,慰我相思。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伴唱)

彼山之阴,深林荒址。 On the side of hill in the deep forest green,

冬寻毡毯,老雀燕子。 Tracing of sparrow on snow crested brown.

雪覆四野,高山迟滞。 Blankets and bed clothers the child of maintain

眠而不觉,寒笳清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嘱彼佳人,营我家室。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良田所修,大海之坻。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伊人应在,任我相视。 Then she wi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伴唱)

彼山之阴,叶疏苔蚀。 On the side of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涤我孤冢,珠泪渐渍。 Washes the grave with slivery tears.

惜我长剑,日日拂拭。 A 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寂而不觉,寒笳长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嘱彼佳人,收我秋实。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 Parsel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敛之集之,勿弃勿失。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伊人犹在,唯我相誓。 Then she will be a ture love of mine.

(伴唱)

烽火印啸,浴血之师。 War bellow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s.

将帅有令,勤王之事。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争斗缘何,久忘其旨。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 have long ago forgotten.

痴而不觉,寒笳悲嘶。 Sleeps unaware of the clarion call.
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保罗集市原唱

歌词详解

斯卡堡集市的第二句唱到了四种花朵,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据说分别代表爱情的甜蜜,力量,忠诚和勇气。也有说法这四种花都有代表“死亡”的隐藏意,暗示远在天涯的爱人早已逝去。而目前《Scarborough Fair》最著名的版本,也就是西蒙与加芬克尔(Simon and Garfunkel)为电影《毕业生》所创作的主题曲(当年曾超过了披头士乐队的白色专辑,登上了1968年畅销歌曲排行榜的榜首),主要使用了“原版”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这一小部分。

在歌曲的二、三、四段,每一句的结尾,都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声音在唱着另外的一套歌词,副歌的歌词是西蒙写的,而旋律则出自加芬克尔之手,副歌开始时如同秋天昏黄萧索的天空,沉静的讲述战争当中的种种苦难,艰辛,这使得这一曲《Scarborough Fair》不再仅仅是一首哀伤的恋歌,更是一首尖锐的反战歌曲。那套歌词的内容讲述了一场战争。结合当时的背景,可能与反对越南战争有关。

相关乐评

以下内容是一个叫“弓枚”的乐评人对《Scarborough Fair》的考证和辨析,客观性与准确性可能有所缺乏,请读者自行斟酌。

深入考证辨析

由美国歌星Simon & Garfunkel演唱的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从60年代开始,成为了全世界歌迷最喜爱和熟悉的优美歌曲之一,在中国听众中流行也有十多年。原本以为并不很艰深的歌词,或者原本并不需要理解很深的歌词,竟然引起非常多人的好奇,引来各式各样的诠释。

最初接触到这首歌是80年代初期的事情,在陶醉于动听的歌曲旋律和婉约的歌词蕴意之后,我尝试从自己质朴的感受和肤浅的角度理解并评介这首歌,文字先后出现在1990年出版的音带《美国乡村歌曲选编》(出版社令人尴尬地把几乎全部不属于乡村歌曲的歌带命名为这样)所附的小册子上,《英文新歌100首》(1991)和《吉他弹唱技法》(1996)上。措辞虽稍有改动,但理解和感受基本沿袭了最初的内容。此后随着网络带来的方便,才不断接触到关于这首歌的来龙去脉和英美的历史文化背景,再回顾从前的文字免不得有些汗颜。所幸当时对歌曲的评论多出于一己感受,分析理解多虚与委蛇,尤其对“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一句用了较为保险的说法,因而即使今天读来也并无严重的偏差。这期间也看到他人对此曲的评介,但多不涉及词句或附和通常的说法,自己也就一直懒于对此再做深入评述。

然而日前浏览一个评介英文歌曲的网站时,赫然发现评论Scarborough Fair的文章中有对我从前文字大加挞伐者。后据网站主持人声明该文原载于《疯狂英语》,出自一名为“若非”者手笔。其文云:

听歌重在听“歌眼”正如文章标题题旨的“文眼”。这一首Sacrborough Fair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老歌了;然而,迄今在国内出版界尚未见过对此歌透彻精当的剖析(但愿我是孤陋寡闻)。译本颇为畅销的流行歌曲书中竟这样写道: “歌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四种芳香类的花草反复插入,将琐碎的问话和旧事重提截断,引向一种弥散着甜蜜气氛的悠远画境中。”牵强得叫人哑然失笑,但也不经意的道破了此歌的歌眼,即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 这一句在歌中反复萦绕的衬词。歌者在Sage 与 Thyme上的有意延长似乎是在提醒我们注意:Sage既指鼠尾草,同时又有“贤哲/圣哲”之意;而Thyme则与Time谐音。为何如此?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再度回头审视歌名,原本熟悉的歌名似乎也变了面目:Scar-Borrow-Fair。Scar与Fair昭示了歌者的本意----战争与和平(Anti-War)。

歌曲以一位在战火中亡故的士兵的口吻唱出,他再不能回到那朝思暮想的家乡,再不能与心上人一同享受生活的甘甜了。心中的悲愤化作一声声催人泪下的控诉: Parsley Sage Rosemary & Thyme。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如野花一般被战火摧毁在沙场上,那些战争的作俑者们最终难逃时间的淘洗。野花自在芳香;然而,唯有时间才能检验出谁是真正的贤明圣哲;或许,更古的时间才是真正的圣哲!Time Is Fair!

歌曲作于60年代末,是奥斯卡奖影片“毕业生”的插曲之一,联系当时的时代大背景(越南战争),不难领会歌曲的内涵,作者保罗·西蒙是60、70年代的青年的代言人。他曾在英国修习英国文学,文学功底深厚,因而其歌词文字意境深邃。本歌歌词改变于一首17世纪的英格兰民谣。演唱上西蒙和加丰科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在往来寂静的清夜里,让歌声流入你的心田,Touch The Deep Of Your Heart!

我在惊骇之中一口气读完这段“透彻精当的剖析”,却释然发现其中充满严重的臆断和妄言,非但断章取义,竟煞有介事地拆字取义。而这种对史实缺乏考证,甚至连阅读理解应融会贯通和自圆其说都做不到的辩驳,居然还如此肆虐流行,使我颇为不解。

这首原本在中国非常流行的经典英文歌曲,又因选用它作主题曲之一的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开始在电视上播放,势必引起更大的关注和流行,而对它的理解却还存在如此谬误流传,如此等等激发了我深入考证和辨析的兴趣。

斯镇溯源

多年来我一直将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歌名译为“斯镇的颂歌”,也注意到有不少人同意并沿用这种译法。另一个与此分歧较大的译法为“斯卡波罗夫集市”。但很显然,像这类音节较多的地名,类似将Philadelphia 处理为“费城”的译法要稍好,Scarborough译为“斯镇”似为妥当。问题是我很长时间里将“集市”演绎为“集镇”,所以误将 Scarborough Fair整体理解为一个“斯镇”。“集市”是经济形式,“集镇”非建制镇,“斯镇”是建制镇。这是我颇感汗颜之处。

其实Scarborough是英格兰东北部一自治镇,毗邻北海。该镇人口40000多,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以铜器时代的村落遗址和公元四世纪罗马人的信号塔吸引游人,是著名的海滨度假地。英国著名的女诗人Dame Edith Sitwell(1887—1964)和著名作家Sir Sacheverell Sitwell(1897—1988)都是Scarborough人,美国电影演员Charles Laughton也生于此镇。歌曲Scarborough Fair中所指的无疑是这里。

既然Scarborough是一个地名,那么 Scarborough Fair理解为举办于该地的集市较为合适。如此,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译为“斯镇的集市和副歌”似乎最妥贴。但这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斯镇的集市”和“斯镇的副歌”,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副歌的内容与“斯镇” 是毫无关联的,更准确的翻译应为“斯镇的集市和一段副歌”或“斯镇的集市(外一首)”。作为歌名,这样的译法又显然太过冗赘,相比之下倒不如“斯镇的颂歌” (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或“斯镇的集市”(Scarborough Fair)。其实当我们在后文了解到这首歌的来历细节之后,就会发现Scarborough Fair的歌名对整首歌的内容是全然无关紧要的,Scarborough Fair也好,有的版本记载的Cape Ann也好,完全是信手拈来,是不同的民歌手演唱时随意改动的地名。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Scarborough Fair作为歌名是远在美国歌星Paul Simon(保罗·西蒙,1941— )百年之前的事情,Simon不可能如“若非”所言在60年代末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将Scarborough Fair做成“歌眼”。而Scarborough这个词作为地名,更是古已有之,至少在我考证这首歌由来一直到中世纪,也没有见有将Scarborough Fair拆解为Scar-Borrow-Fair,再以Scar与Fair昭示战争与和平(Anti-War)的说法。

就算再推至上古, Scarborough是由scar(伤疤)和borough(自治镇)构成的词,也不尽然就如有些人可翻译为“创伤之城”。谁知此地名是不是因领地所有者脸上的疤而来呢?而且,Scarborough这个地名不仅在英格兰久已有之,而且受其文化影响的美国(缅因州)甚至特利尼达和多巴哥也有同名的城镇,再小的地名如加拿大多伦多的Scarborough Civic Centre等更是多不胜数。试想一个人们如此认同的地名出现在歌中时,谁又会去解谜似地剖析它的含义呢?即便可以拆字取义,谁会把“合肥的故事”联想成 “两个胖子做古文”呢?

歌曲原型

Scarborough Fair的歌曲原型来自The Elfin Knight (Child #2),即“妖精骑士”(查尔德民歌集第二号),最早见诸记载是在英格兰1673年。这首民谣主要流传于英伦三岛和爱尔兰,在美国东部一些州和加拿大西部地区也有传唱的记载。在不同记载中不同的歌词版本有近20种,不同的歌名也有十多种。歌名为Scarborough Fair的版本见于十九世纪。尽管如此,歌曲最初的内容情节大体相似,只是越到近代原来的情节线索越不明显,妖精骑士的身份被淡化甚至去除。下面就是最初版本的The Elfin Knight歌词。

The Elfin Knight

MY plaid awa, my plaid awa,

And ore the hill and far awa,

And far awa to Norrowa,

My plaid shall not be blown awa.

[1]The elphin knight sits on yon hill,

Ba, ba, ba, lilli ba

He blaws his horn both lewd and shril.

The wind hath blown my plaid awa

[2]He blowes it east, he blowes it west,

He blowes it where he lyketh best.

[3]’I wish that horn were in my kist,

Yea, and the knight in my armes two.’

[4]She had no sooner these words said,

When that the knight came to her bed.

[5]’Thou art over young a maid,’ quoth he,

’Married with me thou il wouldst be.’

[6]’I have a sister younger than I,

And she was married yesterday.

[7]’Married with me if thou wouldst be,

A courtesie thou must do to me.

[8]’For thou must shape a sark to me,

Without any cut or heme,’ quoth he.

[9]’Thou must shape it knife-and-sheerlesse,

And also sue it needle-threedlesse.’

[10]’If that piece of courtesie I do to thee,

Another thou must do to me.

[11]’I have an aiker of good ley-land,

Which lyeth low by yon sea-strand.

[12]’For thou must eare it with thy horn,

So thou must sow it with thy corn.

[13]’And bigg a cart of stone and lyme,

Robin Redbreast he must trail it hame.

[14]’Thou must barn it in a mouse-hell,

And thrash it into thy shoes sell.

[15]’And thou must winnow it in thy looff,

And also seek it in thy glove.

[16]’For thou must bring it over the sea,

And thou must bring it dry home to me.

[17]’When thou hast gotten thy turns well done,

Then come to me and get thy sark then.’

[18]’I’l not quite my plaid for my life;

It haps my seven bairns and my wife.’

The wind shall not blow my plaid awa

[19]’My maidenhead I’1 then keep still,

Let the elphin knight do what he will.’

The wind’s not blown my plaid awa

我们可以看出歌词中的故事讲的是:妖精骑士与一位相好的姑娘调侃,他答应娶姑娘,但她必须做到一系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姑娘答应做到这些事情,但矮骑士必须先做到她要求的种种无法实现之事。这种起源于男女情人相互诘问的民谣形式,显然广泛存在于许多民族的民间文化当中,《刘三姐》中无数的对唱便是此类。在此后的版本中,变化最大的是诘问的内容,可以想见这是因为诘问往往是即兴变化的。1810年版本中的此部分既保留了原歌曲的主要情节,又接近今天我们听到的 Scarborough Fair的内容,大意为:你能否为我做一件亚麻衬衣,但不能有褶缝和针角?濯洗于远方的枯井,晾于从未开花的荆棘?好,你提了三个问题请先回答我的问题,能否为我在沙海之间找一方土地?用羊角耕地,播一粒胡椒种,收割以皮镰刀,束以孔雀羽?做完了这些事你再来取你的亚麻衬衣。

而我们今天听到的Simon & Garfunkel的演唱录制于1965年,相互诘问的情节已支离破碎,很难看出,读起来倒像是昔日情人间的私语。另外妖精骑士完全消失,主人公可以引申为一般的普通人。这是这首古老民歌被赋予新意的所在,全无Paul Simon加入或更改的词句,60年代美国的背景又如何被植于字里行间的呢?

鼠尾草和百里香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版本中都有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芫荽(另译作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一句,较早出现于记载中的是1810年的版本,还有的版本中甚至是ivy and holly(常春藤和冬青)等完全不同的东西。据分析这些字句在早先的民歌中未必不存在,只不过它们是以和声副歌或过渡句的形式出现,而且即兴的变化较多,因而不易记载而已。这在它们出现的版本中也可以窥见端倪,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或sing ivy,sing holly出现往往在第一段,在其后段落中就省略不记了。

有学者认为像parsley、sage、rosemary、thyme、ivy或holly等植物常出现在英国文学中艳情或诱惑类的描写里,因而带有明显的煽情意味。如此解析直观感觉已有些委曲,再如“若非”解sage为“贤哲”,thyme为“时间”则实数荒诞不经。

我依然觉得自己在10年前将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理解为不相干插入的四种植物,是一个更可信的思路,只是当时没有旁征博引地展开罢了。

其实我们在关注今日世界上各种文化间的千差万别之时,应当注意到它们在最初阶段和原始形式时有非常多的共性,民谣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古典诗词评论者们将诗歌的修辞手法归纳为“比”和“兴”。比即譬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即寄托,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是兴,而不是比。然而随着诗歌日渐从劳动人民口头传唱衍化为文人士大夫案几上的玩意儿之后,兴的手法便逐渐消失。文人们觉得不在“兴”中兼蓄以“比”便不显其骚客本色,以至于今天无数在文人教化中茁壮成长起来的新文化人,若非在“兴”中找出些“比”意,则食不能甘味而寝不能安枕。sage寓意为“贤哲”,thyme比拟为“时间”,然后二者勾连,如此方觉“精当透彻”。

在文人墨客们摒弃兴的手法而自得于其繁荣时,兴的表现方式仅存于依然野生的民歌当中。新疆民歌中“达板城的石头圆又平,西瓜大又甜”;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儿背洼上开,你有什么心事慢慢来”;美国民谣“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就都仍保留着明显的只兴而不比的词句。任何试图用比来解析它们的做法都会是很荒唐的。睿智的民歌继承人王洛宾或Pete Seeger等也都不刻意追求意兼比兴。

假如我们用兴的表现手法来解释出现在Scarborough Fair中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一句时,这四种常作调味香料的植物与内容的不相干岂不是非常好理解吗?再想象这类的词汇即兴出现在原始的和声副歌或过渡句中的情景,还有什么理由非给它们找个说法,非把它们说成是“歌眼”?

士兵生死争议

在“若非”的评论中乍读到“歌曲以一位在战火中亡故的士兵的口吻唱出”时,颇感意外。Scarborough Fair主歌显然并没有“死去士兵”的痕迹,而从副歌Canticle看,我一直理解是一个士兵从回忆山乡童年到面对战争现实。考虑到这一段歌词才真正是 Paul Simon创作于60年代并加入Scarborough Fair的,我还真有点相信士兵已经死去的说法。可是当我反复在Canticle中演绎这种说法时,并不能完全自圆其说,总有一些细节相互矛盾的感觉。

“若非”评论中一面称Scarborough Fair是一首17世纪的英格兰民谣,一方面又说歌曲作于60年代末,他可能实在不清楚歌中哪些来自17世纪,而哪些来自60年代。正因如此他才替 Paul Simon拆解Scarborough Fair、Sage和Thyme的吧?

确实Scarborough Fair是在Simon & Garfunkel加入了Canticle演绎之后才开始风靡全球的,但Scarborough Fair的词、曲甚至吉他伴奏指法都是Simon在英国民谣圈盘桓时期从英国歌手Martin Carthy那里拷贝过来的。多年之后Carthy起诉Simon侵犯其吉他伴奏编配版权,还以胜诉告终。Scarborough Fair既不是Simon的手笔,也非Carthy原创。出自Simon之手的只是Canticle和崭新的编配。

Canticle是 Paul Simon一首旧作的片断,原作名为The Side of a Hill,曾先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于1965年出版,收录在Simon在英国出版的一张独唱专辑PAUL SIMON SONGBOOK。当我将这首歌词找来读过之后,Canticle中的内容情景才清晰合理地联系在一起。

The Side of a Hill

On the side of a hill 在山的一隅

In a land called Somewhere 在这无名之地

A little boy lies a sleep in the earth 男孩躺在大地上沉睡

While down in the valley a cruel war rages 而在山谷残酷的战争肆虐

And people forget what a child’s life is worth 人们早已忘记孩童生命的价值

On the side of a hill a little cloud weeps 一小片白云在山的一隅低泣

And waters a grave with its silent tears 用它无声的眼泪浇洗着坟墓

While a 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在士兵擦亮他的枪的时候

That ended a life at the age of seven years 一个七岁的生命消逝了

And the war rages on in a land called Somewhere 战火吞噬了这无名之地

And generals order heir men to kill 将军命令士兵们冲击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 只为一个他们早已遗忘的理由而战

While a little cloud weeps on the side of a hill 这时一小片白云在山的一隅低泣

山坡上一个无辜的孩子被枪杀,因为山谷里正进行着一场战争。枪杀孩子的战士正擦着枪,他也将是无谓战争中的一个无辜牺牲者。当Simon把这样的情节与 Scarborough Fair混合在一起之后,战士的心里自然而然又出现了一位远方的恋人,又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笼罩在战争残酷的阴影当中。两个原本不复杂的故事被这样的交织,造成了重重叠叠想象的余地。这是Paul Simon特别擅长而在60年代特别喜欢使用的手法。在那张出版于1966年的专辑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中,第一首歌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使用了两首歌重叠,而最后一首歌Silent Night / Seven O’clock News则将歌曲“平安夜”与1965年某晚七点的新闻重叠在一起,谋杀、越战、民权运动、反战示威、政客的嘴脸和镇压行径与圣诞前夜的圣洁气息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反差。Paul Simon令人称奇的是他超凡的想象力而远不止是他的文学功底,不仅混合歌曲,经他片断处理过的The Side of a Hill也给人们的理解平添疑云。

让我们再看一看选用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为主题曲之一的电影《毕业生》,这部由Mike Nichols(迈克·尼克尔斯)执导,Dustin Hoffman(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本身也是一个层次重叠,反差交织的故事。60年代中期社会的动荡和危机与中产阶级小生活圈的平静无聊,年轻人理想主义的真诚与中年人的虚伪和堕落,健康的恋爱激情与畸形的肉欲刺激,……在这无数重的反差当中再加入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的曲意重重,反过来电影再加于歌曲的重重曲意,其复杂和耐人寻味程度实在令人赞叹不已。这是Simon追求的,Nichols追求的,也是Hoffman追求的艺术的错综复杂性,是崛起于60年代“思想大解放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共同偏好的追求。这岂是一个“反越战”所能涵盖的主题?

士兵真的死了吗?在歌曲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至少还没有,也许明天,因为战争还在继续,因为无谓的战争还将无休止地再起。

克拉里昂号

评论家们总爱用完美主义来形容Paul Simon,他从事音乐的投入精神和他较低的作品产出数量便能说明一些问题。具体到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这首歌,您便可以对他的精益求精略见一斑。

您以为我单指歌词意象的重峦叠翠吗?岂止于此。这首歌的演唱和伴奏同样处理得错落有致。这许多年一直听录音,认为歌曲是由主声部、和声声部,再加上 Canticle三重声部组成。高音的主声部和Canticle由Art Garfunkel司唱,主歌和声声部由嗓音略黯的Paul Simon唱。可后来在他们演唱的原配乐谱上发现,原来主歌的两个声部根本不是我们听上去和想象中的主与和的关系,而是由Garfunkel和Simon 两人各自由主音到和声,由和声到主音交替穿插演唱的。Canticle完全不同的曲调与歌词再由Art纯净的嗓音单独演绎、合成。

如此丰富表现的人声演唱,为伴奏提出了难题。Simon使用吉他伴奏时在第七品位上使用了变调夹,使通常接近人声的吉他音色被拔得高洁缥缈,如晴空上的流云。另外若隐若现的弦乐则像是更远处淡淡的山水。音乐上如此分沓的层次处理与内容的层次交织,构思之巧妙与严密真是匪夷所思。常好奇歌词中Clarion call的声音,心想要是能将其加入伴奏或为可观,可已然如此缜密的结构层次里,哪儿还能加得下呢?

何谓牵强

何为“牵强附会”?把不相联系的事物强说成有某种联系。

我在10年前解释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时明明是相反,把“原本有某种联系”的所谓“歌眼”说成是不相干的“四种芳香类花草”,怎么我反倒成了“牵强得叫人哑然失笑”?我原本用的是一种保险的说法,因为大不了自己落一个理解不透的名声,而决不会背“牵强”这个自己更厌恶的名誉,谁承想这个屎盆子还是给扣了过来。

而这位自诩“点睛”者,只是在Scarborough Fair、sage和thyme这四个词上点了点,便声称龙已升空,便煞有介事地提醒读者联系60年代的大背景。怕您对60年代美国了解得太全面还要加注为:越南战争。就算他真的有点睛绝技,也先得把龙描清楚,至少也得把离“歌眼”近切的眉毛胡子分清楚。就算sage(鼠尾草)可以解为“贤哲”, thyme(百里香)可以解为“时间”,那紧挨着的parsley(芫荽)和rosemary(迷迭香)总得给个说法吧?是“蹲在芫荽和迷迭香中耗时间的贤哲”?

如此解析作品的手法使我觉得分外眼熟,想来查去,在《人间词话》中找到:

张惠言评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云:“缺月,刺明微也。漏断,暗时也。幽人,不得志也。独往来,无助也。惊鸿,贤人不安也。回头,爱君不忘也。无人省,君不察也。拣尽寒枝不肯栖,不偷安于高位也。寂寞沙洲冷,非所安也。”

(王国维对此评论道:)“固哉皋文之为词也!飞卿《菩萨蛮》、永叔《蝶恋花》、子瞻《卜算子》,皆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原来“抢眼”的人古已有之!而这里张惠言的牵强尚能在整体上自圆其说,若非的“歌眼”之说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我一直希望看到研究和评介英文流行音乐的人多一些;评论的时候翻译转述少一些,自己的观点见解多一些;感性的东西少一点,理性的东西多一点。想不到我见到的一个符合条件者,竟像是做文字狱的高手和麦卡锡主义分子。也许是我错了,现今流行的文风是口没遮拦,过屠门而大嚼,只求快意而没想吃肉。

我在这里长篇大论一通,把艺术作品当作出土文物一样来考证其实很乏味无聊。怪只怪有人先不满足于不求甚解的欣赏,偏要从字缝里看出点深度,我于是依样画葫芦挖点深度看看。真正欣赏艺术作品,全然不需要先研究研究再欣赏欣赏。背景知识多了可能感受会更敏锐,感受会更多样化和更深切,但背景知识少的人得到的感受同样可以是美好、真挚、强烈和快慰的。任何一个艺术家也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给所有人完全一致的感受。当我觉得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就是四种芳香的花草,将眼前事引向一种弥散着甜蜜气氛的悠远画境中,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幅协调的画面,我何其乐融融耶。而当“若非”之类听 Scarborough Fair / Canticle这首歌时,他看到的是个别的单词,记起的是人所云、书所述的背景概念,想到的是与歌曲内容扯不上关系的意象“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如野花一般被战火摧毁在沙场上”,我真的想不出这样的欣赏快意何在?“在往来寂静的清夜里”,你根本不需要歌曲流入你的心田,而是The Deep Of Your Heart tears the song words,rapes the image,然后你快哉其意?

假如有人将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解释为四种调味植物,而女主人公为一家名为Scarborough Fair餐馆的女老板或女招待,这倒是非常可信与生动的理解。因为我在网上的确看到过名为Scarborough Fair的美国小饭店。成千上万的普通读者、听众从他们个人经历的角度,从他们知识层次的角度感受文艺作品,能基本上完整地感知作品全貌,重要的是能找到特别的感动,何必要求他的感受符合什么说法呢?更何必要求他的感受符合作者的初衷呢?文艺作品的目标只有一个,没有对与错,那就是感动。

“斯镇的颂歌”辨义(续一)

在回击过一篇曲解“斯镇颂歌”的文章之后,我留意寻找了一下对这首歌的各种评论文字。原来有这么多人对这首歌如此钟情,这么多花样别出的评论。我把找到的误解汇集在一起,在每一段文字之后的括号里加上简短评语。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先读过“斯镇颂歌详解”,清楚了解歌曲的来龙去脉和每一句的含义。

廖明涛,《英文抒情歌曲赏析》:“歌中主人公让人代他向过去的爱人问候,并希望爱人能给他做一件衬衫,给他买一块沙滩,并为他收割一束石南花。”(可惜连这是三桩无法实现的事都没能看懂,扑朔迷离的词句被演绎得简单而庸俗。)

廖明涛,《英文抒情歌曲赏析》:“接着孩子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士兵。”(这是我曾经犯的错误。此君本知道Canticle来自Paul Simon的另一首歌The Side of the Hill,为什么不找歌词来读读?)

廖明涛,《英文抒情歌曲赏析》:“不过这首民歌最初是用来描写邪恶的,歌中插入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四种香草实际上意味着‘evil eye’,也就是一种邪恶的势力。” [不知在哪里读到只言片语便毫无逻辑地演绎!有人在解释‘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时认为它们是作为“避邪的符咒”(charms against the evil eye),想不到被反着拧着理解为“邪恶势力”。]

鲍尔吉.原野,或coolgun(不知是谁原创):“与战争有关的歌曲,颂扬多于反对(立论绝对脱俗!),就我接触而言如此(就接触过这一首,还理解错了)。人在抽象意义上反战,但歌曲几乎都在颂扬战争。(看你怎么颂扬?)这是社会价值与文化之间产生的乖张之处之一。(怕是你逻辑乖张!)所谓颂扬战争的歌曲,大多是通过歌颂英雄主义来表明对这场战争的态度,雄壮豪迈是其特色。(立论太脱俗,曲高和寡,没法支持,只好违背众意硬来。)反战的歌曲较少,它也不是直接反战,其中主题必然有与死亡相对立的爱情,比战争更感人。(有爱情便冲淡了反战?总之再反战也能给说成是颂战,这是你的逻辑。)

鲍尔吉.原野,或coolgun:“在绿林深处的岗上,那里白雪封顶,泥土深褐。雀儿相互追逐。山是山的儿子的地毯与呼唤。”(可以由歌曲归纳出“惊世骇俗”的观点,却读不懂歌中的词句。这出自Caticle的第一段大意应为:“在绿树成荫的山坡,新雪上鸟儿褐色的足迹,覆盖着山里的孩子。他长眠而不觉号角哀鸣。”)

yesky.yesky:“大意若为:‘告诉她为我在海滩找一英亩地,她将成为我的爱人。告诉他用皮镰刀收割,收获一束石南花,她将成为我的爱人。’”(同样将不可能的诸事简化为可能。大意是“大致意思”,不是“粗心大意”。太多的字句在理解时而不是表达时被省略了。)

辰尘,《联谊文学》第四期:“人们仿佛已经被淹没在《斯卡堡集市》中如梦如幻的永恒的熙熙攘攘里了。”(大概全世界的集市都不外乎那样:熙熙攘攘?没读歌词就这么联想,你怎么着?我不敢怎么着,大家都这样,彼此彼此。就怪信息爆炸吧。话说回来,我真的很羡慕此君有机会亲临Simon在广州的那次演唱会。)

刘志宏,“中华校园网”:“另一首名曲‘斯卡堡集市’,演唱上独具创意,西蒙的歌声仿佛在请求朋友为远方心爱的姑娘带去真挚的问候(还是仿佛!),没有一句甜言蜜语(还要如何甜蜜),但款款深情在质朴而生活化的歌词中若隐若现(生活化的歌词?却少有人能理解!),同时加芬克尔的和声叙述的却是激励士兵奋勇杀敌的场面,勾勒出一个热爱生活但甘愿为国捐躯的普通人形象。”(确实是自己阅读理解歌词,确实错得出格,确实能令我们开心。)

克里斯.查里斯沃斯,《西蒙与加封凯尔》:“这首歌原名叫“卫镇颂歌”(Whittington Fair)。”(我并未找到这样名字的版本。名为Whittingham Fair的版本也称源自Elfin Knight,估计就是有Whittington Fair版本,渊源也必相同。想来查里斯沃斯不知,否则不会不提源头,不提男女诘问的故事内容。美国传记作家也有查考不周之处!)

南航,月光书屋:“特意看完它的出处——《毕业生》电影(有此误解的人亦不在少数),愕然只剩下叹息:‘有没有搞错’。那叮叮咚咚,粒粒可数的晶莹guitar 声中,怎么说光荣毕业的达斯汀.霍夫曼偷情、通奸、歌德式母女通吃。”(《毕业生》之所以为经典就如此而已吗?读不懂“斯镇颂歌”的人多,看不懂《毕业生》的人也为数不少,只不过我们今天的时代尚自信,人人以为自己是皇帝,穿着“新装”。)

普罗艺术工作室:“让她用麻纱为我做件衣裳/弥漫着迷迭香草的芬芳/假如它缝合得‘天衣无缝’/那她一定就是我的爱人(在生长着绿色丛林的山丘那边/在白雪覆盖的原野上寻找小鸟的踪迹/大山之子的毯子和床单/沉睡而不知道演讲和号召)”(这就是翻译?!我很不赞成翻译歌词,又翻得这样“天衣无缝”……我撕了你的本子!)

秋水灞桥,“灵魂低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首反战歌曲。(人人都知道这是一首反战歌曲,但是从Canticle看出来的,而不是《狂人日记》中所用方法。)从题目来看,scarborough,可以解释为谐音scar-borrow,而fair,则是一语双关。那一句反复歌唱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欧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几种香草的名字并不仅仅是为了给人以悠远的芬芳的感受,它们也含有深意。parsley我不大清楚,但 sage为智慧, rosemary为女子的名字,thyme则为time的谐音。‘公平,时间,智慧’,‘爱情,伤痕,亏欠’,这些都是隐藏得很深的弦外之音啊。”(“我个人认为”,这是“若非”观点的渊源。那位剽窃了这位的观点,居然还装得像是有精辟发现似的,在很多出版物中“楚楚留香”。我注意到这位灞桥是在美国写下的此篇,怎么不问问朋友,查查资料再发话,单凭人在美国并不能以理服人,即便就是美国人查里斯沃斯,也不能。)

houshihjr(这段百度百科的编辑者把上段添加元素),:parsley为胜利,‘公平,时间,智慧,胜利’,‘亏欠,爱情,伤痕,失败’。

下面该检讨一下我自己了。我的确是把诠释这首歌想得简单了,10年前是,不久前也是。在写过前一篇“详解”之后,继续密集的考证这首歌不仅使我发现自己的错误,发现美国学者也意见不一,而且发现了关于“斯镇颂歌”更诱人的秘密。

一开始我将Elfin Knight (Child #2)理解为“矮骑士(童谣之二)”,可后来发现Child原来是一个人名:Francis J. Child(1825—1896)。他所编纂的五卷著作《英格兰、苏格兰流行歌谣(1882—1898)》是民谣音乐的巨著,其后的学术文章都喜欢用他书中作品编号来指具体作品,如查尔德第2号指的就是“矮骑士”。我也犯了个臆断轻言的错误。但我还要指责别人,也等着被指责,如此才能进步。

接着我发现围绕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的种种不同解释。根据民俗学和植物神话研究,有的香草被认为具有魔力。它们既被巫师用于诅咒,又反过来被人用于解咒。“斯镇颂歌”中的四种香草或暗指死亡的厄运,或被用作避邪物。Child认为由于矮骑士很可能与另一首歌Lady Isabel and the Elf Knight中是同一人,他垂死的命运在此便以香草暗示。但Ann Gilchrist认为“暗示生死攸关的战争怎么会用香草?必是其它什么。”Sir Walter Scott回忆他听到过一首叙事曲,“魔鬼正待对一位姑娘施咒,但看到她胸前神圣的香草而慌忙作罢。”Lucy Broadwood更认为四种香草可能是当时当地拒绝求爱的符饰。看来都与我说的“兴”的修辞手法无关,当然更与“秋水灞桥”或“若非”的拆解无关。

然而峰回路转,Child在搜集歌谣时格外强调歌词和故事的线索,他认为这首歌更古老的故事与亚洲和东欧的民间故事有关,如其中“无法实现的要求”等特别因素与东方文化有关。歌曲或故事可能是由十字军在15世纪前后传入英伦的。“斯镇颂歌”很可能与中国扯得上关系!这不啻是一个惊喜,对所有本能地喜欢这首歌的国人,尤其对我。我的“兴”的说法未必无理,尚有未竟事业可做;胡乱将“斯镇颂歌”与“刘三姐”联系,或许真有相通的血脉。

“斯镇的颂歌”辨义(续二)

在以前文章中曾说过,Scarborough Fair还有进一步考证的余地。为了不食此言,我想把阶段性的进展简要地归纳一下。一来有一些发现很有趣,二来或许我能找到一些同志。

一、版本考证问题

我已经提到民谣研究的经典著作Francis Child的《英格兰苏格兰民歌集》(简称305),它是考证的权威著作,Scarborough Fair的原型是其中第二首(简称Child #2)。在305中Child #2有多达12个版本记载,哪一个版本最权威成了一个问题。

很自然会认为最早的版本(1673)是最权威的、最接近原貌的。那怎么解释我们感兴趣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它出现在1810的版本中,而1673版的此句却是Ba, ba, ba, lilli ba?直接的联想出的解释是parsley sage必是在日后发展演变中,或在某地域中,从“啦啦啦”演化出的。如果这种解释合理,那么此句的意思便只与英伦文化有关。但有人怀疑这首歌来自外国。

碰巧网上搜索结果中有一本从植物角度考证parsley sage的书《来自异域的英格兰花草》,上面指出sage rosemary thyme都是原生长于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由罗马人引入英伦。由此可以联想到,这首歌仍可能来自异邦,只是传入当时有的人对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四种异域的植物陌生,因此含糊其辞,将此句省略为“啦啦啦”。

这似乎提醒我们,最早的版本未必如实记下最权威的内容,而保留在百姓口头的可能比保留在古旧书籍中的版本更可信。这是不是与文本考证有很大的不同呢?民歌版本的考证是不是别有蹊跷呢?

二、歌曲渊源考证问题

在我原先的概念中,歌曲渊源考证似乎只能依靠文本,305中也正是对Child #2做了大量的文本考证,试图从各种民间故事中找到这首歌的渊源。可惜Child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他的资料罗列只给人明显的感觉:这首歌从故事情节和表述方式看渊源在东方。

有人提到这首歌是十字军东征时期流传到英伦的,于是我将目标转向土耳其。因为土耳其不仅是十字军东征的目标,是东方国家,还有使用parsley sage rosemary thyme作香料、调料和药材的传统,以及有演唱谜语式歌曲的游吟歌手传统。再次碰巧由此发现了匈牙利著名民歌研究学者Bartok,他用考证音乐特点的方法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匈牙利民歌主体与土耳其民间音乐同源,可能都来自东方某地区。1984年,这种假设被中国学者杜亚雄证实。他发现并从许多特点证明了匈牙利民歌与许多中国西北民歌风格一致,属于同一源流。如此一来,中国民间音乐与土耳其民间音乐的渊源也得到了证实。如果再能证明Child #2确实缘自土耳其的话,那么它与中国民歌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证实Child #2缘自土耳其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用Bartok的方法从五音律等音乐特点分析,其二是在土耳其民歌中找到非常类似的歌曲。我目前正止步于此,有音乐理论知识丰富的朋友愿意提供帮助吗?

三、词句意义考证问题

尽管英美各方人士对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一句有各种说法,我固执地认为它不过是中国人所谓的“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为此,考证Child #2与中国传统民歌的关系使我觉得别有意义。但是当我回过头来在我们国人对兴的论述中找支持时,却发现这当中似乎也存在问题。在比较近期出版的《中国诗歌发生史》当中,作者总结性地认为“赋与比在兴之前”,兴是更高阶段的修辞手法。可这如何解释在当今的诗歌中这种高级的修辞已荡然无存,而那些低级的修辞手段却依然存在?所幸我又是从民歌考证的旁门左道涉及到兴的,我很自然地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即:兴不过是一种韵律或曲调的模式,原始人要创作的时候必须依调而作,这种调便与最初产生的文字一起被沿用下来了。

我会继续为这个假设考证下去的,可以想见它会对现存的很多说法以冲击的。

四、歌唱的发生问题

在涉及到兴的发生问题之后,很自然就追溯到诗歌发生、语言发生的最根本性问题。问题简化一下就是:原始人类为什么要歌唱?我发现最有意思的是,假如我在此提出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解释,它不仅可以解释赋比兴,还可以解释文字产生以及诗歌发展对歌唱的正负面影响,摇滚乐产生发展的得失,甚至可以解释Bob Dylan和Lou Reed、Jim Morrison谁更伟大些,解释我为什么不喜欢杨一,为什么可敬的张广天一边决心为人民大众歌唱,一边唱着小资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假如我们想认真地为民谣做点事的话,其实可以有很多。如果年轻十几岁,我会选择写歌而不是写字,但没有写歌的心境未必不能做有意义的事。我所做的,结果也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过程一定是有意义的。

另有中国作曲家罗大佑在创作《滚滚红尘》时,也受到了电影《毕业生》主题曲的影响,所以《滚滚红尘》与《Scarborough Fair》的韵调很相似。

还有日本歌手吉田亚纪子翻唱版本。其简化歌词如下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记住我谁住在这里,她曾经是我真正的爱人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记住我谁住在这里,她曾经是我真正的爱人

Tell her to make me a cambric shirt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请她为我做件麻布衣衫,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Without no seams nor needle work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没有接缝,也不能用针线,然后她就会是我真正的爱人

Have you been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您去过斯卡布罗集市吗?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记住我一个人住在这里,他曾经是一个真正的爱人。

Tell him to find me on acre of land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告诉他为我找一亩土地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Then 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就在咸水和大海,然后他就可以成为我的真爱...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增加一下本句的译文:

possibly sail transmarine and time.

或许要穿越大海和时空

同时提醒大家仔细聆听莎拉布莱曼的原唱:以上提到的rosemary 她唱出的歌词是transmarine.请大家仔细的听。transmarine是突破口。加上我的译文以后,大家就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聆听这首个吧。这也是作者和歌唱家所希望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4629.html

更多阅读

《斯卡布罗集市》毕业生主题曲 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布罗集市》(毕业生主题曲)《ScarboroughFair》也叫《斯卡布罗集市》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1968年奥斯卡获奖片《毕业生》(达斯汀·霍夫曼主演,其成名作)中的主题曲,由PaulSimon(保罗·西蒙)和ArtGarfunkel(加芬克

声明:《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保罗集市原唱》为网友纳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