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甘肃省定西市 甘肃省定西市

定西

定西政区图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北与兰州、白银市相连,东与平凉、天水市毗邻,南与陇南市接壤,西与甘南州、临夏州交界。总面积19609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人。海拔高度在1640~3900米之间。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年平均温度7℃,无霜期100-160天。以渭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前者包括安定区和通渭、陇西、临洮三县和渭源北部,占全区总面积的60%,为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后者包括漳县、岷县两县和渭源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40%,为南温带半湿润区,海拔高,气温低。

中文名称: 定西市

外文名称: Dingxi City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下辖地区: 安定区,临洮县,陇西县等

政府驻地: 安定区中华路街道31号

电话区号: 0932

邮政区码: 743000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中部

面积: 19609平方千米

人口: 300万(2010年)

气候条件: 中温带半干旱区

著名景点: 秦长城,贵清山森林公园,首阳山,灞陵桥公园,狼渡湿地草原

火车站: 定西站

车牌代码: 甘J

年平均气温: 7℃

年降水量: 300~500毫米

目录

基本概况地方名片行政区划优势资源 资源概述 交通优势 农业资源 生态资源 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 地方特产

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历史沿革定西之歌特色农业定西学校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省定西市卫生学校 定西市一中 定西市东方红中学 定西市电大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本概况

定西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定西市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中部,是一片古老、广袤、神奇的土地。 全市辖安定区、通渭、陇西、临洮、渭源、漳县、岷县1区6县,119个乡(镇),总人口300万人,总面积19609平方公里。定西历史悠久,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黄河上游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和辛甸文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同时还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东大门,距兰州市仅98公里。陇海铁路和310、312、212、316国道穿境而过,特别是近年来,宝兰铁路复线的建成和兰定、兰临高速公路、平定高速公路、天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定西“兰州门户”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地方名片

安定区:中国马铃薯之乡;

陇西县:中国黄芪之乡;

渭源县: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临洮县:中国花卉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通渭县: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田径之乡、中国红豆草之乡;

岷县:中国当归之乡、中国花儿之乡;

漳县:中国蚕豆之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定西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即安定区和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6个县。

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2010年) 邮政编码 长途区号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驻地

定西市 19609 300 743000 0932 621100 安定区中华路31号

安定区 3638 47 743000 0932 621102 安定区公园路

通渭县 2905 45 743300 0932 621121 平襄镇

临洮县 2851 54 730500 0932 621124 洮阳镇

漳 县 2164 21 748300 0932 621125 武阳镇

岷 县 3578 47 748400 0932 621126 岷阳镇

渭源县 2065 35 748200 0932 621123 清源镇

陇西县 2408 51 748100 0932 621122 巩昌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10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1)》,人口截至2010年底。 *[1]

优势资源

定西风貌

资源概述

西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这里的土壤气候极适合中药材、马铃薯生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花卉色泽艳丽,香气宜人,也极适宜生产各种食用菌。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红柱石、大理石、花岗岩、黄金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水能资源蕴藏量达87.84万千瓦。漳县的贵清山、遮阳山,渭源的莲峰山、首阳山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和通渭温泉等,都极具开发价值。定西的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极大关注。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鹏、朱镕基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定西视察。1995年12月24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定西后欣然题词“群策群力,定西大有希望”。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历届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科学的发展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把定西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西北有名的中药材种植及现代制药基地、西北最大的鲜切花及种球生产基地、甘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甘肃重要的畜草产业基地,基本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进步、人民群众温饱问题稳定解决的目标。

定西,一个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的地方,一个中国西部历史巨变的时代缩影,一片充满活力与发展机遇的投资热土。交通优势

定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距省会兰州98公里。陇海铁路,310、312、316、212等国道以及兰定、兰临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兰定、兰临两条高速公路使定西、临洮成为省城兰州的1小时经济区域。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兰渝铁路、天定和平定高速公路将使定西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农业资源

定西的土壤气候极适合中药材、马铃薯生长,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量高,产量和质量在全省及全国均处于一流水平。产薯大县安定区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评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并已成为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供应中心。定西是地道的中药材主产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党归、党参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40%。处于洮河上游的岷县自古就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归世称“岷归”,被列为国家原产地认证保护产品。渭源县被称为“党参故里”,种植的党参体胖梢长,皮肉坚实,质量优良,功能与人参近似。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花卉色泽艳丽,香气宜人。生态资源

定西生态改善,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全市90%的坡耕地变成了梯田,68%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退耕还林3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5%。定西自然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藏有50多种,其中黄金、地热水、红柱石、大理石、岩盐、花岗岩、石灰石、泥炭、硅石、汉白玉等,储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通渭县的温泉日出水量6000吨以上, 地面水温达54℃,富含20多种微量元素,水质很好。水电资源也很丰富,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洮河流经我市临洮、岷县200多公里, 水能蕴藏量达87.84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达30万千瓦。甘肃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已正式开工建设,几年之后全市各县区的城市和工业用水是非常充足的。全市已有2个330KV、10个110KV 、53个35KV变电站,还有1个330KV变电站准备立项建设,兰州电网和天水电网不断地向定西延伸,定西电网的承载能力十分强大,电力供应非常充裕。定西的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30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达60万人,而且劳动用工成本比较低。2006年全市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6万人,创劳务收入13.5亿元。旅游资源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元代墓葬群、明代铜钟等国家重点文物,同时还有独具风格的渭源灞陵桥、气势雄伟的陇西威远楼。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汉白玉、硅石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等。其中花岗岩、大理石、红柱石等矿产开采条件好,储量大。通渭境内的地热温泉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浴可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开发利用潜力很大。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洮河流经临洮、岷县200多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87万千瓦以上,可供开发利用的达35万千瓦,可在洮河干流上开发建设10多个中小型梯级水电站。甘肃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引洮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引洮工程使定西市安定、陇西、渭源、临洮和通渭5县区受益,一期工程农田灌溉面积17.34万亩,受益人口115万人,不仅可以解决受益区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工业生产问题,而且能够显著改善受益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地方特产

陇西的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腊羊肉、腌驴肉、荞粉、烧鸡粉被列为全省“名特小吃”。“清吉”牌洋芋、“雪川”牌精淀粉、“效灵”牌和“星月”牌中药材、“足赤”牌肉制品和“陇原岁月”牌白酒等11个名优产品提高了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国民经济

2009年,定西市完成生产总值13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6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1.10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2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结构为31∶24∶4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5.66亿元,比上年增长5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95亿元,增长23.9%;农村建设投资17.85亿元,增长81.2%。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2亿元,增长16.8%。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9.47亿元,增长28.72%,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31.57%,实现一般预算支出72.68亿元,增长36.70%。

社会事业

2009年,财政用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3%。全面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上线7376人,增加1607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定西职专、陇西师范顺利转型,职教集团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向国家、省上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15项,其中科技部18项,省科技厅97项。批复立项和结转科技项目48项,争取项目资金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76万元。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实施科技重点项目18项,申请国家专利72项,3家企业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作用进一步发挥。优化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市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19个县级医疗机构、69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完成年度任务。积极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救治确诊病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2009年全市共有233.58万农民参合,参合率91.32%,已为97.05万名参合农民补偿22721万元,其中门诊补偿752483人,补偿2200万元;住院补偿170384人,补偿20095万元,住院补偿比例达到52.59%。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进展顺利,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现代秦剧《百合花开》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办、承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华诞—定西市书画精品展”,展出优秀作品100多幅。举办“定西市赴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书画展”,选送作品1502件,入选836件。全市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有3个集体、3名个人被评为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市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活动66次,参与人数达到28万多人次,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高潮,成功创建“国家田径中长跑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广播影视事业稳步推进,定西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0.14%;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29%。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和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健全,人口自然增长率6.37‰,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

历史沿革

今定西地属夏商时期(公元前2070—1046年),《尚书﹒禹贡》所分 “雍州”之地,为西戎部族所居,有狄戎、戎襄戎羌等,其各分散居于便于游牧的溪谷地带自有君长,不相统属。 西周晚期,西戎(羌)文化受到周人文化的影响(在陇西县城西郊西河滩遗址发现周文化遗存可以为证)。定西市区

春秋前期,秦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41年—前221年)同桓王九年亦即,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秦伐居于渭河中上游的邽、冀二戎、设邽、冀二县,今通渭县南、陇西县东为冀县辖地。

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开疆拓土,称霸西戎,秦国势力到达洮河流域,控制了西戎部族(《史记﹒秦本纪》)

战国时期,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泰国沿渭河继续向西开拓,“兵临渭首,灭狄、戎”(《后汉书﹒西羌传》)。渭河上游至洮河流域为秦国辖地。

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西戎之王”(《史记﹒秦本纪》)。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朝周显王”(《后汉书﹒西羌传》),其中有居于洮河流域的构陷罕戎——罕 候研。

秦孝公七年(公元前355年)在秦国境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置41县,设县令管理百姓(《史记?秦本记》)。次年(公元前349年)“改诸邑为道”置。当时在羌戎居地所设的县均称为“道”,狄定西地区

道(治今临洮)、豲道(在今陇西县东部及武山县)二县极有可能置于此时。秦孝公继承秦国“初租禾”的制度,注重农业生产,“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史记?秦本纪》)。“陇西”之名始见于史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279年至前272年)始置陇西郡,郡治狄道(《水经注》、《后汉书﹒西羌传》)。狄道即今临洮县,今定西地区全境均辖于陇西郡。陇西郡因其郡治位于“陇水”、“陇坻”之西,故名“陇西”(《水经注》并引东汉应劭注)。陇西郡为今甘肃省最早的建署之一也是今定西地区设郡之始。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50年)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朝的疆域“西至临洮羌中”(《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洮即今岷县,羌中即今甘南。临洮县为今岷县境内设县之始。

秦始皇于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当时,今定西地区地域仍属陇西郡辖,郡治狄道。陇西郡辖狄道(治今临洮)、枹罕(治今昔对比天水)、下辨(治今成县)、西(治今西和、礼县境内)7县。

秦亡汉兴,汉承秦制。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得陇西郡地。新设安故(治今临洮县南安下川)、氐道(今礼县西北)、首阳(治今渭源)、原道(辖今陇西东部与武山县)予道(今岷县西南)羌道(治宕昌及舟曲境内)、襄武(治今陇西)、大夏(治今广河)。

陇西郡辖县包括原秦置狄道、氐道、临洮、羌道西上邽及新置的大夏、安故、首阳、襄武予通共辖11县,设有“铁官”、“盐官”专事铁盐经营。于临洮县设南部都尉管理羌戎等少数民族。首阳县是今渭源县设县之始,襄武县是今陇西境内最早设的第二个县。定西风貌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陇西郡分划出东北部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辖有陇山以西的平襄、阿阳(治今静宁南)、街泉(治今庄浪东)、陇县(治今大陇山西)、清水(治今清水)、略阳道、戎邑道、绵诸道、罕秆、兰干、望桓(今天水)、冀县(治今甘谷)、原道(辖今陇西东及武山县)、勇士(辖今榆中、定西、治今榆中县青城乡),本捷共16县。设骑都尉于原道县密艾亭,并设属国都尉于勇士县满福(治今定西县巉口镇),管理归附汉朝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事务。又设“秦亭”于陇山西面以联系“陇关”,便利邮置。平襄县为今通渭县境内设县之始,天水郡属国都尉治满福为今定西县有建置之始。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设13个刺史州部),每部州设刺史一员,巡行郡国,督察地方官吏和豪强。陇西、天水二郡隶属凉州刺史部辖。

王莽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托古改制,变更郡县名称,改陇西郡为厌戎,狄道为“操虏”、氐道为“亭道”、予道为“德道”、大夏为“顺夏”、襄武为“相桓”、西县为“西治”;改天水郡为“填(镇)戎”、平襄为“平相”、戎邑道为“填(镇)戎亭”、望桓为“望亭”、冀县为“冀治”、勇士为“纪德”、清水为“识睦”、兰干为“兰盾”。

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成纪人隗嚣等起兵于天水郡成纪县,攻下郡治平襄,继而占领陇西、金城等郡,建立割据政权。

东汉三国时期(公元25—265年)

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恢复王莽所改郡县之名。建置由原郡县二级改为移治州、郡县三级。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刘秀荡平隗嚣割据政权,陇西、天水二郡归汉。凉州刺史部驻陇西县(今张家川)、陇西、天水二郡乃属于凉州刺史部辖。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天水郡平襄移治冀县(今甘谷),并将原辖于陇西郡的上邽县划归天水郡辖。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从襄武县南部移置鄣县(今漳县)。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州刺史为州牧,将原郡县二级改为州、郡、县三级制。汉献帝建安中期(196—220)从汉阳郡移置南安郡。

定西风景

陇西郡治狄道辖十一县:狄道、安故、氐道、首阳、大夏、襄武、临洮、枹罕、白石、鄣、河关(在今临夏境积石山县)。襄武县有五鸡聚、临洮县境内有洮河流域索西城,建初二年(公元77年)筑,徙(南部都尉驻此),又有望曲谷(临洮西南部)龙桑城(在临洮东北)。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三月又因羌汉战争,将陇西郡治由狄道迁于襄武县。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4年)秋,陇西郡治复还狄道。襄武作为陇西郡治历14年。

南安郡,治原道县(今陇西东南),领3县:原道、新兴(今漳县、武山境内)、中陶(今陇西东南、漳县境内)。

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汉阳郡辖13县,其中平襄(治今通渭)、勇士(辖今定西县北部)、原道(辖今陇西县东部及定西县东南部)、显亲(治今秦安县金城乡)、成纪(治今静宁县李店乡)四县地辖今定西地区北部地域。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刺史为州牧,郡县更为州、郡县三级制,安增设南安郡(在陇西县境内)、辖豲道在今武山境内、中陶(在今陇西、漳县境内)3县。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65年)曹魏分全国为13州,实行州郡、县三级行政制。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由雍州(治长安)移置秦州。今定西地区地域辖于秦州,当时秦州辖陇西(治襄武)、南安(治豲道)、汉阳(即天水郡,治冀县)、广魏(治临渭、今秦安县东南)4郡。

陇西郡治襄武县辖襄武、狄道、临洮、鄣县、首阳、安故、大夏、氐道、河关(治今各石山县)9县。南安郡治原道。辖原道、新兴、中陶3县。

汉阳郡(即天水郡)治冀县辖冀县、显栾(在今通渭东、秦安西,治今秦安县金城乡)、成纪(在今静宁县李店乡),西县、上邽、新阳6县。广魏郡,治临渭。辖平襄(今通渭)等5县。

由于魏蜀相争,曹魏在陇西郡辖地屯兵驻军,与蜀汉进行拉锯战。

西晋时期(265—316年)

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陇西、南安、天水、略阳(由三国时曹魏广魏郡改置)武都及凉州金城郡,梁州阴平郡合7郡置秦州治冀县。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秦州并入雍州治长安(今西安)。太康七年,复置秦州,移治上邽(今天水)。定西地区

陇西郡(国)治襄武。辖襄武、首阳、临洮、狄道4县;南安郡治原道辖豲道,新兴、陶三县;平襄县辖于略阳郡(治临渭)。

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0年—299年),新设狄道郡属秦州,治狄。辖原陇西郡的狄道、临洮、河关3县,新置洮阳、遂平、武街(治今临洮窑店)、始兴、第五、真仇6县。狄道郡共辖9县。

此时陇西郡仅辖襄武、首阳二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年—420年)今定西地区先后为前凉、后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等分裂割据政权所控制,由于当时战争频繁,建置更替,遂使领属亦很紊乱。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陇西太守当勋、南安太守杨韬归降匈奴族刘曜建立的前赵(都长安),前凉主张茂(都姑藏,今武威)遣将陈珍率羌、氐之众击败前赵刘矅,克复南安郡隶于河州(治枹罕)。

东晋成帝咸和年间(326—334年),前凉主张骏尽有陇西郡地,派秦州刺史王翟镇守陇西,后陇西人李俨杀大姓彭姚,自立陇右。前凉主张玄靓(335—362年)遣牛霸讨伐李俨,陇西郡复归前凉,仍隶秦州。

氐族符健建秦(351—394年)都长安。东晋太和二年(367年),前秦主符坚遣蒋登率兵5万,夺取陇西、南安二郡,以要衡为陇西太守,祖珍为南安太守。

前秦置河州治枹罕,辖3郡:陇西郡治襄武,领3县;武始郡治狄道领1县、南安郡治原道,领3县。今定西地区地城为前秦所辖区。

匈奴族石勒建后赵(319—350)都襄国(治今河北邢台),置秦州,陇西、南安二郡辖于秦州。今定西地区地城为后赵所辖。

羌族姚苌建功立业后秦(公元384—417年),陇西、南安、武始3郡辖于雍州(治长安)。

鲜卑族乞伏国仁建西秦(385年—431年),都苑川(在今榆中境内)。置秦州(在今榆中境内),大夏、武始(治今临洮)、安固(治今临洮南部)、陇西(治今陇西)、南安(治今陇西东)等郡辖区于秦州,郡县时有兴废。今定西地区地域辖于秦州。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

今定西地区为北魏、北固统治地域之一。北魏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废中陶、禄部二县(均在今漳县、武山境内),地归襄武县辖。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846年),分全国为38州。今定西地区地域为秦州、河州二州的辖的。陇西郡,治襄武。领襄武、首阳(治今渭源)2县。南安阳郡治桓

定西地区

道领桓道、新兴(辖今陇西、漳县、武山部分地域)2县,此二郡辖于渭州。

武始郡,治勇田县,(在今临洮县北部)领勇田(太平真君八年即447年置)、狄道、阳素(在今临洮境内)3县。

临洮郡(太平真君六年即445年置治今岷县)领赤水(在今岷县境内梅川一带)、石门(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即485年置;在今卓尼县石门乡)、龙城(太和十年即486年置,在今岷县西北古城一带)3县洪和郡(治今临潭)领水池(太平真君四年即447年置)、蕈州(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即474年置,北二县均在今卓尼与渭源交界的洮河流域)3县。此3郡辖于河州(治枹罕,今临夏)。

北魏孝庄帝建明元年(530年)置渭州,州治襄武(今陇西),所辖3郡:陇西郡领襄武、首阳(今渭源)2县;南安阳郡治桓道,领桓道(在今陇西东南)、中陶(在今漳县、武山境内)2县,广宁郡(在今漳县境内)领彰县、新兴2县(均在今漳县、武山境内)。今通渭、定西二县之地为北魏秦州的北部。

西魏时期(535年—557年),今定西地区为西魏的西南边疆,属3州4郡的辖地:河州治枹罕。辖区武始郡(治今临洮北),辖区相当今临洮定西一带。渭州辖陇西郡州郡并治襄武(今陇西),广宁郡(治今漳县境内)辖区相当于今陇西、通渭、漳县一带。西魏文帝大统十年(544年)置岷州并同和郡改原临洮县为溢乐县,州郡同治于溢乐县(今岷县),因境内有岷山,故名岷州。辖区相当规模于今岷县、宕昌一带。大统十五年(551年)改首阳为渭定西地区

源县,境内曾设置渭源郡,隋开皇三年(583年)罢。

北周时期(557—580年),在今定西地区的建置基本因袭西魏旧制。

河州辖武始郡,领狄道县。渭州辖2郡:陇西郡领襄武、渭源2县;南安郡领彰县及原桓道县地(今陇西县东部)。岷州辖5郡:同和郡领溢乐、水池2县; 川郡领基城县;洪和郡领当夷县;博陵领博夷、宁人2县;洮城郡领和政县。在今通渭县境内设交州,辖安阳郡,领安阳、乌水2县。

隋朝时期(581—907年)

隋朝(581—618年),今定西地区为陇西、会宁、金城、临洮4郡辖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罢陇西、临洮、渭源3郡。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渭州、岷州,复置陇西、临洮2郡。陇西郡治襄武(今陇西),领襄武、陇西、鄣县、渭源、长川(治今秦安县北)5县,今通渭县地为陇西郡长川县辖地。今定西县为会宁郡辖地。狄道县(今临洮)辖于金城郡(今兰州),改西魏溢乐县复为临洮县(今岷县)辖于临洮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原南安郡,移武阳县属渭州,开皇八年(588年)改武阳县为陇西县。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改临洮郡置岷州,复溢乐县名并为州治。于岷州境内置和政、当夷2县。

唐朝时期(618年)得置渭州,治襄武,襄武领陇西、渭源、鄣县4县。今通渭、定西二县为渭州北部地域。唐玄宗于宝初年(742—751年)划兰州属狄道县,置临州,治狄道,并置安(长)乐县(在今临洮、康乐境内)。天宝元年(742年)改随置岷州为和政郡。肃宗乾元元后(758年)复置岷州,领溢乐(今岷县)、右川、和政(均在今岷县境内)3县。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渐强,乘机侵入陇右。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吐蕃攻陷岷州;代宗宝应元年至二年(762—763年)临州、渭州相继陷于吐蕃。在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今定西地区为吐蕃占据,直至北宋中期“熙河之役”期间复归中央王朝统属。

宋、金时期(960—1234年)

北宋时期(960—1127年)实行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建置,县下辖有城、寨、堡。县、寨时有升降;寨、堡时有升降及罢废。

宋仁宗皇右四年(1052年),因唐末渭州陷于吐蕃后将渭州移置于平凉(今平凉),遂以原渭州地置“古渭寨”(今陇西),属秦州(今天水)辖。

北宋时期,今定西地区地域北部为宋与西夏的交界地带,全境先辖于秦凤路,后属于熙河(兰会)路。

宋神宗即位后,于熙宁元年(1068年)开始着手开拓熙(州)、河(州)的部署,命王韶至秦州沿渭开何西开拓,设市易司于古渭寨。由于军事的需要,自熙宁元年(1068年)至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在今定西地区境内修筑了许多城、寨、堡。熙宁四年(1071年),王韶于狄道筑“武胜城”,初名“武胜军”,后改为“镇洮军”。熙宁五年(1072年)以古渭寨为通远军,同年于镇洮军置熙州(今临洮),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岷州(今岷县),遂建置熙河路,辖熙、河、洮,岷、叠、宕等州及通远军(巩州)。

秦凤路(治凤州;在今陕西凤县境内)所辖的会州治敷文县(今靖远),领1城1寨:

安西城,筑于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赐名(在今定西县北三十里铺关川河西岸);平西寨,筑于绍圣四年(1070),赐名(在今定西县鲁家沟)。

秦州辖鸡川寨(在今通渭县鸡川镇),筑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

熙州,治狄道县(今临洮),领狄道1县及康乐1寨并9堡:熙宁五年(1072年)置渭源堡(在今渭源)、庆平堡(在今渭源县庆坪)、通谷堡、北关堡(在今临洮县城北20里)4堡、熙宁六年置南关堡(在今临洮县玉井乡)、当川堡(在今康乐县境内)、南川堡(在今临洮县南30公里)3堡、熙宁七年(1074年)置结合堡(在今临洮县辛店镇)、元丰七年(1084年)置临洮堡(在今临洮县巴下寺)。

又:宋哲宗元右六年至七年(1091—1092年)筑蟾牟山堡(在今定西县杏园乡牛家营村)与华川堡(在今通渭县马营镇),同时筑护耕七堡于定西城至通渭寨之间,属熙河路辖。

巩州,治陇西县,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升通远军为巩州,领3县、1城、6寨、7堡:陇西县,哲宗右五年(1090年)置,为今陇西县得名之始,永宁县、宁远县(在今甘谷、武山县境内)。定相城,元丰四年(1081年)从西夏恢复后所置(在今定西县城区),赐名,为定西县得名之始。永宁寨,来远寨(后同升为县)、通渭寨,熙宁元年(1068年)置(在今通渭县什川乡八里湾李家坪,后升为县又降为寨)、熟羊寨(在今陇西县首阳镇),熙宁元年(1068年)置,通西寨(在今陇西县通安驿乡古城村),熙宁五年(1072年)置,三岔堡(在今陇西县北面25里)、熙宁四年(1071年)置,榆木岔堡(在今定西县团结乡好地掌)与熨斗平堡(在今定西县鲁家沟青石峡喜家岘均置于熙宁五年(1072年)),约于熙宁元年(1068年)置者达堡、七麻堡、本当堡垒、扑麻龙堡4堡(系吐蕃语音泽,均在今通渭县境内)。

又:熙宁六年(1073年)置哑儿峡寨(在今陇西县东四址里铺渭河北岸山嘴),属通远军所辖。

岷州,(治今岷县),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领3县、5寨、3堡、1监:右川县(治今岷县境内)、大覃县(治今西和县境内)、长道县(治今礼县境内),临江寨、荔川寨、麻川寨(在今岷县梅川镇)、闾川寨(在今岷县闾井)、宕昌寨(在今宕昌县)。遮阳堡(在今漳县大草滩乡协店子)和谷藏堡(在今岷县境内县城西40里)。熙宁七年(1074年)置,铁城堡(在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熙宁十年(1077年)置,滔山铸钱监熙宁九年(1076年)置。定西风貌

此外,岷州还先后辖区有白石镇(在今西和县境内)、盐官镇(在今礼县境内)、故城镇、马务镇(在今武山县马坞乡)、良恭寨(在今宕昌县境内)。

金代(115年—1234年)。金于宋钦宗靖康二年亦即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年)来北宋建立金国,其建置多承宋旧制在今定西地区及兰州、会宁、临夏等地域设置临洮路,辖1府、6州、16县:

临洮府,治狄道县(今临洮),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改熙州为临洮府,置熙秦路总管府。领狄道、当川(在今广河县东)、康乐(今康乐县)3县。并辖康乐寨(后升为县)、庆平镇、景谷城,渭源、临洮、南川流不息、通谷4堡。

巩州,治陇西县,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升军事为通远军节度使。领陇西、安西(在今定西县北三十里铺)、定西(定西县)、通西(在今陇西县通安乡古城村)、通渭(在今通渭县城区5县。并辖熟羊、来远、永宁、南川4寨及盐川镇(在今漳县盐井镇)。

金宣宗贞右四年(1216年)升定西县为定西州、领定西通西、安西3县。

洮州辖区铁城堡(在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

凤翔路秦州辖鸡川县(在今通渭县鸡川乡),金宣宗贞右四年(1216年)鸡川县辖于西宁州(在今会宁县翟所乡张城堡)。

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七月设巩昌府,治陇西县,十月以汪显为巩昌便宜总帅。这是“巩昌”得名之始。

南宋(1127年—1279年)利州西路西和川辖佑川县(在今岷县境内),今岷县地及漳县新寺镇一带为南宋辖地或宋金边界,漳县新寺镇滴水崖有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所刻“佛”字摩崖石刻题记可证。

元代(1271—1368年)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建立元朝,建置为行省、路(府、州)县三级制。元初置巩昌路便宜都总师府,治陇西、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5府及秦、陇、定西、河、洮、岷等27州。至元八年划岷州归脱思麻路所辖。至元十三年(1276年)立巩昌路总管府。至元21年(1284年)划去部分州,辖有巩昌、平凉,临洮、庆阳4府和秦、陇、宁、定西等15州。今定西地区地域属陕西行省巩昌路、 定西州、临洮府、及吐蕃等处宣慰司脱思麻路辖。

巩昌路巩昌府治陇西县,领陇西、宁远(今武山县)、通渭、伏羌(今甘谷县)、鄣县(初治今漳县盐井镇,大德年间县城被洪水洪毁,移治漳河北岸,改鄣县为漳县)5县。

定西州治定西县。至元三年(1265年)并定西、安西、通西三县入定西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地震诏改定西州为“安定州”。

临洮府,治狄道县(今临洮县)。领狄道渭源2县,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渭源堡为县。

吐蕃等处宣慰使脱思麻路治岷州(今岷县)辖岷州,领铁州(治今岷县维新乡元山坪)。

至元七年(1270年)将原金代所置鸡川县并入秦安县辖于秦州(今天水)。

明代(1368—1644年)定西地区

明初,沿用元朝的行省制。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今甘肃省地洪武九年(1376)废除行省制,分别设置承宣布布政使司(长官称为布政使),掌民政与财政预算;提刑按察使(长官称为提刑按察使)掌司法、监察;都指挥使(长官称为都指挥使)、初掌军事,后兼管理民政。三司实行行政、司法、军事分立制,各不统属、互不兼任。

陕西等处承宣布布政使司驻西安府,所辖4府,巩昌府与临洮府统于陕西布政使司所属。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陇右道辖临洮、巩昌二府洮、岷、河、兰4卫。洪武年间置洮岷茶马司。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没洮岷道貌岸然辖队、文成漳4州县及洮、岷2卫、西固一所。

巩昌府,洪武三年(1370年)置,治陇西县。统3州14县。领陇西、通渭、伏羌(今甘谷县)、宁远(今武山县)、漳县、安定(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今定西县)、会宁、西和、咸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巩昌卫、统于陕西都指挥使。秦州直隶州(治今天水市),领秦安、清水、礼县;阶州直隶州(治今武都县),领文县。徽州(治今徽县),领两当县。

临洮府,治狄道县。统兰州、河州2州,领狄道、渭源2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设临洮卫。统于陕西都指挥司。

兰州直隶,治兰州,领金县(今榆中县)。

河州(治今临夏)。

岷州卫,驻岷州(今岷县)。洪武四年(1371年)置岷州千户所及铁城千户所。洪武十一年(1378年)设岷州卫,领西固城宁御千户所(在今舟曲)。统属于陕西都指挥司。洪武二十四年设岷州,隶巩昌府辖。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岷州军民指挥使为岷州卫,嘉靖四十年(1561年)革去岷州卫。

清代(1644年—1911年)

清初沿袭时代旧制,康熙三年(1664年)陕西布政使司分为左、右布政使司。以陕西右布政使司驻巩昌府(今陇西县),辖今甘肃全境。康熙六年(1667年)更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1668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康熙八年(1669年)甘肃正式建省。实行省、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今定西地区地域辖于巩秦阶道、兰山道巩昌府、兰州府。

巩昌府,治陇西县。领陇西、安定(今定西县)、会宁、通渭、宁远(今武册县)、伏羌(今甘谷县)、西和、漳县8县及岷州(今岷县),洮州厅(今临潭)1州一厅。道光九年(1829年)划漳县归陇西县辖,设陇西县丞管理。

兰州府,治皋兰县(今兰州市)。领皋兰、金县(今榆中县)、靖远、渭源4县及河州(今临夏)、狄道(今临洮)2州。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

中华民国时期,甘肃行政区划主要为省县二级体制,间有三级制。

民国元年(1912年)3月,北京北洋政府成立,甘肃省行政区划仍没清代省、府、县三级体制,“道”为省“布政使署”的派出机关。民国二年(1913年)1月8日,公布《划一现行各省行政官厅组织令》,统一了全国地方官制和行政建制设置。省“布政使署”改称“行政公署”,长官由“布政使”改称“民政长”,同时将麻、直隶州直隶厅一律裁废,推行省县二级制。仍保留“道”作为省的派出机关。省“民政长”改称“巡按使”,县长官称“县知事”。“道”长官由“观察使”改称“道尹”。民国五年(1916年)7月,甘肃省设置7个道,省长官称为“省长”。

兰山道,驻皋兰县(今兰州),领狄道(今临洮)、洮河(治今临洮县北境民国2逐步形成4月改置狄道州沙泥分州为沙县,次年改为洮河县。)、渭源、定西(民国3年1月改安定县为定西县)、陇西、岷县(民国2年2月改岷州为岷县)、漳县(民国2年2月恢复漳县建置)等县。

通渭县属渭川道(原陇南道、驻天水县)。

民国16年(1927年)7月18日,甘肃省政府成立,驻兰州,改称“省长”为“省主席”,废除“道”,改为“行政区公署”,县行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民国17年(1928年)撤锁“行政公署”,实行省、县二级区划体制。

民国18年(1929年)1月,狄道县改称临洮县,21年(1932年)6月10日,临洮县析出西部置洮西设政局,次年为康乐设政局。29年(1940年)改置康乐县。

民国21年(1932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25年(1936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

民国32年(1943年)5月,置会川县(驻官堡,今渭源县会川)。

民国33年(1944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

民国38年(1949年)第一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

定西地区

、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第四区(天水专区)驻天水,通渭县为其属县。第九区(临洮专区)驻临洮,领临洮、河(治辛甸)、渭源、定西、会川(官堡)、榆中、康乐7县。

定西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定西地区行政区划多次变化。甘肃省行政区划实行省、县二级制,在省、县之间设置专区,作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专区,县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之后恢复“地区专员公署”,仍为省政府派出机关构,地区代管县。2003年底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的体制。

1949年—1956年.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

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

通渭漳县2县辖于天水专区;临洮、洮沙2县辖于临夏专区。

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渭源,会川2县划归定西专区;陇西、漳县2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锁临夏专区的洮沙县并入临洮县,由定西专区析出静宁、西吉、海源3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1年4月定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甘肃省人民政府定西专员公署。1955年2月改称甘肃省定西专员公署。1956年1月,将原省直辖的皋兰县、张掖专区的永登、景泰2县及天水专区的陇西、通渭2县划归定西专区管辖。

此时,定西专区辖12县:定西、会宁、通渭、陇西、渭源、会川、临洮、榆中、皋兰、永登、景泰、靖远。

1957年—1965年.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4月4日,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撤销会川县,并入渭源县;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原天水专区所辖漳县,并入武山县。

10月25,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决定白银市由定西专员公署代管。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皋兰县,分别并于兰州和白银市。撤销渭源县分别并入陇西、临洮2县。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

1961年11月25日,设立临洮专区。12月15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恢复漳县、渭源建置。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临洮专区;将原白银市属皋兰、靖远二县及原属临洮专区的临洮、渭源2县均划归定西专区。将岷县划归武都地区,漳县划划天水专区。

至1965年,定西专区辖9县:定西、会宁、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榆中、皋兰、靖远。

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月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

1970年3月25日,榆中、皋兰2县由定西地区析出划归兰州市。

至1976年,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临洮、陇西、通渭、渭源、靖远、会宁。

1977—2003年,1979年1月30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二次会议依据宪法规定,定西风貌

决定撤销各级“革命委员会”,一律改称人民政府,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定西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甘肃省行政区划为省、州(市)县二级制或省、县二级制,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5年6月将原辖于定西地区的靖远、会宁二县划归新成立的白银市(8月1日正式成立),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五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同年12月26日,召开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定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至此,原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定西之歌

定 西 之 歌

于 平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马家窑文化在这里闪光熠熠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秦长城昂首在这里千年屹立

翻一翻唐诗宋词

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汇集

问一问秦时明月

丝绸之路何时从这里飘然向西

喊一声定西我的故乡

我的情、我的梦都在你的怀抱里

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

西部大开发在这里播种生机

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

陇上文化城在这里冲天而起

游一游青山绿水

有多少神话故事在这里演绎

望一眼层层梯田

洋芋花卉何时在这里创造奇迹

喊一声定西我的故乡

我的情、我的梦都在你的目光里[2]

特色农业

定西、陇西、临洮、岷县、渭源5 个县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由于定西市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耕地土层深厚,富含钾素,马铃薯生长与当地雨热同期,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的马铃薯品种个大、质优、色泽光洁,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国内外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去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80 多万亩,总产量达到400万吨,商品量达220万吨,总产值达13.69亿元, 建成千吨以上的马铃薯加工企业13户,年加工淀粉5.5亿公斤, 销往国内外的商品薯接近15亿公斤, 从而使定西市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区已形成了年生产脱毒种薯2000万株、微型原原种3000万粒的生产能力,脱毒种薯生产占居了国内 最领先的地位。在马铃薯产业的开发上,我们的目标是:经过3 -5年的努力,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最大 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最大的马铃薯商品销售基地,使马铃薯 淀粉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其中精深加工达到20 万吨,实现产业产值25亿元,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扩建马铃薯 组培快繁中心,形成年生产脱毒种苗3000万株,微型脱毒薯5000 万粒的生产能力,当好国内马铃薯生产和加工的“领头羊”。

中药材种植在定西市具有悠久历史,岷县自古就有“千年 药乡”之称,所产当归,世称“岷归”,驰名中外。据《汉代医 简》、《居延汉简》、《名医别录》等文献记载,当归种植在汉 代以前就有,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在中药配方中有“十药九 归”之说。目前,该区已查明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有313种,大田种植的达100多种。去年,全国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约为1100万亩,而定西的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总产量达15万吨,产值达11亿元。现在,定西市有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6户、 5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0户,并建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及岷县城郊四大中药材市场,初步形成了种植、 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格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中药材已远销韩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市。进一步加 快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步伐,是我们实施“产业兴区”战略的重要 内容,我们力争到2005年,使全区中药材总产量达到20万吨,商 品量达到18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根据这个奋斗目标,我们确 定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的主攻方向是: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也就是从中药材的种植、有效成份的提取到中药的生产、应用的每个环节,都要逐步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我市的临洮县自古以来就以花卉品种多、异彩纷呈而闻名遐迩,素有“陇上花圃”之称。近年来,临洮花卉推陈出新,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多亩, 仅去年就销售鲜切花3360万枝,盆花63万盆,种球2350万头,主要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我们计划在今后5至10年内,使全区花卉种植面 积总体达到5万亩,每年向社会提供鲜切花3.53亿枝以上,花木种 苗2亿株以上,盆花600万盆以上,种球4亿头以上,产值达到14.5亿 元以上,并把临洮县建成甘肃乃至西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 由于定西市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食用菌生产在这里也具有很 大的优势,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已达到1000万袋左右,产量达3000多吨,形成了以甘肃明珠生物工程公司、 金泉菌业公司、金成食用菌开发中心为主的龙头企业9家, 白灵菇、茶树菇、双孢菇等一些珍稀菇销售到东南沿海一些大城市和 香港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十分高,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力争到2005年,使全市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达到30户, 生产能力达到2亿棒,各类食用菌年生产总量达到4万吨,实现产值达到 10亿元。

定西市的牧草地分布广泛,秸桔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全市现有天然草场600 多万亩,改良草地近10万亩,人工草地70万亩,农民拥有家庭草地50多万亩,饲草非常丰富,经过这些的的发展,畜禽存栏总量已达到800多万只,肉类总产量处在甘肃省首位,深加工潜力很大。

定西学校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定西教育学院,1979年建校,198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 1984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1993年通过国家教委复查验收,2003年3月改建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唯一一所高等学府。甘肃省定西市卫生学校

定西市卫生学校是隶属于定西市卫生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文明单位。 1956年创建于兰州,称甘肃省兰州护士学校;经调整、合并、扩建后,于1962年改称甘肃省兰州卫校,1970年全迁至定西,改名为甘肃省定西地区卫生学校定西市一中

定西一中创建于1941年,1955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中学,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后,更名为定西市第一中学。2004年批准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定西市最好的中学。学校占地203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是省内校园面积最大的中学。学校布局美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园林区各具特色,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和谐统一。学校教学设施齐备,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语音室声乐室、舞蹈室及各类运动器材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校赢得各种荣誉,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地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现为甘肃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项目试验基地,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甘肃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定西市东方红中学

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是一所市区两级重点高级中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在上级党政领导、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关怀、指导和支持下,学校积极完善教学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务实、求真、创新、发展”为校训,坚持以“三讲”促校风、以“三实”促教风、以“三苦”促学风的办学思路和“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贯彻“依法建制,以制治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坚持“四个优化”,狠抓“五个结合”,以规范的教育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称号10次,市级荣誉称号18次,区级荣誉称号40多次。

由于多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办学理念、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建设了一支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和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服务热情、教法高超的教师队伍,逐步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教育教学之路。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东方红中学将进一步坚持以高起点的办学思路,走出去,引进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省内外不同名校的办学经验,创造特色,打出品牌,为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面努力奋斗!定西市电大

定西市电大校址位于定西市镇龙路151-2号,创建于1979年10月,1988年4月经甘肃省教委批准更名为现名,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在定西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已逐步发展为当地高等教育主要基地之一;1发展成为以成人本科、大专学历教育为主,融普通专科教育、中专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一体的远程教育开放大学。分校具有系统办学、开放办学、按需办学的特点。业务上接受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的指导。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原定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定西市东山山麓,属全日制普通中专,始建于1985年,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1400平米。现有教职工189人,本科学历160人,科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高级教师25人,占教师总数的13%;“双师型”教师48人,占教师总数的25%。目前,在籍学生5100人。现可设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服务、财经等六大类14个 专业,建有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技术和机械加工四大实训基地,有各类实训车间40多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二郎山花儿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2010年,甘肃省定西市的“通渭小曲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项目类别,序号13。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2张)



甘肃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 兰州市 嘉峪关市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武威市

张掖市 酒泉市 平凉市 庆阳市 定西市 陇南市

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南藏族自治州

参考资料 1

《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甘肃省

2

歌曲地址

http://up.mukool.com/column/songdetail.jsp?id=3266841&ID=558767&songForm_pos=1

3

二郎山花儿会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3596.html

扩展阅读: 1 今日定西 http://www.dx.gansu.gov.cn/

2 通渭人家网http://www.tongweirenjia.com

3 甘肃之窗 http://www.gszc.gov.cn/

4 通渭人家社区http://www.tongweirenjia.com/shequ

5 http://www.dx.gansu.gov.cn/lb/zrgk.htm

6 http://www.dx.gansu.gov.cn/cn/dxgk/zrdl/A010102index_1.htm

7 http://www.dx.gansu.gov.cn/cn/dxgk/ncjj/A010103index_1.htm

8 定西之歌 http://player.56.com/v_NTI1MTEzNjE.swf

9 定西在线 http://www.36902.com

开放分类:中国,地理,城市,甘肃,行政区划

“定西”相关词条:
1-1甘肃省定西市 甘肃省定西市

庆阳武威市柳园天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景泰县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平凉陇南金昌临夏通渭县

庆阳 武威市 柳园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景泰县 永登县 榆中县 皋兰县 平凉 陇南 金昌 临夏 通渭县 宕昌 广河县 秦安县 陇西 静宁县 庄浪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固原 临洮县 武山 酒泉 安西 武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8385.html

更多阅读

QQ怎样绑定手机 手机注册qq绑定手机吗

QQ怎样绑定手机——简介QQ绑定手机可以增加QQ的安全性,以下分享我QQ如何绑定手机的方法。QQ怎样绑定手机——工具/原料QQ号码手机号码QQ怎样绑定手机——方法/步骤QQ怎样绑定手机 1、登陆需要绑定的QQ后,在它窗口左下角点开那企鹅

李宗寿和潘星臣前往深圳和梁小龙爱徒:陈市(中国男子汉)

李宗寿和潘星臣前往深圳和武打天皇梁小龙爱徒:陈市(中国男子汉)一碰面即接到他的几个喜讯(1)代言中华美酒(2)我总策划的首张专辑一首”希望”成为深圳企业文化节会歌及深圳卫视播出,再度来到我们昔日影视歌大伙欢聚的老地方,开怀畅

能生吃的黑土豆 黑土豆和黄土豆的区别

百科名片编辑本段关键词: 黑土豆记者:土豆 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蔬菜了 它可以炖着吃、烧着吃、烤着吃、扎着吃,吃法是多种多样,可是在甘肃省定西市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生吃的土豆,这是一种什么土豆呀。消费者:生吃没听说过 能生吃的土豆 没听

1-1四川省达州市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

达州 巴山魂群雕达州市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达川地区更名建立。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有“川东明珠”之誉。还有着大面积园林,被评为“四川省园林城市”。总面

拉米夫定 乙肝吃了2年拉米夫定

1 经拉米夫定治疗如HBeAg仍阳性的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如HBeAg阴转或HBeAg血清转换则有较高的持续应答率。复发患者的处理是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应在停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对复发患者建议及早进行再治疗。拉米夫定治疗有效的患者复

声明:《1-1甘肃省定西市 甘肃省定西市》为网友拼命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