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式山炮 四二式山炮

四一式山炮

类型山炮
原产国日本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11 - 1950年代
用户日本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与战役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内战战斗列表
国民革命军内战战斗列表
四一式山炮 四二式山炮
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共内战
韩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大阪兵工厂">大阪兵工厂岛川文八郎上校
研发日期1908 - 1911
衍生型汉十式七五山炮
晋造十三式山炮
辽十四式山炮
基本规格
总重540公斤
全长4.32米(拖弋状态
.3.3米(射击状态)
枪管长度1.3米(18倍径)
宽度1.2米
直径1.1米
操作人数8 -11人(火炮操作3人.弹药装填3人.弹药递送4人.指挥1人)

炮弹75公厘
后膛闭锁系统间断式阶梯螺牙式炮栓
后座缓冲系统液压机械复合式
炮架或载具种类双轮单腿式炮架
最大射击仰角-8 - +25度
最大回旋角度中心线左3.5度,右2.5度
发射速率10发/分
枪口初速360米/秒
最大射程6300米(另有7100米的说法)

简介

日俄战争后日军开始对其使用的三一式速射山炮感到不满;一方面是射程不足,另外一方面此款火炮虽然已经采后膛装填,但是因为无制退机构的缘故在射速以及炮击归位上极为不方便,因此日本在明治41年(1911)由炮兵上校(最后升任上将)岛川文八郎提出了新型山炮的开发方案并交由大阪兵工厂">大阪兵工厂进行制作,以明治时期编年标准新型山炮得到了四一式山炮的编号。

四一式山炮的设计大多与原先的三一式相同,主要改进点乃加装当时刚开发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以提升射速,在技术上属于最初期现代火炮;由于是用山炮理念作为设计核心,因此火炮设计可拆成六个模组在必要时可使用骡马驼运,火炮在明治44年(1914年)制造完成并配发至当时日本各师团之山炮中队(等同西方连级编制)成为当时日本师级部队火炮支援主力,直到1934年日军开始使用九四式山炮替换原先师级支援火炮的地位。

在新型山炮服役之后四一式山炮并没有因此退役,由于重量轻、构造简单、操作容易的特性,军方将这些火炮转隶属为步兵连队(等同西方团级编制)之步兵炮中队,由于日本反战车炮的性能太差,因此日本军方希望使用四一式山炮的大口径兼任反战车炮的任务,改隶属步兵联队后日本开发了让四一式山炮使用的穿甲弹以提升步兵单位对装甲部队的抵抗性,二战末期时甚至开发了成型装药弹(タ弾)让四一式山炮使用,不过实际使用效果不明。

除了日本以外,中华民国由于国际军火禁运加上内在条件不良(基础建设不足不适合重型火炮搬运以及部署)因此大量引入此款山炮装备部队,除了向原厂购买以外当时中国有能力制造火炮的大型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沈阳兵工厂、太原兵工厂)皆自行仿造并配发在各部队的军炮兵营中,不过因为国内轧钢技术不足,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前国内制造的四一式山炮炮管钢都还是自日本进口,因此战争爆发后遭到断料国内火炮生产也就无以为继,但是为数众多的各家仿制型四一式山炮仍然一路服役国共内战甚至到韩战后才退役。

编制

以日军编制,一个师团中会装备36门轻型火炮作为间接支援火力的核心,在新型山炮服役之后日本军方将这些火炮转隶属为步兵连队(等同西方团级编制)之步兵炮中队,一个步兵联队内编制4门四一式山炮作为步兵直接支援火力,1门炮理想编制会有6匹马负责搬运,通常是采用1~2匹马拖运,在路面不良的状况下可让火炮分解用6匹马驼运。

联队炮大队第一联队炮中队
军官1人
士兵63人
马2匹
第一小队
军官1人
士兵4人
马1匹
第一分队
炮1门
分队长1人
士兵9人
马6匹
第二分队
第二小队第一分队
第二分队
弹药小队
将校1人
兵队3人
第一弹药分队
分队长1人
士兵12人
马2匹
第二弹药分队
第三弹药分队
第四弹药分队
第五弹药分队
第二连队炮中队
速射炮中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06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

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2012-12-22 15:12:12)转载▼标签:转载分类:宏观经济原文地址: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作者:小刀砍大树苏德战争开始后,中国地位突然的大比例的上升了。中国从来就重要,但这时是能改变世界的。中苏

一式三招中的敲打胆经穴位图 _心包经穴位图 敲打心包经

血气能量是人体最的康健的指针,我们从其中医的医理,及自己长久的经验中整理出了一套简单的调养血气“一式三招”:l 敲胆经l 早睡夙起l 推拿心包经这一式三招中的敲胆经:可以依照每天在大腿外侧的四个穴位:1环跳 2风市 3中渎 4阳陵泉,用力

声明:《四一式山炮 四二式山炮》为网友半句晚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