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名校》说孩子的教育 孩子教育方面电视剧

CCTV-8黄金档现在播出一部关注青少年教育的电视剧《名校》。该剧以一所著名中学在成立理科班过程中出现的波折为线索,深刻思考当前独生子女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的教育问题。

  导演安建表示:“独生子女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中将愈加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当我们几个圈中人聊天时,发现儿女总能成为中心话题,我才发现自己如此不称职,所以我就开始思索这个题材。”

该剧的视点聚焦在独生子女的中学教育上,着力塑造了三代人:以杨乃农为代表的祖父辈的人;以张一白为代表的父辈人;以张目、佟止非和左昊为代表的独生子女。

从电视剧《名校》说孩子的教育 孩子教育方面电视剧

确实,这部剧抓住了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演绎,情节生动、真实,的确是一部震撼家长和孩子的好剧!特别是剧中孩子的表现、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等等,都值得我们反思。

最值得反思的是矛盾的焦点——孩子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中国特有的社会人文现象。尤其近10年以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报道愈来愈多,负面消息不断。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爱学习、爱好上网打游戏等等,似乎成了对独生子女比较一致的看法。安建说:“我们并不是杞人忧天,但尊重一个残酷的事实:每一个独生子女的背后,就有一对父母,这个孩子对于他们是全部的希望,一个孩子的好坏,将来起码会关系到3个家庭的安宁。”

那么,造成孩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呢?当然,孩子自身的因素不可否认,但父辈到祖父辈、乃至社会环境的责任更大,却是不容回避的关键: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作为父母的整天忙于在职场上、在生意圈里拼杀,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即便顾及了也是或者简单行事,要么打骂,要么放任自流;而作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大多都退休了,正好可以有时间有财力照顾孩子,却大都应了那句“隔辈疼”的俗语——一味地溺爱!可能是老人在年轻带孩子的时候日子苦,总觉得没有对自己的孩子付出多少应该付出的爱,所以就把爱无所节制的全部给了孙子孙女,说也说不得,打也打不得,孩子要天上的月亮恨不能也要想办法摘下来给他(她);至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和诱惑就更使孩子觉得不劳而获是正常的、正当的;而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只知道抱着书本挣分数,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更可想而知了。本来孩子生来都是好孩子,但经过了周围亲人的溺爱和社会的浸染就变得自私、自负、冷漠、缺乏爱心和宽容,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名校》中饰演男主角张一白的演员马跃说:“这些孩子(小演员)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独生子女,而他们在进组的时候也都有着独生子女所有的毛病,但在该剧杀青的时候,他们都说自己长大了,这部戏让他们学会了怎样成长。”

真心希望孩子们、家长们、教师们以及社会学家都要把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作为一个大事来抓,把这部电视剧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进一步延伸开来,深入研究下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那将是我们的下一代幸甚,我们的国家幸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349.html

更多阅读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学视频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控制好情绪《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在处理各类事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发生各种各样的情

叶念琛新作《亲爱的》:爱情的谎言比背叛更恐怖

如果有个男人跟一个女人说:“亲爱的,我好爱你!”那这个男人说这句话是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这个男人太爱这个女人,他会对这个女人情不自禁说出这句话;还有一种原因是这个男人已经背叛了这个女人,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也是为了打消

AI:从电影《人工智能》说起

这两天公司组织出去海边某度假村休息,邀请了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李国正做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讲座,深有启发.学到了很多东西.提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首先提下斯皮尔伯格的经典之作《人工智能》电影

声明:《从电视剧《名校》说孩子的教育 孩子教育方面电视剧》为网友三杯酒醉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