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评《回首黄土地》:少了思乡情

六评《回首黄土地》:少了思乡情
电视剧《回首黄土地》描述了6名知青在陕北4年的插队生活,从情节构思和表演方式,都是写实风格的,连老乡人物讲的都是陕北话。既然是写实风格,就要按照写实的思路来审美。审美的基础首先是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许多老知青的反应认为《回首》比《知青》真实的多。我比较了许多老知青回忆录,相信他们说的对的。但是仔细用《回首》四年剧情与陕北插队1969年到1972年比较,发现《回首》漏写了北京干部支援延安这一历史事件。写实影视作品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故事背景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该剧表现知青思念家乡之情严重不足。对照老知青的回忆,想家的故事是非常多的。许多知青在69年秋收之后就急着回家,晚一点的,在年底春节前回家。没有回家的是少数,也是因为有特殊情况,不想家的知青几乎是没有的。大量的回忆表明知青们是蹭车回家,一是因为手头没有什么钱,二是因为心中有怨气,感觉上当受骗,就是不想花钱买票。有的公社严格一些,不批准知青回家,不给知青开介绍信,让他们无法买汽车票,火车票。一些知青就徒步走到黄河边,乘船,乘皮筏,或者踩着冰凌渡过黄河,取道山西,艰难回到北京。这些大都是发生在第一年年底过年的时候。
而《回首》电视剧的6名知青第一年也就是69年底都没有回家,他们是第二年的年底才回家的。这6名知青不仅第一年年底不回家,平时想家的场面也不多。对照老知青回忆录,第一年里是最想家的。因为第一年最饥饿,粮食不够吃,最劳累,刚刚学习干农活,最危险,伤亡事件特别多,所以第一年最想家。这6名知青里只有薛梅读家信想家的一个小情节。薛梅是背着母亲取消北京户口的,薛梅走后,她母亲就经常到火车站去等候,显然是精神分裂了。这样的情况,薛梅第一年不回家看望母亲实在说不过去。
其实他们想家的由头有很多。第七集,小军没有衣服穿了,这个时候应该回想家的。在北京的时候,衣服都是妈妈给准备好的。他应该会想家的。第十集,薛梅生病了,躺在炕上起不来,知青在生病的时候最想家。故事已经进入到思乡的情景了,但是都没有发挥出来。
思乡之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从唐诗到西方交响乐,围绕着思乡之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上个世纪的知青上山下乡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历史特定情境,如果不去表现这个史诗般的思乡之情,那可太遗憾了。
是否这样构思会好一些,第一年的中秋节,队里杀了羊,分一些羊肉给知青,知青聚餐包饺子,但是没有包好,变成一锅片汤,然后大家想家,登高望月望北京,唱起歌来。第一年年底分红之后,六名知青都想回家。生产队没有意见,开了证明,但是需要到公社去换公社证明。公社的干部只批准了薛梅、殷燕和刘静三个女生回家,其他人不批准。薛梅等三人蹭车回家。北江、小军和赵建华则决定东渡黄河取道山西回家。一路上历尽艰辛,终于回到北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3572.html

更多阅读

《闽南日报》:“面粉枣”还能飘香多久?

《闽南日报》:“面粉枣” 还能飘香多久?  说起面粉枣,很多年轻人可能闻所未闻,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漳州老市民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道传统小吃了。早期在中山公园门口、新华北路“圆圈”及

缥缈孤鸿影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 潘少春

缥缈孤鸿影 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一)一直到第九集,少春的出场都很少,令我可以放心地在二倍快进状态下研读字幕,看一出哑剧。记得有冰迷曾经说过实在受不了《火帅》中七大姑八大婆的聒噪,恨不能冲进电视里给她们每个人的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爱情盛宴》:原来人间情爱是希腊众神郁闷的产物(FeastofLove)车厘子/编译影片改编自查尔斯•巴克斯特2000年的同名畅销小说。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郊外的一家咖啡馆里,透过教授兼作家哈利(Harry,st

声明:《六评《回首黄土地》:少了思乡情》为网友蝉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