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影坛十大纯美女演员 中国影坛十大光头明星

谁是新中国影坛(文革前十七年)最纯朴美丽的女演员?答案恐怕不是唯一的。女明星的美,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这里特意把时间节点定在新中国“十七年”期间出道的电影演员。只有无私、纯净的年代才能诞生至真至纯至美的女明星。她们的美,形态各异,各有千秋,释放出独特的魅力。

一、李长乐

  【青年鲁班】

李长乐的美是爽朗大方的,正如她银铃般的笑声。如此曼妙的音画组合几乎是六十年代中国银幕最美好的记忆了。来自北影厂的她在“十七年”期间,主演过两部我们熟悉的电影——【锦上添花】和【青年鲁班】。银幕上,李长乐扮演的人物都是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毫无矫柔造作之气。这等气质对于那个年代木纳保守的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梦寐以求和求之不得的。“文革”后,李长乐继续活跃在银幕上,出演的电影包括【伤逝】、【孔雀公主】、【智截玉香笼】等。她还曾担任过北影演员剧团的副团长。

二、柏瑞桐

  【国庆十点钟】

在我心目中,柏瑞桐是长影最美丽的女演员。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平原游击队】,后来又先后主演或出演了【妈妈要我出嫁】、【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青春的脚步】、【古刹钟声】、【草原晨曲】、【英雄儿女】等影片,都是俏丽生动的银幕亮点。最难忘她与王心刚在【寂静的山林】中演的对手戏,俊男靓女的羞涩一吻点到为止,令人遐想。她是“十七年”长影曝光率较高的演员之一。八十年代后,她逐渐淡出影坛,相夫教子,全力支持丈夫孙敖的配音事业。

三、王者兰

  【昆仑山上一颗草】

王者兰只主演过一部电影,那就是董克娜导演、北影厂出品的【昆仑山上一颗草】。她并不是电影科班出身,印象中好像是江南某地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天生的纸绢花瓶气质让她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显得分外格色。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这种美是遥不可及的,只能敬而远之。之后她出演的电影非常少,大概只有【创业】和【大海在召唤】两部,前一部她是配角,后一部基本就是群众演员了。王者兰的近况不详,有人说她去了美国。【电影传奇】节目甚至发出煽情的召唤:“王者兰,你在哪里?”

四、尤嘉

  【大李,小李和老李】

新中国成立后,上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女主角仍由老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包打天下。时间长了,难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毕竟白杨、秦怡、张瑞芳、上官云珠等当家花旦都已人到中年。直到六十年代初,尤嘉带着她清泉般纯净甜美的笑容出现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文革”前,体操运动员出身的尤嘉主演过三部电影:【枯木逢春】、【蚕花姑娘】、【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她扮演的书店营业员一边甩辫子,一边教大李广播体操的场景,绝对是新中国喜剧电影最搞笑的桥段之一。“文革”后,她还出演过【东港谍影】、【夜明珠】等影片。1985年,她定居香港,告别影坛。

五、袁玫

  【青春的脚步】

如果给她机会,袁玫完全可以成为新中国影坛的顶级偶像。袁玫的美是绝色的,是“布尔乔亚”式的。如果她出现在香港电懋公司张爱玲编剧的文艺片中,完全可以跟大明星尤敏一较高下。但是她生不逢时,她的黄金年代正赶上“阶级斗争为纲”,断然不允许她这样的“小资”美女“毒害”百姓。她原是总政话剧团演员,后调入北影厂。1957年,主演的第一部电影【青春的脚步】被批为“黄色电影”,自己也深受牵连。直到1961年才重登银幕,主演【北大荒人】。“文革”后,袁玫再次焕发艺术青春,出演了【第二次握手】、【知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著名影片,还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扮演了薛姨妈。岁月荏苒,而她风采依旧。

六、向梅

  【金沙江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在上影演员向梅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从影前,她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的高才生。1957年,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全国海选演员,向梅的一位亲属将她的生活照寄给剧组,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有人挑剔说向梅的腮帮有点大,显然是吹毛求疵了。据说向梅进组后轰动一时,众人纷纷争睹其绝代芳华。“十七年”期间,向梅演了十部左右的电影,包括谢晋的【红色娘子军】、石挥的【雾海夜航】、傅超武的【金沙江畔】和沈浮的【北国江南】,但她真正成为一线明星却是在“文革”后,长影1979年出品的【保密局的枪声】让其深入人心。此时她已进入不惑之年,实属大器晚成。

七、李艳玲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年代末,王为一于1963年导演的珠影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配上国语对白,面向全国发行,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后来我也看过楚原导演的港版《七十二家房客》,有李艳玲版阿香珠玉在前,井莉版阿香相形见拙。她来自广东音乐曲艺团,主持、演唱、相声、小品、粤剧无所不能,是当地颇受欢迎的全能演员。《七十二家房客》公映后,长影的方荧曾邀李艳玲主演陈残云编剧的《香飘四季》,可惜影片因故搁浅,李艳玲也失去了梅开二度的良机。

八、苏剑锋

  《新局长到来之前》

苏剑锋的名字很特别,第一次看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误解一消除,正好你也记住了她。她的美是小家碧玉式的,很像我们身边漂亮的小组长或团支部书记。她的银幕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很有自己的小算盘,办起事来理直气壮,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非常可爱。“文革”前,她主演或出演的长影影片不少,包括《新局长到来之前》、《寻爱记》、《宝山之歌》、《春雷》、《南海的早晨》、《特快列车》等,还在《不拘小节的人》中客串过旅客。关于她生平的介绍资料很少,尤其是“文革”后的情况,我几乎一无所知。

九、袁霞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女主角何兰芬

  《奇袭》中饰朴金玉

  《苦菜花》中饰星梅

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3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48年参加胶东文协文工团当演员,曾在《送郎参军》中饰妻子、《王秀鸾》中饰妇女主任。1950年随文工团编进空政文工团,在《英雄车地》、《反击》等剧目中饰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三十多年来,她曾在故事片《激战前夜》中饰公安战士周洁,《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女主角何兰芬并获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最佳优秀女演员奖,《金铃传》中饰兰英嫂,《奇袭》中饰朴金玉,《带兵的人》中饰连长妻子,《苦菜花》中饰星梅,《县委书记》中饰妻子,《江山多娇》中饰岳仙嫂,《鄂尔多斯风暴》中饰阿达玛,《花枝俏》中饰母亲等。并在一些话剧和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十、陶玉玲

  《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春妮

1934年10月生于江苏镇江。1949年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学习。1951年到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1952年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演出过《东海最前线》、《刘莲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获第四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1956年因在影片《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出名。1972年任南通市文工团团长,1975年任前线话剧团任演员队长,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二泉映月》、《归宿》等影片的拍摄。因电视剧《张培英》的表演创作获全军第五届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谁是新中国影坛(文革前十七年)最纯朴美丽的女演员?答案恐怕不是唯一的。女明星的美,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事。这里特意把时间节点定在新中国“十七年”期间出道的电影演员。只有无私、纯净的年代才能诞生至真至纯至美的女明星。她们的美,形态各异,各有千秋,释放出独特的魅力。

一、李长乐

  【青年鲁班】

李长乐的美是爽朗大方的,正如她银铃般的笑声。如此曼妙的音画组合几乎是六十年代中国银幕最美好的记忆了。来自北影厂的她在“十七年”期间,主演过两部我们熟悉的电影——【锦上添花】和【青年鲁班】。银幕上,李长乐扮演的人物都是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毫无矫柔造作之气。这等气质对于那个年代木纳保守的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梦寐以求和求之不得的。“文革”后,李长乐继续活跃在银幕上,出演的电影包括【伤逝】、【孔雀公主】、【智截玉香笼】等。她还曾担任过北影演员剧团的副团长。

二、柏瑞桐

  【国庆十点钟】

在我心目中,柏瑞桐是长影最美丽的女演员。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平原游击队】,后来又先后主演或出演了【妈妈要我出嫁】、【寂静的山林】、【国庆十点钟】、【青春的脚步】、【古刹钟声】、【草原晨曲】、【英雄儿女】等影片,都是俏丽生动的银幕亮点。最难忘她与王心刚在【寂静的山林】中演的对手戏,俊男靓女的羞涩一吻点到为止,令人遐想。她是“十七年”长影曝光率较高的演员之一。八十年代后,她逐渐淡出影坛,相夫教子,全力支持丈夫孙敖的配音事业。

三、王者兰

  【昆仑山上一颗草】

王者兰只主演过一部电影,那就是董克娜导演、北影厂出品的【昆仑山上一颗草】。她并不是电影科班出身,印象中好像是江南某地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天生的纸绢花瓶气质让她在当时的中国银幕上显得分外格色。对于当时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来说,这种美是遥不可及的,只能敬而远之。之后她出演的电影非常少,大概只有【创业】和【大海在召唤】两部,前一部她是配角,后一部基本就是群众演员了。王者兰的近况不详,有人说她去了美国。【电影传奇】节目甚至发出煽情的召唤:“王者兰,你在哪里?”

四、尤嘉

  【大李,小李和老李】

新中国成立后,上影在很长一段时间,女主角仍由老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包打天下。时间长了,难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毕竟白杨、秦怡、张瑞芳、上官云珠等当家花旦都已人到中年。直到六十年代初,尤嘉带着她清泉般纯净甜美的笑容出现后,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文革”前,体操运动员出身的尤嘉主演过三部电影:【枯木逢春】、【蚕花姑娘】、【大李,小李和老李】。【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她扮演的书店营业员一边甩辫子,一边教大李广播体操的场景,绝对是新中国喜剧电影最搞笑的桥段之一。“文革”后,她还出演过【东港谍影】、【夜明珠】等影片。1985年,她定居香港,告别影坛。

五、袁玫

  【青春的脚步】

如果给她机会,袁玫完全可以成为新中国影坛的顶级偶像。袁玫的美是绝色的,是“布尔乔亚”式的。如果她出现在香港电懋公司张爱玲编剧的文艺片中,完全可以跟大明星尤敏一较高下。但是她生不逢时,她的黄金年代正赶上“阶级斗争为纲”,断然不允许她这样的“小资”美女“毒害”百姓。她原是总政话剧团演员,后调入北影厂。1957年,主演的第一部电影【青春的脚步】被批为“黄色电影”,自己也深受牵连。直到1961年才重登银幕,主演【北大荒人】。“文革”后,袁玫再次焕发艺术青春,出演了【第二次握手】、【知音】、【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著名影片,还在电影【红楼梦】中成功扮演了薛姨妈。岁月荏苒,而她风采依旧。

六、向梅

  【金沙江畔】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用在上影演员向梅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从影前,她是天津大学建筑系的高才生。1957年,谢晋导演的【女篮五号】全国海选演员,向梅的一位亲属将她的生活照寄给剧组,从此改变了她的命运。有人挑剔说向梅的腮帮有点大,显然是吹毛求疵了。据说向梅进组后轰动一时,众人纷纷争睹其绝代芳华。“十七年”期间,向梅演了十部左右的电影,包括谢晋的【红色娘子军】、石挥的【雾海夜航】、傅超武的【金沙江畔】和沈浮的【北国江南】,但她真正成为一线明星却是在“文革”后,长影1979年出品的【保密局的枪声】让其深入人心。此时她已进入不惑之年,实属大器晚成。

七、李艳玲

  《七十二家房客》

七十年代末,王为一于1963年导演的珠影粤语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配上国语对白,面向全国发行,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电影。后来我也看过楚原导演的港版《七十二家房客》,有李艳玲版阿香珠玉在前,井莉版阿香相形见拙。她来自广东音乐曲艺团,主持、演唱、相声、小品、粤剧无所不能,是当地颇受欢迎的全能演员。《七十二家房客》公映后,长影的方荧曾邀李艳玲主演陈残云编剧的《香飘四季》,可惜影片因故搁浅,李艳玲也失去了梅开二度的良机。

八、苏剑锋

  《新局长到来之前》

苏剑锋的名字很特别,第一次看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误解一消除,正好你也记住了她。她的美是小家碧玉式的,很像我们身边漂亮的小组长或团支部书记。她的银幕形象,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很有自己的小算盘,办起事来理直气壮,说起话来头头是道,非常可爱。“文革”前,她主演或出演的长影影片不少,包括《新局长到来之前》、《寻爱记》、《宝山之歌》、《春雷》、《南海的早晨》、《特快列车》等,还在《不拘小节的人》中客串过旅客。关于她生平的介绍资料很少,尤其是“文革”后的情况,我几乎一无所知。

九、袁霞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女主角何兰芬

  《奇袭》中饰朴金玉

  《苦菜花》中饰星梅

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演员。1933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1948年参加胶东文协文工团当演员,曾在《送郎参军》中饰妻子、《王秀鸾》中饰妇女主任。1950年随文工团编进空政文工团,在《英雄车地》、《反击》等剧目中饰演角色。1956年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三十多年来,她曾在故事片《激战前夜》中饰公安战士周洁,《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女主角何兰芬并获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最佳优秀女演员奖,《金铃传》中饰兰英嫂,《奇袭》中饰朴金玉,《带兵的人》中饰连长妻子,《苦菜花》中饰星梅,《县委书记》中饰妻子,《江山多娇》中饰岳仙嫂,《鄂尔多斯风暴》中饰阿达玛,《花枝俏》中饰母亲等。并在一些话剧和电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十、陶玉玲

  《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

(1)新中国影坛十大纯美女演员 中国影坛十大光头明星
  《霓虹灯下的哨兵》中饰春妮

1934年10月生于江苏镇江。1949年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戏剧队学习。1951年到华东军区文艺干部训练班学习。1952年任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员,演出过《东海最前线》、《刘莲英》、《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获第四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演员奖。1956年因在影片《柳堡的故事》中演二妹子出名。1972年任南通市文工团团长,1975年任前线话剧团任演员队长,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二泉映月》、《归宿》等影片的拍摄。因电视剧《张培英》的表演创作获全军第五届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88412.html

更多阅读

饰演过同性恋的基情四射中国十大男明星 基情四射的电影

饰演过同性恋的基情四射中国十大男明星文/木子海角色的挑选,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一个知名演员来说,角色选择的成功与否,关乎到声誉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哥哥(张国荣),在当然很红的情况下接演了《春光乍泄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经典电影歌曲 十大经典摇滚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经典电影歌曲一1956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乔羽作词、 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二1956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卢芒作词、吕其明作

新中国邮票价格最新排行榜精品 新中国邮票

新中国最新邮票价格排行榜(2011.11.3)(仅列价格万元以上新中国邮票)作者:礁石(转帖请注明)排序邮票编号邮票名称发行量2010年9月2011年9月(万枚)价格(万)价格(万)1文革无号大蓝天双人5002文革无号大一片红3203军1-1蓝军邮1804文革无号小一片

声明:《(1)新中国影坛十大纯美女演员 中国影坛十大光头明星》为网友没够颓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