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

玉版十三行



中秋帖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廿九日帖



鸭头丸帖



新妇地黄汤帖



东山松帖



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给,勿更须报。

保母帖



姜夔 跋王献之保母帖



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
【释文】嘉泰壬戌六月六日,□□钱清三槐王畿字千里,得晋大令《保母志》并小研于稽山樵人周,二物予皆亲见之。志以砖刻,砖四垂,其三为钱文,皆隐起,已断为四。归王氏,又断为五。凡十行。末行缺二字,不可知(按,元迹“知”字旁笺)。第六行缺十二字,犹可考,曰:“中冬既望,葬会稽山阴之黄<门方>。”(今作“礻方)砚背刻“晋献之”,字上近右,复有“永和”字,乃划成,甚浅瘦。“永”字亡其磔,“和”字亡其口。砚石绝类灵璧,又似凤味,甚细而宜墨,微洼其中。或以为王氏旧物,用故洼,非也。按米氏《书史》,晋、唐砚制皆如此,点笔易圆也。自兴宁距今八百三十载八(按,“八载”,元迹倒写),异哉!物之隐显,抑有定数,而古之贤达,皆前能(按,“能前”,元迹倒写)知之欤?又按《画记》,大令以晋孝武太元十一年,年四十三乃终,上推至乙丑岁,年廿二,其神悟已如此,言语翰墨之妙,固不论也。此字与《兰亭叙》不少异,真大令之名迹。不经重摹,笔意具在,犹胜定武刻也。梁虞和云:“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郡。故三吴之地,偏多遗迹。”盖右军自去官后,便家山阴,今蕺山戒珠寺乃其故宅,而云门寺乃大令故宅,去黄<门方>皆不远,宜有是物也。









送梨帖



释文 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柳公权 跋王献之《送梨帖》



王献之 余杭帖



【释文】献之白:思恋,触事弥至。献之既欲过余杭,州将若比还京,必视之。来月十左右,便当发。奉见无复日,比告何喻?愿复尽珍重理。献之白。

王献之 诸舍帖



释文:诸舍复如与何?吾家多患忧。面比问,慰情,不知可耳。

王献之 不谓帖



释文: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 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王献之 节过帖



释文:献之白:节过岁终,众感缠心,伏惟同之。奉月初告,承极不平复,头眼半体疹恒恶。兄告说姊故殊黄瘦,忧驰可言。寒切,不审尊体复何如,眠食转进不? 气力渐复先耳。迟复旨告。献之故尔。献之(白)。

王献之 兰草帖



王献之 十二月割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1156.html

更多阅读

王羲之思想探微暨王羲之传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答案

王羲之思想探微作者:曹洋殷志林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自宋朝起就因疑引起论辩,至上世纪60年代由毛泽东主席促成,郭沫若与高二适对垒将论辩推向高潮。兰亭论辩的焦点较多,其中之一就是对该文中的“一死生为虚

王羲之为什么能成为“书圣”? 书圣王羲之电影

我很清楚,对我这个临帖才一年多时间的人,便在这里对“书圣”评头论足,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甚至会贻笑大方的。这也正好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关于我学习书法,去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的书法情结》,先是贴在我的博客上,后在《安康日报

阅《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及其他 儒道至圣全文免费阅读

阅《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及其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系列传记丛书)近期已推出第一辑10本,分精、简装本出版。其中有《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等10本,我看重《书圣之道——王羲之传》《孤独的绝唱——八大山人传》《戏唱

声明:《王献之 王献之王羲之》为网友青春锁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