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中国近代史10 十年内战 袁腾飞讲中国近代史

我讲中国近代史(10)十年内战 袁腾飞讲中国近代史

【第十讲十年内战】

• 工农武装起义

• 工农武装割据

• 反围剿和土地革命

• 伟大的长征

★ 工农武装起义


大革命后期,蒋介石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跟汪精卫把持的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汪精卫曾在1910年只身刺杀满清摄政王,孙中山去世时起草遗嘱,一贯以国民党元老自居。蒋介石后来居上,掌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大权。虽然两位国民党大佬势同水火,互相宣布开除对方党籍,但两个人却在反共问题上达成一致。1927年,冯玉祥从中牵线,汪精卫同意“宁汉合流”,两家走到一起,共同对付共产党。

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共产党损失惨重,再不采取措施共产党有覆亡的危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负责人瞿秋白在汉口组织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实在“八七会议”前几天,即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就率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现在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源头就是“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起义的时候,总指挥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就是对国民党不满,一心向往革命。但起义还是失败了,贺龙回到老家湘西洪湖地区,一招呼就是几百上千人再跟他干革命,就这么大的号召力。

八七会议之后,毛泽东深入到湘赣边组织领导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起义的队伍刚开始攻打省会长沙,损失严重,只得改向敌人薄弱的山区进军。可是进了山好像干革命有点不伦不类,有不理解的,有叛变的,有逃跑的,5000多人还剩八百多人。毛泽东及时进行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从此,共产党的军队有了政治主官,与军事主官平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三湾改编就开始了。三湾改编的作用非常大,在困难时期凝聚了队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及随后的共产党领导的大大小小100多次起义,绝大多数都失败了,但这些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革命之火也从城市转入乡村。

★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领着秋收起义的队伍最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地属江西、湖南两省交界,是三不管地带。为啥有三不管地带?因为中华民国其实就从来没有统一过,1928年12月底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降下五色旗,升起了青天白日旗,表面上中国完成了统一。实际上国民党还分成五大派系,蒋介石的中央系,张学良的新奉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冯玉祥的西北系。另外,福建、贵州、云南、四川各地都有地方军阀。所以产生了这种三不管地带,这样的地方对开展革命最为有利。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余部到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陈毅是政治部主任,后来“朱毛”就指代红军。半年后,彭德怀、滕代远又率领平江起义的余部到了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初具规模。国民党不能容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曾组织了五次“进剿”和三次“会剿”,红军几次打败国民党武装,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最后红军主力转移到外线,在赣南、闽西开辟了一块稳定的革命根据地,红四军发展成红一军团,兵力两万多人。
从1929到1930年间,许继慎、徐向前在鄂豫皖,贺龙、周逸群、段德昌在湘鄂西,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湘鄂赣,以及闽浙赣、左右江、川陕等地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到了1930年,红军包括地方武装,总兵力达到10万人。大家想想,国民革命军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也就10多万军队。红军和南方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如此规模,激起了当时党中央推进革命进程的强烈愿望。当时中央负责人李立三推行左倾主张,制定了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建立全国革命政权”和“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消灭敌人主力”的冒险计划。这种盲动的武装暴动,给红军带来严重损失,更重要的是让国民党感觉到了威胁。

红军迅速壮大时期,正值中原大混战。中原大战是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发动的反对蒋介石的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就在双方正在激战的关键时刻,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大举入关支持蒋介石,整个局势急转直下,蒋介石取得了最后胜利。如果讲民国史,前面讲到的北洋军阀之间的两次直奉大战和新军阀开展的中原大战都应当重彩描述,但这里我们讲的近代史以革命史为主,所以一笔带过。

中原大战期间,共产党到处攻打城市,展现出一定的实力。于是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迅速把中央军主力转向南方,全力对付共产党。


★ 反围剿和土地革命

1930年到1931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围剿”。毛泽东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方针,粉碎了三次围剿。红军化整为零,不跟国民党主力进行决战,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国民党军把手伸开围剿,红军把拳头攥紧,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顺着指头缝就溜了。国民党的前三次围剿就这样失败了。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练成一片,形成拥有21个县城、250万人口、5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根据地都得到一定发展。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同土地革命息息相关的。1931年,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就调动了在根据地占人口绝对多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公开跟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时候,王明、博古掌握了中央和军队领导权,毛泽东被剥夺了军队的领导权,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占统治地位。毛泽东当时只剩下一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的闲职,这个职务其实相当于现在的工会主席,没有什么实权。但由于前方指挥战事的周恩来、朱德继续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还是打退了国民党组织的第四次围剿。

王明是共产国际领导人米夫的学生。米夫原来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培训各国的共产党,还做过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王明能用俄语把马列主义背得滚瓜烂熟,米夫认为他理论修养很高,中国共产党就需要这种理论水平高的人。在米夫的操纵下,1931年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六届四中全会,27岁的王明取得了中共中央领导权。后来总书记向忠发叛变革命,王明被共产国际指定成为代理书记。

王明原名陈绍禹,当时很多共产党员都有化名,尤其是留苏归来的这帮人,陈绍禹化名王明,张闻天化名洛甫,秦邦宪化名博古,何克全化名凯丰,张宗可化名康生,李维汉化名罗迈等等。

王明并没有到过瑞金,1931年9月在上海的党中央机关遭到破坏后,王明随米夫去了苏联,指定他24岁的同学博古负责领导共产主义运动,王明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回到延安。王明虽然没到过苏区,但他的左倾错误很快在根据地全面贯彻。博古代表王明强令红军去攻打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甚至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等匪夷所思的口号。

★ 伟大的长征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近100万大军,发动第五次围剿。这个时候共产国际派德国人李德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李德上过苏联的军校,却没多少真正的战斗经验。可他得到了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的信任,成为十万工农红军的总指挥。李德完全抛弃了毛泽东那一套打法,同敌人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对抗了一年,红军损失惨重。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气得骂博古和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疼”,就是“老子们拉出来的队伍、打下来的天下,被你们这帮猴崽子给败扯了”。攻坚战、阵地战、消耗战使红军越打越被动,最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开始战略转移,留下项英、陈毅率部掩护主力,并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即便是战略转移也要组织得当,结果,博古、李德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英勇的红军虽然连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湘江一战八万六千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湘江水都染红了。

战略转移的方向是和北面贺龙、任弼时、萧克领导的二、六军团会和,可是你想出的道道,蒋介石也看的明明白白,各路大军围追堵截,就等你来呢。中央红军抵达湘黔边时,战局已经很明显,如果再继续以前的计划就得全军覆没。这时候毛泽东及时站出来,提出往敌人最弱的地方打。哪里最弱?贵州。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是中国战斗力最差的部队,他们几乎都是双枪兵,一打仗烟瘾就犯,躺在雨伞底下抽大烟。这时候毛泽东已经靠边站了,他的提议原本没人听,可是党中央也不知道往哪儿去,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向贵州的川黔边地区前进,红军也因此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原本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不能实施,现在就得被迫绕圈子。1935年1月,红军占领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博古、李德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制定了红军后来的战略方针。会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任总书记,军事上则由周恩来为主,毛泽东、王稼祥为辅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实际上是毛泽东负责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从此,中国共产党终于搬开了共产国际的领导,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运动作战,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特别是出其不意的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得以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紧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渡河是当年石达开覆灭的地方,蒋介石想让毛泽东称为石达开第二,可惜红军不是太平军。红军渡过了大渡河,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懋(mào)功会师。

然而,因为张国焘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冒险度过大草地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又被迫分裂。中央红军独自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翻越了六盘山。攻占腊子口之后,毛泽东得到了几张过期的报纸,上面登着徐海东率领所部红军和陕北刘志丹、谢子长所部红军会合的消息,同时还有陕北革命根据地“匪区”的略图。红军长征走了二万多里,消息闭塞,这回一看到陕甘宁有那么大的根据地,那里有咱的人?好,就去那儿,这回目的地明确了。1935年10月19日,抵达陕北吴起镇,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总行程长达两万五千里。紧接着红军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扎根奠定了基础。

以上我介绍的是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过程。其实,还有三支队伍沿着不同的路线进行了长征。

第二支队伍是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的率领下,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后来并入红一方面军,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队伍是红二、红六军团,后来合编为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的带领下,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出发,路线与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相似,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十分艰苦,因为周围没有牵制国民党的部队,也没有殿后的部队,但是,红二方面军仍然是长征中唯一损失不大的队伍。

第四支队伍是刚才提到的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是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1935年5月初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会师,当时张国焘一瞅,中央红军就剩下这么点儿人,野心迅速膨胀,对中央最高领导权提出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表示可以把自己总书记的位置让给张国焘,还是毛泽东深谋远虑,让张国焘做了红军总政委,宁可让他有军权,也不能让他当总书记。为什么?张国焘如果成了总书记,那他就代表党中央啦,到时候他走哪哪就是中央。在北上的问题上,张国焘出尔反尔,反对北上方针,率领部队西进,期间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但是西进的道路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后来在甘孜与红二方面军会师,两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开始时,全国红军加上地方武装大约有三十万,胜利后还剩下有生力量3万人。中央红军出发时八万六,到陕北还剩八千,损失了90%,可见长征是多么的艰苦惨烈。经过长征,革命转危为安。虽然损失惨重,但保存下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华,这些人在艰难困苦中,不掉队、不投降、不叛变,意志坚定,他们构成了日后人民军队的主力。长征所经之处,撒播了革命火种,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突破上百万敌军的包围封锁,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毫不夸张的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8022.html

更多阅读

推荐: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傅衍鲲祖籍山东,59岁为报亲侄吸毒受害之仇,进入金三角毒窟卧底十余年。先后担任多个毒枭武装的军事顾问,协助我公安禁毒部门摧毁多条贩毒线路。本书详细记录了

结婚十周年感言 结婚十年感言经典说说

岁月悠悠,光阴似茬。今天是我和老公结婚十年的纪念日,大家都说十周年是“锡婚”寓意是像锡器一样柔韧,不易破碎。感觉“锡婚”也是“惜婚”的谐音,可能也在提示十年婚姻的人们彼此更加珍惜吧。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但十

金陵春梦第二集 十年内战 金陵春梦jinlingcm

第一回 人人敬仰 蔡公时慷慨成仁 个个摇头 蒋介石迎狼入室话说十七年继续北伐,蒋介石指挥津浦路的军队,冯玉样指挥平汉路以及津浦、平汉之间的军队。在曹州、济宁一带,孙良诚同孙传芳打了几个硬仗,攻下济南,孙传芳同张宗昌都退到德州以北

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 谢宁微博

此文摘自谢宁的回忆录《我在北京大学的三十年》。作者谢宁,中文系1981级校友,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曾任党委书记王学珍的秘书。文中记述了他对八十年代以来历任校领导的印象,此处仅截取有关丁石孙的一段。照片来自网络,与谢宁原

声明:《我讲中国近代史10 十年内战 袁腾飞讲中国近代史》为网友倩影映碧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