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英国过马路 德国式过马路

□殷啸虎



英国的街道



作者在德国街头

行人怎么过马路,不仅是“中国式”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更要有世界的眼光,借鉴有益的经验。当然,这首先要从健全我们的交通规则,完善我们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做起

前不久,带团去德国和英国访问。排得满满的公务活动,根本无暇去观赏美丽的异国风光,只有在进行公务活动的路上走马观花了,这也成了我们了解这些国家风土人情的主要途径。在路上走的时间多了,便无意中关注起他们过马路的方式。正好国内也开展整治行人闯红灯、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也学学别人是怎么管理的,也是有好处的。没想到一关注还真的看出些问题来。

先说德国。德国不愧是一个法治国家,人们的法治意识极强。在柏林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红绿灯,基本上没有见到有人闯红灯的。但最不可思议的是,汽车在经过人行横道线时,根本就不减速。有时行人在路边等候信号灯,车辆几乎就是擦着人飞速驶过。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有人闯红灯,肯定当场被撞飞。我曾试图向替我们开车的司机询问,如果汽车撞了闯红灯的行人,应当由谁负责。但一则语言沟通有困难,二则怕万一他在回答我问题时一不留神撞了人可就麻烦了。所以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疑问。回到宾馆后,我上网查找问题的答案,看到有一篇《在德国闯红灯的结果》的文章,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中国女孩在一条并不太宽的德国马路上闯红灯,当场被车辆撞飞,落在了30米开外的坚硬的路面上,这短短的七八步也成为了她人生最后的脚踪。德国的司机不仅马上报了警,而且立刻招来了现场目击证人。警察迅速进行了现场勘查,并很快得出结论:女孩闯红灯,司机有超速行为。虽然医护人员已尽力抢救,却依然没有留住那个女孩年轻的生命。事故最后处理的结果是,司机只负超速的责任,大概是几百欧元的罚款;而女孩违章闯红灯,要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司机不必作出赔偿。也就是说,假如司机没有超速的话,是什么责任都不用负的。这在我们国人的眼里看来,实在是太不人性化、太不人道、太不讲理了。

记得当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时,为了行人违章是否应当“撞了白撞”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并因此而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规则。两相对比,我的感想是:德国的司机压根就没有看到行人闯红灯要踩一脚刹车的这个下意识,结果就没有人敢闯红灯过马路,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因为行人闯红灯而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了;而我们的司机如果撞了闯红灯的人,哪怕没有过错,依然要承担责任。但司机再小心,行人有恃无恐一定要往车上撞,伤亡事故自然不可避免了,(前不久,南京有一位五旬大妈,闯红灯被交警拦下,竟然冲着交警发火说:“你拦我干吗?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大量因为行人闯红灯而引发的交通伤亡事故就此发生了。司机无端承担了责任,而受害者因此失去了生命或是落下残疾,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两相比较,究竟哪一个规则更不人性化、更不人道,不是很清楚了吗?当然,文章所说的事件是否真实,我没有考证过,但文章作者的一段总结性的话,我是非常认同的:“希望血的教训能让我们谨守住这道生命的防线,记住,红绿灯是你的生命线,逾越这条线,带来的可能是整个家庭的悲剧,不要让你的父母、亲朋、好友在生命中留下这道不可弥合的伤疤。遵守交通法规,告诉你的亲朋好友这起真实的事故。”
在德国、英国过马路 德国式过马路

再说英国。在我的印象里,英国人是最遵守交通规则的,这源于我在给研究生讲课时经常援引的一个例子:一个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交了一个女朋友,一天开车去郊外,在一条乡村路上遇到红灯,路上并没有其他车辆,于是留学生便闯了红灯。但英国女孩非常不高兴,拒绝与他再继续交往,理由是:你连红灯都敢闯,那么还有什么坏事你不敢做的!有了这个教训,男孩回国后变得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不久他又谈了一个中国女朋友。一次他与女朋友一起过马路,在路口遇到黄灯便立刻停下了,没想到女孩却催促他快点闯过去。他告诉女孩:红灯要亮了,不能闯。女孩闻言勃然大怒,说:你连红灯都不敢闯,你还是不是男人啊!结果又与他“吹”了。这个男孩也是够倒霉的:在英国闯了红灯,把女朋友给吹了;在中国不敢闯红灯,又把女朋友给吹了。不同的行为,遭致了同样结果,男孩在红灯面前真的是无所适从了。

由于这个例子对我的影响,加上在德国的经历,使得我对英国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抱有一种十分崇敬的心理。但到了英国一看,并不是那么回事:英国伦敦的行人与我们上海人差不多,闯红灯的情形十分普遍。有时明明看见有车过来了,也会见缝插针似地闯过去,完全颠覆了我对英国人在这方面的原先的好感。但仔细观察下来,发现英国人在行人过马路方面也是有一些特点的。首先,在人行横道线的路边有一个按钮,行人要过马路时按下按钮,大约等30秒左右绿灯就会亮起,行人就可以过马路了,绝对不会像我们这里的行人信号灯,起码要两分钟才会亮,而且不等你走到马路对面就已经翻红灯了。其次,在一些比较宽阔的马路上,来往车辆速度较快,行人一般是不敢闯红灯的;但凡闯红灯的行人,一般都会选择比较狭窄的市中心的马路,似乎有那么点欺软怕硬的意思。第三,在市中心的道路上,车辆遇到闯红灯的行人,一般都会减速或停车让行人过去,而不会与行人抢道。

同样是过马路,在不同国家的不同体验,对我个人行为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德国,我总是老老实实等绿灯亮起后才敢过马路;而到了英国,却常常和英国人一起闯红灯。好不容易在德国培养起来的那么一点点法律意识,到了英国就荡然无存了。看来在怎么过马路的问题上,光有规则是不行的,还要有一个遵守规则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因为人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同样,行人怎么过马路,不仅是“中国式”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更要有世界的眼光,借鉴有益的经验。当然,这首先要从健全我们的交通规则,完善我们遵守交通规则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做起。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19944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在德国、英国过马路 德国式过马路》为网友亦或是旅途风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