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 南越国第一任大祭司

黄淼章 撰

南越国(公元前204~公元前111年)是秦末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本书全面论述了南越国的兴亡、疆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民族政策及与西汉的关系等方面内容。

一、秦统一岭南的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秦帝国版图北至今日的长城,南到长江南岸,东至东海、黄海,西到巴蜀。秦始皇自我夸耀"德逾三皇,功盖五帝"。但是,秦王朝的北面还有强大的匈奴存在,而南面即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则是百越之地。为了使这个王朝的江山永固,并传于子孙千秋万代,极具雄才大

略的秦始皇决心要将千里之外的岭南也纳入秦帝国的版图。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从岭北五个方向进军岭南或驻守在关卡要塞。第一路塞镡城之岭。镡城岭即今广西北部的越城岭,蜿蜒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向南沿湘桂走廊可通西瓯地区。第二路守九嶷之塞。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毗邻广东的西北部,是通往岭南的要塞。第三路守南野之界。南野在今江西南康县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闽越族与岭南越人相互联系的岭口要冲,而且还与闽越北部紧紧相连。第四路结余干之水。余水是闽越人到达江淮的通途。秦军占领了余干,就控制了闽越人北上江淮的通途,对攻占闽越十分有利。第五路处番禺之都。这支秦军从湖南出发,通过九嶷要塞,翻过五岭,顺北江而下,一路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很快到达珠江三角洲,并占领了番禺。五路大军以这支秦军进军最为顺利。

秦对南越的战争,一开始是秦军占很大的优势。岭南土著越人各从自己的"君长",互不统属,力量分散,在装备精良的强大的秦军进攻下很快就瓦解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以屠睢为首的秦军采用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政策,他们占领了越地后,立即推行秦王朝那一套"暴政",对被征服的越人采取歧视的态度和高压政策,甚至将西瓯族的首领译吁宋杀死。岭南越族特别是西瓯族是强悍的民族。译吁宋被杀死,引起越人的震惊和愤怒,他们纷纷逃入山林密谷,并很快又聚结起来,共同推举桀骏为抗秦的将领。越人利用自己熟悉地形和善于爬山越岭弄舟击水的长处.白天分散躲藏在山高林密之处,夜晚又集中一起偷袭秦军,抢夺秦军的粮草。秦军疲于奔命,首尾不顾,孤立无援,损失惨重。在一次偷袭中,不可一世的秦军主帅屠睢也被越人杀死。

秦军主帅屠睢的被杀以及大量将士的伤亡,使秦统一南越的战争受到挫折,而此时秦军的粮草等给养又出现了问题,这使已经进入岭南的秦军陷人危险的境地。秦军不得不调整作战计划,暂停对西瓯族的进攻,由全面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于是,秦平岭南的战争出现三年对峙相持局面。

二、史禄与灵渠的开凿

当时,由于秦军的给养要从岭北翻山越岭从陆路运来,高高的五岭是一座难于逾越的屏障。对越战争的长期僵持,极不利于秦军。为解决粮草、装备等供给问题,秦始皇于公元前217年命令史禄开凿灵渠。

史禄,名禄,官职为秦监御史,史籍中称他为史禄或监禄。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极少记载,甚至他姓什么、生卒年代如何等都无法考证,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史禄率领十万秦军和民工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开凿了沟通南北水运的60里长的水道--灵渠。灵渠引湘水人漓江,漓水又汇人珠江,从而沟通了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灵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包括分水铧嘴、大小天平、秦堤、南渠、北渠、陡门等一系列工程,它们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构成完整的水利工程。灵渠起了断流河水,减缓流速,抬高水位,将河水分导人南北渠道的作用。史禄领导军民在两江分水岭海阳山凿溜渠,筑堤岸,用人字形的拦河大坝把海阳江水一分为二,一为长60里的南渠,人漓江,一为长7里的北渠,人湘江,按"三分漓水七分湘"的比例分流。灵渠开凿后,引湘入漓,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甚至载重量达万斤的大船也可以通过,这样,以水运粮解决了南下秦军的后勤给养重大问题。从秦汉起至隋唐,灵渠一直是沟通五岭南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岭南文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史禄负责开凿的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是我国水利科学史上的重大成就之一。灵渠和都江堰、郑国渠一起被后人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南越国 南越国第一任大祭司
灵渠解决了秦军粮草补给问题后,秦始皇立即于公元前214年重新部署统一岭南的战争。秦尉任嚣任主帅,率领赵佗等楼船之士即水军南攻百越。秦军人力和粮草充足,加上楼船之士的参战,战斗力大为加强。秦军还吸取了上次征战中的教训,步步为营,筑营守险,避免了孤军冒进。任嚣、赵佗除了懂得对越用兵策略外,还善于对越人进行优抚,和集越人,因而很快就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统一了整个岭南地区。这样,从公元前218年发动统一岭南的战争开始,经历四五年,到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的事业终于完成了,岭南地区从此纳入秦朝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版图。

秦统一岭南后,广东归人中国的版图,秦王朝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也留下了一些文物,为研究秦统一岭南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1月,在区庄犀牛路的螺岗发掘了一座秦墓,墓内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并有漆器和铜器,还发现了一把珍贵的铜戈。这件铜戈保存完好,锋刃完整无缺。铜戈的一面刻有文字,笔画断续相连,纹道极浅,细如发丝。经专家辨认是"十四年属邦工口"12字。考古学家推断为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2年)之物。铜戈的主人应该是秦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的将士。这件铜戈是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历史物证。1952年底在广州西村石头岗发现一座秦墓,出土的陶器全属南越式,有瓮、罐、三足罐、三足盒、瓿等13件,铜器20件,还有大玉璧、玉印和玉带钩各1件。墓中出土1件椭圆长形漆奁,长28厘米,上有"蕃禺"两字烙印。"蕃禺"即"番禺",是秦汉时南海郡的郡治。这是"番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三、番禺成为南海郡治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随即在岭南推行郡县制,开始了对岭南的全面经略。秦朝在统一六国建立三十六郡的基础上,又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象郡(今越南北部和广西一部分)等三郡。秦始皇以郡县制为基础推行中央集权制。郡设守、尉、监御史等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县设令或长,管理各郡县。岭南置三郡后,由南海尉统制三郡,同时南海郡不设郡一级最高长官郡守。岭南三郡是新置"初郡",官制不完备;岭南地处南陲,与中央王朝联系非常困难;南越新归于秦的版图,当地人反抗的意识又十分强烈,所以秦始皇赋予南海尉有相对独立和专断的权力,并集军、政、财权力于一体。南海郡首任郡尉是南下的秦军将领任嚣,赵佗为首任龙川令。

南海郡为公元前214年所置,番禺为郡治,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设立郡县。在秦统一南越置南海郡后,秦帝国海疆实临今天的南海,南海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现广东大部分地区属秦时南海郡。目前已知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博罗、揭阳四县。

番禺县是南海郡的郡治,位置在今广州。今广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一带在秦代多属番禺县。任嚣任南海尉后,选中了白云山和珠江之间的平地番禺作为南海郡郡治,可见番禺在当时已是有影响的越族人聚居地。由于南海尉节制南海三郡,番禺因此成为秦代岭南三郡的政治中心。任嚣任南海尉后,立即在南海郡的郡治兴建番禺城,后人称之为"任嚣城"。这一举措很有战略意义,亦为番禺成为南越国的都城奠下了基础。

《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岭南后赵佗任龙川令。至于龙口的得名,有一个神话传说,即该地有龙穿地而出,龙穴流出泉水,因此称为龙川。龙川位于秦南海郡博罗县的西部,其位置大体相当于今龙川县和河源市大部分。赵佗任龙川令之初,立即开始筑城。赵佗所筑的佗城旧址,在今广东龙川县佗城镇。今龙川佗城还有一口"越王井",相传就是赵佗时所凿。越王井的周围达二丈,深五丈,虽遇天旱,水井仍然有水,万人汲之不竭。

秦的博罗县大体上相当于今广东省博罗县及其以东一部分地区。

揭阳县在秦朝、南越国和汉朝均有设置,位于今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

四、屯垦戍边、筑道设关和谪戍移民

为了巩固统一岭南的成果,秦王朝除了在南海、番禺设置郡县推行封建制外,又在岭南实行了多项措施,以促进这个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主要有"屯垦戍边", "筑道设关","谪戍移民,与越杂处"等。随任嚣南下的秦军大都留在南海等地,镇守郡治和边关要塞,屯垦戍边。据《史记》载:秦末,赵佗使人上书秦始皇,要求派3万名未婚女子到岭南来为士兵缝补衣服,做随军家属。结果秦始皇派了1.5万名女子来岭南。由此,留戍士卒数目可见一斑。另外,秦始皇还曾迁徙中原人民来岭南,"与越杂处"。他们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南下移民。他们在岭南定居安身,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技术等等,并和当地越族人民一起,开发岭南,为岭南地区的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五岭山脉横亘于两广与湖南、江西、福建之间,成为阻隔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也使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岭北。因而修筑通往岭南的道路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秦帝国的统一,先后修筑了从秦都咸阳至各地的道路。秦统一百越在南海设立郡县的次年,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将有罪的官吏派到岭南,修筑从中原通岭南的道路,史称"新道"。

在秦统一南越前,岭南与岭北有道路相通,但崎岖不平,路窄坡陡。秦军修筑新道,是对原有古道进行加宽扩展。秦筑的新道,在五岭以北可以水路相通,如江西一路可经赣江人长江;而广东通湖南也可取道湘江通长江。因此,新道是一条水陆兼程的通越交通要道,它沟通了中原和岭南的联系,加强了中央王朝对岭南的控制,对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军还在新道的岭口要塞和战略要地修筑了五个关卡,五关的位置,都设在湖南、江西人岭南的新道上,除了平时保证南北交通畅通无阻外,遇到越人反叛时,这些秦关既可用来阻止越人北上,又有利于秦军南下增援。

五、"任嚣城"的修筑

广州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关于广州早期建城的历史,地方文献有"楚亭"和"南武城"之说。据专家考证,"楚亭"和"南武城"是后人附会出来的,实际上并不是广州最早的城市。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看,秦统一岭南后南海尉任嚣所筑的"番禺城"才是广州最早的城,也是目前已知的岭南最早出现的城市。

秦平岭南后,任嚣在靠近越秀山和珠江边的地方依山傍水筑城,在此筑城,地理位置优越,虽面积并不大,但易守难攻。在秦末汉初,战火在中原蔓延的情况下,选择这一块地作为南海郡治确是非常难得的。

除地理位置优势外,番禺城中的水资源特别充足,也是其成为都城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对建都城的自然环境看得十分重要。古代城市因缺水而迁徙或消亡的事常有发生,反映出古都城对水资源的依赖。珠江川流不息,而番禺背负白云山,山中蕴藏有丰富的泉水,来自白云山的泉水又流经城内,可供民众饮用。同时,番禺城下多甘泉。据传赵佗曾在天井岗凿越王井,俗称九眼井,"深百尺,泉味甘冷"。此井至今仍在广东科学馆后面。在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发现的一口造型特别考究的南越王井,更使我们亲眼看到了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井的真容。在南越国御苑遗址中,竟发现了82口井,其中有的井是南越国时期的,可见番禺城的地下水确实非常丰富。水和人类生活非常密切,人离不开水,城市更需要水,水是城市的血液。中国的古城大都选在山川附近,水资源充足,适合人类居住,番禺正好具备这一优越的地理条件。

任嚣率秦军攻取岭南后,很快就选中了番禺建城,其最初建城应出于军事上的目的,即新建的番禺城成为南下秦军的指挥中心和秦军的驻扎地,同时,也可稳定南越的地方局势,使秦军和当地越人有一个固定的交流和商业往来的场所。

六、秦末农民战争对岭南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创造辉煌伟业的同时,又推行残酷的暴政,这就为秦王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为保证统一大业的顺利进行,秦法律制度具有极端残酷性和野蛮性,"轻罪重刑",严酷的刑罚对广大人民进行了赤裸裸的镇压。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其统一后短短的十多年内,国家需要建设和休养生息,人民需要过安定的生活,秦始皇却频频发动军事战争,北击匈奴,南平百越,进军西南;还大兴土木筑阿房宫,建骊山陵墓,修筑万里长城,多次到四方巡游,兵役、徭役繁多,赋税沉重。这种大肆征伐、大肆动工的结果是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激起人民强烈反抗。

公元前209年,走投无路的戍卒陈胜、吴广等数百之众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内)揭竿而起。大泽乡火种一燃,即刻引发了焚毁秦王朝残暴统治的熊熊大火,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反抗秦王朝的斗争在神州大地迅速兴起。经过了多年的楚汉相争和许多艰难曲折,刘邦和项羽之争终于以垓下决战中刘邦大胜,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而结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了又一个封建王朝--汉朝(史称西汉),刘邦也就成为了大汉帝国的开国皇帝--汉高祖。神州大地经过几年动乱和混战,重新归于统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中原动乱,楚汉相争,英雄豪杰虎争天下,谁也没有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01931.html

更多阅读

开原高中百年奠基人第一任校长王作霖 开原市第六中学 校长

(开原高中第一任校长王作霖)开原高中百年奠基人 第一任校长王作霖王作霖,字用宾,辽宁开原庆云堡人。拔贡出身,后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博物科。民国时期开原著名士绅,曾任外县县长,后回乡养老。  开原中学校长:1913年(民国二年)2月

浩昊翰墨国历险记之大闹无字城出色剧照分析 浩昊文字国

  浩昊翰墨国历险记之大闹无字城剧情介绍:选集动画片通知的是无字城是翰墨国前国王专为错字们建筑的一座农村。正在无字城里,吃书虫大恶鬼会若何使用城里的错字来拼集浩昊呢?浩昊又将若何和吃书虫大恶鬼斗勇斗智呢?  《浩昊翰墨

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 南非黑人总统

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曼德拉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Mandela)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

8月20日晚21:27《男生女生向前冲》第一季大结局

【安徽卫视】8月20日晚21:27 《男生女生向前冲》第一季大结局 彩虹妹妹又来了安徽卫视《男生女生向前冲》的大结局——终极挑战即将上演,《男生女生向前冲》开播以来所有闯关成功的强者云集决战,《男生女生向前冲》史上最强悍冲关选手

声明:《南越国 南越国第一任大祭司》为网友滚离哥远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